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舆情风险管理办法
公司新闻舆论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新闻舆论管理工作,规范新闻发布行为,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以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新闻舆论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司形象;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3. 严格新闻发布程序,确保新闻内容真实、准确、客观;4. 强化新闻舆论风险防控,确保公司信息安全。
二、新闻发布管理第四条公司新闻发布实行统一管理,设立新闻发言人,负责公司新闻发布工作。
第五条新闻发言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 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表达能力;3. 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内部情况。
第六条新闻发布内容应包括:1. 公司重大决策、战略调整、业务拓展、产品研发等信息;2. 公司参加的重要活动、获得的荣誉、表彰等信息;3. 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公益活动等信息;4. 公司内部重要事件、突发事件等。
第七条新闻发布程序:1. 部门、子公司需向新闻发言人提交新闻稿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发布;2. 新闻发言人负责对外发布新闻,确保新闻内容真实、准确、客观;3. 新闻发布需经公司领导审批。
三、新闻舆论风险防控第八条公司建立健全新闻舆论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新闻舆论安全。
第九条新闻发言人应密切关注新闻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置新闻舆论风险。
第十条发现新闻舆论风险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2. 加强舆情监测,密切关注舆情变化;3. 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寻求支持;4. 加强与媒体沟通,引导舆论导向。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一条公司对各部门、子公司及员工的新闻舆论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第十二条对在新闻舆论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个人或集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
供电公司舆情管控方案
供电公司舆情管控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伴随着键盘敲击的声音,我开始构思这个供电公司舆情管控方案。
这个方案,我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现在,是时候把它呈现出来了。
一、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舆情管控的第一步,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实时掌握供电公司的舆情动态。
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监测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丰富的网络知识。
要利用先进的网络爬虫技术,对供电公司相关的网站、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确保舆情信息的准确性。
二、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是舆情管控的核心环节,我们需要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要对舆情进行情感分析,判断其正面、负面还是中性。
要对舆情进行主题分析,找出供电公司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要对舆情进行趋势分析,预测供电公司未来的舆情走势。
三、舆情应对舆情应对是舆情管控的关键步骤,我们需要根据舆情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对于正面舆情,我们要积极宣传,提高供电公司的形象。
对于负面舆情,我们要及时回应,澄清事实,化解矛盾。
对于中性舆情,我们要保持关注,防止其转变为负面舆情。
四、舆情引导舆情引导是舆情管控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公众对供电公司的认知。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新闻发布机制,确保供电公司的正面信息能够及时传播。
要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供电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积极与其他媒体合作,扩大供电公司的影响力。
五、舆情培训舆情培训是舆情管控的基础工作,我们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舆情素养。
要定期举办舆情培训课程,让员工了解舆情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
要鼓励员工参与舆情应对的实践,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舆情管控的积极性。
六、舆情评估1.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信息反馈机制,确保舆情信息的及时传递。
2.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舆情风险。
公司舆情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舆情对公司声誉、商业信誉及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舆情风险包括:(一)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四)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舆情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公司舆情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公司舆情风险管理策略和制度;(二)组织各部门开展舆情风险排查、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三)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舆情风险,保障公司利益;(四)定期评估舆情风险管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一)根据本部门职责,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舆情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二)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开展舆情风险管理;(三)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舆情风险情况。
