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ppt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 通过梳理石器时代的时序数轴图,理清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 2 借用图标、文字等史料,用表框形式梳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认识早期文明产生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多元一体)。 3 通过对气候等要素的分析,认识环境、劳动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推动作用。 4 通过对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逻辑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黄帝时已经设官分职,出现了政治管理机构,如《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置左 右大监,监于万国”。从考古学的角度上分析,此间各地以城为中心的聚落群体, 明显地分化为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和一般性聚落,其社会集团内部自然需要一个 管理体系,需要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管理机构。而各地出现的以城为代表的中心 聚落,应属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邦国林立的早期古国时代已经到来。
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
官——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雏形2.聚族而居3.控 (前160外服制度——对外服的管理具有有限性; 腐朽暴虐—社会矛盾尖锐; 河南安阳殷墟
商王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分封制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 陕西周原考古——早
——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同时应看到,各地区文化发展速度是 不平衡的,相比较而言,龙山文化和 良渚文化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 这些文化的中心地区最早孕育了社会 变革的因素,尤其是龙山文化区私有 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为明显,其 发展同我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夏商周有 着直接的联系。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说中,保存有不少关于母 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史实。《楚辞·天问》:“女 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反映江汉地区就有以女岐为始祖的母系氏族,因盛行族 外婚,男女关系不稳定,女岐无法确定亲夫的事实。又如华胥履大迹于雷泽生伏 羲,这种“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情况的反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三、商与西周
(一)商朝的兴亡
4.制度:
(1)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
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各类事务官; (2)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
商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组
织中的血缘关系未被完全打破,没有能力直
仰韶文化
生活状态
①大量用陶 ②原始农业 ③驯养家畜 ④聚落而居
碳化的粟 (半坡遗址)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碳 化 稻 谷
骨耜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2、新石器时代晚期 代表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琮
良渚文化
分布状态:从满天星斗向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中国境 内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
中华文明起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① 何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② 何为“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应如何追溯?文化遗址能否体现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这些要素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
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 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王位 继承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 会的进步,但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 能和品德。
思考: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①说明古人对启继位方式有不同意见 ②说明传位制度在变革时可能存在斗争
二、从部落到国家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夏朝
何尊
何尊上的青铜铭文
“何以为尊,唯有中国”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课件

非古埃及文明约BC3500年河洲
不列颠洲高 卢
海古代两河流域文
古文明发源地
公元前4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3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2千年代文明区
公元前1千年代至公元5世纪文明区 洲界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 年
海腓尼 明约BC4000年
比利
盘普
伯
洲
距今数千年的人类最早的各大文明的发展 情况,可以根据技术革新、地理环境和经济组 织加以分析。虽然这些因素对了解过去是极为 重要的,但对于了解古代人本身——他们是如 何看待生与死,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却用处甚微、每一较重要的古代文明,无 论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克里特、印度河流 域的文明;还是黄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独特的 人生观和实践其人生观的生活方式。古人的这 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过艺术、哲学、文学和 法律表现出来时,亦呈现了各自的实质和特色。其中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因为诞生在大河流域,也称为大河文 明。
大清
公元前2千年代文明区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文明启程,感知务元
文明区域
文明重要成果
代表古国
大 河 文 明
可 文河河、明)域可、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 制、太阴历、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 《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
法老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权力、丰富多彩的神话种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数学)、莎草纸
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城市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形成、文字出现。
、文明诞生的条件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较报法一级,针动方
A GLOBALHISTORY
国家诞生后,为了记事 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出现也大大加快了人 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因为,人们思想的传播、交流、积 累都与文字记录相关。人类 文字记录方式的变化是社会 发展进步的产物。思考:那么文字是 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吗?
