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管理办法(2篇)

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管理办法(2篇)

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的监督管理,强化海事监管效能,提高海事执法服务水平,促进港航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人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系指船舶在港内的以下作业:(一)船舶拆修锅炉、主机、锚机、舵机、电台;(二)船舶试航、试车;(三)船舶放艇(筏)进行救生演习;(四)船舶烧焊或明火作业;(五)船舶悬挂彩灯;(六)船舶校正磁罗经;(七)船舶在港内进行可能影响船舶和港口安全的其它作业。

第三条船舶港内安全作业应提前24小时向海事管理机构书面报备。

拆修作业或明火作业等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满足提前24小时报备要求的,船舶应不晚于作业前2小时向海事管理机构书面报备。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章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的报备程序第四条船舶在港内进行安全作业,需在作业活动开始前由船长或通过其代理人向所在港区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港内安全作业书面报备材料。

报备内容应包括:船名、船舶经营人、停泊位置、船舶载货状况、作业种类、作业时间、安全防范措施、船长安全声明、作业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备人联系方式。

船舶从事拆修锅炉、主机、锚机、舵机、电台,还应提供作业项目及部位,应急备车时间。

船舶从事试航、试车,还应提供试航证书及船舶航行的区域说明。

船舶从事烧焊或明火作业,还应提供动火部位及项目,消防车(船)监护情况(适用时),可燃气体清除证书,安全员及作业人员姓名。

船舶从事悬挂彩灯作业,还应提供彩灯悬挂示意图。

船舶从事校正磁罗经作业,还应提供罗经校正人员的资质证明及船舶航行的区域说明。

第五条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港内安全作业提交的报备材料应及时登记,并按本办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如海事管理机构对报备材料有异议,应立即在作业前向船舶提出整改要求。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船舶管理是保障船舶安全、监督航运秩序以及维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船舶管理办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船舶管理办法展开讨论,从船舶安全管理、船舶检验和监督、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运营和船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是船舶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船舶所有人应制定并执行船舶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航行指引、应急预案、航行安全培训等内容,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二、船舶检验和监督为了确保船舶符合安全要求,船舶的检验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船舶管理办法规定,船舶需要定期接受船级社或相关机构的检验,并获得相应的安全证书。

同时,船舶管理部门也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对船舶的结构、设备、航行状态等进行监督,以确保航行安全。

三、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登记和标志是船舶管理办法中的重要环节。

船舶所有人需要将船舶信息登记到船务管理机构,以便管理和监督。

登记包括船舶的所有权、船舶类型、载重能力等信息。

另外,船舶还需要悬挂标志,以示明船舶的类型和身份,方便其他船只和管理机构进行辨认。

四、船舶运营船舶管理办法也涉及到船舶的运营。

船舶运营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船舶及其设备符合规定的运营标准,包括船舶维护保养、应急救援措施、货物装卸安全等。

同时,船舶运营还需要遵守相关航行规则,确保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不影响其他船舶和航道的安全。

五、船员管理船舶管理办法还涉及到船员的管理。

船舶所有人应确保船员持有相应的船舶驾驶证书和资质证明,具备相应的航行经验和技能。

船舶所有人还需为船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福利待遇,以提高船员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船舶管理办法对船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安全管理、船舶检验和监督、船舶登记和标志、船舶运营和船员管理等方面都是船舶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有效的船舶管理办法,才能提高船舶的安全性,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航运发展。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0.01.07•【文号】交规划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的通知交规划发〔2020〕9号部属各单位:现将《交通运输部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2020年1月7日交通运输部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投资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财政资金(包括专项建设资金)安排的部属单位履行职责所需的船舶(含趸船)建造和购置项目,部属单位飞行器购置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中央委托地方管理的国境河流航道维护船舶建造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船舶是指为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开展水上救助打捞、航海保障、航道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各类船舶,以及航海类专业教学实习船。

第四条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制度。

部主管部属单位船舶建造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部属单位船舶建造管理。

部有关司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环节的管理工作。

部属单位和项目单位是船舶建造管理的实施责任主体,负责船舶建造项目申请报批和组织实施。

项目单位要加强协调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和廉政。

第五条部属单位船舶建造应遵守船舶建造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第六条船舶建造项目分为新型船舶建造、定型船舶建造和船舶购置项目。

新型、定型船舶建造项目是指项目单位按照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经过可行性论证、设计、招投标等必要的程序后,选择具备能力的船舶建造企业进行船舶建造;船舶购置项目是指项目单位从市场直接采购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产品。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自用船舶的管理,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营和保养维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用船舶是指船舶所有人为了自身的使用需要,不对外经营,仅用于个人或团体的非商业性活动的船舶。

第三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对船舶的管理和维护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自用船舶的管理包括船舶的登记、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

第二章船舶登记第一节船舶登记原则第五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船舶登记手续。

第六条自用船舶的登记管理机构由国家相关部门指定或授权的机构负责。

第二节船舶登记程序第七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在办理船舶登记时,需提交以下材料:(一)船舶所有人的联系明;(二)船舶购置合同或法律文书;(三)船舶的技术参数和所有权证明文件;(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材料。

第八条船舶登记机构应当在收到登记申请材料后,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并及时出具登记证书。

第三节船舶登记事项变更第九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在船舶名称、型号、使用权、船舶登记证书丢失等情况下,应当及时办理登记事项的变更。

第十条船舶登记变更应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变更申请书;(二)变更事项的证明文件;(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材料。

第四节船舶登记失效第十一条自用船舶所有人需要注销登记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并提交注销申请材料。

第十二条船舶登记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并通知自用船舶所有人。

第三章船舶使用第一节船舶使用和运营管理第十三条自用船舶的使用应当符合《船舶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应当配备合格的船舶驾驶员,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证明。

第十五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应当定期对船舶的安全设备和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二节船舶保养维护第十六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应当制定船舶的保养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保养维护工作。

