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
药物警戒体系建立的介绍

1967年
法国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Ø药房(公共药房)监测制度; Ø监测医院报告制度; Ø企业报告制度
日本
1973年
1982年 1984年
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系统” (France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FPS)
政府颁布药品警戒法令 政府通过强制报告ADR的法令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药物警戒
意义
• 加强药物警戒,及早发现上市药品新的、严重的ADR。 • 加强药物警戒,及时认识 ADEs 的真实原因(药物本身、
药品质量、用药错误 ), 避免严重ADEs的重复发生; • 加强药物警戒,有利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上市药品的追踪监
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增长趋势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 药物警戒方法
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处方事件监测( Prescription event monitoring,PEM ) ;定点监测(Sentinel sites);登记(Registries) 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志愿报告(Spontaneous reports) ;病 例组报告(Case series) 比较观察性研究(Compara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队列研 究(Cohort study) 临床试验
[课件]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构建PPT
![[课件]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构建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67f53455270722192ef783.png)
度和体系,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16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17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制药企业应高度关注药品上市前药物警戒信息的识别
品风险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药品监管的各个领域。 目前药物警戒体系在我国制药企业范围内很多方面还不 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药物警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不足、药物警戒体系尚未健全、用药安全监测体系有待完 善、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尚未建立、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规 尚未健全等问题。
6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现状
一.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简介
药物警戒目的
从概念上来讲,药物警戒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为广泛, 涵盖了药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整个过程,主要目的:
提高医疗质量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 提高公众的健康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 有利于对药品的收益、危害、效果及风险的评估,鼓励药 物安全、合理和更有效( 包括经济) 的使用; 加强对药物警戒的理解,并进行相关教育和临床培训,促 进与公众的有效交流。 药物警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药品安全性的监测,综合评 价药物的风险效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 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国内制药企 业药物警戒 管理体系的 构建
目 录
一.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简介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三.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四.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 构建介绍
2
一.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简介
药物警戒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药物警戒的定义和目的如下: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 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

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药物警戒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警戒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药物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了解药物警戒的重要性是关键。
药物警戒是指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范。
在此,我们需要明确药物的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察觉和避免潜在问题的产生。
其次,我们应加强患者的知识教育。
医生和药师应向患者传授正确的用药知识,包括准确的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剂量和频率等,避免出现患者自行调整药物的情况。
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咨询,以便在必要时调整用药计划。
第三,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和药师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和监测,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配方或更换其他更合适的药物。
同时,患者应自觉配合医生的检查和评估,主动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或药物问题。
此外,临床医生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电子处方和电子监测等辅助措施,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
电子处方系统可以减少药物错误用药,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电子监测系统能够定期检测患者的药物浓度、剂量和用药频率,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并做出调整。
最后,建立健全的药物警戒机制对于提高药物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疑似药品问题的报告与处理机制。
同时,加强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机制。
这样可以及时交流和共享用药信息,减少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用药错误。
总之,药物警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正确应对药物警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药师、患者和医疗机构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用药管理和有效的监测措施,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最终实现良好的健康效果。
GSK药物警戒系统介绍和实际案例分析

GSK’s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GSK’Ph i il S&Pandemic Pharmacovigilance PlanningP d i Ph i il Pl iDr Andrew Rut: BSc (Hons), MB BS, MD, MRCP (UK)21 September 200928th August 2009Pharmacovigilance at GSKOptimised Patient Benefit and RiskProduct PerformanceProactive Management Proactive Management of Product SafetyRisk ManagementSatisfy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Complianceqy g yA Stylised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Global Safety Board (GSB)Benefit Risk Management Safety Review Teams PlanningQ yProduct QualityGSK Proactive Pharmacovigilance 2009: Product LifecycleBenefit-Risk Mx Plan updates at least annually orwhen significant new data is availableCa ndi dat e FT IH Po C-Co Ph file an d sel ect ion --Po Cm mit to Ph as e 3d lau nc h lifecycle managementFTIH 3FTIH PoCCommit to Ph3Commit to fileApproval and launchPost-launchCandidate SelectionGSB milestoneGSB OtherGSBmilestone review BRMP GSB milestone review -6m & 2y post-launch BRMP U d t GSB milestone review BRMP Update/Initiate GSB reviewBRMPUpdates for ongoing safety BRMP UpdateBRMP Updates for first 3 yrs or predefined pInitiate BRMPsafety issues in established products & exposure(Benefit-Risk Mx Plan)Switch to OTCPandemic PlanningObjectivesj•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GSK pandemic products are in placepandemic products are in place•Timely data capture of AEs on Relenza and H1N1 vaccine and evaluation of datavaccine and evaluation of data•Al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for GSK pandemic products are metpandemic products are met•Plans are in place to manage the anticipatedc ease o oad du ge pa de cincrease in workload during the pandemic •Alignment of Pharmaceuticals and Vaccines teams p pon pandemic response•Agreed strategy between GSK and other pandemic pproduct manufacturersKey Activitiesy1.