第22讲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古印度文明
(1)时空特点
①地理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等广大地区。 ②时间: A.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B.前1500—前6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吠陀时代) C.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列国时代),成为印度 历史中心舞台 D.约前324年—约前188年,孔雀帝国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两河流域文明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文化领域
成就
文字
楔形文字——已知世界上最早文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建筑 艺术
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壁画 乌尔王陵:板画 亚述帝国王宫雕通 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
专题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
第22讲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专题八: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
【阶段特征】
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长老会 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 监察官
权力,但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一、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5、古希腊文明
(1)时空特点 (2)政治 农业: ①作物:大麦、小麦、葡萄、橄榄
②奴隶制经济:公民拥有土地,奴隶劳动
(3)经济
手工业: 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
第22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影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1.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5张ppt)

生
剩
产
余
力
产
私有制 产生
氏族贵族
阶 级
阶 级 矛
国 家
的
品
发
出
展
现
贫富分化
下层平民 和早期奴隶
产 生
盾 不 可
产 生
调
和
(课本P4 中间一段 最后一句)
二、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1 、三皇五帝传说: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或天、地、人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才德出众)。
何以知道文明起源?
关于史前,特别是新石器时代,也不是光靠考古,还会有一些文字上的记载。这 些文字记载基本属于传说,目前我们还不能把它完全当做百分之百的历史来看待,只 能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说法。故事也好,传说也罢,它一定会有真实的基 础在里面,但它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东西,而且传说越往前推就越离谱,稍微往后一点 的就比较像真的。考古和文字这两个系统的材料逐渐接近,但还不能完全合一,这就 是史前时期。
及今名 在位国君
遗存
主要 政治
社会 经济
文化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BC 2070年 禹
约BC 1600年 汤
约BC 1046年 周武王
阳城
约BC 1600年 桀
禅让制(禹) 二里头遗址
(河南洛阳 王位世袭制
偃师)
(启)
-------
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 人群
母系氏族 公社(出现 在旧石器 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出现在新
石器时代 晚期)
探究问题: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①分布广泛(东南西北,主要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 ②“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PT教学课件

奴隶制
原始民主、平等的社会被阶级社会取代,出现了阶级压迫,这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 提示:判断:不是。原因: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说明人类进入 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4.国家的出现 (1)公共权力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国 家 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文字 产生了。
金字塔 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不同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文字,你认为文字有何价值? 提示:价值: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 活动,有助于文明的传承;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重点 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 的不同特点。
目录
Contents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 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 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条件
D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目标素养
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概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 大麦 、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 的 玉米 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最初的 农业 和 畜牧业 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

三、商和西周
西周三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 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 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 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三、商和西周
5.国人暴动与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 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 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卫今《试论我国最早的阶级分 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两个墓葬坑有何区别?
尧王城遗址墓葬坑示意图
父系 社会
出现私有、贫富分化 生产力发展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早期人类文明分布的特点?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渔猎、采集
良 渚
苏秉琦提渔出猎“、满农业天、星畜斗牧说业”,认农为业在、距畜今牧业60、0手0工年业左
——《礼记》
《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礼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 乐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
实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作用:维护了西周的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血缘纽带
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 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 部分是由西周王室建立的。分封使得周天子与诸 侯间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据此
A 可知 A.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程度失当 史实错误 C.内外服制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偷梁换柱 D.商周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 无中生有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学课件)(共42张PPT)

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
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已具有早期国家雏形(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进入万邦时代
贫富分化的产生
城的出现
金属器具的使用
【典例研析】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
①以磨方法制作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④建村定居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母系氏族社会
姜寨遗址内有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大房中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房子,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是各家庭使用。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不大。
①王位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③聚族而居,部族内直接统治,以外间接统治。
王位继承:
中央机构:
地方管理:
(3)经济文化:
经济发展: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 “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 中的作用。
