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课件PPT优质资料
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与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这门学科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
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 影响和反应。
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美国医院联合会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相继开设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 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开始招收环境心理学的博士生。 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
全球化的环境心理学
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 研究的方向。
3环)境研心究理反学映是出关日注前人工与作环所境用的的相多互重作方用法和,相涉互及关多系种的情学境科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 者 如关何注形的 成焦 有点 效。 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 仿10型城心市理环学境及影其响应对用策、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
3)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 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4)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
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993年7月20日~25日中国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建筑 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倡导者有常怀生、蒋孟厚、 朱敬业、杨公侠、杨永生等。
1989—1994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 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从1989—1994这五年来,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长安大年夜学建筑学院李国华情形心理学前导一.简介情形心理学是研究情形与人的心理和行动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范畴,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那个地点所说的情形因此也包含社会情形,但主假如指物理情形,包含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小我空间等等。
情形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成长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情形之间的关系。
情形心理学之因此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范畴,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情形中的人的行动,而从体系论的不雅点看,天然情形和社会情形是同一的,二者都对行动产生重要阻碍。
因此有关情形的研究专门早就引起人们的看重,但情形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照样20世纪60年代今后的工作。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关于国槐树关于国槐树,国人多有钟爱之蜜意。
史载,周朝就有“三槐而立”之轶事。
宋代亦有此典。
人们栽种国槐,有望子成龙、光耀门庭、成就伟业之美好意愿。
校园、宅院栽种此树,足见其拳拳之热忱。
二.情形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1.建筑情形的文化变迁;2.都市情形意识与情形认知;3.情形—行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4.筹划与情形评判;5.专门群体的情形知觉与情形认知;6.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7.人体工程学;8.情形评估标准;9.空间与行动;10.情形设计中的行动和心理问题;11.声音景不雅心理学;12.灾难心理学;13.仿型心理学及其应用;14.门头、门面情形心理学;15.高层建筑心理学;16.室内幕况设计心理学。
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情形意味着什么 (4)§1.2情形心理学的界定 (4)§1.3情形心理学的成长过程 (4)第二章情形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2.1科学的研究 (5)§2.2研究方法概要 (6)第三章情形心理学的理论 (7)§3.1情形——行动理论 (7)§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8)第四章情形知觉与情形认知 (8)§4.1情形知觉 (8)§4.2情形认知 (9)§4.3认知地图 (9)§4.4寻路 (10)第五章气候与行动 (11)§5.1地舆和气候决定论 (11)§5.2温度与行动 (11)§5.3海拔与行动 (12)第六章光照、色彩、气味与行动 (13)§6.1光照与行动 (13)§6.2色彩与行动 (13)§6.3气味与行动 (14)第七章噪音与行动 (14)§7.2噪音带来的阻碍 (15)§7.3噪音的操纵及应用 (16)第八章灾难、污染与行动 (16)§8.1天然灾难 (16)§8.2技巧灾难 (17)§8.3有毒物质泄漏的阻碍 (17)§8.4空气污染与行动 (18)第九章领地与小我空间☆ (18)§9.1领地与领地行动 (18)§9.2小我空间及其阻碍身分 (19)§9.3私密性 (21)第十章拥挤 (21)§10.1拥挤对动物的阻碍 (21)§10.2拥挤对人类的阻碍 (22)§10.3清除拥挤的策略 (23)第十一章情形设计 (24)§11.1情形设计要素 (24)§11.2情形设计流程 (25)第十二章工作情形设计 (26)§12.1工作中的物理情形身分 (26)§12.2劳动情形设计 (26)§12.3办公情形设计 (27)第十三章进修情形设计 (28)§13.1黉舍情形设计 (28)§13.2藏书楼的设计 (29)§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 (29)第十四章栖身情形设计 (30)§14.1公寓的设计 (30)§14.2别墅的设计 (30)§14.3老年人室庐设计 (31)第十五章公共情形设计 (33)§15.1病院的设计 (33)§15.2监牢的设计 (33)第十六章旅行与情形 (35)§16.1天然情形偏爱 (35)§16.2天然景不雅的特点 (35)§16.3旅行景点的设计 (36)第十七章情形问题及其解决 (36)§17.1人对情形的阻碍 (36)§17.2资本爱护策略 (36)第一章绪论§1.1情形意味着什么1.情形是感化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状和生计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身分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教学课件
变而改变,于是人们进入一个场所,就象进入一个存有预设活动程序的 地方,人们的活动只是按照程序表上的内容重复着。
交互作用理论
▪ 相互作用论 强调人和环境均是一个相互包涵着的实体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不论是人还是环境,不可能不参照对方而单独定义,并且 一方的活动必然影响另一方。我们影响环境,环境亦影响我们。
同的要求,当人们对环境有相似的环境目标时,他们也就一相似的方法 来形成场所概念和场所评价。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讲演场的讲演厅和作 为集会地的讲演厅,尽管实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但评价却是不同的。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数据的类型