第三章舆情风险管理第七条舆情风险监测:(一)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对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舆情进行监测;(二)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三)对重大舆情风险,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第八条舆情风险预警:(一)根据舆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二)对可能引发舆情风险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三)对重大舆情风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九条舆情风险处置:(一)根据舆情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二)针对负面舆情,积极回应,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三)对可能引发舆情风险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四)对重大舆情风险,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应对。
舆情管控措施
舆情管控措施舆情风险管控措施:一、体制建设方面1.首先需要提升声誉意识。
作为企业,需要以整体声誉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客户的批评和投诉,及时、正确处理各类纠纷,有效保护客户权益。
教育引导全员充分认识声誉风险,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行为合规,从根部上避免声誉风险发生。
2.其实是完善制度流程。
包括但不限于健全完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声誉风险管理目标和策略,建立健全声誉风险排查、监测、研判、报告、处置、考评等一系列制度和机制,明确职责边界,开列“负面清单”,划出警示底线,加强合规约束和声誉风险管理。
3.上线监测系统。
应该采购像识微商情这样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对互联网平台的相关舆情信息进行搜集、统计、分析、研判,做好早期预警与实时管理,加大决策化解力度,防微杜渐。
二、源头防控方面1.对于基础管理,应该从上至下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树立强烈的合规观念和风险意识。
2.对于管理责任,应该把声誉风险防控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明确“一把手”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第一责任。
3.对于教育培训,应该着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沟通技巧,提升各部门、员工的舆情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规范员工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行为。
三、舆情处置方面1.加强事前监测,采取专人负责与外部舆情监测服务公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舆情监测无死角。
2.加强过程管控,建立负面舆情立即上报和监测日报“零报告”机制,逐日逐级上报舆情监测情况。
3.加强事后分析,按周、月、季、年编制舆情分析报告,将声誉风险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分享,并找准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处置。
四、舆情引导方面1.引导舆论走向,不仅要敢于发声,还要善于发声。
2.加强队伍建设,应该建立建立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强、作风优良、吃苦耐劳的新闻发言人、网评员、舆情监测员、新闻宣传员四支队伍,提升媒介素养和应对能力。
3.强化正面宣传,建议围绕热点或负面言论进行正面评论,在网络空间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弘扬正能量,高唱主旋律。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舆情监测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热点。
舆情风险点主要指可能会引起公众情绪波动,对企业或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或话题。
如何减少和控制舆情风险点,成为了每个企业和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本文将对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舆情风险点分析1.产品或服务问题如果产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抵制情绪,给企业品牌形象造成影响,如美国麦当劳曾经因为中国供应链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给该品牌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2.错误言论企业或者政府的言论,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评估,出现口误或言论被钻空子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和质疑。
3.员工错误行为员工在工作中犯错或者违反公司规定,会给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酒店员工档案泄露事件、航空公司客户遭遇暴力行为事件等,都会引起公众强烈的反感。
4.灾害事件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其他恶性事件,可能会给企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损失,产生大规模社会舆论的关注。
5.社会事件社会事件包含多种形式,例如政治事件、财经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这类事件可能会对国家、企业和公众利益造成影响,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评论。
二、舆情防控措施1.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企业或政府需要对舆情风险进行预估,设计有效的应对方案,避免由于缺乏准备而导致的后果。
通过前期的危机预警和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的动向和趋势,并通过与消费者或公众的沟通互动,消除不满和抵制情绪,建立起公共信任。
2.系统化的舆情管理企业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管理体系,将其纳入规范的组织管理中。
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公众信任,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并做出应对,防止舆情形势恶化。
有效地处理舆情事件,积极引导公众情绪,避免引起过度反应。
3.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企业或政府在处理舆情事件时,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手段,确保舆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证券公司舆情管理方案(一)
证券公司舆情管理方案(一)证券公司舆情管理方案资料背景介绍•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舆情风险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舆情管理是指通过及时、准确的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公共关系危机,维护公司声誉和市场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标设定•建立完善的证券公司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
•提高公司对舆情的灵敏度,缩短处理时间,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增强公司的舆情应对能力,保障公司声誉和市场信心。
方案内容1.舆情监测–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负责全天候对市场、社交媒体和各种传媒进行监测,实时掌握行业动态和舆情事件。
–采用先进的舆情监测工具,包括文字分析、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建立舆情事件分类体系,将舆情按照类型、程度和影响力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研判和处理。
