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红高粱》

合集下载

《红高粱》(张艺谋)观后感

《红高粱》(张艺谋)观后感

红色海洋《红高粱》看完,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晃荡的全是一片红,那是残阳,是血,是红色海洋。

剧终的时候高粱还没有到丰收季节。

可是当那血从胸膛里迸射出来,那血红的十八里红酒从破碎的酒罐里肆意流淌出来,当那红艳艳的肚兜在画面里跃动,当镜头直愣愣杵准高悬的血色残阳的时候,高粱本身是什么颜色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只记得,它是红的,一切都是红的。

在剪破的日影下,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深红的稀泥。

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

九儿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呜。

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燃烧着,世界都成了红色……这是大爱大恨、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大执著、大解脱,这样的红,这样的,勃勃的生命力。

红高粱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不可复制的文本。

八十年代思想解放,那种农业社会里长出来的赤裸热辣的性意识,在长期政治压抑后发出了第一声低吼。

“我给你们讲的是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事儿。

”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儿,但是,正是有了前面十年的精神、文化、思想全方位的压制,才会迸发出这么鲜明强烈的情感,借着民国和抗日的背景,呼唤张扬的、无拘无束的、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同时也是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

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洸洋血海般的红高粱”,是理想中的人的纯种象征物,在电影中也就成了意象。

这种对“红高粱精神”的赞美与对现今人们呈现出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孱弱的“种的退化”的感叹贯穿在整部电影中,借由色彩(即红色)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表现出来,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昂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

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那压抑黑暗的思想禁锢,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这不得不使作者、编剧、导演和我们感到遗憾,不能不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

红高粱故事简介

红高粱故事简介

红高粱故事简介《红高粱》是一部由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在动荡年代中的生活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闻名,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主要讲述了三个代际的女性在战乱年代中的生活。

故事以女主人公菊花为中心展开,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从小就对生活充满好奇。

在家族的严格约束下,她与表哥阿兴之间的爱情引发了整个家族的变故。

在家族的传统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菊花与阿兴的爱情遭受到了严重的阻挠,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家族的封建观念、男女不平等、土地问题等都成为了小说的重要主题。

同时,小说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菊花和阿兴的爱情故事更是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除了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小说中也穿插了很多历史事件和政治背景。

小说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些历史事件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气息,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深刻。

《红高粱》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情节而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不仅在中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莫言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199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继郎昆、张爱玲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总的来说,莫言的《红高粱》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沧桑的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这部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作者:周明霞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摘要] 在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是一种艺术表现,一种深刻的内涵。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就是他的色彩之路,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

在他的力作《红高粱》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

[关键词] 张艺谋色彩《红高梁》在中国的电影导演中,对于色彩的运用表达最好的应首推张艺谋,他利用色彩来烘托影片的主题,不仅使观众的视觉感官受到有力的冲击,并且传达出自己的审美意念和思想内涵,使影片更具艺术气息。

在他的力作《红高粱》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

以下我就根据我对色彩的理解,对张艺谋电影中运用的色彩作些许解读。

(一)红色是其贯穿影片始终的主旋律张艺谋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偏爱,红色在中国是喜庆欢快的象征,在绘画中是个性张扬、气氛活跃的标志。

《红高粱》影片的开头,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身着红色嫁衣的巩俐,红色盖头、红色花轿、红色绣花鞋。

红色高粱地里火红的野合,这些不但给我们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更是心灵深处的洗礼。

酷爱红色的张艺谋强加给高梁酒一身红色,而且整体红色气氛中,我们没有觉得这种违反生活常规的摆设有什么虚假,反而觉得高粱酒就应该是红色的。

导演以一场红色风暴夺得观众的眼球,给人们以视觉冲击。

除此之外,影片释放出来的野性、自由、激情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以红色为大色调背景,托出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

