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现代散文的虚与实(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备考散文复习课件(共40张PPT)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b、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2020/6/17
《水缸里的文学》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 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 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 ②虚实结合,揭示主题。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 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 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 迹。
2020/6/17
标题的作用:
标题作用类
结构 ①贯穿全文线索 《羚羊木雕》、《背影》
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星期五,我不想吃饭》
内容 ①表明写作对象 《落难的王子》
②概括主要内容
主旨 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
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
写法 修辞手法
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
考史统览
自从实施新课标以来,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 是小说阅读。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高考, 课标卷Ⅱ分别命制了一篇散文阅读题,打破了小说阅读 一统天下的现状。这表明,未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 备考中也要全面复习,不能一成不变地只复习小说,把散 文打入冷宫。
考查规律 作为文学作品,散文与小说有很多相同与 不同之处,其不同在于: 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 形象,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2020/6/17
2020/6/17
《水缸里的文学》
21.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 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由事及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 的好奇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造的看法; ②虚实结合,揭示主题。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 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智力,探索现实 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作奇 迹。
2020/6/17
标题的作用:
标题作用类
结构 ①贯穿全文线索 《羚羊木雕》、《背影》
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星期五,我不想吃饭》
内容 ①表明写作对象 《落难的王子》
②概括主要内容
主旨 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
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
写法 修辞手法
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
考史统览
自从实施新课标以来,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 是小说阅读。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高考, 课标卷Ⅱ分别命制了一篇散文阅读题,打破了小说阅读 一统天下的现状。这表明,未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 备考中也要全面复习,不能一成不变地只复习小说,把散 文打入冷宫。
考查规律 作为文学作品,散文与小说有很多相同与 不同之处,其不同在于: 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 形象,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2020/6/17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ppt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
四 把握文章的主旨(作品主题的概括)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关注文章的题目。 关注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 关注记叙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关注篇末的抒情议论;带着作者感情倾向的词句。 依循主要的线索突破。
盛宣怀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了哪些主张?
1895年秋,盛宣怀得到直隶总督王文韶的批准和支 持,在其权力和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创办了中国第 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同他办实业一样,盛宣怀在 办教育时也以“学以致用”为准则。他给北洋大学堂订 了两条规则:其一是不许“躐等”。他说:中国过去学 西学的学生成绩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无次序, 浅尝辄止”,本大学堂的学员必须循序渐进,不许中途 他骛,直至完成学业。其二是要学习专门科学技术,文字 语言不过是工具。盛宣怀这一观点的形成,不仅源于他 汲取了过去同文馆只学外语因而用途不广的教训,也是
二、语句或语段的作用题
解题思路:考查行文思路结构。
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
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 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 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 现力。
结构上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散句: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作用:句式参差、错 落有致。 三. 风格 口语化、生活化、富有地方色彩、凝重深沉、明快风趣、平 实质朴、华丽典雅、诙谐幽默、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 四.手法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借代、对偶、 对比、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描写手法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绘形绘声绘色、 对比、衬托等 五.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 2.地域特色 3.语体特色 (书面语和口语)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质课件
例题2.《寂寞》寂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 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 者面前? 1.以动陈静: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 2.细节描写: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 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例题1.2018年高考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 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 “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 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 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1.手法:拟人(或想象)手法,2.分析: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1.长句,有主谓宾,很多修饰成分 他是吃了新的将熟的毛豆胀死了的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散句: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作用:句式参差、错 落有致。 三. 风格 口语化、生活化、富有地方色彩、凝重深沉、明快风趣、平 实质朴、华丽典雅、诙谐幽默、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 四.手法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借代、对偶、 对比、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描写手法有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绘形绘声绘色、 对比、衬托等 五.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 2.地域特色 3.语体特色 (书面语和口语)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质课件
例题2.《寂寞》寂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 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 者面前? 1.以动陈静: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 2.细节描写: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 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例题1.2018年高考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 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 “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 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 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1.手法:拟人(或想象)手法,2.分析: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3.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2020高三散文总结复习PPT优质课件
1.长句,有主谓宾,很多修饰成分 他是吃了新的将熟的毛豆胀死了的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0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散文阅读步骤
开头\前文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渲染气氛(设下基调)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为下文铺垫;首尾呼应
文中
承上启下 引起下文 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文末
点明中心(卒章显志); 总结上文(收束全文) 深化主题(感情升华); 首尾呼应(呼应前文) 照应题目(点题); 结尾写景言尽意无穷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
散文阅读步骤
1.看题目
2.看问题 3.框对象
•
阅 读
4.划评价
六
5.分层次
步
6.定中心
中心三问
• 1.主要写的是谁? • 2.是褒是贬? • 3.写此文目的个赏析 (先修辞再手法再炼字) 扣情感(中心)
阅读全文概括题
1.要看到每个层次 2.要看到每个事件 3.要找到关键词关键句 4.要学会组合
次要人或物的作用
