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苏轼 )

合集下载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前言】《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注释】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

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

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hān):酒器,酒盏。

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

沈:即“沉”。

⑻青鸾(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

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

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

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翻译】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

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

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

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

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赏析】这首《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登建康1赏心亭2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导语:《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写了作者一个浪漫奇瑰的梦,梦中故人闾丘孝终风流自在,宴乐于“郡中胜绝”的栖霞楼。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宋代:苏轼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余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译文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

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

演奏音乐声音高亢悲怨。

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

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

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

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阙十一句四仄韵,下阙十一句五仄韵。

栖霞楼:唐宋时期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

最早为江西临川人王义庆所建,后为闾丘孝终守黄州时重建。

闾(lǘ)丘大夫孝终公显:即闾丘孝终,字公显。

作者友人。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

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

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

②中流,江流中心。

③方,正。

④异之,惊诧于此梦。

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

《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

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⑦红楼,指栖霞楼。

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

使君,指闾丘孝终。

高会,盛大宴会。

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

危,高。

柱,调节音弦的枕木。

哀弦,弦声凄绝。

⑩老大,这里指老了。

(11)推枕,这里指睡醒。

但,只有。

(12)五湖,指太湖。

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

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

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

(13)云梦南州,指黄州。

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

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

(14)料,料想。

端来,准来,真来。

参差(cen ci),依稀、约略。

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

【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

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

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译文]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摘自】苏轼的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要恨这朵花飞舞,恨西园,落红而难以装饰。

黎明和雨水的痕迹在哪里?一滩碎浮萍。

春天分为三部分,两部分是灰尘,一部分是水。

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注释】① 第二韵:指最初与一首诗有关的诗歌,称为第二韵。

②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落花:杨从娇。

④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阳花词》:张志福咏阳花的代表作。

⑥芭花,指柳絮。

⑦ 充满深情的杜甫的《白丝线》:“飘落的絮状物和飘荡的丝线也是深情的。

”⑧萦:缠绕;⑨ 绑定:绑定。

译文1:就像一朵花,它似乎不是一朵花,没有人关心它。

让它掉到地上。

它离开家乡,靠在路边。

仔细思考似乎无情,但它包含着深厚的感情。

受伤的温柔是温柔的,困倦的眼睛是无意识的,想要打开和关闭。

梦魂随风飘千里,追对情人,又被黄莺儿唤来。

我不讨厌这朵花飞落,但我讨厌西花园。

地又红又枯,老树枝很难再修了。

早上,我被陈雷淋湿了。

落花的痕迹在哪里?它漂浮在池塘里,变成了一池破碎的浮萍。

春天的三部分看起来很美,两部分被分成尘土,一部分落入水中,没有任何痕迹。

好像不是杨树。

漂浮的小柳絮满是泪水!译文2:它就像一朵落花,但它不像一朵落花。

离开树枝,沿着路边漂浮。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无情的事情,但一想到它,它就荡漾着感情的涟漪。

它被忧郁所萦绕,被百倍的柔情所伤,昏昏欲睡,朦胧的眼睛,就要睁开,想要闲着。

就像梦中千里迢迢的女人一样,她想找到丈夫,但被黄莺的叫声惊醒了。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比较鉴赏
对于章氏原作《水龙吟》和苏氏和作《水龙 吟》的高低优劣,历来有不同意见。比较阅读, 谈谈你的看法。
附章质夫《水龙吟》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 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 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 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 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 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 盈盈泪。
词句赏析
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 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 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 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
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 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 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 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 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 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 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比较鉴赏
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 《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 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 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 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 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 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前言】《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

词人在临淮见到一位仙风道骨的湛然先生,十分敬佩,写了这首《水龙吟》表达他的倾慕心情,也抒发了他超然物外的旷达。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

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

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

龙蟠:如龙之盘卧状。

凤举:飘然高举。

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

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

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

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

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

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玉霄:指天上。

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

晻霭(ǎn ǎi):昏暗的云气。

霭,暗淡的云彩。

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骖:驾驶。

风驭(yù):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

纷纷:众多貌。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

心许:默许。

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

浩然:正大豪迈貌。

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

箕踞(īù):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

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骑鲸:亦作“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此词为借柳絮拟人抒情的咏物之作。

咏物词,贵在既出物之形态,而又别有所寄,即应在不即不离之间。

苏轼这首词,明咏杨花,暗咏思妇,更隐然寄托了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

上阕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以写意的笔致写出柳絮的特性与命运:柳絮名为杨花,暮春时与群芳一起飘落,成为撩人一景,但群芳有人爱惜,柳絮却是任其坠落。