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Relenza2.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H1N1 vaccine3.Development of AE reporting forms on pandemicp p g pwebsite, and associated data capture process4.Resource planning: Product categorisation and4Resource planning:Product categorisation and workload prioritisation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 including5Com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 including regulators, Local GSK affiliates and other pandemic pproduct manufacturers1. Relenza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Relenza and H1N1 vaccineand H1N1vaccineEnhanced signal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Enhanced signal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Increased frequency of aggregate data review (weekly/biweekly for Relenza, weekly for H1N1 vaccine)•AEs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enhanced surveillance identified AEs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enhanced surveillance identified•Monthly Pandemic Safety Reports (PSRs)•To be sent to EMEA as defined in European guidance on PV activities for pandemic antivirals and vaccines•Sent to other regulators as required (to date only Japan MHLW have expressed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or pandemic products)h d dditi l i t f d i d t)Prioritisation of all Relenza and H1N1 vaccine AE cases for •Prioritisation of all Relenza and H1N1vaccine AE cases for entry onto Central Safety Database and expedite reporting to regulators worldwideUse of website to capture AEs (see later slides)•Use of website to capture AEs(see later slides)Specific 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Relenza•Observational Study:y•Use of sentinel sites to monitor Relenza usage and report AEs (US, EU, Japan initially)•Use in Pregnancy:•Collaboration with existing European pregnancy registries to monitor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babies exposedto RelenzaRelenza –Sentinel Sites•Objectives are to collect and monitor safety data for: Objectives are to collect and monitor safety data for:•Relenza Rotahaler and Diskhaler prescriptions, usage and indication for use in a declared pandemic situationp•Specific focus on:•Pregnant women•Children•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Product Complaints/Lack of Efficacy•Bronchospasm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respiratory Bronchospasm in patients with pre existing respiratorydiseases•Neuropsychiatric eventsRelenza –Sentinel Sites•Prospective collection of all Relenza prescriptions, Prospective collection of all Relenza prescriptions indications and type of device used in SentinelSites including in countries where both Rotahalergand Diskhaler are available•Initial target EU and JapanRelenza Clinical Support activitiespp•Clinical Support ActivitiesClinical Support Activities•IV/Nebulised Relenza compassionate use•IV development programmeStudy to support emergency use Outline protocol in •Study to support emergency use–Outline protocol in developmentp p p g•Rotacaps full development programme2. Pandemrix H1N1 -Product OverviewTwo vials to be mixedOne pack (500 doses) contains:2boxes adjuvant (2x 25vials)well prior to vaccination2 boxes adjuvant (2 x 25 vials)1 box antigen (1 x 50 vials)AS03dj t H1N1tiadjuvant 10 doses antigen 10 doses14H1N1 vaccineH1N1vaccine•Post-Authorization Safety Study:Post Authorization Safety Study:•9,000-subject cohort in the UK’s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Framework•Will evaluate designated safety events and outcomes (AEs requiring medical attention, serious AEs, and occurrences of theCHMP-defined AESIs)•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ies:•Proposal by European CDC to the European Vaccines Manufacturers (EVM) for funding of effectiveness studies in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GSK supports the proposal and is expecting to be involved in the further set-up of these studiesH1N1vaccine(cont’d)H1N1 vaccine (cont’d)•Targeted surveillance for AEs of interest:Targeted surveillance for AEs of interest:•Sinc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1976 swine flu vaccines and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was found, GSK is:•Updating a previous assessment of the relevantbackground rates of this disease•Negotiating with an established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Negotiating with an established surveillance system forautoimmune diseases, including GBS in France to performa study during the use of pandemic vaccineInternet Form for Reporting Adverse Events Internet Form for Reporting Adverse EventsLocated On GSK sponsored pandemic flu websitep gInternet Form for Reporting Adverse Events •To enable patients to communicate easily with GSK in the To enable patients to communicate easily with GSK in thespecial circumstances where patients are encouraged to stay at home and not to visit their doctor•To simplify the process of AE collection and reduce burden on Call Centres•AE reporting form developed: incorporate into health.gsk Pandemic Flu websiteP d i Fl b it•Will be accessible to Members of Public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orldwide•Phase 1 launch in English in October 2009•Other languages late October onwards4. Pandemic Resource Planning & Workload 4P d i R Pl i&W kl dPrioritisationPreliminary ProposalsObjectivej•To meet company commitments in terms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et company commitments in terms of risk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pandemic