尤其在结尾,“九儿”和众兄弟都死了之后,“我爷爷”和“我爹”伫立许久,静静地凝望。

在鲜红血色的阳光中凝望.甚至出现日全食,短暂黑暗后又出现深沉的暗红。

导演以这种极度唯美的方式放大两个人,成为对这两位英雄的高度礼赞。

红高粱赏析

红高粱赏析
.
人物分析——余占鳌
• 不受约束、除暴安良 • 讲军纪、识大体——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 野性的爱恋 • 顽强的生存意识、强烈的民族精神、充满
红色的激情
充满野性,充满原始生命激情 追求自由人生的“人”
.
人物分析——戴凤莲
• 裹小脚,看似传统,却敢于为命运做抗争, 冲破传统道德的束缚
• 机智聪明、懂得自卫 • 会感恩、善良
.
小说《红高粱》后记
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 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 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 扒出我的被酱 油腌透了的心,切碎, 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 尚飨!尚飨!
.
1,内容上,以民间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 2,形式上,视角与人称的交替变换。 3,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4,哲学思想的思考。 5,原生态人物的塑造。
死狂放出浑身的热气和活力,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
的自在和欢乐。
——张艺谋
.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 高粱象征了野 性的、原始的 自然人性。它 们在风中狂 舞,并且自生 自长自灭,是 自然生命的符 号。
.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
.
② 象征手法的运用
高粱酒 用高粱酿出的高粱酒
所张扬的是一种酒神精 神。祝酒歌的粗犷有 力,祭酒誓师的壮烈英 勇,导演张艺谋要反叛 的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压抑,要为生命谱写一 曲赞歌。
.
① 主题:对自然的人性的歌颂
高粱这东西天性喜水,一场雨下过了,你就在地
里听,四周围全是乱七八糟的动静,……人淹在高
粱棵子里,直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育大广场,满
世界都是绿,满耳朵都是响,满眼睛都是活脱脱的
生灵。我当初看莫言的小说,就跟在这高粱地里的

小说《红高粱》和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评析 (1)

小说《红高粱》和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评析 (1)

题目: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的代表作,请运用所学习的文艺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分析二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并着重分析电影《红高粱》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红高粱》小说与电影分析对比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就载体媒介而言,小说叙事依然是语言文字,而影视则依靠的画面组构连缀;小说的传播依靠的纸质媒介,影视则是电子媒介。

同时,小说和影视的叙事语言也是不同的,小说叙事使用的是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有着抽象性、间接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而影视叙事则主要使用的是声像语言,它是由画面、声响、音乐等三个方面组成。

声像语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可感性、确定性等特点。

因此,小说叙事实际是一种文字线性的组构,而影视叙事则是通过画面运动和蒙太奇剪辑与声音符号连接来完成的。

《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成名之作,这篇中篇小说于1986年刊登在《人民文学》的第三期,随即在国内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随后莫言与陈建宇和朱伟先生三人共同改编了《红高粱》的电影剧本,而后与张艺谋导演合作将其搬上了电影舞台。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在第38届柏林电影节上获金熊奖,这是我国当代电影首次获得国际大奖,从此该影片引起海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同年,该影片进入《国际电影指南》的世界十大佳片行列,并位列第二位,这也是我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荣获的最高赞誉。

次年,该影片获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该影片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整地浓缩和演绎了小说的精华,以直观的形象、声音去打动观众,其“阅读”方式和观感效果显然要比小说更直接、迅速、强烈。

《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并不是受限于它们特定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是指这种改编更多来自于电影不同于小说的主题诉求。

电影《红高粱》无疑完满地实现了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这两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除此之外,电影还增添了一些小说所没有的东西,使电影的主题较之小说更加鲜明、深广。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一:背景介绍电影《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执导并于1987年上映的一部中国电影。

该电影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以中国的历史及家庭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深层故事。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表达人物情感和塑造氛围,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

二:主题音乐电影《红高粱》的主题音乐由冯小刚与刘锯共同创作,极具中国特色。

主题曲的旋律悠扬,呼应了电影中温情的情节。

该曲曲调优美、朗朗上口,使得观众能够很容易地记住并与电影情节相连,起到了增强观众印象的作用。

三:配乐1. 民歌与乡村音乐电影《红高粱》将乡村音乐与民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氛围。

民歌的旋律与乡村景色相映成趣,增加了乡村情感的深度。

2. 情感反转的音乐处理在电影的剧情转折点,音乐往往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采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乐器,音乐的情感也随之反转。

例如,在电影中出现暴力与悲伤的场景时,音乐常常采用比较压抑和悲切的旋律,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

四:音乐与情感表达1. 代表人物音乐主题电影《红高粱》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音乐主题,通过特定旋律的运用,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

例如,女主角桂红的音乐主题活泼婉转,强调了她的活泼开朗;而男主角阿四的音乐主题则显得坚定而沉稳。

2. 情感氛围的营造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创造情感氛围的重要作用。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电影《红高粱》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世界。

