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汉语教学法(刘珣)学习资料
个人整理_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摘要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1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核心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3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两个概念(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96-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给错了,给的好像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一般来说,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5 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的关系)6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可以与“母语”通用。
(母语、本族语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非本族语:本民族意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7 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至今。
9 美国称对外汉语教学为: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文教学东南亚国家:华文(华语)教学10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11 学术上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文缩写TCSL12 应用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19世纪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13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称语言教学学科14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根据新大纲可能考教育学和心里学的需要,建议刘珣的书的重点看以下几章: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语言与跨文化交际那节尤其重要)第五章:语言习得理论
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与发展趋向
个人认为最重点的还是五六七三章。
其实这本书是都要看的,重点也就是这些了。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 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原创]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上外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分享—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

上外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分享—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60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61 主要的教学方法:以语言讲授为主;以观察为主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训练为主的方法以培养技能和能力,同时适当的讲授方法以掌握基本知识规律62 由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并结合其他各种方法,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而教师只是组织者、领导者,教师不是用主动讲授的方法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学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3 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联合区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最高中枢)皮层感觉区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最高中枢)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后回,接受来自全身的冷热、痛等感受)64 对于大脑皮层的哪一部分专管言语活动问题的研究,是从研究失语症开始的。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布罗卡区,是主管说、写的运动言语中枢97%的永久性语言障碍都是由于左半球受损伤引起的。
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和几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
大脑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计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65 20世纪60年代,伦尼伯格提出“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或称“临界期”假说: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66 记忆按照内容分:形象记忆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字母、音素,词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指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第二语言的语音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情绪记忆指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如第二语言学习中从某些对话、朗读或表演等活动中体验过的愉快情绪运动记忆指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
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包含运动技能如发音和书写动作的记忆67 记忆按照保持的状态分为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瞬间记忆指杆之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人们能把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正是由于感觉记忆的作用感觉记忆的容量(称记忆广度)很大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保持一分钟左右,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重点)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3、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4、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5、西方学者们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两个概念作了分工:“第二语言”: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外语”: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6、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①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②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A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B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C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概说(一)几个基本概念教学原则:指导语言教学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
处理好6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理论讲解与言语操练的关系;目的语与媒介语的关系。
教学路子:经过人工设计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式。
例如,以字为基本单位还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综合教学、分技能教学、综合与分技能相结合。
教学路子由所教语言的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所决定。
教学路子不同于教学原则:(1)教学路子是相关教学原则的具体化;(2)教学原则全面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路子要经过人工设计,要更加重视针对所教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讲解语言点的方法,训练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路子不同(1)教学路子指导教学内容的分类和组织,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加以落实。
教学方法主要指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2)教学路子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的指导和规约具有统一性。
教学方法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和创造。
教学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
