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以及它消逝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的事实。
2.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如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罗布泊昔日的美丽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引出本课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以及它消逝的原因。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罗布泊消逝的看法,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4. 图片观察:展示罗布泊现在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昔日的美丽,感受环境的变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表达。
七、教学资源:1.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 罗布泊昔日前后的图片。
3. 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或文章。
4. 分组讨论的指南。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感教育:利用图片和故事,触动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回顾学生的反应,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3. 探索更多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保宣传活动,如植树、节约用水用电等。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能够描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片,增强空间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描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教学课件,包括罗布泊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准备文章的打印副本,以便学生阅读和参考。
准备观察报告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入罗布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罗布泊吗?它是什么地方?”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 探索与发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 小组合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报告。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报告,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建议和行动计划。
7.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保护项目,参与实际行动,如植树、清洁河流等。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报告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行动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背诵。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将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罗布泊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强调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
3. 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课文中提到的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主题,通过对罗布泊的兴衰过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掌握相关地理、生态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罗布泊的背景知识;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曾经如仙境般的湖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分析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湖泊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课后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前往当地的湖泊或水源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现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将考察报告和照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考察成果和思考,邀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建议。
七、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罗布泊以及其他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的地理课,主要讲解中国的罗布泊,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以及历史背景等。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罗布泊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大型内陆湖泊,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变成了今天的荒漠戈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基本信息。
2.了解罗布泊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现在的生态状况。
3.掌握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放映视频(如《天堂在地球上——中国罗布泊》),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现状和历史变化。
2.课堂讲解通过PPT,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基本信息。
强调罗布泊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以及现在的环境状况。
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自行查阅相关材料(如书籍、图片、视频),并绘制罗布泊地图,加深对罗布泊的认识。
4.展示和讲解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讲解,加深主题的理解和交流。
5.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罗布泊进行问题探究,如“为什么罗布泊逐渐消失?”、“罗布泊的消失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总结通过小结,建立知识框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视频放映、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旨在灵活多样地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视频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课堂讲解能否使学生掌握罗布泊的基本信息,并把知识纳入整体框架。
3. 小组合作的过程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
4. 问题探究的环节内容是否足够深刻和有提高,是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潜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及其保护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将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认识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罗布泊地理位置及变迁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过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2)展示罗布泊现在的荒凉图片,引发学生疑问: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
(2)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湖泊的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罗布泊的消逝中学到了什么?(2)总结: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感受神秘且美丽的风光。
2.了解罗布泊人的生活状态,体验生活艰苦的感受,加深自己的生态环境意识。
3.了解罗布泊的开发历程,并思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了解罗布泊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难点:学生能够思考罗布泊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环节(20分钟)进入教室后,教师向学生出示罗布泊的图片,给学生快速了解罗布泊。
第二节:知识点分析(20分钟)在此节课中,教师为学生介绍罗布泊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让学生对罗布泊有更详细的了解。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罗布泊人的生活状态并体验生活艰辛的感受。
第三节:案例分析(20分钟)在此节课中,教师向学生分析罗布泊的开发历程。
通过挖掘更多关于罗布泊开发与保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听取华南师范大学关于罗布泊的口述资料。
第四节:问题解答(20分钟)在此节课中,教师针对罗布泊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从“罗布泊的环境资源丰富,能否保持原有的生态面貌?”、“如果全面开发罗布泊地区,能够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好处?”等多个方面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讨论之后,展开小组研讨,论述自己的想法。
第五节:情景模拟(20分钟)在此节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良好的环保行为来呈现罗布泊。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总结出更多的环保之道,通过参观、观察等方式,探究罗布泊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并解决生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PPT以及投影仪等。
2.运用手绘、剪纸、拼贴等辅助多媒体教具,增强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有颜值,教给学生不同的艺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三、课前预习: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鹭鸶()栖息()濒临()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B.用c.截D.引①处填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3、本文是一篇(),它兼有()和()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讲究()、()。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四.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何时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它消逝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罗布泊消逝带来了哪些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五、合作探究: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3.文章运有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并简要评析。
六、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七.当堂训练: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一、教材的内容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
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想象美丽荒漠之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训;主题思想,品味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三)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10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10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过程与方法:1.利用罗布泊以前的风光图和现在的沙漠风光图让学生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学习运用对比、探究、引用数据的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的预习,谁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听听他的诉说。
二、整体感知昔日罗布泊、今日罗布泊各是怎样一个地方?有什么可以证明?1、三、问题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四、研读赏析作者的痛惜之情和忧患意识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五、拓展延伸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悲剧正在上演?六、小结罗布泊是一个悲剧,同样的悲剧还有许多许多!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喽(shì)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2、解释下列词语: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途径,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罗布泊的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分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细节。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课文语境,学会正确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短文。
