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3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60cb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1.png)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5fcf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2.png)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8b3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6.png)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42c0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庄子》中的两个经典故事。
理解并分析庄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庄子》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庄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难点: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如何从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庄子》的故事内容和相关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文献。
2. 学生准备:预习《庄子》的故事内容。
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分钟时间,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庄子》故事和庄子思想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预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内容:利用20分钟时间,讲解和分析《庄子》中的两个经典故事。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3. 课堂讨论:利用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从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五、作业布置:1. 阅读:《庄子》中的两个故事,了解其寓意。
2. 写作: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3. 讨论:与家长或朋友分享所学内容,探讨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对《庄子》故事和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了解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a05a6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6.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则《庄子》故事。
2.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庄子的一些哲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庄子》故事,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庄子关于自然、人生和道德的哲学思想,并尝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讲解两则《庄子》故事,分别是《逍遥游》和《齐物论》。
《逍遥游》讲述了一个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讨论鱼乐的故事。
故事中,庄子提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哲学思想,强调知识的无限性。
《齐物论》则是庄子与颜回的对话,讨论了是非之辩和道的问题。
庄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强调言语和名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则《庄子》故事。
2.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庄子的一些哲学思想。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庄子的一些抽象和深奥的哲学思想。
2. 学生能够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将讲解两则《庄子》故事的情节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活动法:学生将通过写作和展示,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讨论鱼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逍遥游》和《齐物论》两则故事的情节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3.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分享对庄子的理解和感悟。
4. 应用:学生进行写作和展示,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点评,并强调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33d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5.png)
《〈庄子〉故事两那么》教学设计〔通用10篇〕《〈庄子〉故事两那么》教学设计〔通用10篇〕《〈庄子〉故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那么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才能。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进步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那么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波,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本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老师参考:〔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回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敏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1cb1c2f8c75fbfc77db228.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言:梳理庄、惠辩论的过程及其逻辑。
2、意: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二、一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自己不确定的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3、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演绎对话。
2、梳理庄子、惠子二人的辩论过程。
四、三读课文,读懂庄子1、品“庄子之知”,理解庄子“物我齐一”的思想。
2、品“鱼之乐”,理解庄子“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再读对话,课堂总结篇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导入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出示PPT1。
/惠子: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正读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
(1分钟) 3、学生评价。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
(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
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1分钟) 三、译读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2分钟) 2、PPT3出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88e31b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b.png)
《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一、教学背景:《庄子》是我国古代先哲之一庄子的著作,主要是讲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该书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个讲究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汲取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本文将探讨《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涵。
2、学习《庄子》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增强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国粹。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问:“你们学习了哪些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它们对你们有何启示?”2、主题阐述: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庄子》故事——“庄子梦蝶”。
简要叙述故事情节: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行自如,自由自在。
醒来后,庄子不知道自己是蝴蝶梦还是蝴蝶梦中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如梦的世界中,人们不应在表面上的形式和现实中迷失自我,要具备超越自我的能力,以获得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
3、核心探究:教师请学生分组阅读《庄子》故事,探讨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剖析庄子梦蝶的内涵。
4、思维拓展:学生分组,团队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梦境或经历,从中寻找共通之处和经验教训。
5、巩固提高:请学生在课后完成《庄子》故事的调研报告,学生需要从庄子故事的背景、内涵、智慧、对人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写一篇2000字的学术论文。
四、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2.《庄子》故事原文及其翻译3.教案4.调研报告纸质版五、教学亮点:1.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教学相结合。
2.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国粹,以此承载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六、小结:《庄子》故事教案设计3——智慧的积累,人生的提升。
教师通过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古代文化中的经典智慧和道理,切合实际生活,在学习《庄子》故事中汲取智慧并提升自我。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543ad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b.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庄子》中的“蝴蝶梦”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
2.理解“蝴蝶梦”故事的含义及其与“无为而治”观念的关系。
3.能够运用“无为而治”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庄子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
