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释论
深度的文化理论——解读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深度的文化理论——解读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作者:奥丽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奥丽雅(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17)摘要: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是其作为解释人类学倡导人的经典著作,这本书是对文化的深度剖析,全书以文化为主线,详细地分析了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对宗教和仪式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反思,更引人注目的是格尔茨提出的“深描”的民族志,即一种有深度的解释性的行为解读。
关键词:格尔茨;文化的解释;深描;民族志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2-03收稿日期:2016-03-26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倡导者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26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青年时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服兵役,待战争结束后,他离开了旧金山前往俄亥俄州学习文学和哲学,并在1950年获得安帝奥克学院哲学学士学位。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学习哲学和文学的经历,塑造了格尔茨丰富的文学知识、颇有气势的文笔以及颇具哲理的遣词造句,因此读格尔茨的文章是不可能一次就读明白的。
1950年以后,格尔茨进入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在经过对印尼爪哇人深入的田野调查之后,他写出了具有浓厚民族志色彩的《爪哇人的宗教》,并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人类学界,格尔茨以他的《爪哇人的宗教》《文化的解释》及《地方知识》等著作,影响了众多学者。
一、解析文化从最早泰勒的经典定义,到随后群起的几百种说法,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活跃在学术界。
如何界定文化的概念,在格尔茨看来,是从符号学角度着手的,他认为文化概念“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达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们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1]。
格尔茨对文化进行深度地析解,文化概念是贯穿整个论文集的核心概念。
正如王铭铭所言,“纵观格尔茨的学术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主线贯穿前后,这就是由‘文化’和‘理解’这两个词组成的‘逻辑’”[2],并且评论道:“讨论的是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问题,但是它们没有脱离人类学的文化观,反而运用了这种文化观来评述社会理论。
中国本位文化论名词解释
中国本位文化论名词解释
中国本位文化论是一种文化理念,强调以中国为中心,尊重和弘扬中华文化,并倡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它主张坚守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差异,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交流,以及建设和谐文化。
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核心是尊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它强调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它也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在实践中,中国本位文化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艺术、科技等。
通过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作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本位文化论是一种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旨在尊重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球文化的繁荣发展。
通过坚守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差异、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交流以及建设和谐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
作出贡献。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引导语:《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写的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那么有关《文化的解释》的读书笔记哪里有?接下来是本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一格尔茨在此书中始终强调“意义”二字。
我理解中的“意义”有如下几层含义:1.寻求意义必须立于“最直接的观察层面”,将民族志置于“某种可理解、有意义的框架”之中。
格尔茨认为人类学研究不能停于观察,而必须“阐释”,“民族志是深描”。
格尔茨所坚持的这种“阐释”是在个案中进行的概括,正如他所作的比喻,是类似于医学的“临产诊断”,而不做“预言”。
2.“观念、价值、行动、情感、甚至是神经系统都是文化的产物”,因而对人类行为的意义的推测在于对其作出文化的分析。
他同时赋予了文化“纯粹的符号系统”的含义,则文化的分析就是对于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的理解。
3.意义是公共符号结构的研究,而非个人心理习性的预测。
我以为这点上就与马林诺夫斯基的需求论有了差别,马将一切行为解释归结于生理需求。
然而生理需求始终是个人的,它的衍生需求却往往具有公共意义,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鸿沟的。
例如,他认为人对性的需求有了婚姻,这种假设并非不成立,然而他忽略了婚姻不仅仅具有性的意义。
对于“原因”和“意义”的揣测其实一直是社会学人类学争论的问题,我蛮欣赏当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的基本使命不是回答我们最深切的问题,而是让我们了解其他山谷放牧其他羊群的其他人所给与的回答,从而把这些答案收入可供自寻的有关人类言说的记录当中。
”文化的解释读书笔记二每一个人类共同体都在可以支持一千种乃至更多生活模式的自然资源中选择了它的那一种。
人类的本能和共性让每一个共同体相似,而文化的概念对人的概念造成影响,使人这个概念的释义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对行动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随之越来越多地依赖文化资源——积累起来的有意义的符号储备。
没有独立于文化的人性这样一种东西。
人在他的本能之上,在既定的自然环境之外,真正决定差异性的是其行为模式构成的生活,而行为模式则被其自身的文化程序所决定的。
人类学民族学经典书目
