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幼年少,老年多,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不变 种群密度将下降
(2)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曲线图: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5、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意义: 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2)应用: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总结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 均匀 随机 集群 预测变 化趋势
种群数量特征 最基本 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影响出生率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的 重要 因素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将减小
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因素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和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增长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稳定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衰退型
幼年多,老年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上升
现实状态:资源、空间有限、受 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 食者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续表
项目 K 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原因
“J”型曲线 无K值
“S”型曲线 有K值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的数 量增多
联系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黑光灯诱捕法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一、引言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所构成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种群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环境条件等。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种群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大小等个体组成的比例和分布。

种群结构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殖力和生存力。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生殖策略、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四、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群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

种群动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和迁移率等。

种群动态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动态,我们可以预测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种群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资源分布、种群密度等。

种群分布的变化可能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种群分布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种群的特征是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都是种群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种群的特征_修订版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 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 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 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 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 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 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 ( 取样调查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10m
10m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2、标志重捕法:(用于动物)
第 1次
第2次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趋势 影响密 度大小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 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1.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2、公式(数学模型构建):
Nt = N 0 .
t λ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
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若λ>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1,数量不变,为稳定 型种群。
3、模型构建(曲线图):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数量;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 c.特点:无K值 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λ值。
4、增长率:
=(第二年数量-第一年数量)/第一年数量
5. 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 鼠 捕 鱼
灭鼠后,防止鼠的 K/2(达到 种群数量在K/2附近,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 最大增长速 这样鼠的种群数量 量维持在K/2,这样鱼的 率) 会迅速增加,无法 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 达到灭鼠效果 K(环境 容纳量) 降低K值,改变环境 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 条件,使之不适合 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鼠生存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种群数量变化 第三节:群落结构 第四节:群落演替
种群的概念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种群空间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的的时空限制,离开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 种群数量达时及时捕捞可持续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对应种群密度最大时。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 群 小 结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概念: 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特 征 出生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
性别比例
影响密度大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决定密度大小
直接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种群数量迁入率、 迁入率、迁出率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外界环境
种群的空间特征
概念: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 概念: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 集群 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分布和随机分布。 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样方法
•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平均值 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 ②举例:选取2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 20棵 举例:选取2m 山地,计算蒲公英为20 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2=10( 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2=10(棵/m2) 20/2=10 •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使用范围: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000
3龄(3) 1922 0.044 0.010 0.240 3.284 -1.4 0.12
000
4龄(4) 1461 0.033 0.004 0.110 3.165 -1.5 0.05
000
成虫(5) 1300 0.030
3.114 -1.5
22617 17 0.50
注:净增率Ro=∑lxmx=∑Fx/n0
3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旳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旳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4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旳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原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旳相互作用
径,比年龄构造更有效。 构件生物旳年龄构造 性比 (sex ratio)
21
年龄构造: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达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达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百分比很小而老体个体旳百分比较大,死
5
2. 自然种群旳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旳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基因构成
6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旳变动规律。
(一)种群旳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旳数量变动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 中蒲公英 的数量?
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记(志)重捕法
a、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作 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都可以采用样 方法。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b、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Nt=N0 λ
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 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状况,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 么措施?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 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39 : N= 15 : 30 N=78
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c、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 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白蚁
性别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有六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4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构特性5个体之间差异性6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死亡,种群称为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的大小指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相对密度D=n/a.t(n个体数量a地区面积t时间)种群的数量统计:1总数量调查法2样方法3标记重捕法N/M=n/m即样地上个体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样中标记数。

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位置状态和布局),分为均匀分布(形成原因: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且资源分布不均匀)成群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动物的集群现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种群统计学指标:1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时间出生率) 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迁入迁出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年龄锥体1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增长型种群2钟形锥体稳定型种群3壶形锥体衰退型种群。

大多数动物种群性比接近1:1生命表:概括了一群个体接近同时出生到生命史结束的命运。

同生群:一群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

同生群分析: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生命期望(平均余年)指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存活曲线 : I型曲线凸型表明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比如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如鸟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松树。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减小 种群密度不变
3、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练习: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 第一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
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 群 数 量 时间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雌雄相当 性别比例的类型 雄多于雌 雌多于雄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迁出率
直接影响
种群 密度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决定大小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种群的空间分布
水稻的空间分布
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标虫的空间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增 长率 保持不变 与增 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S”型曲线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有限 (2)各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环境阻力
曲 线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 特 倍数连续增长Nt= 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 点 N0λt 保持相对稳定
2.曲线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 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 害而封锁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硬化地面、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 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012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B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B
解析:Ⅰ和Ⅲ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 同,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 入衰亡期。

