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研究进展共37页

合集下载

痛风研究进展

痛风研究进展

痛风研究进展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

痛风的出现和人们的种族、饮食习惯、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息息相关。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痛风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因此,笔者现将有关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痛风及其发病机制1.1痛风的相关理论痛风主要是由于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所沉积从而引起晶体相关类的关节性病。

如果人体内的尿酸排泄不正常,就极易导致高尿酸症状的出现。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的痛风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18%[1]。

由于我国的地区人口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台湾地区和北方的青岛地区痛风的发病机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

痛风主要包括了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关节炎以及尿酸性尿路结石,病症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部分关节残疾和肾功能受到影响。

同时,痛风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腹型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等。

痛风的发生不仅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而且还和患者的性别、身体状况有关。

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患痛风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女性。

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痛风可以分成两种:(1)原发性,指的是在排除其他疾病影响的基础上,因为先天性的尿酸排泄不通畅所引起的。

因此,原发性痛风主要和先天性因素有关。

(2)继发性,指的是由于肾脏的原因或者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以及骨髓增生性等疾病。

1.2痛风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尿酸主要是以钠盐的形式[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尿酸的浓度超过了标准值,呈现一种过于饱和的状态。

如果尿酸钠微结晶沉淀在关节组织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损伤。

尤其是血尿酸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就很容易形成结晶状态。

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有些痛风石患者也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记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过度劳累有关。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第三十页,共37页。
一般治疗
• 低嘌呤饮食 • 戒酒 • 减肥——控制总热量,多运动 • 碱化尿液:尿PH 6.2-6.8 •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控制急性发作
• 尽早使用抗炎、镇痛或抗痛风药物治疗 —— 秋水仙碱
—— NSAIDs
—— 糖皮质激素
痛风的好发年龄与性别
• 男性 ---中年以上占患病率的95% ---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 女性 ---约占患病率的5%左右
---多发生在绝经期后
第十三页,共37页。
嘌呤代谢和尿酸合成途径图
核酸
5-磷酸核糖 + ATP
PRPP 合成酶
PRPP + 谷氨酰胺
核酸
鸟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HGPRT
鸟嘌呤
首发后(年)
<1年 1-2年 2-5年 5-10年 >10
再发频率(%)
62% 16% 11% 6% 7%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痛风的实验室检查
• 血尿酸增高 >420umol/L • 24h尿尿酸: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天<600mg
常规饮食<1000mg • 滑液尿酸盐结晶 • 痛风结节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 药 物 诱 发: 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
利尿剂、抗痨药、环孢菌素A
• 创伤与手术: 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
• 饮 食 习 惯: 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
第七页,共37页。
对痛风的认识历史
➢ 公元前4世纪至18世纪 帝王病 富贵病
➢ 古希腊医圣Hippocrates的三句名言
1 太监不会得痛风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方法、疗效及进展,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医药;痛风;综述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的物质的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在体内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甚至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

痛风,属中医痹病的范畴,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痛风的方面已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早在梁代,中医文献即有痛风的记载,陶弘景《名医别录》在论述独活功效时提到: “独活,微温,无毒。

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外台秘要》中有类似痛风病症的描述: "其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

”《备急千金要方》也有类似介绍: "热毒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痛也。

”对于痛风有较深入认识并作深刻地论述的,允推元代医家朱丹溪。

名医在《格致余论》中对痛风作了专题讨论。

其书《痛风论》说: "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

”《丹溪心法》中载有丹溪痛风方。

《金匮钩玄》、《丹溪法治心要》等还有关于痛风的医论、医案等内容。

凡此反映了医家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

韩亚兰等[2]认为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尤其脾肾二脏,脾的健运功能失调,其升清降浊的功能就无权.肾的气化功能下降,分清泌浊的功能就失调,水谷不能正化,浊毒随之而生,湿热之邪蕴结于经脉肌肤之间,导致气血不通而发本病.谢明等[3]认为痛风是先天脾肾功能的失调,导致痰浊内生,而发为痹证.其体内过多的尿酸是中医所谓的痰浊、湿浊。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痛风症及其前期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gout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early stage of gout are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 Gout;hyperuricemia;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常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1],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2],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病之一。

因此,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近年来尿酸重吸收及分泌的分子机制被阐明,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已读

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已读

收稿日期:2007-01-3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临床实验科,云南昆明650032。

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张瑞芬,赵 晶 [摘 要]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人类由于缺乏尿酸酶不能将嘌呤代谢产生的尿酸分解为可溶性的尿囊素排出体外,使尿酸成为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而与嘌呤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改变、与编码转运尿酸相关蛋白基因的突变以及尿酸盐结晶诱导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痛风的形成及与痛风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从而使人们已开始从基因、分子水平来研究、认识此病。

