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应用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底解剖PPT课件
15 15
鞍区显微解剖
• (3)蝶鞍的大小 蝶鞍的前后径以矢状位上鞍结节到鞍背的距离表 示,正常蝶鞍前后径为10.5mm;蝶鞍的宽度以鞍底的最大横径表示 ,即鞍底宽,为14mm;蝶鞍的高以鞍底至鞍结节-鞍背连线的最大 垂直距离表示,即从蝶鞍最低点作垂直于前后径的直线,交点与最 低点距离为其深径,蝶鞍的深度为8.5mm。鞍内容积变化也较大, 一般认为蝶鞍的平均体积为1056mm3。
99
鞍区显微解剖
• 蝶骨上面观: • 垂体窝位于蝶骨体部中央。其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
。视交叉沟是视神经孔之间的骨性浅沟,其前方是蝶骨平 台,后方是鞍结节,额叶和嗅束位居于平坦的蝶骨小翼和 平台之上。蝶骨小翼锐利的后缘游离,称为蝶骨嵴。后者 突入大脑外侧裂,分隔额叶与颞叶,蝶骨嵴的内侧游离端 为前床突。鞍背与斜坡接续,其上部的外侧游离缘形成后 床突。
13 13
鞍区显微解剖
蝶鞍的形态、大小及蝶鞍骨壁的厚度与垂体手术关系密切 。蝶鞍形态变异较多,根据蝶鞍各径的大小,蝶鞍又可分 圆形、椭圆形和扁形。正常人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或 椭圆形。国人圆形蝶鞍的出现率占25%,椭圆形占69%, 扁形只占6%;欧洲人蝶鞍圆形占16.5%,椭圆形占75% ,扁形占8.5%.鞍底的形状不一,成年鞍底的形状多见中 间有浅凹,其次是平坦的,约50%的标本上鞍底呈弧形凹 陷,另半数的鞍底呈扁平状,极少数可见中间部有轻度上 凸。存在有明显垂体窝者占51%,其余为平面或平面兼有 凹陷等。
• 大约80%的成人,视交叉位于鞍隔的正上方,与垂体关系密切。 视交叉前置型发生率约9%;视交叉后置型发生率约11%;
• Willis环围绕视交叉至乳头体的下丘脑周围发出一系列复杂的传 动脉。
22
鞍区显微解剖
鞍区显微解剖
• (3)蝶鞍的大小 蝶鞍的前后径以矢状位上鞍结节到鞍背的距离表 示,正常蝶鞍前后径为10.5mm;蝶鞍的宽度以鞍底的最大横径表示 ,即鞍底宽,为14mm;蝶鞍的高以鞍底至鞍结节-鞍背连线的最大 垂直距离表示,即从蝶鞍最低点作垂直于前后径的直线,交点与最 低点距离为其深径,蝶鞍的深度为8.5mm。鞍内容积变化也较大, 一般认为蝶鞍的平均体积为1056mm3。
99
鞍区显微解剖
• 蝶骨上面观: • 垂体窝位于蝶骨体部中央。其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
。视交叉沟是视神经孔之间的骨性浅沟,其前方是蝶骨平 台,后方是鞍结节,额叶和嗅束位居于平坦的蝶骨小翼和 平台之上。蝶骨小翼锐利的后缘游离,称为蝶骨嵴。后者 突入大脑外侧裂,分隔额叶与颞叶,蝶骨嵴的内侧游离端 为前床突。鞍背与斜坡接续,其上部的外侧游离缘形成后 床突。
13 13
鞍区显微解剖
蝶鞍的形态、大小及蝶鞍骨壁的厚度与垂体手术关系密切 。蝶鞍形态变异较多,根据蝶鞍各径的大小,蝶鞍又可分 圆形、椭圆形和扁形。正常人多为椭圆形,少数为圆形或 椭圆形。国人圆形蝶鞍的出现率占25%,椭圆形占69%, 扁形只占6%;欧洲人蝶鞍圆形占16.5%,椭圆形占75% ,扁形占8.5%.鞍底的形状不一,成年鞍底的形状多见中 间有浅凹,其次是平坦的,约50%的标本上鞍底呈弧形凹 陷,另半数的鞍底呈扁平状,极少数可见中间部有轻度上 凸。存在有明显垂体窝者占51%,其余为平面或平面兼有 凹陷等。
• 大约80%的成人,视交叉位于鞍隔的正上方,与垂体关系密切。 视交叉前置型发生率约9%;视交叉后置型发生率约11%;
• Willis环围绕视交叉至乳头体的下丘脑周围发出一系列复杂的传 动脉。
22
鞍区显微解剖
颅底解剖 ppt课件
7、三叉神经压迹:位于颞骨岩部前面近尖端 处,承托三叉神经半月结。
Hale Waihona Puke 翼腭窝上颌骨与翼突之间的狭窄骨性腔隙,内含:上颌 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内端
前界:上颌骨 后界:翼突及蝶骨大翼的前面 顶界:蝶骨体下面 内界:颚骨的垂直部 下界:移行于翼腭管
交通: 1、后上经圆孔与颅腔交通 2、前上经眶下裂与眼眶交通 3、内上经蝶腭孔与鼻腔交通 4、外侧经翼突上颌裂与颞下窝交通 5、下经翼腭管、腭大孔和腭小孔与口腔交通
眶上裂综合征: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 大、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
3、圆孔:上颌神经经此向前达翼腭窝
4、卵圆孔:下颌神经及导血管经此向下达颞 下窝
5、棘孔:脑膜中动脉经此孔入颅腔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排列在一条弧 线上,颅中窝切除凿骨线即循上述弧线进行。
6、破裂孔:位于颞骨岩尖部和蝶骨体之间, 颈内动脉经此入颅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 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 早……”
前颅窝由额骨的眶板、筛骨的筛板及蝶骨小翼 构成。
中部凹陷,中线处有一骨嵴称鸡冠,为大脑镰 前部附着处。两侧为筛板,有嗅丝通过。
中颅窝 前界由蝶骨小翼后缘和视神经沟前缘构成;
后借颞骨岩部上缘和蝶骨体后缘的鞍背与颅后 窝分界,容纳颞叶。
结构:蝶鞍、海绵窦。
后颅窝 前面:鞍背和枕骨斜坡 前外侧:颞骨岩部后面 后面:枕骨
颅中窝的孔、管、裂和压迹共有七对,由前向 后分别为:
1、视神经孔:蝶鞍前交叉沟的两侧,有视神 经及动眼神经通过;
2、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向前 通眼眶,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眼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
颅底解剖详解ppt课件
15
