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五个境界
课堂教学四境界
课堂教学四境界课堂教学四境界:忍受、接受、感受、享受(教师必读)忍受学生本是幸福花,逃避课堂竟自杀。
作业如山谁作孽?考查似海我淘差。
恹恹欲睡受煎熬,跃跃欲试被打压。
直至弑师炸学校,方知快乐丢天涯。
千辛万苦是高三,朝读暮练考查繁。
师迫父逼朋挤轧,犹如胆液浸黄连。
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难以入睡。
白天10节课,夜晚还有5门作业。
仅有的那点午休,还要加入半个小时的补课,纵是钢铁之躯也难耐此种消磨——苦哉!为学。
豆蔻年华,玩性正酣。
却生生地折断翅膀,死死地泯灭欲望,还要乖乖地蹲在樊笼里,被迫张开大嘴,接受那难以下咽的“考试汤”——悲矣!命运。
接受初一自测如高考,秣马厉兵争分秒。
闲课早已被瓜分,自习拼抢来辅导。
逼挤苦练恨不足,撬嘴硬塞恐不饱。
物极必反心虽好,赶鸭上架徒操劳。
教师们为了考个好成绩,排个好名次,只好在挤学生上下功夫。
逼着学生每天写多少字,做多少道题,背几个定义,抄几段课文……在书山题海面前,学生忙得昏头转向,无所适从,只好“地理(老师)来了背地理,数学来了做习题,英语来了抄单词……”如果一闪空,没有教师的指示,学生反而愣着不知干什么好!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展示印始深。
预习能把提纲领,反馈还宜巩固跟。
动手考察辨虚假,涉足亲证享实真。
学以致用生兴趣,体验为先自树人。
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或实践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是牢固的,印象深刻的。
体验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经历,而体验结果的固定化或结构化就是“经验”。
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现实世界是学科知识的来源,我们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活水,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进而感悟延伸触类旁通。
学习之果不能嫁接在生活体验的大树上,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享受课堂角色入学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得道高谈助绿叶,先知阔论充红花。
争鸣舌战知识晓,议论心思智慧发。
携手共赢享快乐,学习高效惹人夸。
至真、至善、至美是教师应该达到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至真、至善、至美是教师应该达到的境界(教师中心稿)沙洋县后港镇西湖中学邹翔王荣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老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怎样去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怎样才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应该具有适合新世纪特征的素质结构,至真、至善、至美是教师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自身形象的体现,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并达到的境界,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至真是教师现代职业的需要至真是指教师在业务中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达到的境界。
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没有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的至真必须具有真才实学,对新兴的科学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学中不断有所创新与改进,才能堪当此重任。
因此至真是教师现代职业的需要,也是新世纪教育科学的需要。
1、至真首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
科学发展趋势:一是高度分化,门类越分越细;二是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的广泛渗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本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并在教学中做到运用自如,还要注意拓宽理论知识以及现代课程论、学习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等知识,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通过通贯全局,高屋建瓴地处理教材,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使教学既有深度,又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达到传授知识,施行教化,造就人才的目的。
2、至真还必须具有教育科研与创造的能力,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工作本领,是实现学生智能开发的重要保证。
在21世纪的学校,教学功能将更加完善,教师不仅仅要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
intellectually underfe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饥饿)
二、一堂课的五个境界(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是学不会语言的。 每一种语言中都沉淀着许多社会、文化知识。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临时抱佛 脚’等里面都有文化。《滕王阁序》,我读 了半天,似懂非懂。其中一句写道:“一言 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方 尔”。要想读懂这几句,先要懂何为“陆海 潘江”。陆是晋代文学家陆机;潘是晋代文 学家潘岳。晋代谢混评论二人诗歌时写道: “潘诗烂若舒,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
二、一堂课的五个境界(2)
▪ The children of depressed women did not do as well on tests as the children of women who did not suffer from depression. The children of depressed women did poorly on tests of language skills and understanding what they heard.These children also were less cooperative and had more problems dealing with other people.
二、一堂课的五个境界
So, we‘ve reached a truly remarkable situation, a serious mismatch between the American intelligentsia知识界 and the American electorate选民. A philosophical opin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which is hel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top American scientists and probably the majority of the intelligentsia generally, is so abhorrent 可恶 to the American electorate that no candidate for popular election dare affirm it in public.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具有不同学识、能力、阅历和不同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热情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驾驭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将课堂教学理解为现成知识的传授;有的将其看成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的认为它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有的将教学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的将自己炽热的爱融人课堂,并将其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处于某种教学境界。
下面,笔者就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将教学划分为五种境界,并依次加以讨论。
一、境界一一—授之以鱼课堂教学起码应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需拥有足够的知识,并能分辨知识的好坏优劣,还要有传授知识的必要技能。
若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仅达到这一步,且其教学又是以单纯的传授现成知识为主,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顾学习欲望的激发,几乎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热爱,那么他只进人了教学的第一境界——授之以鱼。
