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范文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范文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范文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培养教育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中,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教育。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在进行培养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首先,德育是培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智育是培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智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学识。

在进行智育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再次,体育是培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体育是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质。

在进行体育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素养,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质。

最后,美育是培养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进行美育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各种美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在进行培养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品德与价值观念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品德与价值观念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品德与价值观念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品德与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德育指导。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教育方式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期为小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

小学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其校园氛围对于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校风淳朴、宽容、和谐是培养孩子们健康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前提。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德育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学校还应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体育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校风的引领和学校环境的塑造,促使小学生在优质的校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育方式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主体。

教育方式要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关心。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示范教育,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以案例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

家长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引导,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和言行,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概念。

此外,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家庭活动和亲子游戏等途径,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育同学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道德风险和行为习惯问题日益突出,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扮演着引导同学走向正确道路的关键角色。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意培育同学的道德素养。

人类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需遵循肯定的道德规范与他人共同生活。

德育教育不仅要教会同学明辨是非、善恶之道,还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生活指导等多种方式,同学将渐渐培育出敬重他人、诚恳守信、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意培育同学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个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个体的进展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学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果、人际关系以及将来的进展。

因此,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致力于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爱惜公共财物等。

通过日常的观看、评价和引导,同学将渐渐养成乐观向上、自律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意培育同学的自我管理力量。

自我管理力量是指个体依据自身需求和目标进行合理调控和自我约束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培育同学的自我意识、自我掌握和自我评价等力量,使他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行为和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

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育同学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同学培育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通过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不断努力,才能培育出更多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展做出贡献。

培育德育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展和教育的进步,德育行为习惯的培育与进展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塑造同学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需要探究并实践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

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

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

在Daily talk 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德育 中的养成教 育
尹 海 霞
( 南市 田区十 六 小 淮
中图 分 类 号 : 2 G6 1 摘 文 献 标识 码 : A
安 徽 ・ 南 淮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1 1 — 1 - 2 1 7 — 8 4 2 1 )4 0 8 0
要 小 学 阶段 是 人 一 生 中非 常 重 要 的 时 期 学 生 的 道
Ke r s su e t; e eo d c t nie lgc l n rl y wo d td ns d v lp e u ai . o0 ia dmoa o d a
Aut o ’ a d e s Hu ia h rS d r s an n NO. 6 P i r c o l 1 r may S h o,Hu ia , a n n An u , i a h i Ch n
在小学思想品德 的养成教育 中一定要避免过 于注重形 式化的毛病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 充分意识 到德 育工
作的重要性和历史责任感 ,通过选 择适 合小学生年龄 阶段 生理和心理特点 的思想品德教材 ,以及 对学生科学合理 的
引导和教育 ,将学生 的思想 品德教 育过程与提高学生 的思 想认 识紧密结合起来 , 使小学生 的德育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
循这样 的原则 。特别是对我 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 , 由于
想 品德教育 。学校马克思 主义教育 的核心 内容就是 中育 的养成教 育 要采取 科学 正确 的方 法
31 养成 教 育 要发 挥 课 堂 教 学 的 作 用 .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里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 校应 该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 和技 能的同时也要适 当地渗 透思
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原则就是在 教育学生时要遵循 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 的规律 ,同理学 生的养成教育也要遵

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深化养成教育

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深化养成教育

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深化养成教育
德育工作计划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重点以及具体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

深化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

以下是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中深化养成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和重点:
1. 着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典范榜样。

