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大纲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大纲

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1. 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 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步骤、方法、要求和内容;3. 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步骤、方法、要求和内容;4. 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分析和完成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任务,并能对编制专项交通工程规划提出任务和要求。

二、考试内容上册1. 概论了解我国各大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掌握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特点。

2. 基本知识设计车辆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尺寸,常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面积标准;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

3.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圆曲线半径的计算;平曲线要素;平曲线衔接的规划要求;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横净距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4.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概念;纵坡值的确定因素;凸行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设置条件;竖曲线要素及半径的选择。

5.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规划设计要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与选择;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考虑的内容。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要素设计;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用地面积;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特点和适用条件;立体交叉口的设置条件、类型和适用性。

7. 城市道路路面、桥梁和隧道规划城市道路路面种类及其特点;城市桥梁选址;城市高架桥设计要求;城市隧道设计要求。

下册1. 总论了解城市交通的现状;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城市对外交通了解城市对外交通中铁路、港口、公路及航空港规划中的分类、组成;掌握铁路、港口、公路及航空港规划中的一般技术要求。

3. 城市交通规划掌握城市交通的特性;掌握OD调查方法;掌握现状特征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了解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掌握交通分配原理与方法。

4. 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公共交通线网与站场规划;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及线网规划5. 城市道路网规划熟悉影响道路系统规划的因素;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掌握不同城市形态路网规划的特点;掌握城市道路系统空间布置及专用道路系统空间布置原则;掌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了解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重点T T(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体活动空间自由活动圈(直径~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不干扰别人;即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

舒适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限制活动圈(直径~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接触区(直径~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一般选取~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为。

2.停车方式车辆的停放方式:①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②垂直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较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倍的车身长度。

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③斜列式——30、45、60度(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滞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我国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车辆的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或建筑周边停车)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最常采用,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常用于公共停车场。

)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特殊要求,一般较少采用3.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30~35m2,路边停车带16~20m2第二章1.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一、选择题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B、1000mm;C、762mm;D、1435mm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A、G201;B、G101;C、G302;D、G203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A 方案一;B 方案二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A、1:1:2:4;B、1:2:3:7;C、1:2:3:4;D、1:2:5:4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A、方格网;B、环形放射式路网;C、自由式路网;D、放射式路网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B、主要干路C、支路D、高速公路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A.分离式立交和环形立交B. 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C.互通式立交和半互通式立交D.苜蓿叶式立交和半苜蓿叶式立交15、关于用地布局与道路网形式的配合,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D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B. 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C. 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D. 采用方格网道路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16、判断图中两种布置形式哪一个正确?( A )17、下列对于铁路编组站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为干线运输服务的路网性编组站大部分为中转车流,与城市的关系不大,应远离城市,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B、肩负干线与地方运输双重任务的区域性编组站,不仅要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而且要靠近城市车流产生的地点,如工业区、仓库区等;C、主要为地区服务的工业和港湾编组站,则应设在车辆集散的地点附近,不可远离城市;D、当铁路枢纽是路网的终端时,则应设在铁路干线引入方向的市中心区边缘。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

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OD表:表示各交通区之出行量的表格。

3。

境界线内OD调查分类: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和机动车出行OD调查.4。

居民出行的特征:1)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人·日):总体特征、不同年龄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收入因素、职业因素。

5。

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具体调查内容都可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类。

6.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城市道路网络方案技术评价指标(pg151-152)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推荐的城市道路面积率为8~15%,对于规模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人均道路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推荐值为7~15m2/人(其中道路为6~13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

5 m2人,公共停车场为0。

8~1。

城市道路及交通规划期末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道路及交通规划期末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一、都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都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都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都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都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都市交通系统的要素(1)人和物的流淌(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淌,是都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治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治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四周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都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都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都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都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抉择:时刻、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

也可用平均出行时刻和最大出行时刻来表示。

与都市规模、都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都市道路交通的要紧容。

不管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能够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依照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交通知识点(最新版)_0.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交通知识点(最新版)_0.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交通知识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环形交叉口环道的设计车速一般按路段设计行车速度的( )倍。

A.0.3 B.0.5 C.1.0 D.2.0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接运(接驳)系统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机动车净空:小汽车的净高要求为( )m 。

公共汽车为( ),大货车(载货)为( )m 。

A.1.6;3.5;4.5 B.2.2;3.0;4.0 C.1.6;3.0;4.0 D.1.6;2.5;3.0 本题答案: 4、多项选择题 以下各项中,( )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OD 客流预测的内容。

A.预测全日、高峰小时的各车站站间OD B.预测全日和早、晚高峰小时的各车站上下行的乘降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对跨越不同区域的线路,应进行各区域的内外OD客流预测,并对客流特征进行分析D.预测全日和高峰时段的各换乘车站(含支线接轨站)的换乘客流量及占车站总客流量的比重进行预测本题答案:5、名词解释工业站本题答案:6、名词解释回转池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城市道路设计包括()。

A.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B.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C.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计D.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环道纵坡不宜大于(),横坡宜采用两面坡,避免绕岛及进出岛车辆在反超高路段上行驶。

