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实验探究的主要目的?A、验证生物学理论B、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C、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D、增加课堂趣味性2、在讲授“DNA的复制”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过程?A、讲解法B、演示实验法C、案例分析法D、讨论法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已经加倍B.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未分开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能量转换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体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5、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C、糖类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D、二糖由两个单糖组成6、在光合作用的叶绿体中,下列哪种色素并不参与光能的吸收及传递过程()。
A、叶绿素aB、叶绿素bC、类胡萝卜素D、细胞色素a7、题干:在进行“DNA的分子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DNA的碱基排列规律,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一类?A. 启发式教学B. 案例式教学C. 发现式教学D. 传授式教学8、题干: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时,教师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实验,目的是?A. 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B. 让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得到培养C.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趣D. 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演示实验B. 讨论分析C. 案例分析D. 角色扮演 10、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以下哪种实验操作方法最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学习特点?A. 完全按照教师步骤操作B.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C. 仅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D. 集体合作完成实验11、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某版本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探究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其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这一基本理念。
A.核心素养为宗旨B.内容聚集大概念C.教学过程重实践D.学业评价促发展【答案】 C2、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3、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酶、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H、O、N四种元素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D.DNA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答案】 D4、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答案】 B5、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茎叶夹角最大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养出最适于密植的植株B.如玉米的夹角为x-3y,则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夹角有7种表现型D.如AA与aa杂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种表现型,说明A与a问有明显显隐性关系【答案】 D6、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 C7、如果将某一正常细胞的细胞核除去,则该“去核细胞”将会()。
A.停止生长B.变成肿瘤细胞C.继续生长和分裂D.变成具有全能性的细胞【答案】 A8、某版本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探究实践活动供师生选择,其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这一基本理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A.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B.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C. 运输物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D. 遗传信息的载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多样性。
A.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染色体中的组蛋白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因此,A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B.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们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大多数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
因此,B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C.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还扮演着运输物质的角色,如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肌红蛋白能够储存氧气等。
因此,C选项与其功能相符,不符合题意。
D.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核酸,包括DNA和RNA,而不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作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但它本身并不直接携带遗传信息。
因此,D选项与其功能不相符,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 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条件C. 生物膜系统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D. 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A.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膜结构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因此,A选项正确。
B. 生物膜系统确实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但主要是为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而不是为所有酶都提供了附着位点。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外来物种的引入能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间接价值一般大于它的直接价值,A错误;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会因为缺少天敌而迅速繁殖,进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人体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在第二阶段释放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和CO2答案:A解析: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B正确;人体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在第三阶段释放,并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但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中并不产生CO2,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B.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决定性作用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A. 虽然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它只是生物进化的机制之一,它决定了哪些变异会被保留在种群中。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遗传学研究中,利用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A. 构造简单,繁殖快,多为单细胞生物B. 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单独研究C. 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D. 变异类型多,且能稳定遗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A选项:原核生物,如细菌,通常结构简单,繁殖迅速,且多为单细胞生物。
这些特点使得原核生物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因为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实验条件,观察遗传现象,并进行遗传分析。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其D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体,而不是像真核生物那样DNA和蛋白质分开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因此,原核生物并不比真核生物更便于单独研究DNA。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点并不是其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并不比真核生物多,且其遗传稳定性可能因缺乏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而相对较低。
因此,D选项错误。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相等C.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四种类型的配子D.F1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豌豆的遗传特性、配子的产生和结合方式等。
A选项:豌豆具有自花、闭花受粉的特性,即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会自行完成授粉过程,且授粉过程在花朵未开放前就已经完成,这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得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哪个阶段不产生ATP?A. 糖酵解B. 柠檬酸循环C. 电子传递链D. 二氧化碳释放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或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或称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其中,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并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₂;电子传递链则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NADH 和FADH₂传递电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大量ATP。
而二氧化碳释放是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但此过程本身并不直接产生ATP。
2.题目: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A. 转录水平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B. 翻译水平调控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来调节基因表达C. 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表达D. 转录因子可以与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转录起始答案:B解析: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和翻译后水平调控。
转录水平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通过控制转录起始速率来调控基因表达量。
翻译水平调控则是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或翻译产物的降解速率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可以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基因的可接近性,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结合,可以激活或抑制转录起始。
因此,B选项错误地将翻译水平调控与mRNA稳定性的调控混淆了,实际上mRNA稳定性的调控属于转录后水平调控。
