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计划程序(含表格)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97d2f7c7fd5360cba1adbef.png)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1.目的对控制计划的编制、实施进行管理,确保控制计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样件试制控制计划、小批量试生产控制计划、批量生产控制计划。
3.职责3.1 产品研发部负责样件试制控制计划的制定。
3.2 品质部负责小批量试生产控制计划、批量生产控制计划的制定。
3.3 APQP小组对制定的控制计划进行检查。
4.工作程序4.1 制定控制计划的时机4.1.1在样件试制前,要制定样件试制控制计划。
4.1.2在小批量试生产前,要制定小批量试生产控制计划。
4.1.3在小批量试制鉴定后,批量生产前,要根据试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经验,对小批量试生产控制计划进行修订和扩展,形成批量生产控制计划。
4.2 制定控制计划的过程4.2.1 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
在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时,要充分利用下列信息:◆过程流程图。
◆系统/设计/过程FMEA。
◆相似产品的经验。
◆设计评审。
◆APQP小组成员的经验。
◆优化方法(如QFD,DOE),等等。
4.2.2 针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及其他特性,确定需要控制的内容。
控制的内容中必须有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进行控制的描述。
4.2.3 确定为避免生产不合格品或操作失控所需的纠正措施(即制定反应计划)。
4.2.4 填写标准的“控制计划”表格(见4.4条款)。
4.2.5 检查并批准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编写完成后,APQP小组用“控制计划检查表”对控制计划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控制计划实施前要送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4.2.6 做好控制计划的跟踪管理。
控制计划是一动态文件,当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改进时,要及时更新控制计划。
4.3 控制计划的实施与管理4.3.1 如顾客未要求提供控制计划,则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以相同过程、相同原料生产出来的同一个系列的产品。
当顾客有要求时,则须向顾客提供单一的控制计划。
4.3.2控制计划一般不能直接指导生产,因此要根据控制计划中要控制的项目和要求,编制一系列作业指导书,供现场的具体操作人员使用。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6a5d9cb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7.png)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文件编号对应条款控制计划管理程序Q//QC/TX/C04- 25-20137.3A版本号HE修订号发布日期2013-6-30修订日期—实施日期2013-6-30实施日期—控制计划管理程序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X文件编号对应条款控制计划管理程序Q//QC/TX/C04- 25-20137.3A版本号HE修订号发布日期2013-6-30修订日期—实施日期2013-6-30实施日期—1目的规范控制计划的规定和实施,从而控制进程的各个阶段,以保证可以按顾客要求制造出优质产品。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样件,试生产和批量生产阶段的控制计划管理。
3职责和权限XXX归口管理本程序及其实施3.2其余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4定义控制计划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书面描述。
编写此文件的重点在于描述产品的重要特性和技术要求,每一个产品都要有一个控制计划,但相同过程、相同原料生产出来的一个系列的产品可以使用同一个控制计划。
5过程要素分析本过程的要素主要包括该过程的输入、输出、负责人、资源、程序及考评指标,如下图所示:资源:1、计算机2、计较机软件输入:1、过程流程图;2、DFMEA、PFEMA;3、产品图;4、特殊特性;5从相似零件/产品得到的、经验;6、项目组织过程了解;7、设计评审;8、优化方法(如:QFD、主责:工程组成员(设计员、工艺员)相干:制造技术部技术员控制计划管理过程(C04-25)输出:1、样件控制计划2、试生产控制计划3、生产控制计划DOE等);9、顾客特殊要求。
程序:1、控制计划管理程序;2、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步伐;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4、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5、质量记录控制步伐考评指标:1、控制计划编制、发行及时率;2、控制计划更新、修订及时率;3、控制计划回收、销毁及时率;文件编号对应条款控制计划管理程序Q//QC/TX/C04- 25-20137.3A版本号HE修订号发布日期2013-6-30修订日期—实施日期2013-6-30实施日期—6工作流程输入市场分析结果,客户需求顾客需求和公司要求提出工作流程责任部门输出岗位工程研讨院生产管理部、其他部分流程说明1当顾客和公司有需求和要求时,工程小组在不同阶段制订出相应的控制计划(即: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
IATF16949变更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变更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c2d027130912a216147929e4.png)
好好学习社区变更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CCC)1.0目的对产品/过程更改及3C产品一致性实施有效控制。
2.0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批量生产产品发生的产品/过程更改及3C产品一致性。
