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预防措施部署和效果评价
预防措施
针对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部署方式
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等多个渠道进行预防措施的部署和实施。
效果评价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者发病率、死亡率、生活 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以便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严重危害
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胸闷、头 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猝死, 危及生命。
指南制定背景和意义
临床需求
心律失常诊断和风险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临床医生需要专业 指导。
规范化管理
制定指南有助于规范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风险评估流程,提高 诊疗水平。
2023版更新内容及特点
更新内容
新增了心律失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细化了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了更多实 用建议。
起搏器植入术适应症及操作注意事项说明
适应症
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 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 阻滞等。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 疗选择。
VS
操作注意事项
起搏器植入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首 先,在患者胸部皮下植入起搏器脉冲发生 器,然后通过穿刺静脉将起搏导线送至心 脏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 血管和神经,同时确保起搏器的位置和参 数设置准确。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和程控调 整,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特点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最新研 究进展和临床实践,为医生和患者提 供全面、准确的指导。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体征识别
症状多样性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轻重不一,需结合患者主诉进行初 步判断。
中国心脏病诊疗新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脏病诊疗新指南(全文版)中国心脏病诊疗新指南(全文版)前言心脏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为了提高心脏病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心脏病诊疗新指南》。
本指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目录1. 概述2. 病因及分类3. 临床表现4. 诊断方法5. 治疗原则6. 特殊类型心脏病7. 预防与康复8. 展望与挑战1. 概述心脏病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脏病可分为两大类:器质性心脏病和功能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是指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如瓣膜病、心肌病等;功能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等。
2. 病因及分类2.1 病因心脏病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部分心脏病具有家族史,如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心肌病等。
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也与心脏病发生密切相关。
生活方式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也是心脏病的常见诱因。
2.2 分类心脏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 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栓塞等。
2. 高血压心脏病: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
3.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4. 瓣膜病:包括瓣膜狭窄、瓣膜反流、瓣膜脱垂等。
5.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6. 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满足全身器官和组织需求,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7. 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奏异常。
3. 临床表现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情,可表现为胸痛、心悸、气促、乏力、晕厥等症状。
部分心脏病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需通过检查发现。
4. 诊断方法心脏病诊断需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
ESC 2023心律失常指南(全文)引言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心律失常的最新指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
本指南将重点讨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颤、室颤、室速等。
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脏上房颤动而造成心率不规则。
本指南将重点介绍房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
室颤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室电流紊乱导致心脏停跳。
本指南将介绍室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室速室速是一种心室心率快于正常的心律失常。
本指南将介绍室速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特殊检查方法,如心律失常监测、电生理检查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本指南将提供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导,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病情,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预防本指南将介绍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预防和手术预防等。
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将被强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结论本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心律失常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该指南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以促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专业意见进行判断和选择。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一、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证候:1、心虚胆怯: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2、心血不足:心悸头晕,面色不华,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3、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沉细而数。
