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街区围墙初探
天津市五大道风貌区经营开发初探
天津市五大道风貌区经营开发初探 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繁荣的近现代史积累了大量极具经营价值的城市资产。
五大道风貌区作为天津近现代历史的一个表征,聚集了这些资产中的精华,市场化运作潜力巨大。
通过经营开发,将产生巨大的价值,推动五大道的保护工作,达到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的优化,最终提升天津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城市价值。
一、五大道风貌区概况 五大道以自北向南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等6条道路而得名。
五大道地区地处天津市市区南部,其四至范围大致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南京路以西,总占地面积620多万平方米。
五大道地区因小洋楼多、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多样以及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而著名,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总建筑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
五大道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五大道地区不仅单体建筑保护良好,而且整个街区布局得以完整保留,可以说它是天津乃至全国近代建筑艺术的财富,孕育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二、五大道风貌区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五大道风貌区的保护 自1999以来,天津政府先后对五大道地区内的主要道路和大量名人故居进行了整修,对风貌建筑和院落给予了恢复,对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了补建。
使五大道地区的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正逐步成为津门乃至北方地区的极具影响力的新景观。
但是也暴露出资金匮乏、整修工程缺乏精品意识等弊端。
通过风貌区开发可以集聚社会资金和面向社会集思广益制定保护方案、措施,进一步推进五大道的保护工作。
2、缓解五大道地区整修和维护的财政压力 五大道的今天得益于天津市政府每年大量财政投入,但是全面整修后将面临五大道风貌区维护阶段的到来。
维护是一项长久的、耗费人财物的工作,对于有限的财政资源来说,政府压力不言而喻。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共3篇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研究及其在保护更新中的延续与重构1天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
天津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五大道”历史街区是最负盛名的一处。
五大道历史街区是天津近代汉族社会的缩影,也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的见证。
这里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还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保护和更新的重要内容。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概述:空间肌理是指建筑与城市呈现的形态、结构、组织等,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筑高低错落,兼顾公私离合。
五大道历史街区以西洋建筑为主,建筑高低错落,体现了空间层次感。
一些建筑的庭院设计非常出色,既保护了私人空间的隐秘性,同时也有利于光线和空气的自由流通。
二、强调对称、平衡,构建空间秩序。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格局强调对称、平衡,既体现了建筑形式之美,也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习惯。
三、强调景观形态,注重城市演进。
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多样,既有欧式的别墅、中式的公馆,也有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等多种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和成果,也体现了城市演进的历程和特征。
保护和更新中的空间肌理延续与重构:为了保护和更新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
一、立法保护。
天津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条例》,在立法领域对市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二、重视管理。
为了加强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管理,天津市将其划分为文化旅游区,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修建和改造的规划,以确保其空间肌理的延续和重构。
三、传承优秀传统。
在保持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新的元素,更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接纳这些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天津大理道:五大道上最神秘深邃的一条路
“五大道”自南至北到大理道时已经是第三条路曾住在五大道的冯骥才说过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实墙深院在大理道表现的尤为明显比起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上的院落“墙更高,院更深”大理道原名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属于天津英租界修筑于1929年大理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泽洼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获得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至1926年结合海河清淤工程进行填筑使之成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1946年以云南大理命名被簇拥在一个区域的中心位置大理道有着不同于其他的独特个性高墙深院看起来神秘深邃也最为静谧今天的大理道全长1745米,平均宽度8.5米这条路上既居住着下野军阀也居住着巨商富甲还有教育家、翻译家、藏书家、医生等,甚至还有特务故事要从蔡成勋的寓所和祠堂大理道3号和5号↓说起该建筑建于1935年是一座公馆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院落宽敞,围墙高阔朱褐色大门有一种豪华和森严的气派院内的主楼即寓所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公馆建筑风格为法国罗曼式庄重古朴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据说院内装修豪华蔡成勋旧居的旁边也就是大理道5号