例如,战争场景中的音乐采用了紧张激昂的旋律,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感觉。

五: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未使用与法律相关的名词,无需法律名词注释。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

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电影《红高粱》音乐的赏析一、前言电影《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中国大陆剧情片,于1987年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获得了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的认可。

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凸显情感和氛围的作用。

本文将对《红高粱》的音乐进行赏析,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解读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二、主题音乐1、曲目1:《红高粱之母》该曲目是电影《红高粱》中的主题音乐,旋律激昂,充满力量感。

它以乐器的高亢演奏和合唱的磅礴声音展现了电影的主要情节和核心主题。

该曲目以激发观众情感为目的,通过音乐的表达让观众对电影的情节和人物产生共鸣。

2、曲目2:《红高粱之爱情》该曲目是电影中展现主角之间爱情的音乐,旋律柔美,充满温馨感。

音乐通过轻柔的乐器声音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温暖,从而加深观众对主角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三、配乐与情节1、开篇配乐:《红高粱之家庭》该曲目出现在电影的开篇,旋律平和,给人以家庭和谐的感受。

音乐通过轻柔的乐器声音展现了农村家庭的生活和人物关系,起到了为观众打开情节序幕的作用。

2、动作戏配乐:《红高粱之战斗》在电影中的动作戏中,配乐起到了烘托氛围和加强战斗场景感的作用。

该曲目快节奏、激烈,采用了激昂的乐器和鼓点,使观众更加紧张和投入。

四、音乐与角色1、主人公音乐:《红高粱之纪念》该曲目出现在电影中主人公关键场景,旋律悲壮,给人以深情的感受。

音乐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激昂的乐器声音展现了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让观众更加关注和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

2、反派角色音乐:《红高粱之邪恶》该曲目出现在电影中反派角色出场的场景,旋律冷酷、紧张,给人以不安和压迫感。

音乐通过低沉的乐器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反派角色的邪恶和诡计,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悬疑的氛围。

附件:1、附件1:电影《红高粱》原声带该附件为电影《红高粱》的原声带,包含了电影中所有的音乐曲目,请参考附件中的音乐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主题音乐:指电影中贯穿始终、代表电影核心主题的音乐作品。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

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浅析张艺谋早期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变化作者:王亚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1期摘要:张艺谋及他的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研究方面的一大热门,但大多数人集中在探讨其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本文将以《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三部电影为例,研究其电影早期人物性格的变化。

关键词:张艺谋;人物性格;《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91-04张艺谋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电影创造者;一位在艺术上永远不甘寂寞的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突出人物。

第五代导演们作为一个令人困惑而又振奋的文化群体,无可置疑地占据了新中国电影史上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以他们的优秀作品加入了80年代席卷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反思运动,而且使中国电影开始为世界所注目,真正得以与世界电影平等对话。

如果说陈凯歌是一直固执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不能自拔的艺术家,那么张艺谋则是不断探索、勇于突破自我和追求新奇独特的开掘者。

他曾明确宣称:“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研究张艺谋和张艺谋电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研究方面的一大热门。

但是许多人在研究张艺谋电影的时候,大都集中在探讨张艺谋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忽视了张艺谋电影本身在叙事方法和人物性格方面的突破。

张艺谋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导演要在‘写人’上补课。

无论拍什么样的电影都要过好这一关。

我们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刻画人的功夫。

”可见张艺谋对在电影中刻画人物是非常重视的。

在他早期的电影《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才促使张艺谋的电影获得极大地成功。

不会忘记三部电影给我们所带来的象征符号的震撼:在《红高粱》中,不会忘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那野性弥漫的绿色向我们张扬着自然和生命;在《菊豆》中,不会忘记视觉中反复出现的那杨家染坊里自房粱上悬挂而下的红黄布条,黄色暗含淫荡而红色却预示血腥和死亡,那布条更是给人束缚和限制的联想;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更不会忘记陈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红灯笼让人想到青楼和挑逗而灰色的高墙则象征着幽闭和囚禁。

红高粱电影剧情介绍

红高粱电影剧情介绍

[标签:标题]篇一:电影《红高粱》观后感电影《红高粱》观后感————14080310016宋一龙1988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前夕,在联邦德国召开的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获得该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那一年,张艺谋37岁,这部电影,是他的处女座,也是他的成名作。

