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共39页

合集下载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ppt课件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ppt课件

2.(2016.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
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法律是道
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都是上层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法治是
二、论述题
1. (2015.10)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 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 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 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 彰。”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相协调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 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2.从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道德都不能凭空产 生,不同时代的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我国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凭空进行,而应当 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美德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键 词
道德起源 道德本质
道德功能
道德作用
案例导入: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 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 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 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 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 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 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文档资料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文档资料
▪ (二)主体论。一些伦理学家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 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 性,即人天生就有道德意识。先天论、本能论、人 性论。
3
➢客体论:主要代表是宗教的神启论。把道德 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
➢如:
➢ 基督教《旧约》;奥古斯丁; ➢ 中国儒家主张的“天道论”
4
1、神启论
28
▪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 ▪ 孟子更是强调道德对于人之重要甚于人的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9
▪ 在《论语·颜渊》中这样记载:"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乏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 信不立。"在孔子眼中,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军 队和生活资料,但决不能没有道德。
▪ 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 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21
▪ 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 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
▪ 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 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
▪ 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 形成的能动作用。
9
2、天赋论
▪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 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 来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 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10
3、情感欲望论
“感觉欲望论”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11
3、情感欲望论
▪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 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二者起作用的方式不同。从对社 会秩序的维护来看,道德所依赖的是舆 论,它虽然可对行为产生一种强大的心 理压力,但却没有丝毫的强制作用,而 政治秩序与原则则是靠强大的国家机器 来维系,强制性则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 一。
四、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 系

第三,其行为原则的构筑不同。道德是 靠教育和修养来孕育,并以此来影响他 人,其行为的基础是“良心”与自身的 自觉性。而政治靠的则是信念,具体体 现为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激烈冲突,直致 产生相互对立群体之间的生死之争。
二、道德的本质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 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 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 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由于社会经济 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 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道德的特点


(五)稳定性。道德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漫 长岁月里,形成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和风尚,因 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某种道德一旦形成便会 长期存在。 (六)自律性。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 “不应当怎样”,而不是强行规定“必须怎 样”、“不准怎样”,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 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劝诫、说服、 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国家力量来维持。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 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 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 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 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 管子:“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第14页,共40页。
探索:人类第一个道德规范是什么?
A. 不准偷盗; B. 禁止乱伦; C. 互相帮助; D. 不得亵渎图腾; E. 不得私自占有猎物。
第15页,共40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
▪ 柏拉图:至善是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在的终极原因和目的,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 达到至善,而要达到至善就需要摒弃一切欲望和现实要求。
▪ 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 儒家的本体论伦理思想,我们现在的现实中还可以经常见到。
第21页,共40页。
▪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 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第4页,共40页。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争论 ▪ 1、神启论 ▪ 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 (1)认为神明直接颁布、启示道德诫条,安
第28页,共40页。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就是指道德与经济基础、与社会物质生 活的区别。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设施(政权机关、军队、警察、 监狱、法庭等国家机器)和政治法律制度
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第29页,共40页。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第1页,共40页。
▪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 人类没有道德就活不下去吗?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倪一)道德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最初“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 不同的意思: “道” 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 规矩、规范。 “德” 指遵循这种“道”,通”得”。 荀子在《劝学》中最早把开始把“道”与“德”联 用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的 “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 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作 用 方 式

作 用 形 式

本内 质涵 规 定


(二)道德的本质 正确理解道德本质的前提: 道德的基础 道德的载体 道德评价的标准 道德的内涵
道德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
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善的本质是利益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在形式上,道德是一 种社会行为规范。从 古到今,凡是有人类 活动的地方,都需要 有调节人与人关系的 行为规范,以处理与 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直至与自然的关系。
+
在本质上,道德 是一种社会价值 形态。道德作为 行为规范的目的 根本上是为了人 类实现自己的利 益。
谢谢!
1、神启论 2、天赋论
3、动物本能论
4、情感欲望论 5、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 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

道德

道德的起源虚假实验
猴子和香蕉
人具有一般动物所具有的自我抑制能力,更具有一般动物所 没有的有意识的自我抑制能力。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人的生物 性上,也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上。人一开始就是社会动物,在生 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欲望不得 不受到群体利益的制约,这种群体利益就是通过人的自我抑制 能力和行为,形成了某些默契—即最初的道德。也可以说,当 人类意识到抑制的时候,便开始从社会性上、从人与人的相互 关系上相对自觉地抑制自己,道德也就由此产生了。
彝族闹洞房
闹洞房产生于道德从群体向个体的过渡,当俩人世界开始诞生,并以 爱情为基础的小家庭在道德的谴责声中出现时,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产生爱 情这样一种不道德行为,于是就有了闹洞房。最初决不是什么“闹”,而 是严厉的惩罚,男女为了爱情必须付出代价。如今云南大、小凉山的一些 彝族同胞,依然保留着惩罚的风俗,他们用脏水、污水,以至粪便去泼新 娘、新郎,甚至把新娘、新郎吊起来毒打,以惩罚这对背叛众多情人、建 立俩人世界的不道德男女。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 的社会条件
道德的源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对立,其目的不 是“破坏”自然,而是改造自然,是为了把自然作为自己的无机身 体统一到自身中来。人改造自然的过程,是生产实践的过程,同时
也是自然改造人本身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立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使人超越自然,建立起非自然意义上的物质文明,人真正 实现了自身的对象化;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使人的类不断地整合与调
一、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 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