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技术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黑木耳(Auricular heimuer)生产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干制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耳场 cultivation field of Auricular heimu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露天场地。

3.2

耳棚 Vinyl tunnel for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 heimuer

用于木耳菌棒排放和出耳的塑料大棚。

4 栽培环境条件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 生产场地

包括原料储存场地、制作场地、灭菌场地和接种与发菌场地,可利用民房、仓库、大棚,应通风、避雨、清洁卫生。原料储存场地和制作场地宜相邻,处于下风口,与灭菌灶的距离近。接种与发菌场地宜处于上风口,与灭菌灶邻近,使用前应清洁整理,并进行灭虫和消毒,用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4.3 出耳场地

包括耳场和耳棚,可利用农田、空地、塑料大棚,宜选用避风向阳的位置,应清洁卫生、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用水便利。

5 栽培技术

5.1 生产技术流程

原料准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刺孔→排场→出耳→采收→采后管理。

5.2 生产季节

宜在8月~10月制袋,11月至翌年3月出耳。

5.3 原料准备

5.3.1 备料要求

主要原料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麦麸应符合NY/T 471的规定;石膏、石灰粉等应符合NY/T394的规定;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3.2 培养料配方

转基因产品及其副产品均不得作为栽培原料使用,培养料配方推荐如下:

a)配方1:杂木屑80%~85%,麦麸15%~20%,石膏粉1%,蔗糖1%;

b)配方2:杂木屑38%~53%,桑枝屑35%~50%,麦麸10%,石灰0.5%,石膏

粉1%,蔗糖0.5%。

5.3.3 培养料配制

先将木屑、桑枝屑浇水预湿8h~12 h,再加入麦麸、石膏粉、石灰和蔗糖水,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5%~60%。配制好的培养料应立即装袋。

5.4 装袋

一般采用装袋机装袋,菌袋宜采用大小规格为15cm×55cm×0.004cm的聚乙烯袋。装料后的料棒松紧适中,上下松紧一致,重量1.6kg~1.8kg,周身无刺破或划痕。

5.5 灭菌

料棒宜在装袋当日灭菌,宜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将料棒堆放于灭菌灶内,每堆料棒间留一定空隙。灭菌开始后,宜使灶内温度在5h内达到100℃,并开始计时保持14 h~16 h,期间不得停火。灭菌结束后,待灶内温度降至80℃以下,再趁热将料棒搬至预先消毒好的冷却室。

5.6 接种

选用适宜广西气候环境的黑木耳品种,不得采用转基因品种,菌种应符合GB 19169的规定。待料棒冷却至28℃以下接种,采用接种箱或开放式接种法。按无菌操作要求,在料棒表面均匀打3~4个接种穴,直径1.5cm,深2.0cm~2.5cm,取菌种块塞满接种穴,再套上套袋并扎口即可。

5.7 发菌

将接种好的菌棒搬入预先消毒好的发菌场地,接种孔朝上一字堆放,高6~8层,每排间留30cm~50cm间隙。保持温度在22℃~28℃、湿度75%以下、暗光下培养。10d~15d后散堆,检查发菌情况,清除污染袋,并将菌棒接种孔朝外按井字形重新堆放。发菌期间应保持通风换气。

5.8 刺孔

发菌50d~60d菌丝发透后刺孔。一般采用带圆钉的打孔机在菌棒周身刺孔,每棒孔数150~180个,孔径4mm,孔深5mm。刺孔后,将菌棒呈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打开门窗加大通风、增强光线,继续养菌7d~10d。

5.9 排场

5.9.1 时间

刺孔养菌有小量耳芽形成,即可将菌棒搬入耳场或耳棚,见光培养7d~10d后,即可排场。

5.9.2 整晆

按东西方向在耳场做晆,晆宽1.0m~1.2 m,长不限,晆沟0.4 m。晆面撒石灰,铺一层遮阳网,每隔3 m~5m打一排木桩,再通过木桩纵向拉5~6条铁丝,形成菌棒靠枕。

5.9.3 排场

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排场。脱去套袋,将菌棒交叉排放斜靠铁丝上,相邻两棒间距8cm~10cm。

5.10 出耳

5.10.1 管理原则

出耳期气温宜为22~25℃;避免高温喷水,超过25℃应在早晚喷水;喷水后应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耳场光照强度宜在400lux以上。

5.10.2 管理方法

宜采用水雾喷带喷水。排场前应喷湿晆面,排场2d~3d后开始喷水。原基和幼耳期喷水应少量多次,每天喷4~6次,每次5min~10min;耳片生长期应加大喷水,每天喷2~3次,每次30min以上;采收前1d~2d停止喷水。

6 采收

6.1 采收时期

当耳色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腹面略见白色孢子粉时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