第十七条自用船舶的保养维护工作包括船体清洁、设备维修、漆面保养等方面。

第十八条自用船舶所有人应当定期检查船舶的船体、船机设备、电气设备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是海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港口的安全和运输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包括安全措施、船舶进出港程序和港口管理等。

一、安全措施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进出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港口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每艘进出港的船舶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同时,港口应配备专业的船舶引导员,指导船舶的进出港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船舶进出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航道规则,并做好航道通航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船舶进出港时,船舶的通航区域应与其他船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碰撞或拥堵等问题。

另外,船舶在进出港时,应保持通讯畅通,与港口的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港口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通讯频道,与船舶进行联系和交流,做好航行信息的发布和共享。

二、船舶进出港程序船舶的进出港程序是指船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步骤。

首先,船舶的进出港应提前进行计划,包括选择进出港的时间、航线规划和货物装卸等事项。

港口管理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服务,为船舶提供进出港的时间、航线规划和货物装卸等信息。

其次,船舶在进出港前需要向港口管理部门申请进出港许可证,并提交相关的船舶登记和检验证明文件。

同时,需要确保船舶的各项设备和部件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检修。

在船舶进出港过程中,船舶应按照港口管理部门的指示进行操作,并与港口的引导员保持联系。

在进出港时,船舶应保持定速行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的安全。

三、港口管理港口管理是船舶进出港的基础工作,包括港口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港口岸线的管理以及港口服务的完善等方面。

首先,港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港口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应加强对港口岸线的管理,确保岸线的安全和通畅。

其次,港口应提供完善的服务,包括货物装卸、报关报检、船舶供应和船员服务等。

港口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船舶进出港的需求。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分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和养护,确保船舶安全、畅通,充分发挥船舶的作用,更好地为过闸船舶和水运事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船舶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船舶实行统一管理,各船舶应设立管理所(处、站),负责船舶的具体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船舶管理必须确立为航运服务的宗旨,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船舶的通过能力,为过往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运行条件。

第四条船舶及其附属设施、船舶管理区域的土地、水域和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

第二章船舶管理第五条船舶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领导和监督检查船舶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培训管理人员;(三)制定年度计划,审批船舶大修方案;(四)对新建船舶的规划、设计、施工提出意见;参加船舶的竣工验收和交接工作。

第六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船舶的各项业务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二)负责编报船舶年度计划;(三)负责船舶修理工程的检查验收;(四)负责船舶过闸的组织管理和过闸管理费的征收、解交工作;(五)负责按期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年度总结报告;(六)负责定期检查、观测船舶技术状况和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

第七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履行职责,并应努力做到:(一)熟悉水工建筑、闸阀门和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二)掌握船舶控制运用的水位、水深、流态等基本情况;(三)掌握船舶运行操作程序和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四)熟悉常过船舶的船舶(队)类型、特性、基本尺度、吨位及航行规律。

(五)船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是指针对港口内船舶的进出管理进行统一规定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保障港口的安全、高效运营,同时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本文将对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船舶进出港管理流程船舶进出港管理流程是指船舶从进入港口到出港的全过程管理。

按照计划和流程进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船舶进出港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船舶报备:船舶在进入港口之前需要向港口管理部门进行报备,包括船舶的基本信息、货物情况等。

港口管理部门根据报备信息进行审核和安排。

2. 船舶靠泊:经过报备审核后,船舶可以靠泊港口,但需要按照指定的泊位进行停靠,并且在停靠前需要进行船舶安全检查。

3. 货物装卸:船舶在停靠期间,港口将安排货物的装卸工作。

船舶载运的货物将被卸下或装上,并进行必要的清点和核实。

4. 船舶检验:离港前,船舶需要经过港口的安全检验和船检,确保船舶良好的状态和符合相关规定。

只有通过检验的船舶才可以获得出港的许可。

5. 清关手续:对于出港的船舶,需要完成清关手续,包括船舶离港申报、税务申报等。

这些手续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船舶安全出港。

二、船舶进出港管理要求船舶进出港管理要求是指在船舶进出港的过程中,要求船舶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障港口和航运的安全、有序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船舶进出港管理要求:1. 船舶证照:船舶在进出港前,必须具备相应的证照,包括登轮证、出港许可证等。

只有持有有效证照的船舶才可以进出港。

2. 航道规定:船舶在进出港时必须遵守航道规定,按照指定的航线和航速进行航行。

禁止在非指定航道上堵塞或驶过。

3. 进出港时间:船舶进出港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在高峰期,需要遵守交通指挥部门的安排,避免过度拥堵。

4. 货物安全:港口对进出港的货物要进行安全监管,确保没有违禁品和危险品。

货物的装卸必须符合相关规定,避免造成环境和人身伤害。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分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和养护,确保船舶安全、畅通,充分发挥船舶的作用,更好地为过闸船舶和水运事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船舶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船舶实行统一管理,各船舶应设立管理所(处、站),负责船舶的具体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船舶管理必须确立为航运服务的宗旨,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船舶的通过能力,为过往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运行条件。

第四条船舶及其附属设施、船舶管理区域的土地、水域和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

第二章船舶管理第五条船舶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领导和监督检查船舶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培训管理人员;(三)制定年度计划,审批船舶大修方案;(四)对新建船舶的规划、设计、施工提出意见;参加船舶的竣工验收和交接工作。

第六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船舶的各项业务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二)负责编报船舶年度计划;(三)负责船舶修理工程的检查验收;(四)负责船舶过闸的组织管理和过闸管理费的征收、解交工作;(五)负责按期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年度总结报告;(六)负责定期检查、观测船舶技术状况和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

第七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履行职责,并应努力做到:(一)熟悉水工建筑、闸阀门和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二)掌握船舶控制运用的水位、水深、流态等基本情况;(三)掌握船舶运行操作程序和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四)熟悉常过船舶的船舶(队)类型、特性、基本尺度、吨位及航行规律。

