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解释》.ppt

合集下载

第二讲 文化的性质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  文化的性质精品PPT课件

3.文化与变迁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 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 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 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 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共享的
人们分享共同的文化,他们能够预见其他人在 特定环境里最倾向于如何行为,以及如 何做出相应 的反应。
(换言之,如果其他人的反应与其所期待的不一 致,会引起他的紧张。)
社会,指分享共同文化,并相互依赖的人群。 社会成 员通过共同的身份感而团结在一起。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指在社会内使社会团 结一致的、由规则支配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二、 在实地研究文化
人类学家从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抽象出一
套规则,以说明社会行为。 需要考虑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搜集数据: 首先,必须考察人们自己对他们共享规则
的理解——这就是说,他们对其社会应当是什么 样的观念。
其次,必须看一看,人们相信他们遵守这 些规则的程度——这就是说,他们如何思考他们 的实际行为。
2.文化的功能
文化必须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 分配提供保证。它必须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 的延续提供保证。它必须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 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必须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 序,以及他们与外人之间的秩序。它必须激发成员 持续生存下去并参加持续生存所必需的各种活动。 所有这一切中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改变了的条件下 它要保持适应,它必须能够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论》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
h
19
小结
(1)文化通常与自然相对应,而文明一般 与野蛮相对应。 (2)从时间上来看,文化 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 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
• 汉代出现文化一词,刘向《说苑·指武》云:“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h
5
•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可见此 时的文化,都限制在同武力征服相对应的文治 教化的义项内,不完全等同于今天所说的文化。
• 到唐代孔颖达,明确指出:“圣人观察人文, 则诗书礼乐之谓。”此后古人对文化概念的这 种规定性一直影响到明清。可见,中国古代的 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h
17
日本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如伊东俊太 郎认为,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 两者应结合起来,物质丰富与精神充实的 人才是真正的人。文明具有扩散的性质, 文化具有凝聚的性质。
h
18
“‘文明’、‘文化’两辞,皆自西方移 译而来。此二语应有别,而国人每多误用。 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 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 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 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
h
9
• 梁启超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 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 蔡元培认为:“文化是人的生活的体现之 一,也就是人的创造性的改造劳动。文化 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 社会群体的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具有的一切其他规范和习惯。”
h
6
7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二)人类学的贡献
人类学对农民社会的普通比较政治学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一方面是传统国家的文化野心,另一方面是文化 野心凭借它得以实现的,通常是很不完全的社会制度,区别 二者就成为我们所谓的社会学的现实主义。 第二点,社会学的现实主义的增强,使之可能处理这个领 域的中心问题──“新兴国家”运行方式与传统国家运行方 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不必屈服于两个同样误导命题中 的任何一个:即,当代国家只是它的过去的俘虏,穿着不够 现代的服装重新表演古代戏剧;或者是这类国家完全逃脱了 它的过去,是一个除了它自身而一无所有的时代的绝对产物。
意识形态在任何地方都几乎不是纯粹本质主义 或纯粹时代主义的。本质主义就像方言一样,倾 向于在心理上是亲切的而在社会上是疏远的,时 代主义就像混合语一样,倾向于在社会上是跨地 方的,而在心理上是强制性的。 这两种冲动之间的紧张──随着现代潮流而动还 是坚持传统道路──使新兴国家的民族主义有奇特 的气息:义无反顾地走向现代性而又因它的表现 形成在道德上感到愤怒。它不仅是集体精神混乱; 它还是正在发生的一场社会巨变。
1.利益论
长处:通过强调那些承认这类体系的人的动机,从而强 调这些动机对于社会地位,特别是对社会阶级的依赖,将 文化思想体系植根于社会结构的坚实土壤里。进而,利益 论将政治思想与政治斗争融合在一起,所依靠的是指出: 思想是武器,而且将有关现实的特殊看法──集团、阶级或 政党的看法──制度化的最出色的方法,是抓住政治权利并 强制使用它。 缺陷:心理学方面太弱,而社会学方面太强。因为缺乏 一个发达的动机分析,它总是被迫在两极之间摇摆:狭隘 肤浅的功利主义认为人受对自觉利益的理性计算的驱使; 较为开阔些但同样肤浅的历史主义以其含糊其辞的研究将 人说成是“反应”、“表达”、“相当于”、“依据于”、 “源自于”或“决定于”其社会义务。

文化学概论课件整理

文化学概论课件整理

文化学概论课件整理文化学概论主讲教师:彭厚文第一章文化释义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