2.舆情分析–根据舆情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舆情分析,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可能的影响,为后续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为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供支持。
3.舆情处置–根据舆情事件的分类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并通过内部协调机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设立危机处理小组,由公司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
–广泛吸纳舆情专家和公关顾问的意见,制定公开、透明、及时的信息发布策略,稳定市场情绪、减少负面影响。
4.舆情回应–及时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包括解释说明、辟谣澄清和补充信息等在内的相关信息,及时回应各方的关切。
–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社会责任实践等方式,塑造公司正面形象,减少负面舆情的出现。
预期效果•改善公司舆情管理的流程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减少潜在的舆情风险。
•提高公司对市场和公众舆情的敏感度,更好地及时回应和处理舆情事件,降低负面影响。
公司维稳舆情管理措施
公司维稳舆情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通过运用先进的监测软件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网络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苗头,从而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置,有效避免危机来临时的自乱阵脚,错失危机处置良机。
2. 建立快速反应的舆情应对体系:当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当在黄金24小时及时回应,防止舆情的迅速扩散,避免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同时与相关媒体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前预判和处理预案的制定,提高防范和准备。
3.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宣传作用:一方面既要借助自身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另一方面还应当学会与第三方媒体合作,增加发布信息的信服力,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
4. 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完善善后工作:如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应对方案是否有严格执行、有没有对相关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健全相关机制建设、尽可能多地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或者赞助活动塑造自身形象等。
5. 建立舆情管理团队:负责舆情风险的监测、分析、应对和总结工作。
6. 制定舆情风险防控预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舆情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预案,确保在风险出现时能够迅速响应。
7. 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防止因内部管理不当而引发舆情风险。
8.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及时、透明、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避免因信息披露不当而引发舆情风险。
9. 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提高应对舆情风险的能力。
10. 保持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
这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新闻发布会、公开信函和声明等方式实现。
同时需要注意尊重公众意见,主动收集公众反馈和建议并且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控舆情风险并且实现持续发展。
舆情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文
舆情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文舆情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舆情风险的防控工作,减少舆情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受理与推进2.1 企业应设立舆情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受理和处理舆情风险事件。
2.2 舆情风险事件应及时汇报到企业舆情风险管理部门,由责任人进行登记和安排。
2.3 舆情风险事件的处理应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进行,不得隐瞒、掩饰或敷衍塞责。
2.4 舆情风险事件分为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两类。
一般事件由舆情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重大事件应上报至公司高级管理层进行决策和协调。
第三章风险分析与评估3.1 企业应建立舆情风险分析评估制度,通过定期开展舆情监测与分析,识别潜在的舆情风险。
3.2 舆情风险的评估应综合考虑舆情事件的严重性、影响范围、传播速度等因素,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
3.3 对于具有较高风险的舆情事件,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引发的舆情危机。
第四章应对与处理4.1 舆情风险事件的处理应遵循真实、及时、透明的原则,通过公开、客观的方式发布相关信息。
4.2 对于一般事件,应及时进行舆情危机处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4.3 对于重大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全力应对和控制危机。
4.4 舆情风险事件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未来的参考和借鉴。
第五章媒体关系维护5.1 企业应建立健全媒体关系维护制度,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声誉的宣传与修复能力。
5.2 企业应派出专门的人员负责媒体的日常联系和安排,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5.3 企业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对外界关注的问题积极回应,并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解释。
5.4 企业应定期举办媒体交流活动,加强与各类媒体的互动和合作。
第六章员工培训与教育6.1 企业应定期开展舆情风险防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2 员工培训应包括舆情风险防控的基本知识、应对策略和沟通技巧等方面。
物业舆情风险管理措施方案