products (H1N1 vaccine, Relenza,Actiprotect mask)•To maintain compliance with glob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sf flong as possible for the entire portfolio•Once volume of work has exceeded available resources, to flex and deploy resources to where they are most needed(recognising that critical levels will likely last for only short(g g y yperiods)Resource Planning g•Statistical modelling engaged in estimating numbers of AE reports for Relenza ongoingEstimates for numbers of AE reports on H1N1 •Estimates for numbers of AE reports on H1N1 vaccine now available and based on vaccinationpolicies in each country•Plans to divert resource to key Pharmacovigilancey g activities for Relenza and H1N1 vaccine in progressPrinciples of Pandemic Planning (1)p g()g y•Available Regulatory Guidance –has been consultede.g. draft FDA guidance; EMEA pandemic planningdocuments•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deployment of limited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deployment of limitedresource to high priority activities•Product Categorisation–marketed products categorised according to stage in lifecycle. PVt i d di t t i lif l PVactivities for pandemic products will be of increased intensity and will be prioritised over all other products intensity and will be prioritised over all other productsProduct CategorisationPharmaceutical and Consumer Healthcare Vaccines1a:Products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special situation (e g Relenza for pandemic)1:All Flu vaccines(e.g. Relenza for pandemic)1b:New NCE within a defined period post-launch (approx. 5 years) or 2:Vaccines less than 5 years on the marketSignificant new population (e.g. new indication,paediatric or Japan), usually for 2 year period2a:Well-established safety profile & core label, but 3:Vaccines more than 5 years onhave ongoing safety/regulatory issues (e.g. a known, specific safety issue, usually with internal or regulatory commitments) or the market with active safety monitoring ongoing (withsafety/regulatory questions ongoing)Ongoing clinical development (newformulation/indication)2b:As 2a, no ongoing safety issues4:All other Vaccines 3:POLOs, generics (non-GSK originated), minorbrand owner (Consumer products)N/APrinciples of Pandemic Planning (2)p g()•Workload Levels–defined thresholds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s of compliance todetermine when reduced PV activities should beimplemented.i l t d•Full regulatory compliance under present arrangements will be maintained for all products as long as reasonablybe maintained for all products as long as reasonablypossible•Workload Prioritisation–guidance on activities that can be stopped/simplified at defined workload levels can be stopped/simplified at defined workload levelsfor each product categoryy pPreliminary Proposals for PV activities •These proposals are being shared with Regulatory These proposals are being shared with Regulatory agencies for discussion and endorsementIn addition•Where ability to fully comply with current regulations Where ability to fully comply with current regulations is compromised, e.g. due to unprecedentedpincrease in case reports and/or reduction in PV staff due to illness, GSK will notify regulatory agencies that actions are being initiated in a stepwise mannerWorkload Levels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s of compliance to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s of compliance to determine when reduced PV activities are implementedWorkload level ConsequencePrecritical Maintain compliance by diverting resourcesp y g& stopping non-critical activitiesCritical (thresholds 1 d2)Compliance affected –agree with l t iand 2)regulatory agenciesPost-pandemic Maintain compliance and catch up ondeferred activities(within6months of enddeferred activities (within 6 months of endof critical phase)Pharma/Consumer vs Biologicals workload levels gPharmaceuticals & Consumer HealthcareBiologicalsNormal level:pandemic workload does not interferewith normal functioning of PV activities with normal functioning of PV activitiesPrecritical levels:CMG case load exceedsCMG’s capacity* by 25% for 3 consecutive days -Threshold 1:AE reports exceed capacity of Case Management Group by ~33% for 3 consecutive daysLevel 1:pandemic workload exceeds company PV department’s capacity by 50%Threshold 2:AE reports exceed capacity of Case Level 2:pandemic workload exceeds company PV Threshold 2:AE reports exceed capacity of Case Management Group by ~66% for 3 consecutive daysLevel 2:pandemic workload exceeds company PV department’s capacity by 100%Level 3:pandemic workload exceeds company PV d t t’it b 200%department’s capacity by 200%Level 4:pandemic workload exceeds company PV department’s capacity by > 200%Post-pandemic (catch up) levels:6 month period once capacity returns to precritical levels-Proposals for case entry and PSUR production during a flu pandemic(Pharma/Consumer Healthcare) during a flu pandemic (Pharma/Consumer Healthcare) Product Category Threshold 1Threshold 2PSUR Cases PSUR Cases Pandemic products Full All Full AllNewly launched AbbreviatedNewly launchedproducts/products withsignificant newpopulationsAbbreviated All Abbreviated AllWell-established products with ongoing safety issues or clinical development Abbreviated All Defer SeriousonlyWell-established products without ongoing safety issues Defer SeriousonlyDefer SeriousonlyNon-GSK originated products (Generics)Defer SeriousonlyDefer SeriousonlyOnce critical phase is over, any non-serious cases not entered within usual timelines will be p yentered and deferred PSURs & other periodic reports produced and submittedOther PV Activitiesy g p g •Evaluation of safety signals will continue to be prioritised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issue•Those with a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benefit-risk will be given a higher priorityTimelines for those signals