(五)船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自用船舶管理办法一、目的自用船舶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自用船舶的运营和管理,确保自用船舶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以保障船舶所有人和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拥有并使用自用船舶的个人或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私人游艇、娱乐船只、渔船等自用船舶。

三、船舶注册和登记1. 所有自用船舶的所有人应在本国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船舶注册,并获得合法的船舶登记证书。

2. 船舶登记证书应在船舶上显著位置悬挂或存放,并定期更新续签。

四、船员资质和管理1. 所有自用船舶的船员应具备相应的船员资质,符合本国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相关要求。

2. 船舶所有人应对船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船员保持良好的航海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船舶安全管理1. 船舶所有人应定期对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船舶设备正常运转,消防设施齐全。

2. 船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并定期检查更新。

六、航行规范1. 自用船舶的航行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在规定航区内航行。

2. 船舶所有人应遵守海洋保护区划规定,禁止在禁航区或敏感区域进行航行。

七、环境保护1. 所有自用船舶应遵守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不得在禁止区域排放垃圾和污染物。

2. 船舶应定期进行油水分离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八、违规处罚任何违反自用船舶管理办法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船舶登记证书等处罚措施。

以上是关于自用船舶管理办法的简要概述,希望所有自用船舶所有人和船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和环保意识。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是船舶运输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航运安全、提高港口效率、促进贸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管理机构设立为了有效管理船舶进出港事务,各个港口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执行船舶进出港的相关规定。

管理机构应当具备丰富的航运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管工作。

二、进出港手续1.船舶进港手续船舶进港前应向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

管理机构将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批准船舶的进港申请。

一般而言,进港手续需要提供以下资料:(1)船舶资料:包括船舶登记证书、船舶所有权证明等。

(2)船舶载货情况:包括货物清单、危险品证明等。

(3)船舶安全情况:包括船舶安全检查记录、安全设备合格证明等。

2.船舶出港手续船舶出港前也需要向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

所需文件和资料与船舶进港手续类似,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船员健康证明和相关装载证明。

管理机构在审核完相关手续后,给予批准船舶出港。

三、港口规章制度为了确保港口的正常运行和秩序,管理机构需要制定和维护一系列的港口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船舶停靠安全规定:明确船舶停靠的相关要求,确保船舶在靠港时能够稳定安全地停靠。

2.货物装卸规范:规定船舶装卸货物的操作规程,保证货物的安全装卸以及港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

3.进出港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船舶进出港时间,避免过度拥堵或时间冲突,提高船舶运输效率。

4.船舶安全监控:建立船舶安全监控体系,监控船舶的行驶状态、货物装载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港口安全管理港口安全是船舶进出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港口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港口安全风险的控制。

下面是一些港口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1.港口航道和锚地安全:管理机构应确保港口的航道和锚地保持畅通和安全。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无删减范文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无删减范文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自用船舶管理办法1. 引言自用船舶是指为个人或企业运营或娱乐目的而拥有的船只。

为了保证自用船舶的安全运营和维护,需制定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本文档旨在规范自用船舶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性、合法性和高效性。

2. 船舶登记和许可2.1 船舶登记所有自用船舶所有者都应将其船舶进行登记。

船舶登记包括船舶的所有权登记、载重登记以及船舶技术参数登记等。

登记过程需提交相关证件和材料,如联系明、船舶购买证明、船舶质量检验证书等。

2.2 船舶许可自用船舶的所有者需持有相应的船舶许可证。

许可证可通过船舶登记机构进行办理。

办理许可证需满足相应的船舶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3. 自用船舶运营规范3.1 船舶安全检查所有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定期进行船舶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船体结构、航行设备、燃油、救生设备等方面。

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3.2 船员培训和资质要求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确保船员拥有合格的培训和必要的资质。

船员需具备相关航海知识和安全规范,并定期更新相关知识。

3.3 船舶维护管理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制定船舶的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维护措施包括船舶清洁、涂漆、设备检修等。

船舶所有者还需确保船舶设备的有效运行,并随时准备好备用设备。

4. 自用船舶安全管理4.1 船舶保险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购买相应的船舶保险,包括责任险、货物和财产险等。

船舶保险可在船舶保险机构进行投保,保险费用根据船舶价值和风险系数来决定。

4.2 安全设备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等。

这些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方便船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4.3 应急预案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涵盖紧急情况下的救援、修理和撤离等操作步骤,以最大程度保证船舶及乘员的安全。

5. 法律与合规5.1 遵守法律法规自用船舶的所有者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航海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等。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港口的船舶进出活动,保障港口运转的安全、高效和有序。

本文将从船舶进出港的基本规定、港口通行程序和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全文内容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要求。

一、船舶进出港的基本规定1. 港口通行许可制度为了确保船舶进出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港口设立通行许可制度,船舶必须事先获得有效的通行许可证。

通行许可证的申办者应提交相关船舶资料和安全检查报告,并接受港口当局的审查和核准。

2. 进出港时间安排船舶进出港的时间安排应事先向港口当局申报,并接受调度指挥。

船舶的进出港时间应尽量避开高峰期,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

3. 船舶尺寸和载货量限制不同港口往往对船舶的尺寸和载货量有一定的限制。

船舶进出港前,必须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确保船舶的尺寸和载货量符合港口规定,否则将无法通行。

二、港口通行程序1. 报港申请船舶进出港前,船东或代理人需向港口当局报港申请。

申请内容通常包括船舶基本信息、进出港计划、航行路线和预计停留时间等。

港口当局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通行许可或拒绝通行。

2. 进出港前检查船舶进出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船舶设备完好、航行证件齐全、货物妥善固定等。

同时,船舶应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和应急救生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3. 航行信息交流船舶在进出港过程中,需与港口的交通管理中心保持紧密沟通,及时提供航行信息和遇到的问题。

交通管理中心根据各船舶的位置和状态,进行指挥调度,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顺畅。