书目1.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506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参考: 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下卷:第一册,第47章文化解释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4.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91/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5.2/584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6.马歇尔·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露丝·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菊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综合阅览室 K313.03/527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8.[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华夏出版社2002.9.[英] 贝特森《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展开的民族志实验》(1936)10.[美]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Q98/50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1.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C912.4/712012.[美] 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18/42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3.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A124/8405-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4.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B933/252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5.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I246.5/499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0225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7.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综合1阅览室 C912.4/1188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8.(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李姚军译:《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992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19.(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胡宗泽,赵力涛译,王铭铭校: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5月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D030/4614 借出 2015/07/12 参考外借资料20.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古代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02/0224#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王铭铭先生《裂缝间的桥》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37.126.15/0224-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古代社会〉导读》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02/0224-6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21.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2。
文化 文化的定义 一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无论在
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引起很大的兴趣,延续很长的时间,至今也没有什么结论。
为什么我们在本书中要用比较多的篇幅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文化对比。
如果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同,对比不可能准确,甚至对比的事物可能不同。
因此,在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某些具体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文化究竟是什么。
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
术语界定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我们不能设想对于重要的概念不界定就可以进行实质的讨论。
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各学科的学者对于文化都企图给予准确的解释。
他们的解释带有本学科的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因此,讨论文化的定义不仅是对于文化一词应如何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文化本质所必需。
(二) 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文化一词在近年来使用十分频繁,学者们讨论我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东西方文化比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报纸上介绍和讨论“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
尽管人们都使用“文化”这个词,但对于它的含义的理解井不相同。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远在本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就有不同的界定。
有的定义比较宽泛,例如,梁漱淇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文化之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有的定义比较狭窄,例如,陈独秀认为,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什么是文化的名词解释
什么是文化的名词解释文化是一种广义的名词,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文化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现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尝试从不同维度来解释和探讨文化的意义和内涵。
文化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为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所特有的、历史传承并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观念、行为方式、习俗、艺术形式和技术等。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特点,这些文化特点通过语言、音乐、戏剧、宗教、建筑、风俗等形式来体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志,是他们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的途径。
