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据中心走向集成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
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管理问题
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
01
• 解决方案
02 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如敏捷开
发或传统瀑布模型,确保项目 的按时完成。
管理问题
人员技能不足或缺乏培训
03
• 解决方案
04 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确保团队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 识。
管理问题
缺乏跨部门沟通和协调
05
• 解决方案
06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团队建
成本压力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需要投入 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需 要具备足够的成本意识和控 制能力。
兼容性问题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涉及各种 不同的设备和软件,可能存 在兼容性问题,需要充分测 试和验证。
02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设计
服务器与存储设计
服务器选型
01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型号,考虑处理器、内存、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
2023-11-06
目录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概述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设计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技术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实施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问题及解决方案 •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01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是指将各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软件、网络等组件进行整合、优化和集成,以提供高 效、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服务。
虚拟化与云计算设计
01
02
03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平台
资源调度
引入虚拟化技术,将多个物理服 务器整合为一个虚拟服务器,提 高资源利用率。
选择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包括公 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以满足 业务需求。
基于超融合技术的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
标准技术 / S t a n d a r d T e c h n o l o g y198大数据信息是高校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目的。
高校教育是教育界的核心,也是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国家经济提升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学校在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数据库以及信息系统,逐步实现高校内部各项数据信息的共享,这对高校发展速度、教学水平提升以及综合管理成效等都具有积极作用,还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活动和交流。
在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超融合技术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为高校信息技术的革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在传统的高校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校园网络以及IT 设备特征等因素进行数据服务的配置,整体的框架结构不够稳定,还容易发生数据服务器的故障,增加信息中心维护和管理成本,超融合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中心建设效果的提升,将数据中心的信息处理功能、设备储存功能以及网络安全功能等集中化管理,促进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工作的精细化实施,发挥各项数据资源最大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对基于超融合技术的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探析,促进我国高校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不断创新,为高校师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环境。
1 高校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分析一些高校历史悠久,高校数据中心建设比较陈旧,仍然使用旧式的分散式的数据结构,数据服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分别具有不同的架构模式,高校的不同部门在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时候都需要单独进行,不同的数据服务器及设备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数据中心内部存在较多的差异性问题,导致数据库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结构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首先是服务器使用时间过长,旧的服务器功能比较低端,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型发展的需求,提供的数据不能与新型的业务相匹配,一些数据中心还存在很多的单机服务器,利用率较低,给学校提供的数据信息也不全面,在与其他新的先进设备连接使用时,负荷过大,容易发生单机服务器故障,影响数据的存储及使用效率,单机服务器也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流,给高校数据中心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弊端,对整体的数据中心建设效果也具有不利影响;其次,高校数据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较低,这是因为在早期进行高校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匮乏,缺乏备用设备及备份系统的建立,数据服务器出现故障后没有备用的系统,若短时间无法恢复,会妨碍高校使用信息数据相关业务,对高校的发展和业务的办理都具有严重的影响;最后,传统的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大量的设备及硬件都是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在规格参数和技术功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后续的维护和保养中也有所不同,当数据库进行升级时,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对其中某个产品设备的深入了解,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问题,不能正常应用于数据服务器系统运行中。