三、安全要求1. 船舶安全管理船舶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船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船舶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船舶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应按照规定进行,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船舶安全培训船舶企业应加强船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船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航海知识和救生技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3. 防污染措施船舶在进出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保险的理赔 流程和注意事项
船舶保险与理赔 的常见问题和解 决方法
船舶运营与调度
船舶运营计划: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战略,制定船舶的运营计划,包括航线规划、船 期安排、货物配载等。
船舶调度安排:根据船舶运营计划,对船舶进行调度安排,确保船舶按照计划执行, 并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
船舶运营监控:对船舶的运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船舶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 务。
添加标题
副总经理:协助总经 理工作,分管不同业 务领域
添加标题
船舶管理部:负责船 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添加标题
安全管理部:负责船 舶的安全管理和风险 控制
添加标题
运营管理部:负责船 舶的运营和调度
添加标题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 工招聘、培训和管理
添加标题
财务部:负责公司的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添加标题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 司的行政、后勤和公 关事务
智能化技术:利 用人工智能、机 器学习等技术, 实现船舶管理的 自主化和智能化, 提高管理效率和 安全性。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 术的结合:将数字 化和智能化技术相 结合,实现船舶管 理的全面数字化和 智能化,提高管理 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趋势: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和进步,数字化和 智能化技术在船舶 管理中的应用将越 来越广泛,未来将 实现更加高效、智 能的船舶管理。
汇报人: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趋势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船舶管理需要更加注重环保要 求,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新能源技术应用:未来船舶管理将更加注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太阳 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船舶进出港管理是指针对船舶港口进出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以确保港口安全运营、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是基于这一目标制定的具体方案,旨在推动港口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一、港口进出船舶的管理流程船舶进出港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的流程:1. 船舶预报:船舶计划进出港前,需要提前向港口管理部门进行预报。

预报内容应包括船舶的基本信息、货物种类和数量、进出港时间等。

2. 审核和批准:港口管理部门会根据船舶预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根据港口容量和安全要求来决定是否批准船舶的进出港。

3. 船舶到港:船舶到达港口后,必须按照港口管理部门的指示进行停靠。

港口管理部门会对船舶的准确停靠位置进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4. 进出港手续:在船舶的停靠过程中,船舶管理人员需办理各项进出港手续,包括货物装卸、海关查验等。

5. 船舶离港:船舶完成进出港手续后,可以离港。

港口管理部门会对船舶的离港过程进行监督,并确保船舶离港的安全和便捷。

二、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船舶进出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港口入口通行管理:明确港口入口的规范、管制措施、进出港时间等,以保证港口进出船舶的有序性。

2. 船舶预报管理:规定船舶预报的内容、时间要求和提交方式,以便港口管理部门做好资源调度和船舶安排。

3. 船舶停靠管理:详细规定了船舶的靠泊方式、停靠时间、位置指引等,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停靠和安全作业。

4. 进出港手续管理:规范了船舶进出港手续的办理流程,包括货物装卸、船舶检验检疫、海关查验等一系列手续的办理要求。

5. 港口安全管理:强调了港口管理部门对港口安全的监管责任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以确保港口的安全性。

三、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意义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船舶运输行业和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保障港口安全: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的规定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港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本文档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营,引导船舶的合规操作和有效管理。

本文档适用于自用船舶的所有者、操作者及相关管理人员。

1. 船舶登记和所有权1.1 船舶登记1.1.1 所有自用船舶都需进行合法登记,并获得相应的船舶登记证书。

1.1.2 船舶所有人必须确保船舶登记证书的有效性,及时更新并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

1.2 船舶所有权1.2.1 船舶所有权可以通过购买、继承、捐赠或其他合法途径获得。

1.2.2 船舶所有人必须保留船舶的所有权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备案。

1.2.3 船舶所有权可以进行转让,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并完成所有转让手续。

2. 船舶安全规定2.1 船舶检查和维护2.1.1 自用船舶所有人必须定期进行船舶检查,确保船舶的结构、设备和系统符合安全标准。

2.1.2 船舶检查包括船体、通舱、推进系统、导航设备、消防设备等各方面的检查。

2.1.3 船舶维护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维护情况,确保船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船舶操作和操纵2.2.1 所有船员必须持有合法的船舶操作证书,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操纵。

2.2.2 船舶操作必须符合国内外海事法规、导航规则及相关安全要求。

2.3 平台和设备安全2.3.1 船舶应配备适当的生命救援装备,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

2.3.2 船舶上的各种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2.3.3 船舶上的各种平台、楼梯、栏杆等应设置牢固可靠,以防止人员意外坠落。

2.4 船员培训和应急准备2.4.1 所有船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船舶操作规程、危险品管理、救生技能等。

2.4.2 船舶所有人必须定期组织船员进行灭火、救生等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船舶管理规定3.1 日常管理3.1.1 船舶所有人需要制定并实施船舶管理计划,包括船舶运营、维护、人员管理等方面。

