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病变判断要领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病变判断护理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病变判断护理课件
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管 狭窄程度和斑块分布,其中血管狭窄程
度是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可以将病变分为不 同等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 斑块的稳定性也是判断病变的重要因素 ,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
事件。
03
冠状动脉病变的护理
药物治疗的护理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心跳不规则或过快过慢。 护理措施包括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变化,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低血压的护理
低血压是冠状动脉造 影术后的另一种常见 并发症,表现为血压 下降。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 病变判断护理课件
目录
• 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基础 • 冠状动脉病变的护理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健康指导
01
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冠状动脉造影的定义
01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使用X射线和 特殊染料来评估心脏血管状况的 诊断性检查。
患者应保持平卧位, 适当补充血容量,同 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和量。
护理措施包括定时测 量血压,观察血压变 化情况,发现低血压 及时处理。
造影剂反应的护理
造影剂反应是冠状动脉造影术 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 过敏反应。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并报告 医生处理。
患者应保持安静,遵医嘱给予 抗过敏药物和观察用药后的反 应。
总结词
遵医嘱用药,定期记录患者情况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包括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 定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一)
透照角度能清楚暴露全部冠状动脉主干、 主要分支、分叉部位
三支冠状动脉无缺如 管径逐渐变细、管壁光滑柔软、无狭窄 血流TIMI Ⅲ 级
正常左冠状动脉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旳概念(二)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粥样硬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痉挛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钙化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迂曲 影像正常能够存在次级血管、末端血管
不足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旳狭窄 特点:最常见
不足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旳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不足狭窄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五)
弥漫性狭窄 定义:长度> 20毫米旳狭窄 特点:多合并高龄和糖尿病、常伴明显
钙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
弥漫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六)
管腔不规则 定义:狭窄程度<25%旳弥漫性狭窄,造
影提醒长段管壁不规则或不光滑 特点:易痉挛、血栓、急性进展
管腔不规则
冠状动脉狭窄旳形态特征(七)
管腔闭塞 定义: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闭塞,血流中
断,远端无造影剂充盈 特点:分支难发觉、多于近中段,多于
分叉处
管腔闭塞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旳分级措施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经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侧支循环

(优质课件)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病变判断要领

(优质课件)冠状动脉造影读片与病变判断要领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侧支供血
对侧桥侧支充分 闭塞段较短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侧支供血
水母样自身桥侧支
尽管远端血管显影,导 丝往往难于通过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PCI-targeted Analysis: 左主干病变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50%的病变,约占CAG病例的5%
根据部位分类
-开口(近端1/3) -中段或干段(中1/3) -远段(远1/3,包括分叉)
Class 4 0
>3m >2cm abrupt
+ 25-50
CABG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PCI-targeted Analysis: 分叉病变分析内容
分叉病变类型和斑块分布
-病变类型决定分叉病变支架术术式,斑块移行可能性等 -边支开口或近端有无明显狭窄
分叉成角
-Y型小于70°,T型大于70°;前者边支容易进入,但易于发生斑 块移位
Grade Perfusion
0 无灌注
1
造影剂穿过伴 微量灌注
部分灌注 2
完全灌注 3
TIMI Flow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无造影剂通过狭窄部位
少量造影剂穿过狭窄病变,但不能使远端动脉血管床 充分显影
病变范围: ACC/AHA分类
局限(Discrete) 节段性或管状(Tubular) 弥漫性(Diffuse)
长度
<10mm 10-20mm
≥20mm
比例
55.0% 34.8% 10.2%
Ryan TJ, et al. Circulation, 1988, 78:486-502.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Savian RD, et al. Manu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200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无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30% 三级:中度狭窄,30—50% 四级:重度狭窄,50—90% 五级:次全闭塞,>90% 六级:完全闭塞,无血流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血流流速的分级方法
TIMI 0级:无再灌注或闭塞病变远端无 血流
TIMI 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梗 塞区供血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造影剂充盈远端血管,但进 入和清除速度慢
TIMI Ⅲ级:造影剂充盈和清除速度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0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Ⅰ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TIMI Ⅱ级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一)
向心性狭窄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官腔中心线
局限性狭窄 定义:长度<10毫米的狭窄 特点:最常见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局限性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四)
管状狭窄 定义:长度10—20毫米之间的狭窄 特点:发生率仅次于局限性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管状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RAO 30O +CRA20O
观察LAD中段、远端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方法和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
AP+CAU20O
观察LM LAD LCX开口、近端病变,LCX 体部、 OM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二)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CIT2011]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作者:国际循环日期:3/28/2011 2:00:23 PM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能够从一张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在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

