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3第4题,完成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中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整理、比较,促进对确定位置、圆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2.在经历空间和图形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运用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圆及组合图形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剪刀。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1.交流资料,构建框架。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整理了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看看谁梳理得科学、有条理,存在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课前能够整理出位置与方向(二)和圆两个单元的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公式以及知识之间的一些关系。

师:在本册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课件形成知识框架。(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圆的知识。【教学提示】

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内,进行适当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各内容的知识框架,现在来说说,每个框架里有哪些具体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提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复习位置与方向(二)。

师:在位置与方向(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该如何描述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说出“↑”表示北,可以用距离和方向、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呈现相关内容并提炼板书。【教学提示】

每个知识点需要教师提示,有序提示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教学提示】

这个表格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能表述清楚,提供给学生看看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整理和汇报,指导学生回顾这些知识的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好扎实的基础。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通过自主梳理、小组交流、班上展示,我们把这两部分知识系统地整理出来,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复习方法,今后大家要熟悉这样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以题为例,解决问题

1.以教科书P113第4题为例,巩固圆的知识。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题目可以知道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这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可以自己阅读知道一些信息,能够观察出圆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阅读为理解打好基础,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没有深刻的理解。

(2)分析问题。

师:这道题的前三个小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情预设】根据教科书的提示,学生可以知道第一个小题是解决圆的周长的问题,第二个小题是确定位置的问题,第三个小题是求面积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了解解决问题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和刚才整理的知识网络建立起关系,初步理解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1)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解答过程。【教学提示】

小组内交流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交流结果,更要交流思考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都尝试着解决了问题,现在在小组内交流,讲一讲你是怎么分析的,怎么解决的,其他同学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小组长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最后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公式用错、计算错误,这些是很正常的。通过听别人说,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自己发现的错误自己改正,对学生学习也是一种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这样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既积累了学习经验,又学习到了观察、比较、反思的学习方法。

(3)全班交流。

师:大家刚才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那么我们请几个同学把他们的交流成果展示一下,大家看看他们展示的成果,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上来补充。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对三个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法,都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

学生展示完毕后,课件集中呈现每个问题规范的解答过程。3.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师:大家刚才解决了教科书上的问题,那么根据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些信息,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沿着湖走一圏要走多少米?湖的面积有多少?南门在西门的什么位置?有多远?早晨小明沿着水泥路跑一圈要跑多少米?等问题。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第二学段的表述中指出:要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个题目中设计的问题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建立起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三、强化练习,巩固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学生看大屏幕回答问题,课件显示结果。

【学情预设】这里有些问题不是直接提问,而是用省略号表示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第15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2)集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本题涉及圆的周长、面积和比的相关知识,可能有的学生解决本题会稍微有些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是教科书中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这两个题目巩固复习成果,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提示】

每个问题提出后要留时间学生解答。解答第(2)小题时,可以提醒学生用“π”代替3.14,最后再代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