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PPT课件教材讲义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PPT课件教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0e95d5524de518974b7d09.png)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论)
绝对优势学说(绝对济 学家亚当.斯密.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者所掌握
之间的一种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理论是把对
外直接投资当作一种货币现象来研究的,而不是将其
作为一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研究。
(2)主要内容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完全自由的货币市场,而是
存在若干通货区域,硬通货汇率往往坚挺,弱通货则
疲软而且容易受影响下浮。
美元是强币,美国跨国公司可在金融市场用较低
(2)但是,阿立伯不是从生产方面,而只从金融 方面去分析海外直接投资。他并没有分析跨国公 司生产和发展的原因,也没有涉及跨国公司的国 外生产结构。即使按照通货区域论,也难以解释 弱币(如英镑)区仍大量对外直接投资这一事实, 由此可见这个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
2.1.3 寡占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尼克尔博克(Frederick T.Knickerbocker) ,20世纪70年代 提出。
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 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 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 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成为可能。
Production alternatives for Australia and Belgium
productive units devoted to Wheat Cloth
2 、 简要评价 (1) 该理论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
件之一是企业的特定优势,特定优势理论是西方最早 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特定优势是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 资,只因为它拥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特定优势。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f8c7b2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2.png)
丰田汽车 福特汽车
康菲
总公司所在地 美国 美国
英国/荷兰 英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主要业务) 炼油
一般商品零售 炼油 炼油 汽车 炼油 汽车 汽车 汽车 炼油
表6 跨国公司世界前10强(2007.7)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中文名 沃尔玛
直接投资的判断标准:投资意图(参与控制企业 的经营权)和出资比率。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主体在海外拥有经营实体
2、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境流动 资产的国际转移和拥有控制权的资本国际流动
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形态
3、国际直接投资的周期长、风险大
4、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是否以取得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迅猛增长,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和生产国际化 的主要形式和巨大动力。它对加速经济全球化进 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深入了解和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 论依据、发展变化、经营特点及其经济影响,对 于更好地把握世界经济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987-1992 1993-2001 256.7 48.1 52.1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55.6 28.3
83.1 61.8
53.6 60.0 49.6 93.0 138.5 65.8
表5 1987-2004年 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 投资流入量中所占比重 (%)
✓ 第二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跨国公司 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成倍扩大,而对外直接投资格局 逐渐由美国占绝对优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https://img.taocdn.com/s3/m/4b85658c5ef7ba0d4a733b7c.png)
分为
导入期(Introduction) 增长期(Growth) 成熟期(Mature) 衰退期(Decline)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二、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成熟期
销 售 额
增长期 导入期
衰退期
时间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 创新期 新产品刚进入市场,在创新企业所在国家及
管理优势、原材料 ➢ 政府保护:公共采购渠道的垄断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理论核心内容: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 有特定的垄断优势,通过FDI,其垄断优势 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打败东道国同类企业 成为寡头垄断厂商。
简而言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不 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出于 寡占竞争的需要。
(2)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3)可以很好的解释跨国公司的横向与纵向投资。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 消极方面: (1)“世界经济将变得越来越像美国经济,即大
公司遍布整个大陆,渗透几乎每个角落”。 (2)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
行为; (3)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第三章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4
案例分析:
v “地利”——在中国南北方各选择一个合作伙 伴。
v 南北两家合资公司, 生产不同品牌的轿车, 相 互竞争, 这样就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
v “大众集团”通过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南北 两翼钳型攻击中国汽车市场, 攻击丰田、通用 等“美日军团”, 可谓占了地利之便。
(二)按经营项目的重点划分: ●资源开发型的跨国公司主要以采矿业、石油开
Chapter 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Chapter 3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1c66f6ba0d4a7302763af1.png)
内部化理论(一) (Internalization Theory)
理论背景:Buckley&Casson,1976 理论建立基础: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理论主要内容:要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所造成 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市场内部化, 即通过直接投资建立多家子公司,把市场建 立在公司内部,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 通过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的贸易来协调国际 分工,从而保证企业最佳的经济效益,当这 种内部市场的范围超出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是 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大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国际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 势(I)+区位优势(L)
技术地方化理论(二)
理论评价: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相比,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发展中 国家对外投资的解释更前进了一步。威 尔斯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解释,实 际上是一种技术被动论;而拉奥则更强 调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即发展中 国家跨国公司不是在技术变动过程中进 行简单模仿和复制,而同样具有主动性 技术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跨国公 司带来竞争优势。
解释了3W问题