(整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2

(整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2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 也叫快速干道通——-快速、长距离交通; 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 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 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 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分区干道4、支路 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 ——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 2、交通三参数Q 、K 、V 及三者关系 关系式基本关系:VK Q ⋅=线性关系:抛物线关系: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1)fjKV V K=-2()f j K Q V K K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2023年修改整理

《都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交通:广义:交通是人 物 信息的流淌,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纳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都市交通系统:是由都市运输系统,都市道路系统和都市交通治理系统组成的。

都市道路系统是为都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都市交通治理系统则是都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都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依照都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都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

2、依照国民经济水平、都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都市交通特点、研究和抉择都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都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都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都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都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阻碍因素多7政策性强都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缓解我国都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都市交通投资3解决都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都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

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阻碍较小。

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阻碍房基的稳定。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考点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考点

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考点第一篇: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规划考点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

道交考试重点

道交考试重点

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产生的。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控制)组成。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1)形成城市骨架(对城市的分区);2)交通运输功能;3)承载市政设施(各种管线);4)城市防灾通道(防火防震防洪);5)城市景观组成;6) 行人与车辆的通行空间径、畛、涂、道、路五级道路分别担负不同的交通,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周礼》记述了周王城的建设要点。

城市道路网由经涂、纬涂、环涂、野涂和城外的“田间五涂”构成。

经涂和纬涂相当于城市主干路,环路相当于次干路级的城内环路,野涂相当于与城镇间公路相联系的入城干路。

周王城:专供帝王使用的一条经涂和纬涂构成了城市的十字形中轴线,另外两条经涂和纬涂把城市分为9个里,里是相对完整的城市组织单元。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曹魏邺城:利用东西轴线把全城划为两大区,北为宫廷,南为市里,把统治阶级与平民严格分开。

唐长安: 1.严格的方格网2.里坊制3.主干街道强调轴线作用4.次要道路和支路明显有集散作用。

宋东京城道路特点:1.打破了里坊制;出现了商业大街2.打破严格对称的方格网;3.道路与运河匹配,强化了运输效能;宋平江城的道路网:1.河流、道路呈现“双方格网”组合2.道路为主要客流通道;3.水路则包含客流与货流。

清北京城道路特点:1.皇城居中,形成放射状道路;2.方格网为基础,但横向支路为主(胡同)3.主路与胡同形成“鱼骨”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联络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都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怎样组织?4、都市道路系统规划旳基本原则?5、都市交通旳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都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都市道路网旳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旳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长交叉口旳通行能力旳措施有哪些?可图示。

13、都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用其他措施。

问交叉口与否尚有冲突点,为何,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都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旳方格路网、优缺陷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旳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旳设计原则?17、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都市中旳布置和数量。

(按不一样旳都市规模分析)19、山区都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旳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旳布置原则有哪些?21、都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照旳原则有哪些?22、为何倡导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则有哪些?24、图为某都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旳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旳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旳问题。

1、为都市中大量、长距离、迅速交通服务旳都市道路,为()。

A 迅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都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都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C 0.8~1.0D 1.0~1.2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旳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旳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旳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应路线竖向旳()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旳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基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都市道路按其在都市道路系统中旳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城市交通规划考试重点交通规划考试题

城市交通规划考试重点交通规划考试题

城市交通规划考试重点交通规划考试题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交通基本参数: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

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高架分离式。

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出、出—入、入—入、入—出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交通信号控制的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颜色、形状、符号。

车流密度:指单位长度路段行进的车辆数。

车速:间距平均车速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两种。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布置、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道路交通流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时空性。

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

交通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布分时变,日变。

空间变化规律分:路段车到方向分布。

关于车速设计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临界车速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概率论理念,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概率论方法: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移位的负指数分布)可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的概率分布类型是二项式分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

第1章城市交通的分类P11) 客运交通:(1)公共交通:1、常规公共交通2、快速轨道交通3、准公共交通(2)个体交通:1、个体机动交通2、自行车交通3、步行交通2) 货运交通:(1)重货运交通(2)轻货运交通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P61)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兴衰:城市兴起和发展跟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对外交通的方便和发达程度促进城市的发展、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的活跃。

2) 城市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交通技术的创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起不可替代作用。

交通工具变革,对城市增长、内部结构、城市效率等有巨大的影响。

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城市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影响:交通方便使廉价土地增值。

近市中心,地价越高;离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交通运输费越高。

铁路线路的分类、等级P121 )铁路线路一般可分三类:干线、支线、专用______2)铁路线路等级:I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n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v 20Mt或在铁路中起联络辅助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川级铁路一一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远期年客货运量v 10Mt铁路车站类型及其布置形式P15因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客车整备站、货运站、编组站等_____车站布置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

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填、判、选) P24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主导作用。

线路走向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联系确定。

站场位置与数量和城市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有关。

1) 中间站:P24 客运站:P25 货运站:P28 编组站:P28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P3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交叉点或尽端,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随铁路网和城市建设发展逐步形成。

