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法ppt课件
抗核抗体课稿课件
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结缔组织病是一类以结缔组织病 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抗核抗体 在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中也具有重
要价值。
抗核抗体在结缔组织病中的阳性 率较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
通过检测抗核抗体,可以协助诊 断结缔组织病,并对其活动性和
预后做出判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具有 重要地位。
害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抗核抗体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活动性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
预测疾病风险
抗核抗体检测可以预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如预测SLE的 风险。
评估治疗效果
抗核抗体检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RA的治疗中,抗核抗体 滴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 义与评估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抗核抗体检测对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 的价值,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 节炎(RA)等。
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
抗核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如干燥综合 征(SS)、硬皮病(SSc)等。
3
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抗核抗体的产生原因
01
02
03
04
ANA的产生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
素有关。
遗传因素在ANA的产生中起 着重要作用,如SLE患者的遗
传易感性较高。
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接触化 学物质等也可能导致ANA的
产生。
感染因素如病毒或细菌感染也 可能诱发ANA的产生。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课件
检查生物薄片是否与液滴接触良好,然后 继续下一张。
从现在开始,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载片。
室温温育30分钟。
实验步骤八: 冲洗
用烧杯盛PBS-Tween缓冲液, 流水冲洗载片, 然后立即放入装有PBS-Tween缓冲液的小 杯中浸洗至少5分钟。
可在每150ml磷酸盐缓冲液中加10滴(150 µl) 伊文氏蓝进行复染。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载片的操作。
实验步骤十: 结果判断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
结果判读: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为阳性染色细胞, 不发
荧光为阴性。 抗原片中出现阳性染色细胞为ANA阳性, 否
则为阴性。 阳性待检血清可作进一步稀释后测定效价。
【均质型】 细胞核呈均匀一致的荧光
【核仁型】 核仁部分呈现荧光
某些核抗原成分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内 更丰富
ANA检测的意义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如抗Sm是SLE标记抗体; 抗ScL-70 是SD的标记抗体; 抗Jo-1是PM/DM的标记抗体;
观察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 研究发病机理
【ANA分类】
抗DNA(dsDNA,ssDNA) 抗组蛋白(Histone) 抗非组蛋白(Nonhistone,Extractable
✓滴度定义: 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血清相比,能观察 到特异性荧光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临床意义】
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 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绝大多数自身免疫 性疾病均可呈阳性。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 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 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未经治疗的、活动性SLE的阳性率为80%- 100%。药物性狼疮100%、全身硬皮病、混 合性结绨组织病、狼疮性肝炎、原发性胆汁 性肝硬化等。
免疫荧光技术课件PPT课件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总结词
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揭示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VS
详细描述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抗体分别与 两种蛋白质结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等技术,可以观察到两种蛋白质在空间上 的接近程度,从而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
药物筛选与开发
总结词
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开发过程中,评估药物对细胞或组织的影响。
多模态成像融合
将免疫荧光技术与光声成像、光学相干成像等其他成像技 术融合,实现多模态、多维度的生物分子成像,将有助于 更全面地了解生物样本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应用转化
加强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领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和发展新的抗体和荧光标记技术,提高免疫荧光技术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结果。
多标记检测
实现多标记免疫荧光技术,能够在同一样品上同时检测多种目标分 子,提高实验的信息量。
05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实例
细胞内抗原定位
总结词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细胞内的抗原,有助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抗体
结合方式
荧光物质通过化学键与抗体结合,形 成荧光抗体,这种荧光抗体可以特异 性地结合抗原,形成抗原-抗体-荧光 抗体的复合物。
