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1)

合集下载

300个化工企业安全隐患【范本模板】

300个化工企业安全隐患【范本模板】

化工厂常见的300个安全隐患一、设备设施反应釜、反应器1、减速机噪声异常;2、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机封、减速机缺油;5、垫圈泄漏;6、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贮槽、罐区、槽车1、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法兰垫片处泄漏;4、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失效;26、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34、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冷凝器、再沸器1、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管道及管件1、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高温管道未保温;8、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管道色标不清;11、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输送泵、真空泵1、泵泄漏;2、异常噪声;3、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未使用防静电皮带;离心机1、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传动皮带无防护;4、轴封泄漏;5、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气瓶1、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敲击碰撞气瓶;7、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缺灭火器材;14、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1、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3、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4、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5、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6、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7、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8、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9、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10、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11、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12、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13、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14、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15、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16、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17、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1、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2、现场“跑、冒、滴、漏”多;3、保温层损坏;4、缺有效防护栏;5、常闭式防火门常开;6、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7、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8、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9、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10、废料桶有多张标签;11、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12、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13、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14、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15、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16、混凝土楼面震动大;17、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18、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19、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20、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21、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22、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23、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24、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25、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26、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27、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28、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1、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2、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3、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4、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5、快速开关阀门;6、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8、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9、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10、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11、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12、贮槽超压使用;13、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14、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15、带压开启反应釜盖;16、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17、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18、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1、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2、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3、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4、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5、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6、楼梯太窄或较陡;7、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8、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10、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11、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12、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13、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4、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5、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6、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7、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七、生产检修1、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2、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3、超负荷吊装;4、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5、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6、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7、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8、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9、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0、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2、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3、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4、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5、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6、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7、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8、用吊装机械载人;19、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20、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21、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22、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23、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24、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25、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26、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27、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28、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29、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30、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31、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32、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33、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34、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35、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36、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37、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38、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39、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40、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41、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2、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3、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4、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5、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6、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7、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8、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9、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0、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1、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2、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3、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4、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2021优秀版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2021优秀版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化工人必知: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一、设备设施1. 反应釜、反应器1) 减速机噪声异常2) 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 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 机封、减速机缺油5) 垫圈泄漏6)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 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 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 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 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 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 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 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 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 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 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 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 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 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 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 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 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 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 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 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 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 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 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 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 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 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 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 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 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 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 高温管道未保温8)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 管道色标不清11)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 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 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 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 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 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 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 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 泵泄漏2) 异常噪声3) 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 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 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 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 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 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 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 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 传动皮带无防护4) 轴封泄漏5) 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 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 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 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 敲击碰撞气瓶7)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 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 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 缺灭火器材14)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 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 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 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 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 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 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 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7.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28. 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 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 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 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 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 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 现场“跑、冒、滴、漏”多43. 保温层损坏44. 缺有效防护栏45. 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 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 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48. 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 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 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 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 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 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 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 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 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 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 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 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 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 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68. 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 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 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 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 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 快速开关阀门74. 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 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 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 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 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 贮槽超压使用81. 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 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 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 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 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87.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 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 楼梯太窄或较陡93.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 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 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 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 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七、生产检修104. 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105.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106. 超负荷吊装10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08.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109.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110.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111.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112. 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13.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4. 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15.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16.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17. 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1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19.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20.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21. 用吊装机械载人122.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12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124. 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 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128. 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129. 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130. 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131. 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133. 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 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 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 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分析2.1高边坡施工中安全隐患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如果对高边坡进行施工时,特别是在道路开挖期间与边坡的支护结构施工期间,非常容易导致边坡滑坡不良状况的产生,严重时还会使边坡裂缝的出现,甚至对附近房屋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影响。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资料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资料

常见安全隐患300项化工人必知: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一、设备设施1. 反应釜、反应器1) 减速机噪声异常2) 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 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 机封、减速机缺油5) 垫圈泄漏6)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 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 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 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 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 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 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 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 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 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 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 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 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 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 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 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 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 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 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 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 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 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 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 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 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 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 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 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 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 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 高温管道未保温8)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 管道色标不清11)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 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 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 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 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 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 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 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 泵泄漏2) 异常噪声3) 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 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 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 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 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 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 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 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 传动皮带无防护4) 轴封泄漏5) 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 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 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 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 敲击碰撞气瓶7)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 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 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 缺灭火器材14)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 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 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 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 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 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 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 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7.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28. 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 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 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 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 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 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 现场“跑、冒、滴、漏”多43. 保温层损坏44. 缺有效防护栏45. 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 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 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48. 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 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 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 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 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 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 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 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 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 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 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 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 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 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68. 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 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 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 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 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 快速开关阀门74. 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 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 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 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 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 贮槽超压使用81. 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 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 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 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 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87.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 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 楼梯太窄或较陡93.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 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 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 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 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七、生产检修104. 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105.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106. 超负荷吊装10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08.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109.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110.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111.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112. 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13.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4. 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15.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16.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17. 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1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19.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20.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21. 用吊装机械载人122.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12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124. 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 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128. 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129. 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130. 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131. 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133. 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 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 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 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化工行业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300项1