3.0术语无4.0管理职责4.1产品开发部:是产品和过程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负责组织实施新开发产品和量产后涉及工程规范和材料变更及3C产品一致性等重大的更改;4.1.2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顾客)评审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的可行性;4.1.3负责对更改内容和后果进行识别、形成文件并送交相关部门人员;4.2质保部4.2.1负责对产品和过程更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4.3制造部4.3.1参与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的可行性;4.3.2在产品开发部组织下实施变更5.0工作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V:过程变更实际发生部门供应商V: 重大变更:-原材料厂家更换或增加-产品更改(包括原材料、结构等);-工艺更改(工艺流程、包装方式等)-设备搬迁或重装;-模具更改等;-3C产品一般变更:-用户投诉;-不良改善;-生产性提高;-成本降低等。
变更申请成立变更小组制定变更方案方案评审取得变更认可ANO技术通知单产品/过程更改记录5.1变更的申请5.1.1原材料厂家更换或增加时,由采购部提出更改申请;5.1.2设备搬迁或重装、工装更改时,由制造部(工装动力科)提出更改申请;5.1.3内部员工对产品和工艺提出的更改,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向产品开发部提出申请;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向生产管理部提出申请;5.1.4顾客对产品和工艺提出的更改需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产品开发部收集并提出申请;在批量生产过程中,由质保部提出申请;5.1.5顾客投诉引起的更改由质保部或市场营销部提出申请;5.1.6申请时,填写“产品/过程更改记录”。
5.1.7当3C产品发生附录的更改时,由质保部向3C认证机构提出申请。
控制计划程序(修订OK)
![控制计划程序(修订OK)](https://img.taocdn.com/s3/m/238aea7d5901020207409cac.png)
1.目的:是为了协助按客户要求制造合格产品,以规定的格式及方法对产品和过程作书面描述,从而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保证所有过程参数处于控制状态.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按ISO/TS16949体系执行之指定产品.3.定义:3.1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3.2 APQP:产品品质先期策划.3.3 Control Plan:控制计划.控制计划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书面描述.4.权限:4.1 本公司暂无产品设计和开发及开发部门,针对样件的《控制计划》由工程部负责制定.4.2 品质部负责试产、量产的《控制计划》制定.4.3 样件,试产,量产的《控制计划》按以上要求制定后,其修改定稿由工程部,品质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讨论通过.5.程序内容:5.1 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须建立一个由工程部,品质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产品质量核心小组(CFT小组),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料(如过程流程图、FMEA、特殊特性、从相似产品得到的经验、小组对过程的了解、设计评审等)来制定《控制计划》.5.2《控制计划》制定后,须由CFT小组讨论通过,以利于更完整地描述制作流程每个阶段所需的控制措施.5.3 控制计划之评审和更新∶在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及客户特别要求时,必须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⑴客户产品设计更改⑵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更改⑶对以前不符合项的纠正⑷过程不稳定及过程能力指数达不到要求⑸允收标准,检验频率更改5.4 《控制计划》栏目说明∶5.4.1 样件、试生产、生产表示对产品状态的适当分类:⑴样件:在样件制作过程中进行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⑵试生产:在样件试制后的试生产,进行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⑶生产:在正式生产中,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的全面文件化描述.5.4.2 控制计划编号∶如需要,填入控制计划编号以用于追溯,对于多页的控制计划则填入页码(如第一页共一页)5.4.3 产品编号,最新更改版本/等级∶填写被控制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编号,如需要,填入依照图样规范的最新工程更改等级和/或发布日期5.4.4 产品名称/描述填入被控制产品/过程的名称和描述.5.4.5 供方/工厂填入制定控制计划的公司和适当的分公司/部门名称.5.4.6 供方代码填入按采购机构要求的识别号.5.4.7 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入负责控制计划的主要联系人和电话号码.5.4.8 核心小组(CFT小组)填入制定控制计划最新版本的人员的姓名和电话号码.5.4.9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如需要,获取负责的制造厂批准5.4.10 日期 (编制):填入最初编制控制计划的日期5.4.11 日期 (修订):填入最近修订控制计划的日期5.4.12 客户工程批准/日期:如要求,取得客户负责工程部门的批准5.4.13 客户质量批准/日期:如要求,取得负责供方质量的代表的批准5.4.14 其它批准/日期:如要求,取得任何其它商定的批准5.4.15 产品/过程编号:此项编号参照过程流程图.如果有多零件编号存在,那么应相应地列出单个零件编号和它们的过程编号。