↓有一排中国庙宇式的平房建筑是蔡成勋为祭祖而建的祠堂人称“蔡家庙”最初与主楼为一个院落解放后以围墙阻隔为两处蔡成勋是天津人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江西督军等职1924年居于天津在那个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与很多军阀将领一样他打过仗、做过官最后在天津做寓公人生最得意与最精彩处在战场和为官之地而余年之平淡和饱满则留在了天津的小洋楼张志潭故居坐落在大理道4号↑这是一栋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中国传统四合院式青砖墙体,卷棚瓦顶红柱支撑的敞开式前廊朱红大门,花根门窗两侧建有与主体相连的八角亭张爱玲《小团圆》里曾提到本地的近亲只有这两家堂伯父另一家阔在佣人口中只称为‘新房子’新盖的一所大洋房里外一色乳黄粉墙一律白漆家具每间房里灯罩上都垂着一圈碧玻璃珠穗盛家这一支家族观念特别重不但两兄弟照大排行称十一爷十三爷连姨奶奶们都是大排行这里的新房子就是大理道4号“十一爷”说的便是前清举人张志潭1917年任内务部次长同年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皖系失败后隐居天津在蔡成勋家庙的对门大理道18号↓曾经居住过西北军名将鹿钟麟这座联排式楼房线条简洁,朴实无华鹿钟麟自北洋新军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便追随冯玉祥此后建功立业步步升迁成为了冯玉祥的主要助手参加滦州起义北京政变推倒曹锟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迎接孙中山北上访苏会见斯大林著名的中原大战一件件被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中都写有鹿钟麟的名字大理道26号↑这座小洋楼曾是大收藏家徐世章在五大道上的又一处住所徐世章是天津人1920年任交通部次长兼任交通银行副总裁等职1922年因徐世昌垮台而去职随即来津寓居其间任耀华中学董事、工商学院董事长、东亚毛纺公司董事长并广为收藏文物字画大理道37号↑是訾玉甫旧居现为天津市卫生局幼儿园该楼原为祥发顺木器行经理訾玉甫的私人住宅为二层西洋公馆式建筑红砖清水墙,红色多坡瓦顶砖木结构楼房正面顶层配以造型曲线优美的角楼式阁楼天窗白色门窗衬以白色水泥镶边正面入口处四根白色方柱支撑一白色半圆形阳台形成半封闭式门厅过廊关于这幢洋楼的主人所有的资料只有这样一句话该楼原为祥发顺木器行经理訾玉甫的私人住宅然而在已有的文字资料中天津的知名木器行并没有“祥发顺”倒是有一个“永发顺”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祥发顺”疑为“永发顺”而訾玉甫的名字在某些资料中也被记述为“訾钰甫”大理道39号↓张伯苓旧居这是一栋淳朴厚重线条简洁的三层英式别墅属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室内装潢均为菲律宾原产的木制地板门窗和楼梯并配有巴洛克式壁炉房屋前后有宽敞的庭院张伯苓夫妇于1950年9月15日从北京回到天津租住于此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有人称他为“孔后办学第一人”大理道48号↑是陈光远旧居现为一所幼儿园陈光远1922年来天津做寓公曾是首屈一指的百万富翁之一顶楼设有宽大的露台立面白色与棕色相间高低错落,颇具现代建筑风格屋顶有一座中式琉璃瓦八角凉亭使整个建筑在西式风格中多了一些中式元素该故居现为一所幼儿园陈光远是直系骨干与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合称直系“长江三督”被北伐军打败后寓居天津投资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煤矿、华新纱厂等并且购置了大量房产大理道的这所房子只是陈光远众多房产中的一处其实他生前并未在此住过大理道55-57号↓是连体楼房王天木旧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平房顶,清水砖墙2楼有方形阳台,百叶窗楼西侧建有一排平房建筑风格简约内敛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阎子亨这座小楼曾经的主人却是显赫一时的军统天津站首任站长王天木因而有军统站长“天津行宫”之誉《潜伏》正是以军统天津站为原型素材编拍的电视剧热播期间这里曾辟为“潜伏谍报博物馆”与陈光远并称“长江三督”的王占元旧居也在大理道上大理道60号↑是他为三个儿子在1940年建筑的现在是天津第一工人疗养院王占元在天津也拥有众多房产甚至被人戏称为“各大马路巡阅使”那个时候的军阀大多横征暴敛积攒了巨额财富下野后过起舒适的寓公生活王占元仅在天津出租房屋就达3000间离王占元旧宅不远的大理道66号↓是和平宾馆这是大理道上最著名的建筑宾馆门前钉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列着一长串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都是曾在这里下榻过的这是民国时期天津实业家孙震方的故居建于1931年是国内少见的西班牙风格庭院式别墅建筑主体两场、局部三层整体对称,风格典雅外墙面采用白色水泥抹灰拉毛处理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显得很时尚来自安徽寿县的孙氏是清未民初新兴的家庭实业集团其子孙孙震方于1931年在英租界新加坡道建豪宅一所就是和平宾馆的前身虽然现在陈设显得有些老旧但住在这样的老建筑里私密又安静和平宾馆内仍保留着主席当年住房的原貌陈设以及特意为主席修筑的游泳池都按当年原貌陈设这里是毛泽东到天津唯一下榻的宾馆毛泽东字润之,取名“润园↓”就是为了纪念他根据现有资料大理道上居住过的名人有18位但显然实际情况绝不止这些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故事正静静等着后人去寻觅在落日的余晖里这一座座被蔓藤缠绕着、被落叶映照着的旧宅百年的风雨和历史的沧桑仿佛都铭刻在上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听着马蹄声起马蹄声落看着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光辗转轮换了主角不变的只有它们
城市安全学概论
城市安全学概论调研报告——五大道调研调研地点:天津市五大道建筑群调研时间:2018年5月24日1.背景介绍1.1.调研对象五大道是天津十四个历史保护街区之一,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是城市最重要的近代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密集区。
街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交界处,四至为西康道、马场道、南京路和成都道,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的原英租界高级住宅区;区域由略带弯曲的方格路网分隔,整体风貌以欧式建筑和肌理为主,街巷空间连续统一中赋有变化。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天津城建部门为了统一管理,按照由北至南的顺序,将这一地区东西走向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等统称为"五大道"地区。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
1.2.区位及周边环境状况天津的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
1.2.1.人员拥挤天津市五大道是天津著名的景区之一,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参观游览北部边界的南京路是天津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位于天津市区的中心部位,人们心目中的天津第一路,其改造具有窗口意义,五大道临近的路段沿途建有国际大厦、港澳大厦、外贸商厦、国贸大楼、天津音乐厅等建筑,是天津重要的城市发展集群。
整个区域日常的人流车流比较繁忙,是天津市最拥挤的人员聚集区。