颅中窝的外侧部 承托大脑颞叶。 前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 骨岩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 之间的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 颞窝位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
颅中窝借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 与眶交通,裂的上界是蝶 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翼,内侧界 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长轴向 下内前倾斜。眶上裂有眼神经终末 支、眼静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展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12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较颅前窝深且大, 尤其是外侧,前界是蝶 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和 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 部上缘和蝶骨鞍背,外 侧界是颞骨鳞部、顶骨 和蝶骨大翼。中央部较 窄,由蝶骨体形成。
13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位于蝶骨小翼 根和内侧的蝶骨体之间,稍向前外 侧下降,容纳视神经、眼动脉和脑 膜。视神经管上壁后缘往往有一孤 形缺口,由硬脑膜返折形成的镰状 皱襞falciform fold 填补,该皱襞自 前床突向内侧延伸至蝶骨平台的蝶 棱,覆盖视神经管的近端。有时, 镰状皱襞特别坚韧,游离缘锐利, 压迫视神经,在视神经上面出现深 压迹。在头部创伤,该皱襞可使视 神经产生剪切伤。在该皱襞处,视 神经无骨质保护,故在经额垂体手 术及视神经减压术时需特别小心, 切勿损伤视神经。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颅中窝的外侧部 承托大脑颞叶。 前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 骨岩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 之间的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 颞窝位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
颅中窝借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 与眶交通,裂的上界是蝶 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翼,内侧界 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长轴向 下内前倾斜。眶上裂有眼神经终末 支、眼静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展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12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较颅前窝深且大, 尤其是外侧,前界是蝶 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和 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 部上缘和蝶骨鞍背,外 侧界是颞骨鳞部、顶骨 和蝶骨大翼。中央部较 窄,由蝶骨体形成。
13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位于蝶骨小翼 根和内侧的蝶骨体之间,稍向前外 侧下降,容纳视神经、眼动脉和脑 膜。视神经管上壁后缘往往有一孤 形缺口,由硬脑膜返折形成的镰状 皱襞falciform fold 填补,该皱襞自 前床突向内侧延伸至蝶骨平台的蝶 棱,覆盖视神经管的近端。有时, 镰状皱襞特别坚韧,游离缘锐利, 压迫视神经,在视神经上面出现深 压迹。在头部创伤,该皱襞可使视 神经产生剪切伤。在该皱襞处,视 神经无骨质保护,故在经额垂体手 术及视神经减压术时需特别小心, 切勿损伤视神经。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颅底影像解剖PPT演示幻灯片
26
颈动脉管
* *
*
27
颈动脉管(入口)
* *
*
*
28
颈动脉管(水平段)
*
*
*
*
29
颈动脉管(出口)
* *
*
*
30
后颅窝
由枕骨、颞骨岩部后面构成 重要孔管:内耳道、颈静脉
孔、咽鼓管、颈乳孔、舌下 神经管、枕骨大孔
31
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内的骨性管 道,由内向外接近水平走 行,正常成人长10~20mm
14
眶上裂
眶上裂 视神经管
15
圆孔
位于眶上裂下方,蝶骨大 翼内缘,与蝶窦外侧壁关 系密切
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圆孔动脉、导静脉 翼腭窝━中颅窝
16
* *
圆孔
*
*
17
卵圆孔
位于颅中窝底鞍旁,圆孔后外方,椭圆形,大小 约4.2mm×9.0mm
三叉神经下颌支(Ⅴ3)、导静脉、副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
*
*
18
卵圆孔
* *
*
*
19
棘孔
位于卵圆孔的后外侧,呈圆形,直径约3~4mm 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Βιβλιοθήκη * ***
20
棘孔
*
*
*
*
21
破裂孔
位于颈动脉沟的后端、后 床突的外侧
由颞骨岩尖内侧、蝶骨体、 枕骨斜坡外侧缘围成
内口与颈动脉管内口相通, 外口由下蝶岩韧带封闭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 经(Ⅺ)、颈内静脉
舌下神经(Ⅻ)、咽升动脉脑膜支
副神经,延髓,椎动、静脉,脊髓前、后
