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应和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应和

《腐尸》
• 他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 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 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 那些吻吃你的蛆子, 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 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恶之花》的艺术成就
• 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开拓了诗歌表 现的领域。丑恶、病态在波德莱尔看来是与生俱 来的,它不是一种绝对的消极。恶本身其实具有 一种净化的作用,也是通向善的途径。
6.[2016·德州,4题,1分]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经 济发展较快,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B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粮食短缺 ③矿产资源贫乏 ④经 济结构单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C 6.B 第5题,读图可知,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赤道穿过非洲中部,气候分布 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这里有赤道 雪山——乞力马扎罗山。第6题,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 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 洲面临的巨大问题。其次,非洲的经济结构单一,属于单一商 品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商品供应地。
• 波德莱尔一生充满矛盾、痛苦、反 抗和颓废,是一朵生长于资本主义 文明中的 “恶之花”。
• 他的病态心理是与腐朽资本主义制 度相对立的“邪恶之花”。
解意象
• “活的柱子”
扎根于泥土(人属于物质世界)
• “象征的森林” 又朝向天空(人又属于精神世界)
• “庙宇” • “森林”阴暗、稠密——神秘色彩7.[2017·德州会考,27题,11分]读甲、乙两图,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左拉、王尔德、波德莱尔44页PPT

左拉、王尔德、波德莱尔44页PPT
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西方文学流派课件

西方文学流派课件
第5页/共37页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 — 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出生于布 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卡夫卡由 1912 年开始创作,成名作为《变形记》, 由此到 1922 年,他持续不断地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写作了三部未完 成的长篇小说:《美国》(1912 — 1914)、《诉讼》(1914 一 1918)和《城堡》(1922)。
新小说关心人和人在世界中的处境,追求完全的主观性, 强调创新性和探索性,反对艺术形式上的保守和僵化。
代表作家及作品:阿兰·罗伯—戈里耶《嫉妒》,克洛 德·西蒙《佛兰德公路》,玛格丽特·杜拉丝《琴声如诉》。
第16页/共37页
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它兴起于法国,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 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 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 作。
第12页/共37页
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文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
美等国文坛上,采用悖逆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 表现形式,来展现常人视线不及的精神领域。通过依附于 语言的表达来经历人类主观生命的世界。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 (1871 — 1922),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 年华》。
第9页/共37页
剧本《禁闭》是萨特的代表作。它描写死后禁闭在地狱里 三个阴魂加尔撒、伊内丝、艾丝黛尔。加尔撒是个胆小鬼, 伊内丝是个搞同性恋的女人,艾丝黛尔是个追逐男性的色 情狂。这二女一男各自掩盖自己生前的罪过,但他们又互 相追逐。他们当中每两人在一起时,外一人总要从旁破坏, 于是发生了无穷无尽的冲突。最后他们分别供出了被禁闭 在这地狱的原因:加尔撒原是和平主义文人,因在战场上 胆怯逃跑被枪毙后来到地狱;伊内丝因把丈夫情妇赶走致 使丈夫自杀,因此自己也被打入这座地狱;艾丝黛尔因爱 慕金钱,与一个老头结婚,又与一个情人来往,并把私生 婴儿溺死,触犯了法律而来到这里。作品借此表达存在主 义的哲学思想:每个人都在至死不变地追求自己的自由: 但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都是地狱。剧本有句名言: “他人就是地狱”,既集中地概括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又 鲜明地表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所以,这个剧本曾被 西方评论界誉为当代存在第主10页义/共戏37页剧的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