浅析高校数据中心的设计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2月第1期浅析高校数据中心的设计王志刚(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福建福州350012)摘要:高校数据中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必须先建立学校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学校建立一个信息标准;从而实现全校信息完整性、一致性、达到全校信息共享。
关键词:数椐中心;设计;高校;数据库中图分类号:I I猕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9)01—0096一004一、概述数据中心是“实现系统的集成和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早期校园网建设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没有很好地统一规划和设计,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进行部门级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造成了以下问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统一,信息展现形式不统一,用户身份验证方式不统一,数据关联和检索机制不统一。
这种各自为政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甚至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因此,为了满足信息服务查询或者决策分析,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高校数据中心。
高校数据中心在建设时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为:利用应用支撑平台“集中部署、分布应用”的优势,实现业务信息在应用过程中的集中存储和管理,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建设高校数据中心就是要对现有的架构进行补充完善,使其集环境支持、高可靠网络、高可用服务、数据存储、负载均衡、系统容错容灾、网络管理及应用服务状态监控、信息安全等多种集成技术于一体,最终实现以下目标:第一,进行数据中心的整合,建立全校统一的共享平台,实现全校各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对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收稿日期:2008—09—23第二,能合理的规划应用运行架构,使其既能满足业务系统运行的需要,又能保持数据中心运用运行架构的统一;第三,可以使网络中心从网络、服务器、存储各个环节考虑设备和线路的冗余配置,保障应用环境的元单点故障;第四,可使网络安全人员进行全校整体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确保数字校园的安全;同时能方便的做好容灾备份工作,组建学校的容灾专网,或者通过校园网来实现校内异地的数据同步备份;第五,在全校各业务系统资源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数据展现技术等,为领导决策、公众服务等提供方便、直观和灵活的数据服务。
高校数据治理的解决方案及展望
43收稿日期:2020-05-15作者简介:徐江(1993—),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 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都利用大数据分析取得了瞩目的成果,研究学者[1]们通过对大量交通场景数据分析,研发出能够自动识别路况的无人驾驶汽车;医学专家[2]通过对大量患者细胞分析,研究出能够准备识别癌变细胞的算法。
而在高校中,大数据的作用体现在数据的集成、共享是否符合一定的规范,对校内数据的管理是否便捷,大多数高校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数据维护模式,需要数据时直接与负责单位沟通,编写的独立的odi实现数据交互,这不仅会导致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源单位模糊,更重要的是难以构建数据共享的规范,在后期运维中难度增加。
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治理是刻不容缓的。
1 数据治理体系结构为解决高校传统的数据共享中存在的“数据质量差、数据流向混乱、数据源头模糊、数据冗余”等问题,我们对学校的数据中心重新建构,搭建数据治理平台,对校内的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梳理、采集、清洗、标准化规范存储和应用,实现学校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数据的深度共享。
以教学、管理、科研、人事和财务等核心业务为中心,深入分析各系统的运行情况,旨在实现各业务系统的高效配合,实现各类源数据从采集、清洗、存储、分析等过程的完整性,适应数据治理的需求。
数据治理体系的结构如图1所示。
2 数据治理实现高效数据治理类似于图书馆的建设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主要可以分为七个阶段:需求调研、软件部署、标准确认、集成及标准化、数据管理配置、试运行、项目验收。
其中需求调研、标准确认和集成及标准化是最关键的环节。
2.1 需求调研数据治理的目标就是更好的为各业务部门服务,而掌握用户的需求是治理工作的前提。
我们线下走访了校内各单位,如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等,听取了各单位对于使用校内数据时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根据各单位填写的数据需求表了解了各单位当前的数据使用情况。
超融合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的应用
超融合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的应用彭飞【摘要】概述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超融合技术的特点,分析超融合技术的松耦合和紧耦合两种架构方式,以某高校实际应用为例,浅析传统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论述采用超融合技术的架构设计、实施和性能测试,进而阐明超融合技术适合在高校中部署.【期刊名称】《扬州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23)002【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超融合;软件定义;存储;数据中心【作者】彭飞【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8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智慧校园的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技术和解决方案已无法满足高校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软件定义”以及超融合技术为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超融合技术(HCI)已应用于银行、医院等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中。