,,,,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1可作为代表。

•四、全方位把握文化的内涵•首先,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

• 第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动物不能创造文化。

• 人与动物的生理区别:,.发音器官不同;2.神经系统不同 ;3.躯体外表不同。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酋长与科恩带着几个武装人员,来到叛乱地 区。抓获盗贼的羊倌,抢走了羊群。那个部落 的人追赶,可当他们看到盗羊贼是什么人以后, 就想息事宁人。他们的一些人抢劫了科恩,杀 了那两个来访者。同时,他们也不准备与玛穆 什部落结下世仇。谈判决定,对方付出500只 羊来赔偿。
科恩得到了属于他的羊,把它们赶回玛穆什, 要塞里的法国人问道:“这是什么?”科恩说: “那是我的‘阿尔’。”法国人不能相信他真 的做了他说做了的事。指控他是造反的柏柏尔 人的间谍,把他投入监狱,没收了他的羊。不 久法国人放他回家,但没收了羊。他于是上城 里找管辖这一地区的法国上校抗议。但那位上 校却说:“我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责任。”
建立联系、选择调查合作人、做笔录、记录 谱系、绘制田野地图、写日记等
“深描”thick description
对人类行为(即文化现象)作出意义的解释 Eg. 抽眼皮 1、无意抽动右眼皮的少年 2、向一个朋友投去密谋的信号 3、为了制造一个恶作剧而滑稽地模仿那位少
年的眨眼示意 4、这个滑稽的模仿者对自己的模仿能力没有
斗鸡在一个大约50平方英尺的赛圈内举行。通常在午后开始。持 续3或4个小时直到日落西山。一次活动由分开的9场或10场比赛, 各场之间没有关联,比赛程式没有变化。当一次搏斗完结,赌资 被支付,有的人诅咒,有的人拥有了鸡的残躯之后,就有七八人 或者十多个人不经意地带着公鸡溜进赛圈内,它是以一种十分柔 和的、转弯抹角的,甚至是佯作不知的态度来实施的,装作整个 事件并没有真正发生的样子,另一场斗鸡又将开始。
在科恩和羊的故事中,科恩的假作的偷盗、柏 柏尔人的赔偿性移交、法国管理者的政治性没 收——本质上是一次社会性会话,是一次用多 种语言,不仅用言语而且也用行动进行的会话:
为了要求其对“阿尔”的权利,科恩求助于买 卖契约,因为买卖契约能使他得到赔偿;

文化类课件ppt

文化类课件ppt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01
02
03
文化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 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各种 文化元素相互渗透、交融 。
文化传播
全球化使得文化传播更加 便捷,各种文化产品和服 务得以迅速传播至世界各 地。
文化冲突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 和摩擦,不同文化间的差 异和误解可能导致矛盾和 冲突。
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中的价值
文化类课件
目录 CONTENT
• 文化概述 • 文化元素 • 文化交流与融合 •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
01
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
总结词
文化的定义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行为方式等。
详细描述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一个群体或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历史 、传统、信仰、科技、语言等。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化 过程中所形成和传承的。
详细描述
艺术在文化类课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在课 件中,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表演和工艺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背后的文化魅力。
习俗
总结词
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俗 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 统。
VS
详细描述
习俗在文化类课件中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 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课件中 ,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 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习俗,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与网络 化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变革。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将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各种文化将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PPT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PPT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贵刚经 人和健世 为尚有致 本中为用 的的的的 人和进务 文谐取实 精精精精 神神神神
1.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重视人的生命、肯定人的价值。 《周易》:把人与天地并立,并强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辉煌的文化成就 《史记》—史学 《古诗十九首》—诗歌 元典创制
道教、佛教——东汉
(四)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期
融合期
多元的文化走向
多方创新的文化成就 数学—祖冲之 农学、地理学—《齐民要术》《水经注》 医学、化学—葛洪
(五)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
鼎盛期
唐代 科学技术 文学 艺术
宋代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教育
(六)明清——中国传统文化 的沉暮与创新
沉暮与创新
文化专制严厉 文字狱
早期启蒙思潮出现 李贽 王守仁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图书典籍 古代科技 学术文化
西学的传入与东渐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 验,谈谈中国传统化的 基本精神有哪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囊萤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孙康映雪 勾践卧薪尝胆
4.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躬行践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孔子:“敏于行”“敏于事”,“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力行近乎仁”
希腊哲学家 普罗泰戈拉
《论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命题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对《文化的解释》的解释26页PPT