1988年也许是中国电影划时代的一年,《红高粱》,它第一次让西方世界知道中国大陆电影的面貌和风采。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大陆和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交流和认同感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而《红高粱》作为新时期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大陆电影,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无疑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笔。

——————当然了,这些我绞尽脑汁编的都是些废话,内容也没啥用,下面我们直入正题。

(然并卵,且看下)电影的名字叫做《红高粱》,红色,自然是电影的主线,从刚开始九儿出嫁时的打扮,到高粱酒的颜色,从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的颜色到日食之后红遍全世界的颜色,到最后由乡亲们的献血染成的整个高粱地,展现出富有张力的色彩效果,更加体现出生命的壮美,辉煌和华丽,也是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色彩效果对生命唱的一场赞歌。

而当九儿被日本人杀死的一瞬间,日食出现了,这是中国传统中最险恶的征兆,也更加显示出小说作者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

十八里坡,高粱地,与红色影调交相辉映,同时也给予人的是一种象征之感,它象征着原始,野性,富有活力而又生生不息的生命。

充满野性的高粱地,是“我爷爷”“我奶奶”爱的温床,同时也是这片高粱地,日本侵略者杀害父老乡亲,鲜血染红了大地,是高粱地见证了日本人的暴行。

同时,红色的高粱酒,具有血液一样的色彩,从而构成这片土地的血液。

从而也让这片土地具有活力和跳动。

纵观电影《红高粱》的画风,一望无际的野生红高粱,残缺的土拱门,夕阳西下时荒凉的旗子,贫瘠的黄土地,给人以神秘凄凉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然而这些具有西北风情的景色,更加体现出当地百姓的粗旷豪迈质朴的品质与风格,电影里面,无论是“我爷爷”还是罗汉爷爷,还是其他的酿酒工人,对于普通人物的塑造,都是给观众简单质朴豪迈的印象,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的活力和民族精神的力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激荡着中午五千年淳朴民风的旋律,电影中,一群与土地,与红高粱,紧密联系的男人,喝着刚刚酿好的高粱酒,激情豪迈地袒露上身,唱着悠扬而又不失野性粗旷的歌曲,给人以积极豪迈昂扬向上的男人形象。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高粱》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红高粱》 1987 彩色片 91分钟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艺谋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摄影:顾长卫主要演员:巩俐(饰我奶奶) 姜文(饰我爷爷) 本片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1987 彩色片 91分钟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张艺谋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摄影:顾长卫主要演员:巩俐(饰我奶奶) 姜文(饰我爷爷)本片获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剧情简介】这是50年前“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

张艺谋镜头语言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片段为例

张艺谋镜头语言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片段为例

张艺谋镜头语言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片段为例张艺谋是中国著名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片段为例,对张艺谋的镜头语言进行深入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亲情、爱情和权力的故事。

在片中,张艺谋通过镜头语言巧妙地诠释了人物心理和社会关系。

首先,张艺谋善于运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表达人物内心世界。

在影片中,他常常使用特写镜头来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眼神。

例如,在影片开头的一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静 Ning 睁着大大的眼睛直视镜头,表情严肃而充满期待。

这个简短的镜头瞬间揭示了静 Ning 内心的坚定和渴望。

此外,张艺谋还善于运用镜头的运动来表达人物情感变化,例如通过镜头追踪的方式展现人物的犹豫、紧张或者坚定等。

其次,张艺谋通过镜头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权力的存在。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通过运用明暗对比、特写和广角等手法,巧妙地展现了封建家族的权力关系。

例如,在一场酒宴中,通过一系列特写镜头和对聚光灯的运用,张艺谋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矛盾冲突。

同时,通过运用广角镜头,他刻画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束缚。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另一部经典作品,该片以中国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三个代表性的女性角色的故事。

张艺谋通过镜头语言诠释了女性的坚韧、勇敢和内心的反抗。

首先,张艺谋通过运用眼神和镜头的追逐来表达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在片中,他经常使用特写和眼神的对视来展示角色内心的力量。

