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建设规范。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建设的初期阶段,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范:1. 数据库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具体的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并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order_info"。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和数字等模糊的命名方式。
同时,字段名也应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create_time"。
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主键,并使用自增长或唯一性约束来保证主键的唯一性。
同时,在设计关联表时,外键应与关联的主键类型一致。
4. 索引规范为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多的索引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数据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以下数据规范:1. 数据类型规范在对字段进行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存储日期时间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2. 数据录入规范为了避免数据录入错误,需要制定数据录入规范。
规定数据录入格式、校验规则和必填字段,同时提供数据录入的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3. 数据清洗规范对于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缺失和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要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 查询优化使用合适的查询方式、优化复杂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提高查询效率。
数据库规范的说明书
数据库规范的说明书一、引言数据库规范是为了保证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检索和管理过程中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说明数据库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索引、约束和备份等。
二、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表设计原则- 保持表的简洁性,每个表只包含一类相关数据- 使用主键来唯一标识每个表中的记录- 避免使用过多的冗余字段- 使用关联表来处理多对多的关系2. 数据表命名规范- 表名应以可读性强、描述性好的词语命名- 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避免使用保留字或关键字作为表名3. 字段命名规范- 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字段所代表的含义- 使用小写字母和下划线来分隔单词- 避免使用缩写或无意义的字段名4. 数据类型选择- 根据数据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避免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 使用整型或日期时间类型来存储数值和日期时间数据- 使用字符类型来存储文本数据,考虑字符集和长度限制三、索引规范1. 索引的选择原则- 对于经常需要进行查询或排序的字段,考虑创建索引以提高检索效率- 避免在更新频繁的字段上创建索引,以减少索引维护开销- 在联合查询中,根据查询条件的频率和选择性来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2. 索引的创建和维护- 对于大型表,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重建和碎片整理,以保持索引的高效性四、约束规范1. 主键和唯一约束- 每个表应有唯一的主键来标识记录- 对于唯一性要求的字段,使用唯一约束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2. 外键约束- 对于存在关联关系的表,使用外键来建立表之间的关联- 定义外键时,确保在相关表中存在对应的主键或唯一约束3. 检查约束- 使用检查约束来限制字段取值的范围或满足特定条件五、备份和恢复规范1. 定期备份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制定备份策略(如每日全量备份和定期增量备份)2. 测试备份和恢复过程- 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针对数据库故障情况,进行恢复的演练和测试六、安全规范1. 用户权限管理- 分配合适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避免权限滥用2. 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安全- 将备份文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防止数据泄露或损坏- 加密敏感数据,确保数据在备份和恢复过程中的安全性七、总结本文档详细说明了数据库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索引、约束和备份等。
阿里数据库规范
阿里数据库规范阿里数据库规范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制定的一套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规范,旨在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阿里数据库规范的主要内容:1. 数据库设计规范:- 表结构规范:规定表名、字段名的命名规范,避免使用保留字和特殊字符,命名应清晰易懂。
-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适合业务的数据类型,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 索引规范: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合理设计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 主键规范:每个表必须有主键,且主键应简单、稳定、唯一。
- 外键规范:明确外键关系,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 视图规范:视图应尽量避免复杂计算,以提高查询性能。
2. 数据库操作规范:- SQL编写规范:SQL语句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SELECT *,尽量减少IO次数。
- 事务规范:合理划分事务边界,减少事务锁竞争,尽量缩短事务执行时间。
- 并发控制规范:选择合适的事务隔离级别,避免死锁和性能问题。
- 锁规范:减少锁的数量和持有时间,以提高并发性和数据库性能。
- 存储过程规范:存储过程应尽量简单,避免过多的逻辑和计算。
3. 数据库连接规范:- 连接池规范:使用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减少连接的创建和销毁开销。
- 连接参数规范: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参数,包括连接数、超时时间等。
- 连接关闭规范:及时关闭无用的数据库连接,避免连接泄漏和资源浪费。
4.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规范:- 定期备份规范:按照业务需求制定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 备份校验规范:定期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 灾备规范:建立灾备机制,保证数据的容灾和可用性。
5. 监控和优化规范:- 监控规范:实时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包括CPU使用率、磁盘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
- 优化规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存储优化等工作。
- SQL审查规范:定期审查和优化慢查询语句,排除性能问题。