企业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 What ?企业在国外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然承担额外 的费用和风险。所以必须拥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优 势。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Why?企业为了避免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的优 势保持在企业内部,从而实现企业或公司的全球战略。 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Where?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投资不同 的地区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企业只有投资到能产生区 位优势的地区才能产生好的收益。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概述课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4c13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8.png)
跨国公司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与模式
评估自身实力与需求:资金、技术、市 场、管理等方面。
以上内容可供参考,制作PPT时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综合评估与决策:基于内外部因素,选 择最适合的投资策略与模式。
分析目标国家投资环境:政策、法规、 市场、竞争等方面。
结合企业战略与目标:长期战略、短期 目标、盈利预期等。
CHAPTER 03
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与模式 选择
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比较
01
定义与区别
绿地投资是指在目标国家新建企 业,跨国并购则是收购目标国家 的现有企业。
02
03
优缺点对比
适用情境
绿地投资可根据跨国公司需求定 制,但建设周期长;跨国并购可 快速进入市场,但整合风险高。
绿地投资适用于长期战略布局, 跨国并购适用于快速获取资源或 技术。
技术创新
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跨国公司获取外部创新资源 ,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市场扩张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进入新市 场,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持续增长。
品牌提升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借鉴国际知名 品牌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增强品牌 影响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融入全球 市场,提升公司的国际地位。
经济风险分析与规避
• 金融风险:考察目标国家的金融体系稳定性、汇率风险等,防范金融危机。
经济风险分析与规避
规避策略
分散投资:在多个国家或地区 进行投资,降低单一目标国家 的经济风险。
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根据目 标国家的经济状况,调整投资 策略、市场定位等。
汇率风险管理:采用汇率衍生 品等工具,对冲汇率波动带来 的经济损失。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31fc1c1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6.png)
企业经营收益 股息、利息、红 利等
资本、技术、设 资本 备、人力
三、企业FDI的前提条件
企业FDI的动机并不等于企业一定有FDI行为,动机转化为行为还 需要一些条件。那么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将动机转变为现实的 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呢?
直观地看,企业必须具有FDI的能力才可能FDI,企业只有在FDI能 够获得足够的回报才会FDI,企业只有在哪些条件好,对企业有吸 引力的国家或地区FDI才可能去投资
崭新阶段:价格弹性低,国内生产,出口; 成熟阶段:成本因素变重,需求地区,FDI; 标准化阶段:完全的价格竞争,成本低国家,进口。
一、60‘S:FDI理论的兴起
(三)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内部化 理论
1976年,《跨国公司的未来》
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保留在内部。
深入地分析,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FDI的动机才可能转变 为FDI行为
企业FDI动机
条件?
企业要有能力去投资 投资能获得好处 投资要有目标
企业FDI行为
5
FDI的第一个条件 先分析下图
A国
A国
FDI
企业
B国
子公司 ➢ 战略能力或优势
相互 竞争
当地企 业
➢ 天然优势 ➢ 附加优势
6
当地企业的天然优势:
技能等各个方面
2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
• 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投资者在外国证券市 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因此也称为国际证券投资。对外直接投 资与对外间接投资在如下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投资的目的不同:企业(投资者)对外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 FDI的目的是获取外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ppt 110页)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ppt 1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94b99cda38376bae1fae40.png)
拉奥认为,尽管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 为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但正是这 种技术特征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活动,而 创新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产生与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显著区别的竞争优势。
所有权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大于吸 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呈正数增长,在国 际投资体系中的地位趋于成熟和稳定。
由此可见,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问题时,邓 宁将吸收FDI和对外投资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 合起来。
他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GDP成正比, 人均GDP越高的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越处于核心 地位,他们无论是在吸引外资还是在对外投资方面 均具有高的竞争优势。
根据人均GDP指标,邓宁区分了发展中国家的4个 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对应的投资情况:
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段
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只能获得少量的外国直 接投资并且没有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到2000美元之间,这
类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未来发展的良 好预期以及区位优势的上升使得他们吸收国外FDI
特色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填补了发 达国家跨国公司遗留的市场空白。
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和服务领域基本 出于辅助性或边缘性的位置。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 公司在技术上的吸收和改造活动赋予他们独特的竞 争优势,但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未来的技术 和经济竞赛中始终处于落后的格局。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指出,以下几个条件促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 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
第3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3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9a0b6c763231126edb11bd.png)
本章小结
对外直接投资的代表性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 的内部化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3.4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1.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形成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形成一个对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普遍适用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框架,邓宁在20世纪80年代初 期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又称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他 发现,一个国家投资发展路径及该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处的位置与 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低 增加 增加 增速下降
无 低 增加 增加
对外投资 净额 负 负
负
正
3.4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3.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 贡献:
①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发展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且从动态 的角度描述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辩证关 系,扩大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解释范围;