虽受教学原则、教学路子、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例如,课堂教学中怎样引进新的语言点,怎样板书,怎样使用直观教具,怎样运用表情动作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怎样调节课堂气氛,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都属于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没有好的教学技巧,再好的教材也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技巧也不能背离教学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原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兴替;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的特点和原则与都与相应的语言学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向

(14)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自然法是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 习得的观察与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条件中最大限度 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 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 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的五个假说为理论 基础。 (15)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
(7)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强调在情 景中听觉(录音)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 合的教学法。
(8)自觉实践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语言理论 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 教学法。
(9)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主张发挥 学习者智力作用,有意识学习语言知识并创造性运 用语言的教学法,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
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 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以功能主义语言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一、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概 况
1、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 2、20世纪20年代-70年代 3、70年代以来
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的相关因素:
(1) 时代的发展 (2)相关基础学科研究的成果的影响 (3) 代表人物的专业研究领域 (4)本学科自身的发展
(11)默教法(The Silent Way):要求教师在课堂 上尽量少说话,鼓励学生多说话,以有效提高交际能 力的教学法,首创于60年代初美教育家加特诺 (C.Gattegno)。
主要理论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育思想,认 为学习是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学生是主要活动者,并 非被动听话者,要通过发现和创造而非记忆和重复以 取得好效果。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doc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 =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 P15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 6 点) P21— 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及详解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及详解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内容简介作为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同时还参考了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以及大量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强化应试能力。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并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归纳典型试题,巩固重点知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各章知识要点的掌握,特依据该教材的知识体系选编了相应的典型常考题,并一一提供解答,有些解答对教材知识做了相应的延伸,以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基础篇第3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习得篇第5章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教学篇第7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结语篇第10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1.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言语有生成性。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
概念、判断、推理。
7.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8.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yms 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4) dialogue analysis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意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Turn-taking ,insertion 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adjacency pair5)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章节题库(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圣才出品】

第9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一、填空题1.从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______四个阶段。
【答案】运用【解析】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
四个基本阶段是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后一阶段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又是前一阶段的提高。
这四个阶段基本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2.课堂教学技巧包括了课堂教学行为,一类是教师的行为,还有一类是______的行为。
【答案】学生【解析】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和合作。
学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要与教师密切配合;教师则要很好地发挥组织、激励、示范和指导的主导作用,要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还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成绩测验最应该讲求______效度,因为它是依据特定的教学大纲、特定的教材或教程来编制的。
【答案】内容【解析】内容效度是指测试的内容是否是应该考查的,是否反映了这项测试的要求,或者说试题所包含的内容代表性、准确度和覆盖面如何。
如果测试的内容本有较好的代表性,就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在成绩测试中更需要注意是否包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语法测试不能包括典型的句型结构,则这一考试的内容效度不高。
4.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分为______、______。
【答案】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解析】测试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可以分为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
标准化测试是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设计、命题、施测、评分、分析等)实行标准化处理,对误差进行严格控制,有较高效度、信度,能测出受试者真实水平的测试。
非标准化测试是指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命题、施测和评分的测试。
规模一般较小,没有统一的标准。
成绩测试、诊断测试都属于这一类。
5.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______。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精华考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精华考点整理(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常考点总结引论部分:·分析:内涵教育学心理学部分内容,重点在于最后教学实践部分1.记忆规律与学习2.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国家)3.教学全过程四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4.语言元素教学原则(语音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5.假说和分析(代表人物/步骤)6.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7.练习8.儿童语法结构发展趋势9.20世纪60年代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趋势第二语言教学四环节大杂烩总体设计:(吕必松提出)注:吕必松认为总体设计“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对教学各项事宜做出明确规定,以便指导其他三环节,使四个环节相互衔接成为统一整体。