总结起来,阿里数据库规范是一套包括数据库设计、操作、连接、备份恢复、监控和优化等方面的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以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包括命名规范、数据类型选择、索引设计、表关系设计等。
1. 命名规范在数据库设计中,良好的命名规范能够使数据库对象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以下是一些建议:1.1 表名、列名和约束名应使用清晰明了的描述性词汇,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缩写的名称。
1.2 使用统一的命名风格,如下划线命名法(例如:user_name)或者驼峰命名法(例如:userName)。
1.3 避免使用数据库关键字作为对象的名称,以免引起冲突。
2. 数据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对数据库的性能和空间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选择规范:2.1 尽量使用较小的数据类型,以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性能。
2.2 对于整数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如TINYINT、SMALLINT、INT等)。
2.3 对于字符串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长度(如VARCHAR、CHAR等)。
2.4 避免使用文本型字段存储大量的文本数据,可以考虑使用CLOB或BLOB类型。
3. 索引设计合理的索引设计可以加速查询操作,但是过多或不恰当的索引会增加维护成本和写操作的开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索引设计规范:3.1 为频繁使用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3.2 避免在较小的表或者稀疏的字段上创建索引,因为这可能导致索引失效并降低性能。
3.3 当需要根据多个字段进行查询时,考虑创建复合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4. 表关系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关系设计规范:4.1 使用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 避免使用过多的嵌套层次关系,以减少查询的复杂性。
数据库技术规范
数据库技术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各类组织和企业存储、管理和利用数据的核心工具。
一个设计合理、规范操作的数据库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能显著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为决策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数据库技术规范的各个重要方面。
一、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库设计是构建有效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在设计阶段,需要明确数据的类型、结构和关系,以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表结构设计。
表的字段应该定义清晰,数据类型选择准确。
例如,对于整数类型的数据,应根据其可能的取值范围选择合适的整数类型(如 tinyint、int 或 bigint);对于字符串类型,要根据预期的长度选择 varchar 或 char 等。
其次,建立正确的索引。
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但过多或不当的索引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插入和更新性能。
通常,在经常用于查询、连接和排序的字段上创建索引,但要避免在频繁更新的字段上创建过多索引。
另外,要注意数据表之间的关系设计。
常见的关系类型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通过合理的外键约束来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确保相关数据在逻辑上的正确关联。
二、数据存储规范数据的存储方式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
对于数据的存储,要考虑数据的压缩和分区。
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采用适当的数据压缩算法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效率。
分区则可以将数据表按照特定的规则(如时间、地域等)分割成多个较小的部分,便于管理和查询。
同时,要定期清理无用的数据和备份重要数据。
无用的数据会占用存储空间,影响数据库的性能,而定期的备份则可以防止数据丢失。
三、数据操作规范在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插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例如,对于必填字段,不能插入空值;对于有数据格式限制的字段(如日期格式、电话号码格式等),要确保插入的数据符合规定。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存储数据。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用来管理学校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等重要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 定义数据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需要存储什么样的数据,比如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选课信息等。
这样可以帮助确定数据库的表和字段的设计。
2. 设计合理的表结构:每个表代表一个实体,例如一个学生表,一个教师表等。
每个表应该包含与实体相关的字段,比如学生表可以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字段。
表之间可以通过关联字段建立关系,比如学生表和选课表可以通过学生编号关联起来。
3. 制定规范的数据命名规则:为了方便数据库的管理和使用,需要为表、字段、索引等命名规范。
命名应具有一致性和可读性,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维护性。
4. 设计适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根据数据的类型和长度来选择合适的字段类型,比如字符串类型、数字类型、日期类型等。
字段的大小应该能够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但也不能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5. 设计适当的索引: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通过在字段上创建索引,可以快速地定位到符合条件的记录。
需要根据数据库的查询需求来设计适当的索引。
数据库管理的技巧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备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全量备份或增量备份,并且要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可靠的位置。
2.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敏感的,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访问。
此外,还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等方法来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库性能优化: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优化查询语句等方式,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还可以定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例如重新组织表、优化数据库参数等。
