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回顾: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地做。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的物质在互相时彼此进入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现象。

,扩散快慢与有关。

温度越高,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把分子的叫做分子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第二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和的,叫做物体的。

单位:(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物体向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热量,内能;热量,内能。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内能会,物体,物体内能会。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第三节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和乘积之。

2、定义式:c=3、单位: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物质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

6.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的水温度(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7、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第13章_内能(知识归纳)

第13章_内能(知识归纳)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归纳)【知识网络】【考点突破】考点一:分子动理论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二、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液体、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三、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烈。

2、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说明: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1)、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2)、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作用力大,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4)、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这样的结构使得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考点二、内能与内能的改变一、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内能也是能量,单位是焦耳(J)。

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存在条件: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人教版物理13章知识梳理

人教版物理13章知识梳理

人教版物理13章知识梳理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的知识梳理包括以下内容:一、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就是电流做的功。

2、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00W。

4、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 = UI = I²R = U²/R。

二、安全用电常识1、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使人发生触电事故。

2、引起触电事故的原因:一是人体接触带电体,二是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常见的触电类型:单线触电、双线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5、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措施:一是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二是电气设备外壳接地,三是使用绝缘工具,四是远离高压带电体。

三、生活用电常识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家庭电路主要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用电器和插座等组成,火线、零线、地线是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家庭电路的电压:在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3、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并联连接,开关与用电器串联,并与火线相连。

保险丝的作用和材料: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会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保险丝常用电阻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4、安全用电的措施:不使用破损的插头和插座,不靠近裸露的电线和电气设备,不用湿手接触用电器,更换灯泡时先切断电源等。

5、测电笔的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6、三孔插座的作用和材料:三孔插座的接线原则是左零右火上接地,三脚插头的接线原则是中上的要与用电器外壳相连。

7、电能表的作用和读数方法: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其读数方法是将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

8、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小结)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小结)八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等,如“如果两直线平行”叙述不完整,也不是命题.
2.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 条件 和 结论 两部分组成的.
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一般
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
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单元小结
3.命题的真假
命题有真有假,其中正确的命题叫做 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叫
∴∠F=
=
°−∠

°−°

=65°.
B
单元小结
针对训练
1、已知:如图, AB=AE ,AC=AD,∠BAE=∠CAD .求证:
BC=ED.
D
B
证明:∵∠BAE=∠CAD,
∴ ∠ = ∠
在△ABC和△AEDLeabharlann , = ∠ = ∠
=
∴△ ≌△ ,
单元小结
针对训练
1、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
顶点,过点A作AF⊥CD ,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
度数为( B)
A.30°
B.25°
A
E
B
C
F
D
C.35°
解:∵△ABC≌△DEC,
∴∠ACB=∠DCE,
∴∠ACB-∠ACE=∠DCE-∠ACE,
已知一边为角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边一角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的邻边找边的对角A.A.S.

找夹边A.S.A.
已知两角 找任一边A.A.S.
找夹角S.A.S.
已知两边找直角H.L.
找另一边S.S.S.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例如,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走进花园,远远就能闻到花香;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等。

分子间存在间隙,这可以通过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典型实验进行证明。

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第2节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可以通过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等实验进行证明。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当分子间距离过小,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过大,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3节内能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即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实验步骤:取同质量的水、铁、铜等物质,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记录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实验结果: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的程度不同,即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4、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

5、比热容的单位:J/(kg·℃)6、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水:4182 J/(kg·℃)铁:448 J/(kg·℃)铜:385 J/(kg·℃)二、比热容的应用1、利用比热容求物体吸收的热量公式:Q=mcΔT其中,Q表示吸收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升高的程度。

八年级第13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第13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第13章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的第13章主要包含了三大数学知识点:圆的相关概念、圆的面积和周长、相交弧与相交角。

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圆的相关概念
圆是平面上所有离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其中,离圆心最
远的距离称为半径,离圆心距离相等的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称为直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此外,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
距离称为弦长。

常见的圆的相关概念还包括切线和弦。

切线是与圆相切且垂直
于半径的直线,其在切点处与圆的交点为切点;弦是连接圆上任
意两点的线段。

二、圆的面积和周长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重要属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周长:C = 2πr 或C = πd(其中,r为半径,d为直径)
面积:S = πr²
其中,π为一个无理数,最常使用3.14来近似表示。

三、相交弧与相交角
当两个圆相交时,所得到的弦称为相交弦,而两个相交弦所对
应的弧则称为相交弧。

此外,两个圆相交所成的角被称为相交角。

在计算相交角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交弦所对应的弧的夹角来推导。

设两个圆相交于点A、B,各自的弦AB长为a、b,且它们夹角的度数为θ,则有:
θ = (a + b) ÷ 2r
其中,r为两个圆的半径之和。

以上就是八年级第13章数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及练习,加深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应用。

物理13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13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13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和加速度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反比于物体质量。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和曲线运动1. 位移和位移矢量: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位移以及与距离的区别。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概念。

