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各地名来历

合集下载

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革命老区

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革命老区

铜城龙岗,古称“芙蓉冈”,因地貌形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而得名。

龙岗建镇千年,位于安徽省天长市东北、高邮湖西岸。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代曾出过状元戴兰芬,兄弟文武双探花韦镜湖、韦镜川,陈门四进士陈于豫、陈于荆、陈以刚、陈以明等。

清道光二年(1822年),朝廷为道光皇帝登基而专设恩科会试,六岁即能賦诗属对的龙岗学子戴兰芬,高中本科状元。

至今在天长流传着许多关于戴兰芬的传说,相传他进京会考,本居第九名,皇上见其姓名、籍贯富有吉祥之意:天长地久(第九),代代(戴)兰芬,遂钦点为状元。

由于毗邻高邮湖,龙岗的水路交通非常发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本地区的商贸中心,这里人口稠密,人民生活较为殷实,商贾大户众多。

镇内民居十分考究,多为青砖小瓦,排山隔扇,浮梁浮柱式建筑。

这里的民风淳朴,香火鼎盛,东、西、南、北、中都建有庙宇:东有“观音寺”,西有“三宜殿”,南有“二曾庵”,北有“白景子庵”,中有“真武庙”等十余所庙宇。

抗日战争时期,龙岗成为培养我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干部的摇篮。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了整编,原江北指挥部所辖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整编为第二师,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

为加强部队和根据地建设,遵照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二师筹建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

1941年5月,抗大八分校在天长张公铺成立,张云逸、罗炳辉分任正副校长。

由于日军的疯狂大扫荡,抗大八分校几经辗转,于同年8月迁至古镇龙岗。

抗大八分校在龙岗办学历时四年多,共培训学员四期三千多人,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龙岗古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拥军爱民的典范,由于日寇的侵扰,龙岗的商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空闲的房屋较多,为抗大八分校提供了较为宽敞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学校下设机构,党政军领导和学员都散居在老街民居中,龙岗三百多民宅里,家家都有抗大学员。

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粟裕、郑位三、罗炳辉、方毅、邓子恢、张劲夫等先后在龙岗工作生活过。

天长市的历史沿革概况

天长市的历史沿革概况

天长市的历史沿革概况1、天长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先属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属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本地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认俊)。

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二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于石梁侨置沛郡及沛县(今石梁街)。

北周时期,改沛郡为石梁郡,改沛县为石梁县(今石梁镇附近)。

天长正式置县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天宝七年(公元 748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

天长县的规模自此确定后,历朝无大变化。

清设天长县,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属安徽省。

中华民国27年(1938年)12月天长县城被日军占领,民国29年(1940年)4月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铜城镇成立,属皖东津浦路东各县人民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民国32年(1943年)2月,天长县与高邮县合并成立天高县,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功绩,苏皖边区政府于民国35年(1946年)6月29日和民国37年(1948)12月18日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

1960年1月5日,炳辉县改称天长县,1961年3月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滁县地区;1992年撤区并乡,1993年3月29日起由滁州市代管;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2001年底,36个乡镇合并为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0个乡);2007年4月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合并为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天长街道、铜城镇、汊涧镇、秦栏镇、大通镇、杨村镇、石梁镇、金集镇、仁和集镇、冶山镇、郑集镇、张铺镇、新街镇、永丰镇、万寿镇,以及城东新区、大圹圩农场);2007年11月行政村区划调整,共有63个社区、121个村,4190个村(居)小组。

滁州市天长县来安县名胜古迹简介

滁州市天长县来安县名胜古迹简介

滁州市天长县来安县名胜古迹简介【琅邪山】古称摩陀岭。

在安徽滁州市城西南5公里。

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率兵出涂中,尝驻此,因名。

最高峰317米。

山中有唐建琅邪寺、宋建醉翁亭等古建筑群,唐、宋以来摩崖、碑刻数百处,以及酿泉、归云洞、雪鸿洞、石上松、无梁殿、南天门诸胜迹。

琳宫梵宇,隐伏山际,茂林深树,景色清幽,古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称誉,为历史上有名的风景区。

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曾巩、苏轼、宋濂等名家,均有诗文纪其胜。

【琅邪寺】在琅邪山中。

原名宝应寺。

又曰开化寺、开化律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唐大历年间刺史李幼卿与僧法琛创建,此后历代均有重修或增筑。

寺内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明月观、三友亭、翠微亭、无梁殿、拜经台等建筑。

寺外有濯缨泉、归云洞、雪鸿洞等胜迹;唐、宋、明、清各代摩崖、碑刻遍布其间。

新近发现唐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摩崖题诗,尤为珍贵。

【醉翁亭】在琅邪山中。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知滁州时,山僧智仙建亭于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自号“醉翁”,并撰脍炙人口之《醉翁亭记》以记其事。

亭屡经废兴。

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亭周围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怡亭、意在亭、九曲流觞、醒园等胜迹。

【宝宋斋】在琅邪山醉翁亭内。

明天启二年(1622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建,用于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著名碑刻。

欧阳修所撰《醉翁亭记》,初刻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本地人士以其字划褊浅不能远传,于元祐六年(1091年)请苏轼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得益彰,为金石中珍品。