化工行业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300项1

LOO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5、无安全措施起吊氧气、乙炔瓶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36、带棱角、刃口的物件为包、垫起吊; 37、起吊埋在地下的不明物件; 38、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组件时,未拴以牢固的溜绳; 39、起吊钢板、管子、毛竹、钢材等较长易滑构件时采用兜吊的方式; 40、起重机工作完毕后,未及时摘除吊钩上的钢丝绳并将吊钩升起,或未切 断电源; 41、跨越或手扶在运行的卷扬机及设备钢丝绳上; 42、将双链条葫芦拆成单链条使用;
18、安排工作方法、程序不当,以致工作中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如领导安排在金属容器内同时进行电焊、火焊或气割工作; 19、安排或默许六级以上恶劣天气时进行高空露天作业,或在霜冻、雷雨 天气条件下进行高空作业,无防滑、防跌措施; 人员看不见指挥信号时进行起吊作业; 20、安排或默许工作地点风力达到五级时进行受风面积大的起吊作业,或 风力达到六级以上时,或遇有大雪、大雾、雷雨等恶劣天气,或照明不足 指挥人员看不清工作地点、操作人员看不见指挥信号时进行起吊作业; 21、安排或默许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不会使用消防器材的人员在易燃、 易爆区工作;
26、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后不及时按照“四不放过” 的原则组织并主持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不进行全员受 教育工作; 27、进行违章处罚时,碍于情面或指使有关人员降低处罚 标准或免于处罚; 28、不充分支持安监部门履行职责; 29、对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和制度性违 章未发现、不制止、不纠正或不进行处罚和教育。
LOO
装置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7、脚手板有虫蚀、断裂现象或强度不够,质量不能满足高空作业要求; 18、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等处未装设防护栏杆或未设防护立网; 19、高处危险作业下方未搭设牢靠的安全网; 20、防护隔离层、安全网搭设不牢固、不可靠; 21、工作现场、高处作业区域的孔洞上无牢固盖板或围栏; 22、深沟、深坑四周无安全警戒线或围栏,夜间无警告红灯; 23、夜间高处作业或炉膛内作业照明不足;

化工行业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行业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行业十大类常见安全隐患 300项
01 作业类隐患
02 装置类隐患
03 管理类隐患


04 “两票三制”隐患
05 触电及机械伤害
06 高处作业类隐患 07 交通运输类隐患 08 消防及环保类隐患 09 设备及PPE类隐患 10 其他类综合隐患
01 作业类隐患
LOO
的安全隐患
9、电火焊线、电源线不集中布置、走向混乱,过通道无保护措施; 10、现场低压配电开关护盖不全或导电部分裸露,电气安全工器具、绝 缘工具未按规定定期试验; 11、一个电气开关控制两台及以上电动设备; 12、流动电源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 13、现场使用不规范的流动电源箱、开关、电源板; 14、电动工具、电动机械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 15、脚手架搭设后未经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并挂牌后就投入使用; 16、脚手板未按标准敷设或有探头板未绑扎牢固;
LOO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1、在机械的转动、传动部分的防护罩上坐、立、行走或用手触摸运转中机 械的转动、传动、滑动部分及旋转中的工件; 52、使用卷板机卷板时,板上站人; 53、工作电梯运行时电梯门或层间门关闭不严; 54、敲打电梯层间联络的电信器材或强制解锁运行; 55、电梯超载运行或货用电梯人货混载; 56、进入易燃、易爆区的机动车辆排气管未加设防火罩; 57、在易燃、易爆或禁火区域携带火种、吸烟、动用明火、穿带铁钉的鞋;
LOO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64、工作现场用明火取暖; 65、对有压力、带电、充油的容器施焊或未采取措施对盛过油的容器施 焊; 66、焊接、切割工作前未清理周围的易燃物,工作结束后未检查清理遗 留物,留下火种; 67、打锤时戴手套或挥动方向正对人; 68、高处清理垃圾时抛掷或堵塞通道; 69、掉在安全网或防护棚内的杂物,在收工前未及时清理; 70、未经有关部门同意,在厂房内任意打孔。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项(一)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项(一)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项(一)化工装置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和生产化工产品的设备。

由于化学反应的特殊性质,化工装置的作业环境安全隐患频繁,极易引起事故。

因此,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化工装置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就化工装置的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1. 电气火灾隐患:由于化工装置中大量使用电器设备,因此电气火灾成为高危隐患。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电线、插座、开关等电气设施,严禁私拉乱接。

2. 操作工伤隐患:处于化工装置生产线的操作工人员易受辐射、切割、高热等伤害。

因此,化工装置需要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严防操作工伤害事故的发生。

3. 防爆隐患:由于化工生产中涉及到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操作容器的安全防护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化工容器及周边管道处需要安装防爆设备,避免燃烧事故的发生。

4. 窒息隐患:很多化工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会释放毒性气体,若无相应的跨度设备及时处理,空气缺氧或二氧化碳中毒等窒息事件可能会发生,导致严重后果。

5. 离心机事故隐患:离心机是化工装置必须配备的重要设备,但如果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不谨慎,极易发生离心机爆炸等事故,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确保正常使用。

6. 输送磨损隐患:化工装置中的管道、输送机、搅拌器、液面计及排污设备等,长期运行会受到磨损,若无及时维护,严重影响化工生产效率与安全。

7. 泄漏隐患:化工装置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各类管道、阀门、钢板等连接设备,任何一个连接失修或松动就可能导致需要操作的化工物质泄漏,造成事故,严格实施泄漏管理是保障所有顺畅操作的前提条件。

8. 环境污染隐患:化工生产容易产生各类污染物,如果没有相应的环保措施和管理,就会导致工业污染,严重损害生态环境。

化工装置是化工生产的核心,然而各种安全隐患频繁发生,严重危害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及经济利益。