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

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打开一张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表1):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血管的走行(图1~3)。

表1不同血管部位常用观察体位位,在窦底的非选择造影看不见RCA,则应该考虑RCA开口起源异常,有三种可能:瘠上、前壁、左窦。

(4)观察冠脉血流情况(TIMI分级):正常的冠脉血流应该是TIMI 3级。

如观察到血流慢一定要首先除外导管坎顿导致的造影剂排空延迟(冠脉开口病变/痉挛或导管与冠脉开口不同轴所致)。

有些患者冠脉本身没有明显或严重狭窄的病变,但血流慢,往往是TIMI 2级甚至1级,或者二级及以下的冠脉分支比较少或细小,对此一定要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如ECT)除外有无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

如何阅读冠脉造影

如何阅读冠脉造影

[CIT2011]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能够从一张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在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

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

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打开一张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表1):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血管的走行(图1~3)。

表1不同血管部位常用观察体位图1. RAO+CRA体位,初学者往往把对角支误认为LAD,而没有意识到LAD闭塞。

图2. 在做RCA造影时发现RCA向LAD逆供血才意识到LAD闭塞图3. RAO+CRA体位,开通LAD术后(2)左右冠脉优势分布:熟悉了左右冠脉优势分布可以避免遗漏闭塞的血管,比如对于一个右优势的冠脉分布,如果造影发现RCA和LCX都比较小,而LAD又没有大到跨过心尖到达后室间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可能闭塞的远端LCX或闭塞的PLA/PDA。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麻醉与消毒
给患者麻醉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插管

确保手术的安全与卫生。
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引导至冠
脉,准备注入造影剂。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脉,通过放射线拍摄,
记录结果
4
观察血管的情况。
医生会记录造影结果,并与患者讨论 并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正确判读冠状动脉造影的关键要点
• 观察血管是否通畅 • 评估狭窄程度与位置 • 识别血栓和斑块 • 检查血管壁是否有异常
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判读错误
1 漏诊
2 误诊
由于解读错误或技术原因,可能导致病情 漏诊,延误治疗。
过度解读造成的误诊,可能导致不必要的 手术干预。
3 评估错误
4 技术问题
未能准确评估病情,可能导致治疗不当。
操作不当或设备问题,可能导致图像质量 不佳或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操作步骤
麻醉与消毒、插管、造影剂注入、记录结果。
判读要点
观察血管通畅性、狭窄程度与位置、血栓和 斑块、血管壁异常。
避免错误
专业技术、质量控制、多学科团队合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正确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 心脏的血管。
为什么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的
早期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心脏血管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评估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能够指导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减少手术风险。
了解病情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了解心脏血管的状态,辅助医生做出科学决策。
如何避免冠状动脉造影判读错误
专业技术
医生需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 知识,准确把握冠状动脉造 影的细节。

冠脉造影实用读图技巧,一起学习

冠脉造影实用读图技巧,一起学习

冠脉造影实⽤读图技巧,⼀起学习2021-09-09原创:好医术⼼学院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病的“⾦标准”,也是经⽪冠状动脉介⼊治疗(PCI)的基本功,⽆论是介⼊医⽣还是临床检查需要,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本⽂将通过冠脉详细解剖、冠脉常⽤造影体位以及如何描述冠脉病变等⾓度,让你对冠脉造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冠状动脉局部解剖1.冠状动脉⾎管⽰意图:2. 冠状动脉正⾯观前降⽀及回旋⽀从左主⼲发出后很快分⽀,前降⽀⾛⾏于室间沟,回旋⽀⾛⾏于左房室沟,右冠仅有⼀个主分⽀,从右冠开⼝后⾛⾏于右房室沟。