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形成抗原-抗 体复合物。
荧光信号的激发与检测
激发方式
荧光信号的激发通常采用特定波 长的光,如紫外光或蓝紫光,这 些光能够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
光。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通常采用荧光显微镜, 能够检测到荧光信号并对其进行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
由于免疫荧光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荧光标记抗体,因此检测成本 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对实验人员要求高
免疫荧光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经验,对实验人员的专业 素质要求较高。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应用前景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医学诊 断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 技术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 免疫荧光技术的操作流程 • 免疫荧光技术的优缺点 •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01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免疫荧光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上应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从而 检测特异性抗原的方法。
荧光显微镜观察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并在激发波长下观察荧光信号。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记录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布和颜色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 抗原的存在和定位。
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温度和湿度
抗原分布和抗体特异性
免疫荧光技术的结果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 大,因此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
抗原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 结合是影响免疫荧光技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04
免疫荧光技术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
01
样品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当的临床样品,如血清、组织切片等,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以去除杂质和提高样品质量。
02
细胞固定
将样品在室温下与适量的缓冲液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甲醛或乙醇,
以固定细胞并保持其完整性。
抗核抗体检测与临床应用PPT【42页】
52KD, 60KD。
健康人
17%
抗SSA抗体阳性SLE和SS一级亲属 25%
• 抗SSB抗体: 常与抗 SSA抗体伴随出现
• Ro-52 为线性结构 ,可以非特异的与血 清中蛋白结合
(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抗原: 核糖体60S 亚基中的3种蛋白质
SLE
10%~40%
SLE的高特异性血清标志抗体,特异性为100%
抗nRNP/Sm和Sm抗体的结果解释
抗nRNP/Sm抗 体
73KD RNP
阴性
60KD
55KD
52KD
阳性 5 2 K D
D
32KD RNP
RNP
sm 2 9 K D
28KD
阳性
RNP 1 7 .5 K D
13.5KD
阴性 CO
阳性
Sm、 U1R N P、 RA、
SSA抗 体 阳 性
SSA抗 体 阳 性
Stinton et al., Lupus 15: 394-400, 2007
(3)抗组蛋白抗体
抗原: 组蛋白H1, H2A, H2B, H3, H4 (主要的靶抗原为H1和H2B)
功能: 核小体的组成结构
临床意义: 药物诱导性LE: 100%
(抗组蛋白抗体是该病唯一的标志性抗体)
SLE:
40% - 80%
抗原:动粒中的4种蛋白:A (17 kDa), B(80 kDa), C(140 kDa), D蛋白(50 kDa)。 着丝点蛋白B为主要的靶抗原
功能: 分裂期纺锤体的附着点
相关疾病: 硬化症: 局限型: (CREST综合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8% 80% - 95%
10%~20%
课件: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型判读解析及举例说明
核点型
• HEp-2:间期细胞 核内出现大小、数 目、强度不均的点 状荧光;分裂期细 胞浓缩染色体阴性, 周围可见点状荧光
• 肝片:肝细胞核内 出现大小、数目不 均一的点状荧光; 荧光强度与HEp-2 基本一致
• 靶抗原:Sp100
核膜型
• HEp-2:间期细胞 核呈现均匀荧光, 核周增强;分裂期 细胞浓缩染色体阴 性
• HEp-2:细胞浆内 粗颗粒样荧光
• 肝片: 肝细胞呈颗 粒样荧光,整个视 野呈细沙状荧光
• 靶抗原:线粒体
胞浆颗粒型:抗Jo-1抗体
• HEp-2:间期细胞浆 中出现颗粒到细块状 荧光,细胞核有时也 出现细颗粒荧光;分 裂期细胞浓缩染色体 阴性,染色体周围区 域呈致密的细颗粒荧 光
• 肝片: 荧光模式不 典型
靶抗原:IMPDH2 临床意义:出现在丙肝患者中,特别是经过病毒唑或干扰素治疗的, 此抗 体不是自免病特异性的抗体。
• 肝片:肝细胞核呈 现特征性环状荧光
• 靶抗原:板层素、 gp210
核仁型
• HEp-2:间期细胞 核仁阳性;分裂期 细胞浓缩染色体阴 性。
• 肝片:肝细胞核仁 阳性;荧光强度与 HEp-2基本一致
• 靶抗原:Scl-70、 PM-Scl、RNA多 聚酶、原纤维蛋白
核
PM-Scl
仁
型
的
多பைடு நூலகம்
种
模
型
• HEp-2:分裂中期 细胞中间水平方向 产生带状细颗粒荧 光,半数间期细胞 含有大量粗荧光点, 其余细胞为阴性。
• 肝片:荧光模式不 典型
疑难片讨论
均质+核点
胞浆颗粒型
核膜型+核均质型
抗核抗体基本概念及对应临床疾病概述ppt课件
抗体滴度
临床意义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1:2560
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疾病 明确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疾病 中等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相关疾病 强阳性,高度提示存在相关疾病 极强的阳性,高度提示存在相关疾病。
H
14
HHOEBp公-2司细间胞接产免品疫系荧列光法(产举品例系)列
考虑到荧光法筛查试验存在主观性强的特点,因此应 以一种客观和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筛查试验结果
H
10
几个相对常见且重要的荧光核型
均质型
粗颗粒型
着丝点型
核仁型
核膜型.