5、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6、心血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缓慢性心律失常)。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的患者。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3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3第二节心力衰竭(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9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内一科阮冬云)16第四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内二科)57第五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内一科余茂生)74第六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内一科余茂生)96 第七节瓣膜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20一、二尖瓣狭窄12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7三、主动脉瓣狭窄132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7五、三尖瓣狭窄142六、三尖瓣关闭不全144七、肺动脉瓣狭窄146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48第八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50一、房间隔缺损150二、室间隔缺损154三、动脉导管未闭158第九节心肌炎(心内二科邱赟)162第十节心包炎(心内二科邱赟)166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二科胡耀)171第十二节心肌病(心内二科胡耀)177一、肥厚型心肌病177二、扩张型心肌病181三、限制性心肌病187第十三节心脏骤停195第二篇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208第一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08 第二节起搏器植入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24第三节心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32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55 第五节瓣膜病球囊成形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08第六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17第七节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心内一科刘元庆)321第八节其他有创操作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42第九节心肺复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64第十节心脏电复律与除颤(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70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150次/分。
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2.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3.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4.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5.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临床表现】1.可有心悸,脉搏脱漏等2.听诊心律不齐3.各种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膜脱垂、高血压心脏病等4.电解质紊乱,过量烟酒,药物,麻醉,手术等5.正常人,心室内假腱索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病因及诱因检查诊断】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大于0.12s。
2.配对间期固定(若配对间期不等,可见于多源性室早或室性并行心律)3.完全性代偿间歇(插入性室性早搏例外)5.室性早搏可分为单形性,多形性或多源性;二联律,三联律;成对,成串等。
6.室性并行心律:配对间期不等,相差大于0.12s;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的整数倍;可有室性融合波。
治疗】1.纠正一过性可逆诱因,如电解质混乱,缺氧,药物中毒等。
2.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必利用抗心律变态药物;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需要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
3.急性心肌梗死:出现频发、多源、配对、成串或R-On-T室性早搏,并不是引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变态先兆,不主张利用利多卡因,除非引发血液动力学混乱,不然不必急于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初期利用β受体阻滞剂。
若合并心力衰竭,则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侧重改良血流动力学障碍。
4.慢性心脏病变:病因治疗;二尖瓣脱垂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病人频发室早,有过晕厥史,可考虑ICD 或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对室早疗效不显著,但可降低心梗后猝死率、再梗率和死亡率。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可无症状或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低血压,晕厥,阿斯综合征等2.第同心专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大炮音,颈静脉搏动与XXX专心音纷歧致3.各种心脏病,冠心病、心急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病等4.电解质混乱,代谢障碍,药物中毒等5.遗传性病变,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6.少少数未发觉病因,称为特发性室速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心电生理检查4.病因及诱因检查诊断与鉴别】1.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2.QRS波群形态异常,时限大于0.12s。
中医内科心律失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
临床上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两大类,又可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大多以心悸、心慌与脉象异常为主症,属中医学“心悸”、“怔忡”、“不整脉”范畴。
常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思虑过度及外邪入侵等病因有关,以致心之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或则心失所养,或则痰火扰心而致心神不安;病久可使心血瘀阻、心脉失畅而致心神失宁。
【诊断】1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情况和持续时间,伴发症状如昏厥、心绞痛或抽搐等,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检查心脏和血压,尤需注意心脏听诊,发现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3.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尤其发作时心电图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作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及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鉴别心律失常及探索其原发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首当分别虚实。
虚证需辨气血阴阳的亏虚,分别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和温阳等法。
实证指痰火与血瘀,治法为清火化痰、活血祛瘀,并按心神失宁的共同特点,加用镇心安神之药。
临床以虚实夹杂者较常见。
一般而言,功能性原因者实多虚少,器质性病变者虚多实少。
