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课件
合集下载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aee0527cd184254a353510.png)
1、熔点和沸点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密度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化学性质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 不是主要依据,主要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电灯 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练一练: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蜡烛燃烧、纸张破碎、纸张燃烧、 水结冰、铁生锈、煤燃烧、铜生锈、铁铸成锅、 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或汽油挥发、湿衣在太阳下 晒变干、食物腐败、鸡蛋变臭、车胎爆炸、火药 爆炸、瓦斯爆炸、山体滑坡、滴水成冰、百炼成 钢、木已成舟、聚沙成塔、死灰复燃、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千锤万凿出深 山,烈火焚烧只等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
实验1-5
物质用途和性质的关系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体现↓↑决定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体现
用途
性质
决定
小结: 课堂作业:
P10 习题2,4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 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密度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化学性质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变化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 不是主要依据,主要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电灯 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练一练: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蜡烛燃烧、纸张破碎、纸张燃烧、 水结冰、铁生锈、煤燃烧、铜生锈、铁铸成锅、 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或汽油挥发、湿衣在太阳下 晒变干、食物腐败、鸡蛋变臭、车胎爆炸、火药 爆炸、瓦斯爆炸、山体滑坡、滴水成冰、百炼成 钢、木已成舟、聚沙成塔、死灰复燃、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千锤万凿出深 山,烈火焚烧只等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
实验1-5
物质用途和性质的关系
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体现↓↑决定
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体现
用途
性质
决定
小结: 课堂作业:
P10 习题2,4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 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c299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5.png)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 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 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无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固态的石蜡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石蜡熔化成液态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 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生__成__其_他__物__质_的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化__学__反_应________
。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水的沸腾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的燃烧 木材变为木炭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结成液态的水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165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8.png)
A.玉柄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简刻字
研学历程
形成性评价1 3.(2023·浙江宜兴月考)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
生锈,③轮胎爆炸,④蜡烛燃烧,⑤电灯发光,⑥冬瓜腐烂,请根 据题意回答问题: (1)①③⑥是_物__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属于_化__学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在燃烧过程可 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属于_物__理_变化(填“物理”或 “化 学”),此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3)电灯发光属于__物__理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 发热的变化_不__一__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主要包含物质的_颜__色__、__状__态__、__气__味__、__硬__度__、__密__度__、__熔__点__、__ _沸__点__、__溶__解__性__等。
研学历程
【课堂活动4】观察“实验1-2”,记录并判断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观看气体颜色、闻气味
氧气
二氧 化碳
闻气味 的正确 操作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A.大理石做成大理石餐桌
B.用水制成冰块
C.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铝用于高压电缆线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A)
自主评价
1.(2023·顺德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玻璃破碎
B.动物呼吸
C.铁丝折弯
D.甲骨刻字
2.(2023·东莞东华月考)下列成语和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C )
研学历程
形成性评价1 3.(2023·浙江宜兴月考)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
生锈,③轮胎爆炸,④蜡烛燃烧,⑤电灯发光,⑥冬瓜腐烂,请根 据题意回答问题: (1)①③⑥是_物__理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属于_化__学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在燃烧过程可 观察到烛泪流淌,“烛泪流淌”属于_物__理_变化(填“物理”或 “化 学”),此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3)电灯发光属于__物__理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 发热的变化_不__一__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主要包含物质的_颜__色__、__状__态__、__气__味__、__硬__度__、__密__度__、__熔__点__、__ _沸__点__、__溶__解__性__等。
研学历程
【课堂活动4】观察“实验1-2”,记录并判断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观看气体颜色、闻气味
氧气
二氧 化碳
闻气味 的正确 操作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C)
A.大理石做成大理石餐桌
B.用水制成冰块
C.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铝用于高压电缆线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A)
自主评价
1.(2023·顺德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玻璃破碎
B.动物呼吸
C.铁丝折弯
D.甲骨刻字
2.(2023·东莞东华月考)下列成语和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C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cd1c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e.png)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1-1】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变化前后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有其他物
质生成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 液态的水
冷凝结成水珠
无
水的沸腾
【实验1-2】取少量的胆矾(或称蓝矾) 放入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往往同时发生,在化 学变化中,生成新物 质的同时,物质的状 态、形状、大小也改 变,所以同时伴随物 理变化,但在物理变 化中,不一定伴随化 学变化!