[1]某高校信息化建设采用超融合技术,逐渐替代传统技术,使其成为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架构。
1 超融合技术概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经历了单独服务器、服务器共享存储、服务器虚拟化和超融合四个阶段的变迁,前三个阶段统称为传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发展的所有阶段都是围绕着如何为应用程序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三项重要功能,其中计算和存储功能在传统数据中心都无法提供灵活的纵向和横向的扩展,直接导致这些架构方式在性能、成本、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超融合技术基于虚拟化系统,通过对计算、存储和存储网络的集成,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的固有问题,通过分布式架构、“软件定义”的方式及自修复等功能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虽然超融合技术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各厂商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即其是一个“软件定义”、可灵活配置、按需扩容的全堆栈基础设施,无需传统的存储系统,除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虚拟化功能之外,数据备份、恢复、复制、压缩、纠删码和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也均包含在管理软件或集成硬件中,最终统一交付[2]。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整合和协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数据中心系统集成中的两个关键方面:数据中心的物理整合和数据中心的逻辑整合。
一、数据中心的物理整合数据中心的物理整合是指将不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组合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等。
1.服务器整合服务器整合是数据中心物理整合的第一步。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这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和运维成本的增加。
因此,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和集群技术,可以将多个服务器资源整合为一个高效、可扩展的资源池。
2.存储设备整合存储设备整合是指将数据中心中的不同存储设备通过存储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资源池。
通过存储整合,可以提高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和数据访问速度,同时简化数据管理。
3.网络设备整合网络设备整合涉及到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使用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可以构建一个高可用、易扩展的网络环境。
此外,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分配和动态调整。
4.布线系统整合布线系统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布线系统应该具备高带宽、低延迟、易于扩展和维护等特点。
在数据中心物理整合过程中,需要对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二、数据中心的逻辑整合数据中心的逻辑整合是指将不同的软件系统和应用程序整合到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中。
这个过程涉及到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
1.数据模型整合数据模型整合是逻辑整合的基础。
在数据中心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系统和数据库。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可以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访问效率。
2.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流程整合是指将数据中心中的各个业务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演进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演进黄保青;罗萱;金耀辉【摘要】数据中心是承载信息应用系统的主要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数据中心相关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云计算;演进;心向;信息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新技术【作者】黄保青;罗萱;金耀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数据中心是承载信息应用系统的主要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数据中心相关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
现状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数据中心在闵行校区建有主机房,在徐汇校区建有容灾机房,主、备机房距离超过30千米,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万兆互连,现阶段部署了120余台服务器,近一半的服务器采用虚拟化技术,2013年底将扩容到240台。
我们在数据中心建设时,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投资,并且积极引入新技术;2. 网络安全的挑战,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一般采用出口防火墙控制,对校务、财务、人事和科研等核心系统的保护显然不够;3. 虚拟化支持的挑战,为了适应虚拟化迁移的需求,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向大二层过渡,生成树协议支持冗余拓扑的效率较差;4. 数据与存储网络融合,随着以太网的普及,FCoE技术日益成熟,数据中心应该如何支持FC、FCoE、iSCSI和NAS等多种存储协议,存储系统又应该如何适应虚拟化的要求;5. 如何实现跨校园网的多数据中心互联,实现备份容灾;6. 如何建设校园云计算环境,采用开源还是商业方案;7. 校园信息系统逐步向云计算迁移,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适合迁移到云计算环境中,运维管理需要如何适应传统应用和云计算应用的共存情况。
