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3、埃可病毒(ECHOV ) 包括1~9,11~27,
29~33型。共31个型。是由麻痹或非麻痹患者 粪便经细胞培养分离得到。对新生小鼠和猴无致 病性。
4、新肠道病毒 包括68,69,70和71型。1969年后 分离的病毒不再划分poliov、 coxv 、ECHOV,而 是简单的以连续的数字进行命名
随后由成熟酶将VP0进一步裂解成VP4 (1A)和VP2(1B),此时病毒颗粒成熟 释放。
大多数小RNA病毒的释放在病毒感染细胞 后5-10h。
(四)病毒释放与致细胞病变
爆破式释放二种颗粒, 一种为完整病毒(称为N或D抗 原); 另一种为无RNA的空颗粒(称NEC natural empty cqpsid 或NTC, natural top component)。
P1区在5’ 端 ,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先切成3 个蛋白
1AB(34KD)
1C(26KD)
1D(34KD)
1AB在毒粒成熟时再切成1B(30KD)、1A (7KD)衣壳蛋白
衣壳蛋白P1在蛋白酶水解后成为
VP1 (1D) VP2 (1B) VP3 (1C) VP4 (1A)
P2区编码非结构蛋白,切割成 2A 2A为tyr-gly特异性蛋白酶 2B 2C
心肌炎、腹泻等。
6、 有67个血清型,分型的主要依据为交叉中和试验和交
叉补体结合试验。
一、生物学性状
肠道病毒为裸露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24-30nm,蛋白质衣壳 厚3nm,衣壳由60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4种 主要衣壳蛋白:
VP1(34KD-1D) VP2(30KD-1B) VP3(26KD-1C) VP4(7KD-1A)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1.肠道病毒:(1)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2)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3)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1)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分1、2、3三型(2)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分A、B两组;(A组:包括A1~A22、A24型;B组:包括B1~B6型;)(3)埃可病毒(ECHO virus):包括1~9、11~27、29~33型(4)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3. 脊髓灰质炎病毒:①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②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1)临床意义:①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潜伏期2~10天②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③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顿挫型脊髓灰质炎、无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1~2%(2)致病机制:(3)生物学特性:①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②衣壳含4种蛋白(VP1~VP4),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是抗体结合位点;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4)培养特性:①细胞:人胚肾、人胚肺、猴肾细胞、Hela、HEp-2、Vero等②最适温度:36~37℃CPE:培养3~5天出现③抵抗力较强(5)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粪便、发病早期的咽部分泌物等2.病毒分离与鉴定:人或猴肾原代细胞、Hela、V ero等细胞24~48小时可出现典型CPE3.抗原检测:ELISA法4.核酸检测:用RT-PCR等方法5.抗体检测:单份血清检测IgM,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升高4倍(6)减毒活疫苗:①剂型:Ⅰ型、Ⅱ型、Ⅲ型;②用法:口服(温水);③机理:产生分泌型IgA,阻止病毒入血;4.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肠道病毒预防及措施
肠道病毒预防及措施
肠道病毒是一种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常见于夏季和秋季。
为了预防肠道病毒感染,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任何食物、饮料或污染物之前和之后。
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2.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清洁家居和工作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门把手、厕所等。
使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清洁剂可以有效消除病毒。
3.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肠道病毒的人接触,尤其是在其症状出现时。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避免亲密接触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清洁的食品,并确保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条件良好。
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尤其
是在洗手之前。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和个人用品等。
6.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于预防肠道病毒感染非
常重要。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肠道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热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预防和控制是
关键,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肠道病毒感染的风险。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
或有特殊健康需求,请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肠道病毒EV71简述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肠道病毒
二、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
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
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
症。 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新肠道病毒 71型最为常见
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
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
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
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脊灰病毒)
脊灰病毒是引起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广泛流行,遍及全球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 病变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部分,故称“脊髓灰质 炎”。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驰缓性麻痹,因多发生于小儿, 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我国已于2001年10月宣布消灭了野生株感染的脊 髓灰质炎。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预防尚无疫苗可用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
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
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临床意义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亦可由呼吸道传
生物学特性
ECHOV生物学特性与柯萨奇病毒相似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后分离出的肠道病毒新血清 型,不再将其归属于柯萨奇病毒和ECHO 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按抗原排列 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和71 型。
肠道病毒医学PPT
核酸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基因测序等,直接 检测病毒核酸。
抗原检测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 抗原,快速简便,但可能 出现假阳性。
诊断与检测的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
实验室安全
准确性与可靠性
采集新鲜、无污染的标 本,避免交叉感染。
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防止病毒扩散和感染。
选择可靠的诊断方法和 检测技术,确保诊断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治疗与预防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治疗和预防 并发症。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不要自行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监测病情
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04 肠道病毒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关系
CHAPTER
与免疫学的关系
免疫应答
疾病控制