斋名来由,冯若愚云:“宋世所重者晋字,故蓄字多者,有宝晋斋。

我(明)朝则文与字皆兼学宋,于元无取焉,宋碑文字之最著者莫如欧公滁二碑。

”【酿泉】一名让泉,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宋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10)——华东篇(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作者:牛汝辰(1)上海上海市、县(Shanghai Shi、Xian)位于东经121.4°,北纬31.2°,在长江口,简称沪。

北宋年间,因上海最初兴起于上海浦岸上,而聚落形成后即用浦名,称这个是的市集为上海,以其“地居海之上洋”故名。

沪,得名于海滨的捕鱼工具,即“扈” (即今天的鱼簖)。

后来“扈”演变为“滬”,后简化为沪。

一说因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简称“沪”。

又误传战国时春申君疏凿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简称“申江”,别称“申”。

1928年设特别市。

1949年改为中央直辖市。

甫汇县(Nanhui Xian)位于东经121.7°,北纬31.0°,在上海市东南部。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南汇县。

县东邻东海,向海伸出南汇咀,海水至此作一曲折,潮汐南北分,南派入钱塘江,北派入长江,故名南汇。

青浦县(Qingpu Xian)位于东经121.1°,北纬31.1°,在上海市西端。

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置青浦县。

因北濒松江,又称青龙江而得名。

据《青浦县志》:“孙权造青龙战舰于此,故名。

”奉贤县(Fengxian Xian)位于东经121.4°,北纬30.9°,在上海市南。

1726年置县。

原奉城镇城皇庙旁建有一祠,相传为孔子学生子游曾到此,后人为他建祠,当时乃是“祟奉贤人”之意。

祠前原有一条街叫奉贤街。

崇明县(Chongming Xian)位于东经121.3°,北纬31.6°,在上海市北端。

唐置祟明镇,元置崇明州,1369年因置崇明县。

松江县(Songjiang Xian)位于东经121.2°,北纬31.0°,在上海市西南。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以北境吴淞江,古名松江而得名。

1912年置松江县。

天长为题作文

天长为题作文

天长天长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地处江淮平原,是典型的太湖淀留区。

天长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各族人民定居的地方,根据考古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约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证据。

自秦汉时期开始,天长就成为商贾云聚、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礼乐之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著名的商贾之地和鱼米之乡。

天长的名字源自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天长地久,有时尽头。

”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

天长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四周环山,南临长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这里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盛产黄鳝、桂花,被誉为“桂花之乡、黄鳝之都”。

天长市是一个历史名城,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天长城,这是南宋时期所建,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城池。

还有著名的闫家花园,这是清代初期一个豪门家族所建的大型私家园林。

花园内极富韵味,小桥流水,岸边杨柳,曲径通幽,石桥穿越,跌宕起伏,鲜花盛开,游人如织,是高度文化气息与优美自然风光相融合的典型。

此外,天长市还有很多观光点和旅游景点。

如龙池公园,这是一座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点于一体的公园,建成之后成为天长市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中华古墓群,这是一组文物墓葬群,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年代跨度达2500年之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古建筑群,这里的古建筑群很多,总计有220多座,其中大多数是清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天长市的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形成了其独特的旅游风情。

如果你到这里,一定会被这里的风景和文化魅力所吸引。

当然,这里的饮食也是不可错过的,这里有很多地道的特色小吃,如风味独特的本地菜“黄鳝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此外,还有很多与节令、风俗、宗教、历史等相关的独具特色的小吃,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天长宋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天长宋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天长宋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晋冀交接处的天长镇,东临省会石家庄市50公里,西接煤都阳泉市50公里,北连井陉矿区,达革命圣地西柏坡65公里。

境内石太铁路、3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石阳公路纵横交错,素有燕晋通衢之称。

天长镇名起于汉代,唐为天长镇,置天长军。

宋为天威军,熙宁八年(1075年)始建井陉县治,历宋、金、元、明、清、民国至1958年为历代县治之所。

古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城区有井陉古瓷窑遗址、井陉古驿道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古城、文庙、城隍庙、龙窝寺、通济桥、显圣寺等省级文保单位6处:大石桥、皆山书院、王家庭院、衙门、都堂府、总兵府等市、县级文保单位1 6处;未定级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40余处。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具有上千年历史,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

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单位密度之大,历史罕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竹香。

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十六座城市的名字由来合肥“合肥”之名始见史书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合肥”一名的由来,指来自埠湖的施水至合肥后,与逍遥津、金斗河、南淝河渚水相继汇合。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

从此,合肥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芜湖芜湖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是“鸠兹”,春秋时期的《左传》上有所记载。

鸠兹城多湖塘沼泽地区,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因此得名。

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设县,易名芜湖。

在鸠兹附近有一大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

蚌埠蚌埠,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凤阳县志》,记载:“长淮卫至蚌埠二十公里内,土人取蚌得珠”。

蚌埠“古称采珠之地”,又有“真珠滩之说”。

淮南“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

夏商时期,淮南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

之后淮南的名称历经反复。

马鞍山原属当涂县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涂县:“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

”1906年起,南山、向山等地相继发现铁矿,矿石集中在马鞍山江岸装船外运。

1954年置马鞍山镇,属当涂县。

1956年由马鞍山矿区和采石镇设马鞍山市。

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淮北淮北,1971年更为现名,以前称作“濉溪”。

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1950年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县城设在濉溪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828《凤阳府山川考》:濉溪口“汴水入睢之口”。

