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1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1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胸锁关节层面
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 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
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主动脉弓层面
ARCH :主动脉弓 S1:右肺上叶尖段 S2:右肺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 后段
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
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
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 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3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红肝样变期(2-3天): •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 大量纤维蛋白及红、 白细胞等渗出,使 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4-6天): •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 代之以大量的白细 胞,切面呈灰色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心前间隙 肺门 心前缘 心后缘
上部




中部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纵 隔

中 纵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胸部X线片的阅读(一):胸部的正常X线表现

胸部X线片的阅读(一):胸部的正常X线表现

合在第五六肋较 多见。
12 2 锁骨、 .. 肩胛骨及胸 骨 锁骨 内侧与胸骨构成胸锁关节 , 锁骨内侧
的下缘称为棱形窝, 不可误认为骨破
12 骨骼 的影像 .
12 1 肋骨 .. 肋骨起 自胸椎两侧 ,
坏。 肩胛骨在后前位片上投影于肺野 之外 。 若拍照时上肢不上举 , 可使肩 胛骨内侧不同程度地与肺野重叠, 不 应误认为肺及胸膜病变。 胸骨的大部 分与纵隔阴影重叠, 在上纵隔两侧仅 可见部分的胸骨柄阴影 。 若拍照时体
度 阴影 , 缘呈 条状 , 边 与骨皮 质相
连。 一般 第 l 肋软骨先 钙化 , 而后 自
乳房 在两侧肺下野形成 下缘清楚 、
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
第 l肋骨 向上依次钙化。 0
常 见的肋骨 先天变异有 : ①颈 肋。 颈肋为发生于第7 颈椎的短小肋
骨, 可位于一侧或两侧 。 ②叉状肋。 肋
2 气管和支 气管
气管 、 支气管及其分支 : 气管位
于上纵隔中部 , 上缘在第6 7 、颈椎高 度 , 在第56 远端 、胸椎平面 , 并延续为
之间为斜裂。
脉、 支气管、 巴管、 淋 神经及其周围的
结缔组织构成。 影像上肺门阴影主要 由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和淋巴组织 的投影构成 , 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 静脉。 在后前位胸片上 , 肺门阴影位于 两肺中野的内带 , 左肺F L右肺门通 ]I - , 常高约 l 3右肺门分为上 、 ~2 n。 c 下两 部分, 右肺门的上部由右上肺动脉及 肺静脉的分支组成 , 右肺门的下部为 右下肺动脉。 右肺门上下部的夹角称 为右肺门角。 左肺门也包括上、 下两部 分, 左肺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 左上叶

