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性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需求,同时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相关产品价格及市场占 有率。
3.阿利伯的“货币差异论”。阿利伯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直
接 投 资 理论 》 的 文章 , 文 章引 入 了 “ 通货 升 水 ( currency premium)”的概念,认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以各种 货币定价的债券。不同债券持有人需要承担对应货币相对贬 值的汇率风险。为弥补该汇率风险,必须包括一项“通货升水 ”。不同货币中,坚挺货币的“通货升水”低,疲软货币的“通货 升水”高,因此决定各种债券预期收入流量的货币贴现率各不
相同。基于此原因,身处货币相对坚挺国家的跨国公司就能
够依赖其“ 通货升水” 低而获得贷款优势,以较低的市场利率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
阿利伯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的新角度。但是阿利伯理论也存在缺陷,它不能
解释不同货币区域之间的交叉投资,也不能解释跨国公司 对两个使用同样货币的国家同时进行直接投资,更不能解 释疲软货币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坚挺货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的理由。
性。少数买主或者卖主通过控制购买量或者产量来影响市 场价格的行为,如产品差别、商标、特殊市场技能或操纵 价格等都可能产生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二是生产要素市 场的不完全性。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
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市场不完全性,如在技术市场上。三
是规模经济引起的不完全性。四是政府干预引致的不完全 性。政府是一只 “ 看得见的手 ” ,对市场的干预带有主观性, 最终会引发市场的不完全性。
②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于:
一是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拥有的最重要的垄断优
势,主要表现于保持核心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前者是
跨国公司维持其垄断地位的保障,后者是跨国公司维持其垄 断地位的手段。二是管理优势。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竞争的洗 礼,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能够保证跨 国公司高效运作;另一方面则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技术,足以
知识外溢所带来的利益。六是全球网络优势。跨国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都布有采购、生产和销售网络,加快了企业价值链 的运转效率,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③垄断优势理论的形成逻辑。跨国公司进行 FDI 的先决条件
是市场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又促使形成跨国公司垄断优 势,当垄断优势能够使得跨国公司进行 FDI的额外收益(或
4.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论”。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了题为
《寡占反应与跨国公司》的文章,文章强调寡占反应行为是
引起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尼克博克 把对外直接投资分为 “ 进攻型投资 ” 与 “ 防御型投资 ” 。进攻型 投资是指第一个在国外市场建立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 防御型投资是指同行业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型投资而至同
者边际收益)超过进入东道国市场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或者
边际成本)时,跨国公司才开始进行FDI。
二、理论发展
1.约翰逊的知识资产论。约翰逊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国际
公司的效率和福利意义》的文章,文章指出:“知识的转移是 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知识包括技术、专有技术、管理与组 织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对各种知识资产的控制
仅限于控制资本;FDI涉及技术、知识、管理以及不同程度的
控制权,FDI企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国际经营,从而控制国际
市场。②运动形式不同。 FPI 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 FDI 不一定发生实际资本的国际流动,如FDI企业可以在当地市场 融资进行投资,可以工业产权、专利技术或者机器设备等实
物形态作为出资方式,还可以利润再投资。③理论基础不同。
2. 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逐渐标准化,企业开
始考虑在国外进行生产。因为:①产品逐渐标准化,价格因 素在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同时新 产品的种类和式样日益增多,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增加。基
于此,企业开始考虑扩大生产,以期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
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②新产品和新技 术趋于稳定,市场上的仿制品开始增多,产品成为大众产品 ,创新企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垄断地位下降,垄断利润减 少,市场的价格弹性趋于下降,生产经营成本成为企业在竞
以期保持与竞争对手一样的增长速度,维持本身的相对市场
份额。寡占反应行为的主要目标在于抵消竞争对手率先行动 所取得的“ 先行者优势 ”,规避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寡占反应 行为的必然结果是引发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批性,这种成批性 与企业集中度正相关程度高,与盈利率以及东道国市场容量
的正相关程度较高。美国 1948 - 1967 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情
一地点进行的投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类型投资的动机不同
,前者可以用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后 者则需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后者是尼克博克的研究重 点。
寡占是指由少数国家的几家大公司组成的,或者由几家大公
司占统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身居其中的各家寡头企业 实施寡占反应行为。寡占反应行为意指每一家寡头企业都对 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都非常敏感,紧盯竞争对手的行动,一 旦竞争对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施追随战略,
销售网络、地区总部等从组织结构层面上构成了跨国公司的
信息网络,而通信设备则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 它们共同创造了跨国公司在信息服务上的垄断优势。
五是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可以从两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优
势,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以及纵向一体化,可以
使其生产达到最佳规模并获得最低成本,当一体化达到一定 程度时,跨国公司就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从而 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与同行业其他跨国公司同 时集聚于某一地区,彼此之间可以共享高技术劳动力市场和
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理论,是以完全竞
争市场为基础的,FPI是从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稀缺国,从利 息低的国家流向利息高的国家;现实市场则是不完全竞争的 市场结构,传统理论已经不能解释,需要寻找新的理论解释。