1.气阴(血)两虚心悸气短,动则更甚,神疲体倦,健忘少寐,头昏目眩,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可伴自汗或盗汗,面色少华,或飘红唇红,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伴结代脉。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脏病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心房纤颤等。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安神。
方药举例: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
炙甘草10~15g,党参、麦冬、当归各IOg,生地黄10-15g,桂枝4~6g,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制远志6~10g,五味子5~10g<,加减:气虚较著,去生地黄;加黄芭、白术各IOg,朱茯苓12g。
心血管内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重点介绍各种心脏病和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在特殊检查和治疗篇,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心导管检查、心脏病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基因诊断和分型应用等临床常用的检查、治疗技术和新方法。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各章节均参考了国内外当前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增加了线条图、疾病诊治流程图和表格,内容翔实、新颖,简便实用,编排规范,可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工具书。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病各论第一章先天性心血管病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各论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五、法洛四联症六、三尖瓣下移畸形七、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八、肺静脉畸形引流九、主动脉缩窄十、乏氏窦瘤破裂十一、艾森门格综合征第二章急性风湿热第三章瓣膜性心脏病一、二尖瓣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三、主动脉瓣狭窄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五、三尖瓣狭窄六、三尖瓣关闭不全七、肺动脉瓣狭窄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九、多瓣膜病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动脉粥样硬化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绞痛四、心肌梗死五、急性冠脉综合征六、缺血性心肌病七、冠心病猝死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九、X综合征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二、肾动脉狭窄三、嗜铬细胞瘤四、库欣综合征五、睡眠呼吸暂停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七、肾性高血压八、醛固酮相关高血压九、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第三节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及治疗第六章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二、房性心律失常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四、室性心律失常五、心脏传导异常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七、预激综合征八、长QT间期综合征九、Brugada综合征十、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处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八章心肌疾病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二、肥厚型心肌病三、限制型心肌病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一、风湿性心肌炎二、围生期心肌病三、糖尿病性心肌病四、病毒性心肌炎第九章心包疾病一、急性心包炎二、心脏压塞三、缩窄性心包炎第十章肺血管疾病一、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二、肺栓塞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第十一章心血管神经症第二篇临床综合征第十二章心力衰竭一、慢性心力衰竭二、急性心力衰竭第十三章晕厥第十四章休克第十五章高脂血症第十六章心房颤动的诊疗进展一、心房颤动的诊断进展二、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第三篇特殊检查和治疗第十七章心电图一、常规心电图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三、动态心电图四、心率变异性五、心室晚电位六、直立倾斜试验第十八章食管心房调搏第十九章超声心动图一、超声心动图基本图像二、心脏功能的超声评价三、主要心脏疾病的超声表现第二十章心导管检查一、心导管检查的基本设备二、右心导管检查三、左心导管术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五、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第二十一章冠状动脉血管内检查进展一、血管内超声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第二十二章心内电生理检查第二十三章磁共振与心血管疾病诊断一、磁共振(MRI)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优点与缺点二、MRI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第二十四章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一、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二、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三、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四、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六、房间隔穿刺技术七、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八、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九、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及起搏治疗第二十五章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二节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第三节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二、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策略和设备三、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方法四、心房颤动的外科消融第四节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第五节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六节心室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第二十六章人工心脏起搏器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一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二、永久起搏器第二节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二十七章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一、心脏再同步治疗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第二十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二十九章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第三十章体外膜肺氧合第三十一章电击复律与除颤第三十二章基因诊断与分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附录一病史采集一、完整病史二、心血管专科病史要点三、住院病史记录要点四、病例示范五、专科症状及体征附录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循环系统疾病附录三心脏内科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一、血液学二、血液生化三、内分泌检查四、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参考值五、心电生理检查六、超声心动图主要测量值的正常范围。