2.“蝴蝶梦”故事的梗概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前置任务:请学生阅读《庄子》中的“齐物论”一文,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
2.导入: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在故事中体现一些依照计划不如意,而不依计划却顺利的情景,引出“无为而治”观念。
3.授课内容:讲解“无为而治”的含义及其在庄子哲学中的地位。
随后,给学生讲述“蝴蝶梦”故事,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4.深入思考:分组讨论“蝴蝶梦”故事的含义及其与“无为而治”观念的关系。
5.拓展应用:请学生将“无为而治”观念应用到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分享。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蝴蝶梦”故事的含义及其与“无为而治”观念的关系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进行评分。
二、《庄子》中的“抱朴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道”在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2.理解“抱朴子”的故事及其与“道”的关系。
3.能够运用庄子哲学中的“道”思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道”的概念及其在庄子哲学中的地位。
2.“抱朴子”的梗概及其含义。
教学步骤1.前置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庄子》中的“达生篇”一文,了解庄子哲学思想中的“道”概念。
2.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道”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授课内容:讲解“道”的概念及其在庄子哲学中的地位。
随后,给学生讲述“抱朴子”的故事,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4.深入思考:请学生分组讨论“抱朴子”的故事,并将其与“道”的概念结合起来,谈谈故事中的道理。
5.拓展应用:请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惑或疑问,将“道”的思想带入解释。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抱朴子”的故事及其与“道”的关系发表个人观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进行评分。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517861d15abe23492f4d8f.png)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2.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3.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比较法。
3、拓展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时期,有一个人的才学和品质都非常出众,临死时,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二、通读课文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一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3、翻译句子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4)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品读、-探究1.文中的鹓刍和鸱分别比喻怎样的人?庄子讲鹓鸱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一文中,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四、拓展:美文悦读,说说《庄子》散文的有何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f46c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e.png)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2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鹓鶵、醴泉、濠梁、鲦鱼”的读音。
2.把握“止、练实、吓、是、醴泉”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4.把握比喻的深意。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一:提示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庄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伟大的智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脸色蜡黄,脸上还长者一个瘤子,他去见过几位国君,对方都被吓到了,但是他非常富有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感受他的机敏与幽默。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古代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很出众,他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领略他的风采。
课堂实录一、读文章,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初读正音。
要求:听录音,标记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师板书:o)鲦鱼(tiáo)鹓雏(yuān chú)醴(lǐ)泉鸱(chī)吓(hè)濠梁(há2.再读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24dc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7.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第一则故事:庄子梦蝶教学目标:通过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人生的真实与虚幻,了解庄子哲学中的“梦中情境”概念,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庄子梦蝶的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飞舞的情节,随后他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子。
当庄子醒来后,他陷入了思考:他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呢?这个故事引发了许多关于现实与虚幻、真实与幻象之间的思考。
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们有没有过做梦时觉得梦境非常真实的经历?你们觉得梦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到底是哪一个更真实?”2.教学主体:讲解庄子梦蝶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背后的哲学含义,让学生思考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3.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庄子梦蝶的故事对他们的启示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个故事的主题来理解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4.拓展延伸:通过庄子其他著作中的相关内容,深入探讨庄子哲学的核心价值和主张,启发学生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第二则故事:庄子逍遥游教学目标:通过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庄子的“自由自在”哲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心灵素质和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庄子逍遥游的故事描绘了庄子幻化成一只鸟,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形象,庄子逍遥自在,超脱了尘俗的困扰,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超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1.导入: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庄子逍遥游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主体:讲解庄子逍遥游的故事情节及哲学内涵,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否意味着不受拘束,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
3.互动讨论:开展学生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对自由、逍遥的理解,分享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4.实践活动:开展相关的手工制作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庄子逍遥游的精神,深化对自由、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庄子对人生、自由、现实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生智慧和美好情感,让学生从庄子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拥有真知灼见的人生弄潮儿。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cad2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6.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3)能够运用庄子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运用庄子思想,提升人生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3)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拥抱自然,顺应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2)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3)运用庄子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庄子某些抽象的思想观念的理解;(2)如何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庄子思想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庄子》中的两则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2. 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中的两则故事,了解故事梗概;3. 教学资源:PPT、相关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庄子》,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 讲解与分析:对两则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4. 案例分析: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庄子思想解决问题;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e84b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d.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的道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
本次教学主要以《庄子》中的两则故事为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及其启示。
2.掌握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落地应用。