这里的“鱼”指的是知识。
鱼有死、活、鲜、腐、大、小之分,知识也有优、劣、好、坏、有用、无用之别。
《墨辨》将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其中亲知是亲身经历的知识,闻知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知识,说知是推演出来的知识)。
现代课程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因此授之以鱼中的“鱼”,主要是指闻知中的陈述性知识和部分策略性知识。
另外,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知识载体的发展,传授知识的方式也不一样。
口语时代,口耳相传,口语就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抄书和印书的书面语时代,教师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辅之以解释讲解。
多媒体时代,传授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多样化。
处于“授之以鱼”这一教学境界的教师只能算是拙师。
因为比较而言,这种教师更多的是用事倍功半的笨拙手法进行教学的。
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其求生的饭碗。
当前的教师中,拙师是极其少见的。
二、境界二——授之以渔如前所述,只注重单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是拙师。
那么有没有更巧妙的传授法宝呢?有,那就是“授之以渔”。
此处的“渔”是指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曾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深触动,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是一个武师成为一代宗师必经的三个阶段。
这句话对教师也富有启迪意义,对应于课堂教学,就是“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
教师应该系统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始境:见教材教师开展教学最先面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对“教什么”的思考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观,而课程观最先体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上。
对待教材,我的认识变化与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很契合,对应他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经历了“依赖教材”“跳出教材”“融入教材”三个阶段。
从教之初,我将教材视为唯一标尺。
我反复研读教材,重要的语句段落能熟练背诵,这让我的课堂语言非常干净,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像是教材的传声筒,这让课堂显得寡淡无味,很难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绪。
工作第三年,偶然听到一堂展示课,课堂上那种热烈有序的氛围引起所有听课教师的赞叹。
我捕捉到一个细节,就是授课教师所例举的“一碗馄饨的故事”“彼得的账单”“关于成长的谈判”等素材全部源于课外,没有一个是教材中的例子。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我开始抛开教材,不断“拓荒”。
大量生动事例的铺陈,确实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殊不知过后学生却反映这些内容似乎学过,却又没什么深刻印象,翻开书本,也是空空如也。
看来我是垦了外面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
直到2009年我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唐少华的一节历史的读图学法指导课,才有所顿悟。
课堂教学的三种境界
课堂教学是教育核心,由于学校理念和教师素质的不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学追求。
大家可以听一下自己处于那种境界:1、文本课堂:教师把教材和教辅资料视为宝典,能够讲到的都讲到,能够想到的都说到,害怕丢掉一个知识点,根本不敢增、删、补、调、改。
这种课堂一般表现为:⑴教师比着葫芦画瓢,教学方法呆板;⑵难见师生默契的交流、和谐的生生对话;⑶学生机械地听、记、做、读,学生学习兴趣只限于教师个人情态和语言感染力;⑷教学环节比较固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比较困难;⑸课堂管理非常严格,以教师威严控制课堂秩序(也有部分难于控制学生纪律);⑹教师比较喜欢“教案”之类的参考书,学生课堂练习每题不漏,教师只是根据标准答案“照本宣科”。
文本课堂一般会出现在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身上,不过个别中老年教师也有这种情况。
——可以说,这样课堂背后的教师,尚未把所教学科的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知识点和章节在他那里都是静止的和孤立的,缺乏整体把握和知识系统的有机整合。
能够入乎其内,不能出乎其外。
不管是出现在老教师和新教师身上,都可以这样评价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效果很差。
教学很吃力,学生很厌倦。
知识和技能都存在再增强和提高的问题。
如.果自我评价是属于这种境界,那你就日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那就应该痛下决心,在知识和能力上需要双重提高,虚心学习,迅速改变。
任重道远,不可掉以轻心。
2、教师课堂:教师能够把握教材,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巧,能够妥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上课比较自如,但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唱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施展自我才能和展现素质的场所,教学成绩的好坏决定于教师讲的效果、抓的强度。
课堂上的一般表现为:⑴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课堂交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分析学生自我领会;⑵学生学习没有层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练作业、统一考试评价;⑶优等生控制着课堂发言权,享受着成功的愉悦,后进生因教师考查知识掌握情况被动回答问题;⑷教师一般根据中等偏下学生水平确定教学进度,并据此掌握分析、讲解的多少和深度;⑸课堂上学生之间很少对话,情感交流和合作关系比较薄弱;⑹教学按照预设井然有序,课堂气氛“静悄悄”还是“热闹闹”关键在于教师的调度;⑺学习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苦学者和厌学者泾渭分明。
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
不论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每次去上课,心里总要有点什么追求。
我把这种追求分成五个境界,或叫五种层次。
这五个境界从低到高是:第一、起码要充满信息(information);第二、尽量让信息都是事实(facts);第三、最好把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知识(knowledge);第四、更理想的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第五、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
第一境界充满信息老师上课起码要有信息。
看上去这个要求过于简单了。
其实不尽然。
真的有的老师上课,前20-30分钟是胡扯。
前几年,有位老师每次上课先讲几个文化大革命的小故事:某某写了什么大字报,某某被红卫兵揪出来了。
他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却早听腻了。
另一位老师每次上课都用20分钟讲自己写了什么文章,搞了什么科研,自吹他是中国搞认知语言学的第一人。
还有一位讲法律的老师每次上课都要接手机一两次,一接就是十几分钟;开始回来还向学生道个歉(“不好意思,案子太大了,几十万呀!”),后来就理所应当了。
这些人的课上,信息量很小,他们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等于“杀生”。
他们的信息无异于“八卦信息”(某某明星嫁入豪门,到海外生子,母子首次曝光)。
他们是“学术混混”,迟早学生会认识到他们是“盗窃别人生命的罪犯”。
我相信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都是有用信息。
如果老师想加些课外内容或举个例子,也应该是有根有据的信息。
比如,“动物世界”栏目上说,美国有一种蝉,幼虫在地下生活17年,然后某天晚上在4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忽然有数百万只蝉同时从地下钻出来,场面十分壮观。
非洲有种松果蜥,雌雄每年定期约会,交配生子,厮守20多年;他们行动缓慢,常被汽车压死;一个死了,另一个为其守丧五六天,像是在哀悼他。
“泰德”报告()中,某位演讲者说美国新闻中国际消息很少,仅占1%。
她统计了2007年2月份的各大媒体的报道。
当时朝鲜正在拆除核设施,印尼正在遭受洪水袭击,巴黎环境大会出炉的IPCC报告正在大谈温室效应。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拥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