因此,化工装置管理者需认真学管治、加强管理与培训、定期维护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环境安全,降低经济损失,保障有序生产顺畅运转。

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的通知各厂(子公司)及有关处室: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搜集整理了《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全面分析了化工装置常见的安全隐患,内容详实,针对性强,对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现全文转发至各单位,请对照各自安全生产实际,认真开展和分析讨论、研判,找出这些常见隐患存在的根源,落实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实根除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附: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安全环保处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一、设备设施1. 反应釜、反应器1) 减速机噪声异常2) 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 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 机封、减速机缺油5) 垫圈泄漏6)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 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 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 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 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 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 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 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 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 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 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 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 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 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 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 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 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 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 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 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 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 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 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 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 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 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 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 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 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 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 高温管道未保温8)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 管道色标不清11)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 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 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 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 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 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 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 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 泵泄漏2) 异常噪声3) 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 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 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 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 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 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 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 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 传动皮带无防护4) 轴封泄漏5) 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 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 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 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 敲击碰撞气瓶7)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 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 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 缺灭火器材14)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 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 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 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 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 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 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 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7.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28. 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 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 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 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 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 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 现场“跑、冒、滴、漏”多43. 保温层损坏44. 缺有效防护栏45. 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 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 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48. 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 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 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 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 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 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 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 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 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 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 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 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 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 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68. 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 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 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 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 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 快速开关阀门74. 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 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 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 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 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 贮槽超压使用81. 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 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 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 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 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87.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 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 楼梯太窄或较陡93.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 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 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 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 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七、生产检修104. 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105.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进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106. 超负荷吊装10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08.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109.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110.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111.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112. 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13.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4. 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15.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16.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17. 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1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19.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20.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21. 用吊装机械载人122.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12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124. 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 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128. 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129. 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130. 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131. 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133. 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 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 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 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化工行业常见安全生产隐患300项