1.2.2.周边高层耸立距五大道区域一公里以内的高层建筑有犀地大厦、世家新苑、合心园大厦、金帆大厦、君悦大厦、世纪都会、宏达大厦、亿霸大厦、华侨大厦、诚基中心、富力中心、和平公寓、安德公寓、荣华公寓、浦江大厦、国际贸易中心、联合信用大厦、新华大厦、汇融大厦等。
1.2.3.周边教育、文化繁荣距五大道区域一公里以内的大学有天津大学主校区、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主校区、天津财经大学马场道校区、天津医科大学广东路校区、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中小学有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天津第十一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九十中学、益中学校、天津市一中、双凌中学、天津市海河中学、耀华中学、建华中学、上海道小学、昆明路小学、马场道小学、天津市实验小学等。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及风貌特色解析
·15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月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及风貌特色解析夏青1,许熙巍1,徐萌2,崔楠3(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3.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研究总院,天津300072)摘要:五大道是天津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独具特色的异域空间形态、风格多样的建筑风貌以及特殊的社会人文背景使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特色的重要窗口。
文章从规划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形成、空间形态、规划思想及其风貌特色进行了解析,借以诠释五大道历史街区所特有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空间形态;规划思想;风貌特色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339(2012)02-0150-06收稿日期:2011-03-05.基金项目: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GCWBGC27000);天津城乡规划系统重点资助项目(2010-KJB-20).作者简介:夏青(1955—),女,教授.通讯作者:夏青,2373@vip.sina.com.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六条街道(现为和平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内的所属区域,占地约140公顷,目前也是天津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由于这几条街道空间形态独特,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和名人宅邸,因此天津人形象的把这片特殊区域称之为“五大道”。
五大道是在天津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的近代历史街区,不仅人文背景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等也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思潮,并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色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8月,五大道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成为全国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建筑遗产分析 案例分析
7
三、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五大道作为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形成的居住区,
所体现出的多样与多元性特色、整体与和谐性特色都 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
劝业场(法租界)
望海楼教堂(意租界)
8
整理版
四、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1. 多样性与多元性 五大道中的历史建筑大多在 1910—1930 年所建,而该时期的欧
洲建筑思潮正处在新古典、折中、早期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 术派等多种建筑风格交融、转换的时期。颇有名气的外国建筑师加盟设 计不仅提高和带动了五大道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也将世界当代的建筑思 潮引入天津,追随世界建筑潮流的住宅形式在五大道中随处可见。
5
整理版
三、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1.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
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 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 早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 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 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痕 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 的规划思想。
6
整理版
三、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2.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3
整理版
一、五大道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收回德奥俄租借 ,于1931年收回比租借,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 终于收回了英法意日租借,结束了几十年的被殖民 历史。1949 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 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地,普通居民 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 会结构及功能都有所改变。
2
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报告】五大道调研报告
【关键字】报告五大道调研报告1 简介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
这里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六条街道,共有道路22条,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现有异国风情风格的各类历史风貌建筑400余幢,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
这里的建筑大多都建于民国时期,大多都为砌体结构。