胸部CT常见病

胸部CT常见病

.
33
常用的窗宽和窗位
肺窗:其窗位为-400一-700Hu,窗宽为 1000—1500Hu,适于观察肺实质。
纵 隔 窗 , 其 窗 位 为 3 0 — 6 0 Hu, 窗 宽 为 300—500Hu,适于观察纵隔内的结构。
.
34
1.纵隔胸腔入口平面:
该平面相当胸骨切迹水平,包括两肺尖及上纵隔。 气管居中线在胸椎前方,气管与胸椎间略偏左为 食管断面。
一般将直径小于2cm者称为结节,直径大 于2cm者称为肿块。
包括良恶性肿瘤,炎性假瘤,球形肺炎,
机化性肺炎,真菌感染,细支气管囊肿,
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球形肺不张,结
核球等。
.
79
观察重点
大小:病变大小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 指标。病变越小,良性概率越高,反之, 病变越大,恶性概率越高。
随着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很多恶性 肿瘤在很早期就被检出
.
18
6. 肺实质与肺间质
1、肺实质: 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的肺腺泡,包括一、二、
三级 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2、肺间质: 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周围和小叶之间的
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肺泡壁的胶原纤维组织、 弹力纤维和嗜银纤维等属
.
19
(三)纵 隔
1、位置: 上自胸廓入口、 下至膈肌 前自胸骨后、后至胸椎、左 右肺 之间。
.
25
膈 肌
心膈角
.
膈肌 肋膈角
26
右波浪膈
.
27
(五)肺淋巴循环
1、浅层---胸膜淋巴网--胸膜内---淋巴管---肺门淋巴结--吻合支
2、深层---肺动脉支气管淋巴网 肺泡管丛---淋巴管---肺门淋巴结--肺静脉淋巴网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32
33
5、隆突下间隙: 上为气管隆突,两侧分别为左右主 支气管,前为右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 后为胸椎椎体,下为左心房, 其内有食 管和奇静脉、淋巴结。
34
6、膈脚后间隙:
由两侧膈脚、降主动脉和胸椎围成的间隙, 降主动脉的 右侧有胸导管和奇静脉,左侧有半 奇静脉。
35
(三)纵隔淋巴结
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 纵隔各区。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双肺、胸壁及膈的淋巴 引流,左侧汇人胸导管→左静脉角;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 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正常纵隔淋巴结直径(短径)小于10mm。
脏层胸膜及少量纵 隔脂肪组成。
63
2、后联合线: 该线是在主动 脉弓上方,两 肺于食管与脊 柱之间汇合而 成。CT上显示 率较低。
3、右气管旁线: 右肺包绕气管右 后壁1/2或2/3的部 分,一般厚度不 超过4mm。
64
4、奇静脉食道隐窝:是右肺延伸到右侧支气管及心脏 后方到达食道和奇静脉右侧缘所形成。该隐窝一般为凹 陷或平直,少数为外凸。
40
锁骨
胸骨
肋软骨钙化
胸椎 肩胛嵴(肩胛冈)
肩胛骨
41
42
二、 肺窗
观察:气道、肺血管、叶间裂、纵隔线、 肺韧带等。
43
肺 门 支 气 管 大 血 管 示 意 图
44
代表层面
1、气管层面
气管呈圆形或 椭圆形,居中, 其右后壁仅有一 纤维膜、结缔组 织、胸膜与肺相 隔, 其厚度一般 不超过4mm。
左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动脉 中间支气管
48
5、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中叶支气管
左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49

呼吸科影像学带教(X线、CT,全,够用)

呼吸科影像学带教(X线、CT,全,够用)
现在是37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38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结节影
4、肿块
实性或囊性团块。 X线表现:类园形高密度影,单发或多发。 良性:边缘锐利、光滑。 恶性:边缘不锐利、分叶状、短毛刺、胸 膜凹陷。
现在是39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肿块
现在是40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48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胸部CT
现在是49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正常胸部CT
现在是50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1、肺段
现在是51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52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53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54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女性,47岁,干咳发热 盗汗4个月。两肺浸润 型肺结核
现在是86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肺部隐球菌感染
现在是87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仰卧位
现在是88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俯卧位
女性,38岁。肺曲 菌球病
3、非感染性炎症
现在是89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IPF
胸片
现在是1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
现在是2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常规体位
正位片(后前位)
现在是3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侧位片
1、胸壁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
胸大肌
现在是4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现在是5页\一共有102页\编辑于星期五
乳头 乳房影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6 0 0 C ia 1 0 0, h n
【 bt c】 O j te T i usr i a g e hsX—a fmiaesonMe os o nl e A s at r be i o s s a ho vn z o i t et r l gshw . t d T a s cv d c c f e y sn h c y i m h a y
4 wee fu d rg tn x o t e lwe d e o e v  ̄e r o y r go a a d a tro w li tr o 1 r 0 n h e t h o r g ft e b a b d e i n s w i me e ff mi me e st 5 mm o u a ro i t e h l e l n d l ro - v —s a e ih d n iy s a o l a h p d h g e st h d w,mit k n f rl so s,C o f e h c o z g s v i r h a d sa d n y a y o s e o e i n a T c n i d t e Arh fa y o e n a c n t n ig b z g s m r s l r d a t rt a h s o b w yn ma l ime e h n t o e wh o l i g,CT v l e h n t e me s r d v l e o —r y i gn i e o h ma 1 Co cu- e a u s t a h a u e au fX a ma i g s d ft e s l. n l
so in On t eX —ry c e t h we r h fa y o e n a c h o re g ft e r h i e4 v a b a e in a o n w l — h a h s o d a c o z g sv i rh t e lwe d e o i t d e e r r g o r u d f mi i s h g s l e l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目的探讨奇静脉弓的X线平片表现。