1)铁路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规划布局关系(1)一站枢纽:关系比较简单,但仍会产生分割城市问题(2)三角、十字枢纽:城市跨铁路枢纽一至三个象限,象限越多城市被铁路枢纽分隔越多,受到干扰越大(3)顺列式枢纽:受地形限制用地呈狭长发展时沿城市纵向发展,与城市有较长的接触线必须在城市边缘防止分割城市(4)枢纽的环线布置:环线能提高枢纽通过能力,不能布置于市区内也不能移出城市过远(5)跨越江河城市的铁路枢纽布局:要配合自然条件也要照顾城市规划及布局合理性桥位选择要考虑布局能通过桥头引线,减轻大桥通过能力荷载(6)尽端式枢纽布局:位于路网终端,布局首先服务港湾、矿区,出入口设置编组站控制车流,沿城市边缘枝状深入分区,设尽端式专业车站第2章港口分类P361)河港(1)装卸货物种类分类:综合港、专业港、客运港、其他港口(2)设置地点分类:河港、运河港、湖___(3)修建形式分类:「顺岸式河港——形式简单,工程量小2、挖入式河港一一河道宽度不够或岸线长度不够时利用天然河或开挖人工河修建港池2)海港(1)用途分类: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_____(2)修建地区分类:海港1、海港中或海岸前有天然岛屿沙礁掩护2、天然掩护不够,加筑外堤3、一般海岸上,筑外堤掩护河口港港口组成及一般技术要求P37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水域包括航道、码头前水域和锚地;陆域包括码头及布置设施的陆地;陆域作业区包括码头前沿、装卸设备、仓库、堆场、客运站、港内交通设施等;陆域后方包括辅助和服务性建筑。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最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一、道路交通基础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通——-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基本关系:VKQ⋅=线性关系:(1) fjKV VK抛物线关系: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 调查 出行,区内(间)出行OD 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 ,V 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2()f jK QV KK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论交通规划定义: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交通规划分类: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规划目的:1.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化重要环节,2.是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制定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4.是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公路交通系统规划2铁路交通系统规划3水运交通系统规划4 航空交通系统规划5管道运输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4城市物流系统规划5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以上二个为交通规划层次化分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况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3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思想:1有战略高度2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交通规划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3局部服从整体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交通规划调查内容:1基础资料(社会经济、土地利用、自然地理)2交通需求(OD调查)3交通设施4交通现状(分为公路和城区)交通小区定义:将交通源合并成的若干小区称为交通区(考)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在准确、全面反映区域交通源流特性的前提下,使工作量尽可能减少(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 —6000人,面积1~2km2 (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W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 个OD调查概念: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第七章都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的现代交通进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要紧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进展;进展综合运输。

2. 现代都市的特点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 效率则要紧是指都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确实是都市交通。

5. 现代交通进展趋向的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都市内外交通的连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都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都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都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6. 都市交通对都市要紧有以下几方面的阻碍:对都市形成和进展的阻碍;对都市规模的阻碍;对都市布局的阻碍。

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都市道路交通有以下要紧特点: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错,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能够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的流淌线路、流淌数量随时刻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都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都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都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关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都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都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9. 都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差不多要求:在合理的都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地势、减少工程量;要考虑都市环境和都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10. 我国都市道路交通正处于进展的时期,在规划中,除大都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都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主干道,要紧联系都市中的要紧工矿企业,要紧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都市要紧客货运输路线,一样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要紧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样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样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城市道路与交通考试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考试重点

1.城市交通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广义的城市交通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