物业舆情风险管理措施方案背景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公众舆论对于物业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物业舆情风险管理成为了物业公司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舆情风险管理措施,物业公司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声誉和利益,增加公众对物业公司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一、舆情监测与预警物业公司需要建立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和了解公众对物业公司的评价和舆论动向,发现并预警各类舆情风险。
具体措施如下:1. 设立舆情监测人员:物业公司应配备专门的舆情监测人员,负责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渠道的舆情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公众意见和评价。
2. 建立舆情监测系统:物业公司应投入相应资源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动化监测和舆情数据分析,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与物业公司相关的舆情事件。
3. 制定预警机制:物业公司应制定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明确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及时发现并识别与物业公司声誉和利益相关的舆情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舆情应对与管理物业公司需要积极应对和管理各类舆情事件,保护企业声誉和利益,增强公众对物业公司的信任和认可。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舆情应对团队:物业公司应成立专门的舆情应对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舆情监测人员、公关人员、法务人员等,以保证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各种舆情风险。
2. 制定舆情应对流程:物业公司应制定舆情应对流程,明确各职责分工和应对措施。
舆情应对团队应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核实和消息发布,做到真实、客观地回应公众关切。
3. 加强公关和危机管理能力:物业公司应加强公关和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提升,提前规划和准备应对各类危机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舆情事件,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积极主动引导舆论物业公司需要积极主动引导舆论,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增强对企业的正面评价和认同。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物业公司应加强与公众的密切沟通,定期组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解答疑问,增强公众对物业公司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
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舆情管理制度_舆情管理制度办法舆情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XX公司作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可能突发“物流通道被堵、硫化氢泄漏、烟囱排放不达标、职业病危害”等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或环境污染事件。
第二条舆情事件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重大危机,导致民众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各种评论,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扩大事态,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或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条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司舆情具有放大、扩散、连锁效应。
为了提高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舆情对公司商业信誉及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切实保护股东权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舆情包括:(一) 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BBS、QQ空间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企业商务可持续的重大事件,如马场坪“11.1”爆炸事件、常吉高速“10.6”爆炸事件。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工作职责第五条公司成立应对舆情管理工作组(下称舆情工作组)(一)主任:董事长(二)副主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三)成员:公司高管,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安全环保部、生产部负责人。
舆情工作组是公司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处理工作。
第六条舆情工作组主要职责(一)加强舆情专业人才培养,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舆情桌面推演或应急演练,组织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二)安排兼职人员监测舆情,密切跟踪媒体言论,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舆情,研判和评估风险,视情况将舆情信息和处理情况及时报送股东或政府职能部门,视需要研究决定公司对外发布进展情况。
公司社会舆情风险及防控
社会舆情风险及防控一、对舆情风险的理解舆情,是指民众的舆论情况,它代表着民众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对于企业的态度。
互联网高度发达,然而,大多数人对于网上的信息缺乏客观的判断能力,常以先入为主的心态看待事物,因此,这里也是负面舆情频发的地区。
舆情风险是指,企业单位在从事社会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时候,可能面临的来自社会或者网络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谣言等,这些负面信息通过发酵可能才产生的舆情危机或因之而尝试的损失叫舆情风险。
舆情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发生违规行为或重大事件,如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节能环保方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群体性上访、员工违法舞弊等事件,可能导致媒体负面报道或被主管部门通报处罚。
2.未制订重大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未做好应急演练,可能存在舆情隐患。
3.舆情监测能力欠缺,未能及时发现微博、微信、论坛、贴吧、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发布的与相关的不实言论或负面信息,可能导致舆情处置不及时,损害形象。
4.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能力不足,发生负面事件后未能有效实施媒体沟通、舆论引导等应对措施,可能导致负面事件持续发酵,造成声誉受损。
二、舆情风险的主要风险点常见的有民生舆情、公共治理舆情、教育舆情、学校舆情、司法舆情、医患冲突舆情、环保舆情、媒体转型舆情、金融舆情、重大突发事件、政府舆情等。
舆情存在潜伏期、形成期、波动期、消退期等不可避免的阶段,每个阶段的舆情风险点不同。