数据类型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对 环 境 环 境 对 行 为 环境对行为有 对 环 境 方法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它 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 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 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定义: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 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
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 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评价:描述、满意、喜爱、景观评价、情感评 价
✓ 用后评价
➢ 用后评价是环境设计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综而言 之,用后评价就是用系统而严谨的方法以使用者的 观点来评价建成环境的实际效果。
➢ 用后评价包括几个重要特性
➢ 后评价的目的
➢ 用后评价的方法
➢ 评价一种研究方法的效力主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
环境行为心理学文档【共115张PPT】
A. 场所的环境特征:群体活动的场所,有些是专门设计的,比较复杂和封闭的,专门服 务于特定目的。有些场所,尤其是开放性场所,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往往不那么泾 渭分明。自然环境本身的某些特征常常也能诱发一些非个体行为,从而成为某些固定 行为模式的场所。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B. 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行为场所的人员配备理论(原来称the theory of manning,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这是一个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也可以说是围 绕某种物体,并对该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 事物;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 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我们 可将环境区分为个体出生前的先环境,即合子环境,和出 生后的后环境,即外环境。外环境又分物理环境和社会环 境。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环境 和人为环境。 先(合子)环境人为环境 环境物理环境自 然环境 后(外)环境社会环境。
2. 普罗夏斯基(Proshansky,1990)提出一个描述性定义:“环境心理学是关注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之目标: 1. 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 环境心理学之任务:总的来说,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和心理 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
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习得无助感;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
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与要素理论、假设、观察资料与概括性模式四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理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
1.研究的过程与分析单元1)研究程序实际研究过程的步骤与研究过程的概念性图解往往有所不同。
下列的实际步骤都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确定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确定研究方案。
4)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度量。
5)采集观察资料。
6)分析观察资料。
7)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
8)把研究结果公布于众。
2)分析的基本单元环境心理学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场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以,研究既关注地点也关注人(行为)。
一般说来,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某一场所中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思想、态度、变异、趋势等等特征。
但是,群体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群体是由许多个人具体地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研究往往可以由个人着手。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来研究群体。
问卷调查就是一个从个人着手研究群体的例子。
假如我们要了解市民对上海人民广场改造后对其促进城市交通的满意度(态度),我们就可以从调查个人的态度着手,向选入样本的市民一一发放问卷,对收到的问卷加以分析,然后就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作出综合结论。
在这个例子中,分析的基本单元(unit of analysis)是单个的市民,结论则是建立在对个人的综合分析之上。
有时候,群体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
比如,在比较一个城市中各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时,我们将各小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加以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对小区居民这个群体的综合分析之上的。
2.变量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是变量(variable)。
年龄、身高、居住状况、空间感受等都是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场所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场所的关系,因此,变量也是一个关于群体而不是关于个体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哲学 的发 展也促 使环 境心 理学 的研究 范式 发生
深刻 转移 。受实 证 主 义哲 学 的影 响 , 流心 理 学 研 主
究追求量化的方法 , 以从事理性 、 价值 中立、 感情超 脱 和普 适性 的研究 自许 。心 理学 家始 终相信 采用 实
会 问题 。尤其 是美 国社会 , 营建 各 种 住 宅 和交 通 等
设施的需求 日益剧增 , 而环境 的营建所带来 的都市 开 放空 间的减少 、 境 的拥 挤 、 环 噪音 、 压力等 , 剥夺 又 了人 的尊严 , 压制 了人 的个性 、 由和美 感 的 表 达 。 自
都市环 境 的更 新 , 旧的历 史 建 筑 被现 代 主 义 风 格 老 的集 合住宅 、 大楼 所代 替 , 引发 了人 际关 系 的疏离 和 冷漠 , 至 造 成 许 多穷 人 和 少 数 族 裔 流 离 失 所n 。 甚 J 此种情况 下 , 种 社会 运 动 , 黑 人 民权 运 动 、 女 各 如 妇 运动 、 态环保 运 动 等 风起 云 涌 。这 些 运 动关 注 黑 生
第 2 卷 9 总第 11 1 期
心 理 学 探 新