颈动脉管
* *
*
27
颈动脉管(入口)
* *
*
*
28
颈动脉管(水平段)
*
*
*
*
29
颈动脉管(出口)
* *
*
*
30
后颅窝
由枕骨、颞骨岩部后面构成 重要孔管:内耳道、颈静脉
孔、咽鼓管、颈乳孔、舌下 神经管、枕骨大孔
31
内耳道
位于颞骨岩部内的骨性管 道,由内向外接近水平走 行,正常成人长10~20mm
14
眶上裂
眶上裂 视神经管
15
圆孔
位于眶上裂下方,蝶骨大 翼内缘,与蝶窦外侧壁关 系密切
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
圆孔动脉、导静脉 翼腭窝━中颅窝
16
* *
圆孔
*
*
17
卵圆孔
位于颅中窝底鞍旁,圆孔后外方,椭圆形,大小 约4.2mm×9.0mm
三叉神经下颌支(Ⅴ3)、导静脉、副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
*
*
18
卵圆孔
* *
*
*
19
棘孔
位于卵圆孔的后外侧,呈圆形,直径约3~4mm 脑膜中动脉
颅中窝━颞下窝Βιβλιοθήκη * ***
20
棘孔
*
*
*
*
21
破裂孔
位于颈动脉沟的后端、后 床突的外侧
由颞骨岩尖内侧、蝶骨体、 枕骨斜坡外侧缘围成
内口与颈动脉管内口相通, 外口由下蝶岩韧带封闭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 经(Ⅺ)、颈内静脉
舌下神经(Ⅻ)、咽升动脉脑膜支
副神经,延髓,椎动、静脉,脊髓前、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课件:颅底解剖学
后 9、10、11对颅神经
外 面神经垂直段
后上 乙状窦
下 颈内静脉
颅底应用解剖学 颈内动脉的毗邻
THANKS
颅底应用解剖学 颅底外侧面
分区尚无统一标准
颅底应用解剖学 侧颅底
侧颅底
指鼻咽顶与岩枕裂、眶 下裂围成的区域
主要结构为颞骨和蝶骨 内容有:血管(颈内动 脉、静脉)、三叉神经及后 四组颅神经
颅底应用解剖学 颈内静脉的毗邻
上
外耳道内端、中耳、后半规管下臂、前庭、
内听道
前 颈内动脉、耳蜗导水管、岩下窦
颅底解剖学
文卫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 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
颅底外科学
颅底外 科学
神经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颌面外科 创伤与修复外科
颅底应用解剖学
01 颅前窝 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 小翼部 (锥体)前面构成
03 颅后窝 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 后面构成
颅底应用解剖学
01 颅前窝 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 小翼构成
02 颅中窝 主要由蝶骨和颞骨岩部 (锥体)前面构成
03 颅后窝 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 后面构成
颅底应用解剖学 颅底内侧面
01 颅前窝 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 小翼构成
02 颅中窝 主要由蝶骨和颞骨岩部 (锥体)前面构成
03 颅后窝 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 后面构成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
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
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
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医颅学内讲重座培要训结课构件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3)膝段(C3) 又 称虹吸弯(siphon) ,位于前床突附近, 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 段的转折处,为“C” 形弯曲,眼动脉从此 段或此段与海棉窦段 的移行处发出。
N C3 III
C4 N VI N IV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的假 想连线上,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 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
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 与蝶顶窦相通,向外与颞 肌的静脉相通;
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 部,与横窦相通;
枕板障静脉occipital diploic v. 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 静脉相通。
耳后组血管
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 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 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 60%以上为0.3~0.6 mm ,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 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颅顶部的血供特点
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 和神经干所在部位。
一般头皮切口应呈放射状 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左右两