因此,舆论的具体风险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舆情风险的识别和监控1.通过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搜索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
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更容易滋生和爆发负面舆情信息,大部分网站都有热点事件列表。
按照传统的舆情搜索方式,是安排专人在这些平台上收集相关新闻和热点事件,分析收集舆情和网友情绪。
但鉴于传播渠道众多,网络信息实时更新,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信息被揭秘、不完整,话题分析不完整,舆情发展趋势无法量化,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将在第一时间极大影响舆情应对。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1 目的为做好XXX公司,舆情工作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X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
3 职责3.1 行政人事部是公司舆情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资源、统一管理和考核;负责公司层面建设、维护的媒体渠道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的舆情监控。
3。
2 各职能部门、中心和总经理办公室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层面的相关信息。
3.3 行政人事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
4 工会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有关后勤保障、员工工作环境与条件、信访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舆情监控。
3。
5 经营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投诉的逾期监控,在依照规定通过服务体系迅速落实解决业主投诉问题的同时,为防范和控制负面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4 工作要求4.1 舆情信息搜集范围4。
1.1 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4。
1.2 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中心层面对服务质量、用户服务的投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 C类信息指各中心和中心员工、服务质量和用户服务的投诉在地方媒体上的曝光。
4.2 舆情监控处理的基本流程4。
2。
1 行政人事部负责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收集及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和总部品牌管理部.4。
3 舆情信息的处理方式4。
3。
1 网络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的舆情信息的提交工作.4.3。
2 各部门及各中心要抓好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通报工作,对重点事件,要在事发后2个小时以内,及时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并进行全程跟踪落实。
4。
3.3 各部门、中心要及时提交舆情周报和月报,对重大事件,要提交日报,并将报表提交到网络管理员处。
4.3.4 网络管理员对各部门、中心提交的舆情信息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大事件及时上报给分管领导和总经理办公室并作出反馈。
国有公司舆情管理办法 模版
公司舆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品牌形象,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妥善处臵舆情信息,为集团公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新闻发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旨在建立集团系统内部行动迅速、应对准确、处理得当的舆情防控和管理体系。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集团公司工作和形象产生影响的负面及敏感报道或言论。
按照舆情风险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敏感舆情和负面舆情。
其中,敏感舆情是指具有潜在舆情风险,有向负面舆情转变可能性的舆情;负面舆情是指具有明显的舆情风险,对集团品牌声誉产生影响的舆情。
按照舆情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舆情、较大舆情和一般舆情。
其中,重大舆情是指有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或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范围很广,对集团品牌声誉产生重大影响的负面或敏感舆情。
较大舆情是指有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或传播范围较广,对集团公司品牌声誉产生较大影响的负面或敏感舆情。
一般舆情是指除重大舆情与较大舆情外的其他舆情。
第三条舆情的管理与处臵,是指对涉及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发布、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预警和处臵等具体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集团公司办公厅牵头组织总部相关舆情的监测、预警及处臵工作。
集团公司各部门对业务范围内舆情事件负责,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为新闻联络人,对业务范围内舆情事件的处臵提出专业意见并按部门职责分工实施落实。
第五条各二级子公司负责公司本部及所属子公司相关舆情管理与处臵工作。
各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人对舆情管理工作负责,同时须明确本公司舆情管理工作责任部门并设臵专(兼)职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实行归口管理。
具体相关负责人如有变动应及时上报。
第三章舆情的监测与报告第六条为及时了解掌握舆情,集团公司办公厅及各二级子公司应做好舆情的监测工作:(一)集团公司建立全天候舆情监测制度,对集团公司总部相关舆情进行监测。
公司舆情风险管理办法
公司舆情风险管理办法舆情风险管理办法1.目的本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企业形象和信息,使公司各业务层面能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媒体方向和政策导向,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进与公司相关的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避免公司利益、形象乃至生存、发展遭受威胁。