了解肠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 有效的防控策略,减少病毒传播和疾病发生。
3
公共卫生教育
针对肠道病毒的传播和预防进行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5 肠道病毒的未来研究方向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 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寻找更有 效、更安全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肠道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谢谢
THANKS
设计抗病毒药物。
药物筛选
02
利用肠道病毒进行药物筛选,可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
化合物或天然产物。
药物作用机制
03
研究肠道病毒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
制,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病毒体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共有 60个壳粒,无包膜; 2. 核酸类型为+ssRNA,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MW 2.5×106 ; 3.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 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具有黏 附作用,是抗体结合的位点。 VP4在核心内部与RNA 结合,与维持病毒的构型有关。
埃可病毒
四、防治原则
为预防感染,婴幼儿应避免与急性出疹性发热病患者接触;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在婴儿腹泻流行期间应进行体检,防止 携带者传播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来分离的肠道病毒新血清型,不再将其归属于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 按抗原排列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71和72 型。 68型是从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儿童的呼吸道分离出来的。 69型是从墨西哥Toluca地区一名健康儿童直肠拭子中分 离出,尚未发现与人类任何疾病有关。 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71型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 72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将在肝炎病毒一章中叙述。
病毒传染性强,在卫生条件不良、人群密集的地区传播 迅速,1969~1971年在非洲和东南亚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大流行,有数百万人发病。 本病起病急,潜伏期为1d,病程8~10d,主要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下出血,愈后良好。 该病毒还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出 现腰骶部脊神经根炎引起下肢麻痹。
新型肠道病毒
一、肠道病毒70型 肠道病毒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病毒。 该病毒不同于其他肠道病毒,首先是它不具有肠道嗜性,病毒 存在于眼结膜,由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其次是病毒最适增殖温度较低,为33℃,这一性质与其优先 感染眼结膜有关。培养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摘要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
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
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在酸性pH下稳定,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
基因组编码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
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
病毒主要在肠道细胞中复制,也能在神经、肌肉和其它一些组织中复制。
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脑膜炎、脑炎、肌炎、心肌炎和结缔组织炎。
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2.1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
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
2024版肠道病毒感染
30
THANK YOU
2024/1/25
31
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充足休息、注 意个人卫生等护理措施,促进康复。同 时,对于严重病例需加强护理和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4/1/25
21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建议
2024/1/25
22Leabharlann 脱水现象及补液治疗原则轻度脱水
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可通过口 服补液盐纠正。
中度脱水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肠道病毒外,还有其他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人类感染,如星状病 毒、杯状病毒等。
这些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可引起胃肠道症状。
2024/1/25
预防这些肠道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污染的 水源和食品。
11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2024/1/25
高钾血症
应立即停用含钾药物或食物,采取降钾措施如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 钙剂、碳酸氢钠等。
低钠血症
轻度低钠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低钠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
2024/1/25
24
心肌损害监测和干预措施
心肌酶谱监测
定期检测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以评估心肌损害程 度。
心电图检查
对疑似心肌损害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 常表现。
出现烦躁、皮肤弹性降低、四肢冷等症状,需静 脉补液治疗。
重度脱水
表现为休克、无尿、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 行静脉快速补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六)治疗
对症治疗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 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眼液滴眼。
10
(七)预防 隔离患者。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浴室、泳池。
11
主要引起手足口病, 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 病。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流行于夏秋季,6-9月为流行 高峰。
重症病例的治疗
对症:降温、镇静、止惊。 控制颅内高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 改善循环:维持血压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丙种球蛋白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2
(八)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早期发现传染源,隔离避免接触传播。 流行季节,减少易感人群进入公共场所。 注意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检测和消毒。
3、易感人群 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人群普遍 易感。
4、人群免疫力 人群隐性感染常见,病后可获免疫力
15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 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2
主要引起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病),传染性强,常引起暴发流行。成人、 儿童均可发病,患者常以青少年为主。家 庭中传染性强。多流行于夏秋季节。
1969年后,曾多次在多个国家发生流行。
3
(一)病原学: EV70,属小RNA病毒科,球形,直径2730nm。由核衣壳和单股正链RNA组成。 无包膜。 对热、紫外线和多种消毒剂敏感。
起病3天内的结膜拭子、刮取物中检测出EV70.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科普宣传PPT课件
感染后的处理与治疗
对症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采取 对症支持治疗。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关键,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 院观观察症状变化,避 免劳累。
通常,健康个体在数天内会自愈。
总结与呼吁
总结与呼吁
加强公众意识
增强公众对肠道病毒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
常见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
什么是肠道病毒及其感染?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通常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直接接触感 染者的分泌物传播。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什么是肠道病毒及其感染?