在微观层面上,文化可以指个人、家庭或社群所共享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和思维模式等。
这些共享的文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饮食、婚礼、葬礼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习俗和传统反映了各个文化对生命价值、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此外,文化还可以从现象和实践的角度来解释。
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参与和创造的实践。
比如,吃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同地区的饭菜口味和习俗却迥然不同。
在艺术领域,不同类型的音乐、绘画和舞蹈等都是人们创造和表达文化的方式。
文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认知框架和想象力的模式。
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通过语言、象征符号和艺术创作等形式来表达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文化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和解读。
比如,不同文化对于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概念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体现了文化对世界观念的影响。
除了以上所述,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维度和层面,如文化遗产、文化产业、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等。
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概念,它是人类进步、发展和繁荣的源泉。
文化不断地演变和变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它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文献引用
克利福德·吉尔茨《文化的解释》文献引用在克利福德·吉尔茨的著作《文化的解释》中,可能会引用以下一些文献:1. 《意义的生产:论文化人类学的解释》 - 吉尔茨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提供了关于解释文化的理论框架。
2. Geertz, Clifford. "Thick description: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pp. 3-30. Basic books, 1973. - Geertz的这篇经典文章提出了"厚描述"的概念,即通过详细的观察和解释来理解文化。
3. Bourdieu, Pierre.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 Bourdieu的这本书探讨了文化实践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解释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Douglas, Mary.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Routledge, 1966. - Douglas的这本著作研究了文化中的纯洁和危险的概念,提出了解释文化符号和象征的理论。
5. Levi-Strauss, Claude.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Vol. 2. Basic books, 1963. - 利维-斯特劳斯的这本著作探讨了人类文化中的结构和对比,为文化解释提供了结构主义的视角。
请注意,具体的文献引用可能会因各种情况而异。
这里提到的文献仅仅是一些可能与《文化的解释》有关的文献例子,实际引用的文献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是多样化的,不同的理论家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和观点。
总体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决定论和文化解释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
根据这个观点,文化是基础设施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合来决定的。
人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由他们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这个观点认为,文化的作用是被社会和经济条件所制约的,文化是被动和被决定的。
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社会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
与历史唯物主义不同,文化决定论主张文化的独立性和主导性。
这个观点认为,文化和意识形态可以超越经济基础的制约,对社会变革产生直接影响。
西方一些文化决定论者认为,社会变革是由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和传播所引起的,文化可以通过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来改变社会。
这种观点强调文化的创造性和社会变革的主观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文化来改变社会结构。
文化本体论名词解释
文化本体论名词解释
文化本体论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对文化的本质和实质
进行探讨和阐释的理论。
文化本体论试图回答关于文化的根本问题,例如文化是什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等。
这一
理论涉及到对文化的定义、内涵、形式、特征、发展规律等方面的
思考。
从历史角度来看,文化本体论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中就有所涉及,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文化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化本体论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不同的学科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本体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本体论关注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探
讨文化的各种符号、象征、价值观念等的本质和形式。
在文化哲学中,文化本体论则更多地关注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与人类存在的
关系、文化的历史演变等问题。
总的来说,文化本体论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概念,
它试图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文化的本质和实质,对于我们
理解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
名词解释绪论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4.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5.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6.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7.文化传统:每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8.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9.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