复旦大学:靠信息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复旦大学:靠信息化提供一站式服务复旦大学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作为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组建了实体化的信息化办公室,成立了校长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全力协调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复旦大学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创出了自身的特色:建成了跨越上海地区的4个校区、10所附属医院的以万兆为核心的新一代校园城域网,大面积覆盖的校园无线网和全网开通IPv4/IPv6双协议栈是的有力补充;完成了校园数据中心、共享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校园一卡通等基础平台建设,逐步推进校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种业务系统和应用资源的建设和推广。
近年来,复旦大学通过业务和数据的整合,以面向服务为核心,积极开展以信息化支撑一站式服务的探索工作,初见成效。
复旦大学是中国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重视信息资源的核心地位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遵循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大学资源计划)模式,强调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以数据集中、信息整合、业务贯通和统一服务为核心理念,在建设伊始就确定了以“共享数据库”模式支撑统一数据中心服务(U-IDC)的运行,建立各业务系统与共享库的数据交换机制,避免了单一的统一数据库在信息系统和业务规模扩大后带来的效率问题,也树立了信息办在学校内部的“数据中心”地位;加上信息办自身明确的服务定位,有效的推动了业务部门之间数据的相互流通,促进了各个业务职能域的信息化。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编著,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基础层着重于网络和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成校园网(有线、无线)的覆盖,提高网络带宽运行速度和安全保障,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合理、规范、安全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系统软件;数据层构建集中、统一的共享库和资源库,以权威、精准和高效的数据服务为业务提供支撑;应用层建成各种应用和资源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相关业务;服务层则以用户角色及业务生命周期为着眼点,通过数据和业务整合,建立服务系统;整个信息化架构建立在统一身份认证和应用安全基础上,业务和服务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门户和校园一卡通向用户提供服务。
信息化校园建设中跨平台数据集成的研究与实现
O al 在 数据 库层 面 上实 现 的数据 增量 抽取 解决 方 案 ,能捕 获 不 同的数 据源 ( rc 、Q ev rD 2 rce O a l S L S re、 B e
等) 中数据 的变化 , 如记 录增 加 、 录修 改 或记 录删 除 , 记 然后 利用 数据 库 视 图以一 种可 控 的方式 提 供给 目 标 系统 。 D 通过知 识模块 用 于访 问 、 OI 加载 、 换和集 成这 些不 同数据 源和 目标 , 转 有六 种知识 模块 : 向工 反 程 知识 模块 ( K 用 于从 数据 源读 取 表及 其它 对象 ; R M) 1 3志记 录知识 模 块 (K 记 录单 一或 一 组表/ 图 J M) 视
C C C a g aa C pue变化数 据捕获 )是 O I中提 供 的一种 实 时数据集 成机 制 , D 认 为一 个 D ( h ne D t atr D O I
数据 的流 动包 含从 源表 到 变化 表 ,然后 从 变化表 到 目标 表 的过 程 ,而 这 涉及 到数 据 的抽 取 , D C C就 是
12 同步 CD . C模式 的实施原 理
C C 中将 系统分 为发 布者和订 阅者 两个 角色 ,在源 数据库 创建 一个 用户作 为 发布者 来 发布变 化 的 D
第2 4卷 第 4期
2 1年 7月 01
浙 江 万里 学院 学报
Ju a fZ ein niUnv ri o r lo hja g Wal n iest y
Vo .4 No4 12 .
J l 2 1 uy 0 1
信 息化 校 园建 设 中跨 平 台数 据 集成 的研 究 与 实现
知识 模块 ( K 可 以将 数据 公布 为 We S M) b服务 。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高校统一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高校统一数据中心解决方案1.项目背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管理系统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受系统使用或开发时间、经费、目的等限制,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彼此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导致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造成数据无法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以及冗余数据无法处理的现象,同时,高校信息化过程当中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以及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导致各种业务系统数据不标准、不统一、质量差、冗余化。
且同样的数据在不同部门的使用过程当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分歧。
因此,学校专属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可持续迭代的数据交换、共享、治理平台、可靠的本地化服务团队显得尤其关键。
因此,构建数字化校园,将全校范围内的各个业务系统进行高效整合,以实现管理的一体化和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2.统一数据平台概述统一数据平台基于高校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合考虑学校的管理业务域,构建学校的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交换平台、共享数据管理及数据服务平台,支持第三方应用系统数据集成,实现信息的顺畅交换和共享;提供基于主题的综合查询服务,并可按照学校的具体需求扩展业务主题及查询服务;提供基于共享数据的灵活报表,利用现代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灵活生成各类报表,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便利、多样的数据使用服务。
统一数据平台适合于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教育管理机构。
3.技术核心ETL(Extraction-Transformtion-Loading),即数据的抽取、转换与加载,是将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码制不一致的数据整合到目标数据库中的技术。
它从各种原始的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数据转换,最后将转换的数据按计划导入目标数据库中。