核点型
核糖体P蛋白
线粒体型
肌动蛋白
H
常见且重要核型的标准 核型表现相对典型 阳性率相对较高 靶抗原相对明确
11
应重视ANA滴度的检测
抗体滴度的临床意义 1、明确界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2、作为疾病进程、临床疗效和病情预后及转归等的判断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肝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其它风湿病 正常人
95-100 80-100 100 100 20-40 20-50 85-95 30-50 70-80 30-40 26 5-10
H
4
ANA实验室检测策略推荐
H
5
ANA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实验
40 S 亚基
P1 P1
P0
60 S
亚基
P2 P2
▪相关疾病: SLE: 为SLE的高特异性指标,阳性率为5-15%,常见于神经狼疮。
H
31
AMA与AMA-M2
抗核抗体PPT课件
ANA阳性核型示意图
11
1、CTD:SLE、RA、SSc、PM/DM、SS、MCTD、 DIL等 2、SLE、SSc、SS的一级亲属中近一半者 3、肺疾病:原发性肺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
压、石棉肺等 4、肝脏病: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原发性
胆汁性肝硬化(PBC)酒精性肝病、自身免 疫性肝炎(AIH)等
抗核抗体谱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风湿免疫科 侯平
1
常见的结缔组织病(CTD)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类风湿关节炎RA 系统性硬化症SSc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PM/DM 干燥综合征 Sjögren sydrome, SS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TD, MCTD 重叠综合征overlapping syndrome,OLS 药物性狼疮drug-induced lupus,DIL
5
三 对流免疫电泳法(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sesis, CIE)
ID的改良方法,是其它检测方法的补充试验 四、免疫印迹法(immuno blot test, IBT)
从分子水平测定各种抗体,但不能作滴度测 定 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是一种定量检测法,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
15
抗DNA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简称抗DNA抗体。
分为两种。 (一)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抗体
即 抗ds-DNA抗体。用马疫锥虫间接免疫荧光 方法(TE-IIF),在SLE阳性率40%。 临床意义: 1、是SLE的标志抗体 2、抗体效价的高低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3、用于观测SLE病情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 4、此抗体阳性易致狼疮性肾炎(LN)
课件:抗核抗体测定-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荧光 显微镜
侧面
可调节 变压器
滤光片
调节透光度
开
关
遮光 护眼 挡板
遮光筒
先用普通光源 找到视野
用遮光筒挡住上行光, 打开光路挡板。
•盖 玻 片
• 封片介质 (甘油)
• 1、准备:标本1:100稀释;
• 2、加样(稀释标本):25μl/反应区; 用生物载片的同学同时设置阴、阳性 对照;
• 3、温育:室温(18~25℃)30min;
• 4、冲洗:用PBS缓冲液流水冲洗1秒, 立即浸入盛有PBS缓冲液的洗杯中浸泡 5分钟;
• 5、加样(荧光二抗):用吸水纸吸去 背面和边缘的水分(不可触摸、擦拭 反应区);混匀荧光二抗,加20μl/反 应区;
• 6、温育:室温(18~25℃)30min,避 免阳光直射载片;
• 7、冲洗:用PBS缓冲液流水冲洗1秒, 立即浸入盛有PBS缓冲液的洗杯中浸泡 5分钟;
• 8、封片:用吸水纸吸去背面和边缘的 水分(不可触摸、擦拭反应区),滴 加封片剂15μl/反应区,盖上盖玻片 (对位),嵌入载片凹槽,放在湿盒 加盖。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 固相抗原+待测血清抗体+荧光标记抗 体(二抗)
• 形成复合物 • 洗涤 • 荧光显微镜检查
• 鼠肝印片 • 试剂盒
• 鼠肝印片
学号(背面)
生物载片
5个反应区,每个反应区有2块生物 薄片:分别为HEP-2细胞、猴肝细 胞
• 阴(黑)阳(红) 对照• 荧光素(异硫源自酸 荧光素)标记的羊 抗人抗体(二抗)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PPT教案课件(临床免疫学)
37℃30′
洗涤
37℃30′
洗涤
待测血清 (ANA?) 荧光标记的 羊抗人IgG
荧光显微镜检测
实验步骤
1、小鼠断颈处死取肝, PBS或NS漂洗,剪取肝横断面印 片于玻片上,左右各一处,自然干燥;滴加无水乙醇固定, 室温凉干;
2、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分别滴加阳性血清 和阴性血清各1滴,37℃30′;
免疫实验室注意事项:
1、必须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2、实验中注意实验室秩序; 3、如发生意外如损坏玻璃器材等,要及时报告; 4、要节约实验药品; 5、实验后要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放于指定陶瓷 缸内;废纸及一次性用品弃于垃圾桶内。 6、实验完毕,清理桌面,保证实验试剂和器械放回原位。
抗原 抗体
标记 抗体
荧光 光原
间接免疫荧光法原理示意图
免疫荧光检测制备的总体方法
标本制作 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显微镜检查
标本的制作
标本类型
组织切片: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最常用)。 印片:肝、脾等细胞。 涂片: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菌培养物和细胞悬
液等。
荧光抗体染色
间接法
特异性抗体与相应 抗原反应,荧光素 标记的抗抗体再与 第一抗体结合。
实验一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免疫标记技术中发展最早的技术。
本实验是利用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羊抗人IgG) 检测未知抗体(一抗)的方法。以检测人血清 中抗核抗体(ANA)为例。 病人血清中ANA(Ab)能与各种系细胞核成 分(Ag)特异性结合,此种结合的Ab(IgG型) 能与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结合,在 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示荧光,提示血清中 ANA的存在。
自身抗体的检测演示幻灯片
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 组织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 观察的指标