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然而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
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则是把握农时的努力。
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 篇一: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名词解释 1 文化产品文化产品 2 文化内涵文化思潮 3 文化现象传统文化 4 文化事象 “天下”观念 5 文化观念地缘 6 文化思潮九州 7 文化政策三皇五帝 8 民族文化百家争鸣 9 国别文化丝绸之路 10 上层文化 察举制 11 底层文化 玄学 12 传统文化 般若学和涅槃学 13 文化传统《神灭论》 14 分封制 科举制 15 西域古文运动 16 十六国 新乐府运动 17 三省六部制 一条鞭法 18 王安石变法 摊丁入亩 19 理学文字狱 20 色目人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 21 南人农政思想 22 回族政绩观 23 儒户勤农观 24 一条鞭法行会组织 25 王阳明 血缘 关系 26 乾亮学派姻缘关系 27 民居宗法制 28 服饰三公九卿 29 饮食三省六部 30 家庭郡县制 31 家族察举 32 宗法制 九品中正制 33 科举制诗赋取士 34 明经科行卷 35 法律制度策论 36“春秋决狱” 《法经》 37 春秋决狱《唐律疏议》 38 诞生礼五礼 39 冠礼“五服” 40 婚 礼人生礼俗 41 中庸整体思维 42 中和类比思维 43 避讳天人合一 44 利玛窦 因材施教 45 永 嘉之乱 教学相长 46 名家 诗言志 47 七巧板文以载道 48 中和之美 49 语言崇拜 50 河图洛书 说 51 “书同文” 52 对偶 53 顶真 54 骈体文 55 中体西用 56“全盘西化论” 57 “古今中外法” 1 文 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 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 的可见成果。
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 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 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 3 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的解释》读书札记
《文化的解释》读书札记>读书札记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是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象征人类学的代表.王铭铭先生总结了格尔兹的学术心路,将其大概分为三段式的历程: 第一阶段从_54 年延伸至_60 年前后,他初步显示出对人类宗教生活与符号体验的兴趣, 出版了大型人类学专著爪哇宗教 .第二阶段从_61 年延伸至_63 年前后,此一时期, 他的主要作品有旧社会与新国家 . 农业密集化 . 商贩与王子等,这些作品显示了他当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第三阶段从_64 年开始,并于_70 年后达到高峰.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对第一阶段的某种回归或否定之否定 .在不同的阶段,格尔茨学术研究的侧重点和内容都是不同的.>一书首次出版于_73年,是第三阶段(高峰)的代表作,可见意义非凡.本书其实一本论文集,共分为五编.读书时,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理清概念即作者对于一些专业概念的定义.基本概念是作者理论提出的基础,作者对于基本概念的定义预示着其理论的依据.因此,就本书而言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要数首编和第二编.首编中,作者用一章的内容提出并论述了了深描这一理论.第二编分为两章,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重新转至对于符号和,即使是>这种并非纯理论性的书籍,也需明确作者对于文化.人类学.民族志等相关概念的定义.壹文化英国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一书中提出, 文化或文明从民族学的广泛意义上说,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其他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这是一个内容庞杂.含义广泛的文化概念,至今仍相当普遍地在各处流行._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在对_4种文化定义作出详尽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比较详细的定义: 文化包括外显或内隐的,通过象征符号习得并传递的行为模式或规定行为的模式,它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特有成就,其中包括体现这些象征的器物;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的(即由历史衍生并选择的)思想,尤其是附在这些思想上的价值观念;文化体系一方面可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可视为左右行动的因素 .克拉克洪在他的>一书中, 在短短27 页里就把文化先后理解为:( 1) 人们的总的生活方式 (2) 个人从群体习得的社会遗产 (3) 思维感情和信仰的方式 (4) 对行为进行的抽象 (5)人类学家关于一群人实际行为方式的理论 (6) 汇集了人们习得的一切的总仓库 (7) 一套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的标准指南 (8) 习得的行为(9) 一种规范性的调整行为的机制 (_) 一套适应外在环境和他人的技术 (_) 历史的积淀 .以上这些观点皆是人类学家对于文化的概念阐述.林同奇先生在其文章中提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类学界的基本情况,即: 对人类经验复杂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包罗万象的整体性人文学文化概念逐渐失去吸引力. 并将随之崛起的人类学文化理论分为两大类, 四个流派.第一种将文化视为适应环境的系统, 即把文化最终归结为适应环境的客体性的行为模式;第二种是则视文化为意念性系统, 即认为文化是由主体性的要素,,如:知觉.形象.抽象概念.情感.价值观念.态度等组成.这一种又可分为三派, 第一派视文化为认知系统, 代表人物为沃德古迪纳夫, 文化不是物质现象, 不包括物人.行为或感情它只是某些事物之间的一种组合, 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各种事物结合的形式, 是人们为了察知.联系或解释事物的模式. 第二派是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这部分学者视文化为结构系统,认为文化是人类心智创造.积累而成的社会共有的象征性结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只提供了文化的原始材料,由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心智逐步塑造成为内容各异,而基本形式类似的结构.研究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探索这种超越个人乃至特定文化的带有普遍性的内在结构.第三派视文化为一种象征系统,代表人物即格尔茨.林先生认为,格尔茨是在与上述各流派的角逐中,继承了以博厄斯与克鲁伯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人类学. _60年克罗伯与克拉克洪相继去世时,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界由于一方面过分看重技术性课题而钻进了牛角尖,另一方面又缺乏勇气与才识继续高举前辈人文学者的旗帜, 已进入所谓黑暗时期 . 格尔茨奋起直追,为美国的人类学注入新的血液.