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味如嚼蜡”
北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唐武宗后期喜畋猎,宠女色,史载武宗王才人善歌舞,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佼服光侈。
与中着戎衣、猎一围有相似之处。
武宗固非高纬一流的无愁天子,但从关心国家命运出发,借北齐亡国事预作警戒,创造了这组诗。
文学这两首诗是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的。
两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议论附丽于形象。
既是咏史,便离不开议论。
然而好的诗篇总是以具体形象感人,而不是用抽象的道理教训读者。
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两首诗共同的优点。
第一首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
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荆棘句引晋朝索靖预见西晋将亡的典故,照应国亡之意。
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
虽每句各用一典故,却不见用事痕迹,全在于意脉不断,可谓巧于用典。
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属老生常谈。
后两句撇开议论而展示形象画面。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进御之夕容自献,玉体横陈,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向齐都邺城进军,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
此句又与荆棘映带。
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
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
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格,更能发人深省。
这便是议论附丽于形象,通过特殊表现一般,是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的。
如果说第一首是议论与形象互用,那么第二首的议论则完全融于形象,或者说议论见之于形象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
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
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
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
如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
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
“吃饭不香,味同嚼蜡”是怎么回事
“吃饭不香,味同嚼蜡”是怎么回事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
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
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老先生79岁,偏瘦,吃得一直偏少,也有点挑食。
他太太辛苦准备饭菜,但是老先生说吃不下,味同嚼蜡,体重减退,身体虚弱。
这是怎么回事?蜡是什么味道?没味道。
食物是什么味道?各种味道。
羊肉有羊肉味,螃蟹有螃蟹味,如果到嘴里都味同嚼蜡,不是你吃了假的,而是你的身体改变了。
我们先来说说人体是怎样感受食物味道的。
我们的口腔是个非常有效的粉碎搅拌机,并自带加湿功能,能把食物处理成小颗粒,后者能刺激嘴里的味道感受细胞。
这些细胞一簇一簇地分布在舌头上,上颚和喉部,称为味蕾。
味蕾细胞能感受五种味道:酸甜苦咸鲜。
这跟中医说的五味稍有不同:中医的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差了一个字。
麻辣味不是由味蕾来感知的。
我们口腔里还有另一套化学感受系统,它的神经末端能感受冷暖,麻辣和质地。
中文形容的好,就是口感,口里的感觉。
除了嘴里的这两大感受系统,我们的嗅觉和视觉,尤其是嗅觉,对味道的形成非常重要。
这些感觉系统同时工作,一起向大脑味觉皮层区发送神经电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整合翻译,你就知道吃的食物是什么味道了。
科学家已经发现,味觉皮层位于大脑岛叶特定部位和相邻的额叶部位。
脑额叶内侧皮层跟吃饱的感觉相关;岛叶皮层跟愉悦的情感相关。
这些大脑皮层还跟其它大脑皮层有沟通。
理解了这个通路,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食物对你来说不光是有滋有味,还是带有感情和记忆的。
就像我闻到烤红薯的香味,就很容易想起北京冬天的街头和在医学院的日子。
这个系统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食物味道改变。
完全的味觉消失极其罕见;常见的是味觉减退和味觉异常。
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引起味觉变化的几大原因1随着年龄增加的自然退化。
人出生的时候有一万个味蕾,50岁以后味蕾数目开始慢慢减少。
带有味字的成语汇总
带有味字的成语汇总以“味”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味同嚼蜡]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见“味同嚼蜡”。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
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味”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
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
同“食前方丈”。
[气味相投] 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
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厚味腊毒] 指味美者毒烈。
[臭味相投]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
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味”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
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味”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铁窗风味]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索然寡味] 寡:少,缺少。