2. 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推行班级管理的集体责任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3. 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设立学生自律奖励机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 定期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以上措施和重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养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养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立 正确 的人生观 、 世界观 、 价值 观和道 德观 , 培养青 少年 良
追求 , 去限定素质发展的方 向 , 并使 道德品质逐渐 由量 的积 累到质的变化 , 由多方面 的变化 到成熟 德育过程 的结 果就
是人的社会化 、 阶级 化 、 人格化 , 形 成一个人 的礼会特 质。 德
好 的行 为习惯 , 提高青少年 的思想道德素质 , 促进青少年 的 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 养 成教 育的核心是 习惯 教育 , 养成教
思想需求 , 积极融人大学生 的生 活圈子 , 对大学 生青春生活
他们在 客观事物的判断认 知和技能实践能力上得 以有效 提 升, 成为领 跑者 ; 使得 活动 成果的知 晓者受 到感染 与启迪 , 成 为随行者 ;使 得活动的参与者和知晓者成 为 日常行 为中 的示 范与带动者 , 使更多的人成 为践行 者 , 有效引领 了广大 青 年学 生的思想认识 向着正确 、 健康 的方向发展前行 . 真正 发 挥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 中育人 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育者主体 的转化 ,以实现人 的价值 ,而后再外化 为道 德行
为 。德育过程 的基本趋势是 依据发展的规律和道 德价值的
— — — —
过 渡的一个 时期 ( 过渡期 ) 的青 少年 , 处于 一个半幼稚 半成
熟 的状态 ,是独立性 和依赖性 、自觉性 和幼稚性并存 的时
期。 这一 时期是青 少年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彤 成的时期 , 足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2
作者简介 : 郑玉东( 1 9 8 1 一 ) , 男, 贵 州师 范大 学教 育科 学学院在读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为教 育管理 。 入点 。 在实际工作 中, 通过对 这些事件 的剖 析 , 组 织学 生开 展相关 弘扬社会 正能量 , 抵制不 良行为 的专业 实践创作 和 校 园文化 活动 , 如 公益海 报设 计 展 、 主题 美术 作 品创作 展

学生德育养成教育

学生德育养成教育

学生德育养成教育
学生德育养成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德育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
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课程的建
设,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通过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养成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
加强德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个人修养: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也是德育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注重自我
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学生德育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德育养成教育课题立项研究报告

德育养成教育课题立项研究报告

德育养成教育课题立项研究报告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德育工作,乃教育教学之根本。

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现在,对学生的成长考核,不能单去看文化课成绩的高低,而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考核学生。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是魂,是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当从少儿教育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能受到传统精粹文化的熏陶、浸润。

我校结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跟随专家引领,自主研发了一套“明心”德育课程,建立了“明心八大节日”课程系统,编写了整套的课程解读及实施教本,现在已经在逐步按照计划作为校本德育课程来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操作情况不断完善。

二、立项的目的和实践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品德品质的圆满、美满,XXX师长教师说:“中国文化之内顷,主要从理想上发明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合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品德。

这样的人,就必然要具有一个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

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与品德的人。

”能够说,个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自律,必然有益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这与小学生德育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具体地说:第一,浓厚的品德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品德色彩,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品德修养,进步品德水平,将来按照品德准绳为人处世。

第二,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忧患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种以对国家民族的存眷、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品德风采,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自负心和凝聚力。

第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世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民族,这种责任感与进取精神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前提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前提

自制力和持久性差 , 因此 , 教师在
向学生讲 清 “ 是什 么 、 为什 么 、 怎
么做 ” 的同时 , 还应狠抓行 为的训 练过程 , 针对不 同年级 , 同训练 不 阶段 , 确定相应的训练重点 。我校
监督作用 。在对学生进 行 了常规 宣传之后 , 我校制定 了“ 自评一 生评一 师评 ” 的评价 制度 , 开展
三个转化 ,即错误认识 向正 确认 识 的转化 ,正确认识 向正确 行为 的转化 ,正确 行为 向良好 习惯的
转化 。
评一
师评 ” 延伸 到“ 家长评 ” 加 ,
生鲜 活的思想 。苏霍 姆林斯基 曾
提 出 ,童 年时 的生活是 真正独特
的、光彩夺 目的、不 可再现 的生
强学校与 家庭 的联 系 ,使学生的
入夜 , 润物 细无 声 ” 的境地 , 需要
抓住关 键期 ,注意研究 他们的特 点 , 格 要求 , 严 正确 引 导 , 化训 强 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 要在关
细、 紧、 抓 抓实 。有 的放矢 地开展
明确怎么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 键 期 把 养成 教育 抓 小 、抓早 、 以 抓
生 活
自由谈
养戌教 育是德 育的前 提
。辽宁 / 高凤洁
在 基础 教育 的小学 阶段 , 德
育教 育应 以行为 习惯 养成教育 为 主 ,把行 为习惯 的养成 教育落 实 到实处 ,扎 扎实实地抓 好学生 的 养成教育。

在头脑 中深深地打下 常规 、礼仪 声 慢步地 行走 ;见 到老师 主动行
到垃圾 随手捡 起来 ;在校 园 内轻
生 活
自由谈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德育对小学生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只有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内容通过以下几条来阐述:一、以生命影响生命,提高教师教学德育意识和强化德育课程意识教师的德育意识必须强化。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