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铜陵《明一统志》中记载:铜官山“在铜陵县南一十里,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

旧尝于此置铜官场。

”铜陵因铜官山而得名。

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

1958年,撤销县建制,并入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1972年,恢复铜陵市建制至今。

安庆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和“德庆军"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地方传说

地方传说

天长的由来宋朝时,杨家将曾驻军在天长。

有一次,杨宗保因犯了军纪,他父亲杨六郎决定当日中午午时三刻把杨宗保斩首示众。

出斩杨宗保的消息惊动了朝廷的八贤王、柴郡主和天波府里的佘老太君。

大家都向杨六郎说情,杨六郎一口回绝说:“军纪如山,谁也不能例外。

”大家无计可施,不知如何是好。

天波府里有个丫环叫杨排风,原是玉帝的女儿下凡,她见众人说不下情来,知道斩了杨宗保就绝了杨家的后代,此事非同小可。

她便驾祥云来到南天门拜见父王玉皇大帝,向父王诉说情由。

玉帝为难说:“我在天宫,他在凡间,我如何去救他呢?”杨排风跪在父王面前,苦苦哀求说:“午时三刻即将来到,杨宗保就要被斩,望父王一定设法。

”玉帝听到午时三刻,灵机一动,心想:凡间的事我管不了,天上我说了算。

立即把太阳神找来吩咐说:“你把太阳定在天上不走,午时三刻不到,杨宗保就斩不掉了。

”却说杨六郎只等午时三刻行刑,可太阳老停在巳时不进午时。

等啊等,大家人困肚饥,可太阳仍不动。

众人都喊:“天真长,天长啊……。

”杨六郎觉得奇怪,太阳怎么就不进午时呢?莫非出斩杨宗保连天也不同意吗?只有宣布不斩杨宗保了。

后来,人们就把他们的驻地改为天长。

天长从此得名。

口述:张少华搜集整理:缪文渭铜城是天长的一个古镇,据县志记载,秦汉以前就有,那时叫沛水,只有几十户人家。

传说汉景帝时,刘邦侄儿吴王濞统治过这块地方,为吴国之地。

西汉时,吴国是最富裕的国家,经济来源丰实。

依山铸钱,煮海为盐,给吴王濞增加了大量收入。

一天,吴王濞和部下大夫商量,成立铸造局,中大夫应高建议铸造局设在盱眙,禄伯建议设在广陵,邱亦建议设在东阳,三人说得都有道理。

吴王濞则认为有些不妥,铸造局设在盱眙,靠近楚国边界,难免两军相冲,引起战争;设在广陵,那里靠近闽越,倘若闽越事变铸造局的安全难保险;设在东阳,那里人多杂乱,保密的事难办,泄露机密,坏人惹事。

吴王濞考虑多日拿不定主意。

吴王濞为了建设铸造局,借游猎为名,到各地巡查,他走遍吴国,看中了“沛水”,这地方南有沛河,北有淮水,西借东阳,东出海滨,又较为隐蔽,吴王濞便在此修造行宫,和太子驹同住一起,吴王问驹:“在沛水设铸造局,如何?”驹看看周围的地形说:“很好!比他们选取的三处为好。

天长龙华寺与梁氏祠堂的由来简述

天长龙华寺与梁氏祠堂的由来简述

天长龙华寺与梁氏祠堂的由来简述根据传说龙王庙(现改为龙华寺)原为梁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位于天长市北郊便益乡东,在明朝年间梁氏门中有一门无后代,一寡祖乔氏夫人在家里祠堂吃斋念佛看灯守节(地点在业河湾大墩子上),这大墩子也处在业河拐弯处,因长年水流转来转去淤土形成,某年洪水暴涨泛滥,乔氏早晨去察看水情(实际上是去打捞浪渣回来晒干烧锅),因水势流急形成河水漩涡大浪渣集中旋到拐弯处,同时不知什么时间从上游漂来一木制物夹在浪渣里,乔氏打捞中发现打捞的浪渣里有一个物件上来一看原来是一尊木制菩萨,吃斋人口中念佛保佑,遂将木制菩萨顺水流方向撑送。

第2天乔氏又来打捞浪渣发现昨天的木制菩萨又回来原处,就这样往返几次。

这时乔氏夫人猛然觉得这菩萨是否与自已有缘(实际上是在旋涡里转来转去根本没有撑送走)顿发善心,这时她把这尊菩萨请到自已的庵堂供奉。

她越想越感到这尊菩萨也与梁氏有缘天赐,逐渐把这件事在梁氏门中传开,我梁氏族下有人说既然天赐佛于我梁门,我梁氏日后定有发旺。

加上乔氏信佛的心诚,经梁氏族下商定共献良田80余亩作为公产,此后又经梁门多次捐赠集资终于建成庙宇,起名龙王庙。

乔氏西游后由直真和尚接了香火,在原来的基础上砌了后殿(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及其子弟,东西两首是十八罗汉,院落东厢房五间是诵诗经堂(北间是由主持僧居住),西厢房五间,谓之“三贤堂”是供奉我祖先牌位,于明洪武年间所建,并建了庙前大门,门前有石狮子一对,庙内供四大金刚,大肚弥勒佛,护法神---韦陀;到清朝顺治年间庙的中殿才建成,主殿两旁东有阎王殿,西有龙王殿,外有土地祠,总共有49间房屋。