心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指南
心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指南心内科是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
心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指南是指针对心内科常见疾病制定的临床诊疗方案,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
心绞痛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提高对心绞痛的识别和治疗,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中断引起的严重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紧急处理、药物治疗、早期康复和长期管理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及管理水平,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机体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心衰的分类、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规范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心力衰竭的住院次数。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引起的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
心律失常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心律失常的分类、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和治疗,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包炎心包炎是心包膜炎症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
心包炎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心包炎的分类、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提高对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减少心包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6.高血压高血压是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指南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指南,可以规范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
(完整版)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心绞痛1. 定义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
2. 诊断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了解疼痛的特点和诱因- 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心电图和血压测量- 心电图:检查是否存在ST段改变- 血液检查:评估血脂和心肌酶的水平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生活方式改变:戒烟、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二、心律失常1. 定义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跳节律不齐或过快过缓的病症。
2. 诊断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 心电图:检查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情况- Holter监测: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心脏电生理治疗: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进行消融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用于改善心脏节律和心排血功能三、心力衰竭1. 定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病症。
2. 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等-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 B型利钠肽测定:评估心脏负荷情况3. 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心肌重建: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生活方式改变:限制盐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详细的诊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
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
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常见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高度房室阻滞、心室内阻滞和心室静止。
绝大多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少数特殊类型为原发,如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等。
【临床表现】1.病史(1)自觉症状:如心悸、头昏、晕厥、气促、胸痛等。
(2)诱发因素:剧烈运动、吸烟、浓茶烈酒、情绪激动、劳累、药物作用等。
2.体征(1)听诊心率和(或)心律异常。
(2)心室扑动与颤动心音消失、血压及脉搏测不到,伴有抽搐等。
1)室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以上连续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在100~200次/分,心律规则或不规则。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秒,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偶见P波下传心室,形成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
③常突然发作。
④特殊类型的室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尖端扭转型室速。
2)心室扑动/颤动‘两者常为连续的过程。
①无正常的QRS-T波,代之出现连续、快速、规则的大振幅连续波动。
②频率200次/分以上,心脏无排血功能,可很快恢复,也可转为室颤。
③室颤为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颤动样波。
④频率250~500次/分。
⑤心室静止前的心电征象。
3)窦性停搏亦称窦性静止。
心电图可见规律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无倍数关系。
4)高度房室阻滞或完全房室阻滞伴低位室性逸搏时,心室率<40次/分,或长R-R>3秒,或发生心室停搏。
【诊断要点】1.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进行诊断。
2.室性心动过速应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相鉴别。
【治疗原则与方案】1.原发疾病和诱因的防治。
2.尽快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8月26 H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全文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
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
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
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
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教授表示, 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月市复苏(CPR )和使用AED ,以挽救更多生命。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 ),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冠状动脉疾病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弓I起的。