4. 数据库监控与优化:监控数据库的运行情况,例如数据库的空间使用、查询性能等。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创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遵循数据库管理规范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安全性、性能优化和维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结构设计- 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进行概念模型设计。
- 设计合理的表结构,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
- 设计适当的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1.2 数据库字段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 设置字段约束,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和格式。
- 为字段添加注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1.3 数据库索引设计- 根据查询需求设计合理的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过多的索引,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重建,保持索引的有效性和性能。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 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和存储介质,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定期测试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2.2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恢复流程和步骤。
- 定期演练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 存储备份数据的地点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分离,防止同时遭受灾难。
2.3 监控与报警- 监控数据库备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备份失败或者异常情况。
- 设置合理的报警机制,及时通知管理员备份异常情况。
- 定期检查备份日志,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性3.1 用户权限管理- 为每一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避免数据泄露和非法操作。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禁止共享账号和密码,每一个用户使用独立的账号进行操作。
3.2 数据加密- 对重要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库表设计的注意事项与规范
数据库表设计的注意事项与规范在进行数据库表设计时,注意事项与规范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表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减少数据冗余以及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下面是数据库表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与规范,帮助您设计出高效、可靠的数据库表。
1. 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在设计表时,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满足数据的实际需求,还要考虑数据存储的效率和性能。
对于字符型数据,使用合适的长度,并使用字符集和校对规则。
对于数字型数据,选择合适的整数或小数类型。
2. 设计主键和唯一键:每个表都需要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一行数据。
设计主键时,可以选择自增主键,也可以选择主键由业务逻辑生成。
此外,对于需要保证数据唯一性的列,也可以设计唯一键来加强数据完整性。
3. 设置外键关联:在多个表之间建立关联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方面。
使用外键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设计外键时,需要考虑引用完整性,避免删除或修改被引用表中的数据时产生冲突。
4. 避免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会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占用存储空间。
在设计表结构时,要尽量避免数据冗余。
可以通过合理拆分数据表、使用关联查询等方式减少冗余数据,并通过索引优化查询性能。
5. 正确使用索引:索引可以加快数据库的查询速度,但过多或错误的使用索引也会影响性能。
在设计表时,需要根据查询需求选择合适的索引字段。
常用的索引类型包括主键索引、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等。
6. 规范字段命名:在设计数据库表时,需要规范字段命名,以方便理解和维护。
字段名应该具有描述性,并且尽量避免使用缩写和特殊字符。
此外,字段名不应该与数据库关键字冲突。
7. 设计适当的表关系: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设计适当的表关系来满足业务需求。
常用的表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关系类型,并使用外键建立关系。
8. 设计复合索引:当多个字段联合查询时,可以考虑设计复合索引。
复合索引可以提高联合查询的性能,减少扫描数据的次数。
数据库设计规范_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_编码规范1.命名规范:表名、字段名和约束名应该具有描述性,遵循一致的命名规则。
避免使用保留字作为名称,使用下划线或驼峰命名法。
2.数据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数据,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数据类型。
这有助于减小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性能。
3.主键和外键: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
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表的范式:根据具体需求,遵循规范化设计原则。
将数据分解为多个表,减少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5.索引设计:根据查询需求和数据量,设计适当的索引。
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以减小索引维护的开销。
6.分区设计:对大型表进行分区,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提高查询性能。
7.安全性设计:为数据库设置适当的权限和访问控制,限制不必要的用户访问和操作。
数据库编码规范:1.编码一致性:统一使用同一种编码方式,如UTF-8,避免不同编码之间的转换问题。
2.参数化查询:使用参数化查询语句,预编译SQL语句。
这样可以防止SQL注入攻击,提高查询性能。
3.事务管理:使用事务控制语句(如BEGIN、COMMIT和ROLLBACK)来管理数据库事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错误处理:在代码中捕获和处理数据库错误和异常,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5.SQL语句编写:编写简洁且优化的SQL语句,避免使用多个嵌套的子查询,使用JOIN操作符进行表之间的关联。
6.数据库连接管理:优化数据库连接,避免频繁地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
7.缓存机制:对于频繁查询的数据,使用缓存机制来减少数据库的压力。
8.日志记录:记录数据库操作日志,包括增删改查的操作,以便后续的问题跟踪和审计。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规范和编码规范对于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至关重要。
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因此,在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编码时,应该遵循这些规范。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