格尔茨对文化有过一个定义: (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 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 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思韦伯认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格尔茨认同其观点,认为文化就是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除此之外,对于文化他还这样说道: 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 在本书中,格尔茨强调: 下面各篇论文,正是以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方面,力求去去枝打叶,复原文化概念的本来面目,从而实际上确保其重要地位的连续性,而非往上添枝加叶,以致削弱了它的基础. 如此看来,格尔茨的确是王铭铭先生提到过的那样,逃离结构 .克利福德格尔茨贰解释格尔茨在书的前言中说到: 我决定只收入那些与文化概念有直接而明显关系的论文.事实上,这些论文的大多数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因为当我离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太远时,我就会感到不舒服. 可见,格尔茨所提倡的解释实际源于社会事实的解释.结合5月份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讲座中,主讲人叶舒宪先生掷地有声对其人类学概念下了定义: 当今的人类学,就是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人类学的解释是什么?格尔茨回答了该问题: 追溯社会性对话的曲线,把他固在一种可考察的形式里. 但值得怀疑或商榷的是,人类学家的解释就一定正确吗?换句话讲,所有的人类学家对同一件文化事件的解释会一样吗?实则无论正确与否,人类学的解释提供的并不仅仅是对于事实的一种分析,更重要的是为事实提供一种视角,与心理学实际异曲同工.正如王铭铭先生所提到的: 不过,大多数人类学者拒绝提倡主义 ,他们自结构人类学提出之时,就已开始了另一番实验.一些漂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人类学家,潜心于人类符号体系与仪式行为的研究,通过对人类心灵及社会格局的具体而深入的究,为人文科学的知识宝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格尔茨自己也在书中写道: 象征形式并不是作为仅有的方法为社会学所用.功能主义.心理主义仍然在起作用.但是把这些形式作为就什么说点什么 ,并把它说给某人,这至少开辟了一种分析的可能性,这种分析专注于对象本体,而不是追求好像能说明它们的化约公式.叁如何解释?格尔茨认为文化的描述或解释,需要依靠人类学的方式,众所周知,人类学的方法即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相结合.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从事民族志 ,其回答借用了赖尔的观点,即深描 . 深描说的宗旨是理解他人的理解,站在一个异文化的位置上体察人类学家自身的本文化.格尔茨认为一旦人类的行为被视为符号行动或是行为模式与心智结构的混合物,便失去了意义.正是文化系统间的误解,使得科恩事件沦为社会闹剧.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不削弱其特殊性的情况下,昭示出常态.那么如何去理解人类学著述?格尔茨认为著述本身即是解释,并且是第二级和第三级的解释......好的解释总会把我们带入它所解释的事物本质深处. 从书中格尔茨还提到民族志有三个特点:解释性的;解释的是社会性会话流;要将解释道社会性会话从过去的时间里解救出来,并可以阅读.举例来看,最能体现格尔茨深描方法的是本书的第十五章>.斗鸡在巴厘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_58年,斗鸡便受到法律禁止.但斗鸡仍在各地悄悄流行.格尔茨洞悉巴厘人中,动物性一面就像一种黑暗的力量,是巴厘人最恐惧.最憎恶的.但是公鸡又是男人的象征,甚至与男性器官联系在一起.所以斗鸡与人直接相关,这种兽性的黑暗力量是巴厘人既爱又恨,既摈弃又狂热追求的事物,这是格尔茨在斗鸡活动中解读出的第一层意思.另外,围绕斗鸡,还展开了围绕赛全中心的轴心赌博与散布周围的周边赌博的互动关系.轴心赌博赌注的数额相等,而在周边的赌博,赌注的数额从不相等.中心赌注越高,越会促使周边赌博向赌注差额小的一段靠近,反之亦然;中心赌注越高,周边赌博的赌资也越大.格尔茨发现巴厘岛的斗鸡隐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词,也就是地位 .斗鸡比赛越是在地位相近的对手之间,或者越是在地位高的个体之间进行,那么比赛就越激烈. 在深层的斗鸡中,一个雄鸡所有者与他的合作者,以及圈外的支持者们(虽然较少但却在相当程度上)通过金钱来赌他们的地位 .这是格尔茨从巴厘斗鸡中阐释出的第二层意思.格尔茨从斗鸡中解读出的第三层意思在于巴厘岛众人的兴奋和血的献祭.在直接的游戏形态和围绕其周围的社会场景背后具有隐喻的内涵,那就是如>.>一样的男性的气概.激情.自尊.失败.善行.机遇等主题,这些主题是通过羽毛.血.人群和金钱为媒介来展现的.图为巴厘岛斗鸡活动肆人的概念对于人的概念,作者首先对启蒙时代的观点提出部分否定,启蒙时代的观点认为因时间.地点的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习惯和习俗等等.这些差异在确定人之本性时,并没有意义.此处作者引用了约翰逊博士对于莎士比亚的评价: 他的角色不会因为不同地区的习俗而被修改. 这是启蒙时代人的概念.格尔茨提出经典人类学意识到了人性在其本质和表达方面都有不同,但找人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即: 人,不是大写的,应该在人们中间寻找. 这样的研究方法把不同的人都当做了一般人来看待.虽然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差异,但并没有用一个正确的方法.在当时,人类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试图寻找一种全人类一致性 ,就好比十八世纪的人在除掉文化习俗后,他的形象是赤裸裸的理性主义者,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人类学却用变形动物加上文化习俗代替此前的人类形象. _世界_年代的人类学家在此观点上其实有所变形,但更多地还是将文化的某些特殊形式当做一种历史偶然事件的结果.作者直接了当的声明, 全人类一致性几近失败,这不是朝着人类境况的基本事实进展而是在远离.人类学这门学科构建或者重构人的概念,主要的贡献应该是想世界展示如何不同人的奇特性 .启蒙主义和经典人类学在讨论人的定义时,其实有一个共同点: 它们都基本上采用类型学的(typical)方法.它们尽力造出一个人的形象作为模型.原型,柏拉图式的理念或阿里斯多德的形式,以此为准,真实的人你.我丘吉尔.希特勒和婆罗洲的猎头族(Bornean headhunter) 都不过是它的翻版.畸变和近似物. 知识启蒙主义和经典人类学采用的方法有别,对于启蒙主义来说,发现这种基本形式的因素,靠的是剥光真实的人的文化外表,再看留下来的是什么,以此来揭示的自然人.在经典人类学中,发现这些因素靠的是在文化中分析出共性,看显露出来的是什么来揭示的具有共同感知的人.在这两种情况中,结果是相同的, 都是在对科学问题进行类型化的探讨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个体和群体间的差异是第二位的.个性被看做是偏离的.特异的,是对真正科学家的正统研究目标基础的.不变的.常规的类型或偶然的偏离.格尔茨在最后道出了他对于人的概念的解释,他认为: 肉体的信息资源时,在人的天生的变化能力和人的实际上的逐步变化之间,文化提供了联接.变成人类就是变成个体的人而我们是在文化模式指导下变成个体的人的;文化模式是历史地创立的有意义的系统,据此我们将形式秩序.意义方向赋予我们的生活. 定义人既不像启蒙运动单靠他天生的能力,也不像当代的多数社会科学所试图去做的那样,单靠他的实际行为.而是将二者联接起来,第一种转化成第二种,将他的遗传能力集中转变为他的具体活动的方式.在人的特殊经历中了解本性.人类不是指成为每一个人,而是成为一种特殊种类的人.五评价与批评格尔茨开创的解释人类学在人类学理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他的理论和方法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对他的理论的批评和反思也在进行.首先,在格尔茨自身的学术争论上,针对_世纪60年代兴起的结构主义的兴起,他对结构主义产生了一种偏见,认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脱离社会现实,主张将文化的解释和它所依据的理论落实到可观察的经验层面上.