曾拥有庙田80余亩(解放后被土改),只剩下古寺四周竹园一片,大树几十株,仍归寺庙所有。

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寺院,是皖东一大名寺。

年年有家祭(每年清明节也就是梁门后代对祖先的哀思),天天有香客,佛事频频,名声久远。

龙王庙曾两次遭劫,第一次是在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1939年中国共产党在天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石梁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设在龙王庙,梁姓不少人参加了抗日战争,以办民校为名,实际上是共产党宣传革命,培养天长乃至皖东地区革命志士场所,我地缪文谓、李世农、宗士诚等革命前辈更是往来穿梭其间,由此处培养的有詹卓、刘锡章、徐速之、梁明典等人,烈士梁明伦、胡国章等也都是由此走向革命道路的,天长县城西乡的抗日运动如火如荼,搞得侵略者如坐针毡,不得安宁,于1941年2月23日扫荡中,日本鬼子放火烧了龙王庙一部分建筑,其中供奉梁家祖先牌位及家谱的西厢旁殿被烧光,荡然无存。

天长市为什么属于安徽而不是江苏,真相是什么?

天长市为什么属于安徽而不是江苏,真相是什么?

天长市为什么属于安徽⽽不是江苏,真相是什么?经常有⼈疑惑,天长为什么属于安徽,真相是这样的。

天长是宋朝之后为了政治军事原因从扬州划出来的,尽管和扬州分离了⼏百年,天长话仍旧和扬州话⾼度相似,⽐⾼邮话、宝应话还要像扬州话,天长的地⽅戏曲⼀直都是扬剧。

今天的江苏和安徽⼆省分别跨淮河、长江两⼤流域,江苏⼜与浙江分割太湖流域。

但在明朝以前却并⾮如此,这两省之地⼀般是⾃南⽽北分为⼆⾄三个政区,或以长江,或以淮河分南北,应该说是⽐较合理的。

现在的区划是明太祖的杰作。

这位开国皇帝建都应天府(今南京),⾃然要在周围划出⼀⼤⽚地域作为京师直⾪,于是作为财赋主要来源的太湖流域就全部划归京师。

凤阳是他的⽼家,是祖宗陵墓所在,也应该让它享受京师的待遇,所以直⾪的北界越过了淮河。

后来朱元境⼤概也感到浙江作为⼀个省实在太⼩,⽽且省会杭州就紧靠省界,才将太湖南的湖州、嘉兴⼆府划给了浙江,这样就划定了⼤致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省的京师(后称南直⾪)。

浙江太⼩的⽭盾解决了,太湖流域分割的局⾯却产⽣了。

清朝初年还沿袭了这⼀区划,以后统治者也感到辖境过⼤,应该划⼩。

但为了制造不同⽂化的⽭盾,便于统治汉⼈的考虑,没有恢复⾃南⽽北的划分,⽽是将它由北到南地分为东西两部分,最终形成了江苏、安徽⼆省。

1952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县划给了安徽。

许多天长⼈可能没去过他们的省城合肥、代管他们的滁州,但肯定来过南京和扬州。

从南京开车去淮、宿、徐、连,必须从天长过境才能再到江苏地界。

从地图上看,整个天长就像⼀只铁拳打在了江苏的腰上。

事实上江苏⼀直为“天长”能在江苏“地久”很纠结。

天长市简介

天长市简介

为14.25%0,死亡率为10.03%0,自然增长率为4.22%0; 男性321216人,女性311612人, 性别比为
103:100。
天长市GDP简介 全市GDP增速持续走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2019年三季度GDP增长 9.9%,高于2018年2个百分点。
2018年,天长生产总值(GDP)40004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分产业看,第 一产业增加值 322818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473901万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3735万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7年的8.9:61.8:29.3调整为8.1:61.8:30.1。其中工 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8.5%,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4388元(折合9730美元), 比上年增加5760元。 2019年1-9月份,全市完成GDP 300.5亿元,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滁州市 第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比去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3.6%,比去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增速并列第1位;财政收入4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增速 位列第6位。
天长市2013年-2018年人口增长率趋势分析
10
7.6
8
6.64
6 4.22
4
2.92
2
0 2013年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0.12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3.53
2018年
-6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32%,比上年末提

滁州天长市最牛的2个小城镇

滁州天长市最牛的2个小城镇

滁州天长市最⽜的2个⼩城镇
我们知道天长市辖14个乡镇,分别是:铜城镇、汊涧镇、秦栏镇、⼤通镇、杨村镇、⽯梁镇、⾦集镇、仁和集镇、冶⼭镇、郑集镇、张铺镇、新街镇、永丰镇、万寿镇。

但是你知道这么多乡镇中,只有2个镇成功⼊选全国重点镇
堪称最⽜的⼩城镇,你知道是哪两个镇吗?
下⾯⼩编强哥就为你细细解读,继续往下看:
⼀:滁州天长市铜城镇
铜城镇位于天长市最北部,地处皖苏两省三县市(天长、⾦湖、盱眙)交界处,淮扬(州)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