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最普通最日常最大量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是与课堂有关的。
因此,作为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不能够给他(她)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语文课堂只是让他(她)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那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
实现了三重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绝非易事。
我们把教学目标细分为三类: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
这样细分是为了凸显核心教学目标,即B类目标。
一般的教学参考书都忽视核心教学目标,而核心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
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
二是学生的需要。
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三是编者的意图。
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
语文练习题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中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练习题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其他课程中,练习题最多只是课程内容的重现,有的只属于教学领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课程本身并没有很大影响。
但语文课不是这样,语文课的核心教学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课堂教学三境界
课堂教学三重境界湖南省教科院严伯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治学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博大精深而又奥妙无比,巧教乐学、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是我们应追求的境界。
一、巧教乐学治教学贵在得法,得法之妙在于巧。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调动不起学生乐学的兴趣。
曾国藩曾说:“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如何才能教得巧,而学生乐于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灵气”呢?关键在于落实:“学路优先,因学巧教”。
“学路优先”是相对于“教路优先”提出来的。
在我们习惯的教学中,钻研教材,准备资料,制作课件,都是精心设计“教路”,以力求把自己知道的、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然而以“教路”作为思考点和出发点的教学,往往忽视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游离教学之外。
“学路优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前的预设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路进行,课中的生成始终围绕学生的习得和变化展开。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会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概念、技能和态度?某一主题中哪一部分是学生较难懂的?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兴奋点在哪里? 从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把学生的乐学落实在具有的教学设计中。
因学巧教,是“致力于乐学的教学”,在动态的课堂中巧妙地激励、唤醒、鼓舞进入真实的学习状态。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导语巧设,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调动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心海的波澜,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兴趣巧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简便易记的歌谣、各式各样的活动,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巧提,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知识的重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卡壳处、练习错误的疑难处等选择启发点,巧提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难点巧破,如信用卡是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难点,布置学生看看父母的信用卡,在超市、银行用用信用卡,比纯粹讲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简述学习了朝阳区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室的尹乐老师的讲座:课堂教学评价可分为教学评价的依据、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路、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等几个方面,对讲座的理解总结记录如下:一、教学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路:通过学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把握程度,即考查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方面: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方面: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堂的五重境界
课堂的五重境界包括:
第一重境界是“安静”,即课堂上很安静,学生不发言。
第二重境界是“回答”,即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们只回答对或不对、是或不是。
第三重境界是“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
第四重境界是“批判”,即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提出疑问。
第五重境界是“辩论”,即学生与教师互相反驳。
课堂教学要达到前3重境界相对容易,而要真正实现第四、第五重境界则有些难度。
这些境界的划分旨在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深入思考,以促进更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大境界,即轻松和谐、富有情趣、浮想联翩、声情并茂和各抒己见、妙语联珠。
关键词:和谐情趣想象各抒己见新大纲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依据创新机制去开拓教学境界。
“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体现创新教育。
境界之一:轻松和谐、富于情趣亚里斯多德说过:“闭暇出智慧”,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
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宽松,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据了解,英国的学生是围坐在课桌四周的,美国的是茶馆式散坐,做姿更是随便。
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如:老师分析课文,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而不是那样呢?如果斥责其为“废话”,那学生今后还会敢想敢说吗?他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种“安全”防护意识,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异议,鼓励他们应有自己的见解,并让他们能畅所欲言。
我国创新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参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如学习《伤仲永》这一篇课文,教师设计“仲永天资聪颖,但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你该怎么办?你周围有没有类似的同学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富于情趣的语文话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就有了动力支持。
境界之二:浮想联翩,声情并茂语文教学已开始从注重繁琐分析走向重视感悟,从注重繁重练习走向重视积累,从注重语言理解走向重视语言运用。
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