数据库设计规范与数据模型管理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数据模型管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有效的数据模型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并探讨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
一、数据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是确保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遵循一致的设计规范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提高开发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规范:1. 数据库命名规范:明确的命名规范能够让开发人员更易理解数据库结构,减少混淆和误解。
例如,表名和列名应该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并尽量避免使用缩写或简写。
2. 数据库表的范式规范:范式是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异常,提高查询性能。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范式规范,避免过度范式化或反范式化。
3. 约束规范:合理使用主键、外键、唯一约束、默认值等约束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主键应该是稳定且唯一的标识符,外键应该与关联表的主键对应。
4. 索引规范:适当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查询和连接性能。
但索引也需要适当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冗余和重复索引的情况,以提高写入性能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二、数据模型管理的最佳实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关系和约束。
有效地管理数据模型可以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1. 使用可视化工具:使用可视化工具来设计和管理数据模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错误。
流行的数据库建模工具如ERwin、PowerDesigner和MySQL Workbench等,它们提供直观的界面和自动化的功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2. 版本管理:数据模型随着项目的演化和需求变化而改变。
因此,使用版本管理工具如Git、SVN等对数据模型进行版本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版本管理可以追踪模型的变化、恢复之前的版本,并允许多人协同开发时的冲突解决。
实习岗位中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实习岗位中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一、引言数据库是企业中重要的信息管理工具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被分配到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
本文旨在探讨实习岗位中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包括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管理任务以及常见的数据库管理工具。
二、数据库设计原则1. 数据库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库之前,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明确数据库的目标、使用范围和用户需求。
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了解其业务过程和数据处理流程,确定数据库的关键数据和功能要求。
2. 数据库逻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主要包括确定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和属性,设计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式和子模式,规划数据表和字段的结构。
3. 数据库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包括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字段长度,设计索引和查询优化方案,考虑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等。
4. 数据库规范和标准:遵循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规范包括统一的命名规则、数据格式、表和字段的注释等。
三、数据库管理任务1. 数据库安装和配置:实习中,可能需要负责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工作。
这包括选择适合的数据库软件,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初始化配置,设置数据库的参数和权限等。
2.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习中,可能需要根据公司的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设置备份计划,并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
3. 数据库性能管理:优化数据库的性能是数据库管理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实习中,可能需要进行数据库性能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缓存配置等。
4. 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库中包含重要的企业数据,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习中,可能需要设置用户权限,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监控数据库日志,定期检查数据库的安全性等。
MYSQL数据库管理规范
MySQL数据库规范(设计规范+开发规范+操作规范)目录MySQL数据库规范(设计规范+开发规范+操作规范) (1)I 文档定义 (2)1.1 编写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II . 命名设计规范 (2)2.1 总则 (2)2.2 库名 (3)2.3 表名 (3)2.4 字段名 (3)2.5 索引名 (4)2.6 视图命名 (4)2.7 存储过程命名 (4)2.8 函数命名 (4)III 数据库设计规范 (5)3.1 表设计原则 (5)3.2 字段设计原则 (6)3.3 主键设计原则 (7)3.4 索引设计原则 (8)3.5 数据库里不建议存放业务日志 (8)IV SQL设计规范 (9)4.1 避免数据类型的隐式转换 (9)4.2 避免复杂SQL (9)4.3 批量插入 (9)4.4 数据更新 (9)4.5 避免使用TRUNCATE TABLE (9)4.6 避免使用SELECT * (10)4.7 使用索引做条件查询count(*) (10)4.8 避免IN子句 (10)4.9 避免不必要的排序 (10)4.10 合理利用最左索引 (10)4.11 多表连接 (11)4.12 避免在where后的索引字段上使用函数 (11)4.13 尽量不要做’%’前缀模糊查询 (11)4.14 使用UNION ALL代替UNION (12)4.15 尽量避免OR操作 (12)4.16 MySQL 在否定条件中不能使用索引 (12)4.17 MySQL 在JOIN中连接字段类型如果不一致,则不能使用索引 (13)4.18 如果两个字段列的字符集不同,不推荐JOIN (13)V 完整性设计规范 (13)5.1 主键约束 (13)5.2 NULL值 (13)5.3 视图使用原则 (14)VI 安全性设计规范 (14)6.1 数据库账号使用规范 (14)6.2 用户与权限 (15)6.3 用户密码管理 (15)VII 开发行为规范 (15)7.1 总则 (15)7.2 避免使用触发器 (16)7.3 避免使用存储过程和函数 (16)7.4 避免使用视图 (16)VIII 其他规范 (17)8.1 编制文档 (17)8.2 维护计划规范 (17)(2)数据归档删除 (17)I 文档定义1.1 编写目的此规范依照《中国科协数据管理总纲》(暂行)、《中国科协数据标准管理办法》(暂行)、《中国科协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制定。