方法分析20例误诊病例奇静脉弓X 线平片表现及CT对照。

结果20例X线平片均发现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见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的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误为病变,CT证实为奇静脉弓。

站立位者奇静脉弓直径较卧位者小,CT测得值比平片测值小。

结论在X 线平片上奇静脉弓表现为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直径数毫米到15 mm左右小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左缘与气管右侧壁相邻,下缘右主支气管上壁相邻,右缘紧邻纵隔胸膜,对周围组织不产生压迫、推移或侵蚀破坏征象,不要误诊为病变。

标签:奇静脉;奇静脉弓;X线成像技术;体层摄影术Arch of vein azygos in the chest X-ray film images shown LUO Rong-zhi. Orthopaedic Hospital of Sichuan,Chengdu 6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arch of vein azygos in the chest X-ray film images shown.Methods To analyse 20 cases of misdiagnosed cases of arch of azygos vein performance X-ray and CT imaging.Results 20 cases of X-ray chest 4 were found right next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 region saw a diameter of few millimeters to 15 mm nodular or oval-shaped high density shadow, mistaken for lesions, CT confirmed the Archof azygos vein arch and standing by azygos smaller diameter than those who bow lying, CT values than the measured value of X-ray imaging side of the small.Conclusion On the X-ray chest showed archof azygos vein arch the lower edge of the right side 4 vertebral region around few millimeters to 15 mm diameter, small nodular or oval-shaped high density shadow, the left edg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wall adjacent to the trachea, right main bronchus on the lower edge wall adjacent to the right edge of the adjacent mediastinal pleura, the surrounding tissue does not produce pressure, signs such as erosion and damage over time or not mistaken for lesions.【Key words】Azygos vein; Archof azygos vein;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Tomography在X线平片中奇静脉因缺乏密度对比,一般不显影,当有奇副裂存在时奇静脉弓才容易引起放射诊断医师的注意,在没有奇副裂存在时,显影的奇静脉弓很容易被误认为病变,特别是刚从事放射诊断的医师。

胸部影像解剖

胸部影像解剖

后方数厘米的膈肌处
水平裂
大致呈水平走行,与第4前
肋大致同水平,前部常低于
后部,外侧部常低于内侧部
.
50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
51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
52
.
53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
54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
55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
56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上叶
尖段 后段 前段
.
60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中叶
外侧段 内侧段
.
61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下叶
背段 .
62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基内右
底、肺
段前下
、 外