PY S CH0 0G CA . H DRA f N 1 I I D( 10 1
2O 年 09
第3 期
环 境 心 理学 方 法 论 研 究
彭运 石 王珊 珊
( 湖南师 范大学 心理系, 长沙 408 ) 10 1
摘
要 : 文考察 了环境心理 学方 法论的缘起、 该 特征及研 究方案 。文 中指 出, 境心理 学坚持 环
1 环境 心理 学方 法论 的缘起
环境心 理学 的产 生 , 其 所 在 的社 会 历 史 条件 与 有关 。2 纪 6 代 , 进 工 业 国在 二 战 后 长 期 0世 o年 先
《环境心理学》课件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心ຫໍສະໝຸດ 学应用案例公园设计依据环境心理学原理,合理规划 公园的布局、设施和景观,以满 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园的
吸引力。
商业街改造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 为特点,对商业街进行改造,优 化购物环境,提升商业街的吸引
力。
住宅区规划
结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预期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绿化 和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情感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驱动行为
情感可以驱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例如,当人们对某个环境感到不满或恐惧时,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改善 或逃避这个环境。
情感影响环境评价
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可能使人们对环境给予更高的评价,而消极的情感可能导致人们对 环境给予更低的评价。
环境对情感的影响
环境对情感状态的调节
04
情感与环境的互动
情感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与环境相互影响
情感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而 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情感状态。
情感对环境认知的作用
情感对环境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和认 知深度,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导致人们对环境的忽视或负面评价。
环境可以调节人们的情感状态,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或温 馨的室内环境可能使人们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嘈杂拥挤的环 境可能使人们感到焦虑和烦躁。
环境对情感表达的激发
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表达,例如,艺术作品或文化景观 可能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而社交环境可能激发 人们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05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行为相互影响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塑造和限制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也会 改变和塑造环境。例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居民的行为也会影 响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的因素。
§2.1科学的研究一、概念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2.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
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3.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
4.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⑶因变量的敏感性。
6.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1)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2)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7.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
8.环境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①实验研究、②相关研究和③描述性研究等。
(1)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
(2)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
(完整版)环境心理学11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 感 觉 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
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皮肤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三)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讲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首先,要搞清楚目的。 其次,设计好顺序。 最后, “述” “评”结合。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第一,文献综述不是文献介绍或背景描述。 第二,写文献综述不是写讲义、编教材。 第三,文献使用多有“不当” 。 (1)过渡依赖少量文献。 (2)文献引用“详略”不当。 (3)文献引用不准确。 (4)文 献标注格式不规范。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
对结果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与取向
一、方法论体系 二、实验取向 三、相关取向 四、临床取向 五、发展取向
1
第二章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类型 (一)根据研究目的: 理论性课题 & 应用性课题 (二)根据研究深度: 描述性课题 & 因果性课题 & 预测性课题 二、选题的原则 (1)根据社会现实需要选题 (3)选择的课题应有创新价值 三、课题选择的策略 选题中可以适当结合个人经历和经验。 选题应该考虑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从国家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题。 向老师寻找选题灵感。 四、发现问题与学术“生长点” (一)从现实需要中选题 (二)从理论中选题 (三)针对现有研究文献选题 (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选题
(2)根据学科自身的需要选题 (4)选择的课题应该有可行性
第二节
问题与假设的提出
一、提出科学的研究问题 二、陈述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陈述在形式上一般要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它应该被表述为一个问题的形式。 第二,问题表述要使用专业术语或变量,而且它们应该可能从理论层面“和” ( “或” ) 操作层面被准确界定。 第三,问题表述通常潜在包含了对变量关系的陈述。 三、研究假设的特征 第一,基于一定的理论或事实依据做出的推导。 第二,假设陈述要明确。 第三,假设应该可以被检验。
《环境心理学》PPT课件
最后:
祝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在 舒适美 丽的环境中创造出幸福愉悦的生活!!