unlikely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benefit risk •Timelines for those signals unlikely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benefit-risk will be extendedp y g y q y •Responses to some safety-related regulatory questions may need to be deferred (to be agreed with agencies)In the extreme situation of a prolonged critical period, GSK would also •In the extreme situation of a prolonged critical period GSK would also consider:•Discontinuation of follow-up for non-serious cases•Delayed entry of follow-up for US cases originating from class action litigationlitigation•Regulatory agencies would be notified of such changes in procedures5. Com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Com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 •Discussions with Regulators:•EMEA•Ongoing discussions to finalise EU Risk Management Plans (Relenza & vaccine)•Close collaboration on development of EMEA antivirals strategy for riskg g pmanagement during pandemic•Discussions on strategy for communication in pandemic•Japan MHLW•GSK Japan in discussions, similar requirements to EMEA•FDA•Requirements for expediting additional reports for Relenza already implemented•Draft guidance issued on handling of non-pandemic products•China SFDAChina SFDA•Initial discussions and meeting planned 21-22 Sept•Other RegulatorsDiscussions have occurred with other local regulators, no additional specific PV •Discussions have occurred with other local regulators no additional specific PV requirements to date•Plan to communicate GSK pandemic plan to key regulators in late pSeptemberCom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 •Fortnightly email communications with Local GSKaffiliates :•Update on Central Safety plans for pandemic•Guidance on resource planning and prioritisation of work to ensure worldwid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met for Relenzald id l t i t t f R l and H1N1 vaccine•Guidance on communications with regulators to ensuregworldwide consistent approachCommunication with Stakeholders•Discussions with other pandemic manufacturers:•Roche•Other vaccine companies through European Vaccine Manufacturers (EVM)Thank you and Questions。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要求

药物警戒体系文件撰写要求
1药物警戒体系文件涵盖;
(1)体系主文件,(2)程序/管理文件,(3)职责文件,(4)操作文件。
2体系主文件
2.1组织机构
(1)企业组织架构图,(2)安委会组织架构图。
2.2药物警戒负责人基本信息
2.3人员配备情况
2.4疑似药品不良信息来源
2.5信息化工具和系统
2.6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7药物警戒体系运行情况
2.8药物警戒活动委托
2.9质量管理
(1)质量控制,(2)管理制度,(3)操作规程。
2.10附录
3体系主文件(附录)
(1)主文件所覆盖的药品列表,包含名称、批准文号、以上市国家/地区。
(2)药品安委会组成人员列表。
(3)持有人指定药物警戒负责人证明材料。
(4)药物警戒部门专职人员信息。
(5)正在开展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其他数据收集项目列表。
(6)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文件列表。
(7)药物警戒体系性能指标考核结果。
(8)委托合同、协议或其他书面证明材料列表。
(9)已完成/计划开展的内部培训列表。
(10)已完成/计划开展的内部审核列表。
(11)主文件修
订日志。
我国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3733)作者简介黄莉婷,女,硕士E-mail:huangliting2007happy@通讯作者陆朝甫,男,副研究员E-mail:luchauph@ 收稿日期2013-10-10修回日期2013-12-01**我国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黄莉婷,陆世娟,陆朝甫**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袁广西浦北5353001药物警戒概述1.1药物警戒的起源与发展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 ,PV )的提法于1974年在法国问世,其最初的解释为“监视、守卫,时刻准备处置可能来自药物的危害”,着重强调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的监测。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规定药物警戒不仅涉及药物ADR ,还涵盖其它所有与药物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活动[1]。
截止2002年,世界上已经有65个国家成立了药物警戒中心[1],将药物警戒贯穿于药物研究、药物审批、药物上市的整个生命周期。
药物警戒主要是在整个药物生命周期中对药物进行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评估,指导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防范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对民众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普及,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权益,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2]。
可见,药物警戒的推行不仅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还节约宝贵的卫生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药物警戒与药物ADR 监测及上市后再评价的联系与区别药物警戒和药物ADR 监测及药物上市后再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并不完全等同。
药物警戒除涵盖药物ADR 监测外,还包括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和药物ADR 的预警。
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见表1。
1.3药物警戒方法收集与分析药物的相关数据是药物警戒开展的基础。
开展药物警戒方法是多样的,目前较为常用的有:志愿报告体系、定点监测、处方事件监测、病例对照研究等[1,5]。
(1)志愿报告体系。
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

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药物警戒是指对使用药物所包含的潜在风险进行警惕,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降低药物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或副作用。
药物警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声誉和责任。
首先,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药物代谢能力和耐受性。
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警戒工作,在给患者开药时就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甚至死亡。
药物警戒能够避免患者因为用错药物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其次,药物警戒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防止患者滥用药物或产生药物依赖。
某些药物在久服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依赖性,导致患者形成药物依赖行为。
通过进行警戒,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滥用或依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药物依赖的程度。
警戒还可以通过及时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此外,药物警戒还可以有效预防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产生的效应变化,可能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可以通过严格的用药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规避或减轻这种风险。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药物警戒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医疗纠纷。
合理警戒患者关于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可以避免因为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警戒的目的是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同时也提醒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加倍小心和谨慎,以减少错误和意外的发生。
