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防信息化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国防信息化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分析报告
我国国防信息化行业市场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分析报告
所谓国防信息化,是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而建设的国防信息体系。
最终目标为实现军队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军队的核心战斗力。
军队通过信息化的整合实现一体化的作战能力:将目标探测跟踪、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战场防护和毁伤评估等功能实现一体化,将联合指挥中心和各军种之间的作战组织实现一体化。
国防信息化产业链主要包括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军工通信与军工电子五大领域。
国防信息化一体化作战
2014 年中国国防装备领域投入约 2586 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 750 亿元,;2015 年国防装备总支出约 2927 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 878 亿元,同比增长 17%,占比为 30%。
据预测,2025 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 251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6%,占 2025 年国防装备费用(6284 亿元)比例达到 40%。
未来 10 年国防信息化总规模有望达到 1.66 万亿元。
2016-2025 年中国国防装备费用及国防信息化占比预测。
2018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3月目录一、信息时代,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日益重要 (5)1、中美博弈激化自主可控进程 (5)2、国内安全事件频发触发自主可控 (6)3、国外芯片漏洞层出不穷网络安全危机四伏 (7)(1)英特尔致命“芯片门”事件曝光 (7)(2)Inter 漏洞未平,AMD连暴12个高危安全漏洞 (8)4、安全自主可控,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 (8)二、立法保护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已成趋势 (10)1、自主可控上升到国家战略 (10)2、自主可控发展“四段路径” (10)(1)从无到有,草根发展阶段(2013年以前) (10)(2)区域试点阶段(2013-2016年) (11)(3)试点扩大,逐步放量阶段(2017-2020年) (11)(4)全面推行,市场成熟阶段(2020年以后) (12)三、自主可控解读 (12)1、自主可控生态圈 (12)2、自主可控市场空间和未来发展思路 (14)(1)市场空间:国产替代加速,市场放量速度有望超预期 (14)(2)未来发展思路:构建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15)四、自主可控产业结构:基础层重要性逐渐凸显 (16)1、国内基础软硬件日臻成熟,关键行业规模化替代指日可待 (17)(1)国产芯片多技术路线同步推进,ARM体系成为最佳选择 (17)①飞腾 (17)②兆芯 (18)③龙芯 (19)④申威 (20)(2)国产操作系统日臻成熟,满足关键领域高安全性需求 (23)(3)国产数据库实现量身定制,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25)2、国产中间件发展日趋完善,促进自主可控市场发展 (28)3、国产办公套件逐渐崛起,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29)五、相关企业简况 (30)1、长城电脑 (30)2、中国软件 (31)3、太极股份 (32)4、浪潮软件 (32)5、神州信息 (33)贸易战爆发,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日益重要。
中美博弈激化,2018年3月贸易战的展开意味着信息战的加剧,将会加快我国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进程。
2018年自主可控应用牵引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自主可控应用牵引技术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4月目录一、应用牵引技术生态发展 (5)1、应用支撑:数据挖掘价值凸显,内容管理需求兴起 (6)(1)数据挖掘方兴未艾 (6)(2)信息化时代内容管理需求兴起 (8)2、服务端:CA证书互认有望实行,存储市场蓬勃发展 (9)(1)CA证书互认有望实现,助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9)(2)信息爆炸时代存储将迎发展重大机遇 (11)3、网络: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新兴防护技术逐渐兴起 (12)(1)UEBA:未来有望成为网络安全防护主流 (13)(2)DR:新兴防御思想 (14)4、终端:智能终端市场高速发展 (15)5、开发环境:信息化时代开发环境面临更高要求 (17)(1)数据爆发式增长对性能测试提出更大挑战 (17)(2)迁移工具广泛使用 (19)二、国产基础软件发展之路:生态链不完善,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1)1、国产软件发展一路坎坷 (21)(1)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历史梳理 (21)(2)国产中间件发展历史梳理 (23)(3)国产数据库发展历史梳理 (24)(4)国产办公套件发展历史梳理 (26)2、研发投入与生态规模有限阻碍国产软件发展 (28)(1)研发投入不足 (28)(2)生态规模有限、产业链不完善,导致国产软件无法大规模向市场推广 (29)(3)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有待提升,国产软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29)(4)研发项目过于分散,最终往往无疾而终 (30)三、自主可控产业高速发展,软件生态日趋完善 (30)1、诸多自主核心技术产业为未来大规模国产化替代奠定夯实基础 (30)(1)芯片产业:龙芯3A3000惊艳亮相,自主可控进展顺利 (30)(2)操作系统:以中标麒麟为代表发展日臻成熟 (31)(3)数据库:以达梦为代表为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33)(4)中间件:唯一国产厂商东方通步入市场领导者行列 (34)(5)办公套件:WPS移动端份额超90%,国产办公软件替代初显成效 (35)2、国产软件业成长空间巨大 (36)四、相关企业简况 (38)1、中国长城 (38)2、中国软件 (39)3、太极股份 (40)4、浪潮软件 (41)应用牵引技术生态发展。
国防网络信息市场分析报告
国防网络信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防网络信息市场是指国防领域的网络信息服务和产品交易市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已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本报告将对国防网络信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的概况、主要参与方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促进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报告的整体结构布局,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分析重点。
通过该部分,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为后续的细节分析做好铺垫。
具体可以包括对每个章节的简要介绍,如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概况、市场主要参与方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展望,结论部分总结了市场现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等。
此外,也可以介绍本报告的整体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分析框架,以便读者能够对本报告的可信度和分析深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和决策参考。