知能训练
1、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是否产生新物质?所以这 是 物理变化 。
9、活性炭吸附色素 10、木炭燃烧
11、潮湿衣服变干
12、加油站爆炸
物理变化: 1、2、5、6、7、9、11 化学变化: 3、4、8、10、12
总结归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项 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外
观 特 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 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形状、状态改变,还伴随着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序号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他物质 生成
实验 硫酸铜、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1-3 氢氧化钠
有
实验 石灰石、 石灰石逐渐变 二氧化碳
1-4 稀盐酸
小,产生气泡,等 石灰水变浑浊
有
思考:
(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dbf7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a.png)
课堂小结
物质变化
体现 决定
物质性质
决定 体现
物质用途
今日作业 助学案:第一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本课结束
课堂检测
1.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②木炭可以燃烧 ③木炭粉碎 ④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⑤蜡烛熔化 ⑥蜡烛能燃烧 ⑦蜡烛受热可以熔化 ⑧蜡烛燃烧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④⑦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⑥;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③⑤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⑧。
2.镁条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镁条变短,因此金属镁可以 制作照明弹,回答下列问题: ①镁条的物理性质是: 银白色固体 , 化学性质是 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 ②判断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生成白色粉。末 ③金属镁可以用作照明弹的原因是 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方法一
方法二
分别将燃烧的木 条伸入两只集气 瓶中,若木条燃 烧更旺,则为氧 气;若木条熄灭, 则为二氧化碳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向两只集气瓶 中滴入相同滴数的 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则为二氧化 碳;若无明显现象, 则为氧气。
活】 先独立完成5min,随机抽选同学展示。
性质与变化组合题的方法 先分“性质”与“变化”,
再判“物理”还是“化学”
蜡油能凝固
物理 性质
活动二: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2】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①酒精易挥发;②水能结成冰;③云变成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二氧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钢铁能生锈;⑥纸张燃烧剩下一些灰烬.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5508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4.png)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瓷碗被打碎
折纸艺术
天然气燃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
食物腐烂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要从哪些方面观察?
实验前
有几种物质 参加反应; 物质的颜色、 状态、气味 等
实验过程中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生成蓝色 酸铜溶液等 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 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与分析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一: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 学 变 化
木柴燃烧
物 理 变 化
灯泡通电发光
结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二: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思考: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些是 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蜡烛熔化,即化学 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瓷碗被打碎
折纸艺术
天然气燃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本质是否相同?
食物腐烂
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要从哪些方面观察?
