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流袋放置位置、引流速度,日引 流量要注意:引流高度10-15cm,每日引 流量<500ml。 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 不超过3—4天 拔管要求:先夹管或抬高引流袋
枕骨大孔疝
概述: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是 后颅窝
占位病变易发生,幕下压力高于椎管内压 力,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推挤至椎管内。
枕骨大孔疝
(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病理生理
正常
分为慢性和急性枕骨大孔疝; 延髓受压、脑脊液循环障碍; 慢性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 2 1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只能发音 不能发音
4 3 2 1
刺痛定位 刺痛躲避 刺痛肢曲 刺痛肢伸
不能活动 1
5 4 3 2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能对答,对时间、
地点 、人物定向准确。
回答错误:能对答,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 有错误。 语无伦次:胡言乱语,不能对答。 只能发音:能发出无法理解的声音,但无语言。
动脑受到挤压和牵拉。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瞳孔变化 生命体征改变
意识障碍 锥体束征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 躁不安,频繁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瞳孔改变
患侧瞳孔略 缩小,光反 应迟钝 患侧瞳孔散大,直 接和间接对光反应 消失,伴上睑下垂 及眼球外斜 双侧瞳孔 散大,光 反应消失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通 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 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脑疝相关解剖图示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脑疝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他表现
高热者应予有效降温护理。
躁动不安者,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劝慰病人安心治疗,切勿情绪激动。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 1、休息与镇静 2、防止剧烈咳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防止便秘 5、控制癫痫 应用脱水剂 应用糖皮质激素 实施过度换气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实施冬眠低温疗法
脑疝是持续颅内压增高的必然和最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见且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 将颅腔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部分,其游离缘小 脑幕切迹构成的裂孔为幕上幕下的唯一通道. 大脑镰 将幕上分隔成容纳了占脑重量80%的左右大脑 半球。颞叶的海马回和钩回即位于切迹缘之上。
解剖学基础
病情观察
卧位
营养与补液
• 头痛 • 呕吐 • 发热
对症护理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
脑疝的概述
脑疝的临床表现
脑疝的治疗
脑疝的病情观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难点内容
脑疝的病情观
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 护理
脑疝 Cerebral Herniation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因病变 使其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 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 合征,称为脑疝。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ICP)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
脊液、血液)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 成人ICP为0.7~2.0kpa(70~200mmH2O) 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
颅内压增高: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颅腔可代偿 的容量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病人禁忌腰椎穿刺,以免形 成或加 重脑疝。
处理原则
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降低颅内压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一般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抬高床头15°~ 30°。 控制液体摄入量,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
运动反应:
遵嘱活动:能按指令完成动作。
刺痛定位:手举向疼痛部位。 刺痛躲避:刺痛时肢体能回缩。 刺痛肢曲:刺痛时双上肢呈过度,异常屈曲 (去皮质强直)。 刺痛肢伸:刺痛时肢体过伸(去大脑强直)。
不能活动:刺痛时肢体松驰,无动作。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2 除去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ICP>2.0kpa 儿童ICP>1.0kpa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综合征
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 脑水肿 库欣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脑疝
是指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 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位,部 分组织被挤压到颅内生理腔隙或裂隙,产 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Gcs计分法按睁眼、语言、运动3种反应共15项
检查,正常人为15分,8分以下为昏迷,3分为
深度昏迷,计分越低,预后越差,>8分者预后
较好,<8分以下者预后较差,<5分者死亡率较
高。
Gcs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计分 自动睁眼 4 言语反应计分 回答正确 5 运动反应计分 遵医嘱活动 6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能睁眼
6、缓慢复温
1、环境和物品准备
2、实施方法:冬眠Ⅰ、 5、预防并发症:肺部感 Ⅱ;物理降温措施,每小 时1℃为宜降至肛温32-34 ℃ ,腋温31-33 ℃较为理
染、低血压、冻伤
想。
3、病情观察:生命体征、 4、饮食护理 意识状态、瞳孔,每1-2小 时测量一次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病情监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疝 脑
急性者压迫生命中枢迅速死亡。