对《文化的解释》的解释26页PPT

文化是什么?——信息的鸿沟
左侧:我们的身体所告诉我们的。 右侧:我们必须知道的。 中间:符号(宗教、仪式、科学、道德、法律、常识……)
二、深描:解释人类学的“真实”与 “虚伪”
人类学是什么?
(一)人类学的“真实”
民族志:建立联系、选择调查合作人、作笔录、记录系谱、 绘制田野地图、记日记。 甚至成为本地人,做到努力破译他者的“文化的密码。” 任务:提示贯穿于我们的研究对象的活动的概念结构,即 社会性话语中“所说过的”。
(三)解释人类学:“真实”与“虚伪”之间 解释人类学介乎本文化和他文化之间的“第三种作品”, 是“过程之作”和“协商之作”,是用复杂但可以理解 的内容取代复杂但无法理解的内容。其中,从解释力来 说,本地人的解释是第一等级的解释,因为这是他的文 化。而解释人类学是等二等级的解释,这是对于实地考 察的民族志学者而言;而引用其他民族志学者的材料或 者想象的东西,人类学家的解释就是第三等级的,例如 列维.斯特劳斯穿越思维的“野蛮的智慧人”。
(四)文化的一般理论何以构建?
人类学的两种研究方法: 1、“微观模式”:琼斯村即美国。认为人们能够在所谓 “典型”的小镇或村落中发现了社会、文明、大的宗教或 其他什么的本质。抽样方法? 驳斥:人们在小镇或村落里所发现的只是小镇或村落的生 活。研究的地点并不是研究对象。
2、“自然实验室”模式:复活节岛即试验案例。认为出 自民族志研究的资料,较之于那些出自其他类型的社会研 究的资料,更为纯正,或更为基础,或更为实在,或更少 条件制约。
(二)如何看待心智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变迁和生物变化有一个重叠的时期。 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补充、发展和扩大了以生物体为基础 的能力,心智在逻辑上和遗传上先于文化,反而是这些基 本能力的组成部分。 人的大脑彻底地依靠文化资源来活动,最终,使得这些文 化资源成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心智活动的辅助物。

中国文化史——文化阐释精品PPT课件

中国文化史——文化阐释精品PPT课件

• 理解误区:
传统文化等于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等于古代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等于封建文化; 传统文化等于国学。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概括
•外在特征: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 •内在特征:伦理化、现世性、艺术感、非神化、内敛性
这些特征主要与中华民族的主流伦理观和哲学思 想、思维方式有关,尤其与儒学的基本观念有着密切的 联系。它的参照系主要是古代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 近代以来的强势西方基督教文化等。
[晋]束皙《补亡诗•由仪》: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清]顾炎武《日知录》: “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
音容,莫非文也。”
西方源流:
现代的“文化”概念,来源于西方。拉丁文 中的 cultrue(一说为cultrua)为英、法、德 语中的“文化”一 词的源头,意为居住、耕种、 练习、注意等,涵概了物质和精神两部分,显 然比中国古代“文化”意义宽 泛得多。现代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以文化 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此基础上诞生,使“文化”的 定义逐渐 丰富。
• 倾向政治的价值取向
—儒学统治国家意识形态两千多年,儒家重社会、重 人生、重现实的价值取向,使政治因素在儒家文化 中特别发达和成熟。
2、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特定内涵
• 关于“传统”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简称“传统文化”。与对“文化” 的理解一样,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理解的歧义关键在于对“传统”的认识、研究 的角度方法、价值观念不同。如下边几例:
恩格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
三、学习文化史的意义及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2016

《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2016

《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2016《中国传统文化》PPT整理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概念古人对“文化”的理解:“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对“文”解释较早的是《易经2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

、“化”的本意有三方面: 一变化,二生成,三造化。

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

《庄子2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中“化”指变化。

《易2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化”即生成,化生也是生成。

雌雄构精,于是生成各种动物及某些植物以上三个本义最基本是指改变、变化。

即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

“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人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非整词)最早见于《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束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牛津词典》把15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首次出现的日期。

但此时的文化主要指栽培、种植的意义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涵义。

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的本义指精神文化,即人文——宗教文化。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格尔兹文化的解释课件