.
63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下尖左
舌后肺
段段上
、 前





.
64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在正常后前位像上,气管两侧壁走行平行;但在气管 分叉处上方,气管左侧壁处常可见到由主动脉引起的 平滑压迹
左、右主支气管:第5~6胸椎平面
隆突
气管分叉部下壁,60~85度
吸气时略大(<90度)
➢ 右侧:20~30度(更加陡直) ➢ 左侧:30~45度
.
36
主动脉结压迫气管右. 移,老年人3更7 明显
下叶
背段S6 内前 内基基 前底底 基段段 底SS段78 S7+8
外基底段S9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增强扫描奇静脉裂胸膜无强化奇静脉明显强化cemrv成像矢状面及轴面重组清楚地显示了右肺内弓状粗条状奇静脉弓于主动脉弓上方位置引流入左头臂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附近的上腔静脉奇静脉近端位于脊柱右侧奇静脉并非终止于奇静脉弓而是继续向上止于奇静脉上升段的纵隔部与王亚非等2ct研究结果一致
1014
放 射 学 实 践 2013年 1O月 第 28卷 第 1O期 Radiol Practice,Oct 2013,Vol 28,No.10
右肺 奇 静 脉裂 和奇 叶形 成 CT 及 MRI表 现
胸 部 影 像 学
刘 焦 枝 ,李 光 ,敖 开 中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患 者 CT、MRI检 查 的 影像 学表 现 。方 法 :回 顾 性 分析 15例 右肺 奇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的 CT、MRI检 查 的影 像 学表 现 。结 果 :15例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MRI及 CT 轴 面 平 扫 表 现 为 略 向 外 凸的 一 弧 线 状 影 ,MRI信 号 强度 高 于肺 实质 ,CT 显 示 奇静 脉 裂 宽度 超 过 水 平 裂 及 斜 裂 ,周 围 可 见乏 血 管 带 ;奇静 脉 弓位 于奇 静 脉 裂 最 下方 ,呈粗 条状 影 ,信 号 强 度 明 显 高于 肺 实质 ,矢状 面 显 示 该 弧 线 凸 面 向 上 ,从 脊 柱 旁 走 向 前 胸 壁 ;位 于 椎 体 、纵 隔 和 奇 静 脉 裂 之 间 围成 的三 角形 含 气组 织 为 奇 叶 。结 论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具 有 典 型 的 MRI特 征 ,MRI多 方位 成像 对 于 该 病 有 明确 的诊 断价 值 。

常见的X线胸片

常见的X线胸片

常见的异常胸片征象导语:X线胸片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出胸廓、肺组织与肺血管、心脏、胸部血管等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虽然其精确性不如新兴的断层成像手段,但因其简、便、廉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仍然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参考作用。

临床上对某些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考虑到此病可能比诊断出此病更为重要,而胸片往往是患者入院后第一手影像学资料,如果可以从胸片的异常征象中发现心血管病的蛛丝马迹,进而诊断出相关疾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这种需紧急处理的疾病,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以最常见的后前位胸部平片作引,扒一扒那些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异常胸片征象。

(一)正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1-1图 1-1 正常胸部 X 线平片(后前位)正常胸部解剖结构及后前位胸片如上图所示。

胸片可见:1. 右心缘:上段为上腔静脉,下段为右心房右缘;2. 左心缘:上段为主动脉结(即主动脉弓投影);中段为肺动脉段,由肺动脉主干构成;下段为左心室缘;3.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经右侧膈肌顶端测量的胸廓内壁横径,可衡量心脏在胸腔内相对大小,如图,即 (a1+a2)/b ,正常值为 0.44±0.03,且不超过 0.5。

心胸比率在 0.51-0.55 时,为轻度增大;0.56-0.60 为中度增大;大于 0.6 则为重度增大。

(二)异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1. 普大型心:又称为球形心,见于全心衰、心肌炎、心包积液,胸片特点为:各房室均增大。

多由左右心室、心房同时扩大或者心包内渗出、心影呈烧瓶样扩张所致。

2-1图 2-1 普大型心,左右心房、心室均扩大,肺动脉段平直2.梨形心:也称二尖瓣型心,见于二尖瓣瓣膜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等。

胸片特点为: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房室增大。

多由二尖瓣病变导致左房、右室及肺循环负荷增大所致。

2-22-3图 2-2 普大型心,该例为心包积液,心胸比率约 0.642.图 2-3 梨形心,左房、右室扩大,肺动脉段突出(箭头示),肺纹理增粗。

胸部X线摄影解读

胸部X线摄影解读

胸部X线摄影解读胸部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胸部相关疾病。

下面是对胸部X线摄影的解读:1.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2.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3.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4.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5.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请注意,胸部X线摄影只是一种初步的影像检查方法,有时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四弓征名词解释

四弓征名词解释

四弓征名词解释
“四弓征”是一个医学影像学术语,主要出现在胸部X 线片(胸片)的诊断中。

在心脏的X线影像上,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轮廓应该呈现一定的对称性和特定的形状。