过敏原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过敏原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e5eada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0.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致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致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含致敏原产品、与含致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致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致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0职责3.1 质量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致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致敏原目录(见附录 A),并适时更新。
3.2 研究院负责产品开发及配方变更过程中致敏原审核控制;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3.3 采购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致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
3.4 生管部负责含致敏原物料的仓储保管和物流跟踪。
3.5 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致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致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3.6 综管部负责员工致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致敏原意识。
3.7 技术部负责提供致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致敏原残留验证)。
3.8 市场部负责涉致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4.0内容4.1 致敏原的识别4.1.1 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致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 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致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致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致敏原风险。
4.1.2 致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 HACCP 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
致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并评估是否在《致敏原控制清单》内。
4.2 供应商审核批准4.2.1 致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
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致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致敏原管理控制能力。
4.2.2 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致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致敏原成分。
CTQ实施控制程序(含表格)
![CTQ实施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900c6609650e52ea55189861.png)
CTQ实施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零件或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安全特性以及合规要求的参数在公司和供应商的制造过程中得到正确和适当的质量控制,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供公司产品CTQ的分析、定义和变更活动,也可扩展使用到我公司其他产品。
3、定义CTQ:关键质量特性CTS:关键安全特性4、职责4.1技术总工程师是CTQ总负责人。
4.2技术部是CTQ分析、定义和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
4.3CTQ小组负责CTQ的分析定义和变更评审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技术部、品质部、各分厂技术科、生产部等相关部门。
4.4品质部负责编制控制计划,对产品或零部件关键特性需在“特殊特性等级”一栏标明CTQ或者CTS,对CTQ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保存记录。
4.5分厂技术科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对产品或零部件关键特性需在“特性等级”一栏标明CTQ或者CTS,并在各分厂的关键工位上粘贴CTQ/CTS标识。
4.6质量监管部是与公司沟通的接口部门。
5、工作程序5.1CTQ识别技术部负责召集CTQ小组成员来共同分析和定义哪些特性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中期望得到的特性,应用特定的工具DFMEA和PFMEA把它们转换成可以测量的特性,通过VOC(客户的声音),VOP(产品的声音),VOPC(过程的声音)来定义那些必须达到的性能、规格、公差限,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
5.2CTQ变更任何部门或者公司成员均可向技术部提出CTQ变更申请,技术部负责召集CTQ 小组成员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达成统一意见后,将变更后的CTQ表格提交至质量监管部,质量监管部与公司沟通变更内容以获取公司认可,得到公司批准后,技术部才可以下发到分厂、品质部、质量监管部。
不批准的情况下不可下发。
对于非公司产品的CTQ变更,由CTQ小组成员评审通过后,总工程师批准后下发到分厂、品质部、质量监管部。
5.3CTQ可视化为贯彻CTQ全面实施,加强CTQ可视化管理,品质部编制质量控制计划时需在特殊特性等级一栏标明CTQ/CTS,各分厂技术科在工艺规程特殊特性等级中标明CTQ/CTS,各分厂关键工位上粘贴CTQ/CTS标识。
控制计划控制程序
![控制计划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4cdd0f08e9951e79a892740.png)