外国文学第21章《恶之花》-PPT课件

外国文学第21章《恶之花》-PPT课件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3.《高翔远举》 这首诗的标题将我们引向一种神秘的解释。远 离人世间的平庸和忧郁的源头,诗人在理想的崇高 境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天空。在展示可视世界和超 验的精神之间的神秘感应时,诗实际上将它所选中 的读者带到了顶峰,在这里,有波德莱尔想要建构 的他的梦幻的宁静。借助于尘世的词汇,诗人激起 了升华、超越以及快乐和自由的情怀。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第二十一章 《恶之花》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 laire,1821—1867),出生于法 国巴黎。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是18世 纪哲学家的信徒,也喜欢绘画艺术。弗朗索瓦·波 德莱尔60岁再婚,娶了一位26岁的孤女,2 年后生下了后来的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父亲年老 得子,对儿子百般呵护,经常带着他在巴黎风景 优美的卢森堡公园散步,给他讲公园里美丽雕像 的神话和传说。
3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一、精彩点评 波德莱尔说过:“在这本残酷的书里,我放进 了我全部的心,全部的温情,全部的信仰(改头换 面的信仰),全部的仇恨。”他和浪漫主义作家不 同他确实在自己的诗集里创作了纯粹的诗歌。然而 ,使波德莱尔的作品具有独特性的,是他向读者作 出的真诚坦白:他的罪恶,他的希望,他的失败以 及他的堕落。他和其他著名诗人不同,他们选择鲜 花盛开的外省作为诗意的领域,而波德莱尔却要“ 从恶中提炼出美来”。
4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意欲勾画出常常伪装真 诚的虚假人类的悲剧:“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 我的同类!”这是双重人格的人类的悲剧,人是一 种失败的创造物,心中永远具有天堂与地狱的冲突 :“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刻都存在着两种要求,一 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撒旦。祈求上帝或精神是一 种上升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一种堕落的 快乐。”正是这一永久的冲突解释了这本表面混乱 的诗集的秘密结构。一部分诗歌表现了向往理想的 胜利,另一部分则暗示了悲惨的堕落以及诗人称之 为“忧郁”的恶德的源头。

《窗》PPT课件 图文

《窗》PPT课件 图文
拓展:对于《窗》你是否有其它的理解?
请畅所欲言。
学习目标
• 从比较中学会平凡中见深意。
找出文中“窗”与 “门”比较的段落,比较 “窗”和“门”的异同之 处。
同:门与窗都可作为人的进出口 ——(功能)
异: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
意义
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功能、心理感受)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保护自己) 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增添意义)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 延伸: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济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
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 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意义
门——追求、欲望 窗——占领、享受
客人 主人
• 对该句话的理解:门,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窗打开 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精神世界存在.
没窗:杂、多、懒—— 贱
春天

有窗:明亮、有生气
对比
屋里:阴深、沉闷、寂静
(审美、欣赏) (人的主体性)
•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只有通过窗子 的取舍,把室外的又杂又乱的景物舍掉,阳光看起来 才明亮,风才觉得有生气,鸟语听起来才更动人。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 他曾在为《恶之花》草拟的序言中指出,要 “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并 且把表现恶中之美,看成是诗歌的重要目的 之一。我们通常把美与善相提并论,波德莱 尔却竭力主张表现恶中之美,确实是打开了 另一片天地。
• 但是,在艺术中表现恶中之美,并不是美 丑不分,以丑为美。而是经过艺术表现从 丑恶中揭示出社会和人生带有本质特征的 深刻内涵,传达诗人因现实的丑恶而产生 的忧郁、愁思等情感特征以及诗人的叛逆 精神,从丑恶的现实中发现其中所含蕴的 审美价值,化腐朽为神奇。
• 人与自然这种交流,只有诗人才可能有机会洞 察这种“感应”和契合,达到物我两忘、浑然 一体的境界。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在我们和自 然之间,存在有“感应”,有潜存的“相似 性”,有神秘的“共同点”。我们只有把握这 些关系,深入事物内部,才能真正接近事物的 灵魂,这就是象征主义的原则。
三 恶之美
• 有人说,每个大诗人都是一个新的亚当。 和他在一起,世界重又开天辟地。 • 波德莱尔就是这样的大诗人。
• 1866年曾有人断言:《恶之花》将无人再 读。事实上,五十年后,全世界的诗人和 读者都已理解波德莱尔,瓦雷里认为: “法国诗歌有了波德莱尔才终于走出国境 线。全世界都在读他,(他的诗)被公认 是最好的现代诗。”
• 它倾注了波德莱尔“全部心血、全部热情、全 部信仰、全部仇恨”。这部书不在文本的厚薄 上(全书不足300页),也不在诗作的数量上 (收诗最多也未过157首),而在它的价值和 意义上。谁能想到一本薄薄的诗册,却奠定了 波德莱尔在法国乃至全世界现代诗歌史上的崇 高地位,成为“现代所有国家中诗人的楷模” (英国著名诗人T· S· 艾略特)。
• 我们从《恶之花》这本书的名字来看,法语中 的“恶”字,可作“病”和“痛苦”来理解, 所以《恶之花》也有人把它译为《病态中的花 朵》,既可以理解为这些花朵借以生存的环境 有病,也就是社会有病,人有病;还可以理解 为在恶中生长出的花,具有中国的“出淤泥而 不染”的象征意味。

法语文学课件(雨果,波德莱尔)

法语文学课件(雨果,波德莱尔)