3.1.2 日常管理包括船舶日志记录、设备维护记录、人员管理记录等,以备查证。

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办法

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办法前言一、为了提高船舶法定检验质量和船舶检验管理水平,保障水上交通人命和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关于船舶检验管理方面的规定,以及国际海事组织A·73918和A·78919决议案的有关要求,应用国际上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船舶法定检验实际情况,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二、本办法充分考虑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为我国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船检机构提供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的标准;三、我国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船检机构建立和实施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是主管机关的强制性要求;鉴于船检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受其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及检验过程等因素影响,本办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文件形式不作统一规定;第一章适用范围一、总则一本办法为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船检机构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便:1.证实其有能力提供满足顾客包括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要求的产品;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以及保证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的要求,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二质量管理体系应涵盖船检机构所有业经主管机关授权或委托的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及其所属的执行检验而不签发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或不出具检验报告的办事机构执行船舶法定检验的各个过程;二、应用一本办法的要求具有通用性,适用于我国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船检机构;二当本办法的要求因船检机构的业务范围受限制而不适用时,可对其进行删减,但这种删减仅限于本规则第七章中那些不影响船检机构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或职责的要求;第二章引用文件编制本办法引用了下列文件;当这些文件被修订时,主管机关将使用最新版本;一、GB/T19000族标准;二、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除以下术语和定义以外,本办法中其它关于质量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与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规定一致;一、主管机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二、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船舶法定检验系指船检机构按照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和或我国承认的有关国际公约及其修正案、议定书及规则的规定,对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和集装箱、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强制性检验和审查,以及检验、审查合格后发证与认可;法定检验的相关服务系指为顾客提供与法定检验有关的服务,如技术咨询、信息提供及相关机构的认可等;三、船检机构:指受主管机关授权或委托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组织;四、顾客:本办法所指船检机构的顾客,是指下列组织或个人:一船舶法定检验对象,即指接受法定检验的组织或个人,如船舶设计部门、船厂、船用产品生产厂、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以及船检工作的授权或委托部门等;二社会公众,即指船舶法定检验的相关方或受益方;五、一般不合格项:是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本办法和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有较小的抵触或轻微的不符合,这些抵触与不符合对质量管理体系连续和有效运行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偶然性、局限性或轻微性;六、严重不合格项:是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本办法和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有较大的抵触或严重的不符合,这些抵触与不符合对质量管理体系连续和有效运行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系统性或区域性;七、合同:指船检机构与船舶法定检验对象之间以任何方式确定的经双方同意的约定;八、项目垂直审核:审核组对验船人员在船舶、海上设施和有关工厂针对某项具体检验的工作过程进行的审核;这是根据船舶检验工作特点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的一种审核方式;九、采购对象:主要包括采购物资和外委检验或检测机构及人员;其中采购物资主要包括船舶检验仪器或设备、办公用品、交通和通讯设备等;外委人员和机构为有关技术专家、代表本机构执行检验的其他船检机构或提供专业服务的检测机构,如无损检测机构、钢板测厚机构等;十、产品:即过程的结果,船检机构的产品包括:一服务船舶法定检验过程及相关的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二软件如证书、检验报告、审图意见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等;十一、不合格产品:船检机构的产品不符合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的规定以及顾客的要求;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一、总要求船检机构应按本规则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船检机构应:一根据主管机关的授权范围,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各种过程及其在本机构中的应用见第一章之二;二确定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和相互作用;三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方法;四确保能获取必需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控;五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六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的策划结果,并持续改进;七控制任何影响产品质量的外委过程,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识别此类外委过程的控制;二、文件要求一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质量手册;3.本规则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4.船检机构为确保各个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文件;5.本规则所要求的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取决于船检机构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以及人员的能力;文件与记录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二质量手册船检机构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见第一章之二;2.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3.为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描述;三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第四章之二四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并实施文件控制程序,以确保:1.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3.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4.在使用场所能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5.文件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6.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7.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若因任何原因需保留作废文件时,应加以适当的标识;四记录控制船检机构应编制并实施记录控制程序,以建立、保持必要的记录,并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第五章管理职责一、管理承诺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对承诺提供证据:一向船检机构全体人员传达满足顾客和船检适用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要求的重要性;二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四确保船检机构获得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资源;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船检机构应确保船舶法定检验符合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和主管机关的要求,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合格的产品见第七章之二一和第八章之二一;三、质量方针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一与船检机构的宗旨相适应;二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三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原则;四在船检机构内部各个层次得到沟通和传达,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五得到评审以保持其持续适宜性;四、策划一质量目标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1.在船检机构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2.质量目标应包括满足船检机构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第七章之一一;3.质量目标是可以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相一致;二质量管理体系和策划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1.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第四章之一的要求;2.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五、职责、权限与沟通一职责和权限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机构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二管理者代表船检机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和权限包括: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有效的管理;2.确保全体人员提高对满足顾客要求和船检适用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要求的重要性的认识,使这种认识贯彻于实际工作中;3.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包括改进的需求;三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船检机构内部就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六、管理评审一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评审的结果应记录并予以保存见第四章之二四;二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1.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的结果;2.顾客反馈的信息;3.船舶法定检验过程及检验质量和符合性;4.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5.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跟踪措施;6.可能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变化的内外部因素;7.改进建议;三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2.船检机构产品的改进;3.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需求;第六章资源管理一、资源的提供船检机构应确定和提供所需的资源,以便:一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二提高船舶法定检验质量、船检管理水平和顾客的满意度;二、人力资源一总则船检机构应保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船人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的有关规定,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核和聘用人员,使船检机构的人力资源满足主管机关要求;二能力、意识和培训船检机构应:1.按主管机关的有关要求,确定本机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提供为人员达到这些能力所需的培训;3.评估培训的有效性;4.确保全体人员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各自贡献;5.