化工行业常见安全生产隐患300项

化工行业常见安全生产隐患300项、设备设施1. 反应釜、反应器1)减速机噪声异常2)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机封、减速机缺油5)垫圈泄漏6)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1)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或直 25)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圭寸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 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 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 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 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 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 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 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 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 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5)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冷却高温液体(如150 C)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高温管道未保温8)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管道色标不清11)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泵泄漏2)异常噪声3)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传动皮带无防护4)轴封泄漏5)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5)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敲击碰撞气瓶7)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缺灭火器材14)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配电室内杂物较多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4.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6.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超过安全流速(v2<0.64/d )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8.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现场跑、冒、滴、漏”多43.保温层损坏44.缺有效防护栏45.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48.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68.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快速开关阀门74.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贮槽超压使用81.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87.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楼梯太窄或较陡93.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12V 七、 生产检修104.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 105.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 106.超负荷吊装 107.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 108.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 109.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 110.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 111.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 112.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 113.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 114.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 115.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 116.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 117.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 118.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 119.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 120.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 121.用吊装机械载人 122.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 123.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 124.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 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 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 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 CO 、H2S )浓度 128.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 129.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 130.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 罐内有人”的牌子 131.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 双检制” 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 133.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 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例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例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例一生产现场1 原料、产品库存过高或废料较多2 现场“跑、冒、滴、漏”多3 设备、管道保温损坏、缺失4 承重部位出现裂纹、倾斜、移位:墙体、钢架支撑、管托、弹簧支吊架5 楼梯、平台无挡脚板6 楼梯、平台、管廊支柱底部钢槽缺排水孔7 各类护栏高度低于正常要求1.05米8 平台护栏因检修割除后未及时恢复或护栏开焊9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混凝土楼面震动大10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11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木板等易跌落12 生产现场地面随意放置铁板、钢管13 有粉尘的岗位,粉尘积存多、未及时清理14 滤网、过滤器、电机散热罩积尘、积絮较多15 部分辅材桶有多张标签16 现场废料随意丢弃17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杂志)18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19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20 在线气体探测仪不显示、显示错误或非正常报警21 现场翻板液位计卡段22 标签已过校验期限23 未按规定期限进行校验24 各类表计无正常运行上下限25 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表盘玻璃移位、上下限错位26 出现各类超指标报警、现场运行参数超上限27 未按设计要求做入运行指标高低报警28 非运行设备、管道的参数指示在正常值附近29 表计朝向不利于观察、操作30 便携式测爆仪故障或数据有偏差31 安全阀前手阀关闭32 介质互串阀门处未加盲板33 现场出现异常气味或异常声音34 各种液体随意就地排放或承接容器满后未及时处理致溢流35 各类物料导淋堵塞36 现场管道出现液击37 岗位未放置相关操作规程或操作说明38 雨水井、阀门井内部积存较多淤泥、杂物39 现场吹扫口周围无警戒线、警示标志40 设备未标注名称、位号或者标注错误41 控制箱、操作柱无对应设备名称与标识42 机泵控制开关与电机未严格对应43 重大危险源、重要设备阀门缺少警示牌或标识牌44 各类设备铭牌、阀门标识牌被浮灰、油漆等覆盖45 化验室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二生产操作1 未填写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2 装卸、搬运有职业危害物品时未戴防护用品3 粉尘较大岗位未戴防尘口罩4 开关阀门过快5 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6 未经氮气置换向容器内通入空气7 将大量固体废物(渣、灰、污泥、废催化剂)遗弃至现场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9 噪声环境未戴护耳器或耳塞10 超压使用储槽、容器11 使用易燃易爆溶剂处,容器未用氮气置换12 带压开启设备13 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穿带钉子鞋、高跟鞋、凉鞋14 在烟尘弥漫、通风不良、缺氧环境中工作15 上下楼梯未扶扶手三机泵、润滑1 设备包机牌内容不符合实际或与设备不能严格对应2 机泵冷却水或密封水管堵3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4 设备运行时,声音、振动异常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内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9 机泵加油时各级滤网有大孔洞或无滤网10 机泵油杯油位低,油品乳化变质、变色11 机组油视镜脏、看不清油态、油位12 机泵油气孔用实心螺栓代替丝堵13 机封漏水、油封漏油14 机泵油箱、基座油污较多15 机泵转向标识缺失或不符合实际16 机泵转动部位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未固定17 转动部位与防护罩出现摩擦现象18 转动部位放置有易缠入物品或电缆搭在转动部位19 阀杆、螺栓未涂抹油脂已出现腐蚀20 油品随意存放或存于室外四检修作业1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2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3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4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5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6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7 特种工无特种作业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9 置换不彻底、未加盲板即开始检修作业10 现场随意放置、丢弃的危险物品:除锈剂、废油等易燃、易爆物品1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2 检修完毕,检修现场未经全面清场、复核,即开始试运行1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15 用吊装机械载人16 超负荷吊装1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8 各类吊具(吊车、行车、导链)吊钩无防脱钩设施19 检修作业结束后,行车吊钩未及时复位20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21 站在油桶上进行动火作业22 未经置换、清洗,切割油桶或焊接贮槽23 焊接作业时地线未接到焊件上,直接在内有可燃物的管件或容器上24 焊接作业时焊机外壳未接地25 氧气瓶、乙炔瓶距离较近26 气瓶距离动火点较近27 动火作业终止时,未关气瓶瓶阀28 动火作业结束后,现场留有火种29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30 高处放有易坠落物体:零部件、工器具、杂物等31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32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3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34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35 盲目进入受限空间进行作业36 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对罐内进行有效清洗37 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38 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可靠隔离39 检修过程中,未对罐内定期取样分析40 设备外明显位置未挂上“受限空间作业”的牌子41 受限空间作业时,设备外无人监护42 受限空间作业时,未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牌子43 受限空间作业时,未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要求44 受限空间作业照明使用非安全电压,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45 受限空间作业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及相关措施46 长时间受限空间作业未轮换47 检修时,设备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五气瓶1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2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3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4 氢气瓶、乙炔瓶夏季使用、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5 乙炔瓶储量超过5瓶6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小于五米7 氧气瓶与乙炔瓶或氢气瓶混放、混运8 用脚踢滚移动气瓶9 气瓶附件缺损(瓶帽、防震圈、压力表、底座)10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11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2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3 使用液化气瓶代替乙炔瓶14 用带油脂手套关氧气瓶阀15 气瓶没有防倒措施16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17 敲击碰撞气瓶18 氧气瓶与油品存放于一处六危险品罐区、防爆区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4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5 库存量超过规定限度6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7 防火防爆装置防火漆大面积脱落8 酸碱腐蚀区及管道防腐涂层脱落9 罐区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压式弹簧补偿,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0 危险品罐区(甲醇、二甲醚、柴油、酸碱)围堰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水孔11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2 