Le recueil le plus cé bre de Victor Hugo, les lè Contemplations, publié en 1856 s’articule au tour de la date de 1843, qui est celle de la mort de sa fille Lé opoldine, noyé accidentellement dans la Seine, à e Villequier. Ce poè a é é en 1847, pour le me té crit troisiè anniversaire de la mort de Lé me opoldine. 《明日破晓》一诗节选自雨果最著名的诗集《沉思 集》。1843年,雨果的女儿因意外溺水而死于塞 纳河中。这首诗便是为了纪念女儿死后的第三个 生日而创作的。
Hugo romancier 雨果小说作品




Notre-Dame de Paris(1831)《巴黎圣母院》 Les misé rables(1862) 《悲惨世界》 L’homme qui rit(1869) 《笑面人》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1866)《海上劳 工》 Quatre-vingt-treize(1874)《九三年》
Demain, dès l’aube...
Demain, dè l'aube, àl'heure oùblanchit la campagne, s Je partirai. Vois-tu, je sais que tu m'attends. J'irai par la forê j'irai par la montagne. t, Je ne puis demeurer loin de toi plus longtemps. 明日拂晓,村野蒙亮, 我就出发,因为,我知道你在等我。 穿过森林,越过山垣, 我不能再这样远离你。 Je marcherai les yeux fixé sur mes pensé s es, Sans rien voir au dehors, sans entendre aucun bruit, Seul, inconnu, le dos courbé les mains croisé , es, Triste, et le jour pour moi sera comme la nuit.

波德莱尔BODELAIER2

波德莱尔BODELAIER2
(1821-1866)
JULIETTE EMILIE
• Biographe • Ecole de la modernité
• Principaux ouvrages • La composition de les fleurs du mal
la trahison de la mère
la misère la maladie
la disparition de la père à l'â ge de six ans le remariage de la mère avec un commandant une vie de bohème le voyage en orient une vie de dandy la censure de son recueil les fleurs du mal la pratique de l'opium et la déchéance de sa santé
• Victor Hugo écrit à Baudelaire : « Vos Fleurs du Mal rayonnent et éblouissent comme des étoiles ». « un frisson nouveau » à la littérature
La composition des Fleurs du Mal
Ⅳ. Fleurs du Mal
Femmes damné es ;
Ⅴ.Ré volte
Abel ; Caï n etc.
Ⅵ. La Mort
Le Voyage etc.
Procè s des Fleurs du Mal : condamnation et censurede Charles Baudelaire en 1857 « offense à la morale religieuse » et « outrage à la morale publique et aux bonnes mœurs ». Chronologie du procè s des Fleurs du mal Parution des Fleurs du mal, àParis, é dité es par Poulet-Malassis et De Broise, à1100 exemplaires Une série d’articles de presse accusent Baudelaire d’immoralité le procureur gé né ral ordonne la saisie des exemplaires Procès et condamnation des Fleurs du mal : l’auteur doit verser une amende de 300 francs, six poè mes sont retiré s du recueil publication àBruxelles, par Poulet-Malassis, d’un recueil de poèmes de Baudelaire, Les Épaves, contenant les poè mes interdits en France condamnation des Épaves par le tribunal correctionnel de Lille

