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精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多种文言现象。
2.理清本文思路,学习借鉴本文比喻、拟人的手法,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感悟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2.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姚鼐,清朝桐城派古文家。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著有《惜抱轩全集》。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2,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3,五岳: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课前预习】
【正音正字】
磴()徂徕()戊()。
《登泰山记》 导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登泰山过程中的感悟,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1)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泰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欣赏文中简洁而生动的写景语言,学习如何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形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姚鼐(1731—1815 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2、写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的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课文预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汶水()南麓()石磴()徂徕()绛皓()若偻()岱祠()樗蒱()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3)越长城之限(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级七千有余(2)须臾成五采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至于泰安(2)多平方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汶水西流(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6、翻译下列句子。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2025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文言文《登泰山记》教师版[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阴”“阳”“数”三字及次常用字“限”“稍”。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作者姚鼐【nài】,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①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阳,山之南、水之北。
其阴:阴,山之北、水之南。
阳谷皆入汶: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某处)。
其,那。
古长城也: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词类活用: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
这个月的丁未日,(我)与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登山。
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导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实词,及判断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
2.体会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的写景方法。
一、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安徽桐城人,清代家。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辞官后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曾受业于刘大櫆(kuí),为“”主要作家。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并以阳刚、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笔简洁雅正,讲究章法结构。
作品收在里。
他所编选的,是近代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部古文选本。
2.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汶.()水石磴.()徂徕..()绛.皓()..()摴蒱若偻.()岱祠..()3.创作背景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而《登泰山记》也是姚鼐的代表名作。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4.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至于泰安(2)是月丁未(3)复循西谷(4)戊申晦(5)多平方(6)半山居.雾若带然(7)自京师乘.风雪(8)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9)极.天云一线异色4.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2)多平方,少圜。
5.找出并下列句中的活用的实词,并解释活用意义及类型。
(1)汶水西.流 (2)济水东.流 (3)崖限当道者(4)道少半6.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当.其南北分者 2)崖限当.道者 3)僻不当.道者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余始循以入3)余所不至也4)其级七千有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余始循以.入 3)回视日观以.西峰 1)越长城之限.2)崖限.当道者 1)道.皆砌石为磴 2)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
《登泰山记》导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导学案(学生版)【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
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二、创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文化常识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
课前预习·自学检测1.初读课文,掌握字音(1)汶水()(2)济水()(3)磴()(4)徂徕()()(5)皓()(6)绛()(7)鼐()(8)罅()(9)樗蒱()()(10)岱祠()2.借助工具,翻译字词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登泰山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选材和组材特点,并用简洁的语言分析2.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特点,并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了解古文的纪年纪日方法,落实学程涉及的字词句,了解文章表达方式和选材组材的特点,了解整体语言风格二、知识准备1.干支纪年、纪日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
基本方法是天干先取第一个“甲”与地支的第一个“子”合成“甲子”,然后干支都依次向后一位,就是“乙丑”,直到“癸酉”时,天干从头开始,地支继续向下取,成“甲戌”“乙亥”,然后地支回到第一个,成“丙子”,以此类推。
因为天干地支都是偶数个,因此不可能出现“甲丑”这样的奇数天干与偶数地支搭配的情况。
干支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日。
地支单用,则可以用来纪时。
地支12个,对应12个“时”,大约从唐代开始,每“时”又分为“初”和“正”,例如午夜就称“子初”“子正”两个“小时”,这样,12地支纪时法就正好与清代从西方引进的24小时纪时法对应。
2.年号纪年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帝王独裁政治,因此纪年方法也与皇室密切结合,除了可以用干支纪年外,还能用年号纪年。
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就是“康熙”“乾隆”这两个年号的合称。
“贞观之治”的“贞观”则是唐太宗的年号。
另外如“开元”“天宝”“淳化”“永乐”等也是年号。
除了年号,帝王还有庙号,庙号是在祭祀时用于宗庙供奉的。
也可以用来纪年。
我们常说的“高祖”“太祖”“太宗”“神宗”等,就是庙号。
有些帝王年号更替频繁,我们就可以用不变的庙号来纪年。
另外帝王还有“尊号”,唐玄宗又叫“唐明皇”,“明”就是尊号。
帝王死后,往往还会追加“谥号”,“汉武帝”“隋炀帝”等就是谥号。
谥号不但帝王享有,一些国家重臣也会有谥号,比如范仲淹享受文官最高级别的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欧阳修则低一级,世称“欧阳文忠公”。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课前自主预习一、作者简介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诗人、散文家,安徽桐城人。
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他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二、背景介绍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必备知识1.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为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2.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乾隆三十九年: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等。
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四、文本对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泰山之 阳,汶水 西流;其 阴,济水 东 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阳 谷 皆 入汶,阴 谷 皆入 济。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
当其 南 北 分 者,古 长 城 也。
最高处是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
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 南 十五里。
中的水。
《登泰山记》导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课前预习】一、资料链接1、“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泰山为“五岳”之首。