通过对市场概况和主要参与方的分析,我们将展望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国防网络信息市场重要性的关注,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国防网络信息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调研。
通过对市场概况、主要参与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国防网络信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防网络信息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国防网络信息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展该市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
中国国防预算支出、军工行业基本面及国防信息化企的业绩弹性分析
中国国防预算支出、军工行业基本面及国防信息化企的业绩弹性分析一、中国国防预算支出统计情况我国国防预算2015年之前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GDP增速的下滑,2016-2018年国防预算增速分别为7.6%、7.0%和8.1%,增速换挡但仍保持稳定,2019年预算增长7.5%,总数达到11900亿元。
2019年7月24日,国防部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将国防费用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并指出中国国防费用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和军人人均数额,都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中国国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在国防费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中排在第六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低的。
2018年美国和俄罗斯军费分别占GDP 的3.16%和3.93%,而中国军费仅占GDP的1.87%。
因此预计未来军费增速仍将长期保持高于GDP的增速,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军工行业基本面逐步改善,航空子行业持续向好(一)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改善明显2019Q3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延续了自2018年以来的增长趋势,且呈进一步提速的态势。
“十三五”后两年,五年军品周期进入收尾阶段。
在国防军费支出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新型装备进入批产阶段,原有型号更新换代提速,军品定价机制改革等逐步落地实施,主机厂及中下游供应商将进入收入及盈利能力同步提升的黄金时期,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进一步加速改善。
军工行业2019前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净利润增速全行业排名第3。
从整体来看,前三季度国防军工行业总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3.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72%,归母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
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国防军工行业2019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名第3,且远高于沪深300整体10.85%的水平。
军工行业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长较快,主要是此前军改影响基本消除从而带来行业恢复性增长,并且,随着“十三五”进入最后两年,2019年作为关键之年,行业订单加速释放。
2018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总结
2018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总结2018年,中国国防部发布了人工智能(AI)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推动军事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和战斗力。
该战略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军事装备、指挥控制系统、情报收集和分析等领域,以加强中国国防力量的现代化水平。
以下是对该战略的总结和相关参考内容。
该战略总结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被认为能够在作战中提供更高的精确度、速度和自主能力,从而提高战斗力。
同时,该战略强调了安全和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人机协同、人机一体的原则。
该战略还明确了几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智能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装备包括无人机、智能导弹、智能机器人等,可以提高作战的效率和自主能力。
其次是智能化的指挥控制系统。
这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改进军事指挥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是智能化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系统。
这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并提供实时情报支持。
最后是智能化的军事训练和教育。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军事人员的训练效果和培养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该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之一是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
此举包括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军事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同时,该战略还强调了与民用技术领域的合作,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此外,该战略还强调了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国防部的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推动该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安全和战斗力。
该战略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军事装备、指挥控制系统、情报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参考内容:1. Qiang, Z. (2018). China’s Military Innova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ath and Key Area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41(1-2), 111-136.2. Xu, Q., & Fu, X. (2019). Chinese strategic though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8(118), 50-64.3. Zhang, Y., Huang, X., & Chen, G. (2019). Assessing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Military. Journal of Defens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6(4), 443-461.4. Jin, L., & Pan, C. (2019). China Intensifi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7(2), 243-266.5. Yang, L. (2018). Making sense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74(6), 394-399.。