”教育目的: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应当针对其特点、在不强加于人的原则下结合德智体美的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目的(交际兴趣文化):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四方面):语言要素(四要素)/言语技能(四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话语规则和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国情、背景)课程设计(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原称精读课)+专项技能课(听说读写技能课)汉语知识课:四元素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教学原则(10个)(三大教学目的、三大输入输出、三大教学技巧、一个现代化)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原则(五性):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和系统性原则)教材分类:1.按体例分:综合型和分科型(一套管所有/一套管单个技能)单课制和单元制(一课一单元/多课一单元)(前者综合后者重点)直线式和螺旋式(语法点一个一个讲不重复/多个出现难度加深)2.按主要教学原则来分:课文型/结构型/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话题型/文化型著名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结构法教材;《基础汉语课本》:结构法时期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的最高水平;《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被德国美国各种夸,20年来世界上使用最广,第一步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读书笔记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 言语有生成性。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
概念、判断、推理。
7.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 语言能力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 :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
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Hyms 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Turn-taking ,insertion sequence ,closing ,opening ,5)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
关键期假说:Lenneberg(60年代)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必备资料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期中考试重点(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期中考试第一章重点:学科性质、学科定位与争论1、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2)母语和外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目的语5)总结一下广义、狭义的第二语言2、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6)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7)第二语言教学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4、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5、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6、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育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要研究这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也要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非常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正政策等。
7、教与学的全过程,指学习者从零开始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整个过程中其汉语水平发展的各个阶段教与学的特点与规律,也包括每个阶段总体设计等四大环节的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
8、对外汉语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外部因素即其之间关系,其核心部分是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既体现了学科的内容及学科的性质特征,同时又能为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整个学科建设指明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教学的特点和汉语教学法(讲稿)北京语言大学刘珣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有六十多年历史,进入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新时期也已八九年了,要问起我们所主张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在这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盛行的时代,我们所认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早有答案。
一、重视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也应该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相接轨。
特别是居于第二语言教学领先地位的英语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上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1.第二语言教学的新理念第二语言教学的专家们提出过很多新的理念。
本文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适合于汉语教学的,主要是:培养交际能力——第二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要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强调互动运用——语言是一种能力,能力就需要在“用中学”,学了才能用;讲只能讲懂,练才能练会;重视认知规律——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互相促进;语言学习是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
特别是对逻辑思维能力强的成人学习者,必须强调以理解为基础,重视语言规则的掌握;体认多元文化——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得体地运用目的语;通过文化对比,才能更好地认识母文化,增强多元文化意识;突出学生主体——语言学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特别是他的动机、态度和学习策略。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西方学者们提出的新教学理论也很多。
本文认为用来诠释学生如何学习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用来诠释什么是教师的教学的“后方法理论”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两个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由外部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事物加以主动理解而自己建构的。
只有主体自我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得到内化。
而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又必须借助于外界的环境,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磋商、调整、修正)当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主体的活动、认知、情感的重要性。
“后方法”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已经从“方法时代”转向“后方法时代”。
以往的教学法是专家们由上而下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解决一切问题的所谓最佳的教学方法。
后方法理论不是不要方法,而是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自主地运用、开发适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教师就不仅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者、消费者,也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从宏观上掌握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发展的趋势。
除了这两个理论外,对我们具有较大启发意义的还有美国提出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美国的外语学习“5C”标准,包括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它学科、比较语言和文化特性、运用于国内外多元文化社区等五个目标和语言沟通、理解诠释、表达演示等三种交际模式,已成为美国外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宪章”,也为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界广为接受。
