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制度建设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A ug .,2008第4期(总第154期)

JOURNAL O F THE CENTRAL I N STI T UTE O F S OC I ALIS M

NO .4(G e.l 154)

收稿日期:2008-04-08

作者简介:郑宪,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

#人民政协工作#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制度建设的思考

郑 宪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问题,为人民政协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本文仅从人民政协界别的概念和作用特点、界别设置的发展概况、发挥界别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谈谈加强政协界别建设,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实效,促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关键词:人民政协;界别设置;新的历史起点;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 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08)04-0111-04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统一战线工

作作出新的部署,对政协工作提出/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0三项要求。在党的文件上提出/推进人民政协职能的制度建设0是第一次,比之于十六大上提出的要/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0又增加了现代民主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问题,为人民政协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下面仅从加强界别制度建设,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实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人民政协界别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政协的界别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也是政协会议的基本组织形式。具体地说,我国人民政协的界别是由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所决定的政协委员的一种类别划分。政协的每一个界别,如党派、团体、经济科技,教育等,都由一定数量的特定委员所组成,同一界别的委员一般都具有相似的身份、职业特征,联系和代表着特定的群众。

所以,界别是特定委员的集合,同时界别又是人民政

协的组成单位,是政协日常工作中对政协组成单位称呼的特定用语。

人民政协界别的特色和作用在于:

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我国的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区域选举的代表组成,具有表达区域利益的功能。政协委员是按界别协商产生的。这样产生的委员可以不受地域和人口比例的限制,最广泛地包容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使政协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的包容性,具有表达界别利益的功能。

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这一基本组织形式近乎涵盖了社会上各阶级、阶层的人和组织,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而政协委员由社会各阶层代表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上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为人民政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履行职能提供了组织基础和组织保证。

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体现我国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性质,使人民通过界别代表把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政协的组成方式要求界别代表密切联系本界别群众,关注与本界别密切相关的问题,了解和反映所代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让各个阶层的意见和愿望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代表有所表达和反映,促进

112郑宪:关于加强人民政协界别制度建设的思考2008年第4期

政府科学决策,同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使广大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有利于协调关系、团结各方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政协委员在本界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他们通过界别在各自范围内,多做沟通性、协调性的工作,可以包罗不同利益、不同信仰的各方面人士,广开言路,求同存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政协具有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减少阻力、形成合力,营造更加和谐、更加顺畅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得以加强。

二、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的发展概况

政协的界别设置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状况决定的。目前,全国政协共有34个参加单位(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34个界别组成),是中国最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全国政协34个界别,包括宪法规定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八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 /八团体0,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八个人民团体;/十三界别0,即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等13个界别;/三特邀0即/特邀香港人士0、/特邀澳门人士0和/特别邀请人士0。

各级地方政协的界别设置基本上是参照全国政协界别设置的,所以,地方政协、省级和省辖市委员会的组成大体与全国政协的组成相同。大部分政协县级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各地差别比较大,有的县和县级市有一些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有的县只有少数的民主党派成员,而且在团体界别上一般也少于全国和省、市一级(据了解有部分省、直辖市一级政协是根据本地情况将三个特邀界合并为一,因为有些地区港、澳方面委员人数很少,所以各地政协界别名称与全国政协界别名称、数量不尽相同),各级政协的界别数量和名称并不统一,只能说大致相同。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协的界别设置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从全国政协看,随着社会发展和政协任务变化的调整有过几次:1949年,完成建立新中国历史使命的人民政协有参加单位45个,政协代表共分5类: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邀代表,尽量照顾到各个方面。这种组织构成方式是与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直接联系的。1954年,政协完成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建设的任务以后,对其组织构成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各地区和军队的代表不再作为人民政协的参加单位,调整后的全国政协有29个参加单位。1983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的参加单位增加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0和/港澳同胞0两个方面,使政协的参加单位由原来的29个增加为31个。1988年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政协第12次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0为参加单位;/归国华侨界0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0代表,从而使政协参加单位增加为32个。1993年,第八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增加了/经济界0和将原来的/港澳同胞0分成了/香港同胞0和/澳门同胞0两个界别,从而使全国政协的第八届全国政协参加单位成为34个,这样的组织构成延续至今。

从上述政协历史发展的追溯中可以总结出政协的界别设置和调整的特点:第一,力图涵盖全体;第二,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具有适时调整性;第四,呈现界别数量逐步扩大趋势。

正如政协界别的设置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所决定的一样,政协界别的设置和调整也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社会利益主体和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差别化的特点,因此,中共中央2006年下发的5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6(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合理设置界别,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要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0的要求,适时地指明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政协必须做的事情,所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调整政协的界别组成势在必行。

三、人民政协发挥界别作用存在的问题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但是,目前政协工作中,除各民主党派和有些团体具有一定的界别特色外,其他界别的特色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人民政协界别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政协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