例如,在片中一个重要的镜头中,女主角借助一个红高粱穿越田间地头,通过特写镜头和奔跑的动态,她表现出对抗困境和坚持信念的勇气。

其次,张艺谋通过局部镜头和镜头切换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反抗。

在片中,他巧妙地使用局部镜头来突出女性角色的武器和手势。

例如,在片中女主角使用脚链反抗恶势力的场景中,张艺谋通过两个局部镜头,一个是女主角的脚链,一个是她手中的尺子,展现了女性的坚定和反抗。

张艺谋影片《红高粱》中美术风格及审美情趣的探究

张艺谋影片《红高粱》中美术风格及审美情趣的探究

张艺谋影片《红高粱》中美术风格及审美情趣的探究胡茵四川音乐学院摘要:张艺谋所拍摄的《红高粱》当中,通过美术色彩元素的合理运用从而较好的展现出其所要表达的美术风格,并对人的审美情趣起到有效的征服效果,本文对此展开现实的论述。

关键词:《红高粱》;美术风格;审美情趣从我国导演当中将美术色彩运用到电影效果当中,张艺谋导演是中国导演界的第一人,他运用大量的美术色彩艺术对中心主题进行有效的展现和渲染,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让观众在视觉神经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并且还让整部电影充满了不同韵味的艺术魅力。

本文其电影《红高粱》为例,探讨其美术风格及审美情趣。

一、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电影美术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当中,在影片的刚开始环节就出现各种红色景象,在电影当中的女主角九儿也是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衣服,头上还盖着红色的盖头,然后坐在大红色的轿子当中,脚上也是穿着红色的鞋子,红红火火的出嫁景象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对红色特别喜爱的张艺谋导演别出心裁的将高粱酒也变成了红色,使整部电影都散发出红色的氛围当中,观众在强烈的红色冲击当中也没有感受到其有任何造作的感觉,在观众的心中自然的深受了高粱酒是红色的客观事实。

张艺谋导演向人们展示了一场充满红色的视觉享受,在他精心设计的红色氛围当中不仅有效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且还对观众带来具有强烈红色气息的视觉冲击。

特别是电影当中所展示的那种具有狂野气息、火红热情以及自由奔放的画面感受有效的融合在了这火红的颜色当中,电影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主题背景下,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具有凄美气息的爱情故事。

二、画面艺术色彩的和谐运用所带来的审美享受在电影《红高粱》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大片的红黄色交织的颜色就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达到对电影主题效果的烘托作用。

在美术绘画艺术当中,红色和黄色都是能够让人产生兴奋和激情的重要颜色形式,在电影当中所展示的黄土高坡的景象、土地贫瘠的景象以及大红色的花轿在尘土飞扬的环境当中不断摇摆的景象,特别是《红高粱》当中的轿子颠簸的景象,在在整部电影当中是最为出彩的地方,黄土高原的黄色背景和轿子的大红颜色在场景当中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在影片当中所描绘的满屋子的红色不批以及旁边的火红颜色的染缸之间形成了鲜明而又强烈的和谐对比,人们身穿的各种颜色的衣服和高原黄色的背景之前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画面,还有在电影当中任务角色的个性化特征以及显示社会昏暗的社会现状等,这些内容的有效融合形成了一幅具有丰富视觉效果的优秀的美丽画卷,让观众对此产生无限的遐想。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红 色在 中 国是 喜 庆 欢 快 的 象征 ,在 绘 画 中是 个 性 张扬 、气 氛 活 跃 的 标 志 。 红 高 梁 j影 片 的开 头 ,铺 天 盖地 的
不 同 颜 色 的 服 装 与 沙漠 对 应 所 产 生 的
不 同 的 含 义 、 回忆 的 色彩 斑 斓 与 现 实
“ 术 是 没 有 国界 的 ,但 艺 术 家 艺 是 有 国界 的。 ” 张 艺谋 导 演 是 有 民族 归属 的个 体 。 从故 事 到 人 物 及 思 想到
梁 酒 一 身红 色 , 而且 整 体 红 色 气 氛 中 , 我们 没 有 觉 得 这种 违 反 生 活 常 规 的摆 设 有 什 么虚 假 ,反 而 觉 得 高 梁酒 就 应 该 是 红 色 的 。导 演 以一 场 红 色 风暴 夺
烘 托 人 物 复 杂 的 内心
人 物 的 性格 、 内 心感 受是 内在 的
坐在 黑 黑 的院 子 里 。 全镜 头 中 ,九 儿
席地 而 坐 ,头 顶 上挂 着 圆 圆 的月 亮 。
作 红 高 梁 中 , 色彩 的 巧 妙 运 用 不
仅 奠 定 了他 的 艺术 风 格 ,而 且 征服 了
观众 ,征 服 了世界 。 以下 我 就 根据 我
I ) 影 中 道 具 色 彩 的使 用 与 二 电 环 境 色 彩 相 得 益 彰
_ 高 梁 开 头 ,呈 现 在 我 们 面 红 前 的就 是 大块 的红 色和 黄 色所 构 置 的
张 艺谋 在 这 个 场景 中用 冷 色调 的蓝 色 基调 ,突 出一 种 孤寂 和 凄 楚 ,一 幅冷
得让人发抖的画面油然而生。
I ) 彩 运 用 是 张 艺 谋 电影 的 四 色