数据库建库规范
数据库建库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存储、管理和利用数据的核心工具。
一个设计良好、规范建设的数据库能够高效地支持业务运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而一个不规范的数据库则可能导致数据混乱、错误、丢失,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遵循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建库规范至关重要。
一、数据库规划与设计在开始建库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明确数据库的用途和目标,确定要存储的数据类型、规模和访问需求。
例如,如果是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库,就需要重点考虑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沟通历史等数据。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并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模式,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定义、主键和外键等。
在设计表结构时,要遵循规范化原则,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命名规范清晰、一致且有意义的数据命名是数据库建库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名、字段名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其包含的数据内容。
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避免使用模糊、简短或无意义的缩写。
例如,“customer_information”比“ci”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命名规则应保持一致,采用统一的大小写格式(如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并遵循一定的命名约定,如使用名词来命名表,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来命名存储过程等。
三、数据类型选择为每个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能够优化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性能。
例如,对于整数类型,要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选择合适的整数类型(如 tinyint、int 或 bigint)。
对于字符串类型,要根据预计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如 varchar 或 char),避免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四、主键和索引设计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选择应该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通常建议使用自增整数类型作为主键。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
数据库设计规范范文1.命名规范:-表名、列名、视图名和索引名应具有描述性。
-避免使用保留字作为对象的名称。
-使用统一的命名约定,如下划线分隔或驼峰命名法。
2.完整性约束:-使用主键和唯一约束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使用外键约束来维护关系的完整性。
-使用检查约束来对列的取值进行限制。
3.规范化:-采用规范化技术来设计数据库模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将数据拆分成适当的表,避免数据冗余。
-设计合适的关系模式,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4.数据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查询性能。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数据类型,以免浪费存储空间或引发数据溢出。
5.索引和查询优化:-为经常使用的列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以减少写操作的开销。
-使用合适的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笛卡尔积。
-使用表分区技术来提高查询和维护的效率。
6.安全性:-对敏感数据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加密。
-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给予必要的用户访问权限。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7.文档化:-对数据库的结构和设计进行文档化,以便于团队成员的理解和维护。
-记录数据库的版本变更和修改历史。
8.性能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性能评估,对性能瓶颈进行调优。
-优化查询语句,重写复杂的查询,以提高查询性能。
-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分区设计和冗余数据的优化。
9.数据访问和事务管理:-使用合适的访问控制机制,对数据库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
-合理使用事务管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0.数据库监控和日志记录:-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包括CPU利用率、磁盘空间和内存使用情况等。
-启用数据库的日志功能,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和错误信息,以便进行故障排查。
综上所述,数据库设计规范是保证数据库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模、部署和维护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最佳实践。
它旨在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良好的数据管理和查询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管理规范的五个方面。
一、数据库设计1.1 数据库设计原则:遵循规范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如遵循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2 数据库模型选择: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库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文档数据库或图数据库,并合理设计表结构和关系。
1.3 数据库索引优化:合理选择和创建索引,以提高数据查询性能,避免过多或不必要的索引,同时定期维护和优化索引。
二、数据库部署2.1 数据库服务器选择:根据业务需求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考虑硬件性能、可用性和扩展性。
2.2 数据库安装和配置:按照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最佳实践进行数据库安装和配置,包括内存分配、磁盘空间管理和网络配置等。
2.3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包括定期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以及备份文件的存储和恢复测试。
三、数据库性能优化3.1 SQL查询优化:编写高效的SQL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不必要的数据读取,合理使用索引和分区等技术手段。
3.2 数据库缓存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负载情况,合理配置数据库缓存,提高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性能。