[关键词] 痛风;高尿酸血症;基因;分子基础;尿酸转运 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1],也是当今世界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因此,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Choi 、Hediger 等[2-3]研究了痛风的相关机制。

笔者从3个方面对痛风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

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形成的原因1.1 尿酸生成过多 此因素所致者占发病患者的15%~20%。

嘌呤代谢受一些酶的反馈调节,遗传缺陷可导致酶缺乏或酶活性改变[3-4]。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已证实有下列几种酶的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P RPP )合成酶活性过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 PR T ,由HP RT 基因编码)活性低、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 RT )活性低、黄嘌呤氧化酶(XOD )活性增加,致使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及补救合成增加,分解代谢增多,大量尿酸生成。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骨髓和淋巴增生及血细胞破坏加速性疾病、肿瘤化疗和放疗后、银屑病、心肌梗死、肥胖,上述疾病的患者系由于核酸代谢亢进致尿酸生成增多。

此外,Ⅰ型糖原贮积病由于患者体内葡萄糖-6-磷酸酶(G -6-PD )缺乏,使糖代谢中磷酸戊糖途径增强,尿酸合成增多。

痛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在 没 有 降 尿 酸 等 痛 风 有 效 管 理 的 情 况 下 ,晚期痛 风通常发生在初次急性GA发 作 后 的 10年以上。反复 发作 的 急 性 GA逐渐进展为慢性GA,并且伴随着进行 性组织破坏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421。痛风结节是晚期 痛风的病理特征,它是一种包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 胞 的 对 MSU晶体反应的慢性炎性肉芽肿组织|431。
以 避 免 血 尿 酸 控 制 的 过 低 而 带 来 的 潜 在 风 险 ,但 背 后 的 现 代 药 理 作 用 机 制 尚 不 明 确 ,限 制 了 临 床 应 用 和 推
广 。 此 外 ,中 医 药 是 否 可 以 促 进 核 心 问 题 尿 酸 盐 沉 积 的 溶 解 清 除 ,还 需 要 深 入 探 索 研 究 。 现 就 痛 风 的 中 西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员 会 优 秀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8 1 8 2 2 0 5 0 ) : 中 医 药 防 治 关 节 炎 的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负 责 人 :梁 倩 倩 ;国 家 教 育 部 创 新 团 队
பைடு நூலகம்
( I K T 1 2 7 0 ) : 中 医 “肾 主 骨 " 理 论 的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负 责 人 :王 拥 军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部 重 点 领 域 创 新 团 队 (2 0 I 5 K A 4 0 0 2 ) : 中 医 药 防 治 老 年 性 骨
医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关 键 词 :痛 风 中 医 西 医 研 究 进 展 doi: 10.11842/wst.20200507001 中 图 分 类 号 :R2-031
文 献 标 识 码 :A
痛 风 是 由 于 代 谢 和 遗 传 因 素 ,导 致 体 内 嘌 呤 代 谢 异 常 ,血 清 尿 酸 (Serum Uric Acid,SUA)浓 度 增 高 ,尿 酸 单 納 ( 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慢性沉积在关节 囊 、滑 嫫 、软 骨 、骨质等组织中引发炎性反应及病损的 临床综合征m。痛 风 性 关 节 炎 ( Gouty Arthritis,GA)是 痛风的第一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可治疗的晶体性炎症 关 节 病 ,多 见 于 第 一 妬 趾 关 节 ,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 关 节 |2|;通 常 表 现 为 急 性 和 发 作 性 ,也 可 以 逐 步 进 展 为 慢 性 1341,男 性 多 发 。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阐述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从中、西方医学两个方面对近几年有关痛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方面呈现出独有的优势,由此认为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极具发展价值。

标签:痛风;尿酸;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过程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残缺、主要关节残疾[1]。

目前对痛风的临床治疗秉持一个新观点:痛风虽然临床治疗极其困难,但是仍可以治愈[2]。

痛风虽可以治愈,但是绝大多数患病者仍病情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

其原因主要包括:部分临床医生没有重视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重大危害,未将降血尿酸治疗作为临床主要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且患者本身缺乏痛风的相关临床知识,导致治疗不规范[3]。

因此,对痛风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及早治愈病症来避免更多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极其重要。

1 痛风的发病机制1.1 高尿酸血症形成原因高尿酸血症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1)尿酸产生异常增加:人身体里的尿酸产生的途径有两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内源性部分的尿酸大部分来自于核苷酸的大量分解,大概占体内总含量的80%,外源性的则来自于食物居多,占20%[4];(2)尿酸排出异常减小:尿酸主要经过肾脏的排出过程包括肾小球过滤、重吸收等环节。