修订版次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定人A/0新版首次发行2014.06.05柳建才编制审核批准柳建才杨小民卢新军1.目的为了有效地在公司生产过程中执行P.D.C.A过程方法,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使之有计划地安排产品生产,产品质量能符合顾客要求。
2.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打样的过程、产品小批量试产过程、产品批量生产过程的控制。
3.定义无4.职责4.1工程部负责制定公司新产品打样控制计划,并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追踪,效果确认。
品质部、生产部门进行配合、实施。
4.2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小组协同品管部负责产品小批量试产、批量生产过程控制计划制定,并安排指定人员进行过程的监控,计划的效果追踪确认,工程、生产部门进行配合实施。
4.3APQP小组、品质部人员负责对控制计划的实施进行督导,控制计划表归档保存由文控负责。
5.作业流程序号流程图流程说明责任人相关记录1控制计划的提出1.当顾客和公司有需求和要求时,APQP小组在不同阶段制订出相应的控制计划(即: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技术部门按工艺文件将其发行至相关部门,由其执行。
1)控制计划应包括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包括保证所有的过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的进货、过程中、出厂和阶段性的要求。
2)控制计划应列出各过程控制中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及所使用的控制措施,并随着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进行修订。
3)针对新产品,技术部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门将根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的工艺流程/过程建立和制定其通用的生产控制计划。
多功能小组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2控制计划相关信息和资料收集1.为了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项目组应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来制订控制计划,制订控制计划的信息可包括:1)过程流程图;2)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3)特殊特性;4)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5)项目组对过程的了解;6)设计评审;7)优化方法(如:QFD,DOE等)。
产品和服务放行控制程序(含表格)
![产品和服务放行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fa6c3c615acfa1c7aa00cc44.png)
产品和服务放行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在适当阶段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
2.0范围适用于公司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全过程的放行交付的监测控制。
3.0定义无4.0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交付的全程检验和试验工作。
4.2 工程部负责提供产品标准、试验规范等必要的技术文件。
4.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自检。
4.4 经授权管理代表有权放行产品,适当时得到顾客的批准。
5.0工作内容5.1 工作流程标准序号流程块工作标准1 检验标准质量部根据工程部提供的控制计划编制检验规范2 检验准备质量部根据生产计划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3 首检生产工人加工完第一件产品时,必须进行首件自检,合格后填写首件检验单,经检查员检验合格后,合格的首件封样放于指定的加工工作台旁,当班结束后可正常流转。
自检不合格时要分析查找原因,直到解决问题加工出合格产品后,再送检验员进行首件检验,不合格品应报检验员标识,并隔离。
生产工人送首检后,若检查员无法及时检验确认,允许工人留下首件待检查员检验,然后可以正常生产;但当检查员检验不合格时,生产工人必须逆向追踪到第一件不合格品。
首件检验合格后,生产工人才可进行连续加工产品,并严格按照检测频次要求对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同时督促检验员按规定进行专检,发现不合格时,必须马上停止加工,跟踪已加工零件是否有不合格,直到找出所有不合格品为止,同时分析查找原因,直到解决问题加工出合格产品后再进行连续加工检验员对生产工人经自检合格后送检的首件产品进行检验并记录,对检测结果签名确认。
首件合格后,可继续加工,首件不合格,检验员将测量结果通知生产者重新调整,待合格后再进行首件检验4 巡检首件检验合格后,•检验员根据工艺文件和控制计划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巡验巡检中若发现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生产者停止加工并进行调整,待合格后继续加工,对已生产出的产品从发现不合格件起实行逆向追踪检验或进行全数检验,挑出全部不合格品后隔离检验员在巡检过程中,要监督生产工人按工艺文件、控制计划的规定进行自检并执行工艺纪律,发现违反,要及时指正,并反馈有关管理人员5 完工检当零件完成某道工序后,检验员按工艺文件和控制计划的规定,对产品进行完工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在产品标签上盖合格印章放行。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案例)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8af914a8114431b90dd890.png)
文件编号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页次 版本(次) 生效日期