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建庙塑神。
泰山因而成为游览的圣地,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2、作者简介:观新课程【课堂学习】一、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弄清第一段记述的顺序2、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说一说作者的登山路线。
3.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4、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请赏析下列句子,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当堂巩固】一、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3、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4、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二、名句填充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登泰山记》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登泰山记》学案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默写《登泰山记》的内容,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山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默写《登泰山记》的内容。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2. 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泰山的历史地位和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交流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泰山的壮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默写《登泰山记》,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登泰山记》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3. 利用比较法,将《登泰山记》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泰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登泰山记》学案(共5篇)
《登泰山记》学案(共5篇)第一篇:《登泰山记》学案《登泰山记》学案一、学习要点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阳、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烛,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二、学习材料一、泰山——五岳独尊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
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为五岳之首。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泰山风景既秀美又壮丽。
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包含神奇,是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当作神的化身,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加上泰山本身风景优美,于是泰山便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二、有关的古文化知识 1阳与阴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山北水南为阴:其阴2朔、晦、望与既望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3古代纪年月日法(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也可以用来纪日。
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登泰山记导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十、全文翻译 (10)一、学习目标《登泰山记》的学习目标,首要在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姚鼐笔下的泰山壮丽景色及其登山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敬畏自然、热爱山川的情怀,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同时,我们还需学习作者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也应激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
最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将能够将这些学习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重难点《登泰山记》的学习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解并掌握文中描绘泰山景色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通过细腻描绘所展现的泰山之雄伟与壮丽,这是文中的重点之一。
其次,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生感悟也是学习的重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并体会作者登山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至于难点,主要在于把握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与表达技巧,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方面的巧妙运用。
此外,对于文中一些古代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重难点,通过反复研读、思考和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登泰山记》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清代著名的_______家。
2. 文章开头提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其中“越长城之限”指的是作者越过了_______的长城。
二、选择题1. 《登泰山记》中,作者登山的路线是()A. 中谷入,道有天门B.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溪水C. 循中谷入,复循西谷D. 沿南谷入,至日观峰2. 文中描述泰山日出的句子是()A.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B.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C.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D.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三、简答题1. 请简述《登泰山记》中作者登山的过程及所见所感。
《登泰山记》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登泰山记》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登泰山记》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登泰山记》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文学艺术也逐渐成为高中学习的一门核心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现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其中,《登泰山记》作为吴晗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随笔散文,也是高中生学习的必修文学作品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带着导学案学习《登泰山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背景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的发展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
其中,《登泰山记》是一篇非常有代表性的散文,为了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学习《登泰山记》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吴晗简介吴晗是一位出生在浙江宁波的现代散文作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其作品涉及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吴晗留下了不朽的贡献。
他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塑造出了一系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成为了近代散文艺术的一位代表人物。
2.太行山、华山、泰山太行山位于山西省,是中国北部秀丽山岳中的代表。
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市华阴县,是中华五岳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3.登山文化登山与徒步健行日益受到年轻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人们了解自然的一种方式。
伴随着中国旅行业和户外运动的发展,登山文化逐渐被推广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
二、文章内容《登泰山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容主要讲述了作者登泰山的经历。
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看到的美景、感受到的情感以及一些历史的记忆。
它的主题是旅行中的感悟,是一篇表达“人所见所听所感”的随笔散文,同时也是一篇极具启示性的探索文化精神的文章。
1.文学形式《登泰山记》采用的是散文的形式,从个人角度出发叙述作者的体验和见闻。
散文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写作方式,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曾经使用过这种写作方式,它是一种非常契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写作方式。
16.2《登泰山记》导学案
16 登泰山记编制人:审核人: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化常识,并疏通文意。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并梳理登山经过。
3. 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4.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雪中登山的情感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1.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并梳理登山经过。