为确保药物警戒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药物警戒策略:1.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关于用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剂量、使用频率、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2. 提供药物教育和信息。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药物教育和信息,包括药物的功效、副作用、相互作用等,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探讨如何构建药物警戒体系

探讨如何构建药物警戒体系摘要】:诸多药害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药物警戒体系的生成与发展。
为完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对药物警戒工作的重视,设置药物警戒相关机构;加强宣传教育与人员培训。
同时利用各种药物警戒信息,加强信息沟通与利用。
持有人可从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去完善药物警戒体系。
建立药物警戒体系,贯彻落实法规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关键词】药物警戒;不良反应;体系药物警戒是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是药学监测更新、更前沿的工作, 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到药物警戒的发展, 体现了国际药学工作者对于药品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认识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过程。
一、药物警戒的内涵药物警戒有别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方面是: (1) 监测对象, 涉及范围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主要针对质量合格的药品, 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物警戒针对的不仅是在正常使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还包括了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等所有与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2) 关注的时间范围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只关注于药品上市后阶段;药物警戒则贯穿于药品研制直至药品上市和上市后的全过程 (3) 运用的方法手段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志愿报告, 集中监测, 处方事件监测, 数据库链接等;药物警戒的主要方法除上述外尚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
(4) 工作本质不同。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仅限于被动地收集、分析和监测药物不良信息;药物警戒则是积极主动地开展药品安全性评价的各项相关工作, 这就要求药学工作者对各阶段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加敏感,进而采取更迅速有效的措施[1][2]。
二、药物警戒体系的目的建立药物警戒体系的目的包括:①提高医疗质量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②提高公众的健康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③有利于对药品的收益、危害、效果及风险的评估, 鼓励药物安全、合理和更有效 (包括经济) 的使用;④加强对药物警戒的理解, 并进行相关教育和临床培训, 促进与公众的有效交流[3]。
关于我国药物警戒体系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药物警戒体系问题的探讨作者:苏喆来源:《大众科学(周刊)》2020年第28期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我国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日趋成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发现和识别药品潜在风险,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但是,随着监测工作的迅速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等方面已经超出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监测体系的范围,建立新的药物警戒体系迫在眉睫。
本文讨论并分析了我国的药物警戒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药物;警戒;体系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由构词成分“rrpharmaco”(意为药、药学)和名词“vigilance"(意为警戒、警惕)组合而成。
这一概念拓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内涵,核心在于全面、整体考虑药品安全性问题。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药物警戒概念为:药物警戒是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活动。
尽管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概念上不难发现,药物警戒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为广泛,涵盖了从药物研发到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整个过程。
1我国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不足1.1药物警戒体系尚未健全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是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地市级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组成的四级监测系统。
在该系统中,国家中心统一管理下属机构。
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下级监测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多样化,给国家中心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困难。
此外,目前尚无建立药物警戒机构的明确要求,监测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采用医疗单位自愿报告制度。
一些医生认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属于医疗事故,并擔心卷入医疗纠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这对分析、总结、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上报流程不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同样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上报工作产生影响。
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XXXXXX有限公司药物警戒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药物警戒工作开展,确保药品风险效益平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药物警戒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物警戒管理规程的确认。
3 责任:药物警戒总负责人、 ADR 专员、 ADR 监测员及其他部门负责人。
4 内容:4.1 药物警戒体系,是指一个用来组织完成与药物警戒有关的法定任务和职责的系统;该系统旨在监测(已获批准)药品的安全性,以及这些药品的风险获益平衡的任何变化;药物警戒体系有自己的结构、流程和结果目标。
4.2 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4.2.1 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4.2.2 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直接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持续开展药品风险获益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4.2.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人条件。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人是持有人指定的直接主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且具有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员。
该人员应当具备多年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能够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确保监测工作持续合规。
5 药物警戒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5.1 职责:个例安全性报告的收集、随访、录入、评估和法规递交;PSUR、其他安全性报告的撰写;信号检测、分析;风险管理计划撰写、评估、管理;上市前、上市后研究的管理;培训的计划、实施、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的制定、更新。
5.2 具备的知识:医学知识、药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 PV 法规知识。
5.3 技能: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沟通技巧、培训技巧、写作技巧。
6 药物警戒工作人员要进行各项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工作中持续学习药物警戒知识、产品知识和疾病领域知识。
新版GVP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指南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撰写指南2022年02月目录一、前言 (3)二、基本原则与要求 (3)(一)关于指南定位 (3)(二)关于主文件更新 (3)(三)关于主文件格式 (4)三、主要内容 (4)(一)组织机构 (5)(二)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 (5)(三)人员配备情况 (6)(四)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 (6)(五)信息化工具或系统 (7)(六)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7)(七)药物警戒体系运行情况 (7)(八)药物警戒活动委托 (8)(九)质量管理 (8)(十)附录 (9)一、前言《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创建并维护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