铜城镇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

西汉时期,吴王之侄刘濞曾在此铸造钱币,故称铜城。

该镇先后荣获“红⾊旅游乡镇”、“产业集群专业镇”、全国重点镇等称号,堪称滁州天长市最⽜的2个⼩城镇之⼀。

⼆:滁州天长市秦栏镇
秦栏镇位于安徽省最东端,濒临⾼邮湖,伸⼊江苏腹地。

处在天长市东南隅,东与江苏省仪征市、⾼邮市毗邻,西与仁和、⾦集接壤。

邻近苏锡常,素有“安徽东⼤门”之称。

秦栏是天长古镇、皖东名镇,这⾥⾃古⼟地肥沃,⽔草丰盛。

秦王赢政统⼀天下时,得知这⼀风⽔宝地,便下旨⼴陵县令在秦栏设⽴牧马场。

为使马群不散放⾛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秦栏”⼀名由此⽽得。

堪称滁州天长市最⽜的2个⼩城镇之⼀。

亲爱的读者朋友。

天长历史综述

天长历史综述

天长历史综述天长古称“千秋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大门,地处江淮之间,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西隈琅琊山,三面被江苏环抱,有安徽“飞地”之称。

天长县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的生日而特设的县,始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割江都、六合、高邮3个县地置千秋县。

天宝七年(748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随之易名天长县。

此后政区变化先后有天长军、1946年6月29日,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曾一度改称炳辉县、1959年12月5日复称天长县(1960年1月5日改名天长县)。

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天长正式建县已有1257年历史。

天长县(市),唐自创建后基本定型,明、清几无变化。

近代疆域变迁较大。

其中,变化最大要数抗日战争期间由新四军二师创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至建国前。

此后仅为小范围调整。

〔先秦时期〕天长市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类活跃地区。

传说中的帝尧故里三阿之南在其高邮湖区域内。

夏、商、西周时,天长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今天长镇西7.5公里的石梁镇古称卑梁,就是吴、楚边邑。

楚平王时,两国因争桑而爆发大战。

但至东晋前,境内并无县级以上政区设置。

其大致,西周为准夷。

春秋前期,以徐国为宗主国,后期先后属吴国、楚国。

战国时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

后越国退出江北地区回江南,复属楚国(先属吴,后属越,再属楚)。

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扬州管辖时期〔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属秦东海郡东阳、广陵县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中国后,本地始为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

〔西汉〕今市境属东阳县(治今盱眙县与天长市交界东阳一带)地。

西楚时曾名为东阳郡,晋下阿,其归属,汉王元年(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

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改属韩信楚国(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下径称之)。

六年正月,改属刘贾的荆国(都吴,今苏州市)东阳郡(治广陵,今扬州市)。

皇帝为纪念生日特设的一个县,现在被江苏省三面包围!

皇帝为纪念生日特设的一个县,现在被江苏省三面包围!

皇帝为纪念生日特设的一个县,现在被江苏省三面包围!在明朝时期,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彼时,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约占全国人口18%(1630年)。

公元1645年,清朝在南直隶的基础上设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南直隶被改为江南省,依然非常繁荣。

不过,清朝皇帝因为担心江南省太过强大,所以选择对江南省进行拆分。

一公元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由此,对于安徽省和江苏省,正是因为之前来自于同一个省,所在地图上结合的非常紧密。

其中,对于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天长市,除了一面和安徽省的来安县接壤,其他三个方向,几乎都被江苏省的市县所环抱。

因为地理上的特点,县级天长市被誉为安徽省的东大门。

对于天长市,不仅名字的寓意非常吉祥,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安徽地区处在吴国和楚国两个大国的交汇地区。

其中,对于天长来说,可谓是吴国和楚国交战的前线。

在春秋末期,吴国成为霸主,并占领此地。

不过,伴随着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天长乃至整个吴国地区都被越国占领。

进入到战国时期,越国日益衰败,而楚国则趁势消灭越国,并将天长地区纳入到楚国的疆域。

当然,即便是强大的楚国,面对志在统一天下的秦始皇,最终也无法阻挡其前进的脚步。

在秦朝建立,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天长位于广陵、东阳二县地,属九江郡。

三进入到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阶段,天长地区属于广陵县,而且上面依然是广陵郡。

在唐朝时期,天长县的区划正式诞生。

具体来说,公元729年,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日,将每年的八月五日定为千秋节。

公元742年,唐玄宗“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

又过了六年,对于晚年的唐玄宗,选择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可能是希望自己或者唐朝天长地久的意思,而原先的千秋县,也就更名为天长县。

天长的由来作文五百字

天长的由来作文五百字

天长的由来作文五百字
天长,这个名字啊,听起来就很有故事。

你问起天长的由来,
那我得说说那些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了。

听老一辈说,天长啊,是因为这儿的天总是特别长。

每到夏天,太阳好像舍不得下山,晚霞烧得半边天都红了。

那时候,孩子们啊,都喜欢在村头的空地上看天,看谁数出的星星多。

不过,天长也不光是美景。

这儿的历史啊,得追溯到好几百年前。

那时候的天长,可不像现在这样繁华。

听说还经历过一些战乱呢。

但好在,天长人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韧劲,啥事儿都能挺过去。

说到天长,我得提提那些特色小吃。

比如那天长饼,皮薄馅儿足,吃一口就让人忘不了。

还有那天长鱼汤面,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每次回家,我都得先去吃一顿,解解馋。

天长现在啊,变化可大了。

高楼大厦多了,马路也宽了。

但不
管怎么变,天长人的热情好客一直没变。

你要是来这儿,保准儿能
感受到这份热情。

所以啊,天长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个地名。

它背后,藏着的是
一代代天长人的故事和情感。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天长,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地方。