实验前
有几种物质 参加反应; 物质的颜色、 状态、气味 等
实验过程中
实验记录与分析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 生成蓝色 酸铜溶液等 沉淀
蓝色的氢氧 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 生成
实验1-1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 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与分析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一: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化 学 变 化
木柴燃烧
物 理 变 化
灯泡通电发光
结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对比辨析,思考回答 思考二: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思考: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哪些是 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蜡烛熔化,即化学 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47d46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2.png)
5
化学反应的条件
• 可燃物的燃烧要具备燃烧条件 • 有一些反应要在点燃、加热(高温)、通电或有
催化剂存在等条件下发生 • 金属与酸或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与金
属的活动性、酸的性质及盐的溶解性有关 •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要考
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
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1
A、3:2; B、2:3;
C、5:2;
D、5:3
17
例题10、前几年曾喧闹一时的“水 油”,是一场用伪科学进行诈骗的 闹剧,其实,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 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原来原子种类 不变,水中的氢、氧元素是不可能 转变成汽油中的碳元素的依据的是 ____。
18
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臭氧(O3) 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损害。作空 调和冰箱的致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 烃(以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 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 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 C催化剂D稳定剂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注意一些关 键的词语。如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不是指反应的质量总和,应考虑没有反应或不参加 反应的杂质。同样,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也应 考虑到气体散逸的因素。总之,不能简单认为,反 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
19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 性、稳定性、碱性、酸性等。
20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是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原子团重新组合的方式 不同进行分类,在判断某个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 型时,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全面分析。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件(26张)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851d790b284ac850ac024281.png)
【思维深化】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 • (3)纳米银离子的聚集是化学变化( ) • (4)分别加热I2、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均属于化学变化( )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 (物6)理向变蛋化白(质溶液) 中分别滴加CuSO4溶液、浓Na2SO4均产生沉淀,二者均属于
•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 化是否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的熔化、 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虽 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2
考点突破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应用★★★★
(b)_6_H__C_l_+__A_l_2O__3=__=_=_2_A_l_C_l_3_+__3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2_H_C__l+__C__a_C_O__3=__=_=_C_a_C__l2_+__H_2_O__+__C_O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栏目导航
01
夯实考点
02
考点突破
1
夯实考点
•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识梳理】物Leabharlann 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判断依据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37f2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d.png)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对点典例剖析 典例2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氮气无色无味 B. 碳酸易分解 C. 铜呈紫红色 D. 蔗糖易溶于水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解题思路]
[答案]B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典例3 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领悟提能 轮胎爆胎、气球爆炸、蒸汽锅炉因压强过大 而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 学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 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依据。
(
)
A.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B.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解析]B 项过程中涉及到燃烧,体现物质的可燃性, 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B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型一 物质变化的判断
例 1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
[答案] C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思路点拨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型二 物质性质的判断
例 2 下列物质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 利用铝的延展性制作易拉罐
B. 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制作玻璃刀
C. 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D. 利用铁的导热性作炊具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解析] 延展性、 硬度大和导热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A、B、D 项错误。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e1e7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5.png)
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C )
A.用铜丝做导线 B.用石墨做铅笔芯 C.用二氧化碳灭火 D.用金、银等材料做奥运奖牌
探究新知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序号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1-2 固体的 石蜡熔化 液态的 无新物
石蜡
石蜡 质生成
探究新知 实验1-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 氢氧化钠溶液向 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探究新知
思考: 1.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探究新知
2.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 3.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导入新课
1.描述格式: (填写方法), xxx 的是水, xxx 的是酒精。 2.展示要求:表述清楚,站姿挺拔,声音洪亮。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化学变化
火
2.烧制陶器。
化学变化
眼
3.冰雪消融。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金 睛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物理性质
探究新知
通过观察实验,试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新知
为什么酒精可以做 燃料?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当堂训练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
变化前的 物质
块状的 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大理石表面产 生气泡,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
等
生成
探究新知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举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粉碎等。
A.用铜丝做导线 B.用石墨做铅笔芯 C.用二氧化碳灭火 D.用金、银等材料做奥运奖牌
探究新知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序号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1-2 固体的 石蜡熔化 液态的 无新物
石蜡
石蜡 质生成
探究新知 实验1-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 氢氧化钠溶液向 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探究新知
思考: 1.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探究新知
2.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 3.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导入新课
1.描述格式: (填写方法), xxx 的是水, xxx 的是酒精。 2.展示要求:表述清楚,站姿挺拔,声音洪亮。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化学变化
火
2.烧制陶器。
化学变化
眼