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对于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可以开通阻塞冠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还有助于通过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来保持心脏功能。
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 )实现血运重建后,与心脏性猝死发生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左心室的剩余功能。
心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doc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第一节二尖瓣狭窄第二节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第五节联合瓣膜病第二章高血压病第三章心力衰竭第四章心绞痛第五章急性心肌梗死第六章心律失常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第三节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第四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第七章心源性休克第八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规心电图第二章动态心电图第三章动态血压监测第四章心电监测第五章心电图药物试验第六章临时静脉起搏第七章心脏电复律及电除颤第八章心包穿刺术第一部分心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心脏瓣膜病心脏的瓣膜、瓣环及其瓣下结构由于炎症、变性、先天发育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形态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畸形或功能异常的心脏瓣膜足以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日久最终引起心功能不全。
第一节二尖瓣狭窄【诊断】临床表现:二尖瓣狭窄按照其病理生理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1.症状(1)、呼吸困难: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咯血:多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由肺动脉高压引起。
(3)、咳嗽:多为干咳,易发生在夜间或劳动后,因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引起咳嗽反射。
(4)、其它症状:如心悸多因快速房颤所致,乏力则因心搏量减少.胸痛状如心绞痛,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者,可能与肺动脉感觉纤维受激惹有关。
当有心功能不全时则出现浮肿、腹胀等症状。
2.体征:。
(1)、限局于心尖部的舒张中晚期杂音,隆隆样递增型,持续至第一心音。
(2)、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亢进,呈拍击样,增强的第一心音具有诊断意义。
(3)、可听到二尖瓣开放性拍击音。
(4)、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并分裂是肺动脉高压所致。
(5)、Gramham—SteI杂音。
3.辅助检查(1)、心电图:中重度狭窄时左心房扩大而出现增宽呈双峰的P波,所谓二尖瓣型P波;肺动脉高压形成后有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图形;心房颤动也常见于本病。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疗指南(2019年)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流程
宽QRS波心动过速
✓宽QRS 波群指QRS 间期>120 ms,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室上性心律失 常伴传导异常。
✓PSVT 少数可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主要见于频率相关的差异性传导, 先前窦性心律时就存在束支阻滞,或是存在预激旁路前传。
✓房室分离和室性融合波有助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病情评估
转诊建议 治疗
转诊建议
(一)有明确室上速发作病史,需确定是否需要行射频消融的患者。 (二)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的室上速患者。 (三)不能或拒绝射频消融的患者,药物控制无效或有明显不良反应。 (四)症状与心电图不典型,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 (五)孕妇和儿童患者。
流行病学
✓PSVT 的发病率约每年0.36‰,可见于多年龄段,多发于女性和老年人。其 中AVNRT 是最常见的PSVT,占PSVT 近2/3,女性患病多于男性。
✓AVRT 男性多于女性,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病情评估
转诊建议 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室上速的发生机制为折返。AVNRT分为典型AVNRT 和不典型AVNRT。典型 AVNRT 中,慢径为折返环前传支(从心房至心室),快径为逆传支(从心 室至心房),也称为慢⁃快型。不典型AVNRT中,快径为前传支,慢径为逆 传支,也称为快⁃慢型。或慢径为前传支,另一条慢径为逆传支,称为慢⁃慢 型。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病情评估
转诊建议 治疗
急诊处理
1. 刺激迷走神经:心功能和血压正常时可尝试刺激迷走神经,首选Valsava动 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维持10~30 s);其他方法有:将 面部浸于冰水内,作潜水动作,刺激咽部诱导恶心;有经验者可用颈动脉 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单侧按摩5~10 s,切忌双侧同时按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治疗】参照窦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与窦性停搏类似【诊断与鉴别诊断】Ⅰ°窦房传导阻滞无法根据心电图确诊,Ⅲ°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房停搏鉴别困难,特别是窦性心律不齐时。
Ⅱ°Ⅰ型即文氏型窦房阻滞表现为:P-P 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 P-P 间期,该长 P-P 间期短于基本 P-P 间期的两倍。
Ⅱ°Ⅱ型窦房阻滞:长 P-P 间期为基本 P-P 间期的整数倍,窦房传导阻滞后可出现逸搏心律。
【治疗】参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除了窦性心律失常外,常同时合并心房自律性异常,部分病人伴有房室结传导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发作性头晕、黑蒙、乏力、晕厥2.心悸、胸闷等3.阿斯综合征,死亡4.病因:窦房结病变: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感染、窦房结纤维化与脂肪侵润、硬化与退行性病变、缺血等;窦房结周围神经和心房肌的病变。
5.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或长时间心电图记录3.食管心电图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4.固有心率测定【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心电图1.非药物或特定生活环境所致的持续性自发性窦性心动过缓(50 次/分以下)2.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4.阵发性快而规则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的窦性或交界处性心律交替出现,即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5.非药物引起的缓慢心室率的房颤(若为阵发,房颤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动态心动图除了上述异常外,还可出现1.24 小时总窦性心率减少2.24 小时窦性平均心率减慢(小于 60-62 次/分)3.反复出现大于 2.0-2.5 秒的长间歇(三)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大于 1530-2000ms;校正 SNRT(SNRTC)大于 525-600ms;窦房传导时间(SACT)大于 160-180ms;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T)大于 500-525ms;心脏固有心率(IHR)小于 80 次/分。