对我们的汉语教学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和探索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上述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对我们汉语教学同样有指导意义。
但我们还必须看到汉语教学的特殊性。
汉语本身的特点使得汉语教学具有与其他很多第二语言教学不同的特殊规律。
汉语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外语之一,美国国防语言学院把汉语列为对美国学生最难学的第四类语言。
原因在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与绝大多数学习者的母语,不论是印欧语系的还是阿尔泰语系的,甚至包括目前学习者人数最多的母语——日语和韩语等语言的谱系关系,都相距很远。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与同属于印欧语系的“亲属语言”相比,汉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真正的外语”(R.Walton)。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者们研究认为,达到同样的水平,学汉语所需的时间是学习德、意、西、葡语等“亲属语言”的三倍多。
应该说“汉语难”是客观存在。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需要正视“汉语难”的现实,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汉语难在哪里以及如何化解它。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点和“汉语难”“汉语难”首先体现在语言的结构方面。
特别是,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常用“意合法”组织句子的汉语,对于习惯于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母语语法手段的众多的学习者来说,感到很难把握。
他们在学习同样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特征的“亲属语言”时,母语有关性、数、格、时、态、体变化的知识,能对他们学习目的语产生“正迁移”(至少提个醒)的作用;而对学习汉语则可能产生“负迁移”的作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学了助词“了”以后,他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过去时的标志而加以泛化。
在词汇方面,跟我们有较紧密的文化联系的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可能会有一些发音相同或接近的词汇,给他们的汉语学习带来一些“便利”。
但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要通过汉语中的“外来词”来减轻词汇学习的负担,机会是不多的。
即使能碰到也未必能提供帮助。
比如,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就很难把“啤酒”和“beer”联系起来。
汉语特殊的书写系统——汉字,已公认为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
其实汉字的结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数百个常用汉字后,通过部件组合、形声结构等有关知识,再学习新汉字就容易多了。
比汉字更难的是汉语声调的掌握。
汉语每个音节(汉字)都有自己的声调,而声调与音节的关系可以说毫无理据性,完全凭记忆。
这绝不是一项很轻松的学习任务。
除了汉语结构方面的特点、难点外,“汉语难”还表现在由于东西方习俗、文化的较大差异,对理解和使用汉语所造成的困难。
2.汉语教学法的争论和汉语教学的现状正因为汉语存在上述特点,对汉语教学该采用何种方法,海内外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以海外汉语教学的重镇美国为例,围绕如何教汉语的问题,至少从八十年代初的“Proficiency movement”开始,就一直存在着争论。
而争论的核心,就是重“功能”还是重“结构”。
今天,美国一些中文教师和研究者主张汉语教学应该走西方语言教学的路子,完全采用交际法和任务法。
代表人物就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吴伟克教授和夏威夷大学的任友梅教授等。
任友梅在《美国国内的汉语教材》一文中,曾批评美国的中文教学界“更倾向于保守”,主张用任务式教学法取代传统的课程内容。
以普林斯顿大学的周质平教授为代表的另一派则主张以听说为主的操练法,他强调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首先要说对”。
他认为语言结构的教学又必须以操练为主。
两派观点针锋相对,其实质也还是汉语教学界的“功能派”与“结构派”之争。
其实,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上,“结构”与“功能”之争一直存在,不仅限于汉语教学。
在西方语言教学中,有重语言形式和重语言意义两种不同的教学途径。
前者是以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为代表的、传统的结构主义教学法,后者是以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作为当前西方语言教学法主流的功能主义教学法。
两不同教学途径的教学理念,一直针锋相对。
而俄罗斯的第二语言教学又与欧美的教学理念不一样,自成一派。
在原苏联自觉实践法的影响下,俄罗斯汉语教学特别重视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强调首先要理解语法,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语言。
在教材中对目的语和母语的语法要做十分详尽的分析与比较。
总的来看,汉语教学法的现状是怎样的呢?经过一些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即使在交际法、任务法的策源地和中心——欧美国家,这两种方法在各西方语言的教学中已取得无可争议、几乎“一统天下”地位时,纯的、经典的交际法和任务法在成人、专业性汉语教学方面,至今似未成为汉语教学主流;这里的汉语教学实际走着一条与西方其它第二语言教学不完全一致的路子:强调以掌握结构为基础,重视语法的讲解和句式的操练;同时也汲取了交际法、任务法的一些新元素,呈综合化的趋势。
我们所知道的美国著名的明德模式、普林斯顿北京班、哈佛北京书院、哥伦比亚北京书院等,汉语教学的路子无不如此。
将这一结论用于世界其他各地的成人汉语教学,相信也不会失之武断。
但在少年儿童的汉语教学中,以任务、活动、游戏为特征的汉语教学,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正迅速地发展。
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法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都是为了进一步阐明我们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完善我们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法。
1.对教学法理念和方法的思考现代语言教学一百多年历史上,第二语言教学出现过数十种教学法,流派纷呈,百花竞放,各领风骚十几年、几十年,为提高我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提高教学效率做出了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教学法流派之争,常常是强调一点,不及其余;有时甚至标新立异,推向极端;或者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如听说法主张对学生严纠错而交际法则不纠错的两种极端做法)。
以上述对待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例,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常常把两者对立起来:结构主义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结构教学,不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功能主义教学法(特别是交际法)重视了语言功能,又不重视语言结构的教学,不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两者均难以适应作为“真正外语”的汉语的教学。
解决这个问题,也许需要求助于中国文化,运用中国式的思维方法——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走极端,找一个平衡点。
大部分中国大陆学者主张:恰当地处理结构、功能和文化的关系,并使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结构、功能和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主要内容;而三者的完美结合,不要以结构来拒绝功能;也不要因功能而放弃结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探索之路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法,是以北语为代表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汉语教学法探索的道路上逐渐形成的。
60多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结构法时期;80年代到90年代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期;90年代末到新世纪,进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期。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法,一方面汲取了交际法、任务法的主要优点: 强调培养交际能力的目标;强调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强调课堂的活动和互动,包括最高的任务式的活动。
同时,从汉语教学的特点出发,又继承了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的主要优点:强调以语言结构的教学为基础;强调认知和掌握语言规律的重要性;强调(特别是基础阶段)必要的操练以获得正确性。
3.结构、功能、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来处理结构、功能、文化三者的关系?结构是形式,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是导向;文化是内容,是条件。
在这一“三结合”中,结构是正确地运用语言的基础,功能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目的,文化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条件,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增强多元文化的观念,又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