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

先秦诸子的财政管理思想

——管子与商鞅财政管理思想之比较分析

姓名:魏苗苗

学号:11060102136

系别:彝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年级:2011级

先秦诸子财政管理思想

——管子与商鞅财政管理思想之比较分析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群雄并起,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现出勃勃生机。在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无不卯足了力气发展本国实力,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财政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先秦诸子百家各立其说,在财政管理上也有不少言论传世。管仲和商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谋士、政治家,他们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他们的思想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本文将对他们的财政思想加以对比分析。

关键词:先秦管子商鞅财政管理

一、管子和商鞅其人

管子(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齐桓公时,管仲为相。四十余年间,他审时度势,主持领导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改革,使齐国势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改革措施顺应了潮流,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管子所处时代是春秋中后期,诸侯国的称霸欲望初显,急切想要增强,但还未达到目的。管子从富国角度考虑提出一系列财政措施,来为其政治理想服务。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是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同时又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相秦(国),推行改革变法,在秦孝公在位期间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

实力大大增强。商鞅是战国中期之人,与管子所处时代与不同,这一时期诸侯国已经找到称霸的途径,想要实现大一统。

不管是管子还是商鞅都认为财政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必然途径,国家也有必要对经济发展实施调控。《管子》○1一书中对管子的财政思想有相近的描述,也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和完备的。同样在《商君书》中的一些篇章对商鞅的财政思想也有相关的记载。两人的财政思想最突出的就是管仲的“轻重论”和商鞅的“农战”思想。

管子的轻重论是站在封建国家的立场上为国家控制商品流通而构想的理论。国家控制商品流通目的有二:一是限制商人兼并(要稳定物价,减少商人利用物价的波动进行兼并活动的可乘之机),二是获取财政收入。但是,国家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的能力,使经济规律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1]287-288商鞅的农战论则是在中央集权的强制措施下,集齐一切可能发展农业生产,可谓无所不用。当时战争是自保与兼并的唯一途径,而农业则是生活资料的绝对来源,如果“农者寡而游食者众“,那国家只会处于贫困、危险中。”[2]

二、财政收入政策

尽管商鞅和管子所处时代有所差异,但是对于国家富强的追求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富国裕民的重要一点就是国家掌握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另外一点就是发展农业。

(一)控制财政来源

1.控制国家人力资源

商鞅认为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控制财政来源,对于当时来讲,人

民和物产资源是国家发展的两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商鞅认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2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掌握人口,国家也就掌握了赋税的一项重要收入,则可以达到“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3]

2.掌握国家的自然资源

控制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控制自然资源,“专山泽之利”。山泽之利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管子提出“官山海”政策,由国家控制山、川、林、地以及矿和盐。管子说“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而“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以生,生于劳身”,所以要国家控制土地和人力。同时要实行“均地分力”[4]17的政策,将自然资源合理的分配到百姓个人,也是国家掌握资源的途径。所为“均地”就是根据不同的土质、地理状况,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以做到“陆、阜、陵、瑾、井、田、畴均”○3

3.合理的税务制度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为了扩张军事实力和满足王室挥霍需要,不惜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财政手段,对百姓横征暴敛。管子则主张既要富国裕民,又要保证国家收入,秉承的原则就是“取之有度”。具体的讲就是主张轻税。即实行单一税率,“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4]19;还有实行“相地而衰征”,就是按土地的实际情况征收赋税,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同样,商鞅也主张取民有度得税收政策,“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4,按照粮食产量征收税赋,国家政策统一则百姓心安。同时还利用税务制度,鼓励勤勉,惩治懒惰,还实行小家庭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4]39。

(二)重视农业生产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是国家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管子和商鞅都注重发展农业,所不同的是商鞅主张农战,即国家强制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而管仲则主张重农而不抑商的政策。

1.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

为了达到重点发展农业的目的,商鞅提出了“农战”思想,并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例如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等)来促进农业生产。

第一,国家对物资进行统管调配。国家运用行政力量控制物资,也就抑制了商人利用物价波动进行市场垄断,特别是粮食的买卖。抑制商人的发展,促使商人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国家实行粮食专卖,控制商人和农民买卖粮食。

第二,对商人征收重税。即“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5对酒肉征收重税,那么商人无利可图也许会回归到耕作上。除此之外,还对关市征收重税。商鞅认为:“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6

除了通过抑制商业来发展农业以外,商鞅还提出了“农战”思

想,把全国百姓的注意力吸引到农业发展。商鞅认为,治理国家最忌讳的就是民心散而不专,所以古代的圣君贤臣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

2.管子的重农而不抑商思想

要霸业,就要大治;要大治,就要富民;富民就要重农。[5]132《管子》轻重篇中详细记载相关言论。管子认为“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八观》把不务耕耘的君主,叫做“寄生之君”。[5]136他还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可以使百姓温饱,在此基础之上才会追求精神的富裕。以此可见,管子对于农业还是相当重视的。

管仲对于商业认为是有必要的,他的“重农禁末”只是禁止生产与玩有关的文绣、刻削、雕琢之类的工艺品,因为“末做七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民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发展国家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控制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行盐铁、粮食以及山川林泽产品的专卖。他还提出“四民分业定居”法,其实也是认可了商业与其他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管子还主张发展外贸,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齐国的盐和粮食的产量都很丰富,而梁、宋等国则需要这些,出口他国即可获取收入,不过是国家专卖。管子还主张发展旅游业,增加财政收入。

三、财政支出政策

(一)、调节贫富差距

管子和商鞅对于社会上的贫富不均表示不满,都提出自己的方法对国家财富进行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