由尿酸生成的盐是极性分子,穿越肾小管需通过离子通道,迄今发现的离子通道里,阴离子交换器至关重要,能够推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尿酸排泄量的大小也有影响[5]。

1.2 尿酸钠盐结晶积聚导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在人体里的存在形式大多为钠盐,而钠盐在经过循环之后在软骨、关节腔、肾脏及软组织等处沉积并形成结晶。

自从在患有痛风的患者体内发现异常尿酸钠盐结晶后,便认为尿酸钠盐结晶和痛风的临床发展有关系。

也有学者发现患有痛风的患者体内关节腔的滑液能调节尿酸至更小,且尿酸变小会使被吞噬细胞吞噬的可能性增加,表现为高度致炎性[6]。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痛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尿酸盐在关节、软组织甚至肾脏中的沉积,形成痛风石,触发炎症反应。

痛风的治疗主要围绕调节尿酸代谢、抑制炎症反应两个方面展开。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治疗效果也日益提升。

传统的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等,这些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但长期应用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

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痛风治疗药物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实现对痛风的综合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也更加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还涉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由于痛风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各不相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是实现痛风有效治疗的关键。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为痛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痛风治疗药物将更加安全、有效,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

1. 痛风定义及流行病学现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日益普遍的疾病,其定义主要围绕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发的关节炎症。

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所引发的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关节病。

它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等因素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痛风的典型病理过程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进而引发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

从流行病学现状来看,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一定分布,且其发病率受到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治疗痛风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痛风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广东医学2019年5月第40卷第10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9,Vol.40,No.10-1497•纟宗述治疗痛风新型药物研究进展曹启江,宋庆凤,姚满,张敏辽宁何氏医学院医学部临床学院(辽宁沈阳11016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代谢性疾病之一。

发达国家中有1%~2%的成年人患有痛风,发展中国家中患痛风人数也逐年升高,并且痛风患者逐渐年轻化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抗痛风天然药物的开发,其治疗效果和毒性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本文对正在研发的抗痛风药物进行综述,分析抗痛风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局限性,并从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抗痛风的天然活性物质,为开发新型抗痛风药物提供一种有效可行途径。

【关键词】痛风;天然提取物;有益微生物;抗痛风药;中药【中图分类号】R971M;R91【文献标志码】ADOI:10.13820/ki.gdyx.20175214痛风是尿酸钠或尿酸钠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血尿酸长期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软组织是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⑵。

痛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尿酸盐结石,具有发红、肿胀、疼痛和发热症状。

痛风的发病常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发生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之一。

目前,针对痛风的发病情况可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向进行治疗,西医治疗分别从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以及物理方式缓解进行治疗⑷;中医治疗方法很多种,但效果不理想。

市面上的西药通过不同机制可以治疗痛风,但是存在较大的毒性不良反应和疗效差的问题。

因此,急需毒性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痛风新型药物的出现,来满足治疗痛风和保持人类健康的需求,新型抗痛风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I。

中医治疗痛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研究进展

- 165 -*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古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高明利中医治疗痛风研究进展*王雅沦① 高明利② 【摘要】 近些年来受饮食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痛风患者愈发增多,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可能性,中医角度痛风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以机体正气不足,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血阻滞经络为标,在治疗过程中应标本兼顾。

中医在治疗痛风上具有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小的特点,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本篇文章主要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及中医外治法做一浅述。

【关键词】 痹证 痛风 中医 doi:10.14033/ki.cfmr.2024.09.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9-0165-04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WANG Yalun, GAO Mingl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9): 165-1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gout patients is increasing due to factors such as diet and environment. Gout and hyperuricemia can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out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difficiency in origin and excess in superficiality, tak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body's righteous Qi,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as origin, and the obstruction of meridians by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as the superficiality, both origin and superficia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act effect and small side effect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treatment method and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 This article mainly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gout,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Bi syndrome G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痛风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疾病。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关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痛风的研究备受关注。

痛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尿酸代谢:尿酸是痛风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尿酸的合成、分解与排泄机制对于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研究发现,尿酸合成酶和尿酸转运蛋白等基因的突变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2. 遗传因素:家族性痛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研究痛风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痛风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3. 生活方式和饮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饮酒、肥胖、高嘌呤饮食等因素与痛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因此,研究生活方式和饮食对痛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 炎症反应:痛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研究炎症反应的机制对于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痛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升高,而控制炎症反应可以减轻痛风的症状。