天长市被江苏包围但是却属于安徽,很多人提议将其划给江苏算了

天长市被江苏包围但是却属于安徽,很多人提议将其划给江苏算了

天长市被江苏包围但是却属于安徽,很多人提议将其划给江苏
算了
我们看地图就会发现在安徽省东面有个地方像拳头一样伸入江苏省,看江苏省的地图就像被挖掉了一块肉,这就是天长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天长建县于唐朝742年,唐玄宗将自己每年八月初五生日这天定为千秋节,在此划地设置千秋县。

748年,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千秋县因此也改名为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管辖,天长之名就源自于此。

清朝康熙六年,即公元1667年改属于安徽省。

本来天长和北方的盱眙、泗洪都属于安徽,但是为了加强对洪泽湖的管理,1952年将盱眙县划给江苏,1955年泗洪县也划给了江苏。

作为交换,江苏把北方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因此淮北市和徐州市在北方各伸出了一根大拇指。

而天长因为不属于洪泽湖片区,就孤零零地被江苏包围了。

1993年设立县级天长市。

天长市由安徽省滁州市代管,面积1770平方公里,直线距离滁州市70公里,直线距离江苏扬州市只有不到50公里,直线距离南京市60公里。

并且因为有山脉阻隔,东西方向交通不方便,从天长到滁州一般都会经过江苏的地盘,所以天长人去江苏比去安徽内陆更加方便。

由于扬州和南京的经济发达,对周边地区的人吸引力很大,因此很多天长人都去江苏发展而不是去滁州。

天长话和扬州话相似度非常高,和滁州话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还有就是天长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更加像是扬州,因此很多人就说要把天长市划给江苏,天长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如果划给江苏,应该就会发展得更好。

被江苏三面包围,天长为啥还留在安徽?

被江苏三面包围,天长为啥还留在安徽?

被江苏三面包围,天长为啥还留在安徽?南京之所以被称为徽京,是因为从地图上来看,它是被插入安徽的。

上面是滁州、下面是宣城,西边是马鞍山,像被包起来似的。

其实,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如果我们换个视角看安徽地图,你就会发现,安徽人伸出一个拳头,狠狠地打了江苏一拳,这个拳头就是——天长。

安徽天长一一个县(县级市)孤悬省外,天长也是没谁了。

它三面被江苏包裹,北边淮安,南边南京,东侧扬州。

天长的地理位置令人叫绝,以至于在江苏有个笑话:从南京到苏北,两百公里的路程,中间居然还要经过另一个省——安徽,其实,就是经过天长。

你会发现,天长境内的路牌是这样的:欢迎再来江苏——欢迎来到安徽——欢迎再来安徽——欢迎来到江苏。

几块牌子在30分钟内出现,生活就是这么魔幻。

不得不感慨江苏、安徽的高速公路对接得是多么天衣无缝,让你有了一种在欧洲旅游的感觉,连签证都不要。

二孤军深入江苏,天长市到南京约90公里,到扬州更近,约55公里。

但是天长市到安徽省会合肥距离为210公里,到滁州市也有90公里左右。

但是,天长愣是留在了安徽,至少建国以来就一直如此。

嗨,还不因为它经济好,安徽不舍得啊。

虽然地处皖东,但天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它上有洪泽,下有高邮,北有淮河,南有长江,简直就是一块梦里水乡。

天长的地理位置百年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时候,天长是淮河流域的明珠。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筹治理淮河,协调治淮力量,把泗洪、盱眙划给江苏,天长又成了安徽最重要的东向门户,为安徽与江浙沪长三角的对接打开了窗口。

三天长完全是苏皖融合的产物。

它不仅拥有安徽凤阳久远以来帝王之乡的气度,也具备了江南水乡、梦里扬州的温婉风格,还增添了六朝古都的些许底蕴。

这也就难怪天长,早早地就成为国家首批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县、全国百强县级市,鱼米之乡,名不虚传,天长也一直是安徽省经济十强县。

无论扬州、南京多么想拿下这块宝地,扩展发展空间,安徽必然是不会放走天长了。

通过这块土地的链接,安徽与江苏的对接,是无缝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长各地名来历唐玄宗与天长县天长县位于安徽省的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三面被江苏环抱,有安徽“飞地”之称,夏、商、西周,天长属淮南境地。

《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九州之一,故天长旧志载夏、商时代天长属扬州。

春秋时,天长地方先属吴,公元前473年,越国强盛起来灭掉吴国,天长属越国,但时间较短。

战国时,天长又属楚,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汉属东阳、广陵、高邮县地,两晋先属广陵、高邮二县(后分广陵为沛郡、肥如县),北州改沛郡为石梁郡,改沛县为石梁县。

隋大业初改石梁县为永福县,属江都郡,隶徐州。

唐初复称石梁县、石梁郡。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千秋县,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改天长县,属淮南道扬州。