3.题目: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哪个色素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类胡萝卜素D. 藻胆素(注:非植物细胞特有,但为扩展知识范围可提及)答案:A解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负责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皮肤的叙(江南博哥)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B.皮肤具有排泄功能C.皮肤具有免疫功能D.皮肤具有感觉功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而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其具有免疫功能,汗腺能分泌汗液,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皮肤内有感受器,所以皮肤能感受外界刺激,但感觉最终还是在大脑皮层的有关神经中枢形成。
[单选题]2.动、植物体内都能够产生激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二者都属于小分子有机物,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B.一般都是由动、植物特定的器官产生,然后运输到作用部位起作用C.在动植物体内,只能在作用部位检测到激素的存在,其他部位检测不到D.一般情况下,二者与相应的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后即被灭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有些动物激素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动物激素由特定的器官产生,而植物激素不然,如根尖、茎尖、幼叶、发育着的种子都能产生生长素。
动物激素可随血液运送到全身,只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素与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即被灭活。
[单选题]3.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报道,根据目前的癌症发病趋势,到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500万人。
癌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癌症是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它不属于基因突变B.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手术治疗成功后,仍有复发的可能C.目前医学上常通过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值,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情绪因素等,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对于细胞识别有重要作用。
C.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某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
D.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这保证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的脂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这种流动性保证了细胞膜的功能性,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因此选项D描述错误。
2、在DNA复制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需的?A. DNA聚合酶B. 解旋酶C. RNA引物D. 蛋白质水解酶【答案】D 【解析】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链,解旋酶解开双螺旋结构,以及RNA引物提供起始点;而蛋白质水解酶在此过程中并不参与,它通常参与蛋白质的降解而不是DNA复制。
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教学方法?A、讨论法B、演示法C、实验法D、讲授法答案:A解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实验法和讲授法。
讨论法虽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但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并不常用。
讨论法更多应用于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
4、在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引导学生提出问题B、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C、过分强调课堂纪律D、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答案:C解析:过分强调课堂纪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压力,抑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A. 直接展示实验结果B.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操作C. 仅提供实验目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D. 提供实验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规律答案:D解析:D选项通过提供实验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规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通常选择洋葱根尖,因为这里细胞分裂旺盛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 观察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D.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分裂间期时间最长答案:A;D解析: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常用材料,因此A选项正确;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这些染液属于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这里的目的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观察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和变化,而不仅仅是使染色体着色,因此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考虑到其核心意思正确,通常可视为正确;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应为: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制片(将根尖压成薄片)→观察,因此C选项的步骤顺序错误;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所占的时间很短,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D选项正确。
注意:虽然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在此情境下通常视为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沿食物链进行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A. 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捕食,这就是信息传递在食物链中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阳光、温度、湿度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如鸟类的鸣叫声、昆虫的性外激素等,因此B选项正确;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通过信息传递,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C选项正确;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如狼通过气味能够找到兔子,但兔子并不能通过气味找到狼,因此D选项错误。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卵裂期胚胎汇总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答案】 D2、高中生物课堂中,对如“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演示模型”“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等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
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性研究C.比较性研究D.开发性研究【答案】 D3、下列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骨髓瘤细胞【答案】 D4、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答案】 C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 C6、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 C7、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包括( )。
多选A.内省日趋明显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为人处世日趋圆通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答案】 A8、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答案】 D9、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 C10、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 界B. 门C. 纲D. 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2、在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叶绿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和分布。
A选项: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除了少数高度特化的细胞,如植物的筛管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虽然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但它并不普遍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例如,植物的根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因为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不是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项不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A. DNA复制B. 转录C. 翻译D. 逆转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A. DNA复制是遗传信息在DNA分子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生物体细胞分裂和遗传的基础,属于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A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也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的途径,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这是遗传信息在RNA和蛋白质之间的表达过程,而不是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C选项符合题意。
D. 逆转录在某些病毒(如逆转录病毒)中,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虽然这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但仍然是遗传信息的一种传递方式,D选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B. 基因重组可产生多种基因型C.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基因重组导致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意义及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A.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导致基因重组),A选项正确。
B. 基因重组通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以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进而在受精作用后产生多种基因型的后代,B选项正确。
C.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只是改变了基因的组合方式,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因此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从而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C选项错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由一层蛋白质覆盖在外侧。
B. 单位膜模型不能解释细胞膜流动性。
C. 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在物质交换中不起作用。
D.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其中成分的不对称性。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光反应阶段。
B. 暗反应阶段(Calvin循环)。
C. CO2固定过程。
D. 糖类合成过程。