介于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和反思,格尔茨发展了很多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但是格尔茨站在了现象学的立场上,最终还是无法解释特殊性和普遍性,经验描述和理论分析的矛盾.其次,其他学者对格尔茨的理论产生了质疑和批评.其中,有一些批评者认为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中的解释魅力与他自身所具有的天分有关,所以这种解释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的解释嫌疑,无法从文本中提炼出真正的意义,这种深描和解释反而弄巧成拙.关于深描的程度的把握也成为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软肋.民族志的写作能否达到深描的程度.如何判断.以及对这种深描的执着,是否会导致研究者陷入对他文化一相情愿的解读,也成为了对格尔茨理论批判的焦点.>梁鸿著结语在本书的阅读中,我逐渐理解了深描的概念.本文是我对本书一.二及十五章的一些体会,其他章节进行了粗读,在此不做赘述.与深描相对的概念,要求民族志是一种单纯的记录,不掺杂个人的视角即感情.在学界,就不掺杂感情与否,引发了一些列的讨论.那么民族志究竟能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呢?现如今,出与写作目的的不同,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新型民族志的写作,比如作家梁鸿的>.也出现了个人民族志等等.这些书籍的问世究竟能不能向民族志的写作发起新的挑战呢?这些仍然值得考虑.就我个人而言,只能做到的是相对客观,如果是剔除感情,是非常困难的.。
阐释学与翻译
阐释学与翻译
许多人对“解释学”(hermeneutics)一概而论,认为它是一门哲学学科,而不知道它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解释学”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解释学”是一种探讨一种文化另一种文化的研究方法。
它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他们不了解的文化信息。
它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仅仅强调它们的差异。
翻译是文化解释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帮助人们理解不同语言、文化和思想背景的工作。
它需要译者了解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特点,以及它们背后文化意义的复杂性。
文化解释学使得翻译变得更加全面。
译者不仅需要理解术语的意义,而且还要考虑文化背景的不同,以便恰当地传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举个例子,在翻译一本
关于中国文化的书时,翻译者需要理解中国的历史、宗教和传统文化,以及特定的生活习俗,这些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解释学提供了文化翻译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源。
除了语言,它考虑文化差异,从而帮助译者更准确地将意图传达出去。
毫无疑问,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让译者能够熟练地把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传递、理解和转化。
总之,“解释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都与对文化的理解密切相关,因此在任何理解文化的场合,都可能会伴随着这两大元素。
文化解释学为文化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文化翻译成为一种更准确、有效的工作方式。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的文化:(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2)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
2.狭义的文化:(1)又称人文文化。
(2)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3.文化产品:(1)有广狭二义之分。
(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出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3)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1)指的是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现时言的。
5.文化现象:(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其特点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
6.文化事象:(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它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3)它具有类型性和文化变异性的特点,文化事象的功能具有时代性。
7.文化思潮:(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可以看做是时代思潮。
8.文化政策:(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
(3)正确的文化政策能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反之,错误的文化政策能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9.上层文化:(1)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阐释人类学
相关衔接:人类学家在使用“文化”一词时,所谈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 义。一是常用来指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即作为现实存在的事物和事件。一是 用来指知识和信仰的有组织的系统,这种系统被用来构建人们的经验和知觉, 规定其行为,决定其选择。
• 作为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类型或知识体系,而 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只是观念或对知识的认识方式。地方性知识表达 了这样一种意义—-由于知识总是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情境中产生并 得到辨护的,那么我们对知识的考察与其关注其普遍的准则,不如着 眼分析和重视形成知识的具体情境,即如格尔茨所言“把对所发生的 事件的本地认识与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本地联想联系在一起。”格尔 兹认为比较研究并不是把具体的差异性减化成抽象的共通性,也不是 把同一现象用不同的名字包装起来,而是要去处理那些差异性,从中 解读出多元的意义来。 • 地方性知识批判了两个观点:一是试图解释一切的“大概念”;二是, 整体性地系统地解释社会以及文化现象的说明方式。 • 相关衔接:经过阐释的意义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千变万化的,由此
生平介绍
格尔茨(1926年8月23日-2006年 10月30日),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修辞家、符号学和解释人类学的提 出者。1926年8月,生于美国加州。 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安逖澳 克学院,获得哲学学位。受当时美 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学术思想的 影响,进入哈佛大学社会学关系学 系学习。1956年,他以《爪哇宗 教》这部著作获得了人类学博士称 号。格尔茨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 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凯学院人类学系 副教授、芝加哥大学新兴国家比较 研究会任人类学副教授、普林斯顿 高等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授。