这一传神描写既写出杨花的特点,而又隐含思妇的处境,为写人言情留下了许多空间。

非花一词,更是提醒读者词作并非着力于描花,而更注目于咏怀。

抛家以下,写杨花飘落,如弃妇无归。

以拟人手法将杨花喻为伤春思妇,又以女性情态描摹柳絮的盈盈之态,浪迹天涯的无情杨花有了人之情思,柔肠百结的思妇更萦损之态。

花人合一,相互辉映,凄凉欲绝。

梦随数句,杨花纷纷坠地时而随风上扬飘舞不定的姿态,恰似思妇随郎君心意决绝,却被莺呼起只剩空虚怅惘。

思妇之神,杨花之魂,尽皆表达得出神入化。

下阕将无限幽恨一笔荡开,转而以落红难缀之恨引出落花飘零以衬杨花,由笔传情,更深沉地写出杨花委尘的无限悲恨。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原文译文赏析《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宋代:苏轼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余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译文】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

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

演奏音乐声音高亢悲怨。

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

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

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

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赏析】这首词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经过。

词虽然是写梦,但一开篇却像是正在展开的令人兴致飞扬的现实生活。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横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说的“扁舟渡江”。

长江波深浪阔,渡江的工具不过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警示极快当的“横截”二字,可见词人那种飘飘欲仙的豪迈之气。

“卧看”,意态闲逸。

又因在舟中“卧看”高处,岸上的翠碧红楼必然更有矗天之势。

春江水是横向展开的,翠碧红楼是纵向的。

一纵一横,展示出一幅飞动而开展的图景。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鉴赏及译文参考

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鉴赏及译文参考

苏轼《⽔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鉴赏及译⽂参考 《⽔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词的标题“赠赵晦之吹笛侍⼉”,表明了词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的译⽂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家! 《⽔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 宋代:苏轼 楚⼭修⽵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翦,凤膺微涨,⽟肌匀绕。

⽊落淮南,⾬睛云梦,⽉明风袅。

⾃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泛商流⽻,⼀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蛮风瘴⾬,作霜天晓。

《⽔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译⽂ 楚⼭长长的蕲⽵如云彩遍布,特异的⽵⼦清秀,⾼出众多树⽊之天外。

笛⽵如长细的龙须⼀半在挥动,如凤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的肌体匀称满布。

笛⾳如江南树⽊稀疏,如云梦⾬后开晴,如⽉明星稀,微风吹拂。

⾃从蔡邕离世,桓伊仙逝,谁知空⾃寂寞,辜负了多少岁⽉。

听说岭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常娇美灵巧,在花饰窗下演奏,《梁州》曲刚刚奏完,《霓裳⽻⾐曲》余⾳未了。

笛声包含着徵调和宫调,流荡着商调和⽻调,最后⼀声飘⼊云彩、树梢间。

为了赵使君洗净污浊之⽓,我送你⼀曲《霜天晓⾓》。

《⽔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注释 ⽔龙吟:词牌名,⼜名《龙吟曲》、《庄椿岁》、《⼩楼连苑》。

⼀百零⼆字,前后⽚各四仄韵。

赵晦之:名昶,南雄州⼈,作此词时,赵知藤州(今⼴西藤县)。

楚⼭修⽵:古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

《⼴群芳谱·⽵谱》:“蕲州⽵:出黄州府蔪州,以⾊匀者为,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

”修,长。

异材:优异之材。

表:外。

龙须:指⾸颈处节间所留纤枝。

凤膺(yīng):凤凰的胸脯,指节以下若膺处。

⽟肌:美⽟⼀般的肌肤,指⽵⼦外表光洁。

淮南:淮河以南,指蕲州。

云梦:即古代云梦泽。

在今湖北省天门县西。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苏轼)宋词赏析

《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苏轼)宋词赏析【作品介绍】《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

【相关阅读】《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宋;苏轼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注释】1、赤城居士:即司马承祯。

2、龙蜻风举:喻有才智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3、清净无为:《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4、坐忘:用庄子语。

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是非差别的精神状态。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遗照:用《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的意思。

以“镜”比喻“至人”的心,心中不留一物,如镜中不留下它照过的物的形影一祥.5、八篇奇语:是指司马子徽著的《坐忘论》七篇、《枢》一篇。

6、玉霄:即天台上的玉霄峰。

司马子徽施处。

7、晻(àn)霭:《离骚》:“扬云旗之淹衡兮。

晻,通暗。

8、九州四海:九州之外,即为四海。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9、谪仙: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谓李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10、无言心许:《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春秋时吴季札到徐国,“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