症状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和腹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特别是在儿童 和免疫力低下者中。
心血管系统
少数情况下,肠道病毒可导致心肌炎,影响心脏 功能。
心肌炎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等,重症患者可能 需要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减少病毒传 播风险。
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食物和水的安全
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活动,传播预防知识。
总结与呼吁
关注儿童健康
儿童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特别关注 他们的健康状况。
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总结与呼吁
携手共建健康环境
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减少肠道病 毒的传播。
通过合作,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谢谢观看
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水,确保食物彻底煮熟。
尽量选择经过消毒的饮用水。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注意环境卫生
肠道病毒ppt课件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肠道病毒EV71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显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物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适应易发病。
大部份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显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峻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占多数;第二,发病地域分散,且要紧在农村地域。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紧密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引发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烧起病,一样为38℃左右。
部份病人初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有的小孩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映。
发烧1~2天后开始显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显现,或显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烧,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之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若是小孩显现发烧、有皮疹等病症,家长该如何办?发觉小孩发烧、有皮疹等病症,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小孩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幸免传染给他人,避免再感染其他疾病。
依照医生建议,决定是不是留院观看或住院医治。
患儿的家庭应利用香皂、消毒液对日经常使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维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物卫生和个人卫生。
肠道病毒
Polio victims
Professor sabin
防治
▪ 一般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水源、注意饮 食卫生
▪ 特异预防:口服减毒活疫苗 ▪ 紧急预防——丙种球蛋白
预防
接种三价混合灭活疫苗(Salk苗);或
口服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Sabin苗)。
灭活Salk苗
接种途径
注射
诱生IgG
+
诱生SIgA
-
阻止经肠道感染 -
冷冻保存
-
用于免疫缺陷患 -
者有致病作用
免疫持久力 较短
减毒活Sabin苗 口服 + +
+ +
+
较长
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
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 核酸检测: 核酸杂交、PCR
防治原则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密消毒可 能污染的物品
▪ 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IPV、OPV) 其它尚无疫苗
脊髓灰质炎病毒
▪ Polio virus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前角运动 神经细胞受损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下肢俗称小儿 麻痹
▪ 分3个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见
柯萨奇A组
5、眼病
6、流行性胸痛 7、心肌炎和心包炎
柯萨奇B组
免疫性
▪ 感染后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 以体液免疫为主
中和抗体IgG、IgM,分泌性IgA ▪ 母亲的抗体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
肠道病毒enteroviru
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形态
肠道病毒呈球形,直径约 为20-30纳米,由一个核 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抵抗力
肠道病毒对热、紫外线、 干燥等环境因素敏感,但 在粪便和水中能存活较长 时间。
宿主范围
肠道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和 某些动物,如鼠类、猪等。
肠道病毒的传播方式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食物等,再经 口摄入感染。
肠道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和 神经元损伤。这些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 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肠道病毒可以感染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的炎症性疾病,通常会导致心悸、气短 、疲劳和胸痛等症状。严重的心肌炎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肠道病毒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和攻击自身组 织。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05
肠道病毒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是研究的 重点,旨在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药 物,以降低肠道病毒对人体的危害。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有 助于优化药物设计和提高治疗效果。
会建议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体液,以维持身体的水电平衡。
03
休息与护理
对于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休息,遵医嘱治疗,并保持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预防措施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 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
毒液。
避免接触患者
避免与已知患有肠道病毒感染的人 接触,特别是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杯子、餐具等。
肠道病毒
SCARB2: 为Ⅲ型跨膜蛋白,参与跨膜运输过程;在多数组织细 胞中广泛存在,是EV-A71的重要受体,并且在中枢神经系统 的神经元细胞中高表达;表达该受体的转基因小鼠能感染 EV-A71临床毒株并表现疾病症状。 PSGL-1:该蛋白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及神经 元和角质细胞表面,但有部分EV-A71毒株并不与该受体结合 Anx2(膜联蛋白A2):一类钙依赖性膜磷脂结合蛋白,作为一种
3.增殖:在宿主细胞浆内复制,有较强的杀细胞作用。除柯萨奇A组的
某些血清型外,均可在易感细胞中增殖,引起典型的CPE。
4.抵抗力:强;耐乙醚,耐酸(pH3-5),耐胆汁,可在污水、粪
便中存活数周;对紫外线、干热敏感;
5.临床表现:多样化,经过消化道侵入机体,先在肠道细胞内增殖,
但所致疾病多在肠道外,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
Thank you!