鉴别:药物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暂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治疗】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患者在安装起搏器的基础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1.正常人、吸烟、饮酒、咖啡等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超声心动图或胸片了解有无心脏病【诊断】异位 P 波提前发生,与窦性 P 波形态略有不同,其后伴或不伴有 QRS 波群,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治疗】通常不需治疗,去除相关诱因,治疗基础心脏病,必要时β受体阻滞剂。
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心悸:间歇或持续2.听诊:心律规整,若房室传导比例发生变动,心律可不规整3.低钾伴洋地黄中毒4.心肌梗死、慢性肺部疾患、各种代谢障碍、急性酒精中毒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食道电生理检查或心内电生理检查3.血电解质浓度,地高辛血药浓度等【诊断和鉴别诊断】1.异位 P 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心房频率通常为 150-200 次/分,P 波之间存在等电位线2.常伴有Ⅱ度Ⅰ型或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刺激迷走神经不能中止心动过速4.心房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5.心动过速发作不依赖房内或房室结传导延缓6.心房超速起搏不能中止发作【治疗】1.房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不快时,可不必治疗2.若因洋地黄中毒引起,停用洋地黄;若血钾不升高,补钾。
半小时内,口服 5g,如仍未恢复窦率,2 小时后,再服 2.5g, 或静脉滴注,2g + 5% GS 500ml, 2 小时内滴完;若血钾高或不能补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
3.针对病因治疗: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必要时选用IA、IC 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忽发忽至心动过速,可伴有血流动力血紊乱2.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心房大、心肌病、低血钾和洋地黄中毒3.心脏手术后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食道电生理或心内电生理【诊断与鉴别诊断】1.心电图呈阵发性室上速特征,P波与窦性形态不同,P-R 间期通常延长2.心房程序电刺激能够诱发与中止心动过速3.心动过速开始前有房内传导延缓4.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者不同5.刺激迷走神经方法通常不能中止心动过速,但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参照阵发性室上速。
心房扑动【临床表现】1.可有心悸、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2.各种心脏病引起心房扩大或心房内压力升高,常见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等3.少数无器质性心脏病,酒精中毒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基础心脏病检查3.甲免全套等【诊断与鉴别诊断】心电图特点:1.P 波消失,代之规则的锯齿状F波,F波频率在 250-300 次/分,F波之间等电位线消失2.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3.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治疗】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首选同步心脏电复律,50J3.如电复律无效,或以应用大剂量洋地黄不适合电复律者,经食道或经心脏心房调搏4.减慢房扑心室率: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洋地黄等,用药后,房扑可转为房颤,停药后,部分可恢复窦率。
5.药物复律与预防复发:Ⅲ类、IA、IC 类药物可选用,但IA、IC 类药物在减慢心房率的同时反而使心室率加快,应事先以洋地黄、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室率。
如合并冠心病、心衰等时,应选用胺碘酮。
6.如房扑持续发作,Ⅰ类或Ⅲ类均不宜长期使用,重点转为减慢心室率。
7.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临床表现】1.可有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伴有血栓栓塞的症状和体征2.体检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等3.常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肺心病等,任何引起心房扩大和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房颤4.少数见于正常人、手术、运动、急性酒精中毒等5.老年人房颤心室率缓慢应怀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人,房颤也可以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一部分【辅助检查】1.心电图2.基础心脏病检查3.甲免全套,INR 等【诊断与鉴别诊断】1.P 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 f 波,频率约 350-600 次/分2.R-R 间距绝对不规则3.QRS 波群形态正常,若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QRS 波群变形【治疗】1.治疗原发疾病,纠正可逆诱因和病因,如甲亢、肺栓塞、心包炎等2.急性心房纤颤,初发房颤在24—48h小时以内若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立即紧急电复律,可同时选用静注肝素抗凝;若血液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减慢房颤心室率。
心力衰竭与低血压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禁用洋地黄、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
甲亢合伴房颤不宜应用洋地黄和胺碘酮。
若24—48h 小时内没有自行转变维窦律,应用药物及电击复律,药物可选用胺碘酮。
慢性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三类。
阵发性房颤常自行终止,急性发作处理同上。
若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可选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减少发作。
持续性房颤可选用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二种策略。
药物复律和电复律:复律前后选用华法令各 3-4 周抗凝,并选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供选用。
胺碘酮疗效较好。
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在没有心力衰竭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药物。
若合并心力衰竭,则选用洋地黄,亦可选用地高辛联用β受体阻滞剂。
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目标,静息心室率在80次/分钟左右,中等量运动心室率在 90-115 次/分钟之间。
慢性房颤经复律无效或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者视为永久性房颤,选用药物减慢。
房颤心室率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3. 防治血栓栓塞对采用室率控制策略的病人,慢性房颤的应选用华法令抗凝,注意监测 INR,以 INR 控制在 2—3 之间为宜。
严密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对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可以不抗凝。
4. 缓慢心室率房颤疑病窦者,参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起搏器治疗章节。
5.其它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外科手术等。
第三节房室交界处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处逸搏与逸搏心律【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等2.与窦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并存3.迷走神经张力升高【辅助检查】1. 心电图2. 长程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交界处逸搏:心电图表现为在一个长间歇(大于正常 PP间期)后出现一个 QRS 形态正常的波群,其前无窦性P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