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A(4.5章)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 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结构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描述:借助于语言文字、数字、公式、图示等对心理事实予以定性、精确的叙述,以便人们
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1岁小孩有何特点?2.3.4.5…… 成绩优秀者有何特点? 事业有成者有何特点? 热恋中人有何特点? 幸福家庭有何特点? 贤妻良母、工作狂……
高等教育心理学
张华玲
教师教育学院
使用教材:
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3.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Williams著,《教育心理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悠久的过去:
中国周朝伊喜所著《关伊子》。 (东方) 菲力普.梅兰奥逊就写过一本心理学专著——《论灵魂》。(西方)
短暂的历史: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从此结束了心理学从属于哲学或其他学科的历史。这是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标志。 迄今才刚刚100多年。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 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本章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行为发展及心理疾病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和心理疾病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章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重点分析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章教师的心理学本章将介绍教师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七章家庭教育心理学本章将介绍家庭教育心理学,包括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要素、家庭教育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等,以期加深读者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八章社会心理学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及社会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等,以期加深读者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四章《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优秀教学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实验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5.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采用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思维。
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4. 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个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4.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5题)1、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 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答案】 B2、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BNHSB.RNAC.MPBD.BGHZE.光敏生物素【答案】 C3、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答案】 A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切教育【答案】 D5、“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由()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愈【答案】 A6、测验分数的稳定性,是指测验的()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答案】 C7、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A.人口的地域分布B.人口的性别结构C.人口的阶级构成D.人口的年龄结构【答案】 D8、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A.学生获得的荣誉B.学生的日记C.学生的缺点D.学生的家境【答案】 A9、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答案】 C10、我国目前的学制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答案】 C1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编写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时间是()。
A.1901 年B.1906 年C.1905 年D.1903 年【答案】 D12、患者男。
60岁,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低热、腹胀、腹痛、腹泻,呈黄色蛋花样稀便,临床疑似伪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志贺菌属B.大肠埃希菌C.艰难梭菌D.副溶血弧菌E.变形杆菌【答案】 C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教育心理学课件之4 认知加工过程
18
在音乐家45分钟的演奏过程中, 只有7个人真正停下来听他演奏。
19
地铁口的这个音乐家原来就是Joshua Bell,
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
20
Joshua Bell
• 中文翻译:约书亚· 贝尔 • 经历:
– 美国小提琴家,受业于吉戈德(Josef Gingold)。 – 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 – 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 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 – 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 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
人对客观物质 现象延续性(长 短)和顺序性( 先后)的反映 延续性:一分 钟、一年 顺序性:第一 节课至最后一节 课
对物体静止和 运动以及运动速 度的知觉 个体对物体空 间位移特性的反 映
52
深度知觉
• 视崖实验
– 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 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即“视觉悬崖”的实 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 活动任务的复杂程度 • 知觉方式:整体&部分
40
注意的稳定性
• 含义:
– 又称持久性,指在一定事物或某项活动上,注意能持 续的时间以及该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 狭义稳定性: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 – 看电视、读一本书 • 广义稳定性: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变化,但注意指向活动的总 方向始终不变。 – 查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文章。。。
– 过程:告诉参加考试的被试自我服务偏差的表现
• 自我服务偏差: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努力等),将 失败归因于情境因素(任务难度等)。 • 表现好的被试认为考试效度高,表现差的被试认为考试效度低
教育学心理学各章内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整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方面: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学习过程研究对象: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序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二)青年初期(14、15~17、18)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2、劳伦兹:关键期。
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化运算(11--1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差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一、生理自我二、社会自我三、心理自我8、认识方式及种类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是()。