4.统一数据平台内容4.1统一数据平台架构如上图所示,各层次之间在逻辑上相对独立。
超融合云计算在高校数据中心应用与实践
超融合云计算在高校数据中心应用与实践超融合云计算是一种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云计算架构,它将传统的硬件设备虚拟化,并使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将这些设备进行集成和管理。
在高校数据中心中,超融合云计算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首先,超融合云计算在高校数据中心中应用于虚拟化技术。
传统的数据中心中,每个应用程序通常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物理服务器来运行,而超融合云计算使用虚拟化技术将多个应用程序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更好利用。
这不仅节省了硬件成本,还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超融合云计算在高校数据中心中应用于存储技术。
高校数据中心通常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包括学生信息、教学材料等。
传统的存储解决方案需要独立的存储设备,而超融合云计算使用软件定义的存储技术,将存储资源集中在服务器中,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存储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存储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节省了存储设备的成本。
此外,超融合云计算还可以提供灵活的网络资源管理。
在高校数据中心中,网络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用于连接各个应用程序和存储系统。
传统的网络设备通常需要独立配置和管理,而超融合云计算使用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可以集中管理和配置网络资源。
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和可管理性。
在高校数据中心的实践中,超融合云计算还可以提供自动化管理和监控。
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需要人工进行配置和管理,而超融合云计算使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可以自动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
同时,超融合云计算还可以提供实时监控和警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数据中心的运行稳定性。
总的来说,超融合云计算在高校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与实践,可以提供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通过虚拟化技术、软件定义的存储和网络技术,以及自动化管理和监控,超融合云计算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和人力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南昌大学 逐步走向融合的校园网络
全 SF 湖、 抚州二个外地分校 区 , 占地面积8 9 除 了主干链路 的单点故 障。 网采用 O P 教学办公科研 网、 总 08 公寓有线宽带 网 、 校园无 共划分为 9 区域 , 个 通过区域间 线 网 亩 。 学 校 是 中 国教 育 和 科 研 计 算 机 网 路 由协议 , ( E N T)华东南地 区江西主节点 ,是江 的路 由归 纳简化核心路 由器 的路 由表。校 CRE 西惟一参与 C G 驻 地网 、P 6 NI Iv 技术升级项 园网光纤 已经 通达校园 内的各教 学楼 、办 共接入建筑 1 0 0 余座 , 联 目建设 的高校 。南 昌大学 19 年开始筹建 公楼和学生公寓 , 95 80余 共有 16 c类教育网 3个 校园计算机 网络 ,历经几期 “ 1 工程 ”建 网机器 2 0 0 台 , 21
设, 并整合社会资源建设 了校 园无线 网、 公 地 址 。
校园网络核心及出口建设
目前学 校有 20 0 M电信 网络 和10 M 0 0 教
育网 、20 0 M联通 、5 0 E N T 0 MC R E 2四个互
寓有线宽带 网。 目前 一个连接各校 区的可 环境和平台 已基本建成 。
路部署 ,通过 双频段分配器合路 器 ( 合路
器主要用作将 多系统信号合路 到一套室 内
分布 系统 。 学校 采用 的是具有 Wii F 射频信
号和 C T 有线 电视信号输入 , AV 并有 2 个分
配器输 出的双频段分配器 ) , 把无 线信号加
入到有线 电视线 中,借用有线 电视的 同轴
电缆做馈线 ,从而把无线信号 引入每个学
生宿舍 ,在学生宿舍房 间内再通 过分频器
把无线 和有线 电视信号分离 开 ,每个宿舍
数据治理的集成与集约化
数据治理的集成与集约化
四部门:加快实现数据中心治理的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意见要求,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
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形成“数网”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形成“数纽”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打造数字供应链,形成“数链”体系;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金融、能源、交通、商贸、工业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科研、空间、生物等领域协同创新,繁荣各行业数据智能应用,形成“数脑”体系;加快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强化对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形成“数盾”体系。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
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
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
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
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
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简析高校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性 能优 化 和配置 与变 化管 理 , 等 。 等
高 中 , 据 中 心 的建 设 不 能 仅 数
化” 的建 设 提 供 了 契机 。软 件 平 台的
标 准 化 对 于 学 校 来 说 意 义 非 凡— — 高 校 可 以 把 信 息 化 建设 的控 制 权 掌 握 在 自己手 中。也 就 是 说 , 学 校某 当 部 门提 出信 息 化 需求 时 , 为此 要 构建
活 配置 和 调度 。
的 平 台上 开 发 ,这意 味 着 技 术 路线 、
软 件 厂 商 的选 型 等都 由学 校 控 制 , 避
免 了受 外 部集 成 商 、 实施 商 的支配 。 二 、 入 内容 管理 实现 对 非 结构 引
我们 在 全 球 用 户 成 功 案 例 的 实 施 经
的系 统 都 要 在这 个 定 义 好 的 标 准 化
仅 看成 是 一 个 软件 搭 建 的过 程 , 时 同
它 还 涉 及 其 它 因 素 的 建 设 ,如 标 准
供 可信 赖 的 、 致 的数 据 基 础 。 一
( ) 一 应 用 开 发 平 台 : 立 基 3统 建