② 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实 践中企业和政府可以根据投资发展路径和阶段特征来判断本国 所处的投资发展阶段,进而做出合理的政策、经营活动安排。
3.4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局限: ① 仅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 局限性; ② 无法科学合理地解释处于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为何会出现 直接投资流入与流程趋势不一致的情况。
3.2 内部化理论
• 局限: ① 忽略了对跨国公司这一典型国际化垄断组织行为特征的研究, 未能科学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方向和区位分布; ② 只强调了市场竞争不完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忽视 了其积极影响; ③ 没有讨论跨国公司在替代国际市场后其内部分工体系形成与 发育的过程。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08076bde80d4d8d15a4fc4.png)
第三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一节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家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之间贸易的特例。
所谓要素利益就是每个地区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较丰富的商品,而不应生产那些所需要素比较稀缺的商品,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由各种天赋资源或要素禀赋所决定的。
因此,各个国家应按自身的要素条件发挥优势进行生产。
该理论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的国际流动。
他们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资本存量与利率的关系)由于此处资本国际流动所涉及的只是借贷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因此它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故不能称为真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垄断优势理论一、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第一个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
(斯蒂芬.海默的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理论认为,国际上大公司到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
二、基本观点海默通过对美国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但现实经济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尤其是垄断性工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因此,一定具有某些特定优势以弥补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利因素。
海默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拥有并保持这种优势。
(一)市场不完全性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国际企业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竞争者,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垄断利润。
这就是国际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
金德尔伯格指出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分为四类:●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3、在企业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4、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抵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解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737cccc0975f46527d3e1c6.png)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包括:
1、发现价格、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
2、在市场交易中,谈判和履行合同的成本。 3、监督成本:指契约签订后,监督对方是否依 约执行的成本。
如果,企业能在内部组织交易,并花 费比公开市场交易更低的成本,企业 交易内部化就会产生。
推论: 1、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产生。
三、把垄断优势转化为利润,为什么不以 出口或许可证方式,而要采取FDI 的方式?
一、垄断优势或企业特有优势:
跨国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 是因为:它有比当地企业更加有 利的优势。 拥有这种优势,跨国公司能够获 取比当地企业更高的利润。(P53)
垄断优势是指企业对某些经 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完全独 占而形成的优势。
4、信息完全性
每一个消费者和厂商,都可以掌 握完全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最优经 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任何市场主体都不能通过权力、 关税、补贴、配给等,控制市场和价格。
—————————————————
•关税等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形成垄 断优势!!!
总之,市场不完全
导致跨国公司形成垄 断优势。
弗农认为,美国市场条件有 三个主要特征,决定美国是世界 上生产新产品最多的国家:
1、市场规模大:引进新产品风险小; 2、消费者人均收入高:新产品有需求; 3、劳动成本高: 有节约劳动的创新需求。
(补充一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PCM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 ——为什么,美国新产品,首先 出口到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减少生产和出口;
标准化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转向转入低工资、
劳动密集的发展中国家,母国停止生产并进口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课件(PPT 52张)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课件(PPT 52张)](https://img.taocdn.com/s3/m/949db82d79563c1ec5da7148.png)
24
海默认为,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是外部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其
中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产品和 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2)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3)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4)由于关税及 其他税赋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能够说明证券资本的 国际流动,但它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以及与投资相联系的企业技术和管理才能的转移。海默因此 提出,一个企业或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 当地同类企业或公司有利的特定优势。这种“企业特定优势” (Firm-specific Adv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age),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 势,拥有这种优势比在当地生产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存在于以 下七个方面:(1)技术优势。(2)先进的管理经验。(3) 雄厚的资金实力。(4)信息优势。(5)国际声望。(6) 销售渠道优势。(7)规模经济优势。
14
甲乙两国间的资本跨国界移动对双方的经济资源利 用效率、国民收入分配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也会产生 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甲国看,虽然其资本收益率有所下降(由MH降 到MI),但其原先国内资本稀缺状况得到了缓解。 由于外资的引入,甲国的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 自然资源等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GNP和GDP均 将因此而上升,这将促进其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图 中为甲国的新增收入LCO。在国际收支方面,若不 考虑外贸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短期内甲国的外汇 收入会因外资的流入而迅速增加。但从长远看,随 着外资利润汇出增多,甲国的外汇收入会有相应减 少。
21
发展中国家若能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则 流入的外资既可以弥补贸易缺口,提供进口必须的 外汇,又可弥补因国内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能力而形 成的储蓄缺口。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2cfaec581b6bd97e19eaae.png)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的新角度。但是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 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 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 释疲软货币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的理由。