A.自由水清除率B.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C.内生肌酐清除率D.酚红排泄试验E.氯化铵负荷试验【答案】 C2、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实际锻炼D.教育【答案】 D3、1632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 ) 。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答案】 A4、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A.文化传统B.政治制度C.经济发展水平D.科技发展水平【答案】 B5、学习新信息对已有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答案】 B6、当代中国所提倡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A.英才教育B.应试教育C.学分制D.素质教育【答案】 D7、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 D8、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始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时间是()A.1879年B.1903年C.1913年D.1923年【答案】 B9、学校文化是一种()。
A.制度文化B.物质文化C.精神文化D.组织文化【答案】 C10、非常适合于教师对研宄结果的表达的是()A.研宄报告B.教育教学案例C.调查报告D.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答案】 B11、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A.CEAB.PSAC.CA153D.NSE.AFP【答案】 D12、“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 )。
A.生存权B.隐私权C.受尊重权利D.身心健康权【答案】 D1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去自我中心B.出现假设演绎推理C.思维不具可逆性,D.守恒概念【答案】 D14、道德过程的基本因素中,关键是()。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目录•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要点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
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教育心理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二)观察法–(三)调查法•1、问卷法•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区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区分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区分导语: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提出了教育教育启示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抓学生的关键期。
那么什么是关键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他认为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而蒙台梭利提出了类似概念敏感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大家对于两者容易混淆,接下来重点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台梭利将其称之为敏感期。
具体是指儿童在连续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
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
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
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
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
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因此根据对敏感期的研究,蒙台梭利提出了九大敏感期,它们分别是:一、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打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2、(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 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45题)1、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B2、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废除教科书、废除学科划分,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内容的教学改革,称为()。
A.发现教学法B.指导教学法C.设计教学法D.个别化教学法【答案】 C3、为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对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进行调节的负责人是()。
A.校长B.教务处主任C.年段长D.班主任【答案】 D4、粒细胞缺乏所指的白细胞是为()。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答案】 C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教学过程B.反思过程C.评价过程D.学习过程【答案】 D6、冷球蛋白出现沉淀时的温度是()。
A.20℃B.56℃C.4℃D.37℃E.25℃【答案】 C7、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切教育【答案】 D8、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A.1840 年B.1903 年C.1862 年D.1912 年【答案】 C9、患者男,30岁。
20天前行肾移植手术,目前体温升高,肾功能降低,少尿,尿中白细胞增多。
A.血型抗原B.HLA抗原C.同种型抗原D.超抗原E.异嗜性抗原【答案】 B10、已有研究指出: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是()A.4--5 岁B.6 岁C.7 岁D.8 岁【答案】 A11、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排名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答案】 B12、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A.审美教育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D.素质教育【答案】 D13、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定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答案】 A1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
替代: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 抵消:用良好言行抵消不利言行。 否认:不承认客观存在的不利的事或行为。
自居:把其他的对象和事件与自己的愿望相配对。
升华:改变原来的冲动、欲望,用规范允许的行为表达出来。
此外还有:代偿、隔离、禁欲、幽默、利他等。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教育心理学》 李小融 编著
主讲 绵阳师范学院 王小林
第四章
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生长 成长 发展” 辨析
● 生长:习惯上指大小的增长,量的增加。所发生变化重在 “量”的增加,而不是减少。生长所描述的对象多指植物、动物, 不能描述事物。 ● 发展:可“质”,可“量”,既可以是“增加”,也可以 是“减少”。发展习惯上用来描述人物和事物等,动物、植物不 用。 ● 成长:基本与发展同,可“质”可“量”,可“增加”可 “减少”,习惯上用来描述人物。
性器期
• 最显著的两个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用” • 男孩“俄狄甫斯情结”和“阉割焦虑”
• 女孩“伊莱克特拉情结”与“阴茎嫉妒”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
压抑:把不被允许的念头、情感和冲动压到无意识中 。 投射:把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行为推向别人或周边的事物。 文饰:采用错误的推理使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 。 反向:有意识地做出相反方向的举动 。 退行:挫折时行为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
块墨水渍。 B 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 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 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 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 创始人。生于捷克,4岁随父移居 奥地利维也纳。1933年德国入侵 奥地利,全家逃到英国伦敦, 1939年病逝。 1885、1889两次到巴黎学习 催眠术,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创
