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噪音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从事噪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操作、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娱乐场所等。
三、职责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接受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 作业场所噪音控制(1)用人单位应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音水平。
如采用低噪音设备、改善工艺流程、设置隔音屏障等。
(2)对噪音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噪音较大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2. 个人防护(1)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其有效防护。
(3)员工不得擅自拆卸、损坏个人防护用品。
3. 健康监护(1)用人单位应定期对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2)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应立即隔离观察,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诊断、鉴定。
(3)员工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规定给予治疗、赔偿和安置。
4. 应急处理(1)发生噪音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培训与教育1.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噪音职业病危害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
3. 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2.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岗位简介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
噪声是指各种有害声音对人耳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噪声岗位主要存在于工厂、建筑工地、机械设备操作等工作场所。
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疲劳、耳膜破裂、耳聋等问题。
2.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失眠等问题。
3. 噪声对其他身体器官的危害:噪声还会引起头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免受噪声侵害。
(2)佩戴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全身不受噪声伤害。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耳塞和耳罩,保持清洁。
2. 工作环境改善(1)减少噪声源:对于能够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等。
(2)隔声措施:对于不能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板等,尽量将噪声隔离。
(3)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设备,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3. 健康监护(1)定期体检:对从事噪声岗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职业病防治:对于职业病风险较高的人员,要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如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噪声岗位的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噪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于噪声突发事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五、员工培训1.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对从事噪声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噪声对岗位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噪声对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雇主应严格遵守噪声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为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防护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危害特点及防护方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章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第六条雇主应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要求参与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测试、控制噪声源。
第三章岗位操作规范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并正确使用、维护。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噪声源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噪声超标。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噪声与其它因素相互叠加,如震动、化学毒物等。
第十一条雇主应提供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确保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能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防护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体检等。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因受噪声而引发其他职业病。
第五章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知悉应急处理程序,并按要求参与演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第十六条噪声岗位应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噪声,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雇主应设立噪声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噪声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正式版】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噪音产生、噪音传导和噪音接受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相关操作,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五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有权利对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六条为降低噪音岗位的噪声水平,公司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隔离、声音阻尼和声音减振等。
第七条噪音岗位的工作区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如超过标准限值,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八条噪音岗位的工作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严禁不佩戴防护设备从事噪音岗位作业。
第十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健康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噪音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第十一条公司将对涉及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噪音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掌握。
第十二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四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和学习与噪音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最新防护措施,提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能力。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根据违规程度轻重,公司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十六条对于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后需重新修订。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

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篇: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范文)噪声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
2、设置减震、阻尼等装置。
3、佩戴适宜的护耳器。
4、实行时间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粉尘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湿法作业,设备容器密闭,负压操作,保证除尘设备的良好运转。
2、佩戴防尘口罩3、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高温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持续接触热源时,应轮换操作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2、现场配备防高温烫伤、防中暑药品。
3、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4、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氧化碳职业危害岗位健康操作规程1、佩戴防毒口罩,加强工作场所通风,负压操作。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3、发生中毒症状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及时就医。
4、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2、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二篇: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定稿]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淄博市周村誉隆防腐设备厂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二、名词解释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引言噪声是指声波或振动能够干扰人类听觉系统正常工作或影响人体健康的声音。
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噪声可能成为工人们长期面临的职业危害。
为了减少噪声对工人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以声音为工作介质或者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的岗位。
三、工作环境评估1.工作环境评估是保证噪声岗位职业卫生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并记录噪音源的种类、位置和强度。
2.工作环境评估应由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工作环境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
四、噪声控制与管理1.使用降噪设备:对于噪声源头,如机器、设备等,应选择合适的降噪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噪声产生。
2.个体听力防护: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体听力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确保工人听力的安全。
3.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的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聚集,避免噪声反射和共振现象。
4.噪声源的隔离:对于噪声源,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隔音板等,将噪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培训和教育1.对噪声岗位的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包括噪声对身体的危害、个体听力防护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2.定期组织岗位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巩固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相关管理人员应接受噪声职业卫生管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控制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和监督噪声岗位的操作。