• 格尔茨认为民族志性质有四个特点:首先,它是进行解释 的记叙;其次是所解释的对象社会性对话是过程;第三, 解释是那种对话尚未消失之前试图将所说的内容保留下来, 使其成为可阅读的文本;第四,它是微观的研究。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格尔兹文化的解释课件
3.民族志阐释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 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 式中
他观察、他记录、他分析。在追溯社会性会 话的曲线中,民族志学者将之固定为一种 可供考察的形式。
人种描述者“登记”社会性会话,把它记下来。 这样做,他就把社会性会话从一件只存在 于它发生的那个时刻转瞬即逝的事件转变 为一部存在于它的文字、可供反复查阅的 记载。
4、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格尔兹认为:“作为在近距离研读中的熟练操
作,可以在一种文化形式的全部剧目的任何地 方开始阅读,并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结束阅 读。可以像我这样停留在一个单一的、多少被 限定的形式中,并且不断地在其中环绕,也可 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移动,以寻求更广泛的联 系或得到对比。甚至可以比较来自不同文化的 形式,从而在相互对比中确定它们各自的特征。 但无论在哪个层次上操作,也无论它多么错综 复杂,指导原则是同样的:社会,如同生活, 包含了其自身的解释。一个人只须学习如何得 以接近它们。”
参考文献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译林 出版社,1999年。
酋长与科恩带着几个武装人员,来到叛乱地 区。抓获盗贼的羊倌,抢走了羊群。那个部落 的人追赶,可当他们看到盗羊贼是什么人以后, 就想息事宁人。他们的一些人抢劫了科恩,杀 了那两个来访者。同时,他们也不准备与玛穆 什部落结下世仇。谈判决定,对方付出500只 羊来赔偿。
科恩得到了属于他的羊,把它们赶回玛穆什, 要塞里的法国人问道:“这是什么?”科恩说: “那是我的‘阿尔’。”法国人不能相信他真的做了 他说做了的事。指控他是造反的柏柏尔人的间 谍,把他投入监狱,没收了他的羊。不久法国 人放他回家,但没收了羊。他于是上城里找管 辖这一地区的法国上校抗议。但那位上校却说: “我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责任。”
文化的三层次理论名词解释
文化的三层次理论名词解释文化是一个广义的词汇,常常与各种各样的含义和概念联系在一起。
然而,文化的三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体和系统的框架,用于解释和理解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文化的三层次理论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层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基础层次,它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技术。
这些产品和技术反映了人们的工具使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物质文化通常以可见的、有形的形式存在,比如建筑物、艺术品、服饰和食物等。
它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跟随着这些物质产品的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信念。
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基础,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基石。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技术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研究和理解一个社会的物质文化,我们可以洞察到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第二层次: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文化的第二层次,它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行为文化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传承的,它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
行为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信仰、道德准则、礼仪习俗和社会期望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理解一个社会的行为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其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人际交往方式等。
同时,行为文化也是构建社会秩序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它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和维持社会和谐。
第三层次:符号文化符号文化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包括语言、符号、象征、艺术和宗教等。
符号文化是人们共同的意义体系,通过符号的使用和交流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符号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符号文化,人们可以创造并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强化社会集体认同,并建立社会共同意识。
“文化符号”是构建一个社会共同意识的桥梁,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文化的三层次理论的重要性理解文化的三层次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交流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至关重要。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文化的解释/(美)格尔茨(Geertz,C.)著;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1)第一章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观点。
于是,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
我所追求的是析解,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但是,这种见解,这种只用了一句话就说出来的学说,其本身就需要做一些解释。
【5】●如果你想理解一门学科是什么,你首先应该观察的,不是这门学科的理论或发现,当然更不是它的辩护士们说了些什么;你应该观察这门学科的实践者们在做些什么。
在人类学或至少社会人类学领域内,实践者们所做的是民族志。
正是通过理解什么是民族志—或者更准确地说,理解什么是从事民族志—才可能迈出第一步,以理解人类学分析作为知识的一种形式到底是什么。
必须立即申明,这并不是方法的问题。
从一种观点,即教科书的观点看,所谓从事民族志就是建立联系、选择调查合作人、做笔录、记录系普、绘制田野地图、记日记等待。
但是,这些东西,即技术以及公认的程序,并不能界说这项事业。
可以界说它的是它所隶属的理性努力的种类,借用吉尔伯特·赖尔的一个概念,就是详尽的“深描”的尝试。
【6】●文化是公众所有的,因为意义是公众所有的。
如果不知道挤眼是什么意思,或者不知道身体上怎样张合眼脸,你就不可能挤眼;如果不知道偷羊是什么,或者实际上该怎样去偷,你就不可能实行一次抢羊偷袭。
但是从这样是实情中得出结论,认为知道怎样挤眼就是挤眼,知道怎样偷羊就是抢羊偷袭,其混乱之深,如同错把浅描当深描,把挤眼与眼脸的张合混同起来。