2018年计算机自主可控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计算机自主可控深度研究报告目录1.预计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自2018年起加速 (6)2.“智能制造”呼唤自主可控 (8)3.自主可控七大格局与市场空间 (11)4.主要标的 (14)4.1 中科曙光 (14)4.2 同有科技 (15)4.3 启明星辰 (16)4.4 浪潮信息 (17)4.5 中国长城 (18)4.6 太极股份 (19)4.7 紫光股份 (20)4.8 美亚柏科 (21)4.9 海兰信 (21)4.10 和仁科技 (22)5.盈利预测与估值 (23)投资案件关键假设点自主可控与信息安全遵从“五年规律”,2018年加速。
1)安全下游30%收入来自政府、特殊行业,此类采购以五年为周期,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数据验证。
在“十二五”后三年,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从10%-20%提升至30%-50%。
以此类推,在“十三五"相对平淡的2016-2017后,后续三年增长值得期待。
2)预计等级保护2.0带来数倍新空间,原因是新技术的安全防护大大扩展。
两者推测2018-2020年类似2013-2015年的概率大。
对标海外情况,国内自主可控企业仍有估值弹性空间。
海外安全公司的PE/PB较高,原因是专注某种技术,研发投入多,销售网络性尚不强。
Checkpoint在季报中披露“公司开发Infinity architecture,以及开发云安全和移动安全,很有可能会增大研发费用。
公司同时也将增大了销售投入,以更好的和Palo Alto Networks 、Fortinet 等公司展开竞争”。
因此海外安全公司估值较高,成为估值溢价。
参照A股科技公司估值是美股的2.8倍,可以看出国内安全公司与自主可控公司还有较大的估值空间。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推测2018年至少形成自主可控七大参与者。
1)自主可控与信息安全横跨“电子-通信-计算机”,最终可能参与人工智能、云计算、信息安全、大数据、超融合、区块链等所有关键领域。
2018-2024年中 国信息安全行业研究报告
2018-2024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研究报告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议题。
从 2018 年到 2024 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多样。
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病毒、木马到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从针对个人用户的欺诈到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
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成为信息安全投入的重点领域。
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和规范。
例如,《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为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各方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
金融行业由于其业务的敏感性和数据的重要性,对信息安全的投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纷纷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风险评估等手段保障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
电信行业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着大量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同时积极开展 5G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
能源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关键信息系统成为攻击的重点目标。
因此,能源企业加大了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保障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安全稳定。
在技术发展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网络威胁检测和分析,提高安全防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点,为数据安全和信任建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军工信息化市场分析报告
军工信息化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军工信息化市场是指在军事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实现军事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市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军事需求的不断增长,军工信息化市场逐渐成为了军事装备发展的核心领域。
本报告旨在对军工信息化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以期为相关企业和军事部门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提供读者一个关于文章将要讨论的主题和内容的概述。
本篇报告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概述,解释军工信息化市场的重要性,并阐明本篇报告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分析军工信息化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分析。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展望军工信息化市场的市场前景,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并对整篇报告进行总结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篇报告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篇文章。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军工信息化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发展建议的提出,旨在为军工信息化企业和相关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增长。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促进军工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1.4 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军工信息化市场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持续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军工企业要抓住信息化市场的机遇,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军工信息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无人系统、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较大的需求,因此,军工企业可以抓住市场热点,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
在竞争分析中,我们发现行业内竞争激烈,因此军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上取得突破,实现行业内领先地位。