已证实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 诊断价值。ANA的靶抗原为细胞核内的不 同生化成份,包括核酸、细胞核蛋白和核 糖体蛋白。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 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意性。在炎症 性风湿病中ANA阳性率在20%-100%之间,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ANA阳性率最低, 为20%-40%。所以,检测ANA对于不同类 型风湿病意义重大。
临床意义: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 主要见于Wengener’s肉芽肿,约占ANCA阳性 率的80~95%。cANCA被认为是活动性 Wengener’s肉芽肿和微多动脉炎的特异和敏 感的标志性抗体。还见于Churg-Strauss综合 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
pANCA
荧光模式:
正常的健康人
女性>男性,出现率 随年龄而增加
风湿性疾病患者亲属 ?孕妇
SLE患者使用IIF法测定ANA阴性的一些解释
技术方面
临床方面
经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终末期肾病。
隐蔽ANA:与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结合,沉积于组 织。
由于大量蛋白尿而从肾脏丢失。
ANA的荧光染色型别
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
抗SSA/SSB抗体
自身抗原:SSA抗原是一个小核糖核蛋白,由 一个RNA分子和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 质的分子量为52KD和60KD。抗体直接针对蛋 白质的抗原决定簇。SSB抗原是分子量为48kD 的磷酸化蛋白。
临床意义;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SS),也见 于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偶见 于慢活肝。抗SSA抗体在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发 生率几乎为100%。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免疫荧光技术概述•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总结与展望01免疫荧光技术概述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标记相结合的免疫学技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待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
定义免疫荧光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荧光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对待测样本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发出的荧光信号,从而确定抗原含量和分布。
原理免疫荧光技术的定义和原理1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范围23免疫荧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免疫荧光技术还可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中,研究细胞和分子的定位、表达、相互作用等。
基础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观察药物与细胞或组织的作用,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研发20世纪40年代免疫荧光技术由瑞典科学家Axelsson和英国科学家Coons首次建立。
20世纪60年代免疫荧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逐渐成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21世纪初随着新技术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等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分辨率和灵敏度,拓展了应用范围。
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历程02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免疫荧光技术的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即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反应,实现目标抗原的检测和识别。
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形成荧光抗体,再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激发波长下能发射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抗原的定量和定位检测。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组织或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固定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或组织切片。
免疫荧光染色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加入荧光抗体标记的一抗,室温孵育一定时间;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再次室温孵育一定时间;洗涤后加入缓冲甘油等封片介质,封片。
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法ppt课件
1
抗核抗体: 是指抗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一般大部分 风湿免疫病都呈现抗核抗体阳性,是初筛项目。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
ELISA: 应用整个细胞核、核抽取物、 混合物或纯化从组核蛋白。 间接免疫荧光法:
底物:初用鼠肝或肾切片; 但人贴壁细胞系的Hep-2(人 喉癌)细胞最适合。 优势:可以看出核型与滴度。
8
核膜型
抗ds-DNA,抗gp210、抗核孔复合物 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
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 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 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 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 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 等。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 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 竭发展的危险性。
2
IFANA
滴度:
1:320时正常人阳性率3.3% 1:40时正常人阳性率31.7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核膜型 核点型 胞浆型 其他型
3