4.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了题为 《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的文章,文章强调寡占反应行为是 引起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尼克博克 把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分 为 “进攻型投资”与“防御型投资”。进攻型 投资是指第一个在国外市场建立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 防御型投资是指同行业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型投资而至同 一地点进行的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 ,前者可以用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 者则需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 点。
②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于: 一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 势,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 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 断地位的手段。二是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 礼,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 国公司高效运作;另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 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三是资金优势。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介绍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deb7df56294dd88d0d26b52.png)
1
一、教学内容
1、FDI的含义及动因 2、垄断优势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
二、教学目标
1、熟悉FDI的含义及动因
2、掌握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3、了解四种理论的局限性 4、能够运用四种理论解释跨国公司 的产生原因
3
跨国公司理论解决“三个问题”
26
FDI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开山之作 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限制 但不能解释企业为什么不采取商品直接出 口或转让特许权的方式扩展海外势力
27
28
29
30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雷蒙德 · 弗农(Raymond Vernon)
产生时间: 1966年
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 德 ·弗农(1931—)于 1966年在其《产品周 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 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 的。该理论以美国为例 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动因进行了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 198.28 中国一汽集团 154.20
3、规模经济优势
大型跨国公司大都是高技术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企业,规模庞大,单位产品 成本低,从而实现内部规模经济。另外, 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 通过横向一体化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这些都是东道国企业不具备的。
25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 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 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 过FDI利用其垄断优势。
1、为什么企业要去国外经营? 2、投资企业如何与占有天时、地利、人 和的当地企业进行成功的竞争? 3、为什么企业不通过国际贸易或许可经 营的方式,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 入国际市场?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理论分析课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理论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1c15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0.png)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 接投资有望呈现增长态势,投资领域将更加广泛,投资方式 将更加多元。
前景展望
在新兴市场和经济体的崛起、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跨国公司 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迎来更多机遇,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社 会、治理(ESG)等新的投资理念和标准,以实现可持续的 投资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概念: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 业通过向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投 资,获取经营管理权,实现跨国 经营的活动。
推动全球化进程:对外直接投资 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 的全球流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
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对外 直接投资有助于企业引进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母国的技术 转移和产业升级。
投资领域多样化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跨国公司开 始涉足更多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
3
投资方式复杂化
除了简单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外,跨国公司开 始采用更复杂的投资方式,如跨国并购、股权交 易等。
第三阶段:全球化阶段
01
投资规模全球化
在全球化阶段,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分布
规模增长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 接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 推动力。
地域分布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遍 布全球各个地区,但主要 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 场。
行业集中度
某些行业,如制造业、服 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成 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的热点领域。
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通过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和市场资源的水平整合。
多元文化:跨国公司需要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进行管理和运营,具备多元文化的 特点。
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3689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1.png)
B. 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 关税、进口限额等 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等 自然的不完全性:产品与要素市场、规模经济
理论分析:
(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
(2)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的根本原因;
(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 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
跨国公司的类型
(三)按公司内部的经营结构划分
●横向型多数是产品单一的专业性跨国公司 ●垂直型是指母子公司之间分别制造同一产品的
不同零部件,或从事不同工序的生产,通过公 司结构将整个生产过程相互衔接起来; ●混合型一般是经营产品多样化的跨国公司,母 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的是垂直型分工,有的是 横向型分工。
●美日欧跨国公司从事服务业增长到60%,制造 业占36%,初级产业5%。
• 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双方的董事 长在第一次会谈中仅用了17分钟就达成了并购 意向, 数月之后就完成了合并。
• 前克莱斯勒公司的董事长伊顿曾坦言,尽管该公 司拥有足够的资金, 但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以 尽快实现其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目标, 并缺乏 进行扩张的其他资源,因此必须在美国以外寻找 一个合作伙伴, 而与戴姆勒—奔驰公司合并后 则可以利用其管理资源和其他资源向国际市场 渗透。这种合并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Characteristics
