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出处及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本第5册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认知并运用三年整数完全不同。

读法上不同,写法上不同,外形上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上好这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

这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更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

2、教材所处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生深入进行分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说教学目标会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

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简单方式表示分数。

结合生活实例能说出用分数表达的数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以故事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对比发现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说学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注意学生合作,集体交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后附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涂一涂的图;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8张;苹果4个;彩色粉笔1盒。

2、学生准备:彩色蜡笔;长方形纸3张;正方形纸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鲁春萍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鲁春萍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第一,教学环节安排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首先,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由分苹果情景引出“一半”这个比较生活化的1/2,并通过动手剪出正方形纸的1/2,使学生在操作中深刻理解1/2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自由表述身边的1/2。

然后,以1/2为固着点,学生通过分草莓,分棒棒糖等实物,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分数1/2的含义。

最后,学生自由表达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从而得出把一个物体无论平均分成几分,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的结论。

第二,对分数的含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

这节课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将饼干分成大小不同的两份,学生会更清楚应将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同样多的两份,强调了平均分。

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学生知道其中一份用1/2表示,教师问道:“另一份用什么表示?”使学生清楚每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2,在涂出圆的1/4时,同样强调了不只阴影部分是圆的1/4,每份都是圆的1/4。

将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的1/2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小不一样,都用1/2表示,学生发现一个是大正方形的1/2,一个是小正方形的1/2,使学生清楚到底是哪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也为以后学习“单位1”做铺垫。

第三,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林妙老师的教态随和,语言亲切,给学生提供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说,在学生动手剪出正方形的1/2时,学生剪出了两个一样的长方形,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一样的梯形,教师要将梯形贴在黑板上。

并且应让学生知道剪出正方形的1/2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情况。

以上是我的评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我的这节课和微视频是借鉴于老师的课而设计制作,在授课评课中,大家普遍感觉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其一、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折纸,大量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其共性,感知分数的意义。

其二、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纸片、实物、绳子(与线段类似)不同形状的材料感知分数的意义。

2、注重知识整体建构
首先,将多个物体和一个物体的平均分对比联系。

二年级学习过的将多个物体平均分,这里的分数初步认识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虽然生活中常见,但在数学上还是应该将二者联系,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其次,奠定后续分数认识的基础。

课尾将本节课的几个环节:“将多个物体平均分”、“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放在一起,揭示本节课学习的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认识分数。

留下多个物体平均分和现在看到的不平均分能否用分数表示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3、渗透分类思想和极限思想
在利用折纸引出分数的环节,教师没有急于引出分数,而是在折纸之后引导学生将折纸分类,渗透分类思想。

在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数形结合引出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大小,同时
找出比八分之一还小的分数,学生顺着图示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接着分下去会越来越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在实际教学中听课评课记录如下:
1、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
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

2、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
互动学习优势。

3、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
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

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

4、多向互动、精彩生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钟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观评记录-9.1 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观评记录-9.1 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评记录观评记录(一)授课人:观评人:观评记录(二)授课人:观评人:观评记录(三)授课人:观评人:观评维度观评记录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老师引导到位,点拨及时,组织课堂的能力强,语言表达准确、到位;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在潘老师的课中,学生的表现总体较好。

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昂。

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根据教师的引导投入到学习当中,对教师的态度良好。

根据潘老师的安排和引导,全体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组织的非常好。

第二,学生倾听学习、时间安排方面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时间以及对学习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程度都较好。

大部分同学能够倾听老师的讲课,时间在25分钟到30分钟左右;大部分同学能够倾听同学之间的发言,当出现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或者不完整时,能够及时的给予纠正和补充。

第三,学生互动交流方面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较多,分布面比较广泛,在问题回答的质量上,相对简单一点的问题回答的比较好,有难度的问题回答质量有待提高,还需要同学加强思考和交流。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环节正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环节,小组活动能够将全班同学的热情带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的时间大约在5分钟,有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更好的为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了平台。

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下,并能够准确汇报交流,将问题回答的更加完整和准确。

但是,由于老师所教为三年级段的学生,学生在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见解上表现相对一般,还需要多加练习和指导。

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我们得出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积极合作交流,认真反馈学习信息,积极提出疑难问题,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练习,这已经成为课堂顺利进行的标准。

通过磨课,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了教学智慧,也让我们教师从平凡走向了卓越。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周至县小学第十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记录《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间:2016年11月2日地点:四屯镇中心小学会议室参加人员:讲课教师、各校主管教学领导及数学教师一、介绍参加本次评课活动的评委老师二、说课三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本节课授课思路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曹娟:在时间把握上存在问题,没有关注个别差异。

袁新丽:在“平均分”问题上存在不足,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云珍:这节课显得“头重脚轻”,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听课老师真自由发言、进行评课四、评委老师进行点评李红娟:教学中,曹老师从平均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

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李立哲:《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评X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我是三年级组的XXX,今天我上了XXX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

作为一位资深老师,XXX老师的课堂气势非常有范,让我深受启发。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分数与整数的差异很大,会对学生造成障碍,但XXX老师的动手操作和多媒体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她的优秀素质和充分准备使得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

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的“分矿泉水”的这个情景中引入,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第二、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XXX特别强调了重点,就是分法是“平均分”。

在引导孩子得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我们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中,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法的概念。

同时,她也对孩子进行了情感品德教育,问孩子“如果有两瓶你会怎么分”,让学生学会分享。

第三、多媒体教学,直观易懂。

XXX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她还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

第四、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显著。

本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用分数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部分。

通过XXX老师的教学,学生在40分钟内达到了这个目标,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XXX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课让我受益匪浅。

她的教学方法得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轻松愉快地研究。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她的经验,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记录:分数初级理解评课稿

