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
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总则第一条根据《学位条例》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我校授予博士学位和学术型硕士学位按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授予,授予专业型硕士学位按照会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兽医硕士、林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类别授予。
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专业学位类别须经学位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凡我校研究生,拥护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愿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端正,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所要求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一章硕士学位第四条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对取得我校入学资格的硕士研究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参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者,在学校规定的申请学位年限内,可申请硕士学位: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硕士学位课程要求参照《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
2.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外语成绩需要达到学校要求。
外语的具体要求参照《大学关于研究生外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和授予学位对外语所达到的具体要求执行。
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有面向特定职业领域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参照《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1.在校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未解除者。
2.未达到本工作细则第四条规定者。
3.被认定有学术不端行为者。
4.在各类考试中作弊者。
5.因其它原因,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不能授予硕士学位者。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对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XXXX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由学校及相关学科主要负责人组成,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由十五至二十五名成员组成,任期三年,主席由校长担任,副主席由主管副校长担任。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部会同有关单位提名,学校审批。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部,负责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在每年6月和12月召开会议,审核与通过授予硕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第四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审查学位获得者的名单并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2、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3、审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名单,作出撤销不称职人员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决定。
第五条各院、系成立学位分委员会,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展工作。
学位分委员会一般由三到五位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设秘书一人。
学位分委员会的产生由相关院、系提名,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备案。
第六条学位分委员会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审议本院、系拟申请学位授予点的相关申请材料;2、审议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3、审查申请学位人员的申请资格,并就是否批准论文答辩委员会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建议;4、提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撤销已授学位问题,并提供有关资料;5、对申请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员资格进行初审,并就是否批准提出建议;6、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有关授予学位问题的各种争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学位评定委员会及有关学位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1、负责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汇报工作;2、组织硕士点、博士点的申报工作;3、组织遴选和增列硕士研究生导师及相关工作;4、受理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申请工作;5、办理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的其它事宜。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2017版)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2017版)
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为保障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作为申请学位的必备要求之一。
第二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应以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第一),招生录取时认定的导师为通讯作者之一。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分为理工医药类和经管文法类学科专业两种情况。
(一)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应在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影响因子(以下简称IF)≥3.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1篇研究性论文;
2. 在JCR二区且IF≥2.0杂志(按照大类计)发表1篇研究性论文;
3. 在JCR三区杂志或3.0>IF≥2.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2篇研究性论文;。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58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58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作者:张永泽,董维春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6期张永泽1,2 ,董维春1(1.南京农业大学公关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211198)收稿日期:2015-06-26作者简介:张永泽(1979—),男,山西吕梁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董维春(1964—),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编号:JGZZ14_032);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年重点课题(项目编号:YJZW2015A01).摘要: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创立期,其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通过对全国58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培养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目标空洞、双导师指导效果不佳、专业实践不规范等问题。
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设置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下文简称:药学专硕)。
药学专硕的设置丰富了我国药学学科的学位类型,为我国药学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药学专硕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药学专硕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创立期,其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各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与药学学科理学(或医学)硕士学位(简称:药学科硕)研究生培养的差异程度如何?与工程硕士(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简称:制药工程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差异程度如何?这些不仅是教育研究者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也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政策时的基本依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86]学位字001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86]学位字001号](https://img.taocdn.com/s3/m/e0befee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9.png)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正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试行办法([86]学位字001号1986年4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单位,是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行使审批权。
审核工作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三个文件的精神,按照第三批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
二、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学科范围和条件。
(一)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审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范围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门类,以及综合大学中与理学密切相关的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工学门类以及与工学门类密切相关的理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门类各学科、专业;农林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理学和工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门类的各学科、专业。
(二)属于上述门类的学科、专业,应具备下列条件才可自行审批:1.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简称《专业目录》,下同)中的一级学科范围内,首批和第二批授权学科、专业点中,至少有一个学科、专业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者至少有两个学科、专业已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85年事件