7 p$ x为什么叫天长县呢?据《旧唐书.宗纪》和史志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

7 p/ u& s8 X) N$ [玄宗身为天子,富贵已极,却又想长生不老,嗜好神仙。

自昔高宗尊奉老君为玄元皇帝,至玄宗时又求得李老君遗像,十分敬礼,命天下都立庙,招住持奉侍。

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

玄宗百信不疑,下诏改元,称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

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

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

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诞辰“千秋节”,在设宴庆贺频频举杯时,李林甫奏道:“吾皇万岁,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

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

”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也连声附和。

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满脸微笑,即降旨准奏。

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改为“天长县”,1946年后,为纪念新四军名将罗炳辉一度改称炳辉县,1960年复称天长县。

1993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天长市。

古人有诗赞道:& c: f6 ]5 {" p) L( f. u% s匹马向天长,扁舟膑石梁。

路通樊店月,人住古城岗。

花县神明府,秦栏孝子乡。

白云看不尽,愁思两茫茫?秦栏镇秦栏历史悠久,是天长古镇、皖东名镇,位于高邮湖畔。

据传,历史上秦栏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盛(肥美),公元前221-206年间,秦始皇帝赢政统一天下时,得知这一风水宝地,便下旨广陵县令在秦栏设立牧马场。

为使马群不散放走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在此围栏养马,“秦栏”一名由此而得,镇北牧马湖亦因此而得名。

秦王养马的技能属祖传,不但把马养得膘肥体壮,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三大好处:首先解决了战争装备,其次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第三是增加了肉食品的供应。

自秦王在这里设立牧马场后,江南———特别是苏州一带,许多人家纷纷迁居而来,人丁旺盛,秦栏顿时商贾云集。

加之秦栏河是高邮湖的一条支流,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进一步带动了这里的商贸繁荣。

秦王为了增加税赋,又下旨广陵县令在这里设关课税,所以秦栏又名“秦关”。

历史上秦栏即为物产富饶、民间经济繁荣的地区,据史料记载,秦栏“熊氏掌鼓”天下衙门十有七八,“马氏彩龙”游玩四海。

秦汉以后,这里交通发达,商业兴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便应运而生,九桥、十庙、六楼、四穿角等,犹如繁星散落人间。

镇北偏东曾建有“风水宝塔”,传说还是扬州瘦西湖白塔的仿制品呢,亦称“北锥”。

秦栏最突出的建筑是孝子祠和包公祠。

孝子祠是为纪念宋代千里弃官寻母的大孝子朱寿昌而建的,是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的故里。

宋朝秦栏人朱寿昌官居司农少卿,其弃官寻母的事迹,被列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宋史•寿昌本传》专门有记载,宋代大文豪苏轼、政治家王安石为其撰写数十首词,予以歌颂,因此秦栏被称为“中国孝子之乡”。

宋朝朱寿昌弃官寻母,世人叫绝,被列为全国二十四孝之一;位于秦栏河边的孝子坟为重点文物。

还有包公祠、关帝庙、贞女庵等旅游景点。

包公祠是为纪念包大人而建的。

其实包公并没有到过秦栏,那秦栏为何建有他的祠堂呢?原来高邮湖属陈州,包公因“陈州放粮”而在陈州倍受人们尊崇。

玉皇大帝不知什么原因给陈州降下一场灾难,让整个城池沉入湖底。

洪水淹没陈州后,大水便把陈州的木质包公塑像冲到了秦栏。

秦栏人对包大人的铁面无私早已是家喻户晓,无意中包大人“来”到秦栏,秦栏人更是敬重有加,立马在西中街上坐北朝南建造了包公祠。

听祖父说,全国“木身包公”共有三尊半,秦栏的“包公”即为其中的一尊。

过去,“忠孝节义”在秦栏都有体现。

“忠”有包公祠,“孝”有孝子祠,“节”有周氏贞节牌坊,“义”有关帝庙。

遗憾的是这些文化古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现如今几乎荡然无存了。

十四世祖为兴公、十六世祖心春公葬于秦栏。

秦栏源于秦朝。

东周列国时期的秦国田君乃是上古帝工颛项的后裔,颛项的后人中有个伯翳因帮着大禹治水,焚烧山林,驱赶野兽以及他主管的畜牧繁殖得快等功劳而被赐姓为“嬴”。

谓之生息滋多之意,他的后代有个叫非子,住在一个叫大邱的地方,因为擅长养马,周孝王就命他在渭水边牧马,把马养得又多又肥,孝王很高兴,就把秦那个地方封蹭给非子,并允许他继承先祖的姓氏,称为嬴秦。

传下六代到秦襄公,因汲救平王有功而被加封为秦伯,以后又到了岐山、丰京,势力越来越大,并将都城定在雍,开始和诸侯通婚,秦惠王四十四年,秦自称王,各国诸侯亦随之称王。

; l4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称始皇帝,全国设三十六郡。

万户以上设县。

天长当时九江郡广陵县(扬州)。

由于连年战争,地广人稀,始皇帝明示各郡守:严刑峻法只是治标,想治本必须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所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廉耻。