5. 临床治疗:研究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是痛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常用的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等。

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于提高痛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痛风的研究涵盖了尿酸代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炎症反应以及临床治疗等多个领域。

未来的痛风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索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已读

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已读

血压、冠 心 病、脑 血 管 病、动 脉 粥 样 硬 化、糖 尿 病、肥 胖症及高 脂 血 症 等 疾 病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目 前,HUA
合成,该细胞 因 子 在 血 管 疾 病 和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中 具 有重要的功能[6-7]。此外,尿酸能刺激单核细胞产生
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近年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1β、IL-6 以及肿瘤坏死
Key words: G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yperuricemia
较低时尿酸又起到了促进氧 化的作 用[3],它 引 起 氧 负 离 子 过 量 释 放,从 而 导 致 血 管 功能紊乱。体外细胞实验发 现尿酸能促进大鼠平滑肌细 胞 增 殖,活 化 细 胞 丝 裂 原 活 化 蛋 白 激 酶,诱 导 环 氧 化 酶 2 重新 合 成,局 部 形 成 促 凝
收稿日期: 2011-01-04 修回日期: 2012-03-26 编辑: 楼立理
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玉梅1※ ( 综述) ,王 荟2 ( 审校)
( 1.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内三科,兰州 730070; 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青岛 266003)
中图分类号: R589. 7
文献标识码: A
[17] 费瑜,刘万车,陈丽娟,等.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降 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J]. 中国老年 学杂志,1999,19( 4) : 198-199.
[18] Li CW,Zhang J,Xu M,et al. Effects of hydrochlorothiazide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plus ramipril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

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尿酸升高,进而引起单钠尿酸盐结晶并沉积于关节,患者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受损。

近年来,伴随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的优、缺点并存各有所长,在病情不同阶段各自具备不同的治疗特点,但也都存在可能的未涉及的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就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第一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不定期的急性发作。

病程较长时,单钠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形成痛风石。

在进展性疾病中,可以发生间质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当下临床对痛风也有了普遍的认识和重视,在不同国家痛风发病率也有不同,2016年中国痛风发病率为 5.61%[2-3],近5年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

在美国痛风发病率也持续上升。

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外,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等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共病增加都可能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

1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特点是迅速发病和局部突发的剧烈疼痛,肿胀并伴有炎症。

主要影响跖趾关节(大脚趾)的单关节。

脚背、脚踝、脚跟、膝盖、手腕、手指和肘部较为少见。

而非典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可能是多关节的。

发作可能不经常发生,多为反复发作,发作间隔会逐渐缩短。

临床以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复发和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治疗目标。

2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非药物选择较少,仅作为药物疗法外的辅助治疗。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指南中唯一推荐的药物疗法为局部冰敷。

相比之下,中医针刺疗法由于其适应证广、效果迅速显著、操作方便、副作用极少,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痛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痛风症及其前期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gout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early stage of gout are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 Gout; hyperuricemia;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 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常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1],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2],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病之一。

因此,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近年来尿酸重吸收及分泌的分子机制被阐明,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痛风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痛风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28
现代机理研究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尿酸通过增加NO的灭活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加速内皮细胞损 伤。 (2)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 尿酸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动脉 高压、血管平滑肌肥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内高压, 导致肾脏血管收缩。
-
29
(3)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和内分泌功能:
-
20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可发生于任何关节、肌腱和关节周围软组 织,导致骨、软骨的破坏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和 变性。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
通常多关节受累,且多见于关节远端,受累关节 可表现为以骨质缺损为中心的关节肿胀、僵硬、 畸形,无一定形状且不对称,严重时痛风石处皮 肤发亮、菲薄、容易向皮肤表面破溃,并有豆渣 样的白色物质排出。一般见于耳轮、跖趾、指间 和掌指等处。
8~
12%
近曲小管
-
9
(2)尿酸生成增多
嘌呤代谢简图
若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如每日尿酸排出超过 3.57mmol/L(600mg),可认为是尿酸生成过多。
导致尿酸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酶的缺陷。
-
10
核酸与磷酸 PRPP合成酶
ATP
PRPP
谷氨酰酶
APRT

PRA

核酸
鸟嘌呤核苷 酸
鸟嘌呤核苷 HGPRT
-
2
(二)流行病学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其他因素尚有:种 族、性别、年龄、遗传、饮食、社会生活、文化状况和精神应 激等,一般认为上述危险因素都是通过血尿酸浓度或通过改变 关节局部条件,有利于尿酸结晶在关节内形成而起作用的。
-
3
(1)痛风发病率与饮食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