侧互相吻合。 头皮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线。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
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
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
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医颅学内讲重座培要训结课构件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3)膝段(C3) 又 称虹吸弯(siphon) ,位于前床突附近, 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 段的转折处,为“C” 形弯曲,眼动脉从此 段或此段与海棉窦段 的移行处发出。
N C3 III
C4 N VI N IV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的假 想连线上,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 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
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 与蝶顶窦相通,向外与颞 肌的静脉相通;
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 部,与横窦相通;
枕板障静脉occipital diploic v. 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 静脉相通。
耳后组血管
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 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 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 60%以上为0.3~0.6 mm ,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 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颅顶部的血供特点
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 和神经干所在部位。
一般头皮切口应呈放射状 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左右两
侧互相吻合。 头皮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颅底应用解剖-优秀PPT文档
颅前窝位置最高,容纳大脑额 叶、嗅神经、嗅球和嗅囊,视交
叉、垂体及颞叶前端与其相邻。
前颅底周围结构解剖:
颅中窝 (一)
颅中窝较颅前窝深,容纳大脑半球 之颞叶。
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 脑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前界为蝶骨小翼后缘及视神经沟前 缘,后界为颞骨岩部上缘的岩上窦 沟,底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及 颞鳞下部共同组成。
岩部的前面有三叉神经半
月节压迹,弓状隆起位于压
迹的前外侧,系上半规管所
在部位。该隆起是颅中窝入
路内听道手术的重要标志。
隆起的前下方为岩大神经裂
孔、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沟。
其中岩大神经为面神经减压
或开放内听道的解剖标志。
弓状隆起的外侧即为鼓室盖。
颞骨应用解剖学 (三)
颞骨骨性结构: 乳突及其周围结构: 颞骨骨性结构与肌肉关系: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与小
翼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和
眼动脉由此入眶。
海绵窦内血管、神经
颅中窝 (三)
位于蝶骨大翼根部的骨性 孔道由前向后依次为园孔 ( V2 上 颌 神 经 ) 、 卵 园 孔 (V3下颌神经)和棘孔(硬 脑膜中动脉)。破裂孔位于 卵园孔内后方约1厘米,为岩 尖与蝶骨体交接处,内有颈 内动脉穿行入颅。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 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 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 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 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 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 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颅前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 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 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 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 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 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 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 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 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 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叉、垂体及颞叶前端与其相邻。