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教师境界的内涵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层次,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智能水平、职业理想、情感方式等方面,体现着教师对为什么教、如何教等根本问题的理解和实现方式。
所以,提高教师的境界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存在方式和生命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师的高境界境界,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一旦有了境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而不再是负担。
教师的完美不应只是停留在某一制高点上,应不断的向上攀登。
开创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
对于教师来说,较高的境界包括学科知识境界、对教育的体悟境界和人生境界。
1学科知识的境界学科知识的境界主要是一个深入和全面理解学科知识的问题。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优良的修养,教学内容就不会成为负担,他的工作重点将不会是文本本身,而是对文本的教学处理。
俗话说,学高为师。
教师要有广博的一般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既要有科学知识, 又要有人文知识。
要勇于培植和创造新知, 又要敢于超越知识, 追求形而上的东西。
既为学,又为道, 不仅能" 以物观之", 而且能" 以道观之", 要" 转识成智"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升华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教师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 教师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 就没有自己的真理; 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理, 也就没有在真理范围内的精神自由。
所以,教师要善于积累知识, 更要善于活化知识、运用知识, 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境地, 然后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左右逢源、出神入化。
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37卷㊀第3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7㊀No.32018年5月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8文章编号:1006-2920(2018)03-0107-05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8.03.021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李宏伟㊀㊀摘要:大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ꎬ是一门艺术ꎬ更是一种境界ꎮ优质稀缺的知识信息㊁深刻多元的思想碰撞和温暖心灵的人性情怀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三要素ꎮ与之相对应ꎬ大学教师课堂教学也应修炼三重境界:上课遵法 讲授知识的境界ꎬ课中释疑 阐释道理的境界ꎬ课堂育人 点化生命的境界ꎮ关键词:大学教师ꎻ课堂教学ꎻ知识ꎻ道理ꎻ生命㊀㊀作者简介:李宏伟ꎬ哲学博士ꎬ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ꎮ㊀㊀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项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PXM2016_014203_000107)ꎮ㊀㊀大学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堂)越来越不好组织ꎬ如学生出勤率不高ꎬ上课心不在焉ꎬ师生互动稀少 面对 课越来越不好上 的现实ꎬ很多教师发出了无奈的感慨: 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ꎬ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ꎬ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ꎮ 实际上ꎬ由 感动自己 到 感动学生 ꎬ既是数量的延展ꎬ也是境界的提升ꎮ梳理众多教学经验与理论可以发现ꎬ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经历三重境界:上课遵法㊁课中释疑㊁课堂育人ꎮ一㊁上课遵法:讲授知识的境界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讲授知识ꎬ知识是我们认知㊁理解㊁创新的基础ꎮ当前对于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仁者见仁ꎬ智者见智ꎮ经合组织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①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what)ꎬ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ꎻ②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why)ꎬ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ꎻ③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how)ꎬ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ꎻ④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who)ꎬ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ꎮ2001年出版的«面向学习㊁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中ꎬ列出了四种知识的维度分类:事实性知识㊁概念性知识㊁程序性知识㊁元认知知识ꎮ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分析ꎬ知识可分为两大类:具体性知识与本体性知识ꎮ其中ꎬ具体性知识又包括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ꎬ本体性知识又包括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ꎮ综合以上的知识分类ꎬ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主要包括两大类:①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ꎻ②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ꎮ其中ꎬ前者侧重于客观事实方面的知识ꎬ突出知识的客观性㊁科学性㊁标准性ꎬ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ꎻ后者则侧重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ꎬ如解题技巧㊁实验课程㊁实践活动课程等ꎮ从知识讲授的角度讲ꎬ上课遵法ꎬ即教学要合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ꎬ教学法是一门有规可循的科学ꎮ总体而言ꎬ知识教学需遵循三方面的法则ꎮ一是熟悉学生的知识起点㊁认知习惯㊁知识背景等ꎮ二是把握㊁吃透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㊁前沿性ꎮ美国结构主义者布鲁纳认为ꎬ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ꎬ即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ꎮ不论教什么学科ꎬ都必须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㊁基本原理㊁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ꎮ讲授知识时ꎬ教师必须把课本知识转换为可操作的㊁易于讲授和理108㊀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解的课程ꎬ即 课程重构 或 组织教材 ꎮ课程重构既要符合教材的知识序ꎬ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序ꎮ课程重构不当则会引起教学效果下降ꎬ如对课程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ꎬ对教学内容的重点㊁难点把握不当ꎻ再如直接翻版教科书㊁照本宣科ꎬ缺乏对学科(课程)前沿和现实状况的研究了解ꎬ内容陈旧㊁脱离实际等ꎮ三是教学的技术与策略ꎮ技术与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㊁更高效地获得知识ꎮ知识讲解的技术性㊁可操作性很强ꎬ充足的备课是基本功ꎮ 备好课 一般包括三个环节:①备好教材中知识点间的联系ꎬ即吃透教材ꎬ把本堂课的知识与前后节次的知识联系起来ꎻ②备好学生的学习方法ꎬ即善于因材施教ꎬ因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差异而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ꎻ③备好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ꎬ即根据预设的知识范围和自身的教学能力ꎬ设计好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ꎬ预演好遣词造句ꎬ恰当运用板书㊁多媒体和肢体语言ꎬ尽量让课堂充满生气ꎮ总体而言ꎬ知识讲解侧重于对事物的客观展现ꎬ实事求是㊁条理清晰㊁逻辑严密是基本要求ꎮ就大学的课堂而言ꎬ把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讲明白㊁讲透彻ꎬ是课堂教学的基础ꎬ符合 