六、健康监测1.对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害。
2.建立听力档案,记录每位工人的听力检查结果,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3.对听力异常的工人,应及时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同时调整工作岗位,减少噪声暴露。
七、应急预案1.制定噪声岗位应急预案,包括噪声事故的预测、报警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在噪声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工人的安全。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 背景介绍噪音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
在职业环境中,高噪音环境对工作者的听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本文档旨在为噪音有害岗位工人提供操作安全规程。
2. 噪音常见的危害2.1 听力损伤高噪音环境长期存在会导致人耳朵受到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在工作岗位上,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伤,从而影响在噪音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2.2 神经衰弱在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人的神经被长期刺激,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表现为精力下降、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2.3 心理压力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作会给工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导致紧张、焦虑等情绪。
如果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发工作中的意外事故,造成财产和人身伤害。
3. 噪音有害岗位的操作安全规程3.1 保护措施在噪音有害岗位上操作前,需要进行保护措施,如佩戴防噪音耳罩、戴上防护耳套、使用防噪音耳塞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2 工作时长为了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不要把重要岗位安排在高噪音环境下,尽可能避免工人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
3.3 环境改善在噪音有害岗位上,应该尽可能改善环境,减少噪音污染。
如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吸音材料,并增加通风设施。
3.4 教育培训为了保护工人的职业健康,必须对噪音有害岗位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噪音的危害,并提供安全操作规范和措施。
4. 结论高噪音环境不仅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职业健康也带来巨大影响。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制定完整的安全规程,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这些规程包括保护措施、工作时长、环境改善、教育培训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做好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保护,才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保障其人身安全。
噪音操作规程3篇

噪音操作规程3篇1【第1篇】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机械加工、打磨、起重、装配、冲砂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
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口罩、耳塞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
女工戴好工作帽。
操作人员不准戴手套,戴项链,以免被机器卷入造成伤害。
5.开机前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定位可靠,检查各部件有无工具或异物放置。
6.在操作中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7.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运转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
8.使用加工中心的过程中,速度不要过快,尽量增大动作的均匀性,减小机械的震动。
9.保持设备保养,做好润滑,减少噪音的产生。
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第2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7、对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应采取人机分离同时缩短工作时间以降低其危害。
8、操作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的人员必须佩带防噪声和震动的个体防护用品【第3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卫生)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噪声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2健康危害
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噪声聋等。
3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4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4.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4.2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4.3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4.4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噪声,它能够对岗位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企业需要制定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旨在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一、规程目的1.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预防噪音污染对员工的危害;2.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供职业健康操作的指导,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噪音有害岗位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等。
三、噪音控制1.对于噪音影响较大的岗位,应当采取技术控制手段进行降噪处理;2.岗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减少噪音产生;3.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保护听力。
四、操作程序1.岗位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和防护措施;2.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3.岗位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五、个人防护用品1.公司应提供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2.员工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清洁;3.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应定期检查其状态,如发现有破损或过期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六、职业健康检查1.公司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噪音有害岗位员工进行听力检测;2.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员工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调整岗位或提供合适的职业防护用品。
七、文明用语1.在岗位操作过程中,员工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减少噪音干扰他人;2.若发现他人使用过大声音或噪音干扰他人工作,应立即提醒对方注意。
八、应急措施与事故处理1.岗位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措施;2.若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九、规程宣传1.公司应定期开展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2.公司应向员工普及噪音有害岗位的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保障员工的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35152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编写:xxxxx审核:xxxxx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止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作业。
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噪音_粉尘安全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噪声及粉尘危害,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噪声及粉尘作业的岗位。
二、噪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 进入噪声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2. 噪声源控制:- 对噪声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 对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进行隔离或安装消声器、减震器等降噪设施。
3. 作业时间限制:- 严格控制噪声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
- 对连续作业超过一定时间的员工,应安排休息和调整工作班次。
4. 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噪声作业区域进行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对噪声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三、粉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 进入粉尘作业区域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 根据粉尘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防尘用品。
2. 粉尘源控制:- 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封闭或安装除尘设施,减少粉尘排放。
- 加强通风,确保作业区域空气流通,降低粉尘浓度。
3. 作业时间限制:- 严格控制粉尘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粉尘环境中。
- 对连续作业超过一定时间的员工,应安排休息和调整工作班次。
4. 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粉尘作业区域进行粉尘监测,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对粉尘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教育与培训1. 对所有从事噪声及粉尘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相关危害和防护措施。
2.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操作规程的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噪声或粉尘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规程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1. 引言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旨在保护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减少噪声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2. 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将确定噪声岗位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2.2. 负责人应确保噪声岗位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 测量和评估噪声3.1. 公司将定期测量和评估噪声岗位的噪声水平。
3.2. 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