3丑和荒诞解析PPT课件

3丑和荒诞解析PPT课件
《庄子》的作者赞颂这些人,主要是为了宣扬 “德充于内,遗形弃知”的思想,认为人的美丑重在 德行,内在的品德高于外在的容貌。
❖ B、以否定的态度表现丑,真实地展现出丑的 事物被历史抛弃的必然性,淋漓尽致地揭示 出丑的本质,寄寓了美的理想。如《死魂 灵》。
❖ C、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 因艺术家高超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 材具有可观赏的外观。如《恶之花》、《金 瓶梅》
(四)丑感
❖ 广义的美感的一种,丑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 生的复杂性和深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感,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 刘熙载《艺概·书概》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 “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三、荒诞
(一)广义荒诞
1、广义荒诞的产生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荒诞是社会、自然、 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
凡·高《吃土豆的人》,被评为“非凡的丑陋”,“庄严的丑 陋”
❖ 凡·高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 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面上有肮脏的亚麻 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檀梁 上,女儿把土豆递给父亲,母亲在倒黑咖啡, 儿子把杯举向嘴边,他们的脸上露出对事物 永恒秩序的听天由命的神情。
(三)特征
2、概念辨析
❖ 丑作为审美形态之一,不是一种客观物理存 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
❖ 作为审美形态的丑,不等同于伦理学领域的 恶。丑恶可相连,也产物”。
(二)审美价值
1、传统观点
❖ (1)将丑作为美的对照和衬托 ❖ (2)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
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 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 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 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好像这个被微风吹得膨胀的身体 还在度着繁殖的生涯。
这个世界奏出一种奇怪的音乐 像水在流,像风在鸣响,
又像簸谷者作出有节奏的动作, 用他的簸箕簸谷一样。
形象已经消失,只留下梦影依稀, 就像对着遗亡的画布,
一位画家单单凭着他的记忆, 慢慢描绘出一幅草图。
躲在岩石后面,露出愤怒的眼光 望着我们的焦急的狗,
意;他决不否定海景画之类对自然风光的绘画,但他提醒人 们还有另一个“富有诗意的种类”,“我很愿意称之为都市 风光画”。但是城市的发展又是畸型的,病态的。在波德莱 尔眼中,巴黎同时,或者说更是一个“病城”。在《恶之花》 里,他着力从城市的阴暗面中发掘诗材,深刻地暴露了巴黎 这座“病城”的灵魂。他不追求历史的具体性,没有点明任 何年代,没有写出任何有名有姓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只是偶 尔提到巴黎、塞纳河、卢佛宫。他虽然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 几幅非常精彩的“风俗画”,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通过象 征、暗示、影射,间接、曲折而又极其深刻地写出的时代的 风貌。这是从未有过的。诗歌所表现的本来是诗人的心灵, 而波德莱尔的心灵又是独特的,他的感受不是我们在其它诗 歌中反复看到的那些情绪的抒发,而是站在“现代社会”的 门栏之前,一个极其敏锐的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有一种后来 称之为“现代感受性”的内心体验,如放逐感、绝望感、深 渊感、孤独感等等。他的种种感受,他的精神状态,集中在 一点上,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保尔瓦雷里18711945奥地利的莱纳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爱尔兰的威廉勃勒特叶芝18651939出生并早年生活在美国后来加入英国籍的托马斯艾略特1888195619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的莫利斯梅特林克18621949等托马斯艾略特是人们公认的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人荒原是艾略特最重要的作品也是20世纪西方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歌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幻灯片1第三节波德莱尔幻灯片2一生平及著作●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

●1821年生于巴黎,6岁丧父,母亲一过服丧期就改嫁了。

波德莱尔自幼仇恨继父,并且把这种仇恨迁怒到母亲身上,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幻灯片3●波德莱尔自幼才华出众,喜欢想象,中学毕业后于l839年进入文坛。

他喜欢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也喜欢雨果、戈蒂耶、拜伦和雪莱的诗。

尤其推崇爱伦·坡,曾翻译爱伦·坡的作品长达17年。

爱伦·坡被奉为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者,他影响了众多的作家,包括波德莱尔、马拉美、凡尔纳、史蒂文森等。

幻灯片4●早年生活放荡,晚景凄凉,1867年8月31日去世。

幻灯片5●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恶之花》(它包括《忧郁和理想》、《巴黎画景》、《酒》、《恶之花》、《叛谫》和《死亡》六个诗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

文艺批评涉及到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

幻灯片6二感应论●波德莱尔认为,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间,在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之间,有一种内在感应关系,彼此沟通,互为象征。

幻灯片7●他透过感应去理解世界,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彼此沟通的整体,大自然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各种感官之间也存在相互沟通融合的通感关系,形、声、色、味交相感应,感觉间可以相互挪移,诗人对这种神秘深奥的感应心领神会,诗人的任务在于发现、感知和表现这种固有的象征关系和其中深藏的意蕴。

幻灯片8●他在十四行诗《感应》中,便表达了他的感应与象征统一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自然在冥冥之中发出神秘的信息,仿佛是人类自身的悠长的回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感应关系。