3.冠状动脉后⾯观(膈⾯)膈⾯观主要有两个⾎管分布,⼀为回旋⽀分⽀,从左房室沟过来发出钝缘⽀⽀配左室侧壁;右冠从右房室沟过来发出后降⽀及左室后⽀到达左室侧壁。

所以左室侧壁有两个⾎管供⾎,如果病⼈发⽣下壁⼼肌梗死,则有两种可能——回旋⽀闭塞或右冠闭塞。

4.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5. 冠状动脉开⼝6. 冠状动脉切⼝8. 冠状动脉开⼝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开⼝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窦,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冠窦。

造影时,导管想要到达冠状动脉窦均需经过升主动脉,⽽想要到达升主动脉,⽆论从桡动脉还是股动脉途径⼊路,则需经过主动脉⼸。

主动脉⼸分⽀有三——头臂⼲、左颈总动脉、左锁⾻下动脉。

如为桡动脉⼊路,通过头臂⼲或左锁⾻下动脉进⼊;股动脉⼊路,则于降主动脉逆⾏到达主动脉⼸。

故病⼈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异常则影响导管到达。

9.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9.桥⾎管⽰意图:冠状动脉造影的常⽤投照体位以增强器的位置来定义位置:正位 (AP):增强器直接对着胸⾻;左、右侧位 (Later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 (LAO、RAO):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脏;头、⾜位 (Cranial、Caud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部;左前斜+⾜位(脾位、蜘蛛位,LAO+CAU):从受检者脾区观测⼼脏;右前斜+⾜位(肝位,RAO+CAU):从受检者肝区观测⼼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CRA):从受检者左肩观测⼼脏;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CRA):从受检者右肩观测⼼脏;左冠造影体位:右冠造影体位:冠脉造影读图技巧1.机头相当于眼睛,机头到哪,眼睛到哪2.如果眼睛的位置不变,可以想象把⼼脏反转3.回旋⽀跟着机头⾛4.是头是⾜看膈肌:头位膈肌在上,⾜位膈肌在下5.是左是右看脊柱:左前斜,脊柱在左侧;右前斜,脊柱在右侧6.右冠状动脉:加做右前斜,可以区分窦房结动脉及圆锥⽀如何描述病变?第⼀步:描述冠脉优势,病变位置、长度第⼆步:描述病变的狭窄程度1)狭窄分类向⼼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管腔中⼼线为中⼼均匀向中⼼缩窄,不同投照⾓度狭窄程度相同。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

阅片的基本步骤
1
准备阅片
清晰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病史、药物使用等信息,确保做到全面,准确。
2
浏览图像
仔细回顾这些图像,查看任何异常。耐心观察,仔细辨别,确定存在哪些疾病类型。
3
评估图像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具体图像,了解血管的形状、大小、位置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 确的依据。
4
确定诊断
评估图像后,医生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
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于动脉内层 视网膜增厚或动脉硬化导致的。
闭塞
冠状动脉闭塞通常指冠状动脉 树的一部分或全部管壁受到阻 碍,致使血液无法流通。
扩张
扩张的冠状动脉在临床上可引 起胸痛,压迫血管导致心脏出 血等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阅片的注意事项
1 提供准确信息
2 准确性很重要
阅片前,要提供完整的身 体状况和病史等相关信息, 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寻求专业帮助
在确诊冠脉病变后,要尽早接受 治疗,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
科技助力
新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为防治冠 状动脉病变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 途径。