枕骨大孔疝
病 理 生 理
①延髓受压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③疝脑组织的改变
临床表现
①枕下疼痛、项强或强迫头位
②颅内压增高 ③后组脑神经受累
④生命体征改变
病情变化快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 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 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 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临床 表现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 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 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脑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脑疝的命名: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命名。
小脑幕切迹疝
大脑镰下疝
枕骨大孔疝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 2 、 枕骨大孔疝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常见病变及诱因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②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的监测。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 ④重视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因素
立即脱水治疗 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快速静脉输入20%甘 露醇250ml(15—30 分钟内输入) 甘露醇脱水
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3 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 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压给氧 ②循环支持 ③药物支持
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肌 对侧上下肢瘫痪 张力轻度增高 Cushing反应,体温 亦稍升高。
脉搏、呼吸减慢
潮式呼吸、叹息样呼 吸,生命体征紊乱。 呼吸停止,继之心跳 停止
枕骨大孔疝(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1)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 (2)Cushing征:血压骤升,脉搏迟缓而有力,且 呼吸深慢。 (3)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直到严重缺氧时始出现 昏迷。
临床表现
与小脑幕切迹疝相比,枕骨大孔疝的特点: 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早,(R)
※
瞳孔改变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1 对颅内压增高病人,要准备好
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 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改 变,及时发现脑疝,早期治疗。
病情观察
一、意识判断
使用昏迷量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
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 迷走神经及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 视盘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 (1)进行性意识障碍 (2)同侧瞳孔散大 (3)对侧肢体瘫痪
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 散大固定,去大 脑强直,甚至死亡。
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 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 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 停止而死亡
双下肢过伸
双下肢过伸
1 、小脑幕切迹疝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病变对侧出现中枢性瘫痪
临 床 表 现
治
疗
甘露醇脱水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4 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吸痰 (排痰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
气管插管
治疗
治疗原则与小脑幕切迹疝基本相仿: 1.诊断明确者,早手术 2.症状明显及并发脑积水者,脑室外引 流+ 脱水+手术 3.呼吸骤停者,插管+脑室外引流+ 脱 水+手术
引流管护理原则
5、颅内压监测
1、意识状态:传 统方法;GLS评分
4、头疼、呕吐
2、生命体征: R→P → Bp → T
3、瞳孔变化
手术治疗病人护理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病人护理
•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意识、 肢体活动、呼吸道通畅 • 妥善连接引流管并记录 • 监测颅内压、血氧饱和度 • 记录液体出入量 • 变动卧位时保持一条直线, 避免扭曲和震动 • 全麻、清醒、幕上手术、幕 下开颅、较大肿瘤 • 术后第一日 • 术后2-3日 • 较大或全麻手术 • 长期昏迷着鼻饲
特点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临床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幕下占位疾病 晚期出现 较早出现
主要病因 临 意识障碍 床 特 点 Cushing反 应
幕上占位疾病 早期出现 较晚出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它表现
其他症状和体征 :
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 小儿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离、
辅助检查 :
头颅X线摄片 CT及MRI检查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 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 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线 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池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分期
代偿期 失代偿期 中枢衰竭期
意识
躁动不安逐渐出现嗜睡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深昏迷 或昏睡 碍,昏迷 一过性缩小,继之一侧 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
瞳孔
肢体活 动 生命体 征
一侧瞳孔明显 散大,光反射 消失,对侧瞳 孔光反射迟钝
双侧瞳孔明显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 定, 肢体过伸
①维持呼吸道通畅;
②立即经静脉滴注20%甘露醇溶 液250—500ml;