能力目标1.运用道家思想的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道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道家思想和《庄子》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听说阶段1.学生听教师朗读《庄子》中的第一则故事——“胡蝶梦”。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故事中的哲学思想,分析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及启示。
3.教师逐组选取代表发言,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3. 读写阶段1.学生阅读《庄子》中的第二则故事——“南华老仙与弟子游”。
2.学生就“天地人”三个词汇分别展开思考,分析在道家哲学中的含义和作用。
3.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和思考。
4. 总结阶段1.教师讲解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落地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的成果,探讨道家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为学生课上表现及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拓展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设计一个家庭或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2.组织学生进行《庄子》中更多的故事解读和讨论,拓宽学生思维角度,加深对道家思想的了解和理解。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ad91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4.png)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810a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8.png)
《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两则》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
2. 学生能够较好理解并说出庄子故事。
3. 学生能够了解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子思想的理解。
难点:庄子故事的人物、情节、哲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庄子故事两则--《大宗师》和《蝴蝶梦》;(2)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2. 教学方法(1)示范表演法:老师先表演,然后学生模仿;(2)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3)课堂分享法:学生自主发表观点;(4)教学课件展示法: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结合PPT展示的哲学内涵,分析思想,引导学生从中体验。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导(10分钟)(1)用文字或图片介绍庄子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预告教学内容《大宗师》和《蝴蝶梦》。
2. 正式教学(40分钟)(1)第一部分《大宗师》(20分钟)a. 整体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无为而治"的心路历程。
b.讨论庄子的人物塑造和故事中的哲学内涵。
c. 引导学生分享个人观点,探究故事真正的意义。
(2)第二部分《蝴蝶梦》(20分钟)a. 讲述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
b. 分析故事中庄子关于幻觉与现实之间的区别的哲学思考,引导学生思索自己的生活。
c. 结合PPT展示,进行阅读讨论,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3. 课后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故事进一步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探讨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形成思考和行动。
同时,可以打印两则故事,让学生班级内自主阅读,并进行书写班级读书笔记,以便学生在今后逐步强化学习。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成果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掌握两则庄子故事的人物、情节,并能理解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哲学。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7b585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2.png)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那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学问。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实力目标1.观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譬如的喻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譬如,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理解两那么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1.比拟法、阅读、探讨2、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品故事、写故事教具打算无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听故事:讲解并描述庄周梦蝶的故事,了解庄子诗意的生活以前庄子做梦变成蝴蝶,完全是一只欣然生动的蝴蝶,非常愉快适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一会儿醒来,才惊异自己原来是庄周。
真不了解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须有分别。
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改变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退物我差异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介绍三、突破语言关,读故事、说故事。
1.读故事: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再读课文:留意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板书:(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鱼出游沉着沉着:安闲自由;此时此刻多指在危急面前冷静不慌张。
(7)是鱼之乐也是:这。
同桌相互检查过关。
3.说故事:梳理故事情节板书:情节出人意料(不喜却疑、不避自迎)第一那么:相梁----往见----欲代----搜----往见其次那么:是鱼之乐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8264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7.png)
庄子教学设计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4069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c.png)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故 事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反馈与调整
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以及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 学生的反应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 教学效果。
学习能力。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庄子》相关的有趣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课题 。
提问导入
提出一些关于《庄子》的问题,让学 生回答,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讲授新课
介绍庄子及其思想
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思想及《庄子》的成书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背景 知识。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 生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 文关怀精神。
02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庄子》故事两则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本单元主要 选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经典篇章。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并提高学生 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 设计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分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庄子》及其思 想。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 题和寓意,提高文学 鉴赏能力。
掌握两则故事的基本 情节和人物形象。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庄子》相关的作业,如 读后感、小论文等,让学生进一步巩 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
(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教师参考:(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
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
示例: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
2、直译第一则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流程,提出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词语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二)研读探究: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
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
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
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文,请直译: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
“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
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译,教师明确:(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
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
’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二)拓展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天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结:《庄子》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四、语文活动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