于 JE 2 E标 准 的 核 心 事 务 处 理 平 台 ,
验 , rce认 为 在 高校 数 据 中心 的建 Oal
立 过 程 中应 该 重点 考 虑 以下 内容 :
一
化信息的统一管理
在 当今 的数 字化 校 园 ,每 天 、 每
( ) 一 服 务 交 付 平 台 : 立 基 4统 建
于 门 户技 术 的统 一 服 务交 付 平 台 。 未 来 的数 字化 校 园 , 以 通过 内部 和外 可 部 的统 一 门户 , 为学 生 和教 师提 供 集 成 的 、 定制 的个 性 化 服 务 门 户 。统 可
高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与体会
包 括 V 3和 S sf 的虚 拟 化 软 件 ; 作 系 统 层 建 设 包 括 I wo l 操 Wid w 0 3企 业 版 和 Ln x, nx等 建 设 : 据 层 包 括 n o s2 0 iu U i 数 各类 数 据库 和数 据库 备 份管 理 ; 用 层 建 设 包 括 满 足信 应 息化 建 设 需 求 的各 应 用 软 件 。在 这些 层 次 的整 体 上 要考 虑安 全 建设 ,如 数 据备 份 ,应 用 备 份 以及 应 用 系 统 的安
心应 具 备 十分 丰 富 的 信息 资 源 、 全 可靠 的机 房设 施 、 安 高
水 平 的网 络管 理 和 十分 完 备 的增 值服 务 ,数 据 中心 是校
如下 : 是整 体 信 息 化 的后 台支 撑 , 是 信 息 化 项 目建 设 一 二 实施 的 主要 队伍 , 三是 信 息 化 运 行 维 护 、 术 支 持 、 目 技 项
中 图分 类 号 :P 1. T313 1
一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3 85 (0 8 1— 02 0 17 — 4 4 20 )3 0 4— 2 整 合 不 利 ;三 是在 建 立 整 体 的运 行 服 务 体 系 方 面缺 乏 必
要 的应 用 管 理 软 件 . 其 在 虚 拟 化方 面 、 全 冗 灾 方 面 ; 尤 安 四是 现 有 网络 信 息 中心 机 房 的 空 问 和散 热 等 因 素对 未 来
、
数 据 中心 建 设 概 述
数 据 中心 建 设 已经 成 为 信息 化 建设 的 基 础 性 项 目 ,
虽 然 国 内对 数 据 中 心建 设 的方 式 方法 不 尽 一 致 ,但 可 以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2023年9月第26卷第17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Sep.,2023Vol.26,No.17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利用郑芳超(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武汉 430090)[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多源数据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包括多源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方法、多源数据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方法等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利用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深入探究了多源数据整合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文本挖掘、多源数据融合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为多源数据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针对教育大数据分析这一应用场景,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多源数据的实践方法,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多源数据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多源数据;整合与利用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65[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7-0229-04[收稿日期]2023-01-241 相关理论概述1.1 高校教育实践的界定高校教育实践是指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4 结 论数字化时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还在实践中,特别是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方面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思索、完善和研究。
①教师对在线教学知识点的选择,哪些知识点和辅助的资料适合放在在线教学平台中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哪些知识点和资料仅适合在线下为学生进行讲解。
②由于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其他课程,如企业管理概论等有一部分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提前在线上查阅学习资料时如果发现该知识点已经在其他课程中学过,势必会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问题该如何解决。
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2年第03期【摘要】本文基于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中缺乏共享的校本数据中心、大数据支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等问题,论述加强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对策,包括强化校本数据中心建设和框架设计、加强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及开展数据分析与预警应用,以现有信息资源为基础,在数据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及利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服务,为教学诊改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职业院校诊改大数据平台【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077-04职业院校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进程中,不断加快完善数字化建设管理,各大院校基本完成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与数字资源、智能化信息平台方面的建设,建成一批业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基本满足了学校基础业务的信息化需求。
但在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据的有效整合及利用上。
因所建系统的时间不一、开发方式不合理和技术路线不成熟等原因,不同系统基础数据和公共数据大多存在标准不够统一等问题。
业务系统各自存储运行,基础数据、公共数据缺少同步和共享,不能实现集中关联、数据融合分析应用,不能满足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多维度灵活分析的要求,不能为学校决策提供足够的数据参考依据。