【15】●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即是在不削弱其特殊性的情况下,昭示出其常态。
(我越是努力地仿效摩洛哥人所做之事,他们就越发显得合逻辑,富有独特性。
文化相对论 名词解释
文化相对论名词解释
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它认为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行为准则和认知方式,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因此,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逻辑、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
文化相对论的核心观点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评判一个文化是否好或坏,因为这些评判标准是建立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
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无法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自私和粗鲁。
文化相对论还强调了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互动日益频繁,导致文化的交融和混合。
这种交流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和合作。
文化相对论对于研究文化冲突、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知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摒弃歧视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其他文化。
同时,文化相对论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避免文化同化的风险。
文化相对论并非没有争议的理论。
有人认为,文化相对论过于强调文化的相对性,忽视了某些普遍的人类价值和道德标准。
此外,一些批评者指出,文化相对论过于强调了文化的影响,
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
总之,文化相对论是一种关于文化差异和相似性的理论,强调每个文化的独特性和相对性。
它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阐释就是理解他人的理解,离不开深描。应对于差异进行精细描 述,而不是大笔的抽象。应该在个案中进行概括。
文化解释伦
小结:
在“深描说”一文中,格尔兹将人类学的任务限定在对人类文化的解释上, 特别是对异文化的解释上。深描是格尔兹从赖尔的摹状词理论中借用的一个概念, 并在其解释理论中加以发挥,从格尔兹使用的一个替代词“铭刻”(inscription) 可以看出深描的字面意思。格尔兹本人对深描的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民族志学 者,除了在进行较为自动化的程式化资料搜集工作以外,实际上面对的是“大量 复杂的概念结构,其中许多结构是相互层叠在一起,或者是相互交织在一起;这 些结构既是陌生的、无规则的、也是含混不清,而民族志学者首先必须努力把握 它们,然后加以翻译。这一点在民族志学者活动中最为基础的的丛林田野工作层 面上有真切的变现”。 另外,对于文化研究,格尔兹在第一章“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中 提出了“深描”的观点,并在文中指出:我所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 学的概念。于是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文化的分析不 是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索意义的解释学科。 “深描说”所导致的理解超脱于“生硬的事实”之上,它追求被研究者的观 念世界、观察着们自身的观念世界、以及观察着自身“告知”的对象——读者的 观念世界二者间的相互沟通,这犹如在一系列层层叠叠的符号世界跨时空漫游, 其所要阐明的是意义的人生与社会中重要角色。
文化解释伦
深描:
民族志有两种,一种是浅描,另一种是深描。他 借用赖尔眨眼少年的例子说明,在浅描式的写法中, 我们无法区别两个同样的眨眼动作中,谁在无意识地 眨眼,谁在有意识地递眼色。而深描式的写法则以这 两种行为为起点,建构知觉、解释无意识的眨眼与有 意识的递眼色之间的文化层次,从而使民族志成为一 种具有厚度的记述。因为细小的行为之处具有一片文 化土壤。 人类学家的深描是显微镜式的,是要从细小的事情入 手的,因为社会行动不仅仅是它们的自身写照,阐释 的来源并不决定可以把它用到什么地方。小的事实说 明大问题。
文化解释伦
深描特点: 格尔兹讲了民族志描述的四个特色: 第一,它是阐释性的; 第二,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 第三,这种阐释在于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 场合抢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 定在阅读形式中; 第四,微观的描述。
文化解释伦
深描的功能: 深描是格尔兹践行其解释人类学学科理念的重要方法策略,联系
第十二章
西方人类学的当代思潮 一、认知人类学 二、象征人类学 三、解释人类学 (文化解释论)
文化解释伦
深描的特点和及功能
文化解释伦
什么是深描?
如所有的人类学家,格尔兹的描述是一种以地方性参与观察 为基础的“民族志”。但是,与一般的人类学家不同,他认为人类 学的描述不能停留于“制度性素材的堆砌”,而应该构成一种“深 描说”。他的论文有一篇正是以“深描说”为题的(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Selected Essays, pp3~32. )。 “深描说”的宗旨是“理解他人的理解”,站在一个“异文化”的 位置上体察人类学家自身的“本文化”。这一看法起始于韦伯的理 解(verstehen)和理想型(ideal types)的概念,而格尔兹则意 在通过跨文化的理解,冲破长期以来诱使现代社会科学家自我封闭 的框套。因而,“深描说”所导致的理解超脱于“生硬的事实”之 上,它追求被研究者的观念世界、观察者自身的观念世界以及观察 者“告知”的对象——读者——的观念世界三者间的沟通。这犹如 在一系列层层叠叠的符号世界里的跨时空漫游,其所要阐明的是意 义(meaning )的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后现代思潮给人类带来的那场深刻的表述危机来看, 格尔兹的深描说对于人类学摆脱那场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式以格尔兹为代表的人类学家群体身上这种自觉 的、强有力的抵抗意识以及解释人类学而卓越的方法论策略,才使得人 类学逐步从那场深刻的“表述危机”阴影中走出来。 格尔兹的“深描说”主张把族群文化事象纳入其生存的文化系统 中进行一种“微观”的考察,以确定其在文化系统意义结构(Structure of singnification)中的位置,从而获得对该文化事象的理解和深层次解 释。从这个意义上说,格尔兹认为民族志描述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是阐释性的; 第二,所阐释的对象是社会话语流; 第三,这种阐释在于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救对这种话语的“言 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式中; 第四,微观的描述。
文化解释伦
深描:
在《深描——迈向文化解释学的理论》中,他指出, 民族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深描,一种是浅描。深描建 构文化层次,使人类学民族志成为一种具有厚度的记叙。 深描的精髓特别关注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来解 释行动的意义。在格尔茨看来,文化是当地人背后由人 类学家阅读的文本,它是一个象征体系,通过它我们可 以揭示文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而行为必须正确对待, 因为文化形态通过社会行为得以实现。人的行为是具体 的象征性行为、是文本的符号,人类通过象征符号来累 积经验、进行沟通、代代相传。人类学家要寻找的是象 征行为的意义,因为由象征行为传递的意义进而有机形 成的体系就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