3.3. 如果噪声水平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值,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控制噪声4.1. 公司将优先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噪声减震设备等。
4.2. 如果技术措施无法降低噪声水平至可接受范围,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员工。
4.3.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5. 健康监测5.1. 公司将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健康监测。
5.2. 健康监测包括定期的听力检查和其他相关的身体检查。
5.3.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6.1. 公司将为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6.2. 培训内容包括噪声的危害、预防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3. 培训记录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
7. 事故报告和处理7.1. 员工应立即报告与噪声相关的事故或不良事件。
7.2. 公司将及时调查和处理报告的事故,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 审查和改进8.1. 公司将定期审查和改进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8.2. 审查可以包括噪声水平的再次测量和评估,员工的健康监测结果和培训记录等。
8.3. 改进措施应记录并及时落实。
9. 附则9.1. 本操作规程应通过内部通知的方式向所有噪声岗位员工传达,并确保他们的知晓和遵守。
9.2. 监管部门和职业卫生检查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应积极配合与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的内容。
噪音危害操作规程

噪音危害操作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每个工作场所都应该制定和执行噪音危害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关于噪音危害操作规程的示例,包括预防噪音危害、测量噪音水平、控制噪音源和提供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预防噪音危害1.员工培训:对于可能接触高噪音环境的员工,应该进行针对噪音危害的培训,包括噪音危害的影响、识别高噪音环境以及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内容。
2.噪音源控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噪音源,例如通过改进设备、使用隔音罩或加装消声器等方式降低噪音水平。
3.布局设计:在工作场所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尽量安排噪音源远离员工工作区域,以减少噪音对员工的直接影响。
4.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异常噪音产生。
二、测量噪音水平1.噪音测量仪器:选用合适的噪音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度高,并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频率:根据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频率的噪音测量。
初次测量应在工作环境使用前进行,以了解噪音源的特点。
3.测量位置: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量,包括靠近噪音源的位置,员工工作区域和办公区域等。
4.测量记录: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噪音水平的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控制噪音源1.技术控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如加装隔音罩、使用消声器等,降低噪音源的噪声产生。
2.工艺控制:调整工艺流程,减少或避免噪音产生,或采用低噪音工艺设备。
3.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的环境,员工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或耳罩等,保护听力健康。
四、提供个人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噪音水平,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2.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装备。
3.培训和意识提高:向员工提供有关个人防护措施的培训,并促使其意识到噪音危害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清洗身体接触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1. 前言噪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一些岗位中,人们可能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的噪声,而这些噪声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制定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对于减少和预防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从事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噪声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冶金、化工、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印刷、航空、船舶、土木工程、采矿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3. 危害特点噪声的危害可以通过声压水平、频率特征和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表征,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听觉系统伤害高强度噪声能够引起听力损伤,对人的听力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接触噪声超过安全标准可能导致聋哑、耳鸣等听觉系统疾病。
3.2 神经系统伤害长期接触较高强度的噪声,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疲劳、焦虑、抑郁等情况,甚至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3.3 生理系统伤害噪声刺激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可能会产生影响,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水平可能会受到高强度噪声刺激的影响。
3.4 心理健康伤害长期接触噪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疾病。
4. 个人防护措施4.1 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是控制噪声危害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应当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者耳罩,以减少对噪声的接触。
4.2 控制噪声源在工作环境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源,例如加装隔音设备、减少机器转速、降低材料落地声音等。
4.3 调整工作方式当工作人员无法采取其他措施控制噪声时,需要调整工作方式,例如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以降低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危害。
5. 监测和测量为了正确评估噪声的强度和影响,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测。
在噪声环境中,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噪声测量,以确保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平均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本岗位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二、危害后果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严重可以造成噪声聋。
三、危害因素可接触极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参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四、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及使用方法耳塞、耳罩耳塞的使用方法:1、取出耳塞,用食指和大拇指将其搓细;2、另一只手将要塞入的耳朵向上向外提起(这点很关键)并保持住,然后将搓细的耳塞圆头朝向耳朵,塞入其中;3、用手扶住耳塞直至耳塞在耳中完全膨胀定型(大约要持续三十秒左右)。
五、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填写缺陷,报告相关负责人,由责任人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离开作业岗位后方可将防声耳塞摘下。
六、应急处置措施如果突然发生长时间噪声增大,操作人员应立即按操作规程检查设备设施,查找根源,如能立即排除则按规程立即处理,如不能立即排除,操作人员应增加防护设施减少噪声损害后,再进行故障排除。
噪声岗位卫生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职工在噪声岗位上的健康与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噪声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噪声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维修部等。
三、噪声危害及防护1. 噪声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职业病。
2. 防护措施:(1)岗位设置:根据噪声源的性质和强度,合理设置噪声岗位,确保工作场所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个人防护:进入噪声岗位的职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噪声隔离:对噪声源进行隔离处理,如使用隔音罩、隔音墙等,降低噪声传播。
(4)通风换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四、噪声岗位操作规程1. 职工进入噪声岗位前,应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2. 严格执行噪声岗位操作规程,减少噪声产生。
(1)操作设备前,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过程中,注意调整设备参数,避免产生过大噪声。
(3)使用工具时,尽量选择低噪声工具。
(4)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运行噪声。
3. 噪声岗位职工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4. 噪声岗位职工应严格按照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噪声岗位卫生操作规程的监督检查。
2. 定期对噪声岗位进行监测,确保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六、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程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噪声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2239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节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章适用于公司井上下绞车房、通风机房、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站或其他产生噪声地点的操作。
第二节上岗条件
第二条提升机司机、通风机司机、局部通风机司机必须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知识,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第三节安全规定
第三条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 (A)。
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卫生限值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1.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2.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3.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4.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5.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6.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第四条井上下绞车房、各硐室室内墙壁、屋面铺设吸声器或设置隔声屏。
第五条在产生噪声的地点必须佩戴耳塞。
第四节操作顺序
第六条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第七条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第八条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第十条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