四、细胞因子
1.EV感染的CNS会有炎性细胞浸润 如CVB3入侵CNS时:
I型干扰素
MC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P-10(interferon -γ induced protein 10)
CCL1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2)
三、神经嗜性及受体
1.嗜性
Poliovirus:脊髓神经背根前角(运动神经元)
EV-A71:脊髓、小脑、髓质、脑桥、脑干、皮质等 CVB1、3、5:脑内多处可检测到,可见皮质及海马区损伤, 对小鼠的皮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祖细胞
2.受体:病毒的细胞嗜性中起决定作用
CD155: Poliovirus进入靶细胞的重要受体,广泛存在于小肠、
肠道病毒
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导致婴儿死亡 (5)免疫:SIgA
B组:引起成人腹泻,仅见于我国 C组:发病率低,多散发 D-G组:引起动物感染
三、微 生 物 学 检 查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电镜、ELISA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PAGE电泳;RT-PCR 3、细胞培养
---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包)炎、手足口病等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与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呼吸道或眼部粘膜 致病特点:所致疾病谱复杂; 病毒主要在肠道增殖感染,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同疾病
• 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EV)71型:无菌性脑膜炎 偶见: 病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C→弛缓性肢体麻痹
大
事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脊髓灰质炎列为继天花之后 记 第二个计划消灭的传染病。
OPV 和 IPV 的 比 较
项目 接种方法 抗体产生 细胞免疫 间接免疫
稳定性 副作用
免疫效果
活疫苗 (OPV)
口服糖丸 /滴剂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有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差,不易保存 毒力回复 有引起VAPP危险性 更好
中和试验IgM
基因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聚合酶联反应(PCR )
四、防 治 原 则
(一)主动免疫 1. 灭活疫苗(也称Salk疫苗) (inactivated poli vaccine,IPV)
经甲醛灭活后混合制成 2. 减毒活疫苗(也称Sabin疫苗)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型 别
1~3 A组 1~24* B组 1~6 1~34**
68~71 72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疱疹性咽喉炎、手足口病 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胸痛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
手足口病、眼病等 甲型肝炎
* A 23 为埃可病毒 9 型; ** 第10 型为呼肠病毒1型;第28型为鼻病毒1型; 第34型为柯萨奇病毒24型。
查体发现右下肢细短,软弱无力不能 行走,右腿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感觉障 碍。上肢活动正常,精神状态及头部神经 反射正常。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 球形,直径27nm,无包膜。
• 核衣壳: 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细胞,患者手足软绵无力、不会动弹,称为“驰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理 病毒 ↓ 胃肠道 ↓ 血液和淋巴液 ↓ 血脑屏障 ↓ 中枢神经系统 在神经元中增殖 ↓ 瘫痪
抵抗力
•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 蛋白酶和胆汁;室温下可存活数日; • 对热和干燥较敏感,56℃经30min可灭活
也称小儿麻痹症
古埃及长老患脊髓灰质炎
肠 道 病 毒
Enterovirus
肠道感染病毒
简称肠道病毒(enterovirus),通过污染的饮品、 食物,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 • • • • • • 主要包括肠道病毒和急性胃肠炎病毒 肠道病毒 (小RNA病毒科)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呼肠病毒科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肠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27nm,无包膜。 核衣壳: 呈20面体立体对称。
病毒衣壳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病毒
口
致病性和免疫性
90%隐性感染 5%顿挫感染
(发烧、不适、腹泻)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10%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非麻痹型脊髓 灰质炎/无菌 性脑膜炎 麻痹型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发热头疼乏力咽痛呕吐)