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是对持有人的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的描述,应当与现行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保持一致,并持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
通过创建和维护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持有人应当确保药物警戒体系的合规性、保证药物警戒体系按照要求运行、能够及时发现药物警戒体系存在的缺陷与其他风险信息,保障药物警戒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及对药物警戒体系的持续改善。
二、基本原则与要求(一)关于指南定位本指南是一个原则性指导文件,提出了撰写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的一般要求。
持有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撰写反映药物警戒活动情况的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
(二)关于主文件更新结合法律法规要求与药物警戒体系运行等情况,持有人至少每年对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进行更新维护。
当药物警戒责任主体(持有人)、药物警戒组织机构、药物警戒负责人、药物警戒活动委托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因监管部门检查、持有人内部审核等工作需要的,持有人应当及时更新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
持有人应当在主文件修订日志中记录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发生的变更并依据文件管理操作规程对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进行版本号管理。
主文件更新过程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三)关于主文件格式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包含封面、目录、正文和附录四部分内容。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管理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管理第一部分概述一、药物警戒概述(一)药物警戒的定义与范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一词首次出现在法语中,当时被用于“集中的药物警戒”和“自愿的药物警戒”词义的对比。
1973年,法国建立药物警戒系统,包括31个区域药物警戒中心。
1994年,法国药物流行病学家B.Bégaud认为药物警戒代表了用于检测、评价、通知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所有活动和方法,主要涉及药品上市后阶段。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日内瓦召开“药物警戒中心的设置与运行专题研讨会”,药物警戒概念在全球开始推广。
2002年,WHO将药物警戒定义为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
同时,将药物警戒的关注范围扩大到草药、传统药品和辅助用药、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疫苗。
与药物警戒相关问题不仅涉及药品的不良反应或事件,还包括不合格药品、用药错误、缺乏药效、使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或未被批准适应证的药品、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品相关的病死率的评价、药品的滥用和错用以及药品与化学药品、其他药品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
药物警戒的特定目的一般包括六个方面:①改进因使用药品和进行所有的医疗与辅助治疗相关的患者服务与安全性;②提高与用药有关的公众健康和安全;③发现与用药相关的问题并及时公布结果;④致力于药品的效益、危害、有效性和风险的评估,从而预防危害和最大化收益;⑤鼓励安全、合理和更有效(包括具有成本效益)地用药;⑥促进对药物警戒的认识、教育和临床训练以及与公众有效的交流。
(二)国际药物警戒体系1.美国的药物警戒体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下属的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设有监测和流行病学办公室(Office of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ology,OSE)。
药物警戒和Hys定律_范大超

药物引起DILI有多种致病机制,所 以损害模式和治疗时间都同。药物引起 的损伤可表现为急性全身性超敏反应, 也可以在用药后数周到数月才有症状, 所以短期用药不仅在研究开始时需检测 肝功能,在用药结束后数月内仍需持续 进行肝功能监测。若药物在长期超适应 证下使用,必须进行长期肝损害监测。
2.排除异常 在肝损伤前后,都可能会有非特异 性症状,比如恶心、呕吐、乏力、腹 痛、腹胀,虽然这些非特异的症状都不 能取代转氨酶和ALP作为肝损害的指针, 但是一定要引起注意。一旦用药过程中 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或有其他非特异性 症状,要立即进行肝功能检测。 转氨酶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非常 快,一旦发现转氨酶高达正常值上限3 倍以上,应立即安排在2~3 d内复查, 如果拖延时间可能无法观察到期间转氨 酶的变化。转氨酶急剧升高如未被检测 到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受试者不能 马上到实验点复查,应安排受试者在当 地接受检查,保留检查结果。如果受 试者的转氨酶持续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 上,应密切观察,不能密切观察就要停 药。 密切观察的内容包括:每周复查肝 酶和胆红素2~3次,如果症状稳定或者 患者停药后无症状,则减为每周复查1 次;详细询问的现病史,既往史,并发
⑶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同时升高原因
70 中国处方药 2010.07 No.100
在近50年的新药开发历史中,药物所引起的 肝脏损害是新药上市后被撤市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Hy’s定律对一些“信号”早期发 现、早期通报及早期分析处理,并在整个临 床试验过程中密切监测,有助于把风险控制 在萌芽状态。
不明,比如已经排除了甲、乙、丙型肝 炎、其他原有的肝脏疾病以及其他能药 物引起的肝损伤。
症;询问用药史(包括非处方药,中草 药,膳食补充剂)、饮酒、毒品和特殊 饮食;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 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 肝、缺氧缺血性肝病和胆道疾病;获得 性环境化学物质接触史;检查其他的肝 功能指标(INR、结合型胆红素);必 要的时候考虑进行消化和肝病会诊。
药物警戒体系文件全套

药物警戒体系文件全套本部分将提供有关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概述和目的。
本部分将介绍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
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全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该部分将介绍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目的和背景,以及适用范围和定义。
引言该部分将介绍药物警戒体系文件的目的和背景,以及适用范围和定义。
药物警戒工作概述该部分将概述药物警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药物警戒工作概述该部分将概述药物警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药物警戒工作概述该部分将概述药物警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药物警戒工作概述该部分将概述药物警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工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药物警戒管理体系该部分将详细介绍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包括药物警戒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设定,协调与合作机制,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
药物警戒管理体系该部分将详细介绍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包括药物警戒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设定,协调与合作机制,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
药物警戒管理体系该部分将详细介绍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包括药物警戒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设定,协调与合作机制,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
药物警戒管理体系该部分将详细介绍药物警戒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包括药物警戒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设定,协调与合作机制,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
药物警戒信息发布和通报该部分将说明药物警戒信息的发布和通报机制。
包括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形式,以及通报对象和时机。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信息的分类和等级制度。
药物警戒信息发布和通报该部分将说明药物警戒信息的发布和通报机制。
包括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形式,以及通报对象和时机。
还将介绍药物警戒信息的分类和等级制度。
加强医院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

畴。也就是说 ,药物警戒涵括了药物从研发直到上市使 用的整个过程 ,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仅仅是指药品上市
后 的监测 。A R D 监测 是药 物 警戒 的重 要 内容 ,是 药物 警
用过程 中发现以往未知的A R D 。为 了使患者用药合理,
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我院临床医务人员通过查房、 对病人的药物咨询及患者退换药原因等方面审查药物治 疗中不合理用药及其使用原因 ,发现患者用药中的不 良
然药品不 良反应的报告率越来越高,但漏报的情况还普
遍存 在 ,有很 多 的不 良反 应 医 院并 没 有及 时发 现或 及 时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更有专家指出,药物在临床前的
研 制 阶段 以及 在 临床 实 验 阶段 都 应 纳 入 药 物 警 戒 的范
报告。作为医院 ,药物警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药物使