分类:客运交通: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快速轨道交通,准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个体机动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轻货运交通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城市内部交通:即狭义的城市交通,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种用地间人和物的流通.城市出入口交通:在城市边远地区或称为城乡结合部分地区所产生的市区和城市外围地区相互之间的客货运交通形式.城市过境交通:一种是指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另一种是大城市本身边缘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通常分为市区外围过境交通和深入市区过境交通俩类3.城市交通的层次市际交通:城市之间的交通,城市是市际交通的交汇点和终端.市域交通:从城市范围到城市管辖地段的交通.市内交通:城市范围内的交通4.铁路等级及作用I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远期客货运量大于等于20MtII级铁路:在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线路,远期客货运量大于10Mt或在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客货运量小于20Mt III级铁路: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客货运量小于10Mt5.轨距:一条铁路倆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标准轨距:1435mm.路基是支承铁路线路上部建筑(钢轨,轨枕与道床)的基础.一般单线铁路路基面宽度在6-7m左右,如系双线,则需加4m.6.限界定义:为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予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机车车辆限界:能够通过机车车辆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平面上横向最大轮廓线.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过该限界范围建筑接近限界:供机车车辆通过所用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平面上的横向极限轮廓线.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该限界范围铁路线间距是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站内线间距较大,一般到发线间距在5m左右7.铁路车站类型,基本形式,布置形式铁路车站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货运站,编组站等.布置的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客运站距市中心在2~3km以内是比较方便的中间站:A)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B)沿零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C)办理客货运作业D)某些还要办理机车加水及部分检修作业.布置形式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三类区段站:A)办理中间站作业B)更换机车,乘务组以及机车的整备,修理,检查和车辆的维修.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可归纳为横列式,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三种类型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的收发和邮件的装卸.它与客运站的相互配列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纵列配置和横列配置货运站:专门办理接发货物列车,装卸货物以及编组选配货物列车等作业.货运站的布置形式基本可分为尽端式,通过式,混合式三种编组站:办理列车的接发,改编,机车和乘务组的更换,机车整备以及车辆检修等作业.编组站的主要形式归纳为单向与双向两类,每类又可按车场配列的方式分为横列式,混合式,纵列式三种8.铁路站场位置选择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铁路站场的位置与数量和城市的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的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有关9.编组站位置如何选择1)妥善处理与城市的关系,避免与城市相互干扰2)编组站位置应便利集纳车辆3)密切结合地形,地质,水纹等自然条件以节省土方工程量,并尽量少占农田,保证建筑物的基础稳固和防止洪水和内涝的侵害,并预留将来发展的可能.同时,充分利用旧有设备以节省工程费用10.港口组成:港口有水域和陆域两部分组成11.港口铁路的组成及布置原则组成:港口车站,分区调车场,联络线,铁路装卸线.布置原则:A)与整体规划布置协调B)方便货物装卸C)通过能力与其他系统协调D)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E.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发展余地12.按平面布置,码头分为顺岸码头,突堤式码头,港池式码头和离岸式码头13.港口道路的组成:通行线(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装卸线,停车场14.公路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15.公路网布置原则1)公路网的布局,主要线路的走向,公路的等级应与交通流的流量流向一致2)选线尽量选择地形,地质较好的走向,处理好与河流之间的交叉关系,降低公路造价3)区域运输体系内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发挥各自长处,并尽量减少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干扰4)区域内部道路要与外路道路协调衔接,避免出现断头路或设计车速急剧变化5)公路网布局规划应分层次进行,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省道网要以国道网为基础,地方道路网应服从国道,省道网的需要16.公路网布局典型模式及适应情况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三角形路网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通联系.这种布局形式通达性好,运输效率高,但建设量大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路网布局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县政府联接起来17.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环形绕行式,切线绕行式,分离式,穿越式18.客运站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情况:边缘布置式,环绕布置式19.居民出行特征:居民出行特征主要包含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以及出行距离分布等20.出行的定义: A.凡是从甲地去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 b.利用有路名的街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5min以上,或交通工具单程在400m以上.B.凡以步行或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记为一次出行21.出行空间分布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流动规律,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特点.出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就业岗位分布请况22.期望线: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等时线: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出行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等距线:即在这种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的中心,所走的距离相等通常居民步行范围约在 1.5km左右.居民对通勤的出行时耗能容忍的极限时间是45min23.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方法1)加密城市支路网,提高公交网密度,缩短不行到站时间2)缩短行车间隔时距,在高峰时期提高发车频率3)用GPS手段在公交车站上公布行车时刻表,缩短居民候车时耗4)采用IC卡票制,改善车辆动力性能和站点设置,设置公交优先道,专用道活大站快车,提高公交车的运送速度5)各种公交线路点间在时空上衔接好,换乘便捷24.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是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的各种出行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影响着城市土地布局.例如,步行交通适于紧凑的布局;自行车适于高密度城市,私人机动车适应各种距离的低密度分散活动,使城市布局有分散,低密度发展的倾向;公共交通适合中长距离的交通运输,能引起城市以较高密度向外指状扩展.因此高人口密度的集聚城市往往与单纯依赖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的交通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放射型卫星城市结构往往与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构成的交通系统密不可分,大范围城市化的较低密度郊区住宅区和高人口密度中心区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私人小汽车,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紧密相关.