3.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4. 一维曲线运动: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如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二维曲线运动: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如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平面运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问题。

2. 弹力和重力:弹力由弹性物体恢复形状产生,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摩擦力:物体之间表面接触产生的阻碍运动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斜面运动: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考虑斜面的倾角和摩擦力的影响。

5. 圆周运动:物体围绕固定轴的运动,通过角速度和圆周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

第四节:功、动能和机械能守恒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以及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有关。

2. 动能:描述物体运动能量的概念,包括动能定理和动能守恒。

3. 功率:描述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

4. 动量:物体运动的量度,由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得出。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和摩擦力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第五节:弹性碰撞和静电场1. 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碰撞前后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 静电场: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场,由带电物体周围的电荷引起。

3. 应用静电定律:静电力和电场强度的关系,通过库伦定律计算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3章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第13章的相关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3章主要涉及电流和电阻的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电流强度的计算、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

一、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过程。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表示为:I = Q / t,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t为通过的时间。

二、电流强度的计算电流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I = U / R,其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R为电阻。

这个公式是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的,下面将具体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U = I * 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R为电阻。

欧姆定律表示,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正比。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连接在一起的电器设备,电流在串联电路中是相同的。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由分支电路汇集在一起,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分配到各个分支电路中。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总结:本文介绍了九年级物理第13章的知识点,内容涉及电流和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相关定律。

电流的定义是指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过程,其单位为安培(A)。

电流强度的计算应用了欧姆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流传输的两种形式,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而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支流过各个分支电路。

要注意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方法。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第13章的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CPA-审计】第13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知识点总结

【CPA-审计】第13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知识点总结

【CPA-审计】第13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第一部分舞弊【知识点1】各方责任【知识点2】组织项目组讨论【知识点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程序+项目组讨论+舞弊三角分析)1.风险评估程序(无观察和检查程序,因为舞弊观察、检查不到)(2023调整)2.评价舞弊风险因素(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态度(借口))【知识点3】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1.风险的分类:报表层风险+认定层风险(特定交易、账户余额、披露)+管理层凌驾2.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

(2)如果未将收入确认作为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应在审计底稿中记录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知识点4】应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三方面1.总体应对措施:(1)分配和督导项目组成员时,考虑其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考虑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2)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表明通过操纵利润作出虚假报告。

(3)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2.应对认定层次舞弊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1)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或获取额外佐证性信息。

(2)调整审计程序的时间安排(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整个报告期内的交易实施实质性程序)。

(3)调整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在更详细的层次上实施分析程序,利用计算机实施更广泛的测试)。

3.针对舞弊易发高发领域的重点应对措施(2023新增)(1)在建工程和购置固定资产相关的舞弊风险应对①在建工程:是否存在与经营规划不符或与预算不符的异常工程;是否存在长期停工或长期未完工工程。

②固定资产:复核购置固定资产的合理性;检查购置合同、发票;复核已入账固定资产验收情况。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3章内能知识点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生物13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13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13章知识点总结1.1 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形成后的数百万年,最早的生物形式为原核生物,后进化为真核生物。

1.2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种群遗传变异的过程。

1.3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是指将各种生物按照其共同的特征和差异进行归类,以便研究和应用。

1.4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些多样性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平衡与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构造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其中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

2.2 细胞的功能细胞主要功能包括营养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生长与分裂以及自我修复等。

2.3 细胞器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线粒体是能量生产的地方,内质网则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第三章:细胞的生物膜和物质运输3.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其功能包括物质的选择性透过、信号传导与细胞间的黏附等。

3.2 物质的运输物质在细胞间的运输有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方式,其中主动运输靠能量输入,被动运输则是依赖物质浓度的差异。

第四章: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4.1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挂接成多肽链。

4.2 蛋白质的运输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主要依靠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协作。

第五章:生物的能量代谢5.1 ATP的合成与降解ATP是细胞内通用的能量媒介,其合成与降解对细胞的正常代谢至关重要。

5.2 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环节,通过电子传递链和无氧酵解来释放能量。

5.3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则是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

第六章:DNA的结构和功能6.1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是双链的螺旋结构,其复制是由DNA聚合酶在模板链上合成新链的过程。

6.2 DNA的转录和翻译DNA的转录是将DNA上的信息转录成RNA,而翻译则是将RNA上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CPA-财管 】第13章标准成本法知识点总结

【CPA-财管 】第13章标准成本法知识点总结

【CPA■财管】第13章标准成本法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标准成本法
【知识点1]标准成本
1.标准成本
条件重大变化包括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重大变化、产品物理结构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变化。

2.标准成本的制定
固定与变动制造费用用量标准相同,一般均选用直接人工工时标准。

【知识点2]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本知识点使用总成本的概念分析差异,而非单位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指的是相对于单位时间的分配率,而不是相对于单位产品,此处与实际工资率对应的是单位时间工资而不是单位产品工资一个原理。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同理。

一般情况数量(或效率)差归责于生产部门;材料价格差异规则于采购部门,人工工资率差异归责于人事部门,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归责于部门经理。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基于实际产量计算标准工时)
(1)分配率
分配率单位:元/时,而不是:元/件,是相对于单位时间,而不是单位产品。