5.2.5 控制计划的制定采用TS16949品质体系标准之参考手册《产品质量先期 策划和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格式——《控制计划》表进行(如客户有特 殊要求时则依客户规定的表单进行)。 5.2.6 如客户有要求时,样品、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必须经客户批准后,方 可实施。 5.2.7 控制计划是品质策划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全 面策划: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及操作规范可以适用于以相同的过程、相 同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一系列产品。 5.2.8 制定控制计划的栏目说明(由工程部根据以下制定控制计划的步骤进行) 1> 样品、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 a 样品控制计划——在样品试作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和 性能试验的描述。 b 试生产控制计划——在样品试作之后,正式批量生产之前,对所涉及 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c 生产控制计划——在正式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过程的特性、过 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的全面文件化的描述。 d 在相应的阶段前“□”中以“√”表示控制计划的不同阶段。 2> 控制计划编号方式:依照《品质系统文件管制程序》进行 3>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水平: 填入被控制的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编号。适用时,填入源于图样规范 的最近工程最近等级/发布日期。 4> 零件名称/描述: 填入被控制产品的名称/过程的名称和描述。 5> 公司/工厂: 填入制订控制计划的公司名和适当的分公司/工厂/部门的名称。 6> 公司代码: 百分表 板厚 (短指针 长指针)
文件编号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页次 版本(次) 生效日期
填入零件的过程名称,系统、子系统或部件制造的所有的步骤都应于 过程流程图中描述一致;过程流程图是描述活动的过程/操作名称的最 佳方法。 17>生产设备: 适当时,填入每一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生产设备的名称,例如:生产 过程中所用到的机器设备、装置、夹具或其它工具。 18>特性: 对于从中可获取计量或计数型数据过程或其输出(产品)的显著特点、 尺寸或性能,适当时可使用目测辅助。 19>编号: 必要时,填入所有适当的文件,诸如(但不限于):过程流程图、已 编号的计划、FMEA和草图(计算机绘图或其它方式绘图)相互参照的 编号。 20>产品: 产品特性是指在图样或其它主要工程信息中所描述的部件、零件或总 的特点性能。多方论证小组应从所有来源中识别组成重要产品特性的 产品特殊特性,所有的特殊性都应列在控制计划中,此外也可将在正 常操作中进行过程常规控制的其它产品特性都列入。必要时,填入所 有适当的文件,诸如(但不限于):过程流程图、已编号的计划、FMEA 和草图(计算机绘图或其它方式绘图)相互参照用的编号。 21>过程: 填入过程特性的相应内容,过程特性指在其发生时才能测量出的、与 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的过程变量(输入变量)。多方论证小组应 识别和控制其过程性的变差以最大限度减少产品变差。对于每一个产 品特性,可能有一个或更多的过程特性:在某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d2d137f54afe04a1b071deb2.png)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 ISO9001-2015)1.目的根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为保证样件、试生产和生产的满足顾客要求,而规范控制计划的开发。
2.范围适用于本厂内产品的样件试制,小批量试产和批量生产所用的控制计划。
3.相关文件3.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3.2《特殊特性控制程序》3.3《生产件批准程序》3.4《过程FMEA控制程序》4.职责4.1技术部负责控制计划编制。
4.2多方认证小组负责对控制计划的评审的审定。
4.3品部负责检验、测量和控制。
4.4技术部制造部具体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4.5营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确认/批准(必要)。
5.工作程序5.1控制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
5.1.1控制计划由技质部项目负责人编制。
5.1.2多方认证小组认证控制计划(审核)。
5.1.3经多方认证后的控制计划报厂长批准生效。
5.1.4当顾客有要求时,各控制计划经顾客确认/批准。
5.2控制计划种类及内容5.2.1控制计划分为三种: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应分别编制控制计划。
A.样件控制计划:在试制过程中,重点进行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B.试生产控制计划:样件试制后,试生产之前重点对尺寸的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C.生产控制计划:在正式生产中,对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及测量系统作全面的文件化的描述。
5.3控制计划表的格式5.3.1如顾客未书面规定,“控制计划”采用APQP手册规定格式。
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同一个系列的产品。
当顾客有要求时,则须提供一份单一的控制计划。
5.4控制计划相应栏目,应按如下要求填写和制订。
5.4.1样件、试生产、生产选择控制计划分类,根据所加工产品的不同过程的时期的控制计划,在分类的方框内打上“×”符号。
5.4.2控制计划编号填入控制计划编号5.4.3零件号/最新更改水平填入被控制产品的图号。
如有更改,可填入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修改时间。
控制计划编制程序(含表格)
![控制计划编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61f8bca19e8b8f67c1cb9bf.png)