(1)代表遗存: 170万年 元谋人
70-20万年 北京人
(2)生活状况:
打砸石器、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3)分布特点:❶分布广泛,遍布全国
❷集中江河,聚河而居
(4)社会组 织:
原始人群
考古史料
元谋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
采集渔猎
群居生活
火烧过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②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殷复兴,诸侯归之。” 商①②王部巩对落固外联统—服盟治—的的传《控统需史制的要记力延》有续限。。
“内服”、“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 (商王对外控制力有限)。
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多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 心地位。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2070年)
(1)生活 状况:
早期约7000-5000年
(2)代表 黄河:仰韶文化化
遗存: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晚期:约5000年 黄河:龙山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3)分布 满天
多元
中原
特点: 星斗
一体
核心
(4)社会 组织:
大量使用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相☆关学典术故小】拓:展周厉王统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文明 特征
阶级分化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 了剩余,私有制由此产生, 剩余产品的分配不均导致 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开 始出现。
纳贡和税收
供养新产生的祭祀阶级、 士兵、官吏。
艺术、科学
部分古人类能从农业生产 中分离出来,从事陶器等 手工业生产。 。
深入思考:国家的产生
]
[
国 家 的 产 生
1 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局限性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 组织残留严重,以致国家内部结构往往只 能采取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管理形式, 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职官系统 也只能采取世卿世禄这种固化的等级结构 方式。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
西周 商朝
原始 夏朝
社会
(四)商、西周的经济
奴隶制社会 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政治特征 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 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 残留严重,国家内部结 构采取部族、方国联盟 管理形式,比较松散, 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三)西周:分封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 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共和执政”。
(二)商朝:内外服制
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 王畿四周是外服:
①中央:设置相、卿士等职官 直接统治王畿,即内服制度。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 实行间接统治,即外服制度。
外服
外服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深入思考:商朝的政治
ONE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材料二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 古老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 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 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 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 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 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
三、远古的传说 1.概况:我国流传着大量有关远古先民事迹的传说,炎帝、 黄帝 等 是最为著名的人物。 2.炎黄联盟: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 时期。相传,黄帝在
阪泉 打败炎帝,之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 涿鹿 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 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 近年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8.(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并且长盛不衰,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每年清明节祭祀轩辕黄帝陵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 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了 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 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 还是域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解析】 根据材料“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 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历史传说并非完全虚 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材 料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 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禅让制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 现,排除D项。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1张PPT)

•
——【明】《 明 神 宗实 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明季末造,笔 墨 妄 议 者甚 多 , 其 间 毁誉 任 意 , 传 闻异 词 , 必 有 抵触 本 朝 之 语 ,正 当 及 此 一 番查 办 , 尽 行 销 毁, 杜 遏 邪 言 ,以 正 人 心 而 厚风 俗 , 断 不 宜置 之 不 办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 课 中 华 文空明白的演起示源 与 早 期 国 家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背过原始社会三个阶段; 能说出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存; 背过夏商周朝代确立时间; 能区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背过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背过国家的产生; 背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名称; 背过分封制的对象和目的;背过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质。 能区分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传说大禹王在会稽山 召集各部落首领。 防风部落酋长迟到, 被大禹处死。 这说明大禹已经形成 凌驾与其他部落之上 的“公共权力”。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 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山西陶寺遗址 彩绘蟠龙纹陶盆 象征着最高权力
商朝 )
服=服侍
(外服时降时叛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年” 在甲骨文中为一个人扛着“禾”, 寓意丰收。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 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 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的严酷 性和非人性化 色彩。
这些文字都与 什么有关?这 说明了什么?
(2)实行分封制
目的: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受封对象: 周王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
受封诸侯的权利: 从周王处获得土地和民众。 受封诸侯的义务: 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
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分封制的作用:
•
5.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 的物质 文化可 以非常 发达, 而物质 文化的 手段﹣ ﹣科技 ,也相 应的可 以非常 发达。 西方设 计的许 多制度 特征也 是“物性” 的,尽 量排除 人的情 感因素 。西方 所说的 “自由” 是指人 身及其 行为的 自由, 而中国 人的自 由更多 是“心 性”的自 由。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 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诗经 小雅 北山》
西周是 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国家
天子
统
治
诸侯
阶
级
卿大夫
被
士
统 治
平民
阶
奴隶
级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即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