2 建筑风格介绍五大地道区的建筑,主要体现在居住建筑上,受西洋风格建筑影响较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英式建筑为主要样式和折衷主义风格为主的建筑样式和建筑风格,且各个建筑又富于变化、各具特色,体现出较高的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位于原英租界内的五大道居住区是天津西洋建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天津租界景观特色的精华之地。
“五大道”的住宅建筑数量众多,形式各异,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风格形式的变化也不是清晰可辨。
根据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可以分为:英国式的半木屋架、法国式的门楣山花、德国式的石拱廊、意式的檐口和圆窗等不同建筑符号所代表的多国建筑文化的混合,形成了五大道独具的地区色,也正是天津小洋楼所特有的文化百般性特征。
1.地域百般性(1)英式建筑地处英租界的黄金地段,“五大道”地区的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英国建筑特征,但多数建筑采用了英国庭院式布局,在材料与细部装饰中渗透出英式建筑的特点.① 半木料式相对来说,建于1925年的英国乡谊俱乐部及其售票厅是比较典型的英国半木料式建筑。
底层用砖砌筑,二层深色的横竖木梁柱与白色的粉墙形成明显对比,窗子用金属的菱形窗棂,很有特色。
② 英国都铎式在五大道建筑中,一些英式建筑采用的双坡屋顶和山墙上的格饰均模仿英格兰都铎式风格特点。
(2)带有孟莎屋顶(Mansard roof)的法式建筑位于马场道上的原工商学院教学楼是五大地道区乃至天津租界建筑中法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演示教学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五大道的街区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 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的其他地区,就是与英租界的方格网道路也有很 大差别,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诸方面。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早 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 痕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进入五大道区域,宜人的街道尺度、宁静的街区环境以及舒适的街道与建筑空 间层次关系给人印象深刻。 1.居住空间的幽闭性。五大道原作为上层社会的居住区,独立宅邸多,里巷住 宅少;居住者达官显贵多,一般职员少。为了安全,这些建在英租界上的私人宅 邸摈弃了西方开放式的布局形式,多采取中国传统的高墙深院以强调隐私,并 由此形成五大道特有的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2.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贴道路红线建设,一般都有超过人高 的封闭围墙和院落作过渡空间,住宅建筑根据院落规模退线深度不等,由此形 成建筑、院落、院墙和街道之间的空间层次递进。这种空间层次变化对街道景 观、视觉效果和视线关系等都起到丰富的作用。 3.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 或是里弄住宅,建筑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形成较为连续 的街道界面,从而强化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4.街道尺度的适宜性。五大道内部的道路红线宽度比较均质,大多为8一12米 左右。由于住宅建筑多为2一3层,与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的D/H比为1的舒适尺 度相对吻合。
五大道调研报告
以下部分由于翱完成:10150218五大道墙体的类型及构造要求一、墙体的类型:1.按承重情况分类,五大道绝大多数墙体均为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的墙,属于承重墙。
但仍然有少数非承重墙,即凡不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的墙。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等。
2.按构造方式分类,五大道几乎所有建筑均以实体墙,是用普通实心砖砌筑的墙。
兼有少数用砌块和轻质保温材料组合构成的,既承重又保温的墙体属于组合墙。
3.按施工方法分类,皆为块材墙。
将各种加工好的块材用砂浆按一定的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属于块材墙。
二、根据墙体所处的位置及功能的不同,墙体构造应满足如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性能3.满足防火要求4.满足隔声要求5.施工要求在实际的调研中,我组发现五大道的建筑墙体在功能上基本能保证上述五项要求,但在细节处理方面仍欠处理。
譬如在隔声和保温隔热方面做得并不够完善。
三、墙体结构:1.墙体结构布置:五大道建筑墙体整体以纵横墙承重为主,带有少数的横墙承重,纵墙承重。
(1)纵横墙承重:凡由纵向墙和横向墙共同承受楼板、屋顶荷载的结构布置称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该方案房间布置较灵活,建筑物的刚度亦较好(2)横墙承重:凡以横墙承重的称横墙承重方案或横向结构系统。
这时,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纵向墙只起纵向稳定和拉结的作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横墙间距密,加上纵墙的拉结,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对抵抗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有利。
但横墙承重方案的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3)纵墙承重:凡以纵墙承重的称为纵墙承重方案或纵向结构系统。
这时,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纵墙承受,横墙只起分隔房间的作用,有的起横向稳定作用。
纵墙承重可使房间开间的划分灵活。
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以及同一材料的强度等级有关。
作为承重墙的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谈塑造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活性”——以天津五大道历史
街区为例
钱亚妍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在建筑、文物等静态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街区文化与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活性”互动鲜见.在分析历史街区发展规律和文化“活性”来源的基础上.尝试从文化定位、建筑与空间、民众参与和文化产品创造四个角度结合天津五大道实例,对城市历史街区塑造文化“活性的途径做系统探讨.其间突出非物质文化保护、街区与城市的联动谋划街区未来等“活性”因素,使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既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又有激发城市文化再生的“活性”.