3、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教学法D. 练习法4、题干:以下哪种生物学知识属于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A. 细胞的组成B. 生物的形态结构C. 遗传变异的类型D. 生物的生理功能5、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D. 所有生物体内的细胞都以细胞呼吸作为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
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复制只发生在S期。
B. 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酶的参与。
C. 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新合成的每一个DNA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D. DNA复制时,先合成连续的前导链,再合成不连续的后随链。
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 讲授法B. 演示法C. 小组合作学习法D. 读书指导法8、以下关于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与变异”章节的教学目标,描述错误的是:A.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B.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C. 分析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方法D. 探讨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A. 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的。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B.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起催化作用,有的起运输作用D. 细胞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为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2、题干: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C. 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暗反应阶段产生有机物D.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3、以下哪种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A. 核糖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内质网4、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过程?A. DNA复制B. 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C. 蛋白质合成D. 基因突变5、在以下哪项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A. 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实验B.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C. 细胞核的有丝分裂实验D. 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6、以下哪项不是高中生物课程中提到的生物技术?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酶工程D.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以下哪种观察方法最适合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 显微镜观察法B. 透镜观察法C. 滤纸过滤法D. 紫外线照射法8、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DNA和RNA含量?()A. Southern印迹技术B. Northern印迹技术C. Western印迹技术D. ELISA技术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A. 传授式教学B. 讨论式教学C. 案例分析教学D. 探究式教学11、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A. 直接展示方程式,讲解其含义B. 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原理,再展示方程式C. 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方程式的来源D.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然后直接提问方程式的意义1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下哪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直接告诉学生答案B.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结论C. 让学生重复课本上的案例D. 强调记忆知识点15、题干: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 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定向改变D.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但突变率较低1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A.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实验探究式教学D. 多媒体辅助教学19、以下哪种生理现象不属于高中生物学科内容范围?A. 细胞呼吸B. 光合作用C. 植物生长素D. 神经递质的传递21、以下哪项不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生物学基本概念?A. 细胞学说B. 生物进化论C. 生物多样性D. 生态系统服务23、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生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A. 二氧化碳(CO2)B. 水(H2O)C. 氮气(N2)D. 氧气(O2)2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以下哪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A. 单一实验演示法B. 小组合作探究法C. 传统讲授法D. 多媒体辅助教学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式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二题请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特点,阐述如何有效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B、生物膜含有多种蛋白质,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生物膜是由细胞内所有膜结构构成的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讨论法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B、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
C、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或乳酸。
D、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4、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B、DNA复制不需要模板,可以自行合成新的DNA分子。
C、DNA复制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D、DNA复制时,先由RNA聚合酶解开双链。
5、以下哪项不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竞赛法6、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观察前应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视野清晰B. 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和颜色C. 观察过程中,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的载玻片D. 观察后,要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的数量、形态等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A. 增加底物浓度B. 降低温度C. 提高pH值D. 加入抑制剂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B.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C. 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合成ATP和NADPHD.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是光反应阶段的主要反应9、以下关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C. 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释放能量 10、以下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B. 信号分子可以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C. 逆转录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D. 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1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角色扮演法C. 演示实验法D. 讨论法12、下列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哪一项中,教师最可能是在进行概念教学?()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B. 教师通过比较多种植物细胞结构来阐述植物细胞的共性C.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答案:B解析:A选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这是在进行观察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而非专门教授“细胞”这一概念,故A错误。
B选项,教师通过比较多种植物细胞结构来阐述植物细胞的共性,这正是在进行概念教学。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可以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这一概念,故B正确。
C选项,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是在进行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观察细胞分裂的现象,而非专门教授某一概念,故C错误。
D选项,教师通过视频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这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或演示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而非专门教授某一概念,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C.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答案:D解析:A选项,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这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些改变都会导致基因结构的变异,故A正确。
B选项,由于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它会产生新的基因,这些新基因可能具有新的遗传信息,从而赋予生物体新的性状,故B正确。
C选项,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型,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故C正确。
D选项,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并不都是有害的。
虽然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出现不利的性状,但也有一些基因突变可能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有利的性状,如抗药性、耐寒性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1.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高中生物学课程3 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1.学习需求分析(1)分析学习者●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征,如年龄特征、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时,以下哪种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 直接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B. 提供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按照步骤操作C.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D. 只提供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分析原因2、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遗传变异的教学,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A. 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遗传变异的原理和实例B.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遗传变异的原理C. 强调遗传变异的重要性,但不进行深入讲解D. 仅通过课堂讲解,要求学生记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