●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动机,
●以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地的商业机会
和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的类型
(一)按法律形式划分
●母分公司型的组织模式,适用于银行与保险等 金融企业的跨国经营
●母子公司型的组织模式,则比较适合工业企业
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59bd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8.png)
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引言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简称MNCs)是指拥有跨越国界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企业。
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其他国家建立或购买子公司或参股企业,并在其经营管理中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达到资源优化、市场扩张、成本降低等目的。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理论的相关内容。
跨国公司的产生原因跨国公司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市场导向和资源导向。
市场导向是指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饱和等因素,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来拓展业务。
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参股企业,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接近新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资源导向是指由于企业所需资源在国内市场无法满足,需要通过跨国投资获取。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购买地产、设立工厂等,获取更多的资源供给。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借助不同国家的优势资源,形成产业价值链的完整闭环。
跨国公司的优势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经济规模效应: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张,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从而在采购、生产、研发、营销等环节上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2.资源配置效率:跨国公司可以将资源配置在最有利益的地方,通过直接投资获取不同国家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市场扩张能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不同的市场,降低进入门槛,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规模。
4.风险分散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可以避免单一市场的风险,实现风险的分散。
5.技术创新能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促进技术的跨国传播和转移,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的理论基础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投资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得到了许多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和支持。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培训教材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73406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a.png)
三 、产业转移策略—对外投资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进入国际贸易 ,形成国际贸易周期 。最 先革新产品的厂商从本国出口有特定优势的产品 ,取得 贸易盈余。
当革新产品进入成熟期 , 原先的革新厂商的技术 和成本优势逐步消失 ,众多厂商的模仿产品进入国际 市场 ,最初的出口国的贸易盈余也逐步减少。
产品进入衰老期 , 原先革新厂商放弃衰老产品的生产, 从国外进口该产品到本国 。最初的该产品的贸易盈余国成 为该产品的贸易逆差国。
27
第二十七页 ,共三十五页。
二 、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
(一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股权参与 (二)跨国公司在国外的非股权安排
28
第二十八页 ,共三十五页。
二、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
(一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股权参与 1. 股权参与的含义 2. 跨国公司的股权选择形式 3. 跨国公司股权选择的因素
29
一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三) 合作企业
合作企业又称契约式合营企业 , 是指 国外企业依据东道国有关法律 , 与东道国企 业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合同而在东道国境内设 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26
第二十六页 ,共三十五页。
一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四)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指资源国利用国外投 资共同开发本国资源的一种经营合作形 式。
16
第十六页 ,共三十五页。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 投资策略
一 、直接出口 、许可证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 的选择
二 、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三 、产业转移策略—对外投资周期
17
第十七页 ,共三十五页。
一 、直接出口 、许可证转让和对外直接投 资的选择
• 在国际经营活动中 , 公司从事出口活动 ,相对于国外设厂生产 ,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逐渐标准化,企业开
始考虑在国外进行生产。因为:①产品逐渐标准化,价格因 素在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同时新 产品的种类和式样日益增多,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增加。基
于此,企业开始考虑扩大生产,以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
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②新产品和新技 术趋于稳定,市场上的仿制品开始增多,产品成为大众产品 ,创新企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垄断地位下降,垄断利润减 少,市场的价格弹性趋于下降,生产经营成本成为企业在竞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掌握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相
关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形成 二、理论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形成
1.理论的出现。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
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垄 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并得到其 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gdleberger)的支持。之后金
入和零部件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此时与成本相比,企业
更希望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给。
③企业开发新产品之后,总是希望利用差别产品作为竞争
手段,以能够获得垄断利润。此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对手
的反应,以及市场上是否会出现竞争对手的仿制品等。④ 一般情况下,处于创新阶段的产品往往满足的是愿意尝试 新产品、新工艺的追求时尚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对于新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生产成本自然对于企业的生 产区位影响不大。
垄断优势理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垄断优势理论的
研究对象是美国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它无法解释始于 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
不能解释发达经济体非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正是因为
该局限性,使得垄断优势理论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各 种新现象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失去其普遍意义。
相同。基于此原因,身处货币相对坚挺国家的跨国公司就能
够依赖其“ 通货升水” 低而获得贷款优势,以较低的市场利率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的新角度。但是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
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 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 释疲软货币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的理由。
销售网络、地区总部等从组织结构层面上构成了跨国公司的