由于城市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城市布局最好能够满足多方面的交通需求25.交通方式如何分类个体交通:个体非机动车交通和个体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交汽电车,中小巴,出租车,轮渡等26.城市交通预测方法四阶段:出行生成(回归分析法,总量分摊法),出行分布(增长率法,重力模型),出行方式划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指导微观预测),交通分配(平衡与非平衡)27.交通线网布置原则A)尽量满足乘客的要求B)尽力适应城市的发展C)尽可能选择最佳方案28.交通线网的类型A)设有中央首末站的放射型线网B)棋盘型线网C)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线网D)带有环线和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型线网E)混合型线网29.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它由常规公共交通,快速轨道交通,BRT系统,辅助公共交通和特殊公共交通四部分组成30.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指单位时间内在固定线路上营运的公交车辆运载乘客的能力,也就是应具备的公共车辆数和客位数,包括车辆(或客位)为营运而行驶所产生的车公里(或客位公里)31.提高公交车辆客运能力的措施A.提高行车速度(影响因素道路交通和交叉口;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站距)B.缩短发车频率1)最大行车频率不得超过停靠站的最大通行能力2)最小发车频率应与服务质量相适应3)高峰小时发车频率应于配车的运载能力相适应4)在满载率允许范围内,发车频率应与行车人员的作息时间相适应C.缩短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即由家走到公交车站和下车走到目的地的步行时间,候车时间,在车内的时间和换乘时间)32.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的原则1)尽量满足乘客的需要(乘客对公共交通的要求是以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2)尽力适应城市的发展(依据不同区段的用地特征和人口规模布设不同类型线网)3)尽可能利用城市道路(公交线网应尽量均匀地不设在各条道路上一则是线网密度增加;二则增加了线网的客运能力;三则可避免不必要的走向弯曲,使乘客最少花费和最少用时,在最短距离内完成出行)4)尽可能选择最佳方案(1.使乘客步行到车站时的时间最少 2.是使线网的客运能力最大)33.城市公交线网的类型A)设有中央首末站的放射型线网B)棋盘型线网C)干线和驳运线相结合的线网D)带有环线和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型线网E)混合型线网34.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交线路的道路中心长度,包括重复公交线路.线网密度是反映公共交通线网系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公交线网的最佳密度通常有一个范围,约在3~4km/km²之间,城市边缘地区2~2.5km/km²之间.按实际经验,线网密度在3km/km²左右,居民步行时间在3min上下,线网通行能力比较正常在需要充分利用主要干道作为公交专用道时,应增加线路重复系数,部分地段可大 5.0以上.在交通紧张地段或客运量过大的线路,重复系数应小些,在 2.0以内.在一般情况下,线路重复系数控制在3.0~4.0左右对乘客而言,线路长度约为平均乘距的2~3倍,即10~15km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主要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公交线路的曲线系数(非直线系数)是线路实地长度与空间长度之比线路的曲线系数控制在 1.2左右较为适宜,最大不超过1.435.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是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的比值.需小于1.536.公交站场包括线路的首末站,中途站和枢纽站,车辆的保养场和中心停车场等37.公交首末站的规划原则A.公交首末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以减少过街人流量,必要时,可设置行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B.公交首末站的选择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大型公园,文体中心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00m),最大距离不超过500mC.首末站的规模应按照其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运营车辆的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点;25~50辆的为中型站点;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点D.与首末站相连的出入口应设置在使用面积较为富余,服务水平良好的城市道路上,尽量避免接近平面交叉口,必要时出入口可设置信号控制,以减少对周边道路的干扰38.公交优先概念及为什么要实现公交优先公交优先:即在经济政策,城市规划,道路使用上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交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交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交优先的权利原因:主要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具体原因:A.交通供需关系的问题B.能源的消耗C.交通环境D.体现社会公平39.如何实现公交优先一是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包括在经济上对公交的扶持,在道路是用与管理上对公交的优先;在城市规划上对公交场站用地,特别是道路规划上对公交行驶,设站,换乘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对其他方式(主要是小汽车)的限制,提高公共交通自身的竞争能力40.车场的组成:停车场地,保养和修理车间,业务技术和行政管理的建筑,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建筑41.公交站点的服务半径居民步行到公交车站的距离常用服务半径来衡量.在评价公共交线路网和站点设置时,通常在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的平面图上,以各个站点为圆心,用300m和500m两种服务半径画同心圆,将相同半径的圆周线连接成的外围线所包含的用地面积与城市公交线路网所服务的总面积之比,可以看出公交线网服务的状况.通常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当不符合规定要求时,需要修改和调整公交线网42.公交中途站的规划原则1)中途站应设置在公交线路沿途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2)中途站应沿街布置,站址宜选择在能按要求完成车辆的停和行两项任务的地方3)在交叉口附近设置中途站点时,一般设在交叉口50m以外处,在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在100m外处4)中途站的站距受乘客出行需求,公交车辆运营管理,道路系统,交叉口间距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应合理选择,平均站距在500~800m,市中心区站距宜取下限值43.公交线路的换乘组织1)多条线路的始发站集中设置在路外的换乘组织2)始发方向相反的多条线路的换乘组织3)始发方向相反的多条线路的换乘组织4)两条垂直线路在道路交叉口换乘组织5)不同平面上的两条公交线路在桥上,桥下设站,通过楼梯连接的换乘组织44.市轨道交通换乘和枢纽1)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的换乘A.同平面换乘(公交汽车与轨道交通位于同一平面的换乘)岛式站台:站台在中间,线路在两侧.侧式站台:两条线路在中间,站台在两侧B.不同平面换乘2)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A.同站台换乘(站台同平面换乘—站台共线式,并列式(双线双岛式,双线岛侧式)站台立体换乘—单岛双线式)B节点换乘1)十字形(岛式+岛式,岛式+侧式,侧式+侧式)2)T形3)L形45.站前广场概念及形式,布置设施概念: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联系的纽带,是人流,车流的集散地和重要换乘枢纽,也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形式:正交型广场,平行型广场,复合型广场布置设施:人行道,车行道,公共汽车站,出租汽车站,私人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团体广场46.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原则1)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2)满足城市主干线客流的交通需要3)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应尽量沿城市干道布置,符合城市客流集中地交通走廊的走向4)网线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算少5)应与常规公交网衔接,发挥各自优点,取得最大整体效益6)各条线路上的客运负荷量尽量平衡7)选线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注意保护国家重点历史文化8)尽量减少噪声和振动47.世界各国小汽车发展模式美:自由发展型.西欧诸国,日本:政策导向型.新加坡,上海,香港:门槛限制型.我国:政策导向型48.小汽车交通存在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交通恶化,城市破坏49.小汽车发展的应对策略1)提供大运量公交系统及其场站附近的高密度土地使用TOD大运量公共交通导向城市发展模式2)调整城市布局与结构,提倡工宿平衡的发展模式,集约田地,缩小工作出行时空距离,建立多中心城市结构,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等非机动化出行3)良好的土地使用于运输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与交通需求管理,以及实施这些策略所需之非交通部门策略4)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小汽车拥有量增加,建设告诉,快速道路系统,强化市内交通数道,减轻城市外围交通压力,满足机动车增长的要求5)改良与发展代替燃料及车辆系统,推动节能环保型汽车的开发50.