2018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3月目录一、预计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自2018年起加速 (4)二、“智能制造”呼唤自主可控 (7)三、自主可控七大格局与市场空间 (11)四、主要企业简析 (15)1、中科曙光 (15)2、同有科技 (17)3、启明星辰 (19)4、浪潮信息 (21)5、中国长城 (22)6、太极股份 (23)7、紫光股份 (25)8、美亚柏科 (26)9、海兰信 (28)10、和仁科技 (29)可控性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安全的五个安全目标之一。
而自主可控技术就是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
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都国产化,自己开发、自己制造,不受制于人。
自主可控是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安全方面意义重大。
自主可控主要涵盖:以服务器和存储为代表的IT 基础设施,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厂商,以ERP 为代表的企业级行业应用软件。
自主可控是“智能制造”核心要素。
1)美国的“智能制造”,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实现通过智能化实现制造的效率优化。
2)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一个关键是通过自主可控的方式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中低端制造业已具有领先优势,向高端升级是必然。
升级过程中渗入自主产品,自主能力必将加速。
“贸易保护”也刺激自主可控研发。
1)2018贸易战美国的限制针对高端制造,征税10个领域正是《中国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点。
2)2017年2月起9起阻止中资企业对美国公司的收购案,这刺激自主可控研发。
以集成电路为例,16年我国进口工业品总值排名中,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占比高达19.3%。
若自主可控缺乏,将影响我国未来在贸易战中的谈判和话语权,扶持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国防信息化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国防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时不我待 (5)
1、国防信息化装备发展水平是打赢信息战争的决定因素 (6)
2、中美国防信息化装备差距明显,细分领域亟待突破 (9)
3、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未来将迎来千亿市场 (10)
(1)政策助力国防信息化提速 (10)
(2)十三五后几年国防信息化进程加速 (11)
(3)国防预算超预期,信息化支出占比料将提升 (11)
4、中美贸易战敲响警钟,进口替代时不我待 (12)
二、国防信息化武器自主可控,集成电路(IC)是核心 (13)
1、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超6000亿元 (14)
2、集成电路进口依赖度高,国产化市场空间广阔 (16)
3、千亿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撬动产业黄金十年 (18)
三、军用集成电路,铸造我国国防实力坚实盾牌 (22)
1、军用IC选用标准严苛 (23)
2、军用IC 较民品利润率高 (23)
3、军民融合政策推动,军用IC 技术转民用市场前景广阔 (25)
四、国防信息化四类芯片机会:SoC、GPU、FPGA、DSP (26)
1、SoC芯片助力航空航天突破技术瓶颈 (27)
(1)我国全面制定行业标准,为SoC芯片研发保驾护航 (29)
(2)力争2025年成为航天强国,打开SoC芯片想象空间 (29)
2、GPU芯片是国防信息化装备显控系统核心组成部分 (32)
(3)GPU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我国依赖进口 (34)
(4)军民领域市场广阔,看好自主化GPU芯片发展前景 (34)
3、FPGA在军用雷达领域应用优势明显 (36)
(2)FPGA研发技术门槛极高,产品价格高达百万 (39)
(3)2022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美元 (40)
4、DSP芯片在军用通信指挥领域不可或缺 (41)
(1)DSP芯片助我国超算领域换道超车 (43)
五、国内相关企业 (45)
中美贸易战敲响警钟,进口替代时不我待。
我国军工关键元器件、零部件、新材料依赖进口,美国对中兴通讯禁售引起军工行业警惕。
我们认为,真正的技术能力是无法通过捷径获得的,实现进口替代、自主可控道路漫长但是我国军工行业必走之路。
美国的制约以及威胁,将倒逼我国政府对国内相关产业的财政和政策扶持,并且扶持力度和持续性必将加强。
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相关产业改革和创新,提高国产化装备研发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促进加快进口替代的步伐,以减轻受到进口国的制约。
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未来将迎来千亿市场。
我国信息化装备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其中卫星导航、雷达、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亟待突破,在政策面利好、国防预算超预期、军改基本落地等多重利好提振下,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
我们预计,我国C4ISR 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按照我国2018年军费水平,对标美国C4ISR 支出占国防预算约12%,保守估计2018年我国C4ISR 相关开支约为13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集成电路产业前景广阔,四类军用芯片国产化至关重要。
我国2020年集成电路国产化率达40%,预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将达9000亿元,市场前景和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尤其在军用领域,高端信息化武器装备离不开集成电路的支持,未来战争实际上的是集成电路技术的竞争。
我们看好SoC、GPU、FPGA和DSP四款高端芯片在军用领域的应用,若能够实现替代进口,将实现超过万亿的市场空间。
SoC(片上系统)为航天领域应用热点:随着摩尔定律时代落幕,
致力于在单片IC 上集成越来越多功能的SoC技术将带动新一轮的微电子技术革命,SPARC 处理器架构的SoC芯片已成为航天领域应用热点,预计未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继续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SoC芯片技术也必将因此受益。
GPU(图形处理器)军用显控系统核心组成部分:GPU 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显控系统中,但先进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未来五年我国各类武器装备所需搭载GPU 量可达106万片。
同时,民用桌面级GPU 的需求更广,其国产化至关重要,将直接关乎到我国政府、国防信息的安全性。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于雷达价值量大:FPGA主要应用在雷达、通讯领域,技术门槛高,单片造价昂贵,一个大型相控阵雷达所需FPGA价值量可达千万。
目前9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瓜分,未来全球FPGA市场在2015~2022年间将出现8.4%的年复合成长率,届时规模可望超过99.8亿美元。
DSP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军用通信指挥领域不可或缺:多用于雷达等需快速机动反应的军用通信指挥领域,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瓜分。
同时,为突破国外禁运,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将使用GPDSP加速方案,预估将消耗5.4万片。
一、国防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时不我待
在现今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复杂环境中,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国防信息系统装备的自主可控,不仅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