保持人员相关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方面的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三、基础设施船检机构应确定并提供和维护为使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设施;包括:一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二过程设备如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四、工作环境船检机构应确定并管理船舶法定检验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以保证他们能安全有效地开展船舶法定检验工作;第七章产品实现一、产品实现的策划船检机构应策划船舶法定检验实施及相关服务所需的过程,这种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第四章之一;策划应确定以下方面内容:一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二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过程及所需资源以及支持性文件;三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验收标准及验证;四所需的记录;二、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一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船检机构应确定:1.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的要求;2.顾客提出的要求;3.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合适的惯例;4.船检机构确定的附加要求;二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和评审1.船检机构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船检机构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并应确保:1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要求得到规定;2准确理解顾客要求;3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4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措施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见第四章之二四;2.若顾客对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的要求变更时,船检机构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应确保相关文件作同步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要求的变更;3.受理检验申请时,对法定检验服务对象提出的违反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和主管机关规定的不合理要求,应予以回绝;三顾客沟通船检机构应就下列相关内容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1.主管机关的管理措施、处理意见和决定;2.顾客关于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要求或要求变更的信息;3.顾客咨询或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处理;4.顾客意见的反馈,包括顾客抱怨和投诉;三、设计与开发一设计与开发策划1.船检机构设计与开发的范围和职责是:1受主管机关的委托,编制船舶法定检验规范、规则或编制适用于某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及某水域内特殊用途和特殊种类船舶的检验规则或技术规则;2将上述编制的船舶法定检验规范、规则或技术规则报主管机关审批;2.船检机构应对设计与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策划包括:1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划分,确定每一阶段工作内容和要求;2对每个阶段实施适合的评审、验证和确认;3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3.船检机构应明确参加设计与开发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并予以管理;若在设计与开发进行中发生要求的变更,则策划的输出应随之进行更新;二设计与开发输入船检机构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这些输入包括:1.顾客对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要求;2.适用的我国船检法律、法规及有效文件的规定;3.以往类似设计与开发中的可用信息及审图、检验中的反馈信息;4.有关船舶技术的科研成果;船检机构应确保设计与开发输入信息的准确,并对输入的合理性、完整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不应存在含糊不清和相互抵触的要求;三设计与开发输出船检机构应验证设计与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设计与开发输出是船检机构设计与开发的结果,应形成文件,文件应包括合法性、安全性与可行性等基本要求,经批准后使用;设计与开发输出应作为船检机构的采购、船舶法定检验或相关服务的输入;四设计与开发的评审船检机构在适当阶段应根据策划的安排见第七章之三一对设计与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1.评价设计与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2.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参与评审的人员应包括与所被评审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有关职能部门代表;评审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第四章之二四;五设计与开发验证船检机构应根据设计与开发策划的安排见第七章之三一,对设计与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与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验证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第四章之二四;六设计与开发确认船检机构应根据设计与开发策划的安排见第七章之三一对设计与开发进行确认,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或预期的要求;确认工作应尽可能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以及必要措施应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见第四章之二四;七设计与开发更改的控制船检机构应对设计与开发所做出的更改加以标识,并保存相应的记录;适当时,更改应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更改之前得到批准;更改所作的评审结果和必要措施应形成记录并予以保存见第四章之二四;四、采购一采购过程船检机构应对采购的设备和外委检验或检测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以保证船检机构的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最终满足顾客的要求;船检机构应:1.识别并评估采购产品或服务对其船检或服务的影响,根据影响的程度,对采购过程实施相应的控制;2.根据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评估和选择合格供方;3.规定选择和定期评价供方能力的准则;4.保持评估结果和必要措施的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二采购信息船检机构应提出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1.有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2.有关程序、供方过程、供方设备要求;3.供方人员资格鉴定要求;4.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如有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船检机构应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三采购产品的验证船检机构应实施验证,以确保所采购设备和外委检验和检测符合要求;船检机构在与供方签订的合同或委托书中应明确对采购设备和外委检验或检测的验证要求,包括验证安排,设备和外委检验或检测交付方法和顾客对供方设备和外委检验或检测的验证等,应保留对采购的验证记录;五、产品的提供一产品提供的控制船检机构应对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全部过程进行控制,使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的申请受理、检验和发证等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情况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船检机构的过程控制活动包括:1.向实施检验的部门或人员提供必需的最新船检法规、技术标准、检验须知等有效文件及检验要求;2.使用适宜的设备;3.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4.按照任务的需求,指派适任的验船人员实施相应的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5.实施对产品质量监控,定期对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过程及产生的检验报告、船检证书和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并保存抽查记录;6.应控制检验报告、船检证书的签发与交付,确保检验报告和船检证书的签发与交付符合规定的要求;二过程的确认若检验项目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和检测进行验证时,船检机构应对此类船检过程实施确认,应识别这些船检过程,并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制定监控的文件,包括对有关设备和检验人员规定特殊要求,专门的作业方法和程序及记录的要求见第四章之二四,必要时对此类过程进行重新确认;三标识和可追溯性船检机构应对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过程及验证状态进行标识,确保只有通过所要求的验证才能签发检验报告和船检证书;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船检机构应控制并记录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过程的唯一性标识见第四章之二四;四船舶法定检验对象的财产船检机构应对其控制下或使用的由船舶法定检验对象提供的财产,如:检验设备、文件及知识产权等进行识别、验证、维护;若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就通知船舶法定检验对象,并保持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五产品防护船检机构应确保船舶和船用产品的审图意见书等技术资料、检验报告和船检证书等产品在贮存和交付过程中不发生丢失或损坏,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传递、贮存和保护等;六、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一船检机构应确定船舶法定检验过程中所需的监视和测量,并确定测量活动中所需的测量和监视装置,为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符合确定要求见第七章之二一提供证据;二船检机构应在使用前对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验证和确认,以确保其:1.定期按照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或有关规定进行校准或检定,并进行标识,以确保其校准状态;2.必要时进行调整,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如发现装置不符合要求时,船检机构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对该装置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并保持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第八章测量、分析和改进一、总则一船检机构应对船舶法定检验及相关服务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进行监视、测量,以便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质量符合要求,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顾客满意;二船检机构应根据船舶法定检验和相关服务过程,对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策划,包括使用统计技术;二、监视和测量一顾客满意船检机构应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监视,并作为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实施改进的依据;二内部审核船检机构应编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内部审核的目标、范围、方法、时间间隔等,并按程序规定实施内部审核;策划和实施内部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予以明确;船检机构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1.符合产品实现的策划的安排见第七章之一、本规则的要求以及机构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2.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内审员应经过主管机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其内部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审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受审船检机构的管理者代表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项及其原因,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见第八章之五二,有关的记录应予保存见第四章之二四;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船检机构应采取适宜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这些方法应能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当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时,则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这些过程符合策划安排的要求;四产品的监视与测量船检机构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第七章之一,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交付的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应形成记录见第四章之二四,记录应指明验证部门和责任人;包括其它外委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提交的报告或证书;三、不合格品的控制船检机构应编制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以及不合格产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作出规定.船检机构应采用下列方法处置不合格产品:一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