修筑堤防,防水患,挖渠道,建水库,将荒地变良田,将滩地变牧场。

/ n2 g' [$ O3 E5 @/ h; e当时高邮湖中有三十六个小湖,牧马湖、洋湖等湖,雨季水茫茫,无水绿草旺。

秦始皇有祖传养马习惯.便命各郡县将荒草滩圈起来养马,一供打仗,二供运输,三可食用牧马湖是一片土肥草旺的地方,广陵县令叫百姓用木棍将湖四周拦起来在里面牧马,放牛。

秦栏所在地方地势较高,水陆交通又便利,在吕不韦执政的时候国内广设关卡,来往货物按值抽税,税赋收入因之大增。

秦栏是关口之一,号称秦关。

秦朝以后庸天宝元年天长设县,因秦关在天长之东,故又称东关。

据《嘉庆备修天长县志》记载:秦栏有秦窦二将军墓,在西街后北园关帝庙里塑有二将军像。

秦氏(叔宝)、窦氏(建德)二将军(传说镇守秦栏的有两位将军,他们是唐代名将)臂力过人,在乡里自耕自食。

由于他俩身体好,力气壮,经常帮助乡里贫困百姓耕田耙地,收割抢种,凡有人求助皆鼎力相助。

其时,南北分争,土匪抢劫,士兵掠夺,搞得民不聊生,秦窦二将军急群众所急领头组织乡民捍卫家乡打击掠夺者,使秦栏一带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当地官府见二人骁勇善战,曾以高官厚禄聘请,二人一概谢绝,英勇抗击外来强盗,深得众人尊敬和爱戴。

二将军死后,乡里百姓自发筹款,将他们隆重安葬。

并在关帝庙庑邑为二人塑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后来有人感叹的赞道:土负异人之才,生衰世不遇,湮没于湖山蔓草中者何可胜道?而将军独能以余德在,人名不朽,而像与墓并存,不愈于苟利禄生荣而殁,已者乎,将军亦伟丈夫哉?二将军死后人们想到他们的恩德,又想到秦朝圈栏牧马从牧马湖一直圈到东关,同时东关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贸易中心,当时大仪的驴、牛,秦栏的马、鹅,高邮的鸭,仪征的鸡,家养野生,人们又从旱路四面八方到东关来买卖交换,自然形成个集镇,大家便改东关为秦栏。

即为秦朝圈地牧马繁荣此地成为集镇,又为纪念捍卫家乡为民献身的秦窦二位将军,从此秦栏的名字,一直传了下来。

现在秦栏成为标准镇,是皖东的小维扬,安徽的东窗口,比以前更加繁荣昌盛。

秦栏老街由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坐东朝西和坐西朝东的四条主街组成,大多是青砖灰石四合院。

十字街的每条街头都建有牌楼,均按八卦图四方对称构建。

秦栏人俗称“圈门子”。

牌楼上飞檐翘角,风铃悬系。

东牌楼上有块匾额,上有当地举人题镌的楷书“紫气东来”四个大字,两侧还配有一副由两组灯谜组成的对联。

上联是“普照日月地五笔一人天”,下联是“西女门中市言青山上山”,谜底是“光明正大,要闹请出”。

字体圆润凝重,笔力苍劲浑厚,点画流畅饱满,从中可以领略到古镇的繁华、民风的淳朴。

明成祖兴建金家集古谱记载,始迁祖由成都来天长金镇东。

金镇即今天的金家集,位于天长东南约50里处,历史上是天长“四镇之首”的美誉,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 @ S& 明太祖于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

不久迭诛功臣,所有守边事宜改令皇子来往,曾封子九人,其中第四子朱棣最英武为燕王,封北平。

洪武三十一年间润五月,太祖驾崩,年七十有一,遗诏命太孙允文嗣位,称建文帝。

文帝听信齐泰、黄子登之言,削夺诸藩,首先剪除燕王母弟,激成燕变,燕王起兵三年,身临百战,觐冒矢石,濒死屡次。

一次,朱棣率兵下盱眙,陷扬州、仪征等城,建文帝提心吊胆,惊恐异常,后来江南诸地率兵勤王会台御林军向朱棣猛攻,北军大败,朱棣单枪匹马,落荒而逃。

南军穷追不舍,约行数十里,天色微昏,暮霭四合,野景苍茫,只见前面浓绿成荫,黑压压的一片黑松林。

燕王策马冲进林中。

南军越迫越紧,朱棣惊慌失措。

正在走投无路之际,见林中有一独户,便下马走进,原来是一姓金的老俩口在此开的饭店。

老人突然见一位官人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朱棣忙跪下恳请二老救命。

得知他是燕王后,连忙叫他卸下官服,自己迅速穿戴好,走出店,跨上马,向北跑去。

此时追兵刚好赶到,看见有人向北跃马奔驰,以为是朱棣,飞马追去。

老人跑出松林不远,不幸中了一箭,在马上坐立不稳,栽倒塘里,正巧北兵已赶来将南兵打退,救出燕王朱棣。

洪武三十六年即永乐元年,朱棣即位颁诏,大赦天下,大封功臣。

为报答金老救命之恩,朱棣传旨将原二老所住之地东到大涯,西到福胜庵,南到井亭,北到阮家冲,南北长十五华里,东西宽十华里的一片黑松林砍光。

兴建一个东到马桥,南至释迦寺,西到林桥,北至长生庵,由北朝南形成龙状的集镇。

镇东西南北设有正阳、二圣、德胜、魁星等四个城门。

北门“魁星”,因燕王由北起兵,吉星高照,夺得江山,登基北京,可谓魁首。

南门“德胜”全部用白玉石砌成,上面雕有龙凤,门头上有朱棣题的“圣旨”二字(此石至今尚存在一居民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