经师 的一贯形象ꎮ但实际课堂教学中ꎬ仅仅讲知识讲教材ꎬ甚至把 教育 定位为 传授知识 ꎬ把 教材 定位为 标准答案 ꎬ把 教学 定位为 照本宣科 ꎬ已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上课需求ꎮ加之当今信息技术使得信息资源对称分布ꎬ学生和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愈加趋同ꎮ在知识爆炸的时代ꎬ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的做法愈加不合时宜ꎬ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ꎮ于是ꎬ好的课堂教学要从讲授知识的层级上升到阐释道理的层级ꎮ二㊁课中释疑:阐释道理的境界大学课堂教学第二重境界即为阐释道理的境界ꎮ按照前文经合组织 四类知识 的划分标准ꎬ课堂教学中所阐释的道理即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ꎮ 授人以鱼ꎬ不如授人以渔 ꎬ阐释道理是基于知识讲授基础上的提升ꎮ讲解各个知识点内隐的 为什么 的道理是大学课堂授课的核心ꎬ因为真正的知识是从 为什么 中得到的ꎬ不明白其中的 为什么 就等于没有掌握真正的知识ꎮ 为什么 的阐释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问题㊁解决问题的方法论ꎬ并以此引发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ꎬ这是大学课堂的核心价值ꎮ探究知识中的 为什么 ꎬ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ꎬ也可以强化学生寻找规律的自觉意识ꎬ强化学生思考㊁探索规律的自觉性并提高相应能力ꎮ课堂中注重道理的阐释也与大学的教育定位㊁大学生的学习习惯㊁大学教师的职业特性相关ꎮ机械还原论㊁技术理性指导下的大学教育日益引起众多专家的诟病ꎬ以梅耶㊁拉伊曼等的实验教育学最为典型ꎬ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被精确地设计与规划ꎬ但现场教学并不完全是还原的㊁决定论的活动ꎮ相比较而言ꎬ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习以 记忆 为主ꎬ大学则要拓展学生的联想㊁概括㊁归纳等推理能力ꎻ中小学追求 标准答案 ꎬ大学则追求 价值多元 ꎻ中小学讲求 接受 ꎬ大学则讲求 质疑 ꎻ中小学课堂中教师有时间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期预习㊁后期复习ꎬ以及巩固运用㊁技巧训练ꎬ大学教师则侧重于批判性㊁研究性的理论探索ꎮ从道理阐释的角度讲ꎬ 课中释疑 一方面要解释事物㊁理论自身的本质特性㊁来龙去脉ꎬ并且敢于质疑理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ꎻ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在理解㊁判断和思考时产生的困惑进行解答ꎬ让外在的知识入脑㊁入心㊁入行ꎮ这两方面ꎬ前者可以称为 我注六经 ꎬ后者更倾向于 六经注我 ꎮ当前ꎬ照本宣科㊁传达高深观点的课堂多ꎬ能够引发思考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㊁掌握方法论的课堂却很少ꎮ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接受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ꎬ但学习的过程本身对学生发展而言才是更重要的ꎮ如果说 讲好知识 突出智商色彩ꎬ那么 讲好道理 则需要情商支持ꎮ好的大学课堂不是教师口若悬河般将书本知识阐述得淋漓尽致ꎬ而是要善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㊁成果ꎬ包括失败教训ꎬ然后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发现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ꎮ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式学习ꎬ即列举一观点后要逻辑地分析内在道理ꎬ并善于发现其漏洞与不足ꎬ再针对不足提出可能性对策ꎮ讲好道理需要备好 材料 ꎬ需要旁征博引的论证和古今中外的比较ꎮ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讲台㊀第3期李宏伟: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109上ꎬ拓宽历史的视野㊁扩大思维的角度ꎬ事物就会呈现不同的色彩ꎮ例如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解汉代的«盐铁论»时却从商周时期的 井田制 讲起ꎬ 讲汉武帝时代的盐铁政策ꎬ却远远从古代井田制度与山泽禁地之在法理上所有权之区分ꎬ直讲到少府与大司农的税收之分配于政府与皇室之由来ꎬ而由此再引伸出盐铁官卖来 [1]26ꎮ相信这样 溯本求源㊁揭示真相 式的讲解肯定引人入胜㊁发人深省ꎮ当然ꎬ自然科学课堂中讲解 道理 时也要讲方法挖背景ꎮ以数学概念为例ꎬ讲好一个定义需过三道关:概念的直观表述㊁概念的本质和概念产生的背景ꎮ第一关人人都会做ꎬ但第二㊁三关就会显出高下之分ꎮ因为要讲清楚第二㊁三关需要具有对概念的洞察力ꎬ需要熟悉相关历史ꎬ没有相当的积累就难以做到ꎮ讲好道理还需环境熏陶㊁心态调整ꎮ相比较而言ꎬ 讲授知识 是结果导向ꎬ会立竿见影ꎬ易有功利色彩ꎻ 阐释道理 是过程导向ꎬ赞毁无定ꎬ需无功利境界ꎮ这对于大学教育㊁授课心态是极大考验ꎮ尤其是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ꎬ独立思考的功力㊁笃定教书的心境㊁求真求实的研究视野是 上好课 的环境保障㊁心态保障ꎮ相反ꎬ量化的㊁外在的㊁行政主导的管理督导㊁教学评价可能是 讲好道理 的拦路虎ꎬ重科研㊁轻教学的大学教育环境更是对大学 上好课 的莫大反讽ꎮ例如ꎬ曾广受舆论关注的河南大学教师常萍ꎬ专注讲台30年ꎬ不出书㊁不发论文㊁不申报职称ꎬ却被人称为 口碑教授 ꎬ终被学校高规格评为副教授ꎮ笔者没有听过她的课ꎬ但仅凭新闻报道也可对常老师淡泊名利的心态窥见一斑: 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ꎬ我到现在也不知道ꎬ我也没有打听过ꎮ我不在乎这个ꎮ 恰恰是 不在乎工资 ㊁只专注于教学成就了课堂爆满的 口碑教授 ꎮ当然ꎬ理论阐释也不是尚方宝剑ꎬ方法不对同样会走火入魔ꎮ因为理论阐释常带有个人色彩ꎬ如教师的立场㊁价值㊁背景等差异ꎬ要防止理论阐释变成人为的选择性话语体系而蛊惑㊁误导学生ꎬ也要防止理论阐释变成个人信口开河的舞台ꎮ道理需要 细说 ꎬ但不能 戏说 ꎮ讲好道理需要从古今中外的思想碰撞中去把握选择的尺度ꎬ尊重史实与事实ꎮ钱穆曾告诫后人不要用时代意见抹杀历史意见: 我们此刻要讨论历史制度ꎬ全该注意当时的历史传统与当时人的历史意见ꎬ作为主要之参考ꎮ不该把我们的时代意见来抹杀当时的历史意见! [1]26三㊁课堂育人:点化生命的境界大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在耳濡目染㊁润物无声中演绎人生㊁点化生命ꎬ这也是真正 人师 的境界ꎮ知识讲解㊁道理阐释主要解决 是什么㊁为什么㊁怎么办 的问题ꎬ点化生命的核心在于探究与实现知识何为㊁道理何为㊁教育何为的本体性追问ꎮ马克思曾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ꎬ问题在于改变世界ꎮ [2]57沿袭马克思的理路ꎬ改造世界的核心还在于人的改造ꎬ用知识来建构生活方式㊁陶冶人生性情实乃学习知识㊁接受教育的本质所在ꎮ好的教师不仅能把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于自心ꎬ更能够把知识与学习知识者融会贯通ꎬ这样就能使课堂充满人格魅力与人性关怀ꎮ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课堂ꎬ而且是体现了文化崇高性㊁洒满了人性光辉的课堂ꎮ知识原本是人们用以生活的手段ꎬ生活本身才是目的ꎮ但现在知识却异化了ꎬ人被知识所奴役ꎬ只有还原知识的自然本性才能点燃课堂中的生命光彩ꎮ还是以河南大学的常萍老师为例ꎬ众多学生认为常老师上课精彩的主要原因就是: 她把对人生的感受㊁想法都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ꎬ不只是教授知识ꎬ更是在传递人生的感悟ꎮ课堂育人 ꎬ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阐释道理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㊁发展人ꎮ教学过程是对知识㊁文化的意义解读㊁表达和重构的过程ꎬ是创造和生成学生新性情的过程ꎮ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ꎬ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自我发现㊁自我反思㊁自我建构ꎮ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ꎬ面临诸多人生选择ꎬ如就业的选择㊁爱情的纷扰㊁婚姻的苦恼㊁生存的压力 在选择所带来的自由和困惑面前ꎬ他们急切需要教师示范㊁解惑ꎮ点亮生命的课堂教学才能助力大学生的成长ꎮ在此ꎬ最打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无疑等同于大学生的生命叙事ꎮ言及生命叙110㊀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事ꎬ即人的生命是一种 故事 性展现ꎬ有起因㊁经过㊁结果等程序性经历ꎮ人的生命不是别的ꎬ实质是时间展开中生命的活动和经历ꎬ经历的积淀和凝固变成人的心理本体ꎬ成为人的具体性存在ꎮ任何理论㊁知识点都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ꎬ大学生的实践空间和历史境遇构成了生命叙事与教师授课相契合的基点ꎮ从某种意义上讲ꎬ大学教师对生命的理解有多深ꎬ课堂教学效果就有多好ꎬ对大学生生命的尊重有多强ꎬ教学评价就有多好ꎮ如果没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切观照和反思ꎬ就很难产生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ꎮ实践证明ꎬ把所要讲述的知识㊁道理设置在一个让听众(学生)身临其境的语境中去切身体验ꎬ无论是讲课㊁演讲ꎬ还是座谈㊁对话ꎬ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ꎮ 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ꎬ既有认识论的意义ꎬ即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ꎻ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ꎬ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ꎬ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ꎮ [3]150在课堂教学的众多要素中为什么要突出体验的重要性?