2.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罗布泊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布泊的变迁。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不期的罗布泊图片,直观感受罗布泊的变化。
(2)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罗布泊的美丽。
(2)提问:“你们知道罗布泊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3)讲解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通过研究罗布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科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罗布泊的美丽与消逝的悲剧。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学会生字词。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了解罗布泊的位置、特点及其消逝的原因。
(3)掌握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阅读与理解。
2. 罗布泊的位置、特点及其消逝的原因的学习。
3. 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阅读与理解。
(2)罗布泊的位置、特点及其消逝的原因的学习。
(3)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的理解。
(2)罗布泊消逝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罗布泊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讲解相关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这个神秘地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罗布泊会从仙湖变为荒漠。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变化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与环境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和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罗布泊地理环境的了解。
第三章:罗布泊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分析罗布泊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生态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第四章:罗布泊的消逝与人类活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环境以及其消逝的原因,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有: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环境以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环境以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2 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相关视频资料等。
3.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罗布泊相关知识,了解其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罗布泊吗?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仙湖”?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环境。
4.3 课堂讲解讲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4.4 案例分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环保意识。
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4.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5.3 作业时间课后两天内完成。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罗布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对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生态环境、消逝原因的理解,以及提出的环保建议的可行性。
七、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类似的湖泊,如洞庭湖、太湖等,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现状,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认识。
7.2 拓展方式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或小组讨论。
优秀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具体原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准备罗布泊消逝的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原因和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罗布泊会消逝?”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10分钟)1. 讲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
2. 通过图片展示罗布泊的自然美景,让学生感受其独特之处。
三、罗布泊消逝的原因(10分钟)1. 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2. 通过案例具体分析罗布泊消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严重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讨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明确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行动计划。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程度。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主备:熊永沾课型:预习+展示高石中学八()班姓名:第组第号学习流程初读感知——预习检查——导语设计——疏通文意——总结反馈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学习提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的绿洲。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一、导入练笔:二、预习检查与交流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词,小组成员共同查找工具书解决,并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无垠.()边缘.()美味佳肴.()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萧瑟:和煦:干涸:裸露:戈壁:沧海桑田:3.作家作品我介绍:4.文体知识:本文是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陋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层次),简要概括每段的内容。
(二)文本分析1.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2)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4)生态环境被严重被破坏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1.重点:A.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B.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第二课时一、语言赏析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实性又有形象性,请到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地理背景。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
讨论罗布泊消逝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美丽与变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罗布泊消逝的看法。
第二章: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罗布泊消逝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
2.2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湖泊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分析罗布泊周边地形地貌对湖泊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展示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罗布泊的历史变迁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过程。
分析历史变迁对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包括湖泊大小的变化。
分析历史变迁背后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3.3 教学方法使用时间线和图像资料展示罗布泊的历史变迁。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探讨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罗布泊消逝的自然因素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自然因素。
分析自然因素对罗布泊消逝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自然因素对罗布泊消逝的影响。
分析自然因素背后的科学原理。
4.3 教学方法使用科普资料和图像资料展示罗布泊消逝的自然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探讨自然因素对消逝的影响。
第五章:罗布泊消逝的人为因素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人为因素。
分析人为因素对罗布泊消逝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因素对罗布泊消逝的影响。
分析人为因素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5.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资料和图像资料展示罗布泊消逝的人为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分析,探讨人为因素对消逝的影响。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要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罗布泊现在和过去,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学习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
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
教学课时: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通过自读、自学了解罗布泊消失原因,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树立环保意识。
(2)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
认识。
2、教材助读
(1)作者简介。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
理研究员。
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
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
(2)文体知识。
本文是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
它是真实性与艺
术性有机结合的文学样式。
它的报道性与通讯相近,它的文学性与小说相近。
报告文学具备
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
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
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
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
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
200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罗布泊仅为450平方
公里。
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涸。
3、自学检测
(1)、给加粗的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
裸露( ) 鹭鸶()栖息()濒
临()
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庇护()
咫尺()繁衍()张骞()泵站( )
(2)解释词语:
沧海桑田:近在咫尺:
浑然一体:
(3)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并归纳
一下变化的原因。
(用文中的词语或语句回答)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造成仙湖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像仙湖一样有消释危险的还有吗?你能举出几个身边的事例吗? .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
(3)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体现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的语句,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
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
2、作为一个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
【总结提升】
【作业设计】
想象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请以《世纪老人的诉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我的收获与疑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