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食不重味] 味:菜肴。
吃饭不要两样菜肴。
形容生活俭朴。
[食不终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
[食不累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
指饮食节俭。
同“食不二味”。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
指饮食节俭。
同“食不二味”。
[食不遑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河汾门下【四字成语】典故释义同韵词成语故事
河汾门下【四字成语】典故|释义|同韵词|成语故事
【注音】hé fén mén xià
【典故】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释义】河:黄河。
汾:汾水。
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名师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味如嚼蜡、小以成小,大以成大、龙骧虎跱、由小见大、穷措大、伤风败化、鸾舆凤驾、连镳并驾、更待干罢、万物自化、......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不想谋一官半职,他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就在河汾设帐授学,他的教育方法十分独特,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求学。
他的学生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窦威、贾琼等,人们以河汾门下的学生为荣。
形容吃饭没有味道的成语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味同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形容吃饭没有味道的成语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空洞无物: 空空洞洞,没有什么来自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枯燥无味: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妙语如珠: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平淡无味: 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议论“四味”
议论“四味”作者:邱建农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08期著名画家华君武有一幅题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
一个人问:“怎样把盐洒在报纸上?”另一个人说:“这篇文章淡而无味。
”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报纸上的一些文章满口说教,味同嚼蜡,而这种味道实际上是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的语言缺少文采。
议论文是考场中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文体,但笔者在阅卷过程中时常发现考生只议不论,只论不述,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机械堆砌材料,以叙事代替说理,让人感到语言苍白无力,味同嚼蜡,缺少基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谈谈议论文语言出彩有味的几种方式。
一、味在形象议论文要通过议论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见解,有些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抽象议论太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融入于对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
生活中许多事物本身就形象生动,假如在说理的同时巧妙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文章岂不是更有味吗?其实有相当多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组成的,让我们随手采撷几朵语言的花朵:“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惶惶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在这句话中,“丧家之狗” “惶惶然” “小辫子” “盘在头顶上”使议论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将革命起来时,绅士们的神态与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味在修辞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
的确,如果没有修辞文章就会黯然失色,议论文也会相应地失去一定理性色彩。
结合具体情节运用修辞,既有助于阐明道理,又可增加文章趣味性和吸引力。
假如长句、短句、对偶、对比、比喻、比拟、反问、排比等,源源从笔下涌出,自然会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不仅可阅,而且可诵,可品。
先看一篇优秀议论文的精彩开头:没有高山的巍峨,耸入云霄,但我们拥有丘陵的精致,绵延不绝。
没有鲜花的娇艳,芳香四溢,但我们拥有绿叶的朴实,苍翠欲滴。
回味无穷的近义词
回味无穷的近义词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小编收集了回味无穷的反义词,欢迎阅读回味无穷的近义词耐人寻味反义词索然无味、味如嚼蜡英文翻译be led up to meaningful afterthoughts成语资料成语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成语举例: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回想过去有意义的事成语结构:主谓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辨形:味,不能写作“昧”。
成语辨析:回味无穷和“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
但回味无穷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耐人寻味”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成语谜面:清真食堂办得好造句一、童年的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难以忘怀。