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 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 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 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 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 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 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三、西周的建立与统治 1、西周的建立
(1)时间:
王公贵族各等级在家里悬 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 谓“王公四面悬挂,诸侯三 面悬挂,卿大夫两面悬挂, 曾侯乙编钟 士单面悬挂。”
3、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骊山烽火台遗址
相传是周幽王烽火 戏诸侯的地方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史称东周
《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 文明ppt 课件
朝代
天子—驾崩 大夫—卒 平民—去世
诸侯—薨hōng 士—不禄
天子用鼎
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
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 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 彼此不可逾越。
乐是周宗法等级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
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 舞《大夏》”;祭地示“奏太 簇、歌应钟、舞《咸池》”
(1)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 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 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 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二、商朝时期社会的发展
1、商朝的建立:
(1)时间:
公元前1600年前后
(2)人物:
汤
2、商朝的文明成就
(1)商朝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 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 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 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 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 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司母戊大方鼎
重832.84千克,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 代最大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 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4)都城概貌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 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 建筑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 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 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 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 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 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 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会风貌,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甲骨文中的历史
军队
戈弓 射 兵
刑罚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 军队,制定了严酷
的刑法。
伐
3、商朝的灭亡
商国王纣奢侈残暴,失 去民心。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 讨伐纣王,与商军展开 牧野之战,灭商建立西 周,定都镐。(今西安)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 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
公元前1046年
(2)人物:
周武王
(3)都城:
镐
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 会取得胜利
➢ 其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 其能够重用贤臣,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 机一举取胜
2、统治措施
(1)建立强大 的军队和严酷的 刑法
《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 文明ppt 课件
练习
1.我国奴隶制文明时代开始于( B )
A.黄帝时期
B.禹时期
C.启时期
D.汤时期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
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C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c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 面,往 往又是 与时俱 进、随 地而异 的。能 历久不 衰而长 传的道 德典范 不多, 因“立 德”而 青史留 名的例 子也很 少。加 以中国 历代皇 帝都想 要作之 君作之 师,所 以士人 自然也 多朝立 功立言 的方向 努力。 大体上 ,真能 两者兼 具的读 书人, 重立功 仍胜于 立言。
•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
7.中 国 文 化 家 们所 说的“ 中”, 更多体 现为实 践过程 中处理 、协调 各种关 系的一 种原则 。在天 道的层 面,道 首先表 现为多 样的统 一。从 多样的 统一这 一视域 看,“ 中”就 在于使 统一体 中的各 个方面 彼此协 调。千 差万别 的事物 同处于 一个系 统,如 何恰当 地定位 它们, 使之各 得其所 ,这就 是“中 ”所涉 及的重 要方面 。
(2)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目的: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周王的统治。
内容: 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要求 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 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贵族的”死”(避讳)
建国 时间
开国 亡国 君主 君主
夏朝
约公元 前2070年
禹
桀
文化成就
世袭制、 大型宫殿
在中华早期 文明史上的
地位
国家初创
商朝
约公元 前1600年
汤
青铜铸造业、 文字成熟、
纣
甲骨文、强大 的军队和严酷
青铜铸造业
的刑罚
繁荣
西周
公元 前1046年
周武王
分封制、 礼乐制度
Hale Waihona Puke 制度形成体系《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 文明ppt 课件
容酒器
四羊方尊
(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2)商朝的甲骨文
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国家管 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就 是这个机构的最高主管者)王懿荣犯疟疾,请太医 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 骨”。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刻有非 常古朴的文字,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经过认 真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是商代的文字。
2、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个国君是桀。桀残暴 无度,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反抗。商汤联合周边各 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商。
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 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 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 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 者,笑之以为乐。”还说他 “自比于日”,自夸说:“天 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 哉?日亡吾亦亡矣。”因此, 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史记·殷本 纪》与《尚书·汤誓》)后一句 译成白话意为:“什么时候你 这个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 你同亡!”
•
8.从 人 的 实 践 活动 看,“ 万物并 育而不 相害” 则涉及 不同的 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之 间的共 处、交 往问题 ,它以 承认不 同个体 的差异 、不同 社会领 域的分 化为前 提。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是 一种历 史演化 过程中 无法否 认的事 实,如 何使分 化过程 中形成 的不同 个体、 存在形 态以非 冲突的 方式共 处于世 界之中 ,便成 为
•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
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 哪个国 家,没 有法律 就没有 真正的 自由; 因此可 以说, 一个国 家制定 法律的 目的不 是废除 和限制 人民的 自由, 而是为 了保护 和扩大 人民的 自由。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 文明ppt 课件
《早期国家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 文明ppt 课件
史料分析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 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