当心脏发生某些异常变化时,心脏的轮廓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征象,四弓征就是其中之一。

四弓征的具体表现是在左心缘可见到四个明显的突起,形状类似弓形,这四个弓形分别对应于心脏的四个主要部分: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和右心房。

这种征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左心房增大。

左心房增大可能是多种心脏病的表现,如二尖瓣疾病、左心衰竭、高血压心脏病等。

四弓征的诊断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一旦发现这种征象,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和检查,以确定导致左心房增大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申屠英琴;赵锐祎;李爱萍;江南;陈春芳【摘要】总结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奇静脉的识别与处理方法.通过胸部正侧位片的影像对比、使用阅片工具“直线测量”法、送管过程异常的判断分析及再次置管患者与前次置管信息对照等方法识别导管是否异位至奇静脉.处理方法为将导管拉出15~20 cm,改变患者体位或置管侧肢体位置,操作者边用等渗盐水冲管边缓慢送管,至预测量长度时抽回血通畅.8例患者经调整后导管头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理想位置.【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15(014)006【总页数】3页(P563-565)【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奇静脉;识别;处理【作者】申屠英琴;赵锐祎;李爱萍;江南;陈春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穿刺导入导管,将导管头端留于上腔静脉内的方法[1]。

正常PICC的路径是从上肢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最后到达上腔静脉。

由于上腔静脉壁上存在奇静脉开口,当奇静脉的开口与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角度合适时,PICC导管可能进入奇静脉[2]。

PICC导管在奇静脉内操作不当,强行送管,有刺破血管的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发生;如果导管误入奇静脉没有及时正确识别,长期输液可导致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直接化疗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从而造成局部组织化学性损伤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2]。

目前临床上置管后常规摄胸部正位片,导管异位至奇静脉较难识别且调整困难,存在置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作者:罗容智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奇静脉弓的X线平片表现。

方法分析20例误诊病例奇静脉弓X线平片表现及CT对照。

结果 20例X线平片均发现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见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的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误为病变,CT证实为奇静脉弓。

站立位者奇静脉弓直径较卧位者小,CT测得值比平片测值小。

结论在X线平片上奇静脉弓表现为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直径数毫米到15 mm左右小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左缘与气管右侧壁相邻,下缘右主支气管上壁相邻,右缘紧邻纵隔胸膜,对周围组织不产生压迫、推移或侵蚀破坏征象,不要误诊为病变。

【关键词】奇静脉;奇静脉弓; X线成像技术;体层摄影术
Arch of vein azygos in the chest X-ray film images shown LUO Rong-zhi. Orthopaedic Hospital of Sichuan,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rch of vein azygos in the chest X-ray film images shown.Methods To analyse 20 cases of misdiagnosed cases of arch of azygos vein performance X-ray and CT imaging.Results 20 cases of X-ray chest 4 were found right next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 region saw a diameter of few millimeters to 15 mm nodular or oval-shaped high density shadow, mistaken for lesions, CT confirmed the Archof azygos vein arch and standing by azygos smaller diameter than those who bow lying, CT values than the measured value of X-ray imaging side of the small.Conclusion On the X-ray chest showed archof azygos vein arch the lower edge of the right side 4 vertebral region around few millimeters to 15 mm diameter, small nodular or oval-shaped high density shadow, the left edg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wall adjacent to the trachea, right main bronchus on the lower edge wall adjacent to the right edge of the adjacent mediastinal pleura, the surrounding tissue does not produce pressure, signs such as erosion and damage over time or not mistaken for lesions.
【Key words】 Azygos vein; Archof azygos vein;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Tomography
在X线平片中奇静脉因缺乏密度对比,一般不显影,当有奇副裂存在时奇静脉弓才容易引起放射诊断医师的注意,在没有奇副裂存在时,显影的奇静脉弓很容易被误认为病变,特别是刚从事放射诊断的医师。

现将本院收集的20例奇静脉弓X线平片与CT扫描下显影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72岁。

