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病毒(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二节呼吸道病毒第三节肠道病毒
教学目标:1. 阐述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变异的流行病学意义。(重点、难点)
2. 说出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病特点、传染方式及特异防治原则。
3. 叙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如何来检查与防治病毒性疾病? 4
第二节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 由普通感冒引入。30
2. 举实例讲解其抗原
变异与流行性的关系。
3. 利用挂图说明其致病性。
二、麻疹病毒自学。
三、腮腺炎病毒简介。 5
四、风疹病毒简介。 5
五、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简介。 5
第三节肠道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 以讨论方式引入。30
2. 利用挂图介绍致病性。
二、轲萨奇病毒自学。
三、埃可病毒自学。
四、轮状病毒简介。 5
五、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例10
讲解。
小结:1. 各类病毒的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 4
2. 简述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性之间的关系。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简述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性之间的关系。
预习: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
课后分析
第二节呼吸道病毒
概念:能侵犯呼吸道病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种类: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1)形态:呈球形,直径约100nm。新分离的病毒常呈丝状。
(2)结构:
1)核心:由单股负链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组成。
2)内膜:由基质蛋白构成。主要作用为保护核心并维持病毒外形。
3)外膜:即病毒包膜,由基质蛋白、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构成。糖蛋白又称刺突,刺突有两种:即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2.分型与变异
(1)抗原种类
1)内部抗原:由基质蛋白、核蛋白和三种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蛋白组成。具有型的特异性,抗原性稳定,是可溶性抗原。根据内部抗原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表面抗原:有HA、NA两种。其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根据HA、NA抗原性的差异将甲型流感病毒区分为不同的亚型。
(2)变异: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是HA和/或NA 的变异。
抗原性漂移:由于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起的变异属量的变异,变异的幅度小,仅引起流感的中、小流行。
抗原转变:由于基因组发生重新排列引起的变异属质的变异,变异幅度大,产生新的亚种。往往引起流感的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3)世界性的大流行
1918~1919年,流行亚型为H1N1。
1957~1968年,流行亚型为H2N2。
1968~ ,流行亚型为H3N2。
3.培养特性:最适于鸡胚接种。初次分离最好接种于羊膜腔,传代适应后接种于尿囊腔。进而可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以测定病毒的存在。
4.抵抗力:弱。
(二)致病性
1.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动物。
2.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 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4. 发病过程:病毒——→呼吸道粘膜细胞内增殖——→局部病变——→全身中毒症状
5.免疫性:病后机体产生的呼吸道局部SIgA为抗HA的中和抗体,可抵抗同一亚型病毒的再感染。但免疫力不牢固。
二、麻疹病毒
球形,直径150nm。核壳体呈螺旋对称结构,有包膜。只有单一血清型。抵抗力较低。
传染源:麻疹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间接传播。
所致疾病:麻疹。
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人工自动免疫,紧急预防可用丙种球蛋白。
三、腮腺炎病毒
球形,有包膜,具有螺旋对称结构。为单股负链RNA。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
所致疾病:流行性腮腺炎。
四、风疹病毒
球形,直径60nm。核壳体大致呈20面体对称结构,外有包膜。为单股正链RNA。
风疹的临床症状与麻疹相似,但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少。但可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
五、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
第三节肠道病毒
共同特点:
1.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约20~30nm,为20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
2.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3. 在宿主细胞浆内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
4. 耐乙醚。
5.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多样化。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1. 分类: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2. 形态与结构:球形,无包膜,直径27~30nm。
3. 基因组:单股正链RNA。
4. 培养特性:常用猴肾、人胚肾或人羊膜细胞等进行细胞培养。
5. 抗原性:有D抗原和C抗原。
6.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各种氧化剂敏感,对紫外线、干燥、热也敏感。
(二)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无症状带病毒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
致病特点:
(1)隐性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类型。
(2)病毒经两次病毒血症,穿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脑干的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是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死亡。
(3)致病机理:该病毒在神经元细胞内的大量复制和释放,可阻断宿主细胞的代谢,最终造成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
免疫性: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牢固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二、柯萨奇病毒
病毒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其在人体内的致病作用与Polio病毒相似,其致病的一个特点为临床表现的多样化。
三、埃可病毒
病毒学特性与Polio病毒相似,对人的致病性类似柯萨奇病毒。
四、轮状病毒
球形,直径60~70nm。有双层衣壳。内衣壳直径33~40nm,具有非常清晰的双层壳膜和典型的车轮条幅结构。基因组为双股RNA。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