信息网络,而通信设备则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 它们共同创造了跨国公司在信息服务上的垄断优势。
五是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可以从两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优
势,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以及纵向一体化,可以
使其生产达到最佳规模并获得最低成本,当一体化达到一定 程度时,跨国公司就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从而 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与同行业其他跨国公司同 时集聚于某一地区,彼此之间可以共享高技术劳动力市场和
一地点进行的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
,前者可以用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 者则需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 点。
寡占是指由少数国家的几家大公司组成的,或者由几家大公
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身居其中的各家寡头企业 实施寡占反应行为。寡占反应行为意指每一家寡头企业都对 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都非常敏感,紧盯竞争对手的行动,一 旦竞争对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施追随战略,
的区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成为跨国公司进行
海外生产的最优区位选择。在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出来的产品 ,要么在国内销售,要么返销母国,要么销往其他国家。② 企业在母国的生产规模已经逼近规模经济临界点,如果再进 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会下降。
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企业选择海外生产。③受当地化战略
德伯格系统阐述了垄断优势理论,有力推动了直接投资理论
从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正因为如此,学者们 通常将海默和金德伯格一同视为垄断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将 其理论分析称为 “ 海默 — 金德伯格传统 ” ,将其理论视为零公 里界碑。
2.与传统理论的不同。①投资目的不同。FPI只涉及资金流动,
以期保持与竞争对手一样的增长速度,维持本身的相对市场
份额。寡占反应行为的主要目标在于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行动 所取得的“ 先行者优势 ”,规避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寡占反应 行为的必然结果是引发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性,这种成批性 与企业集中度正相关程度高,与盈利率以及东道国市场容量
的正相关程度较高。美国 1948 - 1967 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情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关键术语
小岛清比较优势投资论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案例
复习思考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
仅限于控制资本;FDI涉及技术、知识、管理以及不同程度的
控制权,FDI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国际经营,从而控制国际
市场。②运动形式不同。 FPI 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 FDI 不一定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如FDI企业可以在当地市场 融资进行投资,可以工业产权、专利技术或者机器设备等实
物形态作为出资方式,还可以利润再投资。③理论基础不同。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2.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凯夫斯于1971年2月在《经济学》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
文章,文章强调了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产生差异的能力。 产品差异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实物形态的显性差异,如产 品质量、外形及包装等的不同从直观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 在差异的印象;其二,营销技巧等引起的隐性差异,如商标 、品牌等的不同从心理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在差异的感觉 。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营销技巧等优势可以不断地创造出
差异性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需求,同时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关产品价格及市场占 有率。
3.阿利伯的“货币差异论”。阿利伯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直
接 投 资 理论 》 的 文章 , 文 章引 入 了 “ 通货 升 水 ( currency premium)”的概念,认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以各种 货币定价的债券。不同债券持有人需要承担对应货币相对贬 值的汇率风险。为弥补该汇率风险,必须包括一项“通货升水 ”。不同货币中,坚挺货币的“通货升水”低,疲软货币的“通货 升水”高,因此决定各种债券预期收入流量的货币贴现率各不
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三是资金优势。
跨国公司资金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来源于
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提成中抽取资金,各国政府对此 都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跨国公司本身就有雄厚的资 金实力;外部融资来源于向银行借款以及在国内外金融市场 的融资,跨国公司凭借其良好资信能够顺利地得到公司外融 资,较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总成本,利于 跨国公司增加对外投资。四是信息优势。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知识外溢所带来的利益。六是全球网络优势。跨国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都布有采购、生产和销售网络,加快了企业价值链 的运转效率,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③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逻辑。跨国公司进行 FDI 的先决条件
是市场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又促使形成跨国公司垄断优 势,当垄断优势能够使得跨国公司进行 FDI的额外收益(或
争中获胜的关键。
③国内市场饱和,国外需求增加;同时成本已经成为企
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企业开始核算对外出口、许可
证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三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 与收益,开始考虑对外直接投资。
3. 标准化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经完全标
准化,企业选择对东道国直接投资是必然结果。因为:①创 新企业的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价格和成本成为企业之间 的竞争基础,因此企业期望能够将生产地点设立在成本较低
构成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知识资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
比,具有不同特点:其一,知识资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知识资产的边际成本却很低,或者说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此失效;其二,知识资产的供给弹性非 常大,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同时使用。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②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于:
一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
势,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
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 断地位的手段。二是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 礼,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 国公司高效运作;另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
况是最好的例证。
三、理论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对后来的理
论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①第一次将直接投资从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 研究领域;②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是 因为存在市场不完全性,并详细解释了不完全性的具体类型 ;③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 具有垄断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垄断优势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