2.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涉及的舆情风险是指本公司在发生破坏性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和人员安全事故、重大金融安全事件、群体性上访等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稳定的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后,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3.舆情管理机构及职责3.1 机构设置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杜绝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舆论损害,成立舆情风险管理机构,即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总监、各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设在集团行政管理部,由集团董事会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管理部总监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3.2 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3.2.1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建立本企业舆情风险管理工作指挥体系;3.2.2 听取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关于舆情监测及分析等工作的汇报,审批舆情管理措施,决定有关预案的启动、关闭;3.2.3 研究部署突发事件应对及负面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3.2.4 督导、协调公司相关部门舆情管控应对处置工作;3.3 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工作职责3.3.1 开展舆情监测工作。
不定期对涉及集团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视情况向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3.3.2 在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根据舆情等级进行搜索、监测;根据舆情发展情况,按照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准备相关材料,统一对外口径,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防止舆情升级。
3.3.3 加强与地方媒体和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发生负面舆情事件后,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
3.3.4 指导相关部门开展负面舆情应对工作。
舆情处置管理办法
舆情处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xx公司的舆情处置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化解矛盾,推动办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根据xx公司实际和相关制度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网民留言的受理范围:1.各网络媒体涉及涉及xx公司的舆情信息。
2.公司xx收集反馈的各类网络媒体涉及的舆情信息留言。
第三条综合办公室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分级负责、认真核实、客观反馈、对口办理”的工作原则,负责网民留言日常管理工作。
1.信息报送责任主体:各部门、各项目部是xx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综合办公室归口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接收、汇总和上报工作。
2.信息报送内容、时限和方式:凡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负面舆情及突发事件,各部门、各项目部必须将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再上报公司,信息报送分为初报、续报(不限次数)和终报。
- 1 -初报主要负面舆情的信息来源、事件原因、拟采取措施等;续报是对初报情况的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最新发展、变化,应对处置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上级领导有关指示批示落实情况等;终报是突发事件救援处置工作的总结性报告,包括事件鉴定结论、处理结果、发生的确定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处置工作评估和对类似事件防范处置建议等。
舆情信息报送以电话、电子文档等形式报告,xx公司负责统一接收、及时协调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应对处置。
(见附表2)第四条舆情风险预防。
1.各部门、各项目部要树立主动排除负面舆情的意识,将处置工作关口前移,结合一定时期工作推进和节点期间敏感话题,对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负面舆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公司职工均有对企业负面舆情进行关注分析,并及时向综合办公室报告的义务。
3.对已经发生的舆情事件应理性对待,全体员工不得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二次传播。
供电公司舆情管控方案
供电公司费控推广舆情管控方案为提高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防范和应对费控推广过程中舆情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费控协议签订、电费预存及欠费停复电等工作推进中出现的舆情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维护公司正常经营秩序,保障费控推广工作稳步向前,根据**供电公司要求和本公司费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供电公司电力服务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供电公司远程费控管理办法》等标准制度及相关预案,结合**供电公司工作实际制定。
(二)处置原则以客户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转变客户缴费理念,培育客户预交费习惯,最大限度避免客户投诉。
把保障客户正常用电作为首要任务,降低引发客户投诉的风险,避免出现新闻媒体及政府主管部门公开通报的负面舆情。
费控推广舆情处置遵循以下原则: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管控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费控舆情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落实省、市公司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 1—求,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开展费控服务舆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降低费控突发事件对供电服务和公司形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政府及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全面开展费控宣传,快速处置因费控推广引起的突发服务事件。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一)组织机构费控推广舆情管控工作接受**供电公司远程费控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指挥费控舆情管控及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公司费控舆情管控指挥部设在**部,指挥部负责人:***,指挥部成员:**** *** *** *** *** *** ***(二)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职责(1)落实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2)研究决定费控舆情管控方案及重大事件;(3)组织领导公司经营区域内费控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4)根据本单位经营区域内舆情事件管控及处置工作需要,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或提出援助请求。