罐区排水未按雨污分流严格执行13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4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热炉、电热水器等违章电器15 罐区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16 危险品储罐接地点少于2处17 罐区呼吸阀堵塞18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19 机动车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穿带钉鞋进入装车区20 装车区接打手机、车载电源未断或行车超速21 车辆进入现场未装阻火器或阻火器安装不规范(大小不匹配、松动、挡板未关)22 非生产、检修、应急等机动车辆违章进入装置区23 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4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已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防火器材28 充装后接地未静置2分钟以上29 槽车充装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充装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31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充装32 充装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3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静电的工具34 槽车充装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35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充装36 充装车辆未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充装中途启动车辆37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充装操作38 装卸甲醇、二甲醚、液化气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39 防爆区使用非防爆电机40 防爆区电机电缆接线口脱开41 防爆插座使用后未合盖、旋紧42 穿线管腐蚀断裂、管口防爆胶泥脱落43 常闭式防火门处于敞开状态44 堆积有各类易燃物:废油、抹布、旧手套、杂草45 厂房大铁门无固定插销七设备设施1 安全阀未年检、未建立台帐2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3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4 重点反应器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液位显示、记录报警5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未建立台帐6 爆破片/安全阀前阀门未开7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器未装爆破片/安全阀8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9 缺位号标识或不清1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11 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12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13 设备无运行记录14 不锈钢或碳钢设备存在酸性腐蚀15 进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6 腐蚀、垫片老化等引起泄漏17 设备正常运行时有异常声响、振动18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19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20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21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小22 换热器结垢严重,影响换热效果23 锅炉、高温管道等在首次使用时,未按规程快速升温24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2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八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期间、管口未采取封堵措施2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3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差,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4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5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6 压力容器、管道无资质单位检验鉴定编号或编号错误7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8 管道色标不清9 管阀安装位置不合理,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0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11 弹簧支吊架投用后未拔出定位销12 高温管道未保温13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4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5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6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7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8 合成气、氧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19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0 各类管口、活接及法兰连接处松动、脱开、漏气/液21 互不相同的两种物料管道串接22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23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24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25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26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7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28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29 易燃介质输送管道间无静电跨接及静电接地线或者接地损坏3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九电气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气或非防爆控制柜2 配电室门窗敞开、电气控制柜门或仪表箱门未关严、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擦机布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配电盒格兰头松动、进线孔无防爆胶泥9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10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1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2 电缆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3 电缆槽盖板缺失14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5 电缆线保护套管腐蚀断裂、电缆绝缘层破损16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槽或钢管在穿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7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8 动设备启停按钮按后不反弹19 电气运行指示灯异常(错亮、不亮)20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21 过路电缆无防碾压措施22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3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现场照明灯罩破损24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5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6 电气设备积尘多27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螺丝松动,漏光28 设备转动部位检修、电气未挂禁动牌29 临时用电无漏电保护断路器30 表计配备、安装不齐全31 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指示不准或故障(远传、就地)32 各类远传仪表所需电伴热、蒸汽伴热、保温棉不正常或缺损33 仪表气管锈蚀严重34 阀门卡涩不灵活35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36 仪表气源去向未做明显标识37 放空阀前截止阀关闭38 阀门动作时有异常声响39 限位开关故障、联锁失效40 连锁机泵非正常自启动或不能自启动十静电、接地1 接地线(设备、管道、电机、建筑物)锈蚀、松动、断裂、缺失或接地不良2 大型设备、平台接地线少于两个、未均匀分布3 跨接线(法兰跨接线、管道跨接线)锈蚀、松动、断裂、缺失4 易燃介质输送管道间无静电跨接及静电接地线5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6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7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8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9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10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11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1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用压缩空气输送汽油、甲醇、二甲醚、煤粉13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二甲醚、甲醇等液体14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15 将易燃液体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十一土建1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2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3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4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5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6 楼梯太窄或较陡7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8 生产区进行动土作业时,未办理相关手续9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10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11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12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夜间未设置警戒照明13 动土无支护或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4 在受限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5 动土作业挖断的接地线未连接即回填土方十二生产工艺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3 各类正式技术文件、操作规程、操作说明有错误4 各类检查记录未按时填写或填写错误5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6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9 工艺过程/检修作业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1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2 原辅材料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分解危险13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4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十三应急、消气防1 消防水带破损、消防带接头无密封圈2 消防栓箱内缺枪头3 灭火器存放位置被其他物品遮挡,不便于取用4 灭火器喷管老化、不能承压(尤其是推车灭火器的帆布管)5 灭火器压力不足6 作业结束后,现场备用灭火器未及时复位7 消防通道被占用、阻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8 消防应急照明灯未安装或损坏9 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或不能不能正常喷淋、出水较混浊10 气防器具损坏、压力低;防毒面具破损、滤毒罐过期或失效。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
目录
01. 安全设施 02. 设备管理 03. 人员管理 04. 环境管理
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手套、 安全眼镜等。
安全防护设施的作用: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 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安全防护设施的选择:根据生产环境的特点和员 工的工作性质,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设施。
进等
员工安全意识
01
员工需要了解化工 装置的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
02
员工需要遵守安全 操作规程,防止安
全事故发生
03
员工需要接受定期 的安全培训,提高
安全技能
04
员工需要关注自身 和他人的安全,及
时报告安全隐患
员工操作规范
01
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 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03
员工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 备,确保自身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设备运行中进行维修。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设备运行中进行调整。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检查。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设备运行中进行试验。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不得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清洗。
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员工在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时,应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确保安全。
安全警示标志
01
安全警示标志的作用:提醒员工注意安 全,预防事故发生
02
安全警示标志的分类:禁止标志、警告 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等