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职业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教学诊改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问题诊改的目的是要促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能够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常态化机制。
要常态化、实时掌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发展动态,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等全要素信息化自我诊改,就要以校本数据中心为依托,实时、常态化采集校本数据,整合优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系统的信息资源。
目前大数据平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探索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探索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学校的信息管理、教学教研和学生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分析其意义、建设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以期为相关学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意义1.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能力数据中心平台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它可以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流通。
2.优化教学教研环境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学校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教师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平台进行教学教研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支持和依据。
3.提升学生服务水平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可以整合学校各类学生信息资源,实现学生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学校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学生服务功能,包括选课管理、课程评价、学业指导等,提升学生服务水平,提高学生满意度。
4.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实现对校园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在数据备份、存储和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校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体系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学校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效率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以及教学教研数据的统一收集和分析,提升教学教研环境,推动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1.需求分析在进行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前,学校需要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建设目标和需求,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2.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数据中心平台的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包括硬件设备的选型和网络结构的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数据中心走向集成
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基本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成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数据集中、IT基础设施集中、运行服务集中的必要性,同时,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核心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大部分高校的认同。
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正逐渐成为目前高校信息化领域的一大热点。
攻击来自校内
在校园网的管理方面,安全管理问题常常是高校数据中心管理者最头疼的事。
某大学的校园网每天的平均访问量是6000多次,而被攻击的次数比访问量还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攻击有些来自校园外部。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一部分攻击却是来自校园内部,尤其在许多工科大学中,都设置有计算机、网络甚至信息安全学科,这些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中的一些人把校园网当做试验平台,不断进行攻击。
当然来自校园内部的攻击中,也有一部分是无意识的。
对于校园网的安全问题,各高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校园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贾卓生介绍说:“以前我们的安全措施基本上是在网络出口进行安全防护,如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
现在我们在数据中心前也会加一些防范,防止校内学生的攻击。
”贾卓生说,他们还通过对核心交换机插防火墙板子,使每栋楼都有防火墙。
同时,他们正逐渐把各部门的服务器集中到数据中心,通过集中管理,增加各种防范措施。
对于一些不能集中管理的系统,包括试验系统、研究系统,则采取分别增加安全防范设备的方法,进行安全防范。
“对于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安全,我们通过等级保护,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来确定具体的安全防护办法。
”贾卓生说,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在网络中心下成立了安全室,利用软件侦测漏洞,并及时修补,防患于未然。
南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四海认为,目前校园网中遇到的安全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和安全设备都可以防范。
当然,这种防范不可能是100%的。
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设备,这涉及到投入产出比问题。
也就是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要达到几个“9”,投入的资金不同,所达到的目标也不同。