(2)差异分析四个变量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关键为变量转化,题目给定实际制造费用二①;给定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及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推算出标准分配率;实际数量X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预计产量X标准工时二生产能力;实际工时一般给定。

总原则:将与产品相关转化为与时间相关。

(3)差异分析。

九年级13章知识点

九年级13章知识点

九年级13章知识点九年级的第13章主要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代数方程、平面图形的相似性、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它是利用代数运算符号和未知数构成的等式。

在九年级13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例如,2x+5=13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来消去未知数的系数,最终求出未知数的值。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例如,x^2+3x-10=0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运用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或者配方法等具体的解法。

二、平面图形的相似性平面图形的相似性是指两个或多个图形形状相似,但尺寸不一致的特性。

在九年级13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并且如何计算它们的对应边长比例。

1.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长之间成比例的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角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且可以利用对应边长比例来计算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是指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长之间成比例的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的判断和求解方法与相似三角形类似,需要比较多个对应角度和对应边长。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与数据和概率相关的重要概念。

在九年级13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频数、频率、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指标来了解数据集的特征和规律。

2. 概率计算概率计算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计算事件发生的几率。

我们可以通过事件的样本空间、事件的个数以及对应事件发生的次数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可以利用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来计算复合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物理13章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3章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3章所有知识点导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第13章的内容。

本文将对这一章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3章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边界时发生的现象,其中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其中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第13章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中央厚度较大,两边较薄的透镜,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分为放大镜和太阳镜。

凹透镜是中央厚度较小,两边较厚的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三、光的折射的应用第13章的第三个知识点是光的折射的应用。

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光的折射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深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光在棱镜中会发生色散现象。

四、光的颜色和光的合成第13章的第四个知识点是光的颜色和光的合成。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光的颜色越偏向蓝色;频率越低,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

光的合成是指当多个彩色光同时照射到一个区域时,这些光的颜色叠加在一起。

五、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第13章的第五个知识点是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发生的现象,包括构成明暗条纹的干涉和产生彩色环的干涉。

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后发生扩散的现象。

结语:第13章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章节,涵盖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折射的应用、光的颜色和光的合成、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的性质和行为。

希望本文的总结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第13章内容的理解,并为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语文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语文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语文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本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乱序诗
乱序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规则,以一种自由、随意的方式组织诗句。

在乱序诗中,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排列诗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节奏感。

2. 反讽手法
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与原意相反的话语来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反讽手法可以加深对某种现象或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同时也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戏剧性和幽默性的效果。

3. 古文阅读技巧
古文阅读是中学语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九年级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古文阅读的技巧,包括正确理解古文的句子结构、熟悉古文中常用的词语和用法,以及掌握一些常见的古文修辞手法等。

4. 推理阅读
推理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九年级语文课程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推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观察细节、分析线索、做出推理推断等。

通过推理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章的主要知识归纳,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全部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

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对外不显力。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材料都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的过程。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3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3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3章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点梳理1.平面直角坐标系(1) 定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 坐标平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点的坐标(1) 定义: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得到P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则a的横坐标、b 的纵坐标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横坐标,纵坐标)叫做点P的坐标,记作P(x,y)。

(2) 特殊点的坐标特征:•x轴上的点其纵坐标为0,记作(x,0);•y轴上的点其横坐标为0,记作(0,y);•原点的坐标为(0,0)。

3.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坐标平面内,每一个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坐标与之对应;反过来,对于每一个坐标,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个点与之对应。

— 1 —4.坐标平面内点与坐标的符号特征: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0,y<0;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0,y<0;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0,y>0;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0,y>0。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顶点坐标;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等。

6.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由点的坐标判断物体所在的位置。

注意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物体的位置描述也可能不同。

7.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点P1(x1, y1)和P2(x2, y2),则两点间的距离为:d = sqrt[(x2 - x1)^2 + (y2 - y1)^2]。

8.中点公式: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a, b)和B(c, d),则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M_x, M_y) = ((a + c) / 2, (b +d) / 2)。

物理九年级13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13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13章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很小很小,小到咱肉眼根本看不见。

就好像你在操场上看蚂蚁,分子比蚂蚁还要小得多得多!2.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说,你在房间里喷香水,不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在扩散。

3.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就像夏天热得要命,分子们也热得疯狂乱动;冬天冷了,分子们就没那么活跃啦。

4.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比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就像两个人靠太近会互相排斥;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时,表现为引力,又像两个人离得远了会互相想念吸引。

二、内能1.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简单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

2.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质量越大、温度越高、状态越复杂,内能一般就越大。

3.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就好比你用力搓手,手会发热,内能增加;热传递呢,就像把烧热的铁块放到冷水中,铁块的内能传给了水。

三、比热容1.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可以理解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

2.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意味着水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

所以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小得多,就是因为水的这个特性在起作用。

好啦,这就是第十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让你轻松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
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
物质的性质
、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

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