化工企业日常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企业日常安全隐患300项

化工行业常见安全生产隐患300项一、设备设施1. 反应釜、反应器1) 减速机噪声异常2) 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3) 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 机封、减速机缺油5) 垫圈泄漏6)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 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 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 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 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 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 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 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 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 缺位号标识或不清23)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 重要设备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 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 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 拖拉机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 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32) 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 氯乙烯运输送料时,满槽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 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 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 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 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 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 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 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 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 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46) 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 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 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4)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 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4)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 高温管道未保温8)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 管道色标不清11)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 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 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 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 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 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 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 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 泵泄漏2) 异常噪声3) 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 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 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 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 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 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 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 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3) 传动皮带无防护4) 轴封泄漏5) 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 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 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 用带催化剂手套关氢气瓶阀6) 敲击碰撞气瓶7)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 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 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 缺灭火器材14)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 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 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 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 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 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 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 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7.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28. 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 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 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 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 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 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 现场跑、冒、滴、漏多43. 保温层损坏44. 缺有效防护栏45. 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 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 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48. 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 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 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 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 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 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 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 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 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 车辆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 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 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 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 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68. 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 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 吸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 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 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 快速开关阀门74. 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 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 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 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 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 贮槽超压使用81. 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 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 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 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 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或高跟鞋、凉鞋六、土建87.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 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 楼梯太窄或较陡93.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 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 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 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 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工七、生产检修104. 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105.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106. 超负荷吊装10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08.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109.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110.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111.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112. 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13.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4. 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15.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16.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17. 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1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19.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20.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21. 用吊装机械载人122.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12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124. 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 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128. 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129. 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130. 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131. 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 133. 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 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 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 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化工设备常见安全隐患300项,纯干货!

化工设备常见安全隐患300项,纯干货!