【总页数】7页(P20-26)
【作者】钱亚妍
【作者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城市历史街区景观室间中的文化塑造——以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街区景观设计为例 [J], 孔强
2.历史街区功能演变初探——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梁颖
3.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张妞;成阳超
4.城市历史街区复杂顾客体验价值认知的实证研究r——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 [J], 郑锐洪;杨蕾;张妞
5.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历史街区环境设计创新研究
——以天津五大道、海河沿线地区为例 [J], 纪伟;李江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遗产分析 案例分析
精选可编辑ppt
1. 多样性与多元性
住宅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异域风情浓郁、耀华中学礼堂(英租界) 西开天主教堂(法租界) 个性突出是五大道街区的重要特色。在街区中至今保 存较好的 300 余幢历史建筑中,其建筑形式很少重复 。多样与多元化是五大道风貌最重要的特色。业主和 建筑师为了追求建筑个性和风格的新异,从不同国家 的地域建筑元素中汲取灵感,其建筑语汇可谓丰富多 彩,英、德、法、意、日、西班牙等各国地域风情的 住宅都能在五大道中找寻到。
3
精选可编辑ppt
一、五大道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收回德奥俄租借 ,于1931年收回比租借,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 终于收回了英法意日租借,结束了几十年的被殖民 历史。1949 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 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地,普通居民 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 会结构及功能都有所改变。
13
精选可编辑ppt
五、五大道保护措施
2.1交通体系优化
示范区的动态保护规划注重在加强动态交 通的管理,合理疏导交通,缓解主要道路的 交通压力的同时,对地块内部的交通体系进 行梳理,激活区域内交通,形成合理的内部 支路体系,避免过渡依赖城市道路,并通过 合理的单双行限制以达到在不破坏已有建筑
的前提下梳理交通的目的。
3) 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 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或是里弄住宅,建筑 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强化 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讲解学习
赛马场的主看台
2、 历史演变
1949年以前,五大道曾是清廷遗老遗少、下野政客和各界名流的隐居之地。
2、 历史演变
容纳丰富多元的混合使用功能,居住配套完善(包 括学校、医院、运动场、公园、教堂等配套设施).
4、五大道的突出特点
就五大道有代表性的近430 幢文物和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 来看,其中 英式89所 意式41所 法式6所 德式4所 西班牙式3所 中西合壁式3所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一处,堪 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3、现状基本情况
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建筑高度分析图
五大道的整体空间尺度控制较好
“
”
3、现状基本情况
用地性质以居住为主, 公建分布没有规律。
土地使用现状图
3、现状基本情况
房屋权属复杂
房屋产权分类图
公产:54.1万平米(26+28.1),建筑栋数:963栋(764+199), 核保区内占36%; 企业产、代管产:89.1万平米(41.2+47.9),建筑栋数:755栋(630+125),核保区内占30%; 私产、涉外产、港澳台产:46.6万平米(29.7+16.9),建筑栋数:590栋(548+42),核保区内占25%; 军产、宗教产:40.4万平米(12+28.4),建筑栋数:206栋(202+4),核保区内占9%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01 对五大道的深入理解
1、区位和范围
五大道坐落在天津市和 平区南京路以南,内环 线与中环线之间 ,历史 上是英租界的高级住宅 区,是天津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十四个历史文化 风貌区之一。
天津五大道墙承重结构体系调研报告
序言:五大道在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
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大多都建于民国时期。
建筑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以欧洲风格为主。
为了更加透彻的了解墙承重结构体系的构造特点及细节,我们五大道的老建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下面是调研成果概述:建筑物的主要构造组成部分:基础、墙(柱)、楼盖层和地平层、楼电梯、饰面材料、门、窗、屋顶。
其中墙承重结构是以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构件构成的承重结构系统,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墙、梁板、基础等。
一、墙:概念:墙体作为承重构件,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基础。
在墙承重的建筑中,墙体既是承重构件,又是维护构件。
墙承重结构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三种。
五大道建筑墙体整体以纵横墙承重为主,带有少数的横墙承重,纵墙承重。
墙的分类也有很多种1.按照墙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1)、其中墙体作为维护构件又可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周围,故又称为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的内部,主要起着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2)、按照墙体的布置方向还可以把墙分为横墙和纵墙。
沿着建筑物长轴方向上布置的墙体称为纵墙,沿着建筑物短轴方向上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墙俗称为山墙。
另外,根据墙体与门窗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之为窗间墙,立面上下窗洞口之间的墙体也可以称之为窗下墙。
2.按照墙体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又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五大道绝大多数墙体为承重墙,但仍然有少数非承重墙.。
五大道几乎所有建筑均为实体墙,是用普通实心砖砌筑的墙。
五大道建筑墙体整体以纵横墙承重为主,带有少数的横墙承重及纵墙承重。
3.在墙承重结构中,墙体直接承受楼板以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