一方面ꎬ从听课效果上讲ꎬ只有当学生从内心体验到学理的价值ꎬ产生认同㊁敬畏㊁信任或拒绝㊁厌恶㊁羞愧等情感时ꎬ授课才会产生实际效用ꎮ另一方面ꎬ从课堂教学和体验的契合度上讲ꎬ只有学生真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ꎬ并自觉强化其听课的意愿时ꎬ授课内容才能逐渐转化为学生认知成分中知情意的有机组成部分ꎮ否则ꎬ讲课只会流于形式ꎬ甚至成为死板的教条主义ꎮ好的课堂可以融入学生的生命体验ꎬ并能激发学生共鸣ꎮ课堂教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真义是学生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教师的授课内容相互激荡的思想过程ꎬ由此ꎬ课堂得以融入学生的生命ꎬ成为有生命力的课堂ꎮ恰当的案例教学㊁多彩的人物传记㊁深刻的理论故事 都是知识与人生的有效结合ꎮ同样是讲晦涩的哲学ꎬ房龙的«宽容»㊁乔斯坦 贾德的«苏菲的世界»㊁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就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亲近感ꎬ可爱与可信度也陡增ꎮ尤其是在一些起承转合的场合ꎬ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ꎬ比单纯词藻堆砌㊁道理铺排更能打动人心ꎮ例如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毕业了ꎬ认真做人»ꎬ以李小凡学长(北大毕业留校的汉语方言学教授)为主线ꎬ展示了一个平凡人的伟大:做人最高的修养和美德ꎬ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ꎮ道不远人ꎬ真正的知识与道理就在每个人的身边ꎬ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㊁去表达ꎮ理论生活化㊁教学生活化是知识走出象牙塔㊁褪去学究气的有效途径ꎮ在一次演讲中ꎬ一位老农问演讲者马寅初: 马教授ꎬ请问什么是经济学? 马寅初笑着对老农说: 我先讲个故事吧ꎮ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ꎬ拿出十两银子要挑最好的房间ꎮ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ꎬ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ꎬ屠夫拿着钱去找养猪的农民还了猪钱ꎬ养猪的农民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猪饲料款ꎬ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ꎬ就这样ꎬ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ꎮ这时ꎬ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ꎬ要回银子就走了ꎮ你看ꎬ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ꎬ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ꎬ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ꎬ这就是经济学ꎮ 如此通俗易懂的解说ꎬ引得台下掌声雷动ꎮ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而言ꎬ要跟他讲明白经济学这一概念绝非易事ꎬ而马寅初避繁就简ꎬ用通俗易懂的故事点明了经济学的核心要义:让货币在人们手里不断流通ꎮ达到点亮人生的授课境界ꎬ除了在课堂中把知识㊁道理与生活相联系外ꎬ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人格魅力ꎮ古语云: 经师易得ꎬ人师难求ꎮ 言教者讼ꎬ身教者从ꎮ 为人师表的 人师 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ꎬ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和醇厚的修养ꎮ人师能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ꎬ能以自己的德㊁才㊁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㊁终身受益的影响ꎮ就笔者的切身经验而言ꎬ大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艺术ꎮ大学生是可爱可敬的ꎬ几堂课下来ꎬ教师的学识涵养㊁教学水平㊁人格魅力都会在大学生心中有个八九不离十的定位与评价ꎮ教师对真善美的流露有多强ꎬ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有多高ꎮ大道至简ꎬ清水出芙蓉ꎮ一味地虚荣掩饰㊁吹毛求疵㊁牢骚满腹㊁颐指气使㊁自我标榜反而会有损 人师 形象ꎬ课堂气氛也会黯然失色ꎮ总之ꎬ优质稀缺的信息(知识)㊁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三要素ꎮ㊀第3期李宏伟: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111从功用上讲ꎬ三要素之间没有高低之分ꎬ现在很多人批判知识讲授ꎬ理由也很充分㊁中肯ꎬ但是作为认知的基础㊁作为理性启蒙的工具ꎬ掌握 是什么 的知识是基础ꎮ万丈高楼平地起ꎬ 是什么 的知识好比素材㊁积木ꎬ没有素材ꎬ推理㊁联想㊁创新都是空中楼阁ꎮ 上好课 的关键在于把这三要素的比例㊁尺度拿捏好ꎬ而这又绝非一日之功ꎮ 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三个转化ꎮ第一个转化就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ꎻ第二个转化是在学习前人掌握知识的方法时ꎬ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ꎻ第三个转化是把蕴含在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的观念㊁信念和行为准则ꎮ [4]做到这三点的老师肯定能 上好课 ꎬ实现这三个转化后学生肯定也能 好听课 ꎮ笔者很欣赏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在中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站在大学的讲台上»ꎮ高山仰止ꎬ本文亦用孙教授的总结作为本文的结尾ꎬ并以此自勉ꎮ 站在大学的讲台上ꎬ我们能够切实地理解教学是一门艺术ꎬ更是一种境界ꎮ在教学中ꎬ宏观线索的勾勒ꎬ微观细节的阐述ꎬ逻辑分析的独白ꎬ讲解视角的转换ꎬ典型实例的穿插ꎬ恰到好处的板书ꎬ思想感情的交流ꎬ疑难问题的提示ꎬ人格力量的感染ꎬ理论境界的升华ꎬ所有这些必须是成竹在胸ꎬ水乳交融ꎬ挥洒自如ꎬ引人入胜ꎮ [5]参考文献:[1]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九州出版社ꎬ2012.[2]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3]㊀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ꎬ1993.[4]㊀吴也显.教法与学法关系试探[J].教育研究ꎬ1995(2):72-76.[5]㊀孙正聿.站在大学的讲台上[J].中国大学教学ꎬ2003(9):13.(责任编辑㊀毕凌霄)TheThreeLevelofUniversityTeachersinClassroomTeachingLIHongwei(MarxismCollegeꎬCapitalNormalUniversity)Abstract:Universityclassroomteachingisnotonlyakindofscienceandartꎬbutalsoakindofrealm.Scar ̄cityofhigh ̄qualityknowledgeandinformationꎬprofoundimpactofdiverseideasꎬwarmfeelingsofhumanna ̄tureꎬarethreeessentialelementsintheuniversityclassroomlesson.Thenꎬtheteachinglevelinuniversityteachers classroomshouldincludetriplerealm:followingtheteachingrulesꎬactivatingcollisionofideasanddemonstratinglife.Keywords:universityteachersꎻclassroomteachingꎻknowledgeꎻtruthꎻlife。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
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
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
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重点在预设上,彩点在生成上,亮点在个性上。
一、新课程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课堂境界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形——神——情——韵)大气,立体鲜活;人气,情感共鸣;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感悟有“挑战”,探究有“喜悦”。