化工设备常见安全隐患300项,纯干货!【化工设备常见安全隐患300项,纯干货!】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安全隐患众多。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化工企业有责任对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围绕化工设备的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其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并提供纯干货的解决办法。

一、设备层面1. 机械故障化工设备中的机械故障往往会导致设备的停机和生产线的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常见的机械故障有轴承失效、齿轮断齿、高温螺栓松动等。

解决办法是定期进行设备维修、更换关键零部件,并加强设备运行的监测和维护。

2. 设备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化工设备容易出现老化和腐蚀,从而导致设备的结构松散、功能失效等问题。

解决办法是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并注意防止腐蚀介质的侵蚀。

3. 高温和高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高温和高压是常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压力容器和高温反应釜。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备的温度和压力监控,设立相应的安全阀和爆破片,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维护。

4. 静电静电是化工设备中的一个常见隐患,它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防静电地板、导电材料等措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防静电处理。

5. 泄漏化工设备的泄漏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泄露和环境污染,从而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决办法是加强设备的密封性能,设立泄漏监测装置,并定期进行泄漏检测和维修。

二、操作层面1. 无证操作无证操作是化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给人员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解决办法是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证书和操作技能。

2. 操作失误化工设备需要人员按照相应的工艺操作,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解决办法是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操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3. 过度疲劳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操作容易造成人员的过度疲劳,从而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人必知的化工装置常见安全隐患300项一、设备设施1. 反应釜(器)1) 减速机噪声异常2) 减速机或机架上油污多(油品、温升、油位)3) 减速机塑料风叶热融变形4) 机封、减速机缺油5) 垫圈泄漏6)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未安装7) 安全阀未年检、泄漏、未建立台帐8) 温度计未年检、损坏9) 压力表超期未年检、损坏或物料堵塞10) 重点反应釜未采用双套温度、压力显示、记录报警11) 爆破片到期未更换、泄漏、未建立台帐12) 爆破片下装阀门未开13) 存在爆炸危险反应釜未装爆破片14) 温度偏高、搅拌中断等存在异常升压或冲料15) 放料时底阀易堵塞16) 不锈钢或碳钢釜存在酸性腐蚀1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负荷运转18) 搪瓷釜内搪瓷破损仍使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19) 反应釜内胆于夹套蒸汽进口处冲蚀破损20) 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多次修理后仍泄漏21) 压力容器没有铭牌22) 缺位号(设备编号)标识或不清23)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反应釜未能有效隔离24) 重要设备(关键装置、重要部位)未制订安全检查表(25) 重要设备缺备件或备机2. 贮槽、罐区、槽车1) 液位计模糊或损坏、堵塞2) 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连接3) 法兰垫片处泄漏4) 小平台等高位贮槽未能有效固定5) 安全液封液位未达到要求6) 常压贮槽带压使用7) 装料量超过规定限度8) 非常温贮槽未装温度计9) 容器出现裂缝,仍在使用10) 频繁受真空、氮气交变载荷使贮罐破损11) 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贮槽受阳光直射(绝热、遮阴防晒)12) 室外贮罐等存在运输车辆等撞击危险13) 危险品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14) 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封堵不严密,任意开设排雨水孔15) 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16) 危化品罐区的可燃或腐蚀性物料出口管线,其支架未设置吊式压式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挠性连接短管17) 危化品罐区未设禁打手机、禁带火源、限高限速等各种警示牌18) 危险品罐区无泄漏、送料操作记录及日常巡查19) 拖拉机等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20) 危险品罐区周边有明火或山林火灾21) 危险品罐区操作室使用电炉、电茶壶、电热板等违章用电22) 槽车在装卸地点没有接地装置23) 没有防止操作人员从罐车上坠落的措施24) 未装配有效的阻火器和车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槽车进入罐区25) 槽车贮罐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存在失效26) 槽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27) 罐体上无静电拖链、防毒器材或阀门泄漏应急装置28) 卸料前和卸料后接地未静置10分钟以上29) 槽车卸料时,司机、押运员离开卸料现场,没有现场监护人员30) 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料31) 卸料时使贮罐超标准液位或满料溢出(高低液位报警、连锁)32) 槽车卸料时,软管或法兰处泄漏33) 槽车运输送料时,满槽34) 槽车装量不满时多次在厂内运输和卸料35) 卸料车辆为熄火及手闸制动或卸料中途启动车辆36) 在高强闪电、雷击频繁时,从事卸料操作37) 油罐接地点没有2处38) 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的鞋子39) 液氨等贮槽贮存区域未设置事故围堰和应急喷淋稀释设施40) 现场未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设施41) 没有防止物料错装措施如乙酸乙酯装入汽油槽罐42) 站在汽油桶上电焊43) 未经清洗,切割汽油桶或焊接贮槽44) 液氨、氯乙烯贮罐超装45) 槽车卸料时,堵塞消防通道及侵占通行道路(断路作业)46) 收料员离开卸料现场47) 装卸现场使用铁制、塑料等易产生火花的工具48) 由罐区送入车间的物料贮槽没有操作记录3. 冷凝器、再沸器1) 腐蚀、垫圈老化等引起泄漏2) 冷凝后物料温度过高3) 换热介质层被淤泥、微生物堵塞(电子除垢、清洗杀菌)4) 高温表面没有防护5) 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阀未开,或冷却水量不够6) 蒸发器等在初次使用时,急速升温7) 换热器未考虑防震措施,使与其连接管道因震动造成松动泄漏4. 管道及管件1) 管道安装完毕,内部的焊渣、其他异物未清理2) 视镜玻璃不清洁或损坏3) 选用视筒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妥,视筒安装不当(建议使用承压的平面视镜)4) 视筒破裂或长时间带压使用5) 防静电接地线损坏6) 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破裂7) 高温管道未保温8) 泄爆管制作成弯管9) 管道物料及流向标识不清10) 管道色标不清11) 调试时不同物料串接阀门未盲死12) 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13) 管阀安装位置低,易撞头或操作困难14) 腐蚀性物料管线、法兰等易泄漏处未采取防护措施15) 存在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物料管线的可能16) 高温管道边放置易燃易爆物料的铁桶或塑料桶17) 管道或管件材料选材不合理,易腐蚀18) 玻璃管液位计没有防护措施19) 在可能爆炸的视镜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20) 止回阀不能灵活动作或失效21) 电动阀停电、气动阀停气22) 使用氢气等压力管道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或带病运行23) 使用压力管道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无证上岗24) 维护人员没有资质修理、改造压力管道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26) 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设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27) 压力管道未建立档案、操作规程28) 搪玻璃管道受钢管等撞击29) 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线阀门未考虑材料适应性30) 氮气管与空气管串接31) 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接5. 输送泵、真空泵1) 泵泄漏2) 异常噪声3) 联轴器没有防护罩4) 泵出口未装压力表或止回阀5) 长期停用时,未放净泵和管道中液体,造成腐蚀或冻结6) 容积泵在运行时,将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7) 泵进口管径小或管路长或拐弯多8) 离心泵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9) 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1) 甩滤溶剂,未充氮气或氮气管道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可显示2) 精烘包内需用离心机甩滤溶剂时,未装测氧仪及报警装置3) 快速刹车或用辅助工具(如铁棒等)刹车4) 离心机未有效接地5) 防爆区内未使用防静电皮带6) 离心机运行时,震动异常7.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1) 无防护栏及安全连锁装置2) 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烧结棒(受限空间)3) 传动皮带无防护4) 轴封泄漏5) 真空管路堵塞或使用时真空阀未开启8. 气瓶1) 气瓶没有配瓶帽、防震圈2) 氢气钢瓶夏季运输、存放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曝晒3) 部分气瓶超过年检期限4) 乙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安全间距未超过五米5) 用带/沾有催化剂的手套关氢气瓶阀6) 敲击碰撞气瓶7) 气瓶使用后,气压小于0.05Mpa8) 气瓶组及管路连接、阀门损坏9) 氢气瓶使用时,未采用防静电装置或已坏10) 气体钢瓶没有防倒措施11) 储存场所存在地沟、暗道12) 贮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畅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13) 缺灭火器材14) 乙炔气瓶放倒使用15) 气瓶颜色模糊不清二、电器仪表1. 