1%~2%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 0.1%病变严重 弛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有60个相同的壳粒,壳粒由4种不同的结构 蛋白组成: 表面:结构蛋白VP1-VP3带有中和抗原位 点,VP1与病毒吸附有关。 内部:VP4与RNA结合,与脱壳 穿入有关。
基因结构示意图
基因组单正链RNA
5’—VPg—VP4—VP2—VP3—VP1—2A—2B— 2C—3A—3B—3C—3D—AAAn—3’
复制
病毒RNA(+)
抗原组成
D 抗原(N抗原): 完整的病毒颗粒,有感 染性,为型特异性抗原。根据其D抗原 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型。
C 抗原(H抗原): 为未装配的空心颗粒, 不含RNA,无感染性,无型特异性。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能耐受胃酸、 蛋白酶和胆汁;室温下可存活数日; 56℃经30min可灭活
微生物学检查
取患者粪便标本用电镜(诊断率90-95%) 、 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检出病毒或其抗原。
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分析A、B、C三组轮状病毒11个基因片 段特殊RNA图谱,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中有重要意义。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严格消毒,经常洗手,防止医 源性传播,特别是在婴幼儿病房中的传播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粪便+抗生素→灵长类(猴肾或人胚肾细胞),
37℃,7~10天→细胞病变→鉴定型
正常的Vero细胞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Vero 细胞产生的细胞病变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双份血清查抗体,ELISA,IFA
病毒基因检测:
核酸杂交、PCR、序列分析
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 婴幼儿(2月龄), 儿童 。 疫苗种类: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Salk苗);
季)
肠道 sIgA
冷藏;不能用开水送 服,有复毒危险;免 疫缺陷者可致麻痹。
建议:最初两次免疫使用IPV,再用OPV。
人工被动免疫
对流行期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易感 者,按照0.3-0.5ml/kg注射丙种球蛋白可 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LOGO
急性胃肠炎病毒
流行特点为无年龄和地域限制。
急性胃肠炎病毒
流行方式:
五岁以内的儿童腹泻:轮状病毒(A-C组)占
80%,肠道腺病毒占第 2 位;星状病毒2.8%。
与年龄无关的暴发流行腹泻:杯状病毒(无菌
性胃肠炎暴发最重要病原)。
轮状病毒(rotavirus)
直径70~75nm的球形,具双层衣壳,无包膜。 内壳辐射呈车轮状
制备
由三型病 毒经甲醛 灭活后混 合制成IPV
服用
肌肉 注射
抗体产生
血流中 和抗体
优 缺 点
保存、运输方便, 无复毒危险,副作 用少;需重复注射, 维持时间短,无局 部免疫。 免疫效果确实,间接 免疫,保存、运输要
减毒活 疫苗
特定条件 下筛选出
口服 (冬春
血流中 和抗体,
(Sabin 疫苗)
的减毒变 异株制成 OPV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Sabin苗);
三价(3个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OPV): 即从生后2个月开始连服三次TOPV(间隔1个月), 抗体阳转率100%, 4岁再加强一次。 危险: 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VAPP)发生
脊髓灰质炎疫苗比较
种类
灭活 疫苗 (Salk 疫苗)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毛蚶,又名麻蛤、麻地、毛蛤、瓦垄子、 珠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产量大,价格 便宜,很受群众欢迎。家庭多用盐水池煮后蘸 姜醋汁食用。
急性胃肠炎病毒
引起急性胃肠炎,种类有: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科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腺病毒科 肠道腺病毒40、41型 星状病毒科 星状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临床表现:腹泻和呕吐
病毒性与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区别:
无细菌病原; 多为突然发生且很快恢复;
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中等程度的腹泻与呕吐;
致病性及免疫性
晚秋及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
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方式 潜伏期短,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便、呕吐及轻 度发热。典型病儿排泄白色水样便,故称为小 儿假性霍乱。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脱水及中毒 症状。 主要保护性抗体为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 用,对异型也有部分保护作用,细胞免疫亦有 交叉保护作用