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二、如何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认识/何谓预设?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它是几十个个性的课堂,什么事都可以发生。
课堂神秘重重、魅力重重、困惑也重重。
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
预设即备课。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
它是预案,是一部未润色的文稿,是一部未划上句号的手稿,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悬念。
现在有的老师为何教学没有生成性,主要是一味按教案进行,结果使课变成了“教案剧”。
有的预设成了“摆设”。
因此,备课预设要“三备”,即:备人、备形、备神。
何谓生成?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
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
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
生成是一种教学。
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
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
/方法/精心预设的基本理念: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
科学课堂教学境界的四重追求
接 近 自然科 学 , 近 自己的 生 活 , 并 没 有 受到 很 多 接 他
发展 场 所 ,课 堂教 学是 有 思想 有情 感 的精 神 活动 , 课 的 限制 。在科 学课 上 , 孩子 的学 习是在 走 出课 堂 。 小
生 活 的 各 个 领 域 , 世 界 幻 化 为 巨 大 的 课 堂 。那 时 , 将 那 些 潜 伏 于 知 识 层 面 下 的 一 双 双 隐 形 的 翅 膀 , 在 他 们 会
成 长路 途 上 的 某 一 个 机 缘 巧 合 处 爆 发 出 无 限 的 可 能 ,
更有 感叹 感动 。 + =! l 1 是知 识 、 慧、 神 的浑 然一体 , 智 精
合 的认 知体 系 ,同时 建立 起 实事 求是 的科 学 态度 ; 第 二 , 堂教 学要遵 循教 学规律 、 效 落 实教 学 目标 , 课 有 教
师教得 正确 、 细致 , 生学得 充 实、 实。 学 生在探 究 学 扎
斤 ” 学 生 获得 终 身 受 益 的 “ 手指 ” 具 有 了举 一 反 , 金 ,
追求 的是把 一般 的教 学规 律 演绎 成精 彩 的教 学艺 术 ,
这 种 艺术是 情 感和 智 慧的 交融 , “ ” 课 ” 一 。 学 是 人 “ 合 生充 分 享 受 大 自然 给 予 自 己的震 撼 和 科 学 带 来 的愉 悦 感 , 学 中充 满爱和 人 格 的 力量 , 教 学生 有感 受 感悟 ,
慧 的课 堂 中 , 学生会 体 验 到 求 索 的愉 悦 和 求 知 的 快 堂追 求 的是教 学规 律 的 超越 , 生会 感 受到 知识 的魅 学
力 , 起 求 知 的欲 望 。 学生 不仅 是 对教 师 讲授 的 “ 激 收 藏” 而且 是 对所 学进 行 生发 和创 造 。教 师 “ 两拨 千 , 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四个境界
可是在施行新课程之后 ,仅仅
停 留在教材和历史知识的记忆 上是
远远不够的 ,甚 至抱怨 自己的学 生
折点 、结果 、意义 ……清 清楚楚 ,
重点 、难点 、考点 ……点 点标 明。
素质太差 ,教材太难 ,课堂将历史
知识 “ 图画法 ” ,重点 知识 “ 划记
铃声再 次响起 ,任务刚好完成 ,整
础 知识 ,善于思考 ,有求索精神 。
也正是在我历史学习的痛苦与迷惘
之 际,遇到了中学时代的第二位历
史老师——非常敬业 、一丝不苟 的
一
位男老师 ,个子不高 ,偏瘦 ,有
留下深刻的印象 :历史老师威
3 0年 教 龄 了 ,正 申报 特级 教 师 。
严可敬 ,历史知识 真丰 富,历史学
带领 “ 士兵 ”们猛 冲 ,屡屡获 胜。 课 间早早准备好笔记本和几 只出水 通畅的笔 ,上课铃声一响 ,耳朵竖
恩来 和— — ,我那 次填 的答 案 是王 稼穑 ,老 师课 堂不 点名 批 评 “ 真不知稼 穑来之艰辛啊” ,越紧张
我 的错别 字就 越多 ,就 越怕 考 历
史。
师 生 共 同漫 步 历 史 殿 堂 。这 就
是 我 努 力 达 到 的第 三 境 界 。
第 三 境 界 :深 入 知 识 殿 堂 。引
领 学 生 探 寻 历 史 发 展 脉 络 。 这 一 境 界 的教 师 与学 生 一 同深入 历 史殿
堂 ,梳 理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的 主 要 脉 络 。沿 着 历 史 发 展 的 轨 迹 .探 寻历
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大学 毕业后 2 0多年历 史教
在 “ ” 知 ,即 “ 知 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五个境界中大附中刘敬莲发表与《师道》内容摘要:无论有多大的阻力和困难,我们中学的课程改革都是不可逆转的继续推进,以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人才的要求,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对学生素质、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课改的成功与否与我们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人结合自己中学时代历史学科学习和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历史教学实践,依据三十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和教师个人的成长将课堂教学的划分为五个境界: 第一境界:教材是读物,历史是故事,教师将学生带到历史殿堂门口,参观它。
第二境界:教材是“圣经”,教师是威严的知识传授者,学生是“容器”,教师将学生带入历史殿堂,牢记它。
第三境界:教材是依据,,教师是主导,学生要记忆要归纳,教师将学生带进历史殿堂,探寻它。
第四境界:教材是资源,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自主探究者,师生一起深入历史殿堂,认识它。
第五境界:第五境界:熟悉历史又超越历史,不受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制约,我取我所需,自由翱翔于历史殿堂。
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到理论,自成一家。
关键词:课堂教材学生教师作为教师你是否诧异自己怎么天天在忙碌?作为有经验的教师你是否觉得还是整天在忙于备课?你是否觉得教学设计一次次的修改,总不是十分满意?你是否觉得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很费脑筋但又非常有意思?你是否想到一个课堂教学很有效的创意而非常开心?你是否对一堂课的效果耿耿于怀?怎么每年每天会因为这些相似的问题困扰?现在我终于醒悟:课堂教学会因为教师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教学对象的层次差异、学生素质的要求提高等众多因素影响,所以每一轮备课和教学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教师用毕生精力都完成不了的任务,课堂教学是无止境的。
本人结合自己中学时代历史学科的学习和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历史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的划分为五个境界。
第一境界:教师将学生带到历史殿堂门口,告诉学生记住这些,这就是历史。
教材是读物,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历史就是故事,历史考试就是背诵。
教师看过历史教材,知道一些历史故事,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只需带好书带好笔关注地听。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口若悬河,用大约30多分钟时间,以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形式进行教学。
如学习“红军长征”从突破四道封锁线、奇袭遵义、翻越大雪山、过草地……再用6-8分钟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在书上划记,考试前再背诵。
我中学的第一位中年女历史老师给我留下较为深刻印象,表达能力强,语速不快不慢,声音清脆,上历史课就像听故事,时间过得特别快。
当然,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故事是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农民起义在推动历史前进。
说实话,我刚毕业从教时,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教学内容没有这么熟练,故事也讲得不生动。
但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似乎也听到过有高中老师觉得自己的学生素质太差,教材太难,课堂教学中通常用运绘画方法将历史知识图画法,直观教学效果好!故事图画法。
我们的教学任务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将这种教学称之为第一境界:在历史殿堂的门口参观,还没有入门。
第二境界:教师将学生带入历史殿堂,告诉学生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务必一丝不苟详详细细地牢记住。
教材是“圣经”,教师是威严的师长,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容器”,历史就是史实,考试就是“贝多芬”(背多分)。