它在我的记忆大门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
二、春天像一位作家,他的文章到处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三、童年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让我回味无穷;童年就是一棵果树,结出着欢笑和友谊之果。
四、童年是甜滋滋的棉花糖,让人回味无穷;童年是一张张照片,让人回忆;童年是一首快乐的歌谣,让人沉睡。
五、草莓的味道很甜,吃了一个还想吃,让人回味无穷。
当我吃了一口时,汁水立刻从我的嘴里流了下来。
甜甜的,不知让人怎么形容。
草莓的根藏在地上,果实在土上,好像不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真调皮!六、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体味造句:1 他有极强的观察、体味生活的能力,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能涉笔成趣。
2 对于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词名句,必须经过仔细体味,才能心领神会。
3 下课后,我仔细体味老师讲的那句【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
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冷斋夜话(宋代)
《冷斋夜话》[宋]惠洪撰一、东坡得陶渊明遗意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又“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
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不知者困疲精力,至死不之悟。
而俗人亦谓之佳。
如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又曰:“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又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皆如寒乞相,一览便尽。
初如秀整,熟视无神气,以其字露也。
东坡作对则不然。
如曰:“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之类,更无龃龉之态,细味对甚的,而字不露。
此其得渊明之遗意耳。
(卷一,下同)二、换骨夺胎法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
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如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
西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长故也。
曾子固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
所以荆公菊诗曰:“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
”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如李翰林诗曰:“鸟飞不尽暮天碧。
”又曰:“青天尽处没孤鸿。
”然其病如前所论。
山谷作《登达观台》诗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
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
”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
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拔而立意精确。
舒王作《与故人》诗云:“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
不知乌石江边路,到老相逢得几回。
”乐天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东坡南中作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
”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
学者不可不知。
(《丛话前》三十五、《玉屑》八、《诗林》后二、三)三、诗用方言诗人多用方言。
成语小结
1.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2.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3.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4.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5.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6.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7.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8.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9.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10.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1.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1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13.养精蓄锐: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也指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新的战斗。
14.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15.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16.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17.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中的话或故事作为论证的依据。
18.虚张声势:形容假装装出强大的气势。
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多为贬义。