种群特征【实用资料】

种群特征【实用资料】
种群特征
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 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 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 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种群概念的 辨别
1、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 个种群
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 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即组成群落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 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恶性循环,种群灭绝
2、种群包括各年龄段个体,一般只在群体内进行繁 殖。种群是个自然单位、繁殖单位。
3、种群中个体联系紧密,交流一般只发生在种群个体间。 种群是个生活(存在)单位。 4、现代社会的人类的流动性较强,一般不适用种群概念
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
个体特征:出生时间、年龄、体重、性别、体征等
种群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率等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群中各年龄结构适中,在 一定时间内新出生个体与 死亡个体数量相当,种群 密度保持相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 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 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 恶性循环,种群灭绝
种群年龄结构不同表示方式
性比率
性别比率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 。 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 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生物学上的性别比,则是以族群中雄性所占比例 来做定义 。2002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性别比为、台湾、韩国110。而这些 国家的新生儿性别比更高,大陆高达120以上,台湾2004年也突破了11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3)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相同的环境 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 不变的。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 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 接表现。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 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 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 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如:养殖场的鸡、鸭
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蜜蜂等营社会性生活 的动物。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 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 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 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 计结果的真实性。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另外调查某种昆虫卵的
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跳蝻的密度(活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一群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和特性。

1、生态系统:种群位于生态系统中;
2、种间关系: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合作以及其他种间关系;
3、生理属性:每个种群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属性,如相同的体长、体重等;
4、生存机会:生存机会的分配不均等,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5、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6、繁殖: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进行繁殖,比如繁殖后代。

7、进化: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8、生态位:生物的分布特征会影响种群的稳定性;
9、环境: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
10、时间:种群的增减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① 种群用于人类又称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 种个体的集合体。

②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 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

种群所特有的特征:密度、分布型。

、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工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 增长率X 当时种群数量
*出生率:由遗传因素决定,尤其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 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② 年龄结构: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不是所有种 群都有年龄结构,如稻、麦、蛾等没有世代重叠的生物,但蝉、蜉 蝣、大马哈鱼除外)。

表示方法:年龄金字塔(底部最年轻,中线 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性)。

年龄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 殖后期(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完整的年龄组)。

年龄结构可分为三 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 息。

*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只有在稳定型中人口(仅 指人类)才会零增长。

• • •
③ 性比率:种群性比率是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物 种和人类的性比率基本保持1 : 1,性比率会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早> $ —增长快 早〜$ —相对稳定 早V $ —增长慢 ④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
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 体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是研究种群动 态的基础。

(注意区分年龄结构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

可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不是所有种群都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 度)。

三、种群的分布型
*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性比率,水稻、小 麦、大
豆、玉米、蚯蚓等所有雌雄同体 的生物的种群都没有性比率
种群的分布型分布型是指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密度相 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分布型:
① 集群分布:种群的集群分布与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 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关。

是最常见的分布型,人类在 地球表面也呈集群分布。

② 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 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沙漠植物争夺水分。

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 布是均匀的且是短缺的。

③ 随机分布: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如狼蛛在森林底层 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 且是充足的。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是种群中 全部个体死亡过程、情况的曲 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的横坐标 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对 数值。

I 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 都能活到
生理寿命,早期死亡 率极低,但一旦达
到一定生理 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
亡,
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
g 赧尢却站
等.
U 型 (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等.
川型(凹型):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 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 (非考)种群的存活曲线取对数值为纵坐标的原因: 假设同时出生的个体数为N o ,不同年龄存活率均为L ,则年龄为x 时的个体数①N x =N o • L x ,取对数得②IgN o +x • IgL
① 式中0 v L v 1,其图像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凹曲线,人类、水螅、 蛙类代表三种不同种群类型的存活曲线区别不大。

② 式中0 v L v 1,IgL v 0,只有当L 为常数时,图像才为斜率为IgL 的直线,并可以以直线为基准,体现各型曲线的区别。






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