防爆区内设置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非防爆2. 配电室窗户玻璃破损3. 配电室内杂物较多4. 配电室内有蒸汽水、物料管、粉尘、腐蚀性物质,致使电柜内的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事故5. 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入或粉尘多6. 控制柜或变电柜后有衣服等杂物7. 配电柜过于陈旧,易产生短路8. 电缆靠近高温管道9. 架空电缆周边物料管道、污水管道等泄漏,使腐蚀性物料流入电缆桥架内10. 埋地电缆受到地下水腐蚀11. 电缆井、沟内污水严重渗入12. 电缆桥架严重腐蚀13. 电缆线保护套管老化断裂14. 铺设电气线路的电缆或钢管在穿过不同场所之间的墙或楼板处孔洞时,未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格堵塞15. 乱拉活动排风,导致电缆接头脱落、漏电16. 开关按钮对应设备位号标识不清17. 车间内有零乱不明电缆18. 应急照明灯未装或已坏19. 露天电动机无防护罩20. 操作现场照明度不够21. 设备与电气不配套(小牛拖大车、老牛拖大车)形成电气设备发热损坏、起火22. 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冲水23. 防爆视镜灯、照明灯元宝螺丝松动,漏光三、静电24. 在易燃易爆场所,反应釜、管道、贮槽、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未接地或接地不不良25. 在易燃易爆场所,投粉体料斗未接地,充氮气26. 超过安全流速(v2<0.64/d)输送汽油、甲苯、环己烷等液体27. 氢气流速总管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28. 将汽油等从高位喷入贮罐底或地面29. 在未充氮气时,异丙醇铝、镁粉等由敞口漏斗投入含汽油、甲苯等反应釜中30.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及剧烈活动31. 在易燃易爆场所,用化纤材料的拖布或抹布擦洗设备或地面32. 向塑料桶中灌装汽油33. 用汽油等溶剂洗工作服或拖地或钢平台、地面34. 不锈钢、碳钢贮罐罐壁未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超过50m2未有两处接地35. 存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用增湿等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36. 用塑料管吸料或装甲苯或回收甲苯37. 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38. 防爆洁净区未使用防静电拖鞋39. 接地扁钢、屋顶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40. 高出屋面的金属设备未焊接钢筋并入避雷带四、生产现场41. 贮存原料或废料较多42. 现场“跑、冒、滴、漏”多43. 保温层损坏44. 缺有效防护栏45. 常闭式防火门常开46. 存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47. 金属钠、钠氢存放,没有防雨措施或废桶、废袋随意存放(甲三、甲四库)48. 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种管线及其支架妨碍通行49. 灭火器缺少或已过期锈蚀或消防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50. 废料桶有多张标签51. 强氧化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52. 钢平台晃动幅度过大53. 钢平台或钢柱腐蚀严重54. 局部区域溶剂浓度超标55. 高处阀门手柄、铁棒等易跌落56. 混凝土楼面震动大57. 室外钢棚或屋顶杂物多58. 防毒器材过期或失效59. 生产现场存放有非生产用具(食品、报纸、小说)60. 缺乏夏季的防暑降温设施61. 室外小管径水管冬季未保温62. 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等卫生设施或已损坏63. 车辆(含叉车等)未装阻火器进入生产现场64. 易燃易爆场所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失灵65. 反应釜、贮罐、泵等未标注设备位号和名称66. 大铁门没有固定插销,一旦风大就可能使铁门擦出火花,导致危险67. 库房门槛偏低,一旦发生意外,危险品将外溢(小漫坡)68. 生产现场地面存放铁板、钢管五、人员、现场操作69. 没有岗位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70. 吸/抽料、灌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未戴防护用品71. 存在操作人员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72. 粉体等投料岗位未戴防尘口罩73. 快速开关阀门74. 分层釜、槽底阀分层后未关75. 分层釜、槽分水阀开太大,造成水中夹油排入污水池或排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阀而跑料76. 高温釜、塔内放入空气77. 提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现场散落较多78. 用铁棒捅管道、釜内堵塞的物料或使用不防爆器械产生火花79. 噪声环境未戴防耳器或耳塞80. 贮槽超压使用81. 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处,釜、槽未采用氮气置换82. 烟尘弥漫、通风不良或缺氧83. 带压开启反应釜盖84. 员工有职业禁忌或过敏症或接触毒物时间过长85. 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不易操作86.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子鞋、高跟鞋、凉鞋(“空前绝后”的鞋子)六、土建87. 可能发生火势蔓延的上下楼层管道井没有预防措施(如阻燃材料封堵)88. 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及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89. 出入口和紧急通道设计数量不够或堵塞或无明显标志90. 厂房基础已受酸、碱类物质腐蚀,立柱、梁已受损严重91. 有大风时,钢窗玻璃易脱落92. 楼梯太窄或较陡93. 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积油94. 通道或作业处,头顶与顶棚没有足够的空间95. 在不明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96. 使用大型机械在接近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挖土97. 在禁火区域内动火时,生产车间未派人监护98.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管道断裂、泄漏等),未立即停工进行应急处理99. 挖掘的沟、坑、池等和破坏的管道,未设置围栏和标志,夜间未设置照明100. 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时,未停止作业101. 没有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的措施102. 在下罐、下池作业时,未办理相应审批手续或未遵照审批要求实施(如劳保用品、监护人落实等),防范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业103. 在非土建作业时,未办理“非基建用工手续“或作业前不了解相应可能风险,在安全措施不到位情况下开工七、生产检修(作业票管理)104. 在容器内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出设施或措施105. 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监护人由新近员工担任或违章动火106. 超负荷吊装107. 工具或吊物未合理固定108. 未配备或未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109. 无警示标志或标志已模糊不清(如防止触电、防止坠物等)110. 检修时踏在悬空管路或小管径塑料管道和搪玻璃管道上或使用不安全登高设施111. 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引起漏电,零线破损或跨接112. 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池作业113. 冬季管架结冰滑,无防滑措施114. 安装公司电焊工无电焊证或检修工未经过相关培训115. 直接站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116. 高处作业时,未采取防范措施进行交叉作业117. 高处作业时,电焊机的零线未接到所焊位置118. 有异味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带防毒面具119. 高处补、挖墙洞时,未设安全围栏或安全网等120. 清理出的危险物料由高层向下层散落121. 用吊装机械载人122. 夜间作业无足够照明123.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仍在露天高空作业124. 釜内作业时,釜外无两人以上监护125. 釜内检修时,没有切断电源并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牌子126. 进罐作业前,未对釜进行有效清洗127. 进罐作业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128. 进罐作业前,未对物料管线如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管线可靠隔离129. 检修过程中,未对釜内定期取样分析130. 釜外明显位置未挂上“罐内有人”的牌子131. 进罐作业时,没有执行“双检制”132. 釜内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干燥情况下电压大于24V,潮湿情况下电压大于12V133. 检修完毕,未检查、清理杂物就开机使用134. 长时间在釜内作业未轮换135. 检修时,釜内缺必要的通风设施136. 在搪玻璃罐外壁表面或内壁施焊137. 进入搪玻璃釜、槽内未铺设软垫138. 快速升温或急速冷却搪玻璃釜139. 使用搪玻璃罐时,罐口或人孔螺栓、卡子掉入釜内140. 使用搪玻璃釜、不锈钢釜、碳钢釜时,酸液进入釜夹套141. 选用材料未经温度、PH、腐蚀溶解性审核,可能存有压力的场合未经受压专项审核142. 检修完毕,釜内、检修现场高低位等全部空间未经全面清场、复核,既开始试运行143. 检修完毕,相关事项未做全面沟通,变更未经确认审批,相关人员未全面培训并了解就接手144. 检修未经运行确认即投料生产八、生产工艺145. 存在突发反应,缺乏应对措施及培训146. 随意改变投料量或投料配比147. 改进工艺或新工艺,未进行安全评估148. 工艺变更未经过严格审订、批准(MOC)149. 工艺过程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内操作150. 使用高毒物料时,采用敞口操作151. 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试生产152. 未编写所用物料的物性资料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MSDS)153. 所用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未经详细核算(自催化反应,热安全分析等)154. 存在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155. 某种原辅料不能及时投入时,釜内物料暂存时存在危险156. 原料或中间体在贮存中会发生自燃或聚合或分解危险157. 工艺中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界限158. 发生异常状况时,没有将反应物迅速排放的措施159. 没有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