3.3 数据库连接池管理: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池的参数,如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和连接超时时间,以提高数据库连接的效率和可用性。
四、数据库安全管理4.1 数据库访问控制:设置合理的数据库权限和角色,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权限,避免未授权的数据访问和篡改。
4.2 数据库加密技术:使用数据库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3 数据库审计和监控:建立数据库审计和监控机制,记录数据库的操作日志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数据库维护管理5.1 数据库定期维护:定期进行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索引重建和碎片整理等维护工作,保持数据库的良好性能。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建议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建议第一章: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和规范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用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和规范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帮助读者优化数据库设计。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原则1. 适应业务需求:数据库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考虑到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合理划分数据表和字段,避免冗余和复杂的结构。
2.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应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即不同表中的数据之间应该具有正确的关联和约束关系,避免出现数据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
3. 完整性约束: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特定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主键、唯一约束和外键约束等,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4. 性能优化: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和索引,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性能。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索引和冗余数据,以避免影响性能。
第三章:数据库表设计1. 表的命名规范:表名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表的含义。
同时,避免使用保留字或特殊字符,以免造成命名冲突或解析错误。
2. 字段设计规范:字段名应该具有一定的语义,能够准确描述字段的含义。
同时,字段的数据类型和长度应该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和使用场景选择,避免浪费和冗余。
3. 主键设计:每个表应该拥有一个唯一的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主键的选择应该考虑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避免选择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字段作为主键。
4. 外键设计:通过外键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设计外键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级联操作,以避免出现脏数据或死锁的情况。
第四章:数据库规范建议1. 数据库命名规范:数据库名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描述数据库的用途和内容。
同时,避免使用保留字或特殊字符作为数据库名,以免造成解析错误或冲突。
2. 表空间规划:合理规划表空间,将不同类型的表分配到不同的表空间中,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效率。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1.原子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首要要求是将数据分解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单位。
原子性要求每个数据元素只包含一个值,不应包含多个属性或多个值。
例如,一个员工的姓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属性,而不是将姓和名分别存储为两个属性。
2.无冗余性:冗余数据指的是在数据库中存在重复的数据副本。
冗余数据会浪费存储空间,增加数据更新和维护的难度,并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避免或尽量减少数据冗余,通过合理的表结构和关系来确保每个数据项只保存一次,并使用引用关系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3.唯一性:数据库中的各个实体对象应该具有唯一标识符来区分。
唯一性要求每个实体对象在数据库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该标识符不应该重复出现。
唯一性标识符可以是主键、外键或其他可以确保唯一性的属性。
4.一致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致的状态,并且满足定义的规则和约束。
例如,当更新一个实体对象时,所关联的关系和属性应该同时被更新,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5.维护性: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要求数据库易于维护和管理。
维护性要求数据库设计应该是模块化、可扩展和可维护的,方便进行数据库结构的更改和维护。
此外,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文档化标准,以便管理人员可以准确理解和操作数据库。
总结起来,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五个要求是原子性、无冗余性、唯一性、一致性和维护性。
这些要求可以帮助设计者创建高效、准确和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结构,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
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用于存储、管理和访问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中,表结构是其中一个关键方面,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存储形式和操作方式。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设计中的表结构规范与设计原则。
一、表结构规范1. 表名规范:表名应具有描述性,能够准确反映表所存储数据的含义。
表名应使用单数形式,并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命名法来分隔单词。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过长的命名。
字段命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或者驼峰命名法来分隔单词。
3. 主键规范: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
主键字段应该是简洁、唯一且不可更改的。
4. 外键规范: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应使用与被引用表的主键类型和长度一致的字段。
5. 数据类型规范: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来存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日期型等。