建起到重要作用。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1856—1939)
活实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的经验。
学习的特点(P119)
(1)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有变化)
(2)学习所导致的变化相对持久(较持久) (3)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后天性) (4)变化本身不具有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无好坏) (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过程与结果)
消退 恢复 类化 分化
高级条件反射
● 无条件反射: 机体在种系发展
过程中形成而遗
传下来的反射。
● 条件反射: 机体经后天学习 而建立起来的反 射
华生“恐惧实验”
桑代克联结理论
(试误说)
S-R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哈佛大学 鸡猫狗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1938年 白鼠、鸽子 作用律 消退律 正强化(给予增强) 负强化(拿掉增强)
对偶故事
(墨水瓶) (剪衣服)
他律 6-8 自律 8-10
公正 10-12
前习俗水平
公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重结果和关系 重权威评价 守约、良知、道德
柯尔伯格
两难故事
(汉斯偷药)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墨水瓶的故事(皮亚杰)
A 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
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
格赛尔 “成熟论” 同卵双生子学习爬梯实验
双生子之一(甲)在46周时开始训练学爬特制小梯6周(每日 10分钟),双生子之一(乙)比甲迟6周开始训练,也就是在第 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2周后其爬梯的速度就赶上甲的水平, 说明成熟程度未到,虽提早训练仍少效果。
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 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择
●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或他人的经验而学习,代替自己的
尝试而习得东西。(替代强化)
● 学习是强化的结果,同时强调符号强化(赞美、关注等)、 自我强化的作用。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法 • “非指导原则”
(四)认知心理学
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要点(P158-167)
两难故事——汉斯偷药
•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
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 却要2000元。
•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求药
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 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
思维准备阶段
(前运算阶段) 思维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2-7
形象 表象
不可逆 泛灵论 自我中心
不守恒
7-11
形象 表象 概念
兼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可逆 守恒
抽象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
11-15
概念
借助概念思维 判断 推理
• 美国神经病学家。祖籍丹麦, 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1939年入美国籍。 • 自我心理学之父,是新精神分
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 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 到丈夫的义务。
后习俗水平
阶段 5 以法定的社会契约 为准则 6 道德推理的特点 不该偷理由 已经尽全力,不必 偷药救人。超出职 责之外的好行为。 该偷理由 应该修正不公平的法律; 应该限制特殊药品的价钱。
以普通的伦理原则 为准则
无可厚非,但忽略 别人生命需要。对 别人不公平。
与其联系的 母亲似的人 父亲似的人 基本家庭 邻居学校 同伴集体 性 合作伙伴 分担家务 人类同类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道德发展理论
研究结果 研究者 研究手段
阶 段
自我中心 2-5
特 征
凭自我想象执行规则 服从权威、效果 规则可变、共同约定
皮亚杰
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思想 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 (“儿童的发现者”)
论
杜 威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心理发展的特性(规律)
(1)方向性和顺序性 (2)不平衡性 (3)普遍性和差异性
(4)连续性与阶段性
心理发展阶段划分
胎儿期(从受孕到出生)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乳儿期(1个月~1岁) 婴儿期(1岁~3岁) 幼儿期(3岁~6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学龄前期 学龄初期
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
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 能、职业和种族。” ——华生《行为主义》
辐合论
• 斯腾(施太伦,德国心理学家)的“会合论”
•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
创始人。 • 图式:心理活动的框架或者
组织结构
• 同化: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
生命的价值高于物质价值; 此种情况都会偷的。
第五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
育
学
习
● 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领域。
●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学习的含义
• 广义:“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
验的过程”。——潘菽《教育心理学》
• 狭义: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
钱。”
•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思考回答: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 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 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习俗水平
阶段 3 道德推理的特点 不该偷理由 该偷理由
以人际和谐为准也 称为“好孩子”取 向
做贼会使自己的家 庭名声扫地,给自 己的家人带来麻烦 和耻辱。
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 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 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 丈夫该做的事。
4
以法律和秩序为准 则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 子的命合情合理, 但偷别人的东西犯 法。
发展模式(一)
模式 Ⅰ
模式 Ⅱ
发展模式(二)
模式 Ⅲ
模式 Ⅳ
心理发展观
儿童心理发展观
类别 外 塑 论 洛 克 赫尔巴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没有痕迹的白板” “柔软的蜡块”
“任何鞭挞都在所不惜”、“打得彻底” 管理:课业、监督、威胁、惩罚 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
内 发
夸美纽斯 卢 梭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图
意识结构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人格发展阶段
• 口腔期(0—1) • 肛门期(1—3) • 性器期(3—6) • 潜伏期(6—12) • 生殖期(12—18)
口腔期人格
口腔初期(0~8个月)快感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 • 停滞出现口欲综合型人格 :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 等 口腔晚期(8个月~1岁)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 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 。
少年期(11、12岁~14、15岁) 学龄中期 青年期(14、15岁~17、18岁) 学龄晚期 成人期(18岁~35岁) 中年期(35岁~55、60岁)
老年期(60岁以后)
老年划分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1982年4月提出,建议将60岁以上作为 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
60—79岁为老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