2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问题导学】:问题导学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字音)问题导学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小组准备)※【学习过程】:※【背景介绍】: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库全书》初稿完成。
姚鼐以自己病羸、养亲为名,告归田里。
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常识:表示辞官:告老、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移病、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人退休年龄一般是70岁。
一.读准字音汶(wèn)水南麓(lù)砌(qì)石磴(dèng)徂(cú)徕(lái)晦(huì)日绛(jiàng)色若偻(lǚ)石罅(xià)膝(xī)盖樗(chū)蒱(pú)二.理清文章思路: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三.根据文意,理清登山行踪:出游地点:泰安泰山出游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农历二十八)——戊申晦(农历二十九)驴友:朱孝纯出行天气:风雪迷雾顶风冒雪出行路线: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山:由南麓登,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所赏美景:泰山日出、雪景四.研读文本1.第一节:泰山之(结构助词,的)阳(南面),汶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其阴(北面),济水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流。
《赤壁赋》《登泰山记》导学案
水月慰人心,山日壮心怀---《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赏美景,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涵咏文辞,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探究苏轼和姚鼐面对人生失意的不同态度,了解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化意义。
自主学习悟新知一.识作者1.《登泰山记》: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他师承刘大櫆,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备的观点,发展、补充了桐城派文论,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
姚鼐的人生经历登泰山前1750乡试中举1750-1757五次应礼部试,皆不第1763殿试名列二甲,授庶吉士1766-1773历兵部、礼部、刑部,后受荐入馆充基修官1774正当壮年,借衰病养亲之名辞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登泰山后1776-1815先后主持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徽州紫阳书院、江宁钟山书院2.《赤壁赋》: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
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二.知背景1.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羸弱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登泰山记》学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姚鼐姚鼐,字,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派集大成者。
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2.了解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3.解题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①“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
②“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4.了解“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5.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游记”是“记”的一种。
它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汶.水()济.水()徂徕..()樗蒲..()绛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环节三:文本研究【思考1】研读第一段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①阳:②阳谷:③当: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本段的内容。
2.找出下面句子中最有变现力的词语,并分析其效果。
(1)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思考2】研读第二段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①乘:②限:③磴:④循:⑤崖限:⑥几:⑦负:⑧烛:⑨居: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本段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导学案
一、填空题
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
3.“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记时法,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申、酉、戌、亥。
4.“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记年的______,农历称初一为“____”,称十五为
“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划横线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
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
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 pú)
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
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3.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8.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絳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日出美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9.下列对各句中解说正确的一项()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再拜献大将军足下┗至于誓天断发
A.两个“足下”意义相同,两个“至于”不同
B.两个“足下”意义不同,两个“至于”相同
C.两个“足下”意义不同,两个“至于”也不相同
D.两个“足下”意义相同,两个“至于”也相同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语者
D.顾视无可置者
三、实词解释
泰山之阳其阴乘风雪长城之限遂至其巅
半山居雾汶水西流明烛天南崖限当道者至于泰安
当其南北分者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越长城之限
道皆砌石为磴郦道元所谓环水者余始循以入崖限当道者
道中迷雾冰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稍见雪中白
若樗蒲数十立者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或曰或得日或否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多平方
生石罅世皆谓之天门云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余始循以入
参考答案:
一、1.《惜抱轩诗文集》姚鼐清桐城方苞刘大櫆
2.乘历穿越至于③戊己庚辛辰巳午未④三十朔望二、1.B(膝xī) 2.C(漫:磨灭) 3.A(B项“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C项“下”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4.A (名词作动词) 5.D 6.D 7.D(“桐城”指籍贯) 8.C 9.C10.B
登泰山记·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下列各句中的“阳”字,与其他各分句方向相反的一句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C.阳谷皆入汶
D.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为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 ]
①极天云一线异色
A.尽 B.尽力 C.至多 D.非常
②绛皓驳色,而皆者偻
A.成分不纯 B.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 D.颜色错杂
③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A.不正 B.偏僻
C.冷僻 D.僻静
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B.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恐太后玉华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公将鼓之
A.微风鼓浪
B.噌吰如钟鼓不绝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7.下列四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华之奉不若人也
D.回视日观以西峰
8.下面各句括号内所省略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B.余始循(之)以入
C.中谷绕(以)泰安城下
D.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
三、翻译
1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
1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译:
参考答案
1.C 2.D 3.①A ②D ③B 4.A、C 5.C 6.C 7.A、C 8.C
9.姬传、梦谷、惜抱轩、桐城
10.登山路径、泰山的景色、时间、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
11.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的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12.太阳出来了,像丹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是东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