非承重墙可以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
自承重墙只只承受自身的重量,并且把自身的重量传递给基础。
隔墙则把自身的自重传给楼板层或者附加的小梁。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
五大道街道空间得与失——天津典型城市空间研究摘要:通过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调研和分析,调研方法包括对于文献的阅读和归纳,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整理,街道空间的实地调研整理与归纳,以及利用数字模型加以空间句法进行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利用网络街景失序空间审计法对街道空间物质环境进行评判,发现街区内虽然建筑与街道物质空间较为优良,但依然存在许多影响街区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例如建筑使用率的低下和车辆对街道的侵占,这些隐藏在事物明亮面背后的不利因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和群众的审美能力,甚至破坏城市整体风貌。
关键词:五大道;街道空间;街景审计;社会调研1调研方向与对象1.1 研究背景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经济与物质的丰富,但城市街道空间的失序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特色、围合感的缺失、立面界面的破碎等,是由于单一简单的设计导致的。
城市空间失序问题不仅影响到物质层面,还会影响到文化精神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城市空间失序的问题。
这些问题犹如毒瘤一般寄存在城市内,散布于不同区域之内,影响到空间品质、空间活力、空间用地性质和可达性等方面。
图1 天津西青图2 北京正阳门前图3 上海黄浦老街图4 天津外环内1.2 天津城市失序空间与调研范围天津作为中国早期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与布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英租界街区和意式风貌区。
然而,这些街区通常只被作为保护样本,对外立面进行修复与完善,而没有被充分利用,不有具体实际人群活动的街区或是功能单一的街道空间只会造成街区活力的愈发下降,甚至最终导致街道空间的失序。
因此,文章提出了研究街区内空间失序的程度,以及街道空间失序对于实际街区空间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实质影响程度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大数据可视化和空间质量量化等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016、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历史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董瑞曦王蔚袁大昌摘要:历史街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形态的交通方式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
恢复和倡导步行交通也就成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关键,而步行环境的优劣影响了步行行为的发生与否。
天津五大道街区是天津市14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天津小洋楼”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地带。
但随着机动交通量的增长,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实地调研资料,本文借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迈克尔·索斯沃斯教授提出的成功步行网络标准的视角,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步行环境的优化对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步行环境天津五大道引言交通方式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交通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是经过岁月逐渐演变形成的城市传统文化风貌区,在形成过程中机动化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影响历史街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和马车等,所形成的也是特有的小尺度路网和街区模式。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不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如今步行者①很难通过悠闲的步行方式近距离感受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
因此,优化历史街区的步行环境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历史街区的良好方法。
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历史沿革天津近代英租界五大道始建于1901年,至1935年初具规模,是今天天津1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和平区西康路以东、成都道以南、南京路以西、马场道以北的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图1)。
内部共有22条道路,最著名的就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的五条道路: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五大道也因此而得名。
五大道是近代天津有名的高级住宅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室贵戚异族、民国政界要人,以及富商巨贾、各界名流在此留下了生活印记。
古建筑认知报告五大道
古建筑认知报告五大道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
这里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六条街道,共有道路22条,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现有异国风情风格的各类历史风貌建筑400余幢,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
这里的建筑大多都建于民国时期,大多都为砌体结构。
五大地道区的建筑,主要体现在居住建筑上,受西洋风格建筑影响较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英式建筑为主要样式和折衷主义风格为主的建筑样式和建筑风格,且各个建筑又富于变化、各具特色,体现出较高的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位于原英租界内的五大道居住区是天津西洋建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天津租界景观特色的精华之地。
“五大道”的住宅建筑数量众多,形式各异,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风格形式的变化也不是清晰可辨。