解读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图解流程
首先观察心影和纹营,确定心脏 整体情况、左右心室分界与形态 及纵隔胸膜间隙和胸骨下缘距。
冠脉分支情况
通过审阅图像,医生可以判断出 冠脉血管情况,详细观察冠脉分 支的大小和通畅状况。
是否存在心肌梗塞
图像显示心肌梗塞特征,可以帮 助医生们作出准确的结论,制定 出科学可行性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心脏病学检查,它可以描绘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 通过具体的图像表现,医生们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病,并制定出有针对性 的治疗计划。

冠脉CTO造影和读片要点(全文)

冠脉CTO造影和读片要点(全文)

冠脉CTO造影和读片要点(全文)冠脉CTO-PCI的关键是导丝通过CTO段,单向(正向、逆向)或双向(正逆向配合)。

即使单向通过,也需要对侧显影引导导丝的方向(有时是对侧导丝作为标志引导)。

CTO的读片重点在CTO段和侧支循环两部分,涵盖CTO的上下游血管、侧支血管的从大血管发出和汇入的形态。

CTO的行程1)术者必须熟悉各血管在不同投照位二维图像上的行程,可以在造影剂无法到达的区域寻找线索。

2)仔细读片、读未推注造影剂时的动态影像,寻找钙化影帮助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钙化是双刃剑。

少数情况下,钙化分布在血管两侧,被围绕或夹在中央的组织透X光,而且阻力较低,器械在钙化影之间通过有参照物且不易穿出。

但是更多时候,钙化分布在原始管腔的一侧,紧贴原始管腔或有一定距离。

最糟糕的情况是钙化(有时仅仅是造影不易发现的点状钙化)存在闭塞段的斑块内,阻挡导丝,改变其行进方向。

3)双侧同时造影。

CTO下游血管灌注需经过侧支循环,克服阻力和耗时,故对侧造影的导管要求同轴、稳定,推注力量足够,先于正向造影的推注,以求CTO上下游血管同时显影。

如果有多重侧支灌注,注意选用灌注达到最接近CTO远端的通路,如:有时需要超选择独立开口的圆锥支以显示其灌注的前降支近段CTO的出口血管。

自身侧支灌注达到CTO出口血管的,可以单侧造影,注意推注压力、流量和曝光时间要足够。

这类病例干预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自身侧支。

4)造影无法确定CTO行程的病例,冠脉CTA可能有帮助。

5)特别困难的病例采用特殊操作,如Knuckle技术,可能“盲”通过闭塞段(多数行走于内膜下)。

CTO的入口多数情况下,根据上下游血管和CTO段行程可以确定CTO入口位置。

少数情况下,入口难以确定,或难以精确确定。

以下方法可能有帮助:1)采用暴露分叉的投照位,排除边支干扰(未必最大展开血管的角度),如:蜘蛛位有利于分辨闭塞的前降支和干扰的对角支。

2)逐帧回放读片有助发现稍纵即逝的残余入口影像。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

早读介入医师必看—冠脉造影的判断与评估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冠脉造影数量不断上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基本功,那么造影后的图像怎么判断与评估,也是介入医师的必备的基本功。

1常用投照体位正位 (AP):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左、右侧位(Later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 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LAO、RAO):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头、足位(Cranial、Caud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LAO+CAU):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右前斜+足位(肝位,RAO+CAU):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CRA):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CRA):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更加具体的造影体位图解,请点击查看→冠脉3D图解,助你轻松掌握造影体位2辨认造影投照角度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肋骨的走行角度如何?•脊柱在哪边?•指引导管指向何方?•血管是否具有“卷须”?•右冠是 C 型还是 L型?1通过肋骨的走行角度进行判断右手拇指收拢,掌心面对自己。