控制计划编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确保产品和过程的每个阶段所需的用来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都文件化和有效实施,并不断更新和改进。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
3.0职责3.1.项目负责人和多功能小组组织控制计划的编制,评审最终文件。
3.2.控制计划由技术部部长批准。
3.3.各部门按控制计划实施过程控制。
3.4.质量部负责对控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0工作内容4.1.资料收集4.1.1.为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多功能小组应通过对过程的了解,收集以下资料。
➢顾客图样、数模、样件和测量记录➢顾客和内部规范➢检验计划和抽样频次➢设备、工具和模具工装清单➢附有检定、分辨率、精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量检具清单➢性能试验要求➢过程流程图➢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特殊特性清单➢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4.1.2.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上面的这些资料进行评审。
4.2.编制控制计划4.2.1.多功能小组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组织编制控制计划。
4.2.2.控制计划编制人员应集思广益,确保在生产件批准PPAP之后,控制计划的更改次数最少。
4.2.3.控制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内容:➢所有作业和特殊特性➢PFMEA的建议措施➢顾客要求的抽样计划➢特殊特性Ppk研究抽样计划➢设定、操作、试验、检测、SPC和反应计划的作业指标➢确定了所有认可的测量和试验设备➢确定了所有的材料和工程规范➢采用理想样本抽样计划4.2.4.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形成文件的控制计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记入《控制计划检查表》。
4.3.控制计划编制方法4.3.1.控制计划样表见附录。
4.3.2.栏目说明1)样件、试生产、生产①标明类别。
尺寸、材料和性能测试因类别不同而不同。
样件:样件控制计划为控制样件制造过程而编制。
由于对样件的大多数特性一般采用100%检验和测试,这些特性不必逐条列明。
IATF1694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流程表格)
![IATF1694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流程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19ecd8f50508763231121293.png)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1.1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过程受控,且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1.2 通过实施适当有效的生产管理,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各项生产活动,使现有的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得到最佳调配和运用。
1.3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下简称监测),以证实过程的质量保证和产品实现能力。
2.0范围适用于公司散热器生产自领料至产品包装完成后为止的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经确定的各生产过程的监测。
3.0职责3.1 技术部负责策划制定生产技术性文件,如作业指导书等。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安排、组织实施。
3.3 车间负责按计划进行生产加工,并负责现场管理。
3.4 生产部及车间负责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过程和工序产品实施监测,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应急措施。
4.0程序内容4.1 生产控制程序4.2 其他管理要求4.2.1生产部车间执行生产操作和质检部执行产品、过程监测的人员,应视情况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接受培训,并持证上岗。
4.2.2 生产过程各阶段存在作业或产品质量问题时,各部门应及时与质检部进行沟通,视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2.5 生产过程及监测产生的记录由生产部予以收集、保存。
5.0相关文件《采购管理程序》《产品监测管理程序》《不合格品质理程序》《产品质量策划管理程序》《交付服务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合同管理程序》《文件管理程序》《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监测设备管理程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仓库管理程序》《工装管理程序》《生产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生产任务单》生产任务单.xl s《生产日报表》生产日报表 (9).xl s《交接班记录表》交接班记录表.d oc《应急事件记录表》应急事件处理记录表.d oc《过程能力确认表》过程能力确认表.doc《控制计划要求评审表》C P控制计划检查表.xl s《控制图》X b ar-R控制图表格.xl s。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含表格)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4993a56f7ec4afe04a1df7d.png)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确保公司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品质得到有效的管控,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原材料、在制品及成品的检验与成品试验作业。
3.0职责:3.1 技术部:负责产品型号工艺参数、配方、DFMEA等文件的制定,为检验与试验提供依据;负责对新产品、新材料的验证。