谢谢大家!!
结束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 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阳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比如,如果让自闭症患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 其自闭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并且还会有积极参与 互动的行为,而长期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则会使 人变得孤僻,忧郁,且伴随着头痛、反胃等身体 不适反应。
影响因素之二:人口密度
《环境心理学》PPT课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
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 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 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 建筑设计、个人空间像天 气、声音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 很明显的影响。
总之:环境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 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 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烈的今天,良好的环境甚至已经被提上了 的人们的消费日程。今天,科技高速发展, 人们也享受到了高度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便 利,但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正在不 动声色的夺走我们的健康。
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去承载起人 生的价值,合理的设置好的舒适的生活环 境是非常必要的。
环境对人的身心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不 同的环境中,人的行为习惯有有着一些不 同。
那么,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都有 哪些呢?它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影响人 们的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一一解说。
影响因素之一:天气
一般而言,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 时间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低温环境有利于 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15-18度是最佳的温度,有 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再次: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doc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李国华环境心理学前导一.简介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心理学概述、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拓扑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宗教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声景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灵学关于国槐树对于国槐树,国人多有钟爱之深情。
史载,周朝就有“三槐而立”之轶事。
宋代亦有此典。
人们种植国槐,有望子成龙、光耀门庭、成就伟业之美好意愿。
校园、宅院种植此树,足见其拳拳之热忱。
二.环境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1.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2.城市环境意识与环境认知;3.环境—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4.规划与环境评价;5.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6.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7.人体工程学;8.环境评估标准;9.空间与行为;10.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11.声音景观心理学;12.灾害心理学;13.仿型心理学及其应用;14.门头、门面环境心理学;15.高层建筑心理学;16.室内环境设计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说课1ppt课件
黄淮学院教学大奖赛
环境心理学
谢金
.
1
说课提纲
1 为什么教?课程的依据、性质及教材 2 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3 如何教?如何学?理念思路、教学方法 4 特色实践教学设计与特色评价体系 5 课程教学心得与反思
.
19
谢谢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
20
.
6
2教 什 么
教学目标
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核心,有步骤、分层次地设 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 其根据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变化规划与设计城市建筑物, 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
重点难点
重点是如何面对纷杂多变的环境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满足 人的需求。难点在于创作出符合人因学的建筑。
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为毕业后能更好地从事城市规
划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课程主要讲授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 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学习,授课过程中 以与设计活动关系紧密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学习认识环境——行 为关系在不同的场所产生的不同行为心理。所有学习研究的内容 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以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通过展示优秀的设 计作品,开阔了学 生的眼界、提高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教学
通过实地调研、考 察的形式调动学生 学习的兴趣,提高 专业技能。
通过分组教学的应 用,可以检验学生 对每个模块知识和 技能的掌握情况。
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该文考察了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的缘起、特征及研究方案。
文中指出,环境心理学坚持整体的、互动的、系统的跨学科观点,坚持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力陈交互作用的解释框架和注重现实生活情景的自然田野研究范式,遵循从个体到组织及社会的多层次分析的研究路线,从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心理学方法论的批判与超越;它先后发展出互动论、有机论、交互论三种研究方案,促进了科学心理学的自我完善。