3. 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市场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
投资的先决条件。这主要表现于:一是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的区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成为跨国公司进行
海外生产的最优区位选择。在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出来的产品 ,要么在国内销售,要么返销母国,要么销往其他国家。② 企业在母国的生产规模已经逼近规模经济临界点,如果再进 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会下降。
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企业选择海外生产。③受当地化战略
德伯格系统阐述了垄断优势理论,有力推动了直接投资理论
从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独立出来。正因为如此,学者们 通常将海默和金德伯格一同视为垄断优势理论的创始人,将 其理论分析称为 “ 海默 — 金德伯格传统 ” ,将其理论视为零公 里界碑。
2.与传统理论的不同。①投资目的不同。FPI只涉及资金流动,
构成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知识资产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
比,具有不同特点:其一,知识资产的形成成本很高,但是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知识资产的边际成本却很低,或者说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此失效;其二,知识资产的供给弹性非 常大,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同时使用。
基于上述特点,当知识资产对外转让成本很高或者其他条件 不具备时或者出于保护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跨国公司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直接把知识资产转让给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可
垄断优势理论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在于垄断优势理论的
研究对象是美国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它无法解释始于 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
不能解释发达经济体非寡头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正是因为
该局限性,使得垄断优势理论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各 种新现象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失去其普遍意义。
以以低成本获得母公司的知识资产,有望在竞争中获得更高
利润,也充分显示了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与此相反,东道 国企业则要付出高额成本才能获得此类知识资产,其竞争力 则大减。
2.凯夫斯的产品差异论。凯夫斯于1971年2月在《经济学》
杂志上ຫໍສະໝຸດ Baidu表了题为《国际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经济学》的
文章,文章强调了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产生差异的能力。 产品差异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实物形态的显性差异,如产 品质量、外形及包装等的不同从直观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 在差异的印象;其二,营销技巧等引起的隐性差异,如商标 、品牌等的不同从心理上给消费者形成产品存在差异的感觉 。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营销技巧等优势可以不断地创造出
满足跨国公司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生产的需要。三是资金优势。
跨国公司资金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来源于
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提成中抽取资金,各国政府对此 都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跨国公司本身就有雄厚的资 金实力;外部融资来源于向银行借款以及在国内外金融市场 的融资,跨国公司凭借其良好资信能够顺利地得到公司外融 资,较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公司总成本,利于 跨国公司增加对外投资。四是信息优势。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关键术语
小岛清比较优势投资论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案例
复习思考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掌握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了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相
关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一、理论形成 二、理论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形成
1.理论的出现。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 Hymer)
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垄 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并得到其 导师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gdleberger)的支持。之后金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三、理论评价
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创新阶段。在创新阶段,产品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创新国国
内,此时企业并不特别关注生产成本、配销成本等。因为: ①产品还没有达到标准化生产,所以需要企业不断改进产品 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此时企业对于成本的关注自 然退居次要地位。②产品在达到标准化生产之前,原材料投
入和零部件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此时与成本相比,企业
更希望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给。
③企业开发新产品之后,总是希望利用差别产品作为竞争
手段,以能够获得垄断利润。此时需要关注的是竞争对手
的反应,以及市场上是否会出现竞争对手的仿制品等。④ 一般情况下,处于创新阶段的产品往往满足的是愿意尝试 新产品、新工艺的追求时尚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对于新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生产成本自然对于企业的生 产区位影响不大。
争中获胜的关键。
③国内市场饱和,国外需求增加;同时成本已经成为企
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企业开始核算对外出口、许可
证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三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 与收益,开始考虑对外直接投资。
3. 标准化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经完全标
准化,企业选择对东道国直接投资是必然结果。因为:①创 新企业的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价格和成本成为企业之间 的竞争基础,因此企业期望能够将生产地点设立在成本较低
况是最好的例证。
三、理论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对后来的理
论研究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①第一次将直接投资从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 研究领域;②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是 因为存在市场不完全性,并详细解释了不完全性的具体类型 ;③强调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 具有垄断优势,并详细阐述了垄断优势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