后来徐君死了,季札把剑系在徐君墓树上.说:“始吾心已许之。

”11、八表:人方以外极远的地方。

苏轼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水龙吟杨花词赏析苏轼(10371101),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文学创作占据着宋朝文学的主要份量,而今日的《诗经》也是由他的笔下延续发扬至今。

当然,其宏伟的文学贡献不仅限于此,苏轼也曾创作过数百首诗歌,其中不乏充满思想的诗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首苏轼的诗歌,《水龙吟杨花》。

《水龙吟杨花》是苏轼的一首传世之作,全诗共四句,就其艺术情调有:以壮丽动人的奔放笔法,双关文学手法,表达了面对万物流逝而感叹不舍之情,同时用童谣出奇和美之语句,将时光抽象化,在令人回首和自我反省中,起到表层与深层的审美效果。

从诗歌的第一句“水龙吟沧海声”可以看出,苏轼用水龙这个象征哲理的意象,来抒发对时光的追求和反思。

水龙本身代表沧桑万物之本,它的声音是宇宙的基本节奏,又是混沌的咆哮,仿佛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让时光慢慢带走一切。

继而第二句“渚清波横芦花”,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用一种细腻、温柔的语调,表达出人对大自然不断的倾心,对时光流年的憧憬与动容。

字面上,它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水面,看似微乎其微的波涛,但实则却是绵绵不绝的温情,那种把生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感受,也可以从中感受到。

第三句“花底日照鸳鸯啼”,可以看到,苏轼用表面上的鸟语来代表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定格在时光里的渴求。

在这句话中,苏轼又把自然与人性融入一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景中,让人畅快想象,领略生命的芬芳与缤纷。

最后一句“空山新雨后”,是用一种变幻万千的美景来把读者带入一个完整的画面中:空旷的山群中像细沙般细密的新雨,将森林中的枝叶裹挟得水润而芳香,仿佛活脱的画卷一般,描绘出一幅湿润而温暖的画面。

它给人以把心灵打开的感受,让人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感情全都投射入其中,品读时光的变幻与滋味,沐浴在这自由而对称的自然之中,有如是苏轼示意读者朝心灵的深处去旅行。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弄清苏轼在写作《水龙吟杨花》时,背后所蕴含着的思想深意: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苏轼对时光的思潮,即承认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他对于生命活力的崇拜,以及关注大自然美的情感生活是个永恒的派对,一切都在变,谁也别想逃避而去,只有努力去生活,才能在时光中最大化自我价值。

苏轼《水龙吟》》五首

苏轼《水龙吟》》五首

苏轼《水龙吟》》五首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有关苏轼的诗词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苏轼《水龙吟》四首,希望你喜欢!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宋] 苏轼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暗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宋] 苏轼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宋] 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宋] 苏轼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

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原文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原文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原文《水龙吟似还似非花①》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

萦损柔肠④,困酣娇眼⑤,欲开还闭。

梦随万里,寻郎去处⑥,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

晓来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⑧。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ji ),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词酬唱。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②从教:任凭。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有思(s ):有情思。

④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⑥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

缀:连接。

落红:落花。

缀:连结。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

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

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

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

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

词以摹写杨花的形态开篇,并非直接描写,却非常传神。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译文]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出自] 苏轼《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这首词大约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

他的《水龙吟·咏杨花》原文如下:“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调名。

首见于柳永咏梅之作。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鼓笛慢》、《海天阔处》、《丰年瑞》等。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水龙吟·咏笛材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龙吟·咏笛材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龙吟·咏笛材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龙吟· 咏笛材【原文】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

龙须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

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辜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

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水龙吟· 咏笛材【翻译文】楚山长长的蕲竹如云彩遍布,特异的竹子清秀,髙出众多树木之天外。

笛竹如长细的龙须一半在挥动,如凤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体匀称满布。

笛音如江南树木稀疏,如云梦雨后开晴,如月明星稀,微风吹拂。

自从蔡邕离世,桓伊仙逝,谁知空自寂寞,辜负了多少岁月。

听说岭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娇美灵巧,在花饰窗下演奏,《梁州》曲刚刚奏完,《霓裳羽衣曲》馀音未了。

笛声包含着徵调和宫调,流荡着商调和羽调,最后一声飘入云彩、树梢间。

为了赵使君洗净污浊之气,我送你一曲《霜天晓角》。

水龙吟· 咏笛材【评析】这首词的上阕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下阕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

此词虽为赠乐妓之作,却无香软丽蜜之态,反而借描写乐妓歌舞而追髙溯远,自抒情怀。

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巧妙化用史事,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水龙吟· 咏笛材【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据说,《水龙吟令》最早为北齐一组古琴曲,《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当时以为绝妙。

」同时,汉马南郡《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故人亦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北周·庾(Yǔ)开府《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入唐,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词的上半部分写杨花飘落的情景。