自行车交通:……30m……4-6Km51.城市步行系统的重点地区A.居住区:1)居住区内的步行系统首先要满足居住区交通组织额度基本要求,处理好步行交通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的关系,组织便捷的道路系统2)为满足居民休憩,娱乐,等活动,应与居住区的学校,商店等直接可达3)注意室外设施的需求(一些场地)4)注意步行系统的环境保护5)尊重城市的历史沿革和居民生活习惯,保护历史文化要素,提高环境的文化内涵6)满足居民的安全要求,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对步行交通的干扰B.对外交通枢纽:1)要与通往城市各个主要方向的公共交通有紧密联系2)组织好枢纽内的交通3)避免与周围城市道路之间发生矛盾4)应设置足够建筑小品以及设施,满足人们多种需求5)广场的艺术形象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艺术布局C.市中心:1)有足够的步行空间组织购物人流2)足够的其他服务设施3)清晰地指示系统4)空间变化要丰富5)结合购物和餐饮空间布置高质量的儿童游戏场所6)应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密切联系,便于进入步行区D.滨江路:1)如滨水地区地势较低,又有防洪的要求,滨水道与水体之间被防汛墙分开,步行道和车行道处于同一层面,形成靠水不见水的局面2)滨河步行道通过宽阔的绿化带与车行道分开,处于不同层面52.货运方式: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3.城市车辆发展的趋势(货运车辆发展趋势):1)拖车化2)箱式化3)轻质化4)小型化5)大型化6)专业化54货运类型:1)货运的产生和货物的种类:a.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货物 b.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货物 c.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货物2)货流类型和货运方式:a.到工厂的原料运输 b.从工厂到仓库的制品运输 c.从仓库到消费者运输 d.从工厂到大批量需要者的直达运输3)货运的类型和货运交通:a.过境货运交通 b.出入市货运交通c.市内货运交通55.货物流通中心的类型及规模,方向货物流通中心应合理确定规模与布局.其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争取利用空间原则.地区性,生产性,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和节点的用地面积总和,不宜大于城市规划总用地面积的2%,此面积不包括工厂与企业内部仓储面积.城市货物流通中心的用地面积计入城市交通设施用地内.1)大城市的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的是城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环节,规模较大,运输方式综合,应设在城市边缘地区的货运干路附近2)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的专用的仓储设施向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将生产性物资与产品的运输,集散,贮存,配送等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货物流通综合服务设施,是城市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3)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城市的生活性货物流通中心一般是以行政区来划分服务范围的4)除了各类货物流通中心之外,城市中还有一类货运车辆场站,它是货运车辆停放,维修,保养和人员管理的基层单位56.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运输的功能,空间的功能,结构的功能,防灾的功能第一类是城市道路网的本体功能,即交通运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载体.第二类属于派生功能,如地下管线埋设,通风,日照等空间条件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第三类是依托与引导功能,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起到的引导作用.第四类是应急功能,如防灾,避难57.道路网密度概念路网密度是指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道路总长度,单位为km/km2确定道路网密度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从交通角度考虑,道路网密度不能过稀,不能过密;要兼顾交通与生活居住等各方面的要求;每个城市,根据地区不同,交通管理控制方式不同,道路网密度亦不同;特殊城市或特殊的地区,可以另作考虑58.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8%-15%.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7-15㎡/人道路广场用地构成:道路6-13.5㎡/人;广场0.2-0.5㎡/人;公共停车0.5-1.0㎡/人59.环路基础作用:引导城市圈层式发展放射路:引导城市轴向式发展60.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1)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2)充分加强道路网络的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3)适应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4)综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6)满足各种工程软件布置的要求61.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要求1)道路网具有生长性2)实现快慢交通分流,提高路网通达性3)防止干路网上出现集束交通额"蜂腰"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5)重视对原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改造和协调6)土地开发强度与道路网容量相适应7)客货运交通分流8)符合城市抗震救灾的要求62.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运输功能2)道路提供地下工程管线埋设的空间的功能3)道路作为城市骨架,建筑与活动场所依托的功能4)反映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5)防灾避难的场所6)新鲜空气流通,城市通风,日照的需求63.城市道路如何分类,每一级的功能是什么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递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次干路: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支路:支路和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连接,支路不能与快速路机动车道直接连接64.道路网等级规划的指导思想远近分离,通达分离,快慢分离,容量调控,道路功能划分65.我国规范中建议大中小城市交叉口形式大,中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方式快速干道+快速干道=立交快速干道+主干路=立交快速干道+次干路=立交或展宽式信控主干路+主干路=立交或展宽式信控主干路+次干路=展宽式信控或环交主干路+支路=展宽式信号控制或信号控制次干路+次干路=信控或环交次干路+支路=环形或信控支路+支路=优先控制或无管制小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方式城市人口>5万干路+干路=展宽式信号控制信号控制或环交干路+支路=信号控制或无管制支路+支路=不设管制城市人口1~5万干路+干路=信号控制或环交或不设管制干路+支路=不设管制支路+支路=不设管制66.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和影响因素布局形式:1)方格网式道路网布局2)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布局3)自由式道路网布局4)混合式道路网布局影响因素:仅仅从每种道路网布局的特点出发是难以决定其优劣与取舍的,规划中,应尊重已经形成的道路网格局,考虑原有道路网的改造和发展,从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形态,对外交通设施等方面确定城市的道路网布局,不应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式.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的确定是一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67.停车场的停发方式和停驶方式停车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停驶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停前发,前停前发(大型车辆在停发是都应避免后退)68.停车场平面设计停车场的布置应当以高峰时,高比重车辆作为标准车型,除特殊停车场外,通常都应当以小型汽车为设计依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a.停车方式及进出方式b.通道宽度与停车泊位尺寸69.自行车停车场包括自行车停车场,停车楼和临时停车场按性质分类:专用停车场(单位办公楼,学校,住宅内部私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对外枢纽,影剧院,风景区医院,商场)按设置地点分:路内,路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题无计算画图和论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题无计算画图和论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填空1.城市道路的功能交通、国土结构、公共空间、防灾救灾。