舆情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舆情风险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舆情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舆情风险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舆情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对企业至关重要。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1. 监测舆情。
建立定期监测舆情的机制,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向。
2. 识别潜在风险。
针对舆情监测结果,对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
3.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扩散范围,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三、应对策略。
1. 建立危机公关团队。
建立专门的危机公关团队,明确分工和责任,提前制定危机公关预案,确保在舆情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加强舆情引导。
通过积极主动的舆情引导,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和宣传活动,引导舆论走向,减少负面舆情的影响力。
3. 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包括内部信息发布流程、危机公关预案、媒体关系维护等,确保在舆情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四、危机管理。
1. 及时回应。
对于出现的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并发布正面信息,积极引导舆论,避免舆情事件扩大化。
2.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和流程,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3. 国际化危机管理。
针对可能涉及国际舆情的风险事件,建立国际化危机管理团队,加强与国际媒体和机构的沟通与协调,保护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
五、总结。
舆情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的建立和执行,对企业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稳定市场信心、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舆情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舆情风险。
燃气公司舆情防控方案
燃气公司舆情防控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共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燃气公司在安全管理和舆情防控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燃气公司要有效的管理风险,降低社会对公司发生事故的猜测和困扰,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舆情防控方案。
一、燃气公司舆情来源燃气公司舆情来源包括:媒体报道、生产突发事件、监管机构检查、社会评价、物价测算等多种因素。
燃气公司应该对舆情来源进行辨析,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
二、燃气公司舆情管理为了有效提高燃气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燃气公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舆情。
2.1 燃气公司舆情预警机制燃气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舆情预警机制,建立舆情信息上报和处理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巡视、值班等多种方式,有效预警和处理突发事件造成的舆情。
2.2 燃气公司应急处理机制以应急预案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处理好突发事件的后续问题与舆情。
同时,燃气公司应与社会信任防护机构及时沟通,共同合作处理事件后续舆情。
2.3 燃气公司宣传机制燃气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宣传机制,加强对公司优秀事迹和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宣传;及时发布生产企业的安全质量信息以及在社会责任、公益事业、环保等方面的表现和贡献;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渠道,科学回应社会质疑,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信息发布和处理。
2.4 燃气公司监管机制从保证供气安全和管网运营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燃气管线信息化管理监管机制,及时对管线进行检测,实行管线报警、管线扫描、管网巡视、安防系统等技术手段的联网监管。
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并对涉及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进行甄别,加强对特定对象的资产冻结和信息监测,建立约束机制。
三、燃气公司舆情防控步骤燃气公司舆情防控步骤是指在燃气公司的各种生产运营环节中,应该紧密结合相关舆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舆情的平稳处理。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预防和处理。
3.1 燃气公司防范措施燃气公司要做到技术先进、规范管理、安全可靠,必须秉承合规原则,并融入科学的燃气生产管理理念,注重整个生产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情风险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有效保护企业形象、信息,使公司各业务层面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媒体方向、政策导向,并及时了解和跟进与公司相关的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避免公司利益、形象乃至生存、发展遭受威胁,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舆情风险是指本公司在发生破坏性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和人员安全事故、重大金融安全事件、群体性上访等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稳定的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后,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3 舆情管理机构及职责
3.1 机构设置
鉴于当前舆情的形势和特征,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杜绝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舆论损害,成立舆情风险管理机构,既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总监、各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立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行政管理部,集团董事会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管理部总监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3.2 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3.2.1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建立本企业舆情风险管理工作指挥体系;