如果肋骨类似右手的角度,为RAO 位;如果肋骨类似左手的角度,为LAO 位。

2通过脊柱位置进行判断RAO位,脊柱在左侧;LAO位,脊柱在右侧。

3通过指引导管的指向进行判断△右冠 (RAO和LAO):指引导管指向患者的右侧;△左冠 (RAO和LAO):指引导管指向患者的左侧。

4血管是否有“卷须”?用于观察间隔支。

左冠的右前斜位:左前降支水平走行于心脏上方,而左回旋支走行方向与左前降支垂直。

在此位左前降支和对角支可能重叠。

为确定是否为左前降支可以寻找间隔支(类似“卷须”或“梳齿”,或者找出指向心尖的血管。

左冠的左前斜位:左前降支向左侧走行, 对角支位于中下方, 而左回旋支位于右上方,然后向下走行。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4
影像记录
记录造影过程以及病变形态、位置等详细信息。
5
导管拔出
安全地拔除导管,观察患者状况。
冠脉病变类型的解读
斑块
斑块是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 类型,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和阻 塞。
狭窄
狭窄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形 式,血液供应障碍可能引发心 肌梗死。
动脉瘤
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扩 张,可能存在破裂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 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查方法,通过揭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有助于准确诊断、评估并指导治疗。本演示将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步骤、病变类型解读、病变评估指标、风险与并发症,以及它在实际临床应 用中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导管引入
通过血管插管技术把含碘造 影剂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 以便观察。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使冠状 动脉显影,从而获得血管病 变的信息。
影像记录与分析
通过适当的影像记录和系统 分析,可以对病变部位、范 围、程度进行评估。
冠脉造影的步骤及程序
1
麻醉与消毒
确保患者舒适和手术区域清洁。
2
导管插入
通过茎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其导向心脏。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显影病变部位。
冠脉造影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 造影将变得更加安全、准确和便 捷。
患者护理
未来,冠状动脉造影将更加注重 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全方位的护 理。
研究进展
对冠状动脉病变机制和治疗方法 的研究将推动冠状动脉造影的发 展。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与并发症
血管损伤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

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CIT2011]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作者:国际循环日期:3/28/2011 2:00:23 PM宋现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能够从一张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1.在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

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

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

打开一张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表1):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血管的走行(图1~3)。

表1不同血管部位常用观察体位RCA LM LCX LAD近段RCA:LAO30+CAU30 RAO20+CAU20 LAO90+CAU20开口:LAO30+CRA20AP+CRA20近段LCX:RAO30+CAU30LAO30+CAU30近段LAD:LAO20+CRA20RAO30+CAU30LAO50+CAU30中段RCA:LAO30RAO20LAO90 体部:APRAO20钝缘支:RAO20+CAU20LAO50+CAU30中段LAD:LAO50+CRA30RAO60+CRA20LAO90LAO50+CAU30远端RCA(后三叉)LAD30+CRA30LAO90 远端(前三叉)LAO40+CAU30AP+CAU30远段LCXRAO30+CAU30LAO30+CRA30远段LADRAO20+CAU20LAO40LAO20+CRA20RCA:右冠LM:左主干LCX: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AD:左前降支左主干可分为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崔永亮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崔永亮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后的注意事项与禁忌行为
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饮食调理
注意低脂低盐饮食,避免刺激 性食物。
药物使用
按医嘱规定用药,如抗凝药和 消炎药。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及限制条件
风险 造影剂过敏反应 动脉穿刺引发血肿 心脏节律失常 肾功能受损
限制条件 对造影剂过敏者禁忌使用 凝血功能异常者禁忌使用 对心脏节律异常者禁忌使用 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冠状动脉造影的阅片要领 崔永亮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查冠状动脉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心脏血管 的形态和功能。本课件将介绍该检查的重要性、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注意 事项和风险。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特殊的造影剂,结合X射线成像技术, 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和病变程度。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血管疾病的 类型和程度,以便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 可疑的冠心病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心功能不全
禁忌症
• 重度心衰 •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 对造影剂过敏 • 妊娠或哺乳期
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准备工作
1
血液检查
检查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评估手术风险。
2
禁食禁水
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禁食禁水,通常是一晚上。
为什么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 明确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检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存在与程度。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治疗方案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或 搭桥手术等。
3 评估手术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评估手术风险,并为手术提供准确定 位。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在植入导管或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需要相应处理。
造影剂过敏
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需要及时处理过敏 反应。
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应用中的 意义及展望
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展望包括发展更先进的造影技术和更准确的结果判读标准,以提高冠 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造影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禁食、解释手术过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 况和了解患者的过敏史。
此外,医生还会评估患者是否有服用特定药物或有其他相关疾病,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 器植入术等附加操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步骤
1
麻醉和穿刺
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皮肤,然后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目的是评估冠状动脉的 狭窄和病变,以帮助确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冠状动脉的通畅程度和异常情况,以确定心脏供血是否正常。 该检查通过注入造影剂进入冠状动脉系统,并使用X射线影像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造影剂的特殊性质 使得血管系管。
通过穿刺点插入导管并引导其进入冠
状动脉系统。
3
造影剂注入
注入造影剂以使冠状动脉系统血管清
X射线拍片
4
晰可见。
使用X射线设备拍摄照片以评估冠状 动脉的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读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读主要依据冠状动脉的通畅度和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异常扩张 的情况。 根据造影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解读