文化人类学第十四讲格尔兹文化的解释课件
但我们此处的目的不是描述摩洛哥发生的事 件,而是要说明人类学解释就是追踪社会 性对话的曲线。
3.民族志阐释努力从一去不复返的场合抢 救对这种话语的言说,把它固定在阅读形 式中
他观察、他记录、他分析。在追溯社会性会 话的曲线中,民族志学者将之固定为一种 可供考察的形式。
人种描述者“登记”社会性会话,把它记下来。 这样做,他就把社会性会话从一件只存在 于它发生的那个时刻转瞬即逝的事件转变 为一部存在于它的文字、可供反复查阅的 记载。
4、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格尔兹认为:“作为在近距离研读中的熟练操
作,可以在一种文化形式的全部剧目的任何地 方开始阅读,并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结束阅 读。可以像我这样停留在一个单一的、多少被 限定的形式中,并且不断地在其中环绕,也可 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移动,以寻求更广泛的联 系或得到对比。甚至可以比较来自不同文化的 形式,从而在相互对比中确定它们各自的特征。 但无论在哪个层次上操作,也无论它多么错综 复杂,指导原则是同样的:社会,如同生活, 包含了其自身的解释。一个人只须学习如何得 以接近它们。”
参考文献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译林 出版社,1999年。
酋长与科恩带着几个武装人员,来到叛乱地 区。抓获盗贼的羊倌,抢走了羊群。那个部落 的人追赶,可当他们看到盗羊贼是什么人以后, 就想息事宁人。他们的一些人抢劫了科恩,杀 了那两个来访者。同时,他们也不准备与玛穆 什部落结下世仇。谈判决定,对方付出500只 羊来赔偿。
科恩得到了属于他的羊,把它们赶回玛穆什, 要塞里的法国人问道:“这是什么?”科恩说: “那是我的‘阿尔’。”法国人不能相信他真的做了 他说做了的事。指控他是造反的柏柏尔人的间 谍,把他投入监狱,没收了他的羊。不久法国 人放他回家,但没收了羊。他于是上城里找管 辖这一地区的法国上校抗议。但那位上校却说: “我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责任。”

【全面版】文化与传统文化概述课件PPT文档

【全面版】文化与传统文化概述课件PPT文档
它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思维方式等构成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还可以区
分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 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它直接受物 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与行为文化交融互摄,互为表里。
四大“文明古国”而不称“文化古国”的原因。
二、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 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 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所以, 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同时也是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为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 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当然它也来自于华夏族的古称。 所以,元代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 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 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 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践着的人的活动。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 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 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
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 律与律人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文化解读》课件

《文化解读》课件

文化融合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 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各种 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成 新的文化现象。
文化同质化
全球化可能导致文化的同 质化,即不同地区的文化 特色逐渐被统一的消费文 化所取代。
文化认同危机
全球化可能对文化传统和 地域特色造成冲击,导致 人们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危 机感。
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媒体传播
尊重和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如节庆、礼仪、艺术等 ,使后代能够继续学习和传承。
02
家族传承
家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 、家规家训等方式,将家族文化和价值观代代相传。
03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将文 化知识、道德观念和价值信仰传递给下一代。
文化创新的意义
艺术交流
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艺术作 品的展示和交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 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B
C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术 研究、学术会议和学术出版等途径,学者们 可以分享研究成果,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媒体交流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通过电影、电 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人们可以快速了 解不同文化的信息和动态。
文化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化分为多种 类型,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 化等。
VS
详细描述
根据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以将文化 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 。物质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如建筑、工具、艺术品等;制度文化指的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 和行为准则;精神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 成果,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

第一章-文化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第一章-文化的定义及分类PPT课件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
.
15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又十分复杂 的概念。我国古籍经典中早在西汉时期 就已记载有“文化”一词。西汉刘向 《说苑·指武篇》里已有:“圣人之治天 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 的“文化”指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 和教化,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涵义有 较大的差异。
.
18
不过目前 对“文化”一词最具有权威性 的解释还是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er1832-1917)在1871年出版的 《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所 提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 惯。”
“夫鹓雏 ,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 (庄子《秋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 慢》)
Chinese parasol tree .
31
②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 俊伟。(老舍《想北平》)
二、文化的特征
.
24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的四个 本质特征:
1、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而非遗传获得的。
2、文化是一个社团所共有的,而非某一个人 所独有的。
3、文化具有象征性,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 象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尔伯特•赖尔
第三编
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
精神气质、世界观和神圣象征符号的 分析
当代巴厘岛的“内部转换”
1.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
文化体系宗教的特点: 其一,在理论上没有重大进展,靠旧的
学科概念吃老本,除了在经验上加以 某种丰富之外,没有增添什么新东西; 其二,它从非常有限、狭隘的知识传统 中得出它真正实用的概念,如涂尔干、 韦伯、佛罗伊德或马林诺夫斯基。
第一编
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
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在她的《哲学新视 野》一书中评论说:某些观念有时会以惊人的力量 给知识状况带来巨大的冲击。
仅就社会科学而言,操作主意(operationalism) 作为方法论的教条,从未让人感到有多少合理性, 出了几个清扫的干干净净的角落如斯金纳的行为主 义和治理检测等等以外,它现在几近寿终正寝。
2.精神气质、世界观和神圣象征符号的分析
宗教从来就是形而上之道。对所有民族来说,崇拜 的形式、载体与对象充满深深得到的庄严。宗教充 满了内在义务感:它不仅是鼓励虔诚,还要求虔诚; 它不光引发思想认同,还加强情感承诺。 一系列的神圣象征,组合成某种有序整体,形成了 宗教体系;被一个民族视为神圣的象征,各地极为 不同。 将人看做运用象、概念和寻求意义的动物,这种观 点在过去几年中以很快在社会科学和哲学中流行起 来,他不光为宗教分析,还为理解宗教与价值间的 关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巴里人的传统宗教
说巴里人的宗教缺乏条理,并不等于说它完全无序。 其中有三种也许是最重要的特征: (1)庙宇体系; (2)社会不平等的神圣化; (3)死亡与神巫崇拜;