3.2.2 听取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关于舆情监测及分析等工作的汇报,审批舆情管理措施,决定有关预案的启动、关闭;
3.2.3 研究部署突发事件应对及负面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3.2.4 督导、协调公司相关部门舆情管控应对处置工作;
3.3 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工作职责
3.3.1 开展舆情监测工作。
不定期对涉及集团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视情况向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
3.3.2 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根据舆情等级进行搜索、监测;根据舆情发展情况,按照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准备相关材料,统一对外口径,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防止舆情升级。
3.3.3 加强与地方媒体和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发生负面舆情事件后,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
3.3.4 指导相关部门开展负面舆情应对工作。
3.3.5 工作过程中,备份有关信息(包括:负面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相关信息以电子截图、书面打印等方式分类编号保存。
3.3.6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突发事件舆情管控目的、工作原则、应急程序、工作方法等预案内容;宣传本预案,增强职工新闻敏感性和维护公司形象的责任感。
3.4 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工作职责
3.4.1 集团各职能部门、各经营单位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项目层面的相关信息。
3.4.2 财务资金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资金管控、投融资、担保、财务数据方面舆情监控。
3.4.3 技术中心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公司资质、专利、工法权属、性能,技术安全,研发风险及网络安全方面舆情监控。
3.4.4 经营发展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公司项目投资模式,投标资质,可行性研究,项目概算技术方案等方面舆情监控。
3.4.5 行政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公司社会责任、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等
方面舆情监控。
3.4.6 招标中心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招标过程中供应商资质、合同签订、履约等方面舆情监控。
3.4.7 法务部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与公司有关诉讼方面的舆情监控。
3.4.8 人力资源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4.9 工管中心、项目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供应商、农民工欠款的逾期监控,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境保护等方面舆情监控。
4 舆情监测流程
4.1 舆情信息搜集范围
4.1.1 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
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
4.1.2 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项目层面对工程质量安全、客商关系的投
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 C类信息指各项目和员工、工程质量安全、客商关系的投诉在地方媒
体上的曝光。
4.2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负面舆情发生后,密切关注网络、论坛及各媒体涉及本公司的舆情信息,第一时间发现舆情苗头及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及时梳理做好记录,及时向公司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汇报。
4.3 根据负面舆情发展情况,在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组织准备相关背景材料,统一对外答问口径;及时对外发布准确信息,正确引导和影响舆论。
4.4 危机缓解后,收集和整理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向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递交此次事故危机传播的效果分析评估报告,
4.5 舆情应急处理相关新闻宣传材料须整理归档,以总结经验教训,为舆情管控处理提供借鉴。
5 舆情风险处理要求
5.1 调查与分析
迅速对公司面临的状况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事件的性质与公司的关系;评估危机事件的后果;为制定危机处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避免媒体的进一步炒作。
5.2 应对危机策划
以积极、负责的态度面对媒体,在与媒体的合作中有效传播企业信息,保护品牌,以确保不再引发新的危机。
5.2.1 迅速反应,争取主动
迅速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开通热线电话,记录并回答记者来电,管理信息进出渠道;适时进行新闻发布,迅速主动阐述事实真相。
5.2.2密切监测,防患未然
全面监控波及范围内的各类媒体、网站、客户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消息,及时获取相关的最新动态,收集有关报道的剪报,及时汇总有关媒介报道的情况,以便准确评估事态发展程度,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5.2.3以诚相待,积极沟通
尽可能充分地与各方面沟通,及时对公众、媒体和监管部门的提问和要求给予及时解答和说明,态度诚恳;对重点媒介进行重点沟通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并尽量满足采访要求。
5.3 应对方案实施
5.3.1 在危机期间对于敏感问题的回答至关重要,统一标准答案不仅可以使公
司对来自媒体的提问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而且保证对外界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以实现信息管理的有效性;由公司指定专人统一接听和处理媒体来电,对每一敏感问题准备准确的答案;同时,确定统一的对外信息发布渠道、发言口径及发言人。
5.3.2 解决源头目标
主动沟通危机源头,全面了解背景原因,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妥善解决问题。
5.4危机处理评估
5.4.1检测媒体舆论,视危机情况大小可设置检测时间单位(小时、天、周、月)及长度,形成媒体检测报告。
5.4.2设定危机处理预期效果,比对处理效果,加强舆论的正面报道,转移舆论焦点。
5.4.3回访危机源头,了解更多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强化预期的沟通与联系,使其感受到公司的重视,化被动为主动,借此提升公司的信誉与形象;加强危机预警与防范工作。
6 附则
6.1 本办法由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负责解释。
6.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舆情监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