3.2品质部:负责抽样标准、控制计划/QC工程图、检验规范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原材料检验、制程检验、完工检验、出货检验与试验,负责制定与质量相关的管理规定,对生产中的不良品、客户退货品进行确认、分类和作出处置意见。
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的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和设备操作指导书及产品生产设备的管理。
负责对过程不良的分析和制订改善措施。
3.4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对生产中的不良品、客户退货品,技术部门给出处置方案,依照计划做返工等进一步处理。
3.5资材部:负责对应收原材料的品名/料号/数量等进行核对并送检,半成品/成品的入库管理。
3.6 资材部:协助品质部反馈和处理供应商来料品质异常信息,并负责对供应商的退料、换料和补料工作。
4.0定义:无5.0过程乌龟图:6.0作业流程6.1检验与试验依据6.1.1检验规范、控制计划/QC工程图、抽样标准。
6.1.2 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参数、原材料BOM表、图纸。
6.1.3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6.1.4 客户特殊要求。
6.1.5 客供样品、承认书。
6.1.6 不良限度样品、工程样品。
6.2. 原材料检验6.2.1 IQC在收到物料库仓管员所送的《材料入库验收单》后,需先核对外包装、实物与《材料入库验收单》是否一致,并按《原材料检验规范》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抽取检验样本, 所抽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6.2.2 IQC对所抽取的样本按《原材料检验规范》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 并将检测数据及结论登录入《原材料检验报告》中,经审核及品质主管签核后,将《原材料检验报告》分发至PMC部及采购。
PFMEA控制程序(含表格)
![PFMEA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a1ef325b336c1eb91a375db3.png)
过程PFMEA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 ISO9001-2015)1.目的运用FMEA分析技术,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并对后果进行分析,对过程提出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厂新开发/过程修改/特殊特性产品的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并加以控制。
3.相关文件3.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3.2《控制计划程序》3.3AIAG手册《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4.职责4.1技术部、品保部负责组织过程FEMA编制、跟踪过程FMEA执行。
4.2技术部、品保部部长批准过程FMEA。
4.3生产部(包括车间)参与PFMEA编制,并执行之。
4.4技术部制造部具体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4.5营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确认/批准(必要时)。
5.工作程序5.过程FMEA开发5.1.1对新的/修改过程的/特殊特性的产品,在进入生产之前,即在产品先期策划过程中,必须进行过程FEMA。
5.1.2技术部组织生产部及相关人员组成PFMEA开发小组,负责PFMEA的开发。
5.1.3技术部提供产品的“过程流程图”,其包括有关产品/过程特性参数。
同时提供相似产品的作用指导书(作参考)。
5.2过程FMEA编制5.2.1PFEMA小组依据产品的“过程流程图”,产品/过程特性参数及作业指导书(参考件)。
针对某一产品的各过程可能会产生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排查并对潜在失效的后果进行分析,填入“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表中。
5.2.2由潜在失效分析后,分析如失效后果发生时,对该工序或顾客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加以评价---严重度(S)。
严重度评估分为“1-10级”,“严重度评估准则”(附录一)。
如果当S>8时,应予以特别注意,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并规定完成期限。
5.2.3PAMEA小组紧急着对潜在失效原因/机理进行分析。
发生失效原因/机理可能一个或几个均应分析列出,填入PFMEA表中。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案例)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含表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437448cc7931b765ce1596.png)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5 . 策 殊 5 . 可 5 . 面 同 5 .
1a 样 性b 试 的c 生 程d 在
2 3
填 的 4 填 5 填 6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填 定 7 8填 > 填 9所 > 1由 0 1填 1 1填 2 1必 3 1必 4 1必 5 填 编 该 1致 6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1目 . 1的
.
度
进
2 客适 . 2用 3 .权 . 3责
.3 .3
4 .名 .5 词作 . 5业
.5
6 .参 . 6考
.6 .6 .6 .6
7 .记 . 7录
.
各 阶
无 。
各 各阶 阶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5 .5
. 控 《
1 程 和
2 5用 . 信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如 称 b 程 c 例 2 8 a 产 员 并 的 b 进 5反 . 1
生 理 2 生 理 5控 . 1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t;
改 完
a b c d e4 > 5 .