根据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可以分为:英国式的半木屋架、法国式的门楣山花、德国式的石拱廊、意式的檐口和圆窗等不同建筑符号所代表的多国建筑文化的混合,形成了五大道独具的地区色,也正是天津小洋楼所特有的文化百般性特征。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浅析摘要: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历史名人故居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楼”建筑特色及整体风貌的、安静优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五大道历史街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做好相关规划工作。
本文将对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浅析。
关键词: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1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1.1街区概况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的马场道、成都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等六条街道所在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40公顷。
该区域受天津市特殊的历史背景、外来文化语境等因素影响,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和名人宅邸,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的思潮,同时也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色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8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1.2形成与演变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起,英法美日德意俄等国先后在海河两岸开辟租界区,其中,历经三次扩大的英租界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区,从连通整个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开始,各个主干道路和街区次第建成。
1903年至1930年期间,是五大道从开始建设到发展成熟的时期,街区规划也经历了从自然延伸到统筹规划的过程,规划思想与模式体现了当时世界规划潮流的变化,特别是充分借鉴了1909年英国政府最新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最终形成了一片道路结构合理、市政设施完善、充分考虑居住功能与生活特点的高档居住社区。
建国后,五大道街区的社会结构和功能有所改变,但总体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1.3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五大道的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其他地区,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街区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各个方面,街区肌理符合建筑形态混合布局的需要,建筑体量与街道尺度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9.2
天津“五大道”地区位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是指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近似长方形的地区。
该地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道路23条,总长度为17公里,建筑1625栋,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建筑建于1935年以前。
“五大道”地区是近代天津各国租界中建设质量最好的高级居住区,也是现状整体保存最完整的区域。
其中该地区原属英租界内的居住区,至今完整保存有20世纪初设计并建造的各式小洋楼,建筑风格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形式丰富多样。
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部门介绍,“五大道”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等国各式风格的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漫步于天津的“五大道”,街道
两边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尺度宜人,林林总总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当您把目光驻留在建筑本身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漏“五大道”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即街道两边的围墙。
一、“五大道”围墙出现的原因同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与情趣昂然的庭院和街道比较起来,围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纵观整个“五大道”地区,除了花园和部分建国后新建的小型组团外,围墙几乎分布在整个街区的建筑中。
仔细分析“五大道”地区的围墙后,笔者认为其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建筑性质原因。
1930年以后,
英租界的“五大道”地区逐渐形成,建筑多为洋房住宅,此外,新式里弄住宅也集中建造在这一地区,从本质上看,该地区是作为高级住宅区留存下来的。
地区本身的建筑性质———住宅建筑的私密性和安全
需要要求围墙来进行围护和防卫。
2.建筑密度原因。
“五大道”地
区作为英租界,在当时政局混乱的背景下成为“国中之国”,享有治外法权,所以,除外国人之外,下野政客、清廷遗老和军阀买办纷纷涌进该地区置地建房,毗邻而居。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显示,该区域面积近
1.28平方公里,其中建筑用地约0.66平方公里,独户花园住宅用地0.27
平方公里,里弄式花园住宅用地0.14平方公里,其他的里弄住宅和高级公寓住宅约0.20平方公里。
在面积有限的租界地之内建造起相当数量的洋房别墅和里弄,使得这一区域的住宅较之国外建造环境的地广人稀和环境优美,显得密度过大。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能够获得幽静、自然、自成一体的生活气氛,就成为围墙出现的又一原因。
3.居住心理原因。
20世纪初,
徐蕾周晓冬郭珊
天津“五大道”街区围墙初探
city
城市规划
50
2009
.2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成为政治风暴中心———北京的后花园。
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清廷的遗老遗少来到这里买地置业,如天津惟一的王府———庆王府;下野的政客也纷纷来到这里寻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北洋政府中就曾有多位重要人物在“五大道”