19.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20.味如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1.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
22.天伦之乐:家庭成员之间的乐趣。
23.小巧玲珑:形容器物小而精致,女人体态娇小,举止灵巧。
24.蓬荜生辉:使简陋的房屋增添光辉,为称谢宾客来访或增、题书画。
敬词2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26.不厌其烦:对某种行为不厌烦27. 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28.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当横陈时,味如嚼蜡的意思
当横陈时,味如嚼蜡的意思《当横陈时,味如嚼蜡到底啥意思》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当横陈时,味如嚼蜡”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
你想想啊,有时候咱会遇到一些事儿,就像那摆在面前的食物,看着好像不错,可一吃,哎呀妈呀,啥味啊,跟嚼蜡似的。
这“当横陈时”呢,就好比是那些事儿正摆在那儿等你去面对。
比如说,你满心欢喜地去尝试一个新游戏,以为会超级好玩,结果一玩,啥呀,一点意思都没有,这不就是味如嚼蜡嘛!就像我之前有次去参加一个聚会,听别人说得可热闹可有趣了,心里充满期待。
等真到了那儿,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大家说的话也没啥营养,玩的游戏也没啥新意,我当时就感觉自己像在嚼着蜡一样,无聊透顶。
再比如说,你看了一部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电影,结果坐在电影院里,看着看着就犯困,剧情平淡无奇,这也是“当横陈时,味如嚼蜡”呀。
还有啊,有时候去尝试新的美食,看着图片那叫一个诱人,等吃到嘴里,真的是失望至极,这可不就是味如嚼蜡的体验嘛。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呢,有时候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就越能体会到这种味如嚼蜡的感觉。
不过呢,咱也不能因为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垂头丧气啦。
毕竟这世界这么大,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
咱就继续去探索,总会找到那些真正让我们觉得有趣、有滋味的东西。
就像我,虽然那次聚会不咋地,但后来又参加了其他好玩的聚会呀。
那部电影不好看,咱就再去找好看的电影呗。
一次的味如嚼蜡不能代表啥,生活还是充满各种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的。
所以啊,朋友们,当遇到那些让你觉得味如嚼蜡的事儿时,别灰心,继续向前冲,总会找到属于你的精彩和美味。
咱就把这些当作是生活给我们的小考验,过去了,就能品尝到更甜美的滋味啦!哈哈,这就是我对“当横陈时,味如嚼蜡”的理解,你们觉得咋样呢?好啦,就说到这儿啦,下次再遇到啥好玩的事儿,咱再接着唠!。
当横陈时,味如嚼蜡的意思
当横陈时,味如嚼蜡的意思《当横陈时,味如嚼蜡到底啥意思》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当横陈时,味如嚼蜡”这句话到底是啥个意思。
你想啊,这“横陈”一般就是说东西乱七八糟地摆着呗。
那当这些个东西横在那儿的时候,感觉就像嚼着那没味儿的蜡一样,哎呀,那得多无趣啊!就好比说你满心期待地打开一包零食,结果吃起来啥味道都没有,就跟咬蜡似的,多让人失望呀!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活动,那场面布置得那叫一个热闹啊,各种道具啊、装饰啊横陈在那儿。
可等真正开始后呢,却发现没啥意思,就跟那嚼蜡一样,一点滋味都没有。
大家也都兴致缺缺的,原本期待的兴奋劲儿一下子就没了。
再比如说,有时候你看一部电影,宣传得那叫一个精彩,等你坐在那儿看的时候,剧情拖沓,毫无亮点,那感觉不就是味如嚼蜡嘛!就好像一堆东西摆在你面前,可就是勾不起你的兴趣,让你提不起精神来。
还有啊,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事情,原本以为会很有意思,结果真经历了才发现,哎呀,真无聊啊,就像嘴里嚼着蜡一样难受。
这就提醒我们呀,别光看表面,得深入了解,不然很容易就掉进这“味如嚼蜡”的坑里。
不过呢,咱也不能因为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灰心丧气啦。
生活嘛,总是有起有落,不可能事事都那么精彩。
就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这次味如嚼蜡了,下次就能遇到特别棒的事情呢!反正啊,咱得明白“当横陈时,味如嚼蜡”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别对啥都抱太大期望,不然失望可能就会来得很猛烈哦。
同时呢,遇到这种情况也别太郁闷,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继续向前走,总会找到有趣的事儿。
嘿,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这“味如嚼蜡”的感觉,找到真正让自己开心、有滋味的生活哟!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啦,咋样,是不是还挺通俗易懂的呀!哈哈!。
小议“味如嚼蜡”
小议“味如嚼蜡”一些辞书对成语“味如嚼蜡”的释义有误漏之处,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汉语大词典》等。
经考证,我们认为“味如嚼蜡”有四个义项:①指味道像嚼蜡一样;②指文章诗词枯燥乏味;③指食物没有味道;④指对功名利禄没有兴趣。
标签:味如嚼蜡编纂词义“味如嚼蜡”又作“味同嚼蜡”,对于这一成语,几部有代表性的辞书解释如下:《汉语成语考释词典》(1989年版):形容没有味道。
多指心境、文章或说话枯燥乏味。
《中华成语大辞典》(1986年版):味道像嚼蜡一样。
形容文章或言辞枯燥无味。
《成语辞海》(1990年版):没有一点滋味。
不酸、不苦、不辛、不咸、不甘。
《汉语大词典》(1986年版):比喻无味。
通过比较上述释义可知,它们对“味如嚼蜡”的解释存在分歧。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和《中华成语大辞典》释义相近,都是形容像嚼蜡一样没有味道。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多出了一个“心境”,指“心境枯燥乏味”有些不妥。
《成语辞海》与前两部词典的解释大相径庭,指嘴里能尝到的味道。
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更为简洁。
通过考察“四库全书电子语料库”①及《大正新修大藏经》,我们发现“味如嚼蜡”有如下义项:一、指味道像嚼蜡一样“味道像嚼蜡一样”应该是“味如嚼蜡”凝结为成语后的最早意义,见于唐般剌蜜帝所译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