前颅底周围结构解剖:
颅中窝 (一)
颅中窝较颅前窝深,容纳大脑半球 之颞叶。
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 脑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前界为蝶骨小翼后缘及视神经沟前 缘,后界为颞骨岩部上缘的岩上窦 沟,底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及 颞鳞下部共同组成。
岩部的前面有三叉神经半
月节压迹,弓状隆起位于压
迹的前外侧,系上半规管所
在部位。该隆起是颅中窝入
路内听道手术的重要标志。
隆起的前下方为岩大神经裂
孔、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沟。
其中岩大神经为面神经减压
或开放内听道的解剖标志。
弓状隆起的外侧即为鼓室盖。
颞骨应用解剖学 (三)
颞骨骨性结构: 乳突及其周围结构: 颞骨骨性结构与肌肉关系: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与小
翼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和
眼动脉由此入眶。
海绵窦内血管、神经
颅中窝 (三)
位于蝶骨大翼根部的骨性 孔道由前向后依次为园孔 ( V2 上 颌 神 经 ) 、 卵 园 孔 (V3下颌神经)和棘孔(硬 脑膜中动脉)。破裂孔位于 卵园孔内后方约1厘米,为岩 尖与蝶骨体交接处,内有颈 内动脉穿行入颅。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 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 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 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 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 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 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颅前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 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 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 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 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 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 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 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 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 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颅脑应用解剖学PPT培训课件
3
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4. 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位于 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处,距正 中线两横指(2.5cm),此处有眶 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此向内在鼻 根处可触摸到额切迹(frontal notch),滑车上神经血管束由此 通过。 5.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位于 鼻两侧一横指、眶下缘下方0.5cm 处,眶下神经和血管由此通过。 6. 颏孔mental foramen 位于前磨牙 的下方,距前正中线约二横指、下 颌骨下缘一横指处,颏神经和血管 由此通过,为颏神经阻滞麻醉的穿 刺部位。眶上切迹、眶下孔和颏孔 几乎位于同一垂直面上。
11
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4. 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 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 引一条长1.25~2.25cm的线,此线 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5. 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位于 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cm的范围 内。 6. 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位于 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5cm的范围 内。 7. 运动性语言中枢motor speech area:其投影区在前垂直线与上 横线交点的稍上方,通常位于左 侧中央前回的下份前方。
颅脑应用解剖学
1