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德育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

本文将探讨重视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

第一部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社会,社会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和冲击性等问题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困扰。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同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拥有公德心、友善心和责任心的合格公民。

第二部分: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了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模范行为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执行规则和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商。

通过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设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展览等,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第三部分:德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德育教育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德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使孩子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

其次,德育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人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德育与养成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德育与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明确教育理念与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教师素质、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教育理念与目标德育与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扎实学识和强健体魄的新一代青少年,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设置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我们将德育与养成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强化德育内容的渗透与融合。

同时,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确保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外,我们还将引入地方文化、社会实践等多元素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教育方法创新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此外,我们还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学等,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四、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是德育与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德育与养成教育的两大支柱。

我们将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访问、组织家长培训等形式,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和支持。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可见,养成教育其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

它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学校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更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其内涵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品质的养成;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根讲“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于养成教育的表述更深刻、更直接:“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有相应的论断:“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这些哲人与教育家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影响或决定其一生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2∞86女学生一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对养成教育要有一个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切实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抓好起始教育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起始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在学生入学之初,从军训开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

通过军训,磨炼意志,健壮体魄,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军训,学习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做克服困难的强者;通过军训,学习军人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军训,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故这一时期的工作千万不能错过。

此时学生刚升入职校.在新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都有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愿望;再加上此时学生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是抓学生养成教育的极好时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教育应紧抓“养成教育”这条主线

德育教育应紧抓“养成教育”这条主线

德育教育应紧抓“养成教育”这条主线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德育排在第一的位置上;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也特别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应试教育时期,德育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一直都只是作为形式在延续。

直到实施义务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实施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德育工作才迎来发展的春天。

怎样培养学生的德育、提高德育的质量。

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就这个问题,本文谈谈个人一些简单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本文认为要从实效性和实用性上提高德育质量,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就得紧抓“养成教育”这条主线。

第一,因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是叩开德育大门的钥匙。

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他是德育的起始、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可能让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下子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道德高尚是经过长期锻炼,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得先从热爱自己、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等小事做起;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讲卫生的人,得先从勤洗澡、勤洗手、常剪指甲等小事做起。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养成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德育教育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是没有目标,随便就可以进行的,要使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落到实处,从“养成教育”人手无疑是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养成教育的点滴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小事、实事,和学生生活学习习习相关,是学生抬头可见、伸手可触的直观形体,也是学生关心和喜欢的事。

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养成教育
[U I U

I O
Chia E ca On — n aton er d n du tl I ov i— H al n
师 生思想建 设
德育教育 的关键 是养 成教 育
胡 光明 王聪 ( 阳县沙岭 镇 中学 辽宁辽 阳 辽 1 1 1) I 28
摘 要 : E 的言行 举止 , 人 l 常 所作 所 为, 大 多数 情况下并 非道德 判断之奏 的理性使 然, 多的是 -性 使然 , 谓“ 在 更 3 ' 所 习惯成 自然 ” 本文对
2 养成 教 育 的重 要 性
练 , 据 实 际建章立 制 , 根 以规 章 制 度 管 理 人 , 规 章 制 度 约 束 人 , 规 章 制 度 培 养 以 以 建 用 聚会 于 巴 黎 , 人 问 其 中一 位 获 奖 者 : 你 3~i 岁 是 人形 成 良好 行 为 的关 键 期 , 2 有 “ 2 1 岁 人 。 立 科 学 的检 查 制 度 , 规 章 制 度 进 行 在 哪 所 大 学 , 个 实 验 室 学 到 了你 认 为 最 以 后 , 子 已逐 渐 形 成 许 多 习惯 , 习惯 要 行 为 规 范 的 养 成教 育的 过 程 中 , 正 抑 邪 , 哪 孩 新 扶 主要 的东 西 ? 这 位 白 发 苍 苍 的 学 者 回 答 : 想 扎 下 根 来就 难 多 了 。 ” 因此 , 成 教 育 必 须 扬 长 避 短 , 成 学 生 良好 的 遵 规 守 纪 行 为 养 养
“ 幼 儿 园 。 在 幼 儿 园你 学 到 了 什 么呢 ? 从 小 抓 起 , 如 , 让 孩 子 学 会 学 习 , 须 习惯 和 良好 的 道 德 品 质 。 在 … ” 比 想 必 学 者 又 回 答道 : 把 自己的 东 西 分 一 半 给 小 培 养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是 学 习成 绩 好 而 “ 凡 都 伙伴们 , 不是 自 己的 东 西不 要 拿 , 饭 前 要 且 稳 定 的 孩 子 , 是 从 小 培 养 形 成 的 良 好 5结 语 吃 洗 手 , 错 了 事 要 表 示 歉 意 , 饭 后 要 休 的 学 习 习惯 ; 成 绩 忽 好忽 坏 的孩 子 , 往 做 午 而 往 总 之 , 好 养 成 教 育是 德 育 的根 基 , 抓 其 息 , 仔 细 观 察 周 围 的 大 自然 。 根 本 上 缺 乏 良好 的学 习习 惯 。 么 , 长 们 应 该 怎 主 要 表 现 在 德 育 习惯 和 行 为 规 范 的 养成 方 要 从 那 家 说 , 学 到 的 全 部 东 西就 是 这 些 。 学 者 的 样 去 培 养 孩 子 具 有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呢 ? 我 ” 首 面 。 因此 , 育 对 于 养成 教 育 具 有 很 强 的指 德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它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教育,则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将这两种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今社会,品德败坏、道德沦丧的现象层出不穷,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风气日益浮躁。