2.解决左转弯的三种方法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

3.停车面积规划指标路边停车带16~20、露天停车场25~30、室内停车库30~35。

4.路网的基本模式划分为方格网、放射式、环形、环形加放射状、混合、自由式。

5.各种车型最小净空高度各种汽车4.5、无轨电车5.0、有轨电车5.5、自行车行人2.5、其他非机动车3.5。

6.分隔带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

7.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8.城市道路等级分级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9.平曲线要素道路转折角α、曲线半径R、切线长T、弧线长L、外距E10.最小纵坡的设置取决于当地雨季降雨量的大小、路面类型、排水管道直径的大小。

老师说是路面排水●名词解释1.城市交通:是城市内部及城市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广义的城市交通包括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设及城市中地面、地下、空中交通等各种运输交通。

2.道路建筑界限:指为保证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界限,又称建筑净空。

3.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

坡度方向即流水方向。

4.渠化交通:在车道上画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里的流水,沿规定方向互不干扰的行驶。

5.地点速度:车辆通过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7.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互相发现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至两车安全停止,所需最短距离。

8.颈距:在平面布置上,应使上首路基中线到下首路基中线的横向间距小于或等于实际地形所能提供的最小距离。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现代交通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发展;发展综合运输。

2. 现代城市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 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城市交通。

5.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交通工具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城市内外交通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组织。

6. 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影响;对城市规模影响;对城市布局影响。

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城市道路交通有以下主要特征:在吸引点之间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9.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基本要求:在合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要求。

10.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规划指标: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支路,是各街坊之间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 也叫快速干道通——-快速、长距离交通; 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 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 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 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分区干道4、支路 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 ——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 2、交通三参数Q 、K 、V 及三者关系 关系式基本关系:VK Q ⋅=线性关系:抛物线关系: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1)fjK VV K2()f j K Q V K K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O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i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区间吸引量增长系数)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є5、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V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规划指标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非直线系数ρ路网密度δ道路面积率γ人均道路面积λ名称公式单位范围无≥1 非直线系数ρβ=路网密度δδ=Km/6-8道路面积率γγ=% 8-15人均道路面积λλ=/人7-15定义:β=道路起点,终点的实际长度与两点直线长之比,一般ρ≥1.内容:反映路线的便捷程度,直接程度。

2.路网密度δδ=定义:城市道路总长与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

(Km/,一般为6-8 Km/为宜)问:δ是大好还是小好?δ越小路网越稀,不能服务于城市交通,δ越大路网越密,分岔口越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道路面积率γ(道路面积密度)γ=定义: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宜8%-15%,200万的大城市应15%-20%。

4.人均道路面积λλ=定义: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的比值,宜7-15/人。

5.道路宽度红线:道路与两侧建筑的用地分界线。

一般,道路红线即建筑红线,是建筑不可逾越线。

红线宽度:即路幅宽度,按道路性质,交通需求来确定,宜远近结合,不宜过大或过小。

路网类型城市路网类型(结果形式)有4种:1.方格网式2.放射环式3.自由式4.混合式(其中,前3种是基本形式)1.方格网式最常用特点:交通分散,灵活,但对交通不直接,许多大城市老城区均为方格网式。

城市应用举例:南京,无锡,北京,西安,郑州。

问:方格网式一律直线直角吗?方格网式可顺应地形变化,不用一律直线直角。

2.放射环式由市中心引出放射干道,并在之间连以环行干道。

特点:至市中心交通方便,但易集中。

单中心摊大饼式,导致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将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地面公交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为主体的交通体系。

3.自由式由地形条件所导致,道路结合地形不规则布置的形式。

一般是山城,沿江,道路无规则。

4.混合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方格网+环行放射”的混合式路网。

三、城市道路设计5部分内容: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附属设施设计等。

1、横断面设计组成、基本型式、机动车道设计组成定义: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断面。