1984年1月13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月21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分党组批复,李干生兼任院纪委书记。
3月9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同意学校设立药学教育研究室。
3月17日召开刘席珍同志赠献科学奖金仪式大会,刘席珍教授把她多年的积蓄三万元人民币,赠给学校作为科学奖金和奖学金。
院党委根据其一贯表现,授予刘席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并决定用这笔捐款作为基金,设立“生物技术科学奖和奖学金”。
4月12日整党工作开始。
成立整党办公室,李干生兼主任。
4月增设生物工程教研室、电工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中药制剂教研室和生理教研室。
数理教研室分设为:数学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
免去了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教研室主任职务。
5月25日召开南京药学院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
参加会议党员代表126人。
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党委委员19名,纪委委员11名,徐群任党委书记,李干生任党委副书记。
6月15日《南京药学院》院刊复刊。
6月17日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代表团来学校会谈,商讨拟定了南京药学院与匹兹堡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关系的协议书草案。
6月2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工农教育办公室批复,同意设立“南京药学院附设职工高中班”。
6月26日成立南京药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南京药学院校史整理和校友联络委员会、南京药学院科学奖金评定委员会及生物技术科学奖评定组、“南药译丛”编辑委员会。
7月7日药剂研究室研制治疗青光眼特效药一一毛果芸香碱眼用控释膜剂在广州通过鉴定。
7月17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同意本院编印的《南药译丛》复刊,内部发行。
7月授予学士学位207人。
9月11日英国斯特来司格莱德大学Richards教授偕同夫人来本院访问讲学,经过会谈,9月24日双方签署了两校间的科技交流建议书和会议纪要。
9月22日致信赵朴初先生,感谢赵老为本院图书馆题字。
9月试行《南京药学院基金管理办法》、《南京药学院各部门工作职责》、《南京药学院中层干部(行政部门)岗位责任制》、《南京药学院政治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定编方法和分配方案》、《南京药学院教师、教辅定编方法和方案》、《南京药学院关于人员流动的暂行办法》、《南京药学院关于“待安排人员”的规定》、《南京药学院对外科技服务暂行办法》、《南京药学院工勤人员定编办法和分配方案》。
中国药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doc

附件3:中国药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升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素质与培养质量,创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以下简称“合作单位”)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培养,中国药科大学将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建设。
第二条为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规范实践基地的管理,促进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实践基地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场所。
第四条实践基地由学校与合作单位合作建立、共同管理,并遵循按需设立、规范管理、责权明确、稳定有序、讲求实效、注重示范的建设管理原则.第二章实践基地的设立第五条实践基地申报程序:(一)实践基地的遴选遵循“科学公正、严格筛选”的原则,由各学院单位牵头申报。
各学院与实践基地申报单位充分协商与沟通的基础上,填写《中国药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计划表》及相关材料报研究生院;(二)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对拟申请的实践基地进行评审考察并提出评审意见;(三)评审通过后,确定授予“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四)签订协议。
协议期一般为3—5年。
第六条一个实践基地原则上主要针对相关专业学位类别进行建设.第七条设立的实践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一) 实践基地单位性质应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合法经营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与声誉的医药企业单位。
(二) 具有一定的承载规模,能够保证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同时进行专业实践.(三)实践基地的相关设施与场所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并具备研究生工作、学习等所需的基本条件。
硕士学位授予细则

硕士学位授予细则一、学位名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本校硕士学位的名称为“硕士”。
二、学科门类本校设有多个学科门类,包括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学生须按照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应的学科门类。
三、学位授予条件1.学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关考核;此外,学生还需完成一篇硕士研究论文并通过答辩。
2.学分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所在专业的所有必修课程的学分,并达到学校和学科门类的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通常根据学科门类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有所区别。
3.学制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包括2年的课程学习和一年的硕士研究,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并取得学分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4.成绩要求:学生需获得学科门类所规定的毕业成绩要求,一般要求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
四、学位授予程序1.课程学习:学生需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完成所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通过相关考试和评估。
2.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需有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关评价材料。
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将通过指导教师的评价来参考。
3.硕士研究:学生需在第二年开始进行硕士研究,并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实地调查、文献综述等,并完成一篇硕士研究论文。
4.硕士论文评审与答辩:学生在完成硕士论文后,需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答辩程序,由专家评审,其中包括对学生的论文质量、论文答辩的评价等。
5.学位授予:经过评审与答辩程序后,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和论文评价结果,决定是否授予该生硕士学位。
五、学位授予时间硕士学位的授予时间一般分为两个时间点,分别为研究生学籍注销前和研究生学籍注销后。
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办理学位授予手续。
六、学位证书学生成功完成学业并通过学校的评审程序后,将获得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该证书将详细记录学生所获得的学位名称、学科门类、学位授予时间等信息,作为学生学术和职业发展的重要证明。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为规范我校各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相关应用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专业学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具体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着重体现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向性。
2、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或基本具备特定职业从业基本条。
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做好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有关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以及《中国药科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相关条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包括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1、热爱祖国,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3、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考核及格并修满规定的总学分数,经审核准予毕业;4、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大于等于1.80;5、非英语专业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于等于425分或中国药科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大于等于60分;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或以上考试。
以小语种招生录取的学生参照执行。
第三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时不得授予学士学位:1、不具备第二条规定的可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2、受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者;3、其他情形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者。
第四条学生离校后,以下情况一年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补授事宜:1、达到毕业要求,但因不符合第二条第四款条件而不能获得学位者,一年内回学校办理课程重修手续,通过课程所有考试,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2、达到毕业要求,但因不符合第二条第五款条件而不能获得学位者,一年内回学校办理英语水平考试手续,通过考试,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3、申请结业的学生,一年内按学校规定办理考试手续,如考试合格取得所缺学分,达到毕业要求,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4、在校年限已达最长学习年限者不适用此条款。
第五条学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1、各学院(系)根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负责对本院(系)达到毕业要求的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情况及初审通过名单一并交教务处复核。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药大研(2015) 174号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药大研(2015)
174号
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
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状况和学科发展需要,为保障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作为申请学位的必备要求之一。
第二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应以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第一),招生录取时认定的导师为通讯作者。
第三条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分为理工医药类和经管文法类学科专业两种情况。
(一)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
理工医药类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应在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影响因子(以下简称IF)≥
2.0的SCI索引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认定办法(试行)