达到这个境界也不容易,教师对教材熟记于心,口才好,有威信,有备考经验;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刻苦,笔记速度快,记忆好,"容器"大。
我高中遇到的第二位历史老师——我们都很敬重的学校的教学名师,五十出头,男老师,高高的个,挺直的腰,自信又威严,历史知识可以倒背如流,一手工整的宋体字,一上课滔滔不绝,边讲边写,历经高考沙场的老将,威严地带领"士兵"们猛冲,屡屡获胜。
课间早早准备好笔记本和几只出水通畅的笔,上课铃声一响,耳朵竖起,腰杆挺直,边听边记,红军长征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转折点、结果、意义……清清楚楚,重点、难点、考点……点点标明。
铃声再次响起,任务刚好完成,整整齐齐的笔记,沉甸甸的成果,就要考试了,笔记本拿出来,背!背!背!高分。
我很高兴我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
但中学从此最害怕的学科就是考历史。
只可恨我那个鬼记性,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哪些时间、地点、人名……,总之,太多太多了。
怎一个辛苦了得!虽然分数不会难看,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花费多少时间,考过又忘了,也不时闹点笑话,记得有一次考试,填空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和 ,我那次填的答案是王稼穑,老师课堂不点名批评"真不知稼穑来之艰辛啊" ,越紧张我的错别字就越多,就越怕考历史。
留下深刻的影响:历史老师威严可敬,历史知识真丰富,历史学习真辛苦。
那时我想我以后最不可能从事的职业就是做教师,尤其不可能的是历史教师。
当然,我们很多同学高考历史成绩非常不错,在课程改革之前,在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时代,我们的这位老师确确实实是学校的名师。
可是,在新课程推行的今天,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个境界应该属于不合格的教师。
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师中是否会觉得自己的学生能力弱,谈到自己的备考经验就是对照考纲划重点,多背多考?第三境界:教师将学生带进历史殿堂,教学生理清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探寻历史发展的过程。
教材是依据,但可以重新整合;教师在主导,带领学生归纳;学生在记忆,也在思考。
对教师的要求是知识渊博,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应对高考的老教练;对学生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善于思考,有求索精神。
也正是在我历史学习的痛苦与迷惘之际,遇到了中学时代的第三位历史老师——非常敬业,一丝不苟的一位男老师,个子不高,偏瘦,我想教我们时已经有三十年的教龄了,正申报特级教师。
老师很有威信,预备铃后我们在静候,板书不多,提纲式的主干知识,核心是对问题的分析,如讲述红军长征,从四次反"围剿"巧妙的战术烘托出红军迅速壮大对蒋介石构成的威胁——蒋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必然采取得"攘外比先安内"的政策——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成为直接原因——红军匆忙中撤退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的转折点(分析为什么是转折?为什么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胜利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从国内形势分析)……同样的知识,但有清晰的思考过程,认识事件发生的必然,领着我们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用思维的线串连起来,基础重点样样不缺。
原来历史也可以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学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年中追随老师掌握历史知识,运用知识,在运用中又强化知识的记忆,知识在不断积累,能力在逐渐提高,我也没有那么头痛历史了。
这位老师是学校的名师,更是我们学生心目中的名师。
是这位老师让我重新认识历史,也是这位老师让我选择了教师,而且是历史教师。
大学毕业回到母校县一中从教,也是在这位教师的支持下我赢得了两届两年一次的"东山杯"教学竞赛的文科金牌,但也只是在历史的殿堂花哨而热闹地游历了一次,远没有达到第三境界。
当然,在新课改后的今天仅仅停留在第三境界最多算得上是个合格的教师。
市场经济冲击下,我南下广州,来到开放的前沿,新对象,新环境,新观念……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然后是一次一次的课改试验,之后是广东全面推广新课程,在变化中精心修炼,在送走一届一届的高三毕业生中反思。
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学习系统又不乏趣味,能力提高在潜移默化之中,考试成绩又能够突出,知识、认识、应用……师生共同漫步历史殿堂。
这就是我努力达到的第四境界。
第四境界:教师与学生一同深入历史殿堂,梳理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脉络,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的得与失。
同时不忘记以史为鉴关注我们生活的现实。
教材是达成课标的主要资源,可以自由整合,大胆取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
”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学习的主人。
多元评价。
对学生的要求是愿意学好历史,课堂积极参与,最好能够有较好的历史学科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当然可以因学生情况采取具体的对策。
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对历史核心内容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喜好阅读,熟知流行的大众喜好的通俗历史读物;并且要关注热点,关注身边的事情。
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深入浅出,借鉴历史的智慧观察现实。
教师需要把握课改精神,而且有很强的教材驾驭能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构建立体,融会贯通,形成学生自己对事件的一定认识。
如学习“红军长征”可以把它纳入“中国共产党近代28年艰难曲折中探索成长——面临过什么曲折?如何应对?”整体认识。
而在局部问题的掌握上则将视线放远:国民党的活动、经济危机、日本的侵略、西方的绥靖,深度认识,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还希望教师能够融合学生高中语文、政治、地理等跨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如高中新课标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怎样花钱,投资与创业——如何挣钱,收入与分配——如何管钱等。
而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为什么要这样花钱?——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要这样挣钱?这样挣钱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对外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对中国的冲击;国家怎样管钱?为什么要这样管钱?——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也可以借助生物科的进化论、物理的力学、语文的《等待戈多》、政治的三个代表、美术的作品欣赏等跨学科知识解决历史学习任务。
教师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在课堂教师是引路人,引导大家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学习和展开家庭式的讨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自由展开。
并借助SOLO评价方法,多点结构,如数学的证明题,左右开弓,层层深入。
当然,教师应该是一位高考备考老将,清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道抓住主干和关键,不能面面俱到,作业不能多,课堂效率高,知识积累快,能力在提高,考试分数高……。
当然我决不会让我的学生重复我中学历史学习的痛苦,我也越来越喜欢我的历史教学了。
我渴望我的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过得健康而幸福。
也很珍惜我与学生在教学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第五境界:专家级,熟悉历史又超越历史,完全不需要受高考等各种考试的制约,我取我所需,自由翱翔于历史殿堂。
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到理论,自成一家。
这个境界对我来说是神往而不可及的。
如果升学的途径和机会更多,高校对学生要求更个性些,如果没有那么多考生,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升学压力……社会在进步,一切皆有可能。
30年来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变化很大,变得更客观,也不再是“圣经”了;我们的高考在变,由简单的记忆是什么到为什么?怎么样?到学生的论证和归纳;对我们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