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随着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对于保障港口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船舶进出港管理办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供有关方面的参考。

一、航行前准备在船舶进出港前,必须确保船舶及其设备完好,从而保证航行的安全性。

航行前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检验:船舶应定期接受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其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2. 航行计划:船舶应提前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包括航线、预计航行时间、预计停靠港口等信息。

3. 填写申报表格:船舶进出港需要填写相关申报表格,并准确提供有关的船舶和货物资料。

二、船舶进港管理为了确保船舶进港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管理办法,以便对进港船舶进行监管和协调。

以下是船舶进港管理的主要内容:1. 进港申请:船舶进港前,必须向相关港口管理部门提交进港申请,并提供有关船舶和货物的详细信息。

2. 港口航道管理:港口管理部门负责航道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进港船舶的安全通行。

3. 船舶引进导航:为了引导船舶安全进入港口,需要设置导航标志和引航服务。

4. 预约停靠:港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船舶的进港申请情况,安排停靠泊位,以确保港口资源的合理利用。

5. 港口安检:在船舶进港前,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核查,以确保船舶和货物的安全性。

三、船舶出港管理船舶出港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目的是确保船舶安全离港,并保证港口运输的高效运转。

以下是船舶出港管理的主要内容:1. 出港申请:船舶准备出港前,必须向港口管理部门提出出港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船舶和货物信息。

2. 船舶通行许可:港口管理部门可以对出港船舶进行审核,并颁发船舶通行许可证。

3. 船舶引导服务:为了确保船舶安全离港,港口管理部门可以提供引航服务和航道引导。

4. 出港安检:在船舶出港前,进行安全检查和核查,以确保船舶和货物的安全性。

5. 船舶离港通知:港口管理部门通知船舶已获得出港许可,并告知离港时间和航线等信息。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

自用船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航海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规范和管理自用船舶的运营和维护。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私人所有的自用船舶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章购买第三条购买要求1. 购买自用船舶须具备合法的购买资金来源;2. 购买自用船舶须具备合法的船舶使用证书;第四条购买手续1. 提交购买申请,包括购买目的、船舶类型、预算及交付要求;2. 审核购买申请,确保合法性及购买资金的来源合法性;3. 购买合同签署;4. 货款支付;5. 船舶交付;6. 办理船舶登记手续。

第五条自用船舶保险1. 自用船舶须购买相应的保险,包括船体保险和责任保险;2. 船舶保险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章使用与维护第六条安全使用1. 自用船舶使用前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可靠;2. 自用船舶使用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航行规定和安全标准;第七条定期维护1. 自用船舶须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维护;2. 维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证书的维修人员进行;第八条故障处理1. 自用船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2. 严禁擅自进行修理维护以及改装船体结构或设备;第四章处罚与责任第九条处罚措施1.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航海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第十条责任追究1. 自用船舶的所有人承担对船舶安全的直接责任;2. 注册代理人对船舶使用和维护负有监督责任;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第十二条有关的其他规定和规范参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总字数:275)。

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24年修正)

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24年修正)

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04•【字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57号•【施行日期】2024.01.04•【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山东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2015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84号公布根据2024年1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5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渔业船舶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和管辖水域内渔业船舶的设计、制造、维修以及在本省登记渔业船舶的航行、作业、停泊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渔业船舶管理实行属地管理、行业监管,推行船型标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组织化和管理信息化。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船舶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渔业船舶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协调解决渔业船舶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和管辖水域内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渔业船舶的载客、载货等营业运输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气象、海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业船舶管理的相关工作。

渔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渔业村(居)民委员会和渔业经济组织应当明确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落实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章制造、改造与维修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使用标准化渔业船舶,提高渔业船舶安全适航性,促进渔业船舶节能减排。

禁止建造、使用不符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和标准的水上漂浮物从事渔业生产。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部门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专业技术机构,具体从事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设计图纸、技术状况的审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分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和养护,确保船舶安全、畅通,充分发挥船舶的作用,更好地为过闸船舶和水运事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船舶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船舶实行统一管理,各船舶应设立管理所(处、站),负责船舶的具体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船舶管理必须确立为航运服务的宗旨,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船舶的通过能力,为过往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运行条件。

第四条船舶及其附属设施、船舶管理区域的土地、水域和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

第二章船舶管理第五条船舶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领导和监督检查船舶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培训管理人员;(三)制定年度计划,审批船舶大修方案;(四)对新建船舶的规划、设计、施工提出意见;参加船舶的竣工验收和交接工作。

第六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船舶的各项业务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二)负责编报船舶年度计划;(三)负责船舶修理工程的检查验收;(四)负责船舶过闸的组织管理和过闸管理费的征收、解交工作;(五)负责按期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年度总结报告;(六)负责定期检查、观测船舶技术状况和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

第七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履行职责,并应努力做到:(一)熟悉水工建筑、闸阀门和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二)掌握船舶控制运用的水位、水深、流态等基本情况;(三)掌握船舶运行操作程序和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四)熟悉常过船舶的船舶(队)类型、特性、基本尺度、吨位及航行规律。

(五)船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第九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有关船舶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大中修的技术资料和文件,以及日常水位变化、建筑物稳定性的观测记录等,应分类整理,归档备案。

第十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本着精简的原则,配备人员,其编制人数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第十一条船舶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船舶工程设计和运用管理的实际需要,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划定船舶管理区域,并办理相应的登记、领取证书、设标定界。

有关文件应存档备案。

第十二条在船舶管理区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一)取土、开山采石、淘金、捞沙、砍伐树木、抛弃砂石或堆放物料;(二)停放竹木排筏等妨碍船舶通航的物体;(三)向船舶水域倾倒废渣、废物、废油及其他有害物质;(四)设置鱼网鱼簖,捕鱼、炸鱼;(五)摆摊设点;未经船舶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船舶管理区域内兴建码头、渡口、栈桥、抽排水站、涵洞和其他设施,也不得设置过河电缆或管道。