例如:(1)“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八,19/145c)②(2)予曰:“《首楞严经》亦曰:‘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惠·洪撰《冷斋夜话》卷五)(3)《六欲界中》云:“我无欲,应女行事,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以言道人处世间,虽有欲而无味也。
(宋·马永卿撰《懒真子》卷五)二、指文章诗词枯燥乏味这个义项出现在宋代,最早应见于宋陈长方的《唯室集》。
例如:(4)知所谓太极则自乾坤屯蒙屈伸错综,至于既济、未济犹一旨也。
味同嚼蜡拼音
味同嚼蜡拼音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和拼音相关的话题——味同嚼蜡。
味同嚼蜡是指读音像拼到了一起,就像嚼蜡一样没有味道。
这个词可能要大家对拼音的掌握程度比较高才能深刻理解。
在我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虽然我也能读出一些语音相同的字,但有些却和我描写的音不同。
但是,老师就会告诉我“同音不同字,看形辨意”,所以我开始学会注重字的形状和意思,逐渐地掌握了这一技能。
除了注重形状和意思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正确发音来区分相似拼音。
当我们说出来的音不完全一样时,我们需要仔细去听和比较,看看它们在哪里不同,然后加以注意和区分。
总之,学拼音的过程并不简单,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不犯错、发音准确。
就像味同嚼蜡这个词一样,虽然同音,但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意思,我们也要独立地去理解和掌握它们。
要点分析:本文重点在于阐述什么是味同嚼蜡,以及怎样避免味同嚼蜡的情况发生。
用词简单明了,适合小学生阅读。
范文二:同学们好,我是一名中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拼音的问题——味同嚼蜡。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味同嚼蜡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不少的。
它指的是不同字词的音相同,长时间学习注音和汉字拼音,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种问题。
我和我的伙伴们有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拼音,避免味同嚼蜡的情况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多方面的训练。
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听、写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拼音的水平。
其次,我们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去感受不同音的差别。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和感觉声调、舌头位置等对音进行区分。
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比如说音频软件等。
通过听录音频、跟着音频读音,这不仅可以提高读音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加语音的表达能力。
总之,避免味同嚼蜡的最好方法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只有我们不断提高基础拼音水平,增强拼音的运用和理解能力,才能压缩味同嚼蜡的出现。
要点分析: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探讨味同嚼蜡的问题,针对性强。
带有味字的成语汇总
带有味字的成语带有味字的成语汇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不同的含义,对每个字的意思你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带有味字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带有味字的成语1以“味”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味同嚼蜡]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见“味同嚼蜡”。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
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味”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
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
同“食前方丈”。
[气味相投] 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
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厚味腊毒] 指味美者毒烈。
[臭味相投]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
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味”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
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味”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铁窗风味]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索然寡味] 寡:少,缺少。
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食不重味] 味:菜肴。
吃饭不要两样菜肴。
形容生活俭朴。
[食不终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同“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描写滋味解释词语
描写滋味解释词语味同嚼蜡wèi tóng jiáo là[释义]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嚼:咀嚼。
[语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正音] 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 嚼;不能写作“爵”。
[近义] 平淡无味兴味索然[反义] 饶有风趣妙语如珠[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单调呆板;空洞无物。