组成:车行道(机,非),人行道,分车带,绿化带。

设计内容:确定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各组成部分宽度。

横断面布置类型按车道的布置将横断面分为4种类型: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造价等因素)1)一块板(单幅路)交通组织形式:对向不分,机非不分优点:占地少,使用机动(对向,机非车道可调剂使用)缺点:安全性差,车速低,照明绿化布置少一块板因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我国地到广泛应用。

2)两块板交通组织形式:对向分隔优点:无对向车辆的干扰。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交通主要矛盾),车道使用不灵活因此缺点多于,陆续拆除,改为一块板或三块板。

3)三块板交通组织形式:机非分隔,对向不分优点:车速高,安全性大,易布置照明绿化,减少污染缺点:占地多,红线宽度≥40m问:三块板,公交站台布置问题公交站台于自行车道边,穿越不方便于人行道边,机非干扰4)四块板交通组织形式:机非分隔,对向分离优点:车速高,安全性高,安全性大,最理想]缺点:占地更多5)总结1.一块板,三块板实际使用效果最好,采用也最多2.一块板用隔离栅栏分隔机非或对向车流,使之具备多块板的功能---使用机动车道设计机动车道设计步骤车行道密度设计交通量车道密度车道数车道通行能力车道密度车道密度=设计车辆密度a+横向安全距离x,d,c1.机动车设计车辆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将机动车分三种设计车辆:小型车,普通汽车,铰接车。

其中,小型汽车总长,总宽,总高分别为5.0m,1.8m,1.6m普通汽车,铰接车总宽2.5m2.横向安全考虑机动车行驶的不同位置,有三种横向安全距离x,d,c,均与车速有关x—与对向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1.2m-1.4md—与同向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1.4m-1.4mc—与路缘之间的安全距离 0.5m-0.8m车道宽度取值一般小汽车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宽度3.75m,混行车车道最小3.25m车道数1.车道通行能力机动车道通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1)定义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Nt理想条件下,道路车车辆保持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条件下的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Np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可表现为较长路段畅通无阻连续行驶的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Nm道路交通运行条件下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的通行能力。

问: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三种道路通行能力的大小关系?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2)公式车道通行能力取设计通行能力Nm计算Np=3600/ht-------------ht: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间距Nm=ac*Np-----------ac:与服务想对应的道路分类系数问:道路等级越高,道路分类系数ac的大小?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Ac 0.75 0.80 0.85 0.90 2.(1)取30HV作为设计依据30HV=AADT*K(2)取单向流量Qh(单向)Qh(单向)=AADT*K*δδ:方向不均匀系数(K,δ由规划部门提供,若无则K=11%,δ=0.6)3.车道数公式N=+1]4.验算说明:多车道路上,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沿道路中心线向外递减沿道路中心向外各车道Nm 折减系数a 车道依次为1,0.85,0.79,0.61……(P94)验算原因:计算中假定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相同,这与实际相矛盾。

验算公式 Qh (单)≤Nm*∑a 车道车行道宽度1) 机动车车道通行宽度:各机动车道宽度和=车道宽度*车道数2) 机动车车道道路面宽度:路缘石之间的距离=车道宽度*车道数+2*0.25 经验值双车道 7.5-8m,四车道15m,六车道22-23m,八车道30m机动车设计注意双向车道数常用偶数双向车道数不宜过多,不宜超过4-6条 路侧带、横断面图 2、平面设计平面线形、超高、视距(行车视距),停车视距 平曲线计算 平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在平面的投影形状。

组成:直线、曲线(主要是圆曲线)。

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内容⏹ 确定道路中心线的走向; ⏹ 确定平面线形的组成;⏹ 满足小半径曲线视距、超高。

加宽等要求。

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确定道路走向,确定路网;详细规划:详细确定特征点、曲线要素等内容。

平面线形由直线、曲线(主要是圆曲线)组成。

其中,直线最多也最简单,曲线设于道路转折处,保证道路平顺连接。

一、圆曲线的半径车辆拐弯时乘客有被向外推的感觉,这就是离心力的作用。

弯道半径越小,推力越大。

圆曲线半径R02127sin cos i RV G G C G X ±=±==ααμ)(12702i V R ±=μμ——横向力系数;i 0——路拱横坡。

公式)(12702i V R ±=μ 中“±” 的取法?答:考虑路拱双坡,重力是增加或减少离心力影响的情况。

⏹ 车在弯道内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反向,取+; ⏹ 车在弯道外侧行驶,重力与离心力同向,取-。

超高1)定义:(平直线段,车行道路拱为双向坡面。

)指在平曲线段,将路面外侧抬高,使路面横坡形成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单向坡面的措施。

设置情况:城市道路,大多车速不高,应尽可能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一般不设超高,也不考虑加宽。

2)设置原因: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影响行车稳定性,转弯越大(R 越小)影响越明显。

因而设置超高减少离心力的影响,增加行车稳定性。

3)设置条件: P51R <Rmin ,即弯道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之。

4)设置方法(1)超高横坡度i 超 超高横坡度i 超:2~6% (2)超高缓和段长度l 超l 超 =Bi 超 /PP ——超高渐变率,车行道外侧边缘的升降比率。

P=i 超- i 纵(3)超高横向旋转方式绕路边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内侧边缘旋转至i 超 。

绕路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再将整个断面绕中线旋转至i 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