红高粱电影简介

红高粱电影简介

红高粱电影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红高粱影视鉴赏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他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的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红色,幸运的颜色,应为常用作结婚喜服和红包,而在<<红高粱》中红色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被呈现出来的,从巩俐身上穿的红色喜服到天上的太阳,从被打破的酒缸里到血管里流出来的鲜红的血液,各种形式的红色充溢着银幕的每一寸。

在电影里红色有多种可能的理解,仅将它视作幸运的象征显然太轻率了,因为这个意义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个场景。

而且红色经常被用来代表生命力:血液是红色的,酒的成色,太阳光线以及喜服下包裹的女人的身体这些也都是红色的。

整个第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洋溢着生命的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是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在电影的那个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整个这射成红色。

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和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极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及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给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代替。

很难说清楚电影所安排的确切寓意。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个天地变成红色,来显示人物壮烈的心理真实,也是《红高粱》的艺术之笔,它给观众留下了一种神奇及激动之处。

这要比小说中的一带而过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现。

提到这些,又不难想象,片中的“颠轿”一场戏,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滚滚的黄尘,轿夫那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酿酒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过烟气,来回走动的人而营造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气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这些热烈鲜明的氛围,表现的多么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无处不和电影强调形象直观冲击力有关系。

《红高粱》电影观后感5篇

《红高粱》电影观后感5篇

《红高粱》电影观后感5篇在创作的时候,《红高粱》无论是在精神气质还是在电影形态上,都没想学谁,就是想创造一种地地道道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格。

莫言小说里的高粱地是庄稼汉们种的,在电影里则把它改成了神秘的野高粱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高粱》电影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红高粱》电影观后感(1)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的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

十八里坡上,满是高粱,象征着勃勃生机,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

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

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粱在成了红色海洋的一者。

它们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抗击仍将继续。

《红高粱》中,由迎亲引出了奶奶,为了换一头骡子,曾外祖父把她嫁给一个麻风病人。

迎亲路上窜出一个劫道的,轿夫结果了劫道人。

后来,他成了爷爷。

日本鬼子来了。

他们为了修路,用刀逼迫乡亲们,残害义士,高梁地里发出怒吼声,终于,爷爷和众伙计冲向日本军车,日本军车炸飞了,奶奶死了,伙计们也死了。

只留下爷爷和爹,整部影片有爷爷奶奶,相遇、相爱、相互扶持的情感过程构成。

通过他们对世俗的抵抗,最终相守,再到最终奋起反抗日本侵略。

表达了对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这段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爱情的歌颂,对那种独属于这片土地无拘无束的野性的赞颂,更表达对中华儿女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品质的称颂。

全片其实就是对原始生命力,无可名状的崇拜。

奶奶和爷爷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是与高粱一样,充满生机、敢于反抗的代表。

奶奶被贪财的外曾祖父卖给了麻风病人,她是个不屈服的女人,但作为女儿,她顺从了父亲的压制。

而在轿子中,她偷偷藏了把剪刀,为的是不让麻风病人沾她的身子,在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她就拿起剪刀向病怏怏的丈夫丢去。

她也是个希望追求到属于自己幸福的女人,在轿子里她偷偷地看轿夫,爷爷威武的身躯吸引了她的目光。

这其实是一种性的暗示,是符合大自然最原始的优胜劣汰的法则,也为高粱地里的野合提供铺垫。

但最重要的,是奶奶的明大义。

小说《红高粱》和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评析 (2)

小说《红高粱》和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评析 (2)

题目: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的代表作,请运用所学习的文艺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分析二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并着重分析电影《红高粱》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答:《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