药安 全 。 4 中成 药药 物警 戒应 当引起 重视 在 药物 警戒 中 ,中药对 于 医院 而言是 一 个全 新 的课 题 。 长期 以来 ,在 人们 的心 目中一 直 认为 中药是 安全 有
医学信息 2 1 年 1 第 2 卷 第 1 00 月 3 期
M d a I omai a . 0 0 V 1 3 o1 e i l fr t n n 2 1 . o 2 .N . c n o J .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医院药物 警戒 ,促进 合理用药
白淑 花
(东营 市胜 利 油 田滨 海 医院 ,山 东 东营 27 3 5 27)
源于医院,其最终 目标是帮助病人合理 、安全地用药。 3 药物警戒在医院药品不 良反应监控中的作用
目前我 国药品 不 良反应 报告 绝 大多数 来 自医院 ,虽
药物警戒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可防治疾病,也可危害机体。
中(成)药的使用,也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一、药物警戒概念:有关不良反应或任何其他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发现、评估、理解与防范的科学与活动。
药物警戒不等于同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其范围包括药品上市前及上市后全过程的监测,还包括药物滥用和用药错误。
最终目的是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中药警戒是在中药安全性日益引起关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概念,是西方药物警戒理念与中医药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与中医药传统安全用药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二、国际药物警戒发展概况(一)反应停事件沙利度胺(反应停),可消除孕妇常见的恶心、呕吐、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妊娠反应。
1956年上市后十分畅销,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丁美洲与非洲各国、日本等17个国家相继投放市场出售。
1956-1963年间全世界共出现了11000多例怪胎。
仅在德国就出现了8816例怪胎,日本也有1002例产妇生产了畸胎,这些婴儿出现了海豹性的肢体。
世界各国立即停用沙利度胺,9个月后,海豹肢婴儿才停止出现,但后果已无可挽回。
约半数儿童已死亡,存活着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深重地负担。
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世界性的、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1961年反应停事件曝光,1962世界卫生大会开始研究保障用药安全的措施。
1968年WHO制订了一项有10个国家参加的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收集、交流、规范ADR报表、术语、药品、目录、电子报告系统。
1970年世界卫生大会认为1968年的合作计划已取得成功,决定在日内瓦设立永久性的组织—WHO药物监测中心。
(二)、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国内主要是龙胆泻肝丸事件,2002年《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重点通报了龙胆泻肝丸,国内期刊文献报道70例,27例肾衰竭,43例轻度肾损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的药用标准。
2024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题库与答案

2024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5题)1、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们生活压力大等因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肺癌、乳腺癌更是成为掠夺人生命的重要杀手。
临床和基础医学对抗肿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抗肿瘤药物也不断更新换代,如环磷酰胺、伊立替康、甲氨蝶呤等广泛被人们使用。
A.副作用B.变态反应C.后遗效应D.耐受性E.继发反应【答案】 D2、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固体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的类型是A.注射用无菌粉末B.溶液型注射剂C.混悬型注射剂D.乳剂型注射剂E.溶胶型注射剂【答案】 C3、氧化代谢成酰氯,还原代谢成羟胺,产生细胞毒性,又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A.保泰松B.卡马西平D.氯霉素E.美沙酮【答案】 D4、药物在脑内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屏障,称为血一脑屏障B.血一脑屏障使脑组织有稳定的内部环境C.药物的亲脂性是药物透过血一脑屏障的决定因素D.脑内的药物能直接从脑内排出体外E.药物从脑脊液向血液中排出,主要通过蛛网膜绒毛滤过方式进行【答案】 D5、通过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A.被动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靶向制剂D.化学靶向制剂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答案】 A6、合成的氨基酮结构,阿片类镇痛药物,代谢物有活性,成瘾性小,作用时间长,戒断症状轻,为目前用作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依赖性替代治疗的主要药物。
属于A.美沙酮C.昂丹司琼D.氟哌啶醇E.地昔帕明【答案】 A7、通过共价键键合产生作用的药物是A.磺酰胺类利尿药B.水杨酸甲酯治疗肌肉疼痛C.乙酰胆碱与受体作用D.抗疟药氯喹E.烷化剂抗肿瘤药物【答案】 A8、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的是A.舒巴坦B.氨曲南C.美罗培南D.克拉维酸E.哌拉西林【答案】 B9、以下滴定方法使用的指示剂是铈量法A.酚酞C.亚硝酸钠D.邻二氮菲E.结晶紫【答案】 D10、(2016年真题)耐受性是A.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其反应性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的现象B.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特征的药物,产生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的一系列强烈的症状或损害C.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D.连续用药后,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或心理的需求E.长期使用拮抗药造成受体数量或敏感性提高的现象【答案】 A11、分子中含有甲基亚砜基苯基和茚结构,属于前药,在体内甲基亚砜基苯基需经代谢生成甲硫苯基后才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是A.对乙酰氨基酚B.舒林酸C.赖诺普利D.缬沙坦E.氢氯噻嗪【答案】 B12、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中不包括()()A.凝胶膏剂B.充填封闭型C.骨架扩散型D.微贮库型E.黏胶分散型【答案】 B13、向注射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了热原的哪些性质A.高温可被破坏B.水溶性C.吸附性D.不挥发性E.可被强氧化剂破坏【答案】 C14、滴眼剂中加入硼酸盐缓冲溶液,其作用是A.稳定剂B.调节pHC.调节黏度D.抑菌剂E.调节渗透压【答案】 B15、润滑剂用量不足B.黏冲C.片重差异超限D.均匀度不合格E.崩解超限【答案】 B16、含有二苯并氮A.苯巴比妥B.苯妥英钠C.加巴喷丁D.卡马西平E.丙戊酸钠【答案】 D17、左炔诺孕酮属于A.雌激素类药物B.孕激素类药物C.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D.糖皮质激素类药物E.雄激素类药物【答案】 B18、向乳剂中加人相反类型的乳化剂可引起乳剂B.絮凝C.破裂D.转相E.酸败【答案】 D19、属于G一蛋白偶联受体的是A.5一HT受体B.胰岛素受体C.GABA受体受体D.N胆碱受体E.甲状腺激素受体【答案】 A20、在体内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得药物极性增大,该代谢类型属于A.弱代谢作用B.Ⅰ相代谢反应教育C.酶抑制作用D.酶诱导作用E.Ⅱ相代谢反应【答案】 B21、可以作硬化剂的是B.泊洛沙姆C.单硬脂酸甘油酯D.甘油明胶E.叔丁基对甲酚(BHT)【答案】 A22、(2019年真题)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A.与受体亲和力高,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弱,但内在活性较强C.与受体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较弱D.与受体亲和力高,但内在活性较弱E.对失活态的受体亲和力大于活化态【答案】 D23、(2020年真题)芬太尼透皮贴用于中重度慢性疼痛,效果良好,其原因是A.经皮吸收,主要蓄积于皮下组织B.经皮吸收迅速,5~10分钟即可产生治疗效果C.主要经皮肤附属器如汗腺等迅速吸收D.经皮吸收后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E.贴于疼痛部位直接发挥作用【答案】 D24、隔日口服阿司匹林325mg可明显抑制心肌梗死的发作率,该时段是A.上午6~9时B.凌晨0~3时C.上午10~11时D.下午14~16时E.晚上21~23时【答案】 A25、与受体有很高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a=1)的药物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作者:洪英子胡骏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通信作者:胡駿,药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目前担任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医药政策与行业分析及药物警戒等领域研究。
在药品、器械和化妆品的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和认证检查领域有非常资深的从业背景和实践经验。
担任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药品监管法规和政策专委会委员,《医疗器械蓝皮书》编委,《中国药房》、《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上海医药》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近年承担了部级、局级等行业发展、政策制定、行政监管等课题近20项,参与了多部药械化领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的立法和修法研究。