而一个人的品德和品质,决定了他的言行举止和社会表现,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需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灵境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些观念和价值观则往往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引导、榜样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追求。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行为举止和社交表现的重要标志,而这些品质往往是通过长期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形成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日常教育和行为规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行为规范。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担当,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重要素质。

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使他们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担当。

立德树人重养成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德育论文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陈雅燕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到:“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个班就是一个大集体,如同一个温馨的家,那么班主任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良好班风的倡导者。

一个良好的班风对孩子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每个学生终生有益。

因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还很不熟悉,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纪律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所以作为一年级班主任首先应从习惯的养成与常规入手。

我认为做好一年级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生课桌的摆放:桌椅摆放整齐,离开座位时凳子一律推到课桌底下,养成一下课就整理的习惯。

2、每一个课间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齐全,放到课桌左上角,然后再出去玩。

3、上课时身体要坐直,做到全神贯注,专心听讲,学思结合,多感官并用,做到五到: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并且积极回答问题。

4、上课不可以随便乱讲话,有问题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举手,老师允许方可发言并要起立。

5、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

在强调写字的姿势时,我训练学生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6、在加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时,我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口令:“一二三,坐端正”“小小手,抱端正”“亮眼睛,看老师”,我在班上反复训练,还把这些口令告诉任课老师。

7、一年级小学生最爱发言,老师问题一出,他们就高举小手“我我我”,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屁股撅得老高。

我就对他们说:“谁的手举得最端正,我就请谁来回答。

”此时我就教他们如何正确举手:左手放胸前,右手举旁边。

有些孩子你没有喊到他,他就一声长叹——“哎”,像泄了气的皮球,别人的发言也就与他不相干了。

这时我就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教育孩子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以人为本,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正如肖川先生所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

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春风化雨般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

应该说这种“量化考核”教育是强制教育,强制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的,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以理服人的心理,中国有句老话叫“压而不服”。

一、坚持日常化教育,把人格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作为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使得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学问,还要人格健全,做人做事的能力强,以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学生人格养成的教育中更应该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育学生的优良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譬如,要培养爱国思想,首先就要从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做起;要培养感恩之心,首先就要从给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开始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

二、加强学生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

和谐的人际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

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谐习性。

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

另一种是对抗习性。

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更多地喜欢具有温和、谅解、恭敬、谦虚、礼让等性格的人,而不太欢迎象斗牛一样的好斗者。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把养成学生的和谐习性作为人格培养的首要目标,尽量消除学生的对一抗习性。

即使在成人的人格养成中,对抗也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

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就会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就不可避免,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了一句空话。

要培养学生的和谐习性,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极端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自我中心主义,努力达到做纯粹、高尚、奉献的人的境界。

人格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

实际上,学校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教育都包含有人格教育的成分。

作为一个德育教师,我们只要善于把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及学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强化人格培养要素,就能够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力。

三、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

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
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

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四、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

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对学生进行
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养成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