“守”住安全
在高校数据中心里,除了网络安全外,机房环境安全和数据安全对于整个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南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四海介绍说,南开大学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划分区域、划分模块。
对于用户,他们通过引导、提供杀毒软件、提出安全防范方法和规则,使用户自己可以在用户端做到防范;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安全设备,在数据中心端做到严格的管控。
而对于数据安全,张四海介绍说,他们正在逐步建立数据灾备机制,包括异地灾备。
“随着业务系统越来越多,大家对数据的安全性、敏感性会越来越高。
”
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大家对安全的关注点不太一样。
例如在3年前,大家关注的可能是三层、四层防火墙,而现在,它们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大家更关注的是应用防火墙。
根据他们的检测,安全漏洞和攻击有80%到90%都在应用层,普通的防火墙能做到一些隔离,但是要真正起到安全防范作用的话,还需要应用防火墙。
今年上半年,南开大学对所有二级网站都进行了摸底,并设立了安全实验室和专门的设备,计划建立定期扫描监测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
在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中,安全问题永远伴随其中,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此,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主任王宝俊认为,安全问题就像校园网的建设,永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除了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外,安全问题常常是“攻”在前,“守”在后,而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因此它甚至比校园网建设的困难更多。
王宝俊介绍
说,学校刚刚启用了新建的机房,目前大部分应用服务器已经集中管理了。
设备多了,安全设备也多了,而他现在最担心的,一是这些安全设备未必安全,二是在出现问题时,如何排查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H3C公司为高校校园网和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从设备虚拟化、通道虚拟化、管控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四大维度提供端到端的校园信息集成服务。
而其中管控虚拟化技术正是为了解决学校面临的业务集中后的L2-L7层安全隐患,H3C公司公共事业部副总监徐继恒介绍说,H3C校园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00多所高校数据中心和图书馆,目前已成为教育行业主机连接数最多的国内厂商。
亟需整合
目前,高校信息化应用已经开始从系统集成逐渐走向信息集成。
不过,集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单靠技术就能实现的事,而是涉及到学校的体制、机制、各方责任和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主任王宝俊认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密切相关。
王宝俊介绍说,太原理工大学原来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是网络中心,现在,网络中心整合了其他几个机构,更名为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被赋予了管理的责任和机制。
以前,网络中心负责建立校园网,建成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现在,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更多参与到学校信息化规划、“十二五”规划、山西省教育十年纲要等制定工作中,提供技术指标,参与政策制定。
王宝俊认为,数据库的集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
在学校中,有各类数据库,包括教务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如果不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的数据库,那么对于最简单的统计学生和教职员工人数这样的问题,各部门上报的数字都会不一样,因为统计的方法不一样,更新时间不一样。
他认为,要突破各个部门的壁垒和应用,需要更改一些习惯,更改一些工作流程,甚至是更改利益分配。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代表了学校信息化的水平。
南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四海从信息发布的角度认为信息集成是非常必要的。
他说,学校不同业务部门中的业务系统有大量的信息发布,每个系统的模式、流程都不同,这使得信息的受众非常苦恼,迫切需要将信息归类,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发布过程。
H3C公司公共事业部副总监徐继恒认为,信息集成的实施有待观念的转变,这不单是提升了信息的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
他说,通过帮助高校构建校园网和数据中心的实践,徐继恒认为,从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来看,校园应用系统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校园数据中心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系统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管理性等都面临极大挑战,迫切需要进行整合与优化。
链接:高校信息化发展进入第二阶段
高校教育信息化已经进行了多年,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中心主任贾卓生认为,高校目前正处在信息化发展三阶段的第二阶段。
他认为,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网络提供,通过网络向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的应用,这个阶段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第二个阶段是网络服务,通过网络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服务,高校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
而下一个阶段就是网络生活。
网络生活最终实现的是让教育信息化真正应该受益的主体——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提供的便利,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不是仅仅觉得方便而已。
贾卓生认为,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方便,而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误区。
教育信息化最终要提高整体效率,而不仅仅是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