急性胃肠 炎病毒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呼肠病毒科源自肠道病毒的分类病毒种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型 别
1~3 A组 1~24*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疱疹性咽喉炎、手足口病
B组 1~6
1~34** 68~71 72
心肌炎和心包炎、流行胸痛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 手足口病、眼病等 甲型肝炎
* A23为埃可病毒9型; ** 第10型为呼肠病毒1型;第28型为鼻病毒1型; 第34型为柯萨奇病毒24型。
致病特点
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 同型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
肠道病毒共同特性
小RNA病毒,直径22-30nm,
球形, 20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心为单正链RNA,起mRNA作用,具感染性; 耐乙醚,耐酸(pH3-5),耐胆汁,可在污水、粪 便中存活数周;对紫外线、干热敏感;
实验室检查:肌电图( EMG )呈慢性部分 神经切除改变,并伴有静脉肌肉异常自发活动。 与自愿者对照,其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感觉功 能正常。
LOGO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脊髓灰质炎 又称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多发
生于夏秋季节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
粪-口传播为主,肠细胞内增殖,能侵入血流、神 经系统等,导致肠道外多种疾病(中枢神经、心 肌损害,皮疹等),隐性感染率高。
病
例
一 3 岁男童,为新近非洲移民。因不对称下 肢送医。其母诉说患儿 5 个月前患发热和腹泻, 后自然消失,几周后发现他右腿行走不便。 查体发现右下肢细短,软弱无力不能行走, 右腿深部腱反射消失,但无感觉障碍。上肢活动 正常,精神状态及头部神经反射正常。
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腺病毒相似
粪-口途径传播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星状病毒(astrovirus)
球形,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 无包膜,单正链RNA 粪-口途径传播,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为隐 性感染。 侵犯十二指肠粘膜细胞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 腹泻可持续2-3d或更长。 感染后免疫力牢固 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 体之一
白VP4(血凝素,决定血清 型和感染性),VP7(糖蛋 白,促病毒穿入),均为中 和抗原。
病毒外衣壳
轮状病毒的分组
根据轮状病毒抗原性及遗传性的不同将其分 为A~G 7个血清型,其中A、B、C 3型是人类 腹泻的重要病原,D~G型只引起动物腹泻。血 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体---婴儿 感染人----成人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感染鸟类 感染猪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双衣壳如车轮 20面体对称 杯状凹陷 表面呈星状 血凝素 触须,血凝素 dsRNA,11 dsDNA ss(+)RNA ss(+)RNA 节段基因组 7.3~7.7kb 7.0kb 常规培养 特殊细胞 不能体外培养 大肠癌细胞 A-G 7 组 40、41型 成员众多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 无菌性胃肠炎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死亡主要原因 粪-口,呼吸道 粪-口 粪-口,呼吸道 粪-口 大童成人 很少发热或 传染性强(海 免疫力 无症状感染 出现呼吸道症状 产品污染) 牢固
免 疫 性
感染后,可建立起牢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同型:防御力 异型:也有低度防御能力
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 S-IgA, 防止病毒在咽喉、肠道内吸附和初步增殖。 血中: IgG, IgM, 中和病毒, 阻止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IgG抗体可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生后6个月以 内的婴儿较少发病。
双链RNA病毒,分11个节段,分别编码6个结构 蛋白和5个非结构蛋白,其中:
1、2、3片段编码核心蛋白VP1、VP2和VP3,具 有转录酶和复制酶的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的结构及其核心RNA11条节段与编码蛋白质
病毒内衣壳
6片段编码内衣壳 蛋白VP6,为病毒组 和亚组特异性抗原。
4和9片段编码外衣壳蛋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为主,上呼吸道、咽喉和 肠道为入侵门户。
从潜伏期→全病程→病后数月均有传染性(粪便)
易感者:儿童 过程:1)病毒数量和毒力; 2)机体状态 所致疾病:神经性麻痹(小儿麻痹) 识别受体: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细胞粘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