第四编
一、作为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 二、革命之后:新兴国家中民族主意的命运 三、整合式革命:新兴国家中的原生情感与
公民政治 四、意义的政治 五、政治的过去,政治的现在:关于运用人
类学研究新兴国家中的札记
一、意识形态研究
到了现在,“文化”这个词在社会领域因其 所指的多义性与研究的模糊性而声明不佳。
如果朗格所说正确:“意义概念,就其所有 变体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支配性哲学概 念;”“指号(sign)、象征符号 (symbol)、所指(denotation)、词义 (signification)、交际(communication)” 那么社会学人类,尤其是它与宗教研究有关 的部分,应该是认识到这一事实的时候了。
第一是最好不要将文化看作是具体行为模 式的复合体。
第二个观点是,人类恰恰是极端依赖这种 超遗传的、身体以外的控制机制和这种文 化程序来指导自身行为的动物。
二、文化的生长和心智的演化
如同理论家们可能推断的那样,“心智即其本 身所在的位置”这个说法不真实,因为心智甚至不 是形而上学的“位置”。相反,棋盘、讲台、学者 的书斋、法官席、卡车驾驶座、创造室和足球场, 才属于它的位置。人们在这些愚蠢地和聪颖地的工 作和表演。“心智”不是在一个不可穿透的屏幕之 后工作和嬉戏的的另一个人的名字;它不是进行工 作和游戏的场所的名字,也不是用来做游戏的另一 个装置。
文化的解释
目录
1.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 2.文化概念对于人的观念的影响 3.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 4.精神气质、世界观和神圣象征符号的分析 5.作文文化体系的意识形态
内容简介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克利福德格尔茨是本 世纪一位“最具原创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 也是致力于复兴文化象征体系研究的知识运动的前 沿人物”,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名作《文化的解 释》是其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精选集。收入该书的 论文按论述的对象,分为五编十五章,格尔茨在本 书里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误区,对文 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 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 一个又一个的个案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来 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清晰典雅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科学理 想;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际发生的创造性进步,却常常是在 与这样的理想背道而驰中出现的。
怀特海(A.N.Whitehead)曾经给自然科学提出“追求简单 的解释但不相信它”的推测;对社会科学他也许会提出“追求 复杂性并加以整理”的准则。
我们为了从人类学方面努力作出这样 一种整合,已得到一更准确人的形像作者 提出了两个观点。
文化既然是表演的文件(acted document),那它 就像谐摹的眨眼示意或抢劫羊群一样,具有公共的 性质。
第二编
一、文化概念对于人的观念的影响
法国人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最近在 他关于部落民观念研究的著作《野性的思维》一书的结尾部分 指出,科学的解释并不像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存在与复杂到 简单的简化过程之中。
作者简介
克利福德格尔茨(1926—)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修 辞家、符号人类学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普林斯顿 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其符号人类学认为,文化是 “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的一套世代相传的概念,人 们可以凭借这些符号来交流、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 的生活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而也是可以解 释的文本,而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文化的 各种指导性符号进行解释以达到能被理解的目的。 格尔茨的文章侧重修辞,富有特色,常以比喻例证 以阐其说,很少出之以平铺直叙。作为一位雄辩的 理论家,格尔茨以其《文化的解释》、《爪哇的宗 教》、《地方性知识》等著述影响了人类学界内外 的众多学者,被誉为二十世纪一位“具原创力和刺 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也是致力于复兴文化象征体 系研究的知识运动的前沿人物”。
象征的体系
(1)一个象征的体系;(2)其目的是确立人类 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于动机 (moodsandmotivation); (3)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 序的观念;(4)给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 外衣;(5)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具有 独特的真实性。
“象征”一词在这里受到如此极端的强调, 以至于我们首先必修比较准确地确定它的意 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