颗粒型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 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 抗U1RNP抗体而出现
与此型相关的抗体为ENA
M4和M9与PBC关系密切, M2型更
为特异,M4型常与M2并存,而M9 抗Jo-1抗体:其靶抗原为组氨酰-
型阳性常提示患者处于PBC的早期。 tRNA合成酶。该抗体多见于多发性
肌炎(常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抗核糖体抗体及核糖体P蛋白抗体: 是SLE的特异性抗体。
10
核点型
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 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
肌炎等疾病。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浆型
抗线粒体抗体(AMA):其靶抗原 是线粒体内、外膜蛋白,目前共发 现9种亚型(M1-M9)。该抗体是 PBC敏感而特异的抗体,敏感性和 特异性均可达到90%以上。M2、
抗肌动蛋白抗体:其靶抗原为肌动 蛋白、原肌球蛋白等多种细胞骨架 成分。该抗体多见于Ⅰ型自身免疫 性肝炎。也偶见于病毒性肝炎、 PBC、炎症性肠病等。
颗粒型则可能是各种自身 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抗SSA(Ro)抗体和抗SSB (La)抗体:此两种抗体 是ANA中的细颗粒型。
4
均质型
与抗组蛋白,AnuA anti-dsDNA相关
均质型可能是SLE或药物 性狼疮等;
抗dsDNA抗体:该抗体可 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 ANA阴性。最近研究发现, 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
8
核膜型
抗ds-DNA,抗gp210、抗核孔复合物 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
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 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 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 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 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 等。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 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 竭发展的危险性。
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 也可见于SLE和PBC等。
多核点型常与AMA并存,多见于PBC,特别是对于 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11
12
5
. 抗Scl-70、抗RNA聚合酶、抗PMScl 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
抗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 硬皮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 并常预示着预后不良。此外该抗 体也可出现与多发性肌炎、IgA肾 病等患者。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 体和抗RNA多聚酶抗体:此三者 抗体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 原纤维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 U3nRNP,抗PM-SCL抗体的靶抗 原是核仁中的颗粒成分,抗RNA 多聚酶抗体是RNA多聚酶Ⅰ和Ⅲ。 此三种抗体在硬皮病中亦较为常 见,亦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
肌炎等疾病。
7
着丝点型
须组织培养细胞为底物,染色特点 为分裂象的细胞核,核膜消失,染 色体向两端整齐排列,着丝点部位 染荧光。
着丝点型可能是硬皮病的局限型, 也可能是PBC
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是着丝点 蛋白CENP-A、CENP-B和CENP-C。 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 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即钙 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 硬指(趾)症及毛细血管扩张。该 抗体在PBC中亦较为常见,可以为 PBC提供预后信息。此外,该抗体 还见于SLE等疾病。
M4和M9与PBC关系密切, M2型更
为特异,M4型常与M2并存,而M9 抗Jo-1抗体:其靶抗原为组氨酰-
型阳性常提示患者处于PBC的早期。 tRNA合成酶。该抗体多见于多发性
肌炎(常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抗核糖体抗体及核糖体P蛋白抗体: 是SLE的特异性抗体。
10
核点型
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 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
ANA
1
抗核抗体: 是指抗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一般大部分 风湿免疫病都呈现抗核抗体阳性,是初筛项目。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
ELISA: 应用整个细胞核、核抽取物、 混合物或纯化从组核蛋白。 间接免疫荧光法:
底物:初用鼠肝或肾切片; 但人贴壁细胞系的Hep-2(人 喉癌)细胞最适合。 优势:可以看出核型与滴度。
2
IFANA
滴度:
1:320时正常人阳性率3.3% 1:40时正常人阳性率31.7% 指南:>1:80有临床意义。
核型:
颗粒型 均质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核膜型 核点型 胞浆型 其他型
3
颗粒型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 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 抗U1RNP抗体而出现
与此型相关的抗体为ENA
6
核仁型
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抗 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硬皮 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并常预
示着预后不良。此外该抗体也可出
现与多发性肌炎、IgA肾病等患者。
与核内的核糖体有关
抗Scl-70、抗RNA聚合 酶、抗PM-Scl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体 和抗RNA多聚酶抗体:此三者抗体 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原纤维 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U3nRNP,抗 PM-SCL抗体的靶抗原是核仁中的颗 粒成分,抗RNA多聚酶抗体是RNA 多聚酶Ⅰ和Ⅲ。此三种抗体在硬皮 病中亦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