管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页次 版本 (次) 生效日期
CP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填 过 1佳 7 适 1过 8 对 1尺 9 必 编 2编 0 产 的 产 常 有 2和 1 填 被 识 品
IATF16949技术文件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技术文件控制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3061e6def90f76c661371ae4.png)
技术文件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1、范围1.1 为了确保体系运行的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使技术文件和资料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范围:编制、审批、管理和更改、作废的职责、内容和方法。
1.3 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以及外来文件(含顾客提供)的控制。
2、术语本程序引用IATF16949:2016标准中的有关定义。
3、职责3.1 技术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和管理。
3.2 技术科负责过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审核,最高领导批准。
3.4 其它部门和班组使用现行有效版本技术文件并要妥善保管。
3.6 工作流程4、程序内容4.1 控制范围4.1.1 技术文件包括工艺规程、检验文件、产品图纸、工装图纸、控制计划、FMEA文件、过程流程图等以及外来图纸、样件及外来产品标准。
4.1.2 自编技术文件要填写“技术文件一览表”,外来图纸、样件及外来产品标准要编制“外来文件一览表”。
4.1.3 对于涉及产品安全责任的技术文件,在“受控文件一览表上”要特别注明。
4.1.4 对外来技术文件要予以识别,并控制发放,填写“技术文件发放登记表”。
4.2 技术文件的审批及验证4.2.1 设计文件4.2.1.1 本企业自己设计的图纸应由有资格的设计人员设计绘图,由厂长批准后才能正式使用。
4.2.1.2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装设计由技术科负责,主管厂长批准。
4.2.1.3 包装设计由新产品开发组制定包装设计标准,若顾客要求时,须由顾客批准;若顾客无要求由主管厂长批准。
4.2.2 工艺文件4.2.2.1 工艺文件由技术科工艺员编制,技术科长审定,主管厂长批准。
4.2.2.2 临时性技术文件以”临时技术通知单”形式发放,由主管厂长审批。
4.2.3 检验文件:原材料、外协外购件以及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卡、产品质量检验卡由技术科编制,技术科长审定,主管厂长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计划程序
(IATF16949-2016)
1、目的
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和产品变差的体系作简要的书面描述;是动态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2、范围
适用于控制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更改和执行的管理。
3、权责
控制计划的编制、实施和修改均由技术部为主的项目小组完成。
4、定义
4.1样件控制计划:对样件制造中将进行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顾客要求时才编制样件控制计划。
4.2试生产控制计划:对样件制造后,全面生产前将进行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
4.3生产控制计划:在批量生产中,对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5、作业内容
5.1控制计划的编写格式:
5.1.1控制计划按标准格式编写;
5.1.2当顾客有规定格式时,采用顾客规定的格式。
5.2控制计划的编制:
5.2.1控制计划须由项目小组进行编制,编制人员为项目小组中来自于技术部的成员。
编制完成后要由项目小组成员用“控制计划检查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小组成员均需签名。
5.2.2控制计划编制时共有26个栏位需要填写,每一项的填写要求参见顾客参考手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
5.2.3控制计划不能替代包含在详细的操作者指导书中的信息。
5.2.4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相同过程、相同原料生产出来的一组或一族产品。
5.2.5核心小组应从所有来源中识别组成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所有的特殊特性都应列在控制计划中.
5.3控制计划的发放:
5.3.1控制计划属于技术文件的一种,其发放程序参见文件控制程序。
5.3.2控制计划应该由技术部发放到生产部和品质部。
5.4控制计划的执行:
5.4.1控制计划反映了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因此生产部要严格按照其规定组织生产。
品质部要严格按照其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
5.5控制计划的修改:
5.5.1控制计划是一份活动的文件, 当任何影响产品、制造过程、测量、物流、供货来源或FMEA的更改发生时,由技术部组织原项目小组成员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
5.5.2 控制计划修改后由技术部重新发放。
文件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
5.5.3 如无发生变化,每半年评审一次《控制计划》
6、相关文件化信息6.1试生产控制计划
试生产控制计划范
例.xl s
6.2 生产控制计划
C P控制计划标准表
格模版.x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