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热血汉子,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

他为了心爱的女人去杀人放火,并且霸占了之后成为他妻子的戴凤莲。

余占鳌为报仇雪耻,苦练枪法,把曾经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一网打尽。

他身上散发着十分鲜活的人性,但是在其身上也充满了野蛮与无知的兽性。

在小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1988年,张艺谋第一次当导演,这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抒发了他的个人电影理念,更表达了中国电影的国际话语权,它一举夺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此奖项的亚洲电影,这使得莫言和《红高粱家族》也一并进入国际视野。

莫言擅长通过语言描述把读者带进他所营造的小说世界中去,他特别喜欢将小说语言尽可能的感官化,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构造丰富的画面。

莫言的小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给读者带来一种视听感受,同时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充满着戏剧性,这些因素使得导演特别青睐将莫言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小说是通过想象而形成的艺术,读者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来想象作者想刻画的画面和想表达的深意。

因此,不管作家对画面的刻画逼真到何种程度,都需要依靠读者的想象力的加入。

影视则不同,影视可以依靠视觉和听觉直接传达出实际的影像。

莫言小说中的影像化特点是指小说中包含了很多具体性、客观性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的特点。

莫言本人曾说过:“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实原著。

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论文

电影《红高粱》艺术特色论文

电影《红高粱》的艺术特色探析摘要电影《红高粱》讴歌了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张力的故事画面,这都依赖于影片叙事方式、色彩处理、间环境与造型处理等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

关键词红高粱张艺谋电影生命意识金秋十月,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莫言热度冲天,我也重温了电影《红高粱》。

这部电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的,《红高粱》上映后获得了多个奖项,被评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

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该片以赞美生命为主题,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据电影情节介绍,该电影讲述的是“奶奶十九岁那年,曾外祖父为了换一头骡子,把她嫁给十八里坡的麻子李大头。

轿子走到青杀口,突然窜出一个劫匪,劫了轿夫的工钱,又要抢我奶奶。

轿夫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带头结果了那人,并且对我奶奶产生了好感。

三天后,我奶奶回门路过高梁地,蒙面的爷爷将她拉进高梁地里,并发生了关系。

不久,李大头死了,并且死因也成了迷,我奶奶成了酒坊的掌柜并得到店伙计罗汉的帮助。

我爷爷找到了我奶奶并恶作剧在一坛刚酿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后来这酒成了好酒。

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同时我爷爷和奶奶在一起了,喜欢我奶奶的伙计罗汉爷爷走了,后来成了抗日的共产党。

我爹九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

他们为了修路,用刀逼着乡亲们踩倒高梁,日军又将我罗汉爷爷吊在树上,逼着肉店的伙计剥他的皮。

我奶奶让伙计们喝下了十八里红,大家唱着《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

我奶奶在家做了一桌子饭菜,等着得胜回来的我爷爷他们。

我爸回去说是爷爷他们饿了,叫我奶奶送饭,我奶奶挑着担子去送饭,被日本鬼子用机枪打死。

高梁地里发出怒吼声,我爷爷和众伙计冲向日本军车,日本军车炸飞了,伙计们也死了。

就只有我爷爷和我爸留了下来。

这部电影里奶奶和爷爷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是与高粱一样,充满生机、敢于反抗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视觉感受力,而张艺谋导演也在自己的后续影片中多次使用红色。

冯小刚也在"夜宴"中采用红黑白三色结合的方式给人以享受。

可见,颜色的运用已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
“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
这是两首在红高粱里震撼着我的灵魂,神合却又风格迥异的歌曲。

第一首歌,出现了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两次。

第一次和“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后,奶奶骑着小骡子,轻轻拢一拢不知是被风吹乱了还是在高粱地里激情散乱了的秀发,暗自偷笑着,高粱地里传出了爷爷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

那是怎样朴实,诚恳的语言?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
给自己钟爱的女子。

那是毫不做作,不恣情的,如同那红红的高粱酒,象征着西北人民的原始的豪放的爱。

而第二次,就是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了这首歌,是作为背景,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

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

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响起了豆儿清澈的念白式的指路冥文,“娘,娘,上西南……”。

红色开始翻腾,那忍住了哭腔送娘上路的童音,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以一种最直白的,没有哭天喊地,但天地同泣的悲壮,在一片深红中,结束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