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瓜葛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古代诗歌赏析[唐]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唐]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13.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14.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12.D13.C14.①融情于景。
颔联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②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诗余”,诗词中词的别称。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诗余选集》。
B项,“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乐府诗选》。
C项,“古诗”,指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本诗是律诗,属于近体诗,不可以收录进《古诗菁华》。
王绩《野望》《使至塞上》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野望》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使至塞上》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3、(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第13课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解析版)
13 唐诗五首★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皋(gāo)千载(zài)燕然(yān)鹦鹉洲(yīng)B. 落晖(huī)萋萋(qī)属国(shǔ)荆门外(jì)C. 驱犊(dú)日暮(mù)萧关(xiāo)带禽归(qíng)D. 采薇(wēi)征蓬(pēng)崔颢(hào)没马蹄(mò)【答案】D【解析】A项载zǎi;B项荆jīng;C项禽qín;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B.白云千载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D.单车欲问边(慰问)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答案】D【解析】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C项“长河”是“黄河”的意思。
故选D。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犊/返 B.日暮乡/关何处/是C.月下/飞天/镜 D.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A【解析】B项朗读节奏应为“日暮乡关/何处/是”;C项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D项朗读节奏应为“最爱/湖东/行不足”。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A【解析】A项化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的典故。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
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C.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野望》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王绩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野望》王绩选择题、简答题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解析】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B 是五言律诗,不是绝句。
3.对《野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王绩《野望》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 【甲】诗是唐朝诗人___所作的五言律诗,【乙】文从标题看其体裁是___。
(2分)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诗中“徒倚”指徘徊,【乙】文“沉鳞”指水中鱼。
B. 【甲】诗首联以叙事为主,开篇即交代时间、地点及人物。
C. 【乙】文抓住山水中的各色景物,详写了四季傍晚的美景。
D. 【甲】诗勾勒了山水田园之景,【乙】文想象了仙都之美。
9. 结合两篇古诗文的结尾,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甲】诗流露诗人_________;【乙】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4分)
6.王绩书信
7.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8.A
9.孤独和苦闷作者内心的愉悦。
《野望》王绩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
《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名师讲题】王绩《野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①。
注释:①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表现出诗人迷茫和失意的情绪。
B. 颔联承“望”字而来。
紧扣薄暮,巧用“皆”“唯”二字总写秋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C. 颈联继续写“望”中所见,具体描绘了傍晚时分牧人的伴犊而返、猎手的满载而归,表现了诗人安宁恬谈的心境。
D. 尾联抒发感情,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追怀前贤高士,希望与他们为伍。
16. 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15. C16. (1)远近结合。
颔联写树林都染上秋色,山岭都披着落日余晖,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手回归,是近景。
(2)动静结合。
“树树秋色”、“山山落晖”是静景;“驱犊返”、“带禽归”是动景。
(3)以景衬情(借景抒情)。
颔联用夕阳、秋色正衬诗人的孤单悲凉;颈联写乡人晚归的欢快场景,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名师讲题:15. 表现了“诗人安宁恬淡的心境的”错误。
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16. (1)远近结合。
颔联承“望”字而来,是远景。
紧扣薄暮,巧用“皆”“唯”二字总写秋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是近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2)动静结合。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
《野望》王绩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1篇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2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2.(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44)(含解析)
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答:【答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要从词语含义及诗的意境入手来思考。
同时考虑首联在诗的开头,它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的意境。
【答案】示例: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文从字顺,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C.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D.颈联写秋野静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答案】C【解析】“颈联写秋野静景”不对,颈联是写秋野动景的。
二、文言文阅读: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王绩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野望》王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2019中考语文阅读训练(44)(含解析)
2019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阅读 100 天(第45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答:【答案】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要从词语含义及诗的意境入手来思考。
同时考虑首联在诗的开头,它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的意境。
【答案】示例: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文从字顺,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做到文从字顺,描写恰当,有文采,想象丰富、合理。
3、对本首诗的理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C.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D.颈联写秋野静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答案】C【解析】“颈联写秋野静景”不对,颈联是写秋野动景的。
二、文言文阅读: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课后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王绩阅读答案【篇一:1野望赏析训练题】/p>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是: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王绩的野望中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理解要点1.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所以首联在全诗的作用就是借景抒情,总摄了下面的六句2.首联奠定全诗凄凉、萧瑟的氛围,“徒依”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首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使之情景交融。
3.徙倚是徘徊之意。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总摄下文4.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篇二:野望分析王绩】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作者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今译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
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
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
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
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中心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今译【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汉水转弯处,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
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奔腾。
作品鉴赏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
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有怀》。
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范。
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
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
平仄规范。
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
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
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
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733年(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1]写作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张丞相当指张说。
作品赏析全文解释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注释译文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梅尧臣画像作品鉴赏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
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
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篇三: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野望》知识点整】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介绍】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全文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考试范围】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