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认定办法(试行)为推动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专硕导师)遴选与认定办法。
一、基本原则1.专硕导师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遴选或认定。
2.遴选和认定专硕导师必须坚持思想与业务全面考察,既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又要注重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
3.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倡双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一般在研究生招生的第一学年内确定,校外导师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确定。
4.遴选和认定专硕导师要有利于保证和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有利于改善导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层次结构,有利于提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专硕导师原则上只能在一个专业学位(领域)授权点申报导师资格。
二、校内专硕导师认定的基本条件1.专硕导师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有较强的应用研究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与企业合作的经历,主持或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重要横向课题。
2.专硕导师需从我校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队伍中认定,有指导硕士生的工作经验。
三、校外专硕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校外导师一般由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或联合培养单位的专家担任。
该专家应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工作领域的最新动态,在技术开发、科技推广、生产、销售、流通、临床用药、管理等第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外专硕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如下:1.热心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治学严谨,能为人师表。
2.具有本科学历、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工作满3年。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
推荐-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位开题报告书 精品

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位开题报告书
姓名:
院部: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校内导师姓名:
校外导师姓名:
开题报告时间: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开题报告由研究生在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单位或校内实验室作报告、听取意见并整理成文后填写;
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完成;
三、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应结合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研究的应用价值。
2.学位的内容可以是针对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题研究等。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的实验条件是否具备。
4.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课题研究的工作量、进度、所需经费的估算。
四、开题报告书应内容充实、用语简练、力求实效,用A4纸双面打印。
开题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在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
建议采用培养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
鼓励采取双导师制,即在校内和实践单位分别聘任研究生指导教师。
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导师由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和实践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人员担任。
五、课程设置。
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做好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有关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以及《中国药科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相关条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包括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1、热爱祖国,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3、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考核及格并修满规定的总学分数,经审核准予毕业;4、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大于等于1.80;5、非英语专业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于等于425分或中国药科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大于等于60分;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或以上考试。
以小语种招生录取的学生参照执行。
第三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时不得授予学士学位:1、不具备第二条规定的可授予学士学位条件者;2、受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者;3、其他情形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认为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者。
第四条学生离校后,以下情况一年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补授事宜:1、达到毕业要求,但因不符合第二条第四款条件而不能获得学位者,一年内回学校办理课程重修手续,通过课程所有考试,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2、达到毕业要求,但因不符合第二条第五款条件而不能获得学位者,一年内回学校办理英语水平考试手续,通过考试,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3、申请结业的学生,一年内按学校规定办理考试手续,如考试合格取得所缺学分,达到毕业要求,且符合学位授予相关条件者,可申请补授学位;4、在校年限已达最长学习年限者不适用此条款。
第五条学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1、各学院(系)根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负责对本院(系)达到毕业要求的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情况及初审通过名单一并交教务处复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章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二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相应学位。
第三条申请硕士学位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1.学习时间原则上满三年。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考核。
3.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导师同意后申请答辩。
第三章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在进行药学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必须进行科研能力训练。
要求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来体现。
学位论文选题应围绕专业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问题展开研究,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服务及监管、经济与社会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方案、产品开发、案(病)例分析、项目管理方案、技术改革方案等;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也可以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或者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
论文作者应具备综合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第五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综述内容不能超过论文篇幅的五分之一;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论文整体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