冠脉造影的判读4091

冠脉造影的判读4091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后降支的形态
后降支也有间隔支 后降支可以有两条〔都不大,偏细,走行
于后室间沟两侧〕 更多的以位置判断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各血管在各体位的走形
前降支、盘旋支、右冠在心脏外表的位置 是根本固定的。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九页。
冠脉造影常规的体位
根本位置及其缩写: 正位:AP 左前斜:LAO 右前斜:RAO 头位:CRA 足位:CAU 影像增强器 相当于你的眼睛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九页。
左冠造影常规体位
肝位:RAO30 CAU30〔RAO25 CAU25〕
右肩:RAO30 CRA30
正头:AP
CRA30
左肩:LAO30(45、60) CRA30
蜘蛛位:LAO45〔60〕 CAU30
正足:AP
CAU30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九页。
右冠常规体位
左前斜:LAO45 正头: AP CRA20 右前斜:RAO30
正头
前降支中远段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九页。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九页。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九页。
左肩
前降支和对角支的关系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九页。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九页。
蜘蛛位
左主干末端〔三分叉〕 判断中间支、对角支
第四十页,共四十九页。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正足
冠脉造影的病变分析
一 狭窄: 肉眼评估,直径狭窄,以相邻狭窄段近
端或远端的正常血管作参照,直径减少多 少就是狭窄多少〔直径减少70%就是70%狭 窄〕。 肉眼评估,存在差异,大局部医师存在 狭窄严重化状态,应减少趋势,客观评估。 可做可不做,可大可小,临界依据临床证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 novo病变与桥血管病变 前降支近段病变
-LAD近段一半血管段≥50%的病变 -LAD之D1分叉前病变≥50%的病变
开口病变
-定义:位于主动脉或主要血管3mm以内的病变 ,一般占10% -分类: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和非主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后者主要指LAD与LCX开口病变,属分叉病变范畴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斑块量(Plaque Mass)
斑块量=(≥50%的病变长度)×(%直径狭窄) ×正常参考血管直径(mm)
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同一冠状动脉节段基本正常管腔的直径(一般需要测量近端和远端 进行平均) 如果同一节段内无正常区域,只要没有直径≥1.5mm的边支,则可 采用相邻节段直径作为参考血管直径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要领
天津市人民医院 心脏内科 魏丽萍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历史
1929年,Werner Forssmann完成首例心导管术
1941年,Cournand和Richards首次将心导管术用于诊断, 测定心排血量,心导管术的安全性得到证实 1956年,Forssmann, Cournand和Richards获诺贝尔奖 1958年,美国Cleveland的儿科医师F. Mason Sones在向1例 瓣膜病患者的主动脉瓣注射造影剂时,意外地将造影导管插入
ACC Clinical Data Standards, 2001.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血栓负荷(Thrombus Loading)
含血栓病变
伴有明确边界的局限性腔内充盈缺损,多数与紧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程度(Lesion Severity) :目测与QCA
目测病变程度一般 较QCA严重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形态: Ambrose形态学分类
缺损程度分级 I级: 仅有管壁模糊缺损; II级: 缺损直径1~2mm; III级: 缺损直径
邻的血管壁分开,伴有或不伴造影剂滞留
ACC Clinical Data Standards, 2001.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时间: 慢性闭塞与非慢性闭塞病变
慢性闭塞病变(CTO)
根据LAD, LCX, RCA和LM是否存在目测直径狭窄≥50%的狭窄血管支数分类
ACC/AHA Guidelines, 1999.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部位: 有关定义
左主干等同病变