标签: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方案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前沿领域,是一门研究社会文化历史脉络中物理环境与人类行为、经验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方法论强调以整体的观点将人们的行为、经验置于实际日常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将人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整体,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而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激,由此实现了对传统心理学方法论的批判与超越。
1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的缘起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其所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
20世纪60年代,先进工业国在二战后长期经济繁荣与福利国家模型的背景下,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
尤其是美国社会,营建各种住宅和交通等设施的需求日益剧增,而环境的营建所带来的都市开放空间的减少、环境的拥挤、噪音、压力等,又剥夺了人的尊严,压制了人的个性、自由和美感的表达。
都市环境的更新,老旧的历史建筑被现代主义风格的集合住宅、大楼所代替,引发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冷漠,甚至造成许多穷人和少数族裔流离失所。
此种情况下,各种社会运动,如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生态环保运动等风起云涌。
这些运动关注黑人、妇女,乃至于儿童、老人和残障者等以前被忽略的社会群体的权益,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生态危机。
心理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一方面对种族偏见与社会住宅融合等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对实验室道德开始了广泛重视和讨论,并对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问题进行重新研究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与要素理论、假设、观察资料与概括性模式四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理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
1.研究的过程与分析单元1)研究程序实际研究过程的步骤与研究过程的概念性图解往往有所不同。
下列的实际步骤都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确定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确定研究方案。
4)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度量。
5)采集观察资料。
6)分析观察资料。
7)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
8)把研究结果公布于众。
2)分析的基本单元环境心理学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场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以,研究既关注地点也关注人(行为)。
一般说来,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某一场所中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思想、态度、变异、趋势等等特征。
但是,群体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群体是由许多个人具体地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研究往往可以由个人着手。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来研究群体。
问卷调查就是一个从个人着手研究群体的例子。
假如我们要了解市民对上海人民广场改造后对其促进城市交通的满意度(态度),我们就可以从调查个人的态度着手,向选入样本的市民一一发放问卷,对收到的问卷加以分析,然后就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作出综合结论。
在这个例子中,分析的基本单元(unit of analysis)是单个的市民,结论则是建立在对个人的综合分析之上。
有时候,群体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
比如,在比较一个城市中各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时,我们将各小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加以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对小区居民这个群体的综合分析之上的。
2.变量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是变量(variable)。
年龄、身高、居住状况、空间感受等都是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场所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场所的关系,因此,变量也是一个关于群体而不是关于个体的概念。
1)变量定义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是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研究结果会由于定义的不同而不同。
2)变量值及其划分变量是由变量的值具体组成的。
变量“婚姻状况”可能会有以下的值:“未婚”、“已婚”、“分居”、“同居”、“离婚”与“配偶亡故”。
变量“对步行街的感受”可能会有以下的值:“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
3)变量的衡量等级变量的衡量等级可以分为下述4种情况。
名称衡量(nominal measures) 名称衡量是指一个变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类。
变量的每一个值都构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的差别主要在于名称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顺序衡量(ordinal measures) 顺序衡量是指一个变量所具有的值可以按高低上下来顺序排列。
比如,社会阶层可以具有以下几个值: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与下层。
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的最大差别在于顺序衡量引入了上下高低的概念,但是变量值之间的距离并不确定。
以对步行街景观感受为例,我们无法确定“很漂亮”与“漂亮”之间的差距是否等同于“不漂亮”与“很不漂亮”之间的差距。
区间衡量(interval measures) 区间衡量的值一般都是数字,因此,变量值之间可以是等距的。
比率衡量(ratio measures) 比率衡量与区间衡量很相似,惟一的不同之处是在比率衡量中,“0”具有真正的意义。
比如,收入是一个比率衡量的变量,收入为0表示没有收入;但是,在区间衡量中,“O”不代表“没有”或“不存在”,所以温度就是区间测量, 0。
不表示不存在着温度。
这4种变量的衡量等级本身组成了一个顺序衡量。
按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比率衡量、区间衡量、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
变量的不同衡量等级与数据统计的不同方法有关。
3.变量测量1)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根据人们对每个陈述的态度计分。
比如针对每个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答案,分别记为1、2、3、4、5。
2) 语意差别量表语意差别量表由一系列双极形容词对组成。
常常将一个双极形容词对分别定义为5点或是7点的测量。
无论是利克特量表还是语意差别量表,重要的是量表中的构成,即一个量表由哪些变量的测量组成。
这也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4.变量关系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变量关系能比较有效地揭示场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研究的视线往往集中在变量关系上。