教学记录:分数初级理解评课稿

教学记录:分数初级理解评课稿课程背景本次评课记录基于一堂初级数学课,主题为分数的初步理解。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学生能够解决与分数相关的问题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块蛋糕,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引出分数的概念。

2. 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3. 练:设计一系列练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供一些分数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蛋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出分数的概念。

3.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4. 给出一些分数,让学生互相比较大小,并解释比较的原则。

5. 设计一些分数的加减运算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6. 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

7. 提出一些分数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可以初步评价本次课程的效果:- 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分数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分数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 在练和问题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反思与改进- 在引入环节,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蛋糕的平均分割过程,以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 在练和问题讨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上是对本次初级理解分数课程的评课记录,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改进和学生有所帮助。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下面说说自己听课后的几点体会:1.基于学情,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凌乱无序,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赵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块蛋糕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郑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3.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

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2。

纸上折了1/2后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并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五篇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五篇范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五篇范文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周至县小学第十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记录《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间:2016年11月2日地点:四屯镇中心小学会议室参加人员:讲课教师、各校主管教学领导及数学教师一、介绍参加本次评课活动的评委老师二、说课三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本节课授课思路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曹娟:在时间把握上存在问题,没有关注个别差异。

袁新丽:在“平均分”问题上存在不足,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云珍:这节课显得“头重脚轻”,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听课老师真自由发言、进行评课四、评委老师进行点评李红娟:教学中,曹老师从平均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

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李立哲:《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盛丽琼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盛丽琼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盛丽琼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盛丽琼的听课评课记录
2.分数的初步认识
3.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4.盛丽琼对分数的理解和思考
5.总结
正文
近日,盛丽琼在听课评课过程中,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探讨。

分数作为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分数初步认识的核心在于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之一的大小,通常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例如,一个分数 1/2,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为选定的份数。

盛丽琼认为,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分数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数拆分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分数的直观感受,让他们能够将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盛丽琼还强调,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

总之,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盛丽琼的
听课评课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分数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五篇]第一篇: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今天听了宗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宗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宗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

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

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二个层次: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特点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

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通用5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

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本次评课的内容是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可以对分数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会读写分数,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和运用分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他们对分数的认识,然后通过实践,让学生们自我探索分数的性质和用法,不断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比如:半个苹果、三分之一的水瓶等。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比如:半个苹果、三分之一的水瓶等。

2. 教学新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板书讲解,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含义,以及分数表达的是一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学新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板书讲解,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含义,以及分数表达的是一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3. 学生探究: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我探索分数的比较方法,然后进行实物操作和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

学生探究: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我探索分数的比较方法,然后进行实物操作和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

4.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研究的内容,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巩固。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内容,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巩固。

五、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教师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的研究信心。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良好的,学生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篇1一、找准同学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1.分数对于同学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同学自身的知识,找准同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同学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同学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同学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同学对分数的发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同学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

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同学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

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

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

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同学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同学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同学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协助同学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沛重视同学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同学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沛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同学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

(精华)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认识分数》评课稿1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怎么分?平均分。

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

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

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

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

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

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

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导言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帮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

本评课稿将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割成若干等份的概念;2. 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3. 能够在常见情境中运用分数。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师介绍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2. 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分子、分母的含义和读法;3. 分数的简写形式;4.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5.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练。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通过图表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基本表示方法:教师利用黑板和分数图示等教具演示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进行相关练。

4. 分数的简写形式:教师解释分数的简写形式,如真分数和假分数,并进行练。

5.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教师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和排序练,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顺序。

6. 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数的运算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答疑。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图示解释和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某些环节,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和避免常见错误。

此外,本节课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改进设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设想:1. 增加分组合作研究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分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一、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本节课的微视频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用分苹果形式导入新课。

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95%以上的学生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且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整堂课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活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爱上学数学。

二、设计充分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在本课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分苹果、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且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快乐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入分数,然后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1/2。

在学生已经对1/2 有直观的理解后,再通过反例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在学习1/2 以后,又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再一次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由感性到模型,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林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充分的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 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 体现了教师对研究教学方法的认真负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 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把握学情, 深入浅出由于三年级是初次接触分数所以, 老师采取, 由简到难, 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构建新知识。

她通过情景引入出示分月饼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以此作为切入点。

通过一些有效的利于学生理解的语句和手势及演示, 让学生能够快乐的、轻松的、有效的自主学习。

二、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采用一系列简单的、巧妙的、层层深入的提问, “4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 可以怎么分?”、“2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 可以怎么分?”、“1个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半个怎么表示?”等, 不仅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看似重复的问题却一步一步的提升着学生的信心, 因为简单的问题利于学生的回答与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快感, 从而不断的鼓励学生去不断的思考, 不断的探究!三、反复强调, 强化训练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强调分数的写法和不断的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分数代表的意义, 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的出错, 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的, 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最后又在练习中自然而然的加以巩固!四、尝试教学的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两个活动中,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为指引者, 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许的尝试, 第一次画对折线、第一次画阴影部分等。

同时在课堂上, 她不仅充分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大胆设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心灵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共振,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 而且这种成功跟以往的是大大不同, 因为这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 不是由外力催使他获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新乐实验学校曹会贤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同时自然复习平均分的概念,由
分一个月饼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入新知识。

2、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使学生更加直观
感受分数的意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3、学具简单、实用、易操作。

4、小组合作,大家合作折纸,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
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异中求同,揭示分数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5、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观察课件上月饼的实物模型和长
方形面积模型,再比较,有助于理解分数大小比较的意义。

6、建议在组织课堂上,能根据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情况,(如:
学生在拿纸片时出现的课堂纪律混乱)及时加以强调,让学生最快的调整学习状态,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