临床5例无明显症状,11例表现为咳嗽,3例表现为胸痛,1例表现为呼吸困难。

1.2 检查方法 X线平片用岛津500 MAX线摄片机,17例摄站立位胸部后前正位片,3例摄卧位胸部前后正位片。

CT用GE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120 kv,240~350 mAs,螺距0.984∶1,重建层厚0.625 mm,然后把图像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通过GE 4.0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

2 结果
20例均表现为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左右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左缘与气管右侧壁相邻,下缘与右主支气管上壁相邻,右缘紧邻纵隔胸膜,相邻结构未见受压、推移或侵蚀破坏改变(如图1)。

CT扫描证实为奇静脉沿胸椎右侧上行,并于胸4椎体水平向前跨过右主支气管形成奇静脉弓投影所致,增强CT扫描显示更清楚(如图2、3、4)。

该组站立位所测得的奇静脉弓直径普遍比卧位者小,CT扫描所测得的奇静脉弓直径又比平片所侧的直径小。

本组20例CT扫描奇静脉管径均在正常范围(正常人奇静脉CT测量血管直径为6~10 mm,奇静脉弓部最粗可达12 mm)[1]。

3 讨论
3.1 奇静脉解剖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沿胸椎体的右侧上升至第4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上方,注入即将进入心包腔的上腔静脉[2]。

奇静脉沿途收纳食管、纵隔、心包和支气管来的静脉,还接受右侧的除第1肋间静脉以外的肋间静脉的汇入。

3.2 奇静脉弓在X线平片中显影原因奇静脉其余各段因与相邻结构缺乏密度对比,,不能在X线平片中显示。

奇静脉弓因其毗邻关系特殊X线平片可见显示:(1)奇静脉弓左侧缘紧邻气管,下缘紧邻右主支气管,右边紧邻纵隔胸膜有肺组织衬托,形成很好的密度对比。

(2)标准胸部后前位投照,中心线经第4或第5胸椎高度垂直暗盒摄入[3],所以标准胸部后前位摄片时奇静脉弓呈轴位投影而呈结节状,当中心线稍向头侧或足侧倾斜则呈半轴位投影,表现为椭圆形。

站立位所测得的奇静脉弓直径普遍比卧位者小,是因为卧位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静脉回流不畅所致奇静脉代偿性扩张所致。

CT扫描所测得的奇静脉弓直径比平片所测得的直径小,是因为平片所测得的奇静脉弓的直径不是真正的奇静脉弓的大小,其中包含了气管壁的厚度和纵隔右侧壁的厚度。

3.3 误诊原因主要原因是放射医师对正常胸部平片了解不够,对胸部正常结构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认识不足。

其次,胸部投照因素(包括投照体位、中心线、千伏、毫安秒)等影响,加上奇静脉大小、走行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奇静脉弓在胸部X平片上不显示,但是某些患者又表现得特别突出。

如果部分医师不熟悉奇静脉解剖、毗邻关系及X线摄影技术就很容易把奇静脉弓影误认为病变。

3.4 鉴别诊断奇静脉弓影须与纵隔占位性病变鉴别。

奇静脉弓位置较特殊,位于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左侧缘紧邻气管,下缘紧邻右主支气管,右边紧邻纵隔胸膜,且正常者直径多数不大,约数毫米到15 mm左右。

纵隔内占位性病变可以发生在纵隔任何区域,且纵隔为软
组织结构,纵隔的占位性病变也为软组织结构,密度差异不大,常规X线检查中,往往需等到肿块长到一定体积,将纵隔胸膜推移向外,出现纵隔的轮廓异常之后,才能发现病变[4]。

因此结合奇静脉弓位置、形态特点及纵隔肿块性病变的特点,两者鉴别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张开华,唐建华.CT观察奇静脉的临床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7:23.
[2]郑思竞.系统解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4:9.
[3]赵斌,李萌.医学影像技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
[4]刘玉清,李铁一,陈炽贤.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3:11.
(收稿日期:2011-06-23)
(本文编辑:车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