在选择数据类型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6. 索引规范:索引是提高查询速度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表结构时,应考虑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以及何时建立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索引也会占用存储空间,并且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时会增加额外的开销,因此需要权衡利弊。
二、表结构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表应该只包含与其职责相关的字段。
表的职责应尽量单一,避免冗余和重复存储。
2. 数据唯一性原则:在设计表结构时,需要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可以通过设定主键、唯一约束或者联合约束来实现。
3. 数据完整性原则: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可以通过外键约束、默认值约束、验证规则等手段实现。
4. 规范化原则:规范化是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原则。
规范化的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维护效率。
常用的规范化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库管理规范是指在数据库设计、建立、维护和使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权限管理和数据清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库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数据库设计1.1 确定数据库结构-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关系,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等。
- 采用规范的命名方式,使用故意义的表名和字段名,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关键字。
- 设计合理的主键、外键和索引,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1.2 规范数据类型和长度- 根据数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避免数据冗余和浪费。
- 对于字符串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字符集和排序规则。
- 对于数值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范围。
1.3 设计数据库关系- 使用适当的关系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范式,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 设计合理的关系约束,如主键、外键和惟一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考虑数据的关联性和可扩展性,设计合适的表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二、备份与恢复2.1 定期备份数据库- 制定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方式和备份目标。
- 定期备份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备份时注意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和命名规范,以便于查找和恢复。
2.2 测试恢复过程-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文件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正确性。
- 编写恢复脚本和操作手册,以便在浮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
- 定期更新备份软件和恢复工具,以保证其与数据库的兼容性。
2.3 数据库灾备方案- 制定数据库灾备方案,包括灾备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灾备过程的规范和流程。
- 定期进行灾备演练,检验灾备设备和流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 监控数据库灾备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灾备过程中的问题。
三、性能优化3.1 监控数据库性能-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及时发现性能问题。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则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原则、规范化过程以及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进行讨论。
一、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帮助我们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1. 合理划分数据表:将数据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划分,形成多个数据表。
通过合理的数据表划分,能够减少数据冗余和冗长,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2. 定义适当的字段:在数据库表中定义合适的字段,确保每个字段存储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都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这样能够避免数据溢出或数据类型不匹配的问题。
3. 设定有效的主键:为每个数据表设定一个唯一标识,即主键。
主键能够确保每条记录的唯一性,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关联。
4. 建立合适的索引:通过创建索引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索引,能够加快查询速度,并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二、规范化过程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将数据库分解为多个关系表,从而减少数据冗余,并确保每个关系表都符合一定的规范化要求。
常用的规范化形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1.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原子性的,不可再分解。
即每个字段中的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最小单位。
2.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键字段对主键字段的部分依赖。
即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字段。
3.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键字段对其他非主键字段的传递依赖。
即任何非主键字段都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通过规范化的过程,我们能够将数据表分解为更小、更精确的关系表,减少冗余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三、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保障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范
[初稿]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4-08
目录
目录 (1)
变更记录 (2)
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 (3)
1.1外部设计 (3)
1.1.1类型划分 (3)
1.1.2使用它的程序 (3)
1.1.3标识符和状态 (3)
1.2结构设计 (6)
1.2.1概念结构设计 (6)
1.2.2逻辑结构设计 (6)
1.3运用设计说明 (7)
1.3.1数据库字典的设计 (7)
1.3.2安全保密的设计 (7)
2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7)