一、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境界与分区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 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 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 部。
头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 的颅内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 要功能部位,以便在进行颅脑 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损伤,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一、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24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前窝位置最高,容纳大脑额 叶、嗅神经、嗅球和嗅囊,:
4
颅中窝 (一)
颅中窝较颅前窝深,容纳大脑半球 之颞叶。
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 脑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前界为蝶骨小翼后缘及视神经沟前 缘,后界为颞骨岩部上缘的岩上窦 沟,底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及 颞鳞下部共同组成。
常用手术入路解剖学: 经迷路入路: 经中颅底入路:
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8
颅后窝(一)
颅后窝位置最低,底由蝶骨、 颞骨及枕骨构成。前界为斜坡, 由鞍背、蝶骨体和枕骨基底组 成,前外侧为颞骨岩部上缘, 后外侧由横窦沟围成,中央为 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为舌下 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和咽升 动脉脑膜支由此通过。两侧颅 后窝主要容纳小脑。
耳前颞下窝入路:
耳后颞下窝入路:
颅中窝的中部为蝶骨体及鞍部,容 纳垂体,与下方的蝶窦仅以一薄层 骨板相隔。
鞍前有横行的视神经交叉沟,由此 向外达视神经孔。
中颅底周围解剖结构
5
颅中窝 (二)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呈
前后走向的不规则形,长约2 厘米,宽约1厘米;前方达眶 上裂的内下端,后方循蝶骨体 旁延伸至岩尖部;两侧海绵窦 相互连通;窦外侧有动眼、滑 车、三叉和外展神经,颈内动 脉在前床突内侧进入窦内。
1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 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 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2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 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 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 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 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3
颅前窝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与小
翼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和
眼动脉由此入眶。
海绵窦内血管、神经
6
颅中窝 (三)
位于蝶骨大翼根部的骨性 孔道由前向后依次为园孔 ( V2 上 颌 神 经 ) 、 卵 园 孔 (V3下颌神经)和棘孔(硬 脑膜中动脉)。破裂孔位于 卵园孔内后方约1厘米,为岩 尖与蝶骨体交接处,内有颈 内动脉穿行入颅。
6 颞下区 在咽鼓管区和关节区之间。 前界为眶下裂,内为茎突,外至颞下 嵴。区内有卵园孔和棘孔。下方与颞 下窝和咽旁间隙毗邻。
15
颞下窝
指颅中窝与颞骨岩部平面以 下,上颌骨体与颧骨后方的 区域。其内界为翼外板,外 壁为颧弓和下颌骨升支,内 上为眶下裂。窝内含咀嚼肌 群、颌内动脉、翼静脉丛、 下颌神经等。颞下窝经翼突 上颌裂与翼腭窝相通,经眶 下裂与眶内相通,经园孔和 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颞下 窝为侧颅底外科的重要区域, 是处理颈静脉孔、岩尖、鞍 旁及斜坡等部位病变的重要 进路。
岩部的前面有三叉神经半
月节压迹,弓状隆起位于压
迹的前外侧,系上半规管所
在部位。该隆起是颅中窝入
路内听道手术的重要标志。
隆起的前下方为岩大神经裂
孔、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沟。
其中岩大神经为面神经减压
或开放内听道的解剖标志。
弓状隆起的外侧即为鼓室盖。
7
颞骨应用解剖学 (三)
颞骨骨性结构: 乳突及其周围结构: 颞骨骨性结构与肌肉关系:
枕骨周围结构
9
颅后窝(二)