③病变性质和部位明确者,立即 手术切降除病变;尚不明确者, 尽快检查确诊后手术或作姑息性 减压术(颞肌下减压术,部分脑 叶切除减压术);
④对有脑积水的病人, 立即穿刺侧脑室作外引 流,等病情缓解后再开 颅切除病变或作脑室-腹 腔分流术。
枕骨大孔疝
概述: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是 后颅窝
占位病变易发生,幕下压力高于椎管内压 力,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推挤至椎管内。
枕骨大孔疝
(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病理生理
正常
分为慢性和急性枕骨大孔疝; 延髓受压、脑脊液循环障碍; 慢性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3 2 1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只能发音 不能发音
4 3 2 1
刺痛定位 刺痛躲避 刺痛肢曲 刺痛肢伸
不能活动 1
5 4 3 2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能对答,对时间、
地点 、人物定向准确。
回答错误:能对答,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 有错误。 语无伦次:胡言乱语,不能对答。 只能发音:能发出无法理解的声音,但无语言。
动脑受到挤压和牵拉。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瞳孔变化 生命体征改变
意识障碍 锥体束征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 躁不安,频繁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瞳孔改变
患侧瞳孔略 缩小,光反 应迟钝 患侧瞳孔散大,直 接和间接对光反应 消失,伴上睑下垂 及眼球外斜 双侧瞳孔 散大,光 反应消失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通 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 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脑疝相关解剖图示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脑疝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他表现
高热者应予有效降温护理。
躁动不安者,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劝慰病人安心治疗,切勿情绪激动。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 1、休息与镇静 2、防止剧烈咳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防止便秘 5、控制癫痫 应用脱水剂 应用糖皮质激素 实施过度换气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实施冬眠低温疗法
脑疝是持续颅内压增高的必然和最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见且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 将颅腔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部分,其游离缘小 脑幕切迹构成的裂孔为幕上幕下的唯一通道. 大脑镰 将幕上分隔成容纳了占脑重量80%的左右大脑 半球。颞叶的海马回和钩回即位于切迹缘之上。
解剖学基础
病情观察
卧位
营养与补液
• 头痛 • 呕吐 • 发热
对症护理
脑室引流
脑室引流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
脑疝的概述
脑疝的临床表现
脑疝的治疗
脑疝的病情观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难点内容
脑疝的病情观
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 护理
脑疝 Cerebral Herniation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因病变 使其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 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 合征,称为脑疝。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ICP)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
脊液、血液)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 成人ICP为0.7~2.0kpa(70~200mmH2O) 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
颅内压增高: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颅腔可代偿 的容量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病人禁忌腰椎穿刺,以免形 成或加 重脑疝。
处理原则
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降低颅内压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一般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抬高床头15°~ 30°。 控制液体摄入量,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
运动反应:
遵嘱活动:能按指令完成动作。
刺痛定位:手举向疼痛部位。 刺痛躲避:刺痛时肢体能回缩。 刺痛肢曲:刺痛时双上肢呈过度,异常屈曲 (去皮质强直)。 刺痛肢伸:刺痛时肢体过伸(去大脑强直)。
不能活动:刺痛时肢体松驰,无动作。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2 除去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ICP>2.0kpa 儿童ICP>1.0kpa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综合征
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 脑水肿 库欣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脑疝
是指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 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位,部 分组织被挤压到颅内生理腔隙或裂隙,产 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Gcs计分法按睁眼、语言、运动3种反应共15项
检查,正常人为15分,8分以下为昏迷,3分为
深度昏迷,计分越低,预后越差,>8分者预后
较好,<8分以下者预后较差,<5分者死亡率较
高。
Gcs昏迷评分表
睁眼反应计分 自动睁眼 4 言语反应计分 回答正确 5 运动反应计分 遵医嘱活动 6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能睁眼
6、缓慢复温
1、环境和物品准备
2、实施方法:冬眠Ⅰ、 5、预防并发症:肺部感 Ⅱ;物理降温措施,每小 时1℃为宜降至肛温32-34 ℃ ,腋温31-33 ℃较为理
染、低血压、冻伤
想。
3、病情观察:生命体征、 4、饮食护理 意识状态、瞳孔,每1-2小 时测量一次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病情监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疝 脑
急性者压迫生命中枢迅速死亡。
枕骨大孔疝
病 理 生 理
①延髓受压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③疝脑组织的改变
临床表现
①枕下疼痛、项强或强迫头位