居住。
另一方面天津的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商人买办也到“五大道”置地建房。
“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
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
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
顶紧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
”
4.本土文化原因。
在英租界居
住的人群,除了部分外国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而中国的本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居住等级的表达。
墙随屋走———自古至今围墙在中国的文化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秦始皇嬴政修国之围墙———长城,明皇朱元璋高筑墙,豪富地主修高墙,普通百姓修篱笆
墙,在阶级社会,围墙成了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若论中国近代城市所拥有的富人区的规模,天津当属第一,而名人、要人云集的“五大道”更是天津名副其实的富人区,在这里,围墙成为了身份和阶级的象征。
二、“五大道”围墙的形式分类在“五大道”最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有89所,意式建筑有41所、法式建筑有6所、德式建筑有4所、西班牙建筑有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而围墙的形式也同样多种多样。
从形成方式上分类:一是单纯式围墙。
所谓单纯式围墙即最为普
通的围墙,这种类型的围墙形式也
是“五大道”地区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围墙。
二是建筑式围墙。
这一类型的围墙形式是由单层附属建筑沿街布置,围合院落,形成“围墙”。
而这些“围墙”一般是由车库、厨房、门房和佣人房等构成,临街面一侧可能会开有高窗和门(图1),这种类型的围墙有的部分会有相对较高的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界面。
从建造形式上分类:一是实体式围墙。
从围墙的虚实程度上来看,“五大道”地区的实体式围墙是最
为普遍的。
它为住宅内部提供了幽静、私密和安全的空间,适应了主人深居与私密的心理,也为街道提供了完整的街道界面。
但是实体式围墙的立面并不呆板,“五大道”上的实体围墙往往采用有韵律的砖柱打破长立面的单调,多变的线脚和多种材质的变化也是丰富的元素,有时还会配合精致的砖雕纹样(图2)。
二是通透式围墙。
与实体式围墙相对的,在“五大道”上还有一部分通透式围墙,它们一般由铁艺栏杆和柱子结合组成,这种类型的围墙有相当部分是后期拆改整修过的“透视围墙”。
三是半实半虚式围墙。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围墙之外,“五大道”上还有相当部分的半实半虚式围墙,可以看做是实体式和通透式围墙的结合体。
半实半虚式围墙一般上虚下实,既具备防卫功能,又形成视线上的通透,空间堵而不死,并且透空部分会设计得相当巧妙而精致(图3)。
最为著名的要属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
内一览无余。
三、“五大道”围墙的功能作用如今,“五大道”地区已经因小洋楼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
如果将小洋楼比做
图1
图2
图3
city
城市规划
51
200
9.2
“五大道”上的浓墨重彩的话,那么它的围墙则是承托精彩笔墨的上好宣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围合住宅领域。
围合住宅领域是围墙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的作用。
“五大道”地区的建筑,无论是独栋别墅、连排
别墅、新旧式里弄等都离不开围墙的围合。
因为有了围墙,才有了围合出的独立而幽静的院落,有了里弄里稳定和温馨的氛围(图4),即使是几乎临街建造的联排别墅,也需要围墙围合出一定领域,形成由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中介和转
换(图5)。
2.限定线性街道。
围墙在凯文·林奇的著作《城市意象》中被认定为横向参照物之一,所以它对于“五大道”地区的线性街道也起着重要的限定作用。
与现在由主次干道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不同,“五大道”地区仍然保留着英租界时期窄而密的长方形道路网的形式及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方式。
街道两边的围墙作为非连续建筑界面之间的围护和联系结构,全部沿街道边界线建造,使得尺度宜人的街道获得了良好的延续,体现了街道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图6)。
3.增加街景的丰富性。
建筑的轮廓、立面是线性街道景观的重要元素,“五大道”连续的围墙也是构成街景的一部分。
同建筑风格的多变一样,围墙形式的多样性也为街道提供了丰富的街景立面,或通透或封闭的界面带来了街道空间景观视野或封闭或开放的时空转换,使人们得到了不同的空间享受。
“五大道”地区有院落的住宅建筑本身会退让街道,把院落布置在临街的一侧,院落的进深为6米~
11米,而路面宽度约8米~10米,红线宽度约13米~15米,这样,边
界的围墙就强化了建筑本身的景深,增加了街道两边的景深层次。
根据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对于“第一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的定义,可将街道两边的建筑轮廓线归结为第一次轮廓线,而围墙可以成为第二次轮廓线。
“五大道”两边建筑高度或高或低,屋顶或平或坡,立面风格或纯正或折中,如此多样的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区
域,街道两边连续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围墙将这些建筑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街道两边的整体感,使街景在变化中又体现着统一。
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已经成为展示天津形象的重要窗口,并在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五大道”地区的围墙也打造成为该街区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孟永,刘硕坦.城市街道围墙导控设
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5,5.
[2]金澎育.天津五大道[J].建筑创作,2006,9.[3](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
花文艺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8X(2009)02-0050-03[收稿日期]2009年2月
[基金项目]天津市文化艺术科研规划基
金资助项目(C0603-011)。
[作者简介]徐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
周晓冬,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讲师;郭珊,天津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编辑:高福美
图4
图5
图6
city
城市规划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