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索然无味”都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语言无味。
但~偏重于“嚼蜡”无味之极;应用范围比较小;是形象的比喻;而“索然无味”是简单的陈述;偏重于毫无兴味;除用于表示文章或讲话外;还可用来表示人、景物等。
[例句]①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叫人看起来~。
②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
1.美味。
《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 高诱注:“欲美味也。
”三国魏阮籍《乐论》:“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 2.味道。
《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
” 汉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 叶圣陶《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3.引申指苦乐感受。
《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睿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二位老长官好不覩事!想他还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变鲤鱼玩耍去了。
”清黄景仁《重九夜偶成》诗:“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 冰心《拾穗小札·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子 日: “ 首楞 严 经 亦 曰: ‘ 于横 陈 时 ,味 如
嚼蜡 。’ ” ( 惠 ・ 宋 洪撰 ( 斋夜 话 ) 五 ) ( 冷 )卷
( ) 六欲 界 中》 云: “ 无欲 ,应 女行 事 , 当横 3 我
通 过 比 较 上 述 释 义 可 知 , 它 们 对 “ 如 嚼 蜡 ” 的 解 释 味
存在分 歧。 《 语 成语考释 词典》和 《 华成语大 辞典》 汉 中 释 义 相 近 , 都 是 形 容 像 嚼 蜡 一样 没 有 味 道 。 《 语 成 语 考 汉
释词典 》多 出了一个 “ 心境 ”,指 “ 心境 枯燥乏味 ”有些
不 妥 。 《 语 辞 海 》 与 前 两 部 词 典 的 解 释 大 相 径 庭 ,指 嘴 成 里 能 尝 到 的 味 道 。而 《 语 大 词 典 》 的 释 义 更 为 简 洁 。通 汉
过考 察 “ 四库全 书电子语料库 ”① 《 及 大正新修 大藏 经》,
我们 发 现 “ 如 嚼蜡 ”有 如 下 义项 : 味
关 键 词 :汉语 中级 精读 分 析
教 材 是 实施 教 学 的 基 础 和 主 要 依 据 , 教材 的 质 量 直 接 影 响着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关 系 着 教 学 的质 量 。对 现 行 的
一
、
精 选 语 料 内容 ,适应 学 生 口 味
课 文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材 中至 关 重 要 。 一 本 教 材 能 否受 到
④指 对 功 名 利禄 没有 兴 趣 。
关键词:味如嚼蜡
编纂
词义
“ 如 嚼 蜡 ”又 作 “ 同 嚼蜡 ” ,对 于 这 一 成 语 , 几 昧 昧 部有 代 表 性 的辞 书 解 释 如 下 : 《 语 成 语 考 释 词 典 》 ( 9 9 版 ) : 形 容 没 有 味 汉 18年 道 。多 指 心 境 、文 章 或 说 话 枯燥 乏 味 。 《 华 成 语 大 辞 典 》 ( 9 6 版 ) : 味 道 像 嚼 蜡 一 中 18年 样 。形 容 文章 或 言 辞 枯 燥无 味 。 《 语 辞 海 》 ( 9 0 版 ): 没 有 一 点 滋 味 。不 酸 、 成 19年 不 苦 、 不辛 、不 咸 、 不 甘 。 《 汉语 大 词 典 》 ( 9 6 版 ): 比 喻无 味 。 18 年
● ●
②本文所引佛教文献用例,文字以日本 《 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底本。 经名后标出卷次 ,其后 的阿拉 伯数字为大正藏 的卷页数 ,英文字
性 、通用性和持久性;改写语料文字,控制生词数量 ,对教材使用者的语言技能进行 了明确的量化定位,限制课 文 长度,使之逐册增加 ,用 中级词和常用词语替换超等级词和超纲词,提 高生词重现率;练习 目的明确,训练形
式丰富,练 习覆盖全部教学 内容 ,练.能够满足训练需要 。了解学生需求是该教材编得 比较好的内在依据 。 - j
对 外 汉 语教 材 , 学 习 者 的 意 见 普 遍 集 中在 下 列 两 条 :一 是 学 习者 的欢 迎 ,课 文 的 内容 起着 举 足 轻重 的作 用 。 《 阶梯 》
教材 内容枯燥 ,二是词汇太多 ,这实 为教材 的两大致命伤 特别重视主课文内容的选择 。在这方面体现 出以下特 点:
一
、
指 味 道 像 嚼蜡 一 样
“ 道 像 嚼 蜡 一 样 ”应 该 是 “ 如 嚼蜡 ”凝 结 为 成 语 味 味 后 的 最 早 意 义 , 见 于 唐 般 剌 蜜 帝 所 译 的 《 佛 顶 如 来 密 因 大 修 证 了义 诸 菩 萨万 行 首 楞严 经 》 中 。例 如 :
(1) “ 无 欲 心 ,应 汝行 事 , 于横 陈 时 ,味 如 嚼 我 蜡 。” ( 唐般剌 蜜帝译 大佛顶如 来密 因修证 了义诸菩 萨
比较 好 地 克 服 了 上述 两 大 弊 端 ( 书 是 周 小兵 主 编 的 丛 书 外 国 的 内容 , 学 了这 些 课 文 ,可 以使 汉 语 学 习 者 了解 当前 该
《 阶梯汉语》之一 ,以下简称 《 阶梯》 )。除此之外 ,该
教 材还 在 其他 方 面 做 了有 益 的探 索 。议
¨ 如 口 蜡 味 爵 。
口安 霞 芝
摘 要 :_些辞 书对 成语 “ 味如嚼蜡”的释义有误 漏之 处,如 汉语 成语考释词典》 汉语 大词 典 等 经
考证 ,我们认 为 “ 味如嚼蜡”有四个义项:①指味道像嚼蜡一样;②指文章诗词枯 燥乏味;③指食物没有味道 ;
( 金 铭 1 9 ) 。 赵 新 、李 英 等 主 编 ,华 语 教 学 出版 社 赵 98
( )具有实用性 。课 文以反映现实生活 的新鲜语 料 一
出版 的 《 阶梯汉语 ・中级精读 》1 册 的特 点恰恰就在于 为 主 , 以现 代 中 国 的 内容 为 主 , 同 时 也有 反 映 中 国 古 代 和 ~4
中 国乃 至世 界 的方 方 面 面 。 ( )具 有 趣 味 性 。课 文 内 容 生 动 有 趣 :或 是 人 类 历 二
的 《 渊 阁四 库 全 书 电子 版 》 。 文
履 践未 离浊恶 ,说 法 岂有 灵验 ?偃 溪独 忘 怀声 利 ,味 如 嚼蜡。 ( ・ 溪广 闻撰 , 偃 溪广 闻禅师语 录》 卷一 , 宋 偃
陈,如蜡 ” 言人 世 ,有 而味 。 时 味 嚼 。 以 道 处 间 虽 欲 无 也
() 代 末, 大 宿 , 免 名 着 利 f 9近 法 号 尊 者 未 重 闻 施 ,
㈣ . 。。
着 眼学生 需求 注重循序渐进
评赵新 、李英主编的 阶梯汉语 ・ 中级精读
口张建平
于锦恩
摘 要 :赵新 、李英等主编 的 ( ( 阶梯汉语 - 中级精读 精 选语料 内容,适应 学生 口味 ,具有 实用性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