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4、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B. 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 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 翻译过程是以RNA的任意一段为模板合成蛋白质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什么?A. 分解染色体B. 运输染色体到细胞两极C. 合成DNAD. 形成新的细胞壁6、下列哪种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的?A. 氧气B. 葡萄糖C. 二氧化碳D. 水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 重复讲解知识点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C. 强调记忆知识点D. 布置大量课后习题8、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合用于“细胞的能量转换”这一章节?A. 案例分析法B. 模拟实验法C. 讲授法D. 翻转课堂教学法9、在生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通常会采用哪种教学策略?A. 直接讲授法B. 实验探究法C. 合作学习法D. 多媒体演示法 10、在遗传学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哪种情况的遗传?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 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C. 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D. 完全连锁的遗传因子1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的作用,并且消耗ATP。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直接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B、提供完整的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复述C、提供实验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D、要求学生背诵实验原理和公式2、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以下哪项不是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基本单位?A、细胞B、组织C、器官D、生态系统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哪个时期?A. 前期B. 中期C. 后期D. 间期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哪个部位?A. 外膜B. 内膜C. 基质D. 类囊体薄膜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论中自然选择学说的描述,错误的是:A.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B. 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C. 自然选择是一种客观规律D. 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变异是随机的6、以下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生物技术”模块的教学目标,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C.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D. 培养学生的生物技术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实验7、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保持细胞内环境稳定C.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D. 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8、以下哪种生物分子通常不参与遗传信息的存储或表达?A. DNAB. RNAC. 蛋白质D. 核糖体RNA (rRNA)9、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案例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模型构建法D. 课堂讨论法 10、题干: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通常会采取以下哪种策略?()A. 单一重复实验B. 多次重复实验C. 实验与理论相结合D. 实验结果预测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维持细胞形态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合成蛋白质12、在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中,哪种物质是主要构成细胞壁硬度的关键成分?A. 蛋白质B. 果胶C. 纤维素D. 脂质13、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以下哪种做法符合科学探究的原则?A. 直接给出实验结果,让学生模仿操作B.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操作C. 仅提供实验目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D. 提供实验材料和仪器,让学生自行决定实验步骤1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阐述,错误的是?A.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结构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功能B. 生物体的功能决定其结构,结构的变化可以不影响功能C.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D.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1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细胞结构与功能”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以下哪项做法最为恰当?A. 直接讲解细胞结构,然后逐个介绍细胞器的功能B. 从细胞功能入手,结合实例分析细胞结构的特点C. 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然后提问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D.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胞结构,让学生观察后自行总结功能16、以下哪项属于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与变异”章节的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B. 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类型和预防措施C. 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D. 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项活动最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A. 重复实验操作B. 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C.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D. 限制学生提问18、以下关于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评价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B. 评价应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C.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D. 评价应只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19、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A. 实验演示法B. 案例分析法C. 演讲法D. 互动讨论法2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 光合作用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 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解产生氧气22、以下哪项不属于高中生物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B.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C. 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运用能力D.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3、题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下哪项是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B. 准备实验材料,如洋葱鳞片叶C.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D.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24、题干:以下哪项关于生物进化论的说法是错误的?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共同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C. 生物进化论认为进化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实现的D. 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A. 知识灌输式教学B. 案例分析法教学C. 探究式教学D. 课堂提问式教学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 生物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生物学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准确理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并能用其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学。
3.生物学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高中
生物学课程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
围。
2.了解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
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三)教学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
(1)分析学习者
∙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一般特征,如年龄特征、整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
∙分析高中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差异性,如个性差异、知识水平差异、不同
的学习态度等。
(2)分析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确定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明确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明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
(1)领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根据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并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合理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4. 设计教学过程
(1)合理安排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3)分析并评价教学案例。
5. 撰写格式规范的教案
6. 了解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A.染色体
B.核膜
C.核糖体
D.内质网
(2)下图表示硅藻属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北温带海洋上层一些非生物因素的季节性变化。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硅藻数量的减少与水中磷、硫含量的减少
B.有关光照强度过高会使浮游生物(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
C.浮游生物(硅藻)数量的增加导致水中磷、硫含量的减少
D.光照强度的升高促进了分解者的活动,使水中磷、硫等无机盐减少
2.简答题
(1)绘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简图,标出主要部分名称,并描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在进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概念的教学中,你认为教学难点是什么?简要说明如何突破该教学难点。
3.教学设计题
阅读“细胞有丝分裂”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略),确定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
4.材料分析题
问题:
(1)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你认为他可能选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
(2)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教学策略?(3)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