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道口, 面神经、位听神经和迷路动、 静脉由此出入内耳道。弓形下 窝位于内耳道口外上与岩上沟 之间,有弓下动脉走行。内耳 道口的外下方有内淋巴囊裂,, 为前庭导水管外口,内淋巴囊 位于此裂隙与硬脑膜之间。裂 口外侧与乙状窦之间的区域为 迷路后入路的手术通道。内耳 道口下方与岩枕裂后端有颈静 脉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 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 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 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 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 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 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 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 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 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长线; 两线向内交于鼻咽顶,形成
一近似90度的直角。 两线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后方
和乳突后缘。
14
颅底外面观
(四) Huijzer (1984) 按所含结构将侧颅
底分为6个亚区及颞下窝和翼腭窝。
1 鼻咽区 外侧为咽隐窝,前至翼内 板,后抵枕骨大孔前缘。
2 咽鼓管区 位于咽部外侧,前方为 翼突茎基底部的舟状窝。咽鼓管软骨 段及腭帆张肌、腭帆提肌附着于此。
12
颅底外面观 (二)
Kumar (1986) 则在翼内板 与枕大孔外缘作一假想连线, 将对应与颅中、后窝的颅底 外侧面分为中线区和两个侧 区。
中线区主要结构有岩尖、 蝶骨体、斜坡、枕骨髁状突 和舌下神经孔。侧区主要由 蝶骨大翼和颞骨构成。
13
颅底外面观 (三)
临床所称侧颅底区的范围是: 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病变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既可向 颅内发展,也可向颅外扩延,涉及多学科领域,故长 期以来颅底被认为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虽然早在 本世纪初即有人试图切除颅底肿瘤,但真正意义上的 颅底外科是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介入放射等 方面的进步,在近20-30年,特别是过去10多年内才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成为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发展 最迅速的新兴领域。
3 神经血管区 居咽鼓管区后方,内 含颈内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乳 孔及舌下神经孔。穿行此区的神经血 管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面神经、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 神经。
4 听区 即颞骨鼓部。前界为岩鼓裂, 后界为茎突。有鼓索神经和鼓前动脉 通过。
5 关节区 以颞颌关节囊为界,囊内 为下颌关节突。
岩骨后部结构:
10
颅后窝(三)
颅后窝另一重要区域为小
脑—桥脑角,其内侧界为桥脑外 面,前外侧为岩骨后面,后外侧 界为小脑前面,为三角形的蛛网 膜下腔间隙,三叉神经、面神经、 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和副神经由脑干发出后经此间隙 出颅。
桥小脑角解剖
11
颅底外面观 (一)
Jones (1987) 将 颅 底 外 侧面与内侧面前、中、 后窝相对应的部位称为 前、中、后颅底。
4
颅中窝 (一)
颅中窝较颅前窝深,容纳大脑半球 之颞叶。
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 脑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 成。
前界为蝶骨小翼后缘及视神经沟前 缘,后界为颞骨岩部上缘的岩上窦 沟,底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及 颞鳞下部共同组成。
常用手术入路解剖学: 经迷路入路: 经中颅底入路:
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8
颅后窝(一)
颅后窝位置最低,底由蝶骨、 颞骨及枕骨构成。前界为斜坡, 由鞍背、蝶骨体和枕骨基底组 成,前外侧为颞骨岩部上缘, 后外侧由横窦沟围成,中央为 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为舌下 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和咽升 动脉脑膜支由此通过。两侧颅 后窝主要容纳小脑。
耳前颞下窝入路:
耳后颞下窝入路:
颅中窝的中部为蝶骨体及鞍部,容 纳垂体,与下方的蝶窦仅以一薄层 骨板相隔。
鞍前有横行的视神经交叉沟,由此 向外达视神经孔。
中颅底周围解剖结构
5
颅中窝 (二)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呈
前后走向的不规则形,长约2 厘米,宽约1厘米;前方达眶 上裂的内下端,后方循蝶骨体 旁延伸至岩尖部;两侧海绵窦 相互连通;窦外侧有动眼、滑 车、三叉和外展神经,颈内动 脉在前床突内侧进入窦内。
1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 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 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2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 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 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 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 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3