1.对比或者衬托主要人或物 2.联系主旨
划线句含义和理解题
先找雷区 逐个解释 ——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么说
段落作用题(为什么这么写/ 好处)
1.内容(写了什么景、人、事+ 表达情感+突出主旨) 2.结构 3.技巧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有几层含义题
要由表及里(中心) 要由实到虚(精神)
特点: 1.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内容: 2 概括文章内容
3.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思想
4.暗含文章主旨
5.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手法: 6.具有象征意义
7.语带双关
8.以小见大
结构: 9.题文照应
10.贯穿全文 线索
《白杨礼赞》 《驿路梨花》 《背影》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PPT课件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高考散文复习专题 PPT
中心句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得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得提示有着重要 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得本质特性有着密切得 联系。
转承句 哲理句
承上启下, 转换话题。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说理深刻,具有辩证气息;有时有画 龙点睛得作用。
特殊句子在文章中得作用
矛盾句
字面上瞧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得用意、有两方面得意思,但却侧 重一面。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得瞬间,形诸笔墨,写就
内涵丰厚、耐人寻味得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
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与熏陶,洗礼
与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就是巨大得。
赏析散文得方法
散文鉴赏,重点就是把握其“形”与“神”得关 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就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得 诗文,往往都有“眼”得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 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与有画龙点睛妙用得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得缘由与目得。“文 眼”得设置因文而异,可以就是一个字、一句话、 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如何快速阅读散文并做题
1、先读文章,再做题。 ⑴符合人得阅读心理规律。 ⑵能较快地进入作品情境,为做题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理解,以文解文,词、句、段、篇互释。 3、精读全文至少一遍。
在此过程中力求有意识地完成以下任务 ⑴理解句意,体会句间关系,进而把握段落得中心句。 ⑵把握段意; ⑶分析段间关系,进而把握文章得结构与思路; ⑷注意以下细节:
高考散文复习专题
了解散文
散文,就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 得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得散体文章,包 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就是一种篇幅较小、 笔调灵活、形式多样得文学形式。
2020最新版高考复习现代散文阅读PPT[优质实用版课件]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
现代散文阅读
2006.3.6
2005年现代文阅读(广东卷)命题特点
1、分值
2006年仍将
2、从由题原原量来来的的148小分题调增年增加整的至到:552小小1由分题题0。。5
3、题型
改为4小题,
把原来文学鉴分赏的值多保项持选不择题型取消,改 设为两道简答题。 变!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例 2. 2005年全国卷3 (《核按钮》师371/学214页)]
张家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 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1
盛赞张家界之美的至高地位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
⑥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唤着同一空气,
濡染着同一的风习, 千丝万缕沾着边。 ⑦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
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
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乡土情结》第二段
[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来自种?请概括说明。①
②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①人类是不安分的 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 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 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②的只是一首朦胧 诗——为了闯世界。 ③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 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 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 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结都①世低蒲果成界的不公,了。生少英多竹②活人,数篮被多富但 是 打打数有乡 少 水发人浪土 年 一出是漫的子场家沉气梦弟空门重息,江。。的,却湖现为永老实追远,主求追黄义理随金格想着、调开他美,创们人为事。 、维业浪 虚持去荡 名最闯乾 、坤 实的 惠,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
现代散文阅读
2006.3.6
2005年现代文阅读(广东卷)命题特点
1、分值
2006年仍将
2、从由题原原量来来的的148小分题调增年增加整的至到:552小小1由分题题0。。5
3、题型
改为4小题,
把原来文学鉴分赏的值多保项持选不择题型取消,改 设为两道简答题。 变!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例 2. 2005年全国卷3 (《核按钮》师371/学214页)]
张家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 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1
盛赞张家界之美的至高地位
2006 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
⑥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唤着同一空气,
濡染着同一的风习, 千丝万缕沾着边。 ⑦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
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
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乡土情结》第二段
[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来自种?请概括说明。①
②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①人类是不安分的 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 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 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②的只是一首朦胧 诗——为了闯世界。 ③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 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 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 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结都①世低蒲果成界的不公,了。生少英多竹②活人,数篮被多富但 是 打打数有乡 少 水发人浪土 年 一出是漫的子场家沉气梦弟空门重息,江。。的,却湖现为永老实追远,主求追黄义理随金格想着、调开他美,创们人为事。 、维业浪 虚持去荡 名最闯乾 、坤 实的 惠,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散文五分钟速读
2020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课件 ★★
六步速读法散文ຫໍສະໝຸດ 文学四大体裁 小说 诗歌 戏剧
(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 外墙上打一个洞, 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 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首先要找出线索。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气味”通篇出现,所 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其次要指出线索的作用。 (结构作用)围绕线索,将全文内容串联起来, (内容作用)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表现 了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两家有对比 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 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 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参考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 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升华 传统文化
12.文章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 课件 ★★
六步速读法散文ຫໍສະໝຸດ 文学四大体裁 小说 诗歌 戏剧
(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 外墙上打一个洞, 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 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首先要找出线索。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气味”通篇出现,所 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其次要指出线索的作用。 (结构作用)围绕线索,将全文内容串联起来, (内容作用)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表现 了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两家有对比 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 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 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 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参考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 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升华 传统文化
12.文章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