这种感应关系或者说神秘的象征关系是不可以直接呈现的。

因此,从象征理论的立场出发,波德莱尔否定了现实主义的摹仿说,他将摹仿自然看成是艺术对自然的拙劣的抄袭。

外国文学1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外国文学1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返回
普罗米修斯被缚高加索山
返回
潘 多 拉 的
盒 子
美少年喀索斯,最早的自恋者。他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最终憔悴而死。
双 脚 离 开 大 地 的 安 泰 俄 斯
古希腊神话的影响与地位
“古希腊神话不仅是古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
(二)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 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 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
达那厄
天后——赫拉
宙斯的情人伊俄
返回
依矛哀悼的智慧女神——雅典娜
返回
维纳斯的诞生
返回
众宁芙侍奉阿波罗
返回
阿耳忒弥斯——月亮女神
返回
英雄传说
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在幻 想中追忆远古社会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 造出来的。英雄实际已是部落集体智慧和 力量的化身,因受人的崇拜而被神化。
美 惠 女 神
本身” (马克思) 人类文化学: 起源于巫术和宗教的祭祀、礼仪(弗雷泽) 哲学的角度: 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泛灵论以及最古老的思维方法——
比拟类推的产物(维柯) 心理学角度: 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想象力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
哈 得 斯 抢 劫 珀 尔 塞 福 涅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 神的故事
文学的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
希腊民间流传的《伊索寓言》,对后世影响极 大。
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 是女诗人萨福,她是 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 名的诗人。柏拉图称 萨福为“第十位文艺 女神”。
(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 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