摘要:随着审评审批制度的优化,一大批新型抗肿瘤药通过附条件批准程序等“快速通道”拿到批准文件,压缩了上市前大样本量的安全性数据暴露,上市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能确保药物安全性信息得以不断的补充完善,风险管理持续的动态跟进,真正做到把患者的风险获益最优化。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介绍了国内外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及工作现状,提出了针对品种特性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物警戒持有人医疗机构监管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116—05引用本文洪英子,胡骏.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概述[J].上海医药,2022,43(S2):116—120.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in novel anti-tumor drugsHONG Yingzi,HU Jun(Shanghai Center for Adverse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Reaction Monitoring,Shanghai 200040,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dure, a large number of novel anti-tumor drugs obtained the approval documents by "fast pass", which is a conditional approval process. Lack of a large amount of exposed clinical safety data, post-marketing pharmacovigilance is aI vital 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drug safety information,and dynamic approaches to the risk management. Patients can finally benefit from this benefit-risk life-cycle management. Using a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ing experience of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in novel anti-tumor drugs in EMA, in FDA as well as in China. Besides,some issues are raised according to the dru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nti-tumor drugs;pharmacovigilance;holder;healthcare;regulators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达900万左右。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细胞分子领域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涌现了一大批新型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治疗的合理用药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将新型抗肿瘤药物界定为分子异常特征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两类[(2]。
ICIs主要包括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3]。
相比传统的化疗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致细胞毒性的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但仍然可能因其作用机制而导致罕见的毒副作用发生。
例如,靶向药物可能导致内脏大出血、心力衰竭、肺栓塞等致命的不良反应的发生,ICIs可能造成免疫系统紊乱而引起的自身免疫过激的表现,等等。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指出,“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性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也容易产生罕见的毒副作用,因此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尤为重要。
”随着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一大批新型抗肿瘤药通过附条件批准程序等“快速审批通道”拿到批准文件。
通过上市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能使药物安全性信息不断的补充完善,风险管理持续的动态跟进,真正做到把患者的风险获益最优化。
1国外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风险管理思路1.1欧盟的药物警戒体系EMA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风险管理主要通过风险管理计划(risk management plan,RMP)。
RMP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安全性说明对产品风险进行分析,上市后药物警戒计划,风险最小化措施。
药物警戒计划制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对关联性不明的风险进行分析。
区别于药物警戒计划,风险最小化措施针对的是已识别的、或潜在的重要风险与用药的关联性较强的产品风险,并将该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的计划和手段。
安全性说明的撰写基于药物警戒计划和风险最小化措施的内容。
作为药品审批以及评价内容的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药品上市申请时都必须递交RMP。
EMA通过对RMP的审批,预先将药品上市前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对药品上市后的风险进行管控,体现了欧盟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理念(6)。
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harmacovigilance Risk AssessementCommittee,PRAC)会对提交的RMP进行评估。
产品获得批准后的第5年须对RMP进行上市后第一次评估,并且在第8~9年进行再次评估4.7,以确保对上市后品种风险进行动态管控。
1.2美国的药物警戒体系与欧盟不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FDA)更关注针对已确认风险的应对方案。
药品上市申请时,申请者必须针对重要的已确认风险提供相匹配的风险评价和减轻策略(risk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REMS)。
同时,FDA 要求申请者在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建立安全性数据库,尽可能的收集安全性数据,以充分暴露产品的风险。
对于少数具有特殊风险的产品,FDA会建议申请人制定对应的药物警戒计划(4)。
是否需要申请者或持有人提交REMS,往往与药品暴露风险的多少及严重程度划等号。
当然,不是所有新药申请都需要提交REMS,除却申请者主动提交REMS的情况外,经评估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风险控制的新药才需要提交REMS。
所有根据新药申请或生物制剂许可证申请批准的药品的REMS,会在REMS获批后18个月、第3年和第7年被评估[8]。
根据评估结果,如果产品的风险已经被充分认知并且不再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企业可能不再需要执行REMS。
反之,如果某些产品在上市申请前未被要求REMS的,在批准上市后暴露出预期之外的严重风险的话,可能会被要求提交REMS。
2我国新型抗肿瘤药的药物警戒体系情况2.1药品上市持有人的药物警戒体系从2011年7月1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以下简称81号令)正式施行开始,我国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已逐步建立并运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
2017-2018年随着我国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及其管委會,并承诺在中国转化实施ICH的指导原则,一系列与药物警戒相关的法规层出不穷,对我国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
2018年7月发布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中明确了“持有人是药品安全的责任主体”。
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提出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并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简称“持有人”)实施药物警戒提出了要求。
2021年12月1日,我国的《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Good 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GVP)正式施行,要求持有人和申办者应当建立药物警戒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维护,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
持有人根据法规要求,从机构人员与资源、质量管理与文件记录、监测与报告、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等五大块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升级原有的体系制度和工作机制。
新型抗肿瘤药相对于传统抗癌药,靶点明确、作用机制清晰,临床试验申办者可以通过体外研究初步判断药品的有效性,通过附条件批准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等“快速通道”拿到批准文件,不再需要像常规药品那样,累积上千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去验证有效性。
然而,药品安全性的问题必须通过足够大的样本量才能暴露[10],因此,上市后风险管理体系的行之有效是新型抗肿瘤药安全性保证的关键。
GVP要求对于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省级及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要求关注的品种,持有人应当根据品种安全性特征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在上市早期通过在药品说明书、包装、标签中进行标识等药物警戒活动,强化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患者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报告意识。
不难发现,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药品说明书、药物警戒计划都是持有人建立上市后药物警戒体系,并且对药品进行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2.1.1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post-authorisation safety study,PASS)PASS是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而进行的对药品上市后安全隐患识别与评估过程,是药物警戒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