3.冰雪消融。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金 睛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物理性质
探究新知
通过观察实验,试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新知
为什么酒精可以做 燃料?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当堂训练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
变化前的 物质
块状的 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大理石表面产 生气泡,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有新物质
等
生成
探究新知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举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粉碎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PPT课件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cc4e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e.png)
(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 、 性质来 作判断。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 的?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 是 。:
例4、(05广东)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9、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 )
A、空气中含氧量低
B、空气中含CO2
C、烧红的铁丝很快在空气中冷却 D、空气中含氮量高
15
➢ 课时训练
10.(2004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
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C)
可燃性: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
化学性质
到着火点 C H2 CO CH4 C2H5OH
表现: 氧化性:反应时失去氧 O2 CuO CO2
还原性:反应时得到氧 C H2 CO
毒性: CO CH3OH 红磷 氮的氧化物 NaNO2 酸性PH<7
酸碱性: 中性PH=7
碱性PH>7
4
➢知识结构
注意:性质与现象的叙述区别 如:木炭能燃烧与木炭燃烧 两者区别: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H2用于探空气球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CO2用于灭火
7
➢ 典型例题解析
例3、(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 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 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 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 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 的?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 是 。:
例4、(05广东)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9、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 )
A、空气中含氧量低
B、空气中含CO2
C、烧红的铁丝很快在空气中冷却 D、空气中含氮量高
15
➢ 课时训练
10.(2004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
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C)
可燃性: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
化学性质
到着火点 C H2 CO CH4 C2H5OH
表现: 氧化性:反应时失去氧 O2 CuO CO2
还原性:反应时得到氧 C H2 CO
毒性: CO CH3OH 红磷 氮的氧化物 NaNO2 酸性PH<7
酸碱性: 中性PH=7
碱性PH>7
4
➢知识结构
注意:性质与现象的叙述区别 如:木炭能燃烧与木炭燃烧 两者区别: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H2用于探空气球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CO2用于灭火
7
➢ 典型例题解析
例3、(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 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 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 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 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如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 有与原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
变化
的其他物质生成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 现象
破碎、熔化、汽化等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 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各物质体现出自身的什么性质呢?
2、俄国化学家_门__捷__列___夫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 素周期表。
60年后这雕塑又变成怎样呢?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吗?
烟火
燃烧
钢铁生锈
食物变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这些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水的沸腾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三操作:
1、将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 2、加少量水,至变成澄清溶液 3、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固体溶解,变成蓝色
变化时发生的现 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象
后,产生蓝色沉
变化后的物质 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A__、__B__、__D__、__F_、__J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C__、__E_、___G_、___H_、___I、____。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习题
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D )
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C.体积膨胀
D.物种减少
习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海水晒盐 B.纸张燃烧 C.西瓜榨汁 D.气球爆炸
习题
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教学重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即 透过现象看本质。 建立性质与现象的联系,熟悉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回顾练习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组__成___、_结__构___、性__质____、变__化__规__律____、的 科学。
九年级化学
精品 课件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
初三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
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 应的本质。 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 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 学性质。 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的科学态度。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灰石 试管里石块表面产 生气泡,块状固体 逐渐消烧失杯,里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有其他物 质生成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
反应有什么现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在实验三和实验四中,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区别是有没有其他 物质生成。
胆矾的研碎
实验二操作: 1、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入研钵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胆矾的研碎实验 胆矾研碎前后物质有没有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 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生成沉淀、产生气泡、发光 放热……
习题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C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实验一操作: 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加热到沸腾 3、把洁净的玻璃片或冷烧杯接近试管口 ,观察现象
水的沸腾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 成
液态的水 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 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集成液体
液态的水 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水的沸腾实验 水沸腾前后物质有没有变化?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稳定性(活动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 毒性、酸性、碱性、中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习题
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B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 空气中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习题
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 )
A、燃烧 凝
B、爆炸 C、熔化 D、冷
淀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 变化后有其他物质生
成
成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
反应有什么现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四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 中 2、加入适量稀盐酸 3、导管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 杯里,观察现象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象
习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习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 A、火药爆炸 B、煤的燃烧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习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