开篇似花两句造语精巧,音韵和婉。

一方面咏吟杨花,另一方面也是写人的情感,词人敏感地捕捉到杨花似花非花的独特之处:它名字叫做杨花,和其他的花一样都有开有落,这是它的似花之处;但同时它颜色浅,又没有香味,而且生得纤小,挂在枝条上很不起眼,又让人觉得它非花。

惜字充满情意。

抛家三句,以空灵之笔写杨花飘零的情形。

词人在这里赋杨花以灵性,实是借花抒情。

萦损三句,从花到离人怨妇,以气运笔,通畅贴切。

最后几句把花和人合为一体,极言离人的愁苦哀怨。

词的下半部分言情。

前两句笔势跌宕顿挫,用不恨、恨两相对照,抒发对杨花无人怜惜的惆怅。

晓来、春色六句,是对前面抛家、萦损的详细解释,杨花最后的结局是一池萍碎,或被碾为尘土,或被流水带去。

收尾三句总揽一笔,把池中萍碎的杨花喻为离人的泪滴,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妙笔生花。

这首词借杨花写离恨,情思厚重,含蓄深沉,笔法哀婉,怪不得王国维评其曰:和韵而似原唱。

苏轼 水龙吟

苏轼 水龙吟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经写到“杨花飞尽”,这首咏物词到这里似乎难以为继了。但作者别开生面,将词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场风雨过后,杨花已不见了踪影。它在哪里呢?已化为一池浮萍,花残身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此时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话,那么两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尘土”,是说落花飘零;“流水”,则指杨花落水。总之,春色已尽。由惜杨花,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又高度夸张的写法。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 惜春之情
龙 吟
课堂练笔
尝试改写成一段现代散文
这带有白色绒毛的柳絮,象是花又不象是花,也没有 人可惜它纷纷落下,任它飘来坠去。它飞入人家的庭院, 落在大路的两旁,看起来似是无情之物,思想起来却似有 万种情思和深意。这柔软的柳枝多象是少妇因思恋丈夫而 愁坏的衷肠,那细长的柳叶又多象是她刚醒来时困倦的媚 眼,想睁开时还闭上。这独守空房的少妇正做着一个好梦, 杨花伴着她随风飘去万里,寻找那离家远游的郎君的去处, 怎知突然又被黄莺骄沥婉啭的声音惊醒。
离人泪 花比喻成思妇,妙!
惜春
评:把常见的,甚至很让人厌烦的杨
杨花、思妇、离人泪与惜春,这 几者的关系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杨花的形象——柔美,四处飘落——与思
妇的特点正好吻合。
杨花被雨水打湿,还有水;落到水中的, 成为点点浮萍。这与思妇梦中寻郎,被惊起 的打搅,而后伤感落泪相吻合。 词人写思妇的眼泪,实为惜春。
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 忽然间开始明白了, 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 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 那千点万点, 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读完此词,我感叹“苏轼这家伙 怎么会这么有才!”请读本词写的 对象是什么? 杨花(杨树花,柳树花) 思妇
• 萦:萦绕,牵念 •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 愁肠似柳枝。 •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 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令人抱怨的不只是杨花的飞尽,而且落红 满地,一春花时已了。 • 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 的意思。 •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 点正愁人。
其实,读了章词,你就知道苏轼更有 才!虽然内容写的都是一样的。为何这 么讲?请读章词,比较苏词比章词好在 何处。
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 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 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 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 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 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在艺术构思上,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 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 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 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新颖别致,舒放自如, 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 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 颂的佳句。
初读感知
意 象
——美
再读体悟
情 感
——挚
三读咀嚼
境 界
——高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惜,怜惜 • 从教坠,任凭坠落 • 似非花,所以任其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 此句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无情有思:杨花看似无情,却有她的愁思 •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 韩愈《晚春》:杨花榆树荚无才思,唯解 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 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 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 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 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 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 她的梦魂,随风万里, 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 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对象 杨花 柳絮
手法 拟人 比作思妇
她不仅恨杨花飘坠殆尽,更怨那西园里满地的落花难 以收拾。等到天亮到来和风雨过去的时候,杨花却已无影 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呵,原来是飘落在碧绿的池水中, 化作了片片浮萍。这原是点缀春色的杨花,大部分零落成 泥化作尘土,小部分化作浮萍随水流去了。再仔细看时, 却原来那浮萍不是杨花,而是一滴滴思妇眷念丈夫的眼泪。
苏 东 坡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 吟》 为最工。”结合全词 内容简要赏析。
学习目标
1、解读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独特的审美意境 3、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美的能力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 《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 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 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 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 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 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 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