第三章船舶运用第十三条船舶应当提高使用效率,缩短船舶过闸时间。

凡白天和夜间均有船舶通过的船舶,白天和夜间均应开放;船舶通过量大的船舶,应连续开放;通过量不大的船舶,应做到船舶随到随开放;确有困难的,可合理定时开放,但船舶等待过闸的时间一般应不超过两小时。

第十四条船舶过闸,一般应按到闸先后次序安排。

对客班船、紧急军事运输船、防汛抢险船、救护救灾船、鲜活货船,以及重点急运物资船,优先安排过闸。

对装载危险货物的船舶,应安排单独过闸。

第十五条过闸船舶必须做到:(一)遵守水上交通管理规定,听从船舶值班人员的调度指挥,按照先出后进的原则,顺序慢速过闸,不准抢挡超越;(二)进闸前,应按指定停泊区顺序停靠,不得堵塞主航道;(三)主动办理过闸手续,按规定缴纳过闸费用;(四)进闸后按指定地点停靠,不准超越安全停靠线,并随时注意闸室水位的涨落和缆绳系岸情况;(五)进入闸室,严禁在甲板上生火、燃放鞭炮、敲凿或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花的作业;(六)严禁在闸室倾倒垃圾粪便、排放污油污水及抛弃砂石泥土;(七)不准在闸室内上下旅客或装卸货物,不准在爬梯上系缆;(八)严禁在闸墙上涂写或钩捣闸门;(九)装有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具有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六条船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通过船舶:(一)严重漏水的;(二)机器发生故障,影响通航安全的;(三)超载、超宽、超高或其他超过船舶设计限定标准的。

第十七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停止开放船舶,并及时报告船舶主管部门:(一)因防汛、泄洪、抗旱等情况,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停航的;(二)七级以上大风,或能见度在30米以内的大雾(船舶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三)特大暴雨;(四)洪水位超过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或水级差大于设计允许范围的;(五)收到强烈地震预报,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六)船舶发生重大事故,危及通航安全的。

第十八条在防洪期间,船舶的运行管理应当服从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并做好船舶防洪安全、设备保护工作;在冰冻期间,应做好防冻、防滑、破冰工作。

第四章船舶保养与修理第十九条船舶建筑物及其设备的保养修理应当制度化,做到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在保养修理的安排上,应尽量减少对通航的影响。

第二十条船舶保养分为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

例行保养:是指对机房、操作室、机械、电器等进行清洁、润滑工作。

定期保养: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指在例行保养的基础上,每月保养一次,着重对建筑物、机电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擦洗、紧固等作业。

二级保养:是指在一级保养的基础上,每季度进行一次,着重对运转部件和机电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和拆检,调整、调试、更换易损零部件及排除设备故障。

第二十一条船舶修理分为大修、岁修和抢修。

大修:一般是指对船舶停航抽水全面修理。

由船舶管理所(处、站)会同设计、施工单位编报计划和预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船舶大修周期根据各闸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十年。

岁修:一般是指对船舶进行每年一次的局部修理。

由船舶管理所(处、站)编报计划和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施工。

抢修:一般是指船舶突然发生异变或损坏,影响正常通航时组织的应急修理。

第二十二条船舶大修时间应尽可能安排在运输淡季或枯水期进行,大修停航期一般不应超过两个月。

同一航道上相邻的上下几座船舶,力求做到在同一时间内安排大修。

第二十三条船舶大修停航,或因其他修理需停航三天以上的,船舶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应提前发出停航公告;船舶抢修,应及时通知航运部门。

第二十四条船舶修理应结合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提高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运转件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和总成互换。

第二十五条省级船舶主管部门,应每隔五年对船舶的技术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检查船舶的各个部位,做出分项和综合性技术鉴定,评定闸况技术等级。

第五章安全生产第二十六条对船舶建筑物、闸阀门、机电设备以及助航、通讯等专用设施,必须认真保护,做好防锈、防蚀、防火等工作,严防破坏和盗窃。

第二十七条对关系工程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和保护装置;对供电、避雷、防火、防爆、防撞、防洪等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或更换。

第二十八条船舶必须配备消防、救生器材、抢险工具和物资。

第二十九条船舶发生事故,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发生人身死亡、沉船等重大事故,还应及时按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过闸费的征收和使用第三十条船舶、排筏应按国家规定缴纳过闸费。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免征过闸费的船舶,不征收过闸费。

船舶除按上述规定征收过闸费外,不得乱收其他费用。

第三十一条过闸费的使用,必须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全部用于船舶的养护管理。

其使用范围包括:船舶的修理、维护保养、检查测试、革新改造、动力照明、通讯广播、防汛破冰、引航道疏浚、闸区绿化、备品备件和机电设备的购置,房屋修建以及管理机构所需的经费。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三十二条对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船舶主管部门可给予表扬或奖励:(一)保护船舶设施,防止事故发生的;(二)检举揭发盗窃破坏船舶设备行为的;(三)认真管理养护船舶,成绩突出的。

第三十三条船舶主管部门对有下列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的处罚:(一)拒不按规定缴纳过闸费,或以瞒报船舶吨位和基本尺度等方式少交过闸费的;(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规定的;(三)损坏船舶或船舶管理区域内设施隐瞒不报的;(四)前款(二)、(三)项行为造成损失的,船舶主管部门可责令赔偿损失。

第三十四条船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有严重失职行为的,船舶主管部门应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对故意制造事端,阻挠船舶工作人员正常执行任务或破坏船舶设施,盗窃船舶设备、物料,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六条其他过船建筑物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国境河流上的船舶,按我国与签约国签定的协议办理。

第三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交通部驻各水系派出机构,可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交通部备案。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