2.1数据存储空间的建立和使用 (7)
2.2分区表的建立和使用 (8)
2.2.1使用原则 (8)
2.2.2规划原则 (8)
2.3表分析 (8)
2.4索引维护 (8)
2.4.1索引监视 (8)
2.4.2索引重建 (9)
2.5空间维护 (9)
2.5.1数据定期备份 (9)
2.5.2历史数据的清除 (9)
2.6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 (9)
变更记录文档名称: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规范
建立日期:2015年08月19日
撰稿人:XXXX
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7 中文版
1数据库的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的信息数据存储规范化的说明和指导文档,向准备从事此数据库的生成、测试、维护人员提供专门的指导,例如数据的格式和标准,送入数据库的操作规程和步骤,用于产生、修改、更新或使用这些数据文卷的操作指导。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设计
1.1.1类型划分
按照数据表记录的功能范围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如可以按照系统配置数据、权限认证、业务办理日志等功能进行分类。
1.1.2使用它的程序
列出访问此数据库的所有应用程序,给出名称和版本号。
1.1.3标识符和状态
标识数据库的不同版本,标识库内各个文卷、记录、数据项的命名约定。
如果该数据库尚在实验、测试中或暂时使用,说明这一特点及其有效时间范围。
数据库对象命名统一采用英文单词或单词缩写。
1.1.3.1表的命名规范:
库表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为前缀,已“_”中间隔开。
表对象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T_BUSI_INFO。
如果需要对数据表进行备份,命名规则请采用表名后加“_BAK”+“_时间(年月日)”的方式。
例如:T_BUSI_INFO_ BAK_20100904 。
如果存在多个系统,那么
在“T”后面增加系统名称。
如果数据表的建立是过程性的,即在系统运行期创建,那么表的命名请采用表名+时间的方式,时间后缀按照实际要求取时间精确值,例如需要精确到天:T_BUSI_INFO_20100904;精确到分钟:T_BUSI_INFO_ 201009041125。
1.1.3.2视图的命名规范:
视图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V”为前缀,已“_”中间隔开。
对象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V_ BUSI_INFO。
1.1.3.3字段的命名规范:
字段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已“_”中间隔开。
字段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USER_NUMBER。
数据模型描述同一个对象属性的字段在不同的数据表中要使用相同的名称,如:用户手机号码在A、B两个不同的数据表中都使用,那么名称都应该定义为“USER_NUMBER”,且数据的类型、度量单位和值域应保持一致性。
1.1.3.4主键的命名规范
主键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PK”为前缀,如:PK_表名_字段名。
复合主键可以采用多字段多排列的形式,如:PK_表名_字段名_字段名,可以适当缩写。
主键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PK_ T_BUSI_INFO_ID。
1.1.3.5外键的命名规范
外键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FK”为前缀,如:FK_表名_字段名。
外键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FK_ T_AREA_INFO_ID。
1.1.3.6索引的命名规范
索引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IDX”为前缀,如:IDX_表名_字段名_字段名。
索引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意义且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符。
例如:IDX_AREA_ID_BUSI_ID
1.1.3.7存储过程的命名规范
存储过程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SP”为前缀,后继部分要根据该存储过程的操作功能拼写,例如:完成统计办理业务量的存储过程,可以命名为:SP_STAT_BUSI。
1.1.3.8触发器的命名规范
触发器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R ”为前缀,触发器名为相应的表名加上后缀。
例如:TR_BUSI。
1.1.3.9函数的命名规范
函数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FUN”为前缀,函数名以实际完成的业务功能为名称主体,例如完成统计业务量的函数应定义为:FUN_STAT_BUSI_COUNT。
1.1.3.10包的命名规范
包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PKG”为前缀,包名以自身赋予的管理功能为名称主体。
1.1.3.11临时表的命名规范
临时表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TMP”作为后缀。
其它请参考实体表的命名方式,例如业务信息表的临时表可以命名为:T_BUSI_INFO _TMP。
1.1.3.12簇的命名规范
簇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CLU”作为前缀。
簇的名称可以使用多个表的联合拼写作为其主体名称,例如A表与B表之间关联关系生成的簇对象:CLU_A_B。
1.1.3.13数据库作业的命名规范
作业名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JOB”为前缀,作业名以系统任务的功能为名称主体,例如定时备份业务办理日志:JOB_BACKUP_BUSI_LOG 。
1.1.3.14序列(ORACLE)的命名规范
ORACLE序列对象的名称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并以“SEQ”为前缀,后面加上对应的数据表名称,如业务办理日志表的序列名:SEQ_T_BUSI_DEAL_LOG。
1.2结构设计
1.2.1概念结构设计
说明数据库反映的现实世界中原始数据形式,包括各数据项、记录、系、文卷的标识符、定义、类型、度量单位和值域,建立本数据库的每一幅用户视图。
1.2.2逻辑结构设计
把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所确定的关键字和属性、重新确定的记录结构和文卷结构、所建立的各个文卷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员视图。
1.3运用设计说明
1.3.1数据库字典的设计
对数据项、记录、系、文卷、模式、子模式等一般要建立数据字典;说明此数据字典设计的基本考虑。
如下示例:
1、业务信息表:
1.3.2安全保密的设计
需要分别对待不同的访问者、不同的访问类型和不同的数据对象,获得的数据库安全保密。
2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鉴于当前生产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主要以客户方负责和管理,我方需要提供如下几个日常维护方案,以供数据库管理员参考和执行。
2.1数据存储空间的建立和使用
2.2分区表的建立和使用
2.2.1使用原则
数据量大且操作频繁的数据表建议对其进行分区。
2.2.2规划原则
ORACLE提供三种对表或索引的分区方法,分别是范围分区、散列分区、复合分区。
范围分区:根据表中列值的范围进行分区,如一年中的月份,当数据在范围内均匀分布时,性能最好。
否则应考虑其它的分区方法。
当创建范围分区时,要考虑:
分区方法、范围;
分区列;
分区中说明指定分区边界;
分区数据所存储的物理空间;
2.3表分析
提供确定具体的表的分析方法,分区表分析方法,索引分析方法;
说明需要分析的数据表和索引对象;
说明分析操作的执行周期;
2.4索引维护
2.4.1索引监视
详细说明需要监视的索引对象,说明该索引的业务逻辑情况,作用的数据集合数量范围;
2.4.2索引重建
详细说明需要重建的索引对象,重建的原因,重建的周期。
2.5空间维护
2.5.1数据定期备份
详细说明需要备份的数据表对象,备份周期。
2.5.2历史数据的清除
详细说明需要清除数据的数据表,清除的数据范围。
2.6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
定期向数据库管理员申请提供全库性能分析和问题报告,详细说明报告涉及的内容。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