外国诗歌ppt课件

外国诗歌ppt课件

(3)诗人的决意离去去向哪里?在其旅途中又会 面临什么?
明确:诗人向往自由,无论怎样,逃是必须的。而一 无所恋之后,灵性已经获得了自由,但别处永远充满 诱惑。在别处“也许,桅樯会招来风暴/风暴倾覆了 船只/沉没了桅樯,沉没了桅樯,又不见肥沃的岛 屿……/然而,我的心啊,倾听着水手的歌!”逃离 之后诗人也许面临风暴,面临灾难,但诗人的心、精 神却还是如此的享受地倾听着水手的歌,可见在获得 自由之后诗人的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teacher:
《慰藉》 夏尔
教学目标: 学生理解把握诗歌大意和思想内涵; 学生自选角度、自主鉴赏诗歌; 学生尝试写作诗歌鉴赏文章。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生自选角度、自主鉴赏诗歌; 学生尝试写作诗歌鉴赏文章。
教学方式: 课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写作,教师点评 鉴赏文章
作文系列训练二学目标: 感受欣赏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美、意境美。 理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以及象征主义的手法。 体会诗歌中通感的艺术手法及其所营造的艺术 精神境界。 培养学生鉴赏探究外国诗歌的能力,并掌握基 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品味诗歌,感受诗歌中的语言、意境、精 神美。 体会诗歌中通感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的艺术手法。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及其重要的意象。
3.再次诵读诗歌,感 受诗歌中蕴含的博大 的精神美。
4.拓展:欣赏诗人波德莱尔的另一首诗歌《黄昏的和 声》,理解体会其中出现多次的通感艺术手法,并探讨该 手法对这首诗歌表达上的效果影响。
《黄昏的和声》 时候已到,每朵花在枝上微颤,小提琴象受折磨的心在抖战, 宛如一只香炉那样喷云吐雾, 温柔的心憎恨黑茫茫的虚无! 声音和芳香在暮霭之中旋舞, 天空象临时祭坛美丽而愁苦, 忧郁的华尔兹,使人倦的晕眩!太阳在自己凝固的血中消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在十四行诗《感应》中,便表达了他的感应 与象征统一的理论主张。
• 他认为,自然在冥冥之中发出神秘的信息,仿 佛是人类自身的悠长的回音,反映了人与自然 的感应关系。这种感应关系或者说神秘的象征 关系是不可以直接呈现的。因此,从象征理论 的立场出发,波德莱尔否定了现实主义的摹仿 说,他将摹仿自然看成是艺术对自然的拙劣的 抄袭。这与前面讲的实证自然主义是两种风格。
义、唯美主义者,他影响了众多的作家,包 括波德莱尔、马拉美、凡尔纳、史蒂文森等。
• 早年生活放荡,晚景凄凉,1867年8月31日 去世。
• 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恶之花》(它包括《忧 郁和理想》、《巴黎画景》、《酒》、《恶 之花》、《叛谫》和《死亡》六个诗组), 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文艺批评涉及 到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 舞蹈等多个领域。
• 为此,波德莱尔非常重视想象,他将想象视为 “各种能力的王后”。 (《波德莱尔美学论 文选》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第404页)诗人正是通过想象力去穿越表象, 透视现实世界,洞悉其中的感应关系,发掘深 藏其中的超自然的“精神上的含义”。在他看 来,这便是永恒的艺术世界,是一种缥缈、玄 妙的最高的美。
• 我们从《恶之花》这本书的名字来看,法语中 的“恶”字,可作“病”和“痛苦”来理解, 所以《恶之花》也有人把它译为《病态中的花 朵》,既可以理解为这些花朵借以生存的环境 有病,也就是社会有病,人有病;还可以理解 为在恶中生长出的花,具有中国的“出淤泥而 不染”的象征意味。
• 在波德莱尔那里,“恶”是先在的、固有的, 而花可以在其污泥浊水中吸取营养和水分,然 后奇特的开放,转“恶”为“美”。
• 波德莱尔自己解释说:“正是对美的这种令人 赞叹的、永生不灭的本能,使我们把尘世及其 众生相看成是上天的一瞥,仿佛是上天的一种 ‘感应’。”在诗中诗人提出的“感觉感应” 论,对象征派诗歌的语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首先以一种神秘的笔调描绘了人同自然的关 系。自然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彼此相联,以 种种方式显示着各自的存在。它们互为象征, 组成了“象征的森林”,当人们通过它时, “森林亲切的目光对人类十分关注”。
Hale Waihona Puke •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各种香味、色 彩和声音会彼此相通,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 统一体,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有些芳香新鲜 得像儿童肌肤一样,像双簧管般轻柔,像牧场 一样葱绿,——有的香味却丰富、洋洋得意和 腐朽。
• 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仿佛琥珀、麝香、 安息油和乳香,在歌唱着精神和感官的热狂。
• 他在《感应》这首十四行诗中,集中、精 炼、形象地表达了这种主张,这首诗被后 人称为“象征派的宪章”。
感应
•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 会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话语; 行人通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亲切的目光对人注视。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 会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话语; 行人通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亲切的目光对人注视。
• 人与自然这种交流,只有诗人才可能有机会洞 察这种“感应”和契合,达到物我两忘、浑然 一体的境界。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在我们和自 然之间,存在有“感应”,有潜存的“相似 性”,有神秘的“共同点”。我们只有把握这 些关系,深入事物内部,才能真正接近事物的 灵魂,这就是象征主义的原则。
三 恶之美
• 有人说,每个大诗人都是一个新的亚当。 和他在一起,世界重又开天辟地。
• 波德莱尔就是这样的大诗人。
•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原始积累时曾说过:“自 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 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P256)。那么,当1848年法国大革 命时,在巴黎的街垒战中诞生了七月王朝, 当他站稳了脚跟,巩固了自己的胜利的时候, 那“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便以恶的形态发 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三节 波德莱尔
一 生平及著作
•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 1867),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
• 1821年生于巴黎,6岁丧父,母亲一过 服丧期就改嫁了。波德莱尔自幼仇恨继 父,并且把这种仇恨迁怒到母亲身上, 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 波德莱尔自幼才华出众,喜欢想象,中学毕 业后于l839年进入文坛。他喜欢巴尔扎克和 雨果的小说,也喜欢雨果、戈蒂耶、拜伦和 雪莱的诗。尤其推崇爱伦·坡,曾翻译爱伦·坡 的作品长达17年。爱伦·坡被奉为侦探小说鼻 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象征主
• 他曾在为《恶之花》草拟的序言中指出,要 “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并 且把表现恶中之美,看成是诗歌的重要目的 之一。我们通常把美与善相提并论,波德莱 尔却竭力主张表现恶中之美,确实是打开了 另一片天地。
• 但是,在艺术中表现恶中之美,并不是美 丑不分,以丑为美。而是经过艺术表现从 丑恶中揭示出社会和人生带有本质特征的 深刻内涵,传达诗人因现实的丑恶而产生 的忧郁、愁思等情感特征以及诗人的叛逆 精神,从丑恶的现实中发现其中所含蕴的 审美价值,化腐朽为神奇。
• 这时,正好有一个在街垒战中的失败者, 放下枪杆拿起笔杆,几十年如一日地深挖 “恶”中之“美”,在写着《恶之花》— —同样,这个人就是波德莱尔。
• 波德莱尔根据他的象征感应理论,把世界 与人的心灵看成是一种感应关系,既然世 界上存在着丑,那么,人的心灵也存在着 丑的一面,艺术中就要表现这种丑。甚至 丑就是艺术美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 感应论
• 波德莱尔认为,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 间,在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之间, 有一种内在感应关系,彼此沟通,互为 象征。
• 他透过感应去理解世界,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彼 此沟通的整体,大自然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 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各种感官之间也存在 相互沟通融合的通感关系,形、声、色、味交 相感应,感觉间可以相互挪移,诗人对这种神 秘深奥的感应心领神会,诗人的任务在于发现、 感知和表现这种固有的象征关系和其中深藏的 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