1)双变量关系如果我们假设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存在关系,而且是面积越大,感受越好。
我们就有了一个面积多少与空间感受的双变量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面积大小并不依赖于空间感受,但空间感受却依赖于面积大小。
因此,面积大小被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而空间感受被称为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一般而言,自变量与原因相关,而应变量与结果相关。
双变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
必须注意的是,变量的值不等同于变量。
比如一个陈述句“大房子住得很舒服”。
这里“大房子”与“住得很舒服”都是变量的值。
而“房子的面积”和“空间感受”才是真正的变量。
由此可见,双变量关系在陈述句中表现的时候,常常是以变量的值出现,而不是以变量的本身形式出现。
2)变量的正负关系与曲线关系变量关系可以是正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也可以是负关系(negative relationship);正关系是指当自变量的值上升或下降时,应变量的值也相应地上升或下降。
变量关系也可以是曲线关系(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比如,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的关系,如果空间面积太大,则可能感受也未必好。
如此,空间感受与面积大小形成了一条由低到高,又由高趋低的曲线。
5.研究方案选择确定了研究问题以后,下一步就是选择研究方案。
虽然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案类别不少,常见的还是只有4种:实验(experiment)、问卷调查(survey)、实地研究(field study)与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1)实验实验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其它变量对应变量造成的影响,但是,实验的规模一般较小,应用范围也有限制。
2) 问卷调查如果要揭示人们的空间感受与态度看法作一总体的把握,问卷调查就比较切合实际。
问卷调查常被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
如探索行为目的、调查态度、观点和信念、了解期望、探测知识程度、掌握特点等。
问卷调查的成功取决于如何有效地从选入样本的被调查者中获得需要的信息。
一般说来,主持问卷调查的的研究人员在问卷调查的形式方面有3种选择,它们分别是邮递问卷调查、面谈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表1 3种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唐盛明,2003)3)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的资料则以语言、文字、图片居多,比较适合于作定性分析。
实地研究主要是指观察或参与。
但是,由于实地观察研究的随意性较大,相对于上述的研究过程,研究步骤与顺序常常有较大的改动。
表2 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4)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与实验、问卷调查、实地研究都不同。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书上的单字、话语的含意、图画、象征符号、想法、主题,任何有交流价值的信息都能成为内容分析的对象。
但是,比较起实验、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内容分析还是属于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研究方案。
比如有人研究“电影中的空间”。
6.抽样如果一项问卷调查需要我们自己去采集原始数据,那么,抽样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1)抽样方法抽样主要分为概率性抽样(即随机抽样)与非概率性抽样(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我们从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可以推广到一个较大的总体范围,而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只能限于样本本身,因此,从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要优于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
但是,概率性抽样的过程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与经费都明显高于非概率性抽样,因此,一些小规模的问卷调查还是常常使用非概率性抽样。
2)样本的规模样本的规模取决于3个因素:①所希望达到的精确度;②总体的情况;③需要同时分析的各种变量的数目。
样本的规模究竟应该达到什幺程度呢?这方面的一个普遍误解是认为样本占总体的比例越高,样本的精确度越高。
研究证明,在总体小于1000的情况下,如果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低于30%,那幺,我们最终得到的样本误差会很大。
在总体规模很小的时候,提高样本的比例的确能够较大地改善抽样的精确度。
但是,当总体的规模增加的时候,样本比例的作用趋向于越来越小,当总体为150000的时候,1%的样本比例就已经足够;当总体为1000万或1000万以上的时候,样本比例的增加实际上不产生作用。
换言之,样本规模绝对数值的重要性大大超过样本占总体比例的重要性。
一个可以用作数理统计的小样本调查的被调查者数量至少在30个以上。
7.统计分析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要视资料的性质而定。
对于数据资料而言,这一步骤中进行的往往是各种统计分析,如果样本是采取概率性抽样的方式采集,那幺,推断性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把结论从样本推广到产生样本的总体。
不然的话,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就比较合适。
对于语言文字资料而言,这一阶段往往牵涉到对语言文字进行编码,或将之分门别类,寻找各种明显的或潜在的模式。
目前数据统计常常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进行。
8.解释结果并公布对分析结果作诠释的阶段是收获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已经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找到了答案。
但是,这种答案有时候只考虑了复杂的空间-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横断面,有时候只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新的课题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研究也会不断地进行。
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力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以求对空间-社会现象这个总体的理解能够前进一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
(二)研究设计Maxwell (1996)指出研究设计是一个互动模式,在研究目的、概念脉络、研究设问、方法和效度之间的互动。
它们之间呈现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上三角形意涵研究设问之形成和研究目的与概念脉络有紧密的关系。
而下三角形则表示要回答这个研究设问,研究方法和研究品质的问题。
研究目的概念脉络研究设问研究方法研究品质1.研究设问研究设问就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
研究设问是研究的核心,它连结了这两个三角形。
这五个研究设计部份并非呈线性或循环的关系,而是彼此相互互动。
研究假设是往往是研究的各个方面互动的结果,而不是在研究一开始就明确,它会在研究过程中聚焦或修正。
有了好的发问,才会有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