颅前窝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与小
翼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和
眼动脉由此入眶。
海绵窦内血管、神经
6
颅中窝 (三)
位于蝶骨大翼根部的骨性 孔道由前向后依次为园孔 ( V2 上 颌 神 经 ) 、 卵 园 孔 (V3下颌神经)和棘孔(硬 脑膜中动脉)。破裂孔位于 卵园孔内后方约1厘米,为岩 尖与蝶骨体交接处,内有颈 内动脉穿行入颅。
6 颞下区 在咽鼓管区和关节区之间。 前界为眶下裂,内为茎突,外至颞下 嵴。区内有卵园孔和棘孔。下方与颞 下窝和咽旁间隙毗邻。
15
颞下窝
指颅中窝与颞骨岩部平面以 下,上颌骨体与颧骨后方的 区域。其内界为翼外板,外 壁为颧弓和下颌骨升支,内 上为眶下裂。窝内含咀嚼肌 群、颌内动脉、翼静脉丛、 下颌神经等。颞下窝经翼突 上颌裂与翼腭窝相通,经眶 下裂与眶内相通,经园孔和 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颞下 窝为侧颅底外科的重要区域, 是处理颈静脉孔、岩尖、鞍 旁及斜坡等部位病变的重要 进路。
岩部的前面有三叉神经半
月节压迹,弓状隆起位于压
迹的前外侧,系上半规管所
在部位。该隆起是颅中窝入
路内听道手术的重要标志。
隆起的前下方为岩大神经裂
孔、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沟。
其中岩大神经为面神经减压
或开放内听道的解剖标志。
弓状隆起的外侧即为鼓室盖。
7
颞骨应用解剖学 (三)
颞骨骨性结构: 乳突及其周围结构: 颞骨骨性结构与肌肉关系:
枕骨周围结构
9
颅后窝(二)
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道口, 面神经、位听神经和迷路动、 静脉由此出入内耳道。弓形下 窝位于内耳道口外上与岩上沟 之间,有弓下动脉走行。内耳 道口的外下方有内淋巴囊裂,, 为前庭导水管外口,内淋巴囊 位于此裂隙与硬脑膜之间。裂 口外侧与乙状窦之间的区域为 迷路后入路的手术通道。内耳 道口下方与岩枕裂后端有颈静 脉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 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 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 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 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 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 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 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 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 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长线; 两线向内交于鼻咽顶,形成
一近似90度的直角。 两线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后方
和乳突后缘。
14
颅底外面观
(四) Huijzer (1984) 按所含结构将侧颅
底分为6个亚区及颞下窝和翼腭窝。
1 鼻咽区 外侧为咽隐窝,前至翼内 板,后抵枕骨大孔前缘。
2 咽鼓管区 位于咽部外侧,前方为 翼突茎基底部的舟状窝。咽鼓管软骨 段及腭帆张肌、腭帆提肌附着于此。
12
颅底外面观 (二)
Kumar (1986) 则在翼内板 与枕大孔外缘作一假想连线, 将对应与颅中、后窝的颅底 外侧面分为中线区和两个侧 区。
中线区主要结构有岩尖、 蝶骨体、斜坡、枕骨髁状突 和舌下神经孔。侧区主要由 蝶骨大翼和颞骨构成。
13
颅底外面观 (三)
临床所称侧颅底区的范围是: 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病变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既可向 颅内发展,也可向颅外扩延,涉及多学科领域,故长 期以来颅底被认为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虽然早在 本世纪初即有人试图切除颅底肿瘤,但真正意义上的 颅底外科是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介入放射等 方面的进步,在近20-30年,特别是过去10多年内才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成为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发展 最迅速的新兴领域。
3 神经血管区 居咽鼓管区后方,内 含颈内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乳 孔及舌下神经孔。穿行此区的神经血 管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面神经、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 神经。
4 听区 即颞骨鼓部。前界为岩鼓裂, 后界为茎突。有鼓索神经和鼓前动脉 通过。
5 关节区 以颞颌关节囊为界,囊内 为下颌关节突。
岩骨后部结构:
10
颅后窝(三)
颅后窝另一重要区域为小
脑—桥脑角,其内侧界为桥脑外 面,前外侧为岩骨后面,后外侧 界为小脑前面,为三角形的蛛网 膜下腔间隙,三叉神经、面神经、 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和副神经由脑干发出后经此间隙 出颅。
桥小脑角解剖
11
颅底外面观 (一)
Jones (1987) 将 颅 底 外 侧面与内侧面前、中、 后窝相对应的部位称为 前、中、后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