-前降支近端(第一间隔支近端) 以及回旋支近端(第一钝缘支近端)狭窄程 度≥70%的病变 (CASS, 1995)
ACC/AHA Guidelines, 1999. Caracciolo EA,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1:2335-44.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二)2
-靶病变近端所有≥60°的弯曲的度数总和
1. Thomsen HS, et al. Brit J Radiol, 2003, 76:513-8. 2. van‘t Hof AWJ, et al. Circulation, 1998, 97:2302-6.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Ambrose JA,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85, 5: 609–616. ACC/AHA Guidelines, 1999.
>2mm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侧支供血
对侧桥侧支充分 闭塞段较短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传统定义:急性<12h,亚急性12h-1个月,早期慢性1-3:完全闭塞(TIMI 0级或1级)伴以下任何一项: ①明确闭塞时间≥3个月;②有桥侧支
非慢性完全闭塞
-完全闭塞(TIMI 0级或1级),但不符合慢性完全闭塞的病 变特征 (ACC, 2001)
ACC Clinical Data Standards, 2001.
-侧支类型:自身与非自身侧支;单一侧支与多重侧支
Rentrop侧支分级
-0级:无侧支 -1级:可见侧支。有造影剂通过侧支,但靶血管不显影 -2级:部分侧支。造影剂能进入靶血管,但非完全显影 -3级:完全侧支。造影剂能进入靶血管并使其完全显影
Braunwald Heart Disease, 7th ed. Alderman E, et al. Coron Artery Dis, 1992, 3:1189-207.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侧支供血
概述
-在AMI 6h以内的患者,近半数出现造影可见的侧支血管; 在梗死 24h后,几乎均可出现造影可见的侧支 -在狭窄程度小于90%时,侧支通常无法显影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侧支供血
水母样自身桥侧支
尽管远端血管显影,导 丝往往难于通过病变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PCI-targeted Analysis: 左主干病变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近段扭曲(Proximal Tortuosity)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一)1
-中度(moderate),病变位于2个≥75°的弯曲以远(占15.3%) -重度(severe):病变位于3个≥75°的弯曲以远
病变近段扭曲分度(二)2
-中度:2个≥60°或1个≥90° -重度:2个或以上≥90°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成角 定义
-狭窄近端与远端血管腔中心线 形成的角度(以舒张末期,非 短缩体位为准)
分类
-非成角:病变成角<45° -中度成角:病变成角≥45°
-重度成角:病变成角≥90°
Ryan TJ, et al. Circulation, 1988, 78:486-502.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冠状动脉分段与命名
ACC/AHA, 1975.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病变血管支数
单支病变
多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PCI-targeted Analysis: 闭塞病变分析内容
闭塞时间与类型
了右冠状动脉并注射了30ml造影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开始
1967年,Melvin P. Judkins(1922-1985)和Amplatz分别 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 ……
Ryan TJ. Circulation, 2002,106:752.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读片
冠状动脉分段与命名
ACC/AHA, 1975.
Coronary Arteriography: Key Points in Film Reading & Lesion Assessment
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
冠心病诊断:了解冠状动脉有无固定狭窄,确诊CAD 冠状动脉畸形:开口与走形无变异、肌桥、血管瘤、瘘 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 TIMI血流分级 评价心肌灌注情况:TMPG 决定是否或能否血运重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 评价血运重建风险:病变评分等 血运重建随访:有无再狭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