②颅内压增高 ③后组脑神经受累
④生命体征改变
病情变化快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 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 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 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临床 表现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 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 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脑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脑疝的命名: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命名。
小脑幕切迹疝
大脑镰下疝
枕骨大孔疝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 2 、 枕骨大孔疝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常见病变及诱因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②做好血压、脉搏、呼吸的监测。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 ④重视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因素
立即脱水治疗 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快速静脉输入20%甘 露醇250ml(15—30 分钟内输入) 甘露醇脱水
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3 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 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压给氧 ②循环支持 ③药物支持
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肌 对侧上下肢瘫痪 张力轻度增高 Cushing反应,体温 亦稍升高。
脉搏、呼吸减慢
潮式呼吸、叹息样呼 吸,生命体征紊乱。 呼吸停止,继之心跳 停止
枕骨大孔疝(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1)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 (2)Cushing征:血压骤升,脉搏迟缓而有力,且 呼吸深慢。 (3)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直到严重缺氧时始出现 昏迷。
临床表现
与小脑幕切迹疝相比,枕骨大孔疝的特点: 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早,(R)
※
瞳孔改变和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1 对颅内压增高病人,要准备好
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 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改 变,及时发现脑疝,早期治疗。
病情观察
一、意识判断
使用昏迷量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
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 迷走神经及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 视盘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 (1)进行性意识障碍 (2)同侧瞳孔散大 (3)对侧肢体瘫痪
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 散大固定,去大 脑强直,甚至死亡。
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 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 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 停止而死亡
双下肢过伸
双下肢过伸
1 、小脑幕切迹疝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病变对侧出现中枢性瘫痪
临 床 表 现
治
疗
甘露醇脱水
二、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4 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吸痰 (排痰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
气管插管
治疗
治疗原则与小脑幕切迹疝基本相仿: 1.诊断明确者,早手术 2.症状明显及并发脑积水者,脑室外引 流+ 脱水+手术 3.呼吸骤停者,插管+脑室外引流+ 脱 水+手术
引流管护理原则
5、颅内压监测
1、意识状态:传 统方法;GLS评分
4、头疼、呕吐
2、生命体征: R→P → Bp → T
3、瞳孔变化
手术治疗病人护理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病人护理
•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意识、 肢体活动、呼吸道通畅 • 妥善连接引流管并记录 • 监测颅内压、血氧饱和度 • 记录液体出入量 • 变动卧位时保持一条直线, 避免扭曲和震动 • 全麻、清醒、幕上手术、幕 下开颅、较大肿瘤 • 术后第一日 • 术后2-3日 • 较大或全麻手术 • 长期昏迷着鼻饲
特点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临床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幕下占位疾病 晚期出现 较早出现
主要病因 临 意识障碍 床 特 点 Cushing反 应
幕上占位疾病 早期出现 较晚出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它表现
其他症状和体征 :
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 小儿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离、
辅助检查 :
头颅X线摄片 CT及MRI检查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 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 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线 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池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分期
代偿期 失代偿期 中枢衰竭期
意识
躁动不安逐渐出现嗜睡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深昏迷 或昏睡 碍,昏迷 一过性缩小,继之一侧 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
瞳孔
肢体活 动 生命体 征
一侧瞳孔明显 散大,光反射 消失,对侧瞳 孔光反射迟钝
双侧瞳孔明显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 定, 肢体过伸
①维持呼吸道通畅;
②立即经静脉滴注20%甘露醇溶 液250—500ml;
③病变性质和部位明确者,立即 手术切降除病变;尚不明确者, 尽快检查确诊后手术或作姑息性 减压术(颞肌下减压术,部分脑 叶切除减压术);
